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辽海丛书

●《東北輿地釋略》批注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景方昶撰

李文信遺注

李仲元整理

《遼海叢書》第三集之九冊

一、金上京會寧府考

一、景氏定白城為金會寧府很對,但使用史料多有錯誤。

[原文]「金上京會寧府,《盛京通志》謂在今寧古塔西南。方昶按,會寧府非今之寧古塔也。」(卷一第一頁)

二、景氏以扶餘珠赫城為金肇州,與遼金二史不合。但此非景氏首倡。

[原文]「考肇州故城在今伯都訥城南,舊名出河店,今名珠赫城。」(卷一第一頁)

三、以伊通河為鴨子河,大誤。

[原文]「按鴨子河即今伊通河。」(卷一第一頁)

四、以扶餘縣為寧江州,大誤。寧江州址為今石頭城子,在拉林河西南。

[原文]「考之遼志寧江州,混同軍,觀察使,縣一,曰混同縣。當為今伯都訥是也。」(卷一第二頁第四行)

五、出河店遭遇戰是在金軍渡鴨子河即松花江之後,且史文明記遼軍會于鴨子河北,則出河店不在松花江右岸,指珠赫城為出河店即金肇州,實誤。但此誤來源很久,也很普遍。

[原文]「出河店在寧江州之南,即今伯都訥之珠赫城,金置肇州于此。」(卷一第二頁第十二行)

六、伊通河即鴨子河說誤。南曰賓州,非謂賓州在黃龍府之南。

[原文]「今之農安即在伊通河之側,伊通河即鴨子河,當時改名混同。賓州在農安之南,故曰州近混同江。知黃龍府之所在即知賓州之所在,皆在肇州之南為無疑也。「(卷一第二頁第二十二行)

七、以洮兒河為繞京三面之淶流河,愚怪可笑而近于夢囈。

[原文]「所謂自西北南流繞京三面東入于曲江者,舍今之洮兒河,別無他水與所述流域方位相合者。」(卷一第五頁第二行)

八、淶流、來流皆拉林河之同音異字,本不誤。景氏不悟元人修遼史時,誤將金上京附近河流指為遼上京河流耳。臨潢故址在巴林左旗林東,其地并無繞城三面的河水或故河道舊迹,知其確為修史所誤。後人作任何解釋都不可通。

[原文]「如謂淶流即來流水,則與遼史、北盟會編、洪宗宣路程、許亢宗行程錄皆牴牾不合矣。」(景氏對臨潢水道之辨證,文繁不錄)(卷一第五頁第十五行)

二、金史上京路屬地釋略

九、蒲與路在上京北六百七十里,指為西北之齊齊哈爾附近,誤。按路舊址在富裕爾河南,克東縣境。

[原文]「方昶按,蒲與路當即今之齊齊哈爾城一帶。」(卷二第一頁第十二行)

十、以耶懶、押懶即合懶、曷懶,誤。

[原文]「合懶路……或作曷懶,或作耶懶,亦作押懶,皆譯音之變。」(卷二第一頁)

十一、長宜鎮曷蘇館為小地名,非一路之總稱,亦非路治所在地。案曷蘇館在遼為蓋、復、金各地統治女真人機關,到金則為統治猛安謀克戶機構,與當時州縣分治居民而無專治的區域。路治在寧州治新安縣,今復縣西北境李官公社西陽台(即新安台)村,即新安河畔。

[原文]「曷蘇館路方昶按:此路方隅四至地志闕載。……曷蘇館路今遼陽、岫岩、蓋平皆其地也。」(卷二第二頁第十七行)

十二、苾里海水即今碧流河,發源于蓋縣東山,經新金、庄河二縣(為界河)南注于黃海。

[原文]「合住傳云:曷蘇館苾里海水人,仕遼為曷速館女直部長。」(卷二第二頁第二十四行)

十三、曷撤罕酉當是曷撤罕關之誤。即化成關,遼時蘇州關。址在金縣南關嶺上,左右為長城。

按:此注寫于曷蘇館路條上(卷二第三頁)

十四、暮棱水今穆棱河,明設毛憐衛。今有穆棱縣。東北流入烏蘇里江,非霍倫河。

[原文]「活剌渾……方昶按,今霍倫即活剌渾之音轉。……暮棱水即今磨倫河,亦曰霍倫河。」(卷二第六頁)

十五、土溫水即下節之陶溫水,後代稱屯河,今呼湯旺河,設有湯原縣地。

[原文]「(活剌渾)太祖紀云,與烏古論兵沿土溫水過末鄰鄉。磨棱即末鄰之異文也。」(卷二第七頁第四行)

十六、陶溫水部族人阻五國鷹路,則陶溫水必在五國與金會寧府之間。指為嫩江甚誤。當是湯旺河,古名屯河者。徒古籠水今稱都魯河,在湯旺河下,東南流在萬里河通對岸下方不遠注入松花江。河口上不遠的松花江左岸有古城址。

[原文]「陶溫水,徒古籠水……方昶按,陶溫水即今嫩江,金蒲與路地也。」(卷二第七頁)

十七、吉論濼大誤,斡論濼今名烏蘭諾爾,在茂興站之北。

[原文]「斡論濼,方昶按,斡論濼即今吉倫泊,吉讀若格……其地在伯都訥西南二百餘里……今屬郭爾羅斯前旗。」(卷二第八頁)

十八、冷山系悟室聚落,按希尹墓在舒蘭縣小城子附近,所居當不遠。小城子當即其居址。悟室、谷神同音異字耳,非兩名也。

[原文]「冷山:……按松漠紀聞,悟室者,女直人。或云悟室名希尹,金史希尹傳,本名谷神,歡都之子也。」(卷二第十一頁)

十九、五家站東北無山,即有山也非冷山。方位里程都不合于記載。

[原文]「今拉林河迤西遜查包站(原注,國語遜查,五也;包,家也。俗名五家子站。)東北之山即冷山也。」(卷二第十二頁第七行)

三、渤海五京考

二十、四京所考多不足據。據遼史地志考渤海史地必然誤謬。

[原文]「渤海上京諸家既誤,其中京、東京、西京、南京所在更無可考。按中京即平壤城。……其東京龍原府亦曰柵城府者,則在今朝鮮咸興府。……其西京鴨綠府則在今鴨綠江東岸同金河一帶。……其南京南海府則在東北二百里德州一帶。」(卷三第三頁)

四、高句麗新舊國

二十一、沸流水當為佟家江一帶,有人認為富爾哈江是,而太子河非是可知。

[原文]「高句麗新舊國沸流水:……淥州即渤海西京,沸流水在其西北三百八十里,即今之太子河,為舊國所在明矣。」(卷三第第五頁十七行)

五、大遼水

二十二、大遼水出靺鞨西南山者,指大遼東源而言,非不詳確。

[原文]「大遼水,唐書東夷傳:……大遼出靺鞨西南山,亦約略言之,未為詳確。」(卷三第七頁第十二行)

六、勿吉七部考

二十三、溯難河即溯嫩江,不必以溯松花江解之。因由其國大水出發,經難溯洮極為方便。

[原文]「七曰白山部……初發其國,乘船溯難河西上,至太濔河……松花江唐以前本名粟末,其伯都訥以下至黑河口皆名難河,亦作那河,即今之嫩江。……太濔河即洮兒河。」(卷三第九頁第七行)

七、闊灤海子(原文灤誤為濼)

二十四、呼倫池在東北隅流出復成一河,今名額爾古納河,大誤!實則池東北方有小河注入,名木圖納雅河,非流出者。

[原文]「呼倫池在東北隅流出復成一河,今名額爾古納河。」(卷四第二頁二十三行)

八、和林城

二十五、郭羅和河當即喀喇和林河之對音。

[原文]「和林當在今三音諾顏右翼中右旗之東中前旗之西北,集爾瑪台河之南,郭羅和河之北。」(卷四第三頁第二十五行)

九、起輦谷

二十六、臚溝河即臚朐河,亦即龍居河,亦稱克魯倫河。

[原文]「徐霆疏證云:霆見忒沒真墓在臚溝河之側,山水環繞。」(卷四第八頁第二十四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