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
泄泻有湿 有火 气虚 痰积 食积
经曰:湿胜则濡泄,太阴者脾也,脾恶湿,因寒湿之气客于脾土,不能与胃腐热水谷,致使清浊不分。水入肠间则洞泄如水,随气而下,故小便不利,为濡泄也。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传化水谷令清气下降而不升因春伤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使冲和之气不能运化,致令完谷而出,所谓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者是也。至如飧泄洞泄,肾泄濡泄 溏之类,名虽不同,未有不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及外来四气所伤而致也。治当分其所受因,脾湿自胜则燥湿,利水因风下陷则升提其气,因食伤脾胃则消导理脾,不可使用参朮之药以补之,切恐邪气得补愈增其势,而欲取效者,戛戛乎其难矣。
形证
戴云:凡水泻腹不痛者,是湿食入于胃即泻,完谷不化者是气虚,泻水腹痛鸣痛一阵者泻一阵者是大,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
经曰: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肿满泄注食即呕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也。
治法
一濡泄者是湿身重泄下如水,宜用 五苓散 加苍朮
飧泄者,水谷不化湿兼风也,宜用 防风苍朮汤
大泄者,肠鸣切痛阵痛阵泻急迫者,宜用 四苓散 加黄芩 黄连
食积泄者,腹痛甚则泄泄后则痛减宜利利后用胃苓汤 加神曲 麦芽 青皮 或调中散
虚寒泄者,久下不止气虚脉沉,宜用 四柱散 理中汤
痰积泄者,宜用 二陈汤 加海粉 神曲 苍朮 白朮之类
酒积泄者,晨起即泄色黄腹痛,宜用 黄连丸 姜黄散
脾虚久泄者,宜用 参朮养脾汤 启脾丸 参苓白朮散
脾肾泄者每至五更便泄,宜用 五味子散 或四苓散 二神丸
久泄肠滑不固者,宜用 固肠丸 豆蔻散
泄泻之症,虽分湿火寒虚痰食六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症以治之,湿则燥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是其治也六症既明三虚不可不察有脾虚有肾虚有肝虚脾虚者饮食之所伤也肾虚者色欲之所伤也肝虚者忿怒之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泄肝泄间或有之而脾泄恒多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泄泻必矣。
治方
治受湿濡泄
茯苓 白朮 猪苓 泽泻 官桂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风湿所伤飧泄不化
防风 苍朮 升麻 木香 陈皮 神曲 麻黄 芍药 甘草
不用引煎服
治火泄 一治脾肾泄
猪苓 泽泻 白朮 茯苓
姜三片,煎服
治食积泄加味用
治同上
砂仁 蓬朮 陈皮 官桂 苍朮 神曲 甘草 麦芽 干姜 藿香 草果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见中寒门 治虚寒泄
治同上
人参 诃子 木香 茯苓
姜三片,煎服
方见痰门 治痰积泄加味用
治酒积
川黄连(一斤) 四两酒煮 四两砂仁煮 四两吴茱萸煮 四两姜汁煮 煮后炒干去砂仁 茱萸姜汁糊为丸
治同上
片姜黄 蓬朮 红花 桂心 川芎 玄胡索 牡丹皮 芍药 当归 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服。
治脾虚久泻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山药 薏苡仁 肉豆蔻 神曲
不用引煎服
治同上
人参 白朮 茯苓 山药 莲肉(各一两) 陈皮 泽泻 甘草 山楂(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
方见脾胃门 治同上
治脾肾泄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五钱)
二味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治同上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
上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个同生姜四两煮烂去核与姜不用将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治泄久肠滑不固
诃子 人参 赤石脂 白朮 龙骨 枯矾 木香
治同前
豆蔻 附子 陈皮 干姜 白朮 麦芽 茯苓 甘草 诃子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脾胃虚弱风湿下陷饮食不思肠鸣腹痛四肢困软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 苍朮 陈皮 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痛泄
白朮(土炒) 芍药(酒炒) 陈皮 防风 甘草
不用引煎服 久泄者加升麻
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
破故纸(炒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去油为末各等分)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