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9个月。当六个月时,患急性肠炎,发热下痢,日夜十余行,历经各小儿科医生,大抵以氯霉素、盐水注射而已。然而下痢不稍差。但荏苒三月余,热已退,下痢依然,而日渐衰弱、苍白,乃名之慢性肠炎。
原来其父本籍丰原,随父母来嘉居住,在故乡祖父亦为中医,闻讯乃付来处方一剂,函命其依法服用,据云是白头翁汤加槟榔、诃子。配药服用,向晚服初煎,须臾下痢更甚,据说约一小时下痢十余行,至晚上九时左右,不计其数。此时举家恐惶,不知所措,嗣由同事之介绍请我往诊。患儿衰弱之甚,苍白中呈浮肿。腹膨满,微热,口渴,下痢粘液便,尿多而白,手足厥冷,脉微细。对此证,我认为是「少阴利」,应用四逆辈之附子、干姜,反以苦寒白头翁、黄连、黄柏之白头翁汤,所以适得其反,宜其下痢更甚也。用「四逆辈」之茯苓四逆汤。
是夜十时左右服药,旋睡去。翌日全日排有形便共四次。第二日原方,排正常便二次,身体同复暖和,活泼。第三日依然用原方,于是痊愈停药。共计仅服三帖。
按四逆汤与白头翁汤,皆出金匮要略痢疾门。前者为辛热药,治寒痢;后者为苦寒药,治热痢。寒热之别,悬若云泥,中医临床家必须铭记也。此例始误于长期使用氯霉素,由阳证而成为阴证,衰弱。最后以一剂白头翁汤,几乎不可收。不过,其祖父所以拟此方者,只凭传闻而已,所谓「隔海问病」,情有可原。仲师曰:「问不厌其详」,盖戒其不可轻易拟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