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战国策

《战国策》译析

(快捷键←)[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目录

华武仁

第一篇 东周策

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由于人性中的黑暗和贪婪,残酷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对付那些黑暗事物和的物时,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杀伐果决。国与国之间无道德仁义可言,该用暴力时说要用暴力,该用计谋时就应该用计谋。人与人之间当然有着道德的约束,但是对那些不义之人,心肠绝地不能太软。

2秦攻宜陽

3东周欲为稻

4周文君免工师藉

5温人之周

6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7宫他亡西周之东周

第二篇 西周策

8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谋士和说客之所以高明,不仅在于他们能办到一些常人办不到的事情,而且在于他们敢于许下美好的诺言、并富有实现自已诺言的绝对信心。他们的大话是完全有根据实现的,因为他们比常人更会揣摩、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联系性、关联性。

9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10雍氏之役

11苏厉谓周君

12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13秦欲攻周

第三篇 秦策一

14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在天下大乱之际,世风日下、人心诡诈、一切的取舍都以现实的功名利禄为标准,所谓“笑贫不笑娼”正是社会的真实写照,说连有骨肉亲情的父母妻嫂,在苏秦没钱没势时那样的绝情寡义,一旦苏秦有钱有权了,一个个都曲意逢迎、媚态顿现,而且还直言不讳、赤裸裸地说出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在于你有没有权势和金钱。世道如此,安有不追名逐利之人。

15秦惠王谓寒泉子曰

16张仪说秦王曰

17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18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19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20陈轸去楚之秦

第四篇 秦策二

21齐助楚攻秦  禅宗有言:“以手指月,指并非月”,手指头史是认识月亮的手段而非月亮,而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当然也不是事实本身。但在一个信息不畅、媒介有限的世界里,媒介就垄断性地决定了事实真相。

22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23医扁鹊见秦武王

24秦武王谓甘茂曰

25甘茂亡秦且之齐

26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第五篇 秦策三

27秦客卿造谓穰侯  人一生其实只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推销自己。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资源,你要得到资源,换来自己想要的资源。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是人们对他有大需求的人,而人们之能认可他,在于他能销售自己,使自己价值连城、奇货可居。所以人生在世,学会推销自己是第一位的。

28范子因王稽入秦

29范雎至秦

30范睢曰臣居山东

31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32应侯失韩之汝南

33秦攻邯郸

34蔡泽见逐于赵

第六篇 秦策四

35秦昭王谓左右  智伯由于自负狂妄,竟然当着敌人的面说出攻敌的计划,愚蠢是他的骄狂造成的。一个人有没有城府,能不能作大,关键看他能不能在成绩面前把持的住。有人腰缠万贯,但永不露声色,有人销有收获,说喜形于色,做人的深度和发展的前景判然有别。

36秦王欲见顿弱

37顷襄王二十年

38或为六国说秦王

第七篇 秦策五

39谓秦王  古往今来,每每面临亡国之险,说有两种对策应运而生,一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清流派,一种是割地赔款、以空间换时间的主和派、务实派。到底哪一派能应对国难呢?

40秦王与中期争论

41濮陽人吕不韦

42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43文信侯出走

44四国为一

第八篇 齐策一

45靖郭君将城薛  让一个人甘心为自己赴汤蹈火、肝脑涂地是很不容易的,这既需要物质上的接济帮助,更需要心灵上的肝胆相照、心心相印。“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当你成为一个人的知已时,那么他才有可能为你作出牺牲和付出。光有一番雄才大略,而没有几个知已,是绝不能成大事的。

46靖郭君善齐貌辩

47成侯邹忌为齐相

48田忌亡齐而之楚

49邹忌修八尺有余

50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51秦伐魏

52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53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

第九篇 齐策二

54张仪事秦惠王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第一位的。

55昭陽为楚伐魏

56秦攻赵长平

第十篇 齐策三

57楚王死太子在齐质  藏污纳垢、容忍下属的某些欲求和缺陷也即具备容人之量,才能使下属由衷的归附和尊敬你,才能为你卖命。凡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者,不仅具备不了领导魅力,反而会与下属搞僵关系、反目成仇。

58齐王夫人死

59孟尝君将入秦

60孟尝君舍人

61孟尝君出行五国

62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第十一篇 齐策四

63齐人有冯谖者  在道德至上的中国,清高的言行必然会带来美誉。于是乎从多善于作秀的政客,鱼目混珠、虚伪的扮起道德完人的角色。其实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的说是清高和矫情,政治的标准是功利和实效,而清高之人发出的极有煽动性的清议,忙于一些虚的东西而损害了实际的效用,经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64齐宣王见颜斶

65先生王斗

66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67齐人见田骈

第十二篇 齐策五

68苏秦说齐闵王  苏秦对君主的谏言中有破有立,破大于立,破立的中心主旨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国家政治军事斗争中尽量要占有道义,尽量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绝对不能好战和强出头。

第十三篇 齐策六

69齐负郭之民有孤咺者  说服了他人,征服了他人的人心,足以解累卵之危,足以救民于水火之中。鲁仲连而对难以攻克的顽敌,用千古伟业、英雄威名来少激发敌将的豪情,用忍一时耻辱,建万世功业的策略来诱导敌将的行动。

70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71燕攻齐齐破

72齐闵王之遇杀

73齐王建入朝于秦

第十四篇 楚策一

74五国约以伐齐  六国合纵最后以失败告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国都心怀鬼胎、各有利益、不能同心合力。五国合纵攻击齐国,楚相昭陽却从中搞鬼,所以合纵下就解体了。韩相国公仲轻易改变了行动,可见利益的诱惑、武力的威慑对人的行为影响多么巨大,所以在抵住他人对你的算计,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婬”。

75楚宣王问群臣

76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

77韩公叔有齐魏

78苏秦为赵合从说楚

79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

80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第十五篇 楚策二

81魏相翟强死  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谋士们一心想着如何削弱、分裂除自己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而自己的大国权威,完全是站在他国的纷争和损失之上的。国家之间如此,企业之间如此,个人之间也难免有这种唯自己利益是图、损害谋算其他的现象。

82楚怀王拘张仪

83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第十六篇 楚策三

84苏子谓楚王曰  人们常称赞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举措,是因为这些举措排除了举措触及各种人际关系后所产生的负效,直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人询问诸葛亮的后人孔明经伦世事有何优处,答曰:“也没有什么,只是妥贴罢了”,此妥贴二字常使我们思考许多。

85苏秦之楚

86张仪之楚贫

87张仪逐惠施于魏

第十七篇 楚策四

88魏王遗楚王美人  奸臣手段,何其毒也,但最毒的莫过于这个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有人治而无法治,只知私人关系而没有科学公正的选拨、任用制度,那么类似李园、吕不韦这种大奸大恶肯定会不断涌现、不行其道。

89庄辛谓楚襄王

90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91客说春申君曰

92天下合从使魏加

93楚考烈王无子

第十八篇 赵策一

94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

95晋毕陽之孙豫让

96腹击为室而钜

97苏秦说李兑

98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第十九篇 赵策二

99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保守只在于人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大多数人愿意处在现实的安全状态之中,而对那些改变、破坏现有格局的人物必定非常的厌恶和痛恨。英雄之异于常人,在于克服了人们的这种短视和惰性,看到了未来的机遇和危机,高瞻远瞩、谋求的安全和发展。所以作为英雄,是“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类型的人物。

100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101武灵王平昼闲居

第二十篇 赵策三

102赵惠文王三十年  除非你作世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103秦围赵之邯郸

104郑同北见赵王

第二十一篇 赵策四

105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触龙深知自己的说辞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与之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变敌对、抵抗心态为接受、应允心态。所以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开头,既解除了戒备,又拉近了关系。

106五国攻秦无功

107客见赵王

108赵太后新用事

第二十二篇 魏策一

109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苏秦的合纵游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鼓舞各国的决不屈服的斗志。当时各国摄于秦国的婬威,意志和精神都快要崩溃。鼓舞他人,首先要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重估自己的价值,重新树立独立的自主、决不俯首称臣的信心。

110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111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112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113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114张仪以秦相魏

115公孙衍为魏将

第二十三篇 魏策二

116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以“吃硬寨打死仗”著称的曾国藩不喜欢说“大言”的人,认为夸夸其谈、浮夸虚假、于事无补。然而就游说来说有时就不能不说大话。

117魏惠王死

118田需贵于魏王

119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20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第二十四篇 魏策三

121秦败魏于华  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中的那人迂腐得连原来怎么走路都不知道了。现在魏王执意去秦国送死,这样迂腐的行为谁能阻止他呢?

122齐欲伐魏

123秦使赵攻魏

第二十五篇 魏策四

124献书秦王  唐雎这种由普遍到个别的说服方法在战国说客中比较少见,先由一般公理、原理、原则作大前提,再最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在西方比较流行,当代人由于西化程度已非常高,受到西方理工学科的影响也较大,所以我们在说服受众的时候应该多用演绎法。

125魏王问张旄

126秦攻韩之管

127长平之役

128魏王欲攻邯郸

129信陵君杀晋鄙

130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第二十六篇 韩策一

131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要现代商战中的朋友,要学习陈轸这种分化敌人的策略,以应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楚国的危难在陈轸处迎刃而解。关键是他善于分化瓦解敌人,给敌方同盟中的一方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友,最终摧跨敌方联盟,免除灾祸、打败敌人。

132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133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134五国约而攻秦

135秦韩战于浊泽

第二十七篇 韩策二

136楚围雍氏五月  人性中的利益权衡、自私自利等否定性的东西太多,所以用求情、唤醒对方同情心的手段很难奏效,倒是采取否定的威胁的、处罚的方式以重大利益损失来胁迫,倒容易使应该帮你的人就范。

137齐令周最使郑

138公叔且杀几瑟

139史疾为韩使楚

140韩傀相韩

第二十八篇 韩策三

141或谓韩公仲  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方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行为。论辩者做到远见卓识,便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看到尚未呈现端倪的隐情。

142或谓韩王曰

143秦大国

144韩氏逐向晋于周

145安邑之御史死章

146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二十九篇 燕策一

147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和一个小故事,驳斥了那些道学家们对他的指责。那些诽谤苏秦的士大夫和卫道士们,标榜高行节义,却囿于教条而不能成事,甚至有的虚伪透顶,明里拿道义作攻击人的幌子,暗里玩弄权术诡计、大行尔虞我诈之本领。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害的倒是这类人。

148燕文公时

149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150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151宫他为燕魏

152燕昭王收破燕

第三十篇 燕策二

153苏代为燕说齐  政治事业的伟大就在于它充满了挫折和困苦、政治家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承受荒原一般的孤独、以及对手的折磨、同志的误解。如果没有这些曲曲折折,则政治事业和政治家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成功的景象和影响也不尽人意,尤如昙花一现。

154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155燕饥赵将伐之

156昌国君乐毅

157赵且伐燕

第三十一篇 燕策三

`58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使下属和同志焕发出如火如萘的热情,使他们象勇者一样忠诚和勇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事业失败了,对志士们的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错误进行检讨反省是一回事,对他们的勇气、节义和高尚品质的肯定和尊重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十二篇 宋、卫策

159公输般为楚设机  商鞅立木行赏,终致秦国法令畅通、改革一日千里。为政者的言行是一个国家秩序和信用的源泉,如果为政者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就是一两件小事,也不仅会使为政者丧失信用,而且会把社会的风气带坏、民众道德水平下滑。

160智伯欲伐卫

161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162卫人迎新妇

第三十三篇 中山策

163陰姬与江姬争为后  谋略的特点是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喜的目的就是让陰姬当王后,为此目的如果直接上书君主要求让陰姬当王后,那么不仅陰姬当不了王后,而且会惹怒竞争者江姬,更使君王怀疑司马喜是否存有私心私利。但富有智慧的司马喜却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很快就达到了目的。

164中山君飨都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