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集】
○禅教类
佛法源流
佛西方圣人也周昭王时释迦佛生而佛之教始立汉明帝永平间梦金人巍巍丈六飞至殿庭光明炳耀以问羣臣通事舍人传毅对曰臣闻西域有得道者其名曰佛陛下所见得是乎帝遣博士等十八人往西域求迎佛法而佛教始入中国其后梁武帝舍身施佛唐宪宗迎佛骨入宫而佛教大行其法大抵以空虚寂为宗以戒定慧斍为本朱文公甞作感兴诗曰流传世代久梯接凌空虚快捷方式一以开靡然世争趍意者重有感于斯云
佛者斍也人能斍悟其平日所为去其不善而行乎善是亦佛心之不善而徒区区持斎诵经果何益哉
如来演教图
见图
佛祖
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中天竺国凈饭王妃摩耶氏生太子悉达多四十二年太子入雪山阿蓝落发习不用定穆王三年太子于菩提场中成上道佛世尊五十一年世尊于泥莲河侧说大般涅盘经以正法眼藏付上首弟子大迦叶世尊于拘尸维国娑罗双树间入般涅盘住世七十九年自世尊度化行西域下千七百年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圣教始入中夏 【事见周书异记】
初祖
大迦叶尊者奉世尊法衣于鸡足山入尽定以俟勒下生尊者阿难传正法眼藏継绍祖位 【周懿王之四年】
二祖
阿难尊者踊身虚空现十八変入风奋迅三昧示寂住世百三十二年弟子商那和修継绍祖位 【周厉王十二年】
三祖
商那和修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优波毱多隐象白山现龙奋迅三昧说法调伏火自焚其身
【周宣王凡三年】
四祖
优婆毱多尊者以正法眼藏付弟子提多迦遂跏趺示寂凡度二十二万余人证果□舍利建塔 【周平王三十年】
五祖
提多迦尊者于中印土国入般涅盘建舍利塔于班茶山以正法眼藏付弟子遮迦継绍祖位 【周庄王五年】
六祖
遮迦尊者于北天竺国入师子奋迅三昧挺身空虚却复本位示寂弟子婆须密多継绍祖位 【周襄王十七年】
七祖
婆须密多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佛陀难提入慈心三昧为大梵诸天说法遂示寂奉全身建塔 【周定王十九年】
八祖
佛陀罗提尊者示寂乃建灵塔于提伽国弟子伏驮密多継绍祖位 【周景王十二年】
九祖
伏驮密多尊者入尽三昧示寂以正法眼付弟子胁尊者绍祖位 【周敬王三十三年】
十祖
胁尊者胎六十年而生于华氏国示寂弟子富那夜奢継绍祖位 【贞定王二十二年】
十一祖
富那夜奢尊者于波罗密国示以正法眼付马鸣大士継绍祖位 【周安王十四年】
十二祖
马鸣大士转妙法轮挺身虚空复位示寂弟子迦毗摩罗継绍祖位 【周显王三十七年】
十三祖
迦毗摩罗尊者示寂建灵塔于西印度国弟子龙树大士継绍祖位 【周赧王四十二年】
十四祖
龙树大士示寂甞入龙宫诵出华严大经弟子迦那提婆継绍祖位 【秦始皇三十五年】
十五祖
迦那提婆尊者甞以一针投龙树钵水契会弟子罗喉罗多绍祖位 【汉文帝后元元年】
十六祖
罗喉罗多尊者问僧伽曰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僧伽乃绍祖位 【汉武帝元鼎四年】
十七祖
僧伽难提尊者室罗伐国王子右手攀树而化弟子伽耶舍多継绍祖位 【汉昭帝始元六年】
十八祖
伽耶舍多尊者至大月氏国有鸠摩罗多开关延接投诚出家継绍祖位 【汉成帝永始四年】
十九祖
鸠摩罗多以指甲厘面分如莲花放大光明而入寂弟子阇夜多绍祖位 【汉王莽地皇五年】
二十祖
奢夜多尊者甞曰我不求道礼佛心所希名曰道为示寂弟子婆修盘头尊者継绍祖位 【汉明帝永平十七年】
廿一祖
婆修盘头尊者于那提国踊身虚空屹然而住四众虔请复本位示寂弟子摩挐罗绍祖位 【后汉安帝永初】
廿二祖
摩挐罗尊者以正法眼付弟子鹤勒那比丘于月氏国示寂宝印王奉金身建塔阅世八十 【后汉桓帝建和九年】
廿三祖
鹤勒那比丘以正法眼付弟子师子比丘遂示寂四众欲分舍利祖现空中止之遂共建荅 【后汉献帝建安十年】
廿四祖
师子尊者于剡宾国以正法眼付婆舍斯多令入南天竺国祖知有夙债不可逭独留剡宾 【魏少帝正始九年】
廿五祖
中印度婆舍斯多尊者正法眼付弟子不如密多示寂化火自焚德胜王收舍利建塔于国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
廿六祖
东印度不如密多尊者示寂弟子般若多罗継祖位或云般若多罗即大势至菩萨应身焉 【晋武帝太元十三年】
廿七祖
般若多罗尊者于南印度国舒手放光二十七道现十八変而寂弟子菩提达磨継绍祖位 【木孝武帝大明八年】
廿八祖
菩提达磨大师去梁适魏法师神光见祖扣问宗旨面壁不荅断臂投诚祖乃许之更名慧可 【梁武帝大通元年】
廿九祖
慧可大师以正法眼藏及信衣付弟子僧璨委令避难慧可留邺混俗居后于莞城遇冤而卒 【后周明帝式定三年】
三十祖
祖璨大师以正法眼藏付弟子道信大师乃入湘潭优游罗浮诸山示寂于皖公山大树之下 【隋文帝仁寿三年】
卅一祖
道信大师以正法眼藏付弟子弘忍大师示寂春秋七十二旁出法融禅师说法于金陵双峯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卅二祖
弘忍大师在黄梅以正法眼藏及信衣付弟子头陀惠能示寂东山别出神秀禅师是为北宗 【唐高宗咸亨三年】
卅三祖
惠能大师落发授戒韶州曹溪说法以正法眼藏普付弟子怀让行思神会等信衣留镇曹溪 【唐高宗仪凤三年】 右三十三世正法眼藏凡一千六百六十一年至曹溪示寂大抵传佛心宗续佛惠命以妙悟发其度越圣凡为大法王真身住世世有信衣表证至达磨大师奉其衣来自南天竹得可祖継绍又五世至曹溪乃置其衣而不传其以是为筌蹄乎大哉曹溪先终知终用乃穷可谓通天下之佛法成天下之亹亹者也
五宗正法
临际宗【南岳怀□传曹溪的旨黄龙乃石霜弟子又别宗】
南岳 马祖 百丈 黄蘗
临际 兴化 南院 风
首山 汾阳 石霜 杨歧
白云 五祖 眧斍 径山
黄龙 晦堂 灵源
沩山宗 【为山仰山也大百丈之派至五代开运二年下嗣】
为山 仰山 南塔 清化
云门宗 【清原传曹溪之法云门乃僧中之王故能名其家】
清原 石头 天皇 龙潭
德山 雪峰 云门 香林
北塔 雪窦 天衣 圆照
法云 云峰
曹洞宗 【药山传道于石头乃清原之下别出曹洞之宗也】
药山 云岩 洞山 九峰
同安 志老 梁山 大阳
投子 芙蓉 丹霞 雪峰
法服宗 【为雪峯页斍禅师之道至永明其道传于高丽国】
玄沙 罗汉 清凉 天台
五教法源
贤首教 【又珠大士应身弘范华严宗旨首着法界亲传授】
法顺 俨尊者 贤首 清凉 圭峯
天台教 【惠闻探藏经得中观论悟其旨遂遥礼龙树为师】
龙树 惠闻 惠思 天台 灌顶
缙云 东阳 荆溪 左
慈恩教 【初着大士顿升知足天宫咨参慈氏唯识宗造】
勒世尊 天现菩萨 戒贤论师 三藏 慈恩
南山教 【优婆谁尊者于世尊后集回部众结集□尼藏】
优婆离 昙柯罗 佛陀耶舍 光统律师
聦律师 云晖愿 乐洪云 洪遵律师
智首律师 南山师 文峒律师 道岸律师
大亮律师 昙一律师 法澄律师 惠钦律师
密教 【金刚萨埵受瑜咖五部于毗卢庶那今谓之瑜伽佛】
毗卢遮那 金刚萨埵 龙猛大士 龙智阇梨
金刚智 不空三藏 慧朗法师
禅机名数
二相
心相 身相
三宝
佛 法 僧
三乘
小乘 大乘 最上乘
三昧
闻 恩 修
三业
贪 嗔 痴
三世
过去 现在 未来
三解脱门
定解脱门 【空不见空】 无相解脱 【相不见相】 无愿解脱 【愿卧愿】
四缘
因缘 【诸□和□】 次第缘 【心心数法】 所缘缘 【法所依】 增上缘 【法可得】
四谛
苦圣谛 【世间果相】 集圣谛 【世间因相】 圣谛 【出世果相】 道圣谛 【出也因相】
四果
预流果 【须陁□也】 一来果 【斯陁含也】 不来果 【阿那含也】 无生果 【阿罗汉果】
四无
法无所畏 【作狮子孔】 漏尽无所畏 【何所出挠】
说障道无所畏 【能破邪】 说道无所畏 【实定如是】
四神定
定根 【深自之远】 定斍 【寂而常照】 定力 【靡不能动】 正定 【入□三昧】
四摄法
大慈 【广拔初故】 大悲 【广拔苦故】 大喜 【广与乐故】 大舍 【广施惠故】
四静虑
初禅 【有寻□同】 二禅 【寻惟同】 三禅 【寻同】 四禅 【舍念法事】
四量
慈量 【慈定广大】 悲量 【悲定全足】 喜量 【喜定周遍】 舍量 【拾定廓微】
四碍解
词碍 【日海波涛】 辩碍 【应作是说】 法碍 【义不了】 义碍 【法无不通】
四正勤
精进根 【屡苗兹茂】 精进斍 【心心警策】 精进力 【毫棰不屈】 正精进 【不堕邪习】
四念处
观身不凈 【染缘有故】 观受是苦 【执取音传】
观心常 【念念迁裁】 观法我 【有定相】
四无色
空无边处 【空定视空】 识无边处 【识定视识】
无所有处 【定是定】 非非想处 【想想定】
五蕴
色蕴 【积聚虚□】 受蕴 【领纳资贪】 想蕴 【取像奔驰】
行蕴 【微细迁流】 识蕴 【微然了□】
五根
信根 【结入法海】 念根 【住持不忘】 定根 【隔寂灵通】
慧根 【明辨实谛】 精进根 【念兹在兹】
五力
信力 【一念万年】 念力 【全清绝照】 定力 【须高固】
慧力 【推雅显五】 精进力 【尘刼忌】
五眼
肉眼 【见内暗外】 天眼 【内外顶明】 慧眼 【照了诸相】
法眼 【观机设教】 佛眼 【普观法界】
五戒
不淫 不盗 不杀 不妄 不饮
六根
眼根 【喜怒视相】 耳根 【听审相续】 鼻根 【爱憎香臭】
舌相 【甞味甘苦】 身根 【□□涩滑】 意根 【常审思量】
六尘
色尘 【形显质碍】 尘 【反闻成迷】 香尘 【熏犹或知】
味尘 【咸淡迁怒】 触尘 【冷暖劳苦】 法尘 【万般纷纭】
六识
眼识 【玄黄不贞】 耳识 【苦乐音异】 鼻识 【观气放光】
舌识 【辨说邪正】 身识 【随机现仪】 意识 【缘虑循空】
六触
眼触 【离则明见】 耳触 【远近全闻】 鼻触 【闻香即知】
舌触 【味合即斍】 身触 【不合不斍】 意触 【冥契诸相】
六通
天眼通 【彻视大千】 天耳通 【洞听十方】 他心通 【悉知种类】
宿命通 【达三世事】 神境通 【形质碍】 如意通 【任运自在】
六缘所生
眼缘所生受 【光非照境】 耳缘所生受 【顺音分辨】 鼻缘所生受 【熏修顿圆】
舌缘所生受 【辛酸何依】 身缘所生受 【放逸逸】 意缘所生受 【想念不忘】
六度
布施 【舍己惠他】 凈戒 【三业染】 安忍 【毁文言夙清】
精进 【勇猛元法】 静虑 【妙绝诸缘】 般若 【知惠圆□】
七斍支
念斍 【灵心不昧】 择法斍 【不网明了】 精进斍 【巳斍永斍】 喜斍 【法乐不乐】
猗斍 【所斍斍】 定斍 【明明了了】 舍斍 【离斍所斍】
八圣道支
正语 【心口相应】 正业 【非佛事】 正命 【结使巳除】 正思惟 【断妄想苦】
正方便 【不堕为】 正念 【心异缘】 正定 【超诣神定】 正见 【信业报上】
八胜处
一胜处 【争相超胜】 二胜处 【色境超胜】 三胜处 【内外超胜】 四胜处 【真空超胜】
五胜处 【妙识超胜】 六胜处 【空超胜】 七胜处 【非想超胜】 八胜处 【想定超胜】
八解脱
观内有色外亦观色解脱 【见内见外】 观内无色外亦观色解脱 【见外见内】 内外诸色解脱 【有俱凈】 空边解脱 【缘色同空】
识无边处解脱 【三世识空】 无所有解脱 【色缘】 非非想处解脱 【绝相成妙】 受相定解脱 【心数怯尽】
九次第定
一次第定 【初禅喜乐】 二次第定 【二禅妙生】 三次第定 【三禅妙乐】
四次第定 【四禅浮尽】 五次第定 【空能普人】 六次第定 【识能明了】
七次第定 【有即有】 八次第定 【无恋即想】 九次第定 【心□】
十遍□
一遍处 【地大周匝】 二遍处 【水大周匝】 三遍处 【火大周匝】
四遍处 【风大周匝】 五遍处 【空大周匝】 六遍处 【青色通空】
七遍处 【黄色满空】 八遍处 【赤色满空】 九遍处 【白色满空】
十遍处 【黑色满空】
十力
一是处非处如实力 【善行恶行】 二知三世报业力 【报业分明】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力 【明了正了】 四知众生诸根上下力 【了知界】
五知众生种种欲力 【知根所乐】 六知世间种种性力 【定不定生】
七知一切道至力 【诸禅定竟】 八得夙命智力 【古即是今】
九得天眼能观一切力 【不见一法】 十得漏尽智力 【薪尽火】
菩萨十地
欢喜地 【证圣位故】 离垢地 【身心清凈】 发光地 【智巳生明】
焰慧地 【妙解廓照】 现前地 【通达真俗】 难胜地 【功行起越】
远行地 【随步应化】 不动地 【忍智自如】 善慧地 【通力自在】
法云地 【天智圆明】
十二因缘
无明 【昏□真如】 行 【流住不息】 识 【妄生生爱爱染】 名色 【观形定质】 六入 【根尘视对】
触 【斩生染着】 受 【纳而不执】 爱 【习力成染】 取 【执之不舍】 有 【业因成就】
生 【爱欲流转】 老 【渐斍忧异】 病 【众苦相聚】 死 【舍分戠飞】 忧 【烦闷沉□】
悲 【郁怏哀鸣】 苦 【恶缘顿见】 恼 【怨害相遇】 我者 【起我我所】 生者 【如父有子】
寿者 【命根成就】 命者 【能文事故】 有情者 【蕴和合王】 飬育者 【因缘□□】 众数者 【诸法有故】
作者 【手足能所】 使作者 【力能投地】 起者 【作后位业】 使起者 【亦令成作】 受者 【古乐果现】
使受者 【厌苦厌乐】 见者 【目覩色像】 知者 【五识知名】
十八不共法
一身无失 【有不亲】 二口无失 【言不法】 三意无失 【念不正】
四无异想 【正信谓直】 五无不定心 【动而孝乎】 六无不知巳舍 【善□善法】
七欲无 【不言小善】 八精进无 【动静半之】 九念无 【善心登甚】
十慧无 【章宝明子】 十一解脱无 【传脱二】 十二见知无 【遍知普见】
十三身业 【遂得□行】 十四口业 【游知德行】 十五意业 【随知德行】
十六身去不了 【所能所行】 十七来知不行 【所记所报】 十八现在不在 【现受二果】
二十空
内空 【六根体】 外空 【六尘根】 内外空 【六识有】
空空 【病去除】 大空 【小乘法】 小空 【四果相】
胜义空 【功用□】 有为空 【生相】 为空 【根亦】
毕竟空 【诸法相尽】 际空 【不见终始】 散空 【和合工离】
変异空 【如如知寂】 本性空 【法本常】 自相空 【不待不】
共相空 【自他相尽】 一切法空 【皆不可得】 不可得空 【可亦不可】
性空 【假缘即】 自性空 【体本元虚】 性自性空 【俱亦】
修行快捷方式
元城先生曰孔佛之言相为终始孔言毋意毋心毋固毋我佛言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其言若出一人其心亦一揆世人动辄诋毁佛法殊不知刍尧之言圣人择焉佛法亦教人为善之一端岂不及于刍尧之言乎
三教归一图
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视不见我听 出入定中神自在圆光正
不得闻离种○处莫思焉存守有常为
种□名为妙道 乐永刼教君达圣仙
儒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视听不用耳目卒不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能逃耳目之用必使○大而化之之谓圣
心合于气气合于神 圣而不可测之谓神
释
圆斍真如与生俱生
若以色见我以音员陁陁光灿灿明了了
求我是人行邪活泼泼如百千灯光
道不能见如来 坏杂
长者李公 一字六相
见图
(李长者华严经合论)欢喜地中六相义此一字中有六相一切字一切法皆有此六相善见者得智旡碍揔持门于诸法不滞有旡断常等障可以离情照之可见此六字义阙一即理智不圆是初欢喜地中观通世间一切法门故此六字有三对一揔别一对二同异一对三成坏一对揔不相离不可废一留一亦不可双立双舍揔是断常生今以人类之余可准知
少传晁公 斍字三说
见图
(晁少传法藏碎金录)斍之一字予有三说随其浅深而分也一者斍触之斍谓一切含灵凡有身之所触旡不知也二者斍悟之斍谓一切明哲凡有事之所悟旡不辨也三者斍照之斍谓一切大圣凡有性之所至旡不通也前二斍名曰俗斍一凡一智后一斍名曰真斍入神之见亦名正斍大斍圆斍谓十方三世之中数之物不见之也数之事不知之也
修心宝鉴
尚书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轸述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夫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因详之一身之中日有善恶所涉善事类属于阳所谓君子也所涉恶事类属于阴所谓小人也别而白之足可鉴焉
○阳之类二十四
焚香 读诵 斋戒
公忠 正直 孝义
仁慈 谦逊 忍辱
节俭 淳素 恬静
好生 修炼 嗽咽
勤恪 廉洁 喜乐
赈済 目怱怏 调畅
康宁 远色 薄滋味
○阴之类三十二
好杀 嗔恚 强梁
残害 暴虐 五逆
谄佞 邪僻 贪滥
私曲 阿党 侵欺
偷窃 骄僣 诳妄
诈伪 憎鄙 毁谤
冒渎 狡猾 骂詈
怨恨 忧愁 躁挠
赌博 悭恡 臭秽
昏浊 慵惰 劳苦
多嗜恣 耽酒肉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苟能鉴悟自勤是习诸善属于阳类从微至着积而成德所谓受之以益必增弄而延年德业大者出三界不受轮回中者入洞府充仙官下者隶地府为真宰
(太易曰)恶不积不足以身鉴之前目常须警戒旡令沾染迷而自犯是习诸恶属于阴类从微至着积而成贼所谓受之以损必折弄而取亡罪业大者入地狱中者堕畜生下者为厉鬼
锁猿心
见图
传大士
猿心颂
由来心相本旡形
逐境如猿谩得名
用意羁縻终莫测
但能息念自然平
放下心
见图
庞居士
放心颂
谁知只这一点子
累刼众生被他使
若还持起万缘生
放下全旡些事
悟此心
见图
了禅师
悟心颂
外看三点如星布
中有横钩似月斜
迷则披毛从此得
悟之作佛也由他
去蛇心
见图
朴和尚
蛇心颂
外谈佛事若堪夸
孰料中藏毒似蛇
傥解反将心应口
罪根随福生芽
炼性诀
见图
(西山记)真人曰虽常服饵而未明炼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炼性之道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因遗宝书八字于尘凡中含六十四诀反复循环自有穷之玄理
修真术
见图
(神仙传)纯阳真人周游三界誓度百人遂以至道之妙旨留题连环八字于青城白石山石壁之上开悟凡夫肉□倘默会此理纵未能冲文上升亦可度厄延年长生久视
息命经
见图
(修行记)凡欲养体先须养胃凡欲养胃先湏养心凡欲养心先湏养神凡欲养神先湏养气凡欲养气先湏养精凡欲养精先湏养性凡欲养性先湏养智是谓息命之经也
观心颂
见图
(大藏经)东震初祖达磨尊者示相南天竺国王之大子于诸法性顿得通量慱道时至只履西帰主正法眼藏以妙悟发真度越圣凡者只此二十字耳正诵回文皆有义谛
谨
见图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干卦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中庸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凡发言行事苟能省戒以加谨又何有过累之愆乎(赞曰)谨之为法防患未兆动先审思言行枢要如人宵征前驱秉爝进不忧虞险夷必照
忍
见图
(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麟德中高宗封泰山幸其宅问公艺所以睦族之道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意谓宗族所以不恊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为乖争苟能相与忍之则家道雍睦矣
戒
见图
(王龙舒)以为佛家五戒即儒者五常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以昏性智也苟自利忘人亦为不仁微事失宜亦为不义言貌旡法亦为非礼省巳不尽亦为不智应人谬谈亦为不信五常之当戒如此儒释之教岂有异哉
参禅
参请问道戒律为先既非离过防非何以成佛作祖受戒之法应备三衣钵具新凈衣物如新衣洗染令净入坛受戒不得借衣钵一心专注慎勿异缘若衣钵虽登坛受戒并不得戒既受闻戒应受菩萨戒乃大法之渐也
护戒
受戒之后常应守护宁有法死不法生如小乘四分律四波罗夷卜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才八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众斈七诤大乘梵纲轻十重四十八轻并须读诵戒饮食财色经云持戒如护明珠
道具
将入丛林先辨道具所谓为山笠柱杖戒刀祠部筒钵橐鞋袋脚布枕子钤口鞋脚絣前后包布白绢复包绦包枕袋盖包小油单柿油单布卧单绵被净巾三条 【盖被契食常其】 小凈瓶浴巾浴裙函柜小鏁如茶器其余衣物并随豊俭
装包
前包内安僧衣偏衫夹袄背心及凈衣后包安被单绵衣触衣之类先用白绢复复讫入包包枕袋内安浴巾浴裙笠子内安圣像经文茶器之类装包之法当系裙在偏衫之上先上前包次系包枕次打后包次络右肩挂钵于左腋下钵口向身次左肩挂鞋袋于右腋下先插戒刀于右腋下次插祠部筒于左腋下次系包绦戴笠之法右手仰把笠缘提起旋转安顶上平戴为最下笠之法亦仰手旋转下之只用右手仰把笠缘当右肩提之拄杖之法有枝者为触头枝者为凈头行时凈头在前右手携之如下笠时在左手内路上逢人如略问讯仰右手把拄杖仰右手下笠敛杖笠当胷离寺之法与同袍叙别讫于三门外檐下上笠入寺之法于三门外檐下下笠左携杖右提笠
挂搭
具威仪由祠部于堂司相看寻行者报维那云新到相看相见各触礼三拜乃各人依戒腊次第呈祠部维那收讫送出堂司云请上座帰堂新到于僧堂前南颊而入圣僧前立定大展三拜维那依戒腊上床历讫令行者箱祠部相随入堂新到起身维那次弟过祠部讫维郡出新到归寮寻寮主相见挂搭讫常在寮内及僧堂守待请与不得闲游免令寻觅若欲起离湏守堂仪半月并点入寮茶讫或圣节上殿罢临行告白寮主并上下房方可去也
赴堂
粥饭坐位湏依戒腊资次早晨开凈之后斎时三下巳前先于食位就坐候长板鸣及打三下即起身下钵放钵须当上肩打木鱼巳后并不得入堂上床之法先以右手敛右边衣由压定复以左手敛右由略提起然后两手提面前袈裟次并以左手提之即踏床近里坐然后弃鞋展钵以两手开钵单覆右手把向身单缘盖钵盂上即仰左手取钵安单上展之不得作次受食应量而受不得有余
茶汤
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请巳湏知先赴某次赴某后赴某闻鼓板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皇错乱
因缘
或半月堂仪罢或一二日茶汤罢各随住持人建立于入室前相看侍者咨闻请话侍者报讫然后入
入室
或分廊或分寮或隔日或排日或早或晚各随住持人建立入室时到侍者令行者装香当面设拜席竟咨禀住持人如有指挥入室则挂入室牌大众入室竟侍者入室仍卷席不退晓谕侍者非要切事务不得通报
上堂
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凈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二通鼓知事赴参三通鼓侍者报覆住持人出大众普同问讯茶罢住持人起打下堂锺
廵寮
堂上挂廵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设坐位香或参或辝祗候住持人近鸣板集众于寮外排立参随住持人入寮也
迎接
近上尊宿入院预先集众门首相迎大众请上法堂接官之法知事在三门外首座巳下在三门内从外为上送官之法首座大众从内为上如接官员住持人在法堂上
结夏
行脚人欲就处所结夏须半月前挂搭所贵茶汤□事不至仓卒四月十四日斎后挂念诵牌至晚知事预满香花法事于土地前集众念诵知事预令行者祗候才闻再法事即打鼓堂司预设戒腊牌香花供飬次第廵堂就位坐知事人行法事念诵巳前先写搒呈首座请之十五日粥前知事法眷等来方丈内人事如住持人隔宿免即免也
觧夏
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茶汤来日升堂人事并同结夏惟辟状语异知事头首云众中兄弟行脚须茶汤罢方随意
旦过
入门先问旦过所在入寮解卸讫具威仪到客位云暂到相看知客出各触礼三拜而辝去
东凈
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迭袈娑安寮中案上或凈竿上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手巾不得由尊殿经过于东司近外凈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迭偏于犹东司前竿上仍置偏衫于裙上乂腰绦系之一以记号二恐堕地右手携瓶诣厕弃鞋亦须斉整轻手掩门祗手放瓶临厕弹指三下以警噉粪之鬼不得涕唾狼藉努气作厕筹划地隔门壁共人笑语洗净之法冷水为上如用热汤引生肠风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不得泼水污地
坐禅
欲坐禅时于闲静厚敷坐物宽系肚带令威仪斉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月坒上左足安右月坒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巳次以右足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次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文身前欠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斈斍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