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妙法莲华经大窾卷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明 金庭比丘 通润 笺

方便品第二

颂云。

何事收光后  雄谈八部前  欲将如意宝

换过止啼钱  一众生疑网  其谁脱瘴烟

虚空忽落地  处处露青天

上品放光。是无言之方便。此品借言说以发明无言之方便。是以方便解方便。故直曰方便。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矣。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是不可以识心推度矣。既不可以言语形容。不可以识心推度。随其意而安名立号。曲解之曰。佛乘佛知见。非方便而何。故对未开佛知见。未入一佛乘者言。是一佛乘者真实也。非方便也。若对一亦不立。佛之一字亦不喜闻者。言是一佛乘者方便也。非真实也。是知昔日分一为三。固是方便。今日会三为一。是以方便去方便。亦方便也。所谓以楔出楔。以言遣言也。信乎一佛乘。佛知见亦方便也。故知诸佛智慧甚深无量。不可以限量心执之。若执今日一佛乘为实。是何异乎执昔日之三乘也。如是则不独一品名方便。即全经二十八品皆方便也。不独此经为方便。四十九年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皆方便也。又不独一切修多罗是方便。即放光动地。雨华香云。无非方便。皆是筌谛。昔唐宣宗问弘辨禅师云。何等名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是方便之谭。乃至祖师忘功罢业。亦不出方便之迹。所以云。声前荐得。分明鹞过新罗。句外承当。已是不快漆桶。待汝开口动舌。堪作甚么。故下文云。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为汝二字。即是不获已。而随他意语也。长沙示众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草深一丈。事不获已。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己。我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么处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何处得有山河国土来。然则何者是真实义。待案山子点头。即向汝道。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此下总叹实智权智。楞伽所谓宗通说通也。昔范增爱项羽。增劝项羽杀沛公。因鸿门设宴。座中数举所佩玉玦。以示羽者三。项羽默然不应。世尊知二乘人。守一解脱义。故先说无量义经以撼之。此以口示玦也。又知彼住灭尽定。世尊次以无量义定以示之。此以身示玦也。又知彼居五阴界。世尊放白毫光以警之。此以心示玦也。奈二乘之不应何。古德云。尽大地是个大解脱门。把手牵伊不肯入奈何。故世尊忍俊不禁。从三昧出。托诸佛以卖弄自己神通。故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然何以知其甚深无量也。寻常称汝是智慧第一的人。就汝眼力所见。如来身有丈六长。于中有眼耳鼻舌。有手足肩顶。有臂腨颡额。有脾胁胸腹。有股胯颧颊。有齿牙龂腭。有百骸肢节。有三十二相。有八十种好。有无数毛孔。如上所说。一一皆能作无量无边佛事。姑置无论。然我今日。略放眉间一毫孔中光明。遍照东方万八千土。彻上彻下。无畔无岸。汝等思量测度。尚不能知下落。又岂知无数毛孔中。一一皆有如此光明。遍照法界。作大佛事。又岂知丈六身中。眼耳手足。肢节骨肉等。一一皆有无量光明。作大佛事。又岂知我有无量无边遍法界如来藏身。一一身各有无量相。一一相各有无量好。一一好各有无量色。乃至眼耳鼻舌手足肩顶等。悉皆无量。悉皆充满百亿莲华藏世界海。于一念中同时作无量无边佛事。汝又乌能知之哉。且我丈六身中。于一毛孔所放光明。既不能知。必不知诸佛最甚深之慧海。无涯量之智空矣。譬如涔蹄之水。芥孔之空。尚不能知。又乌能知甚深之大海。无量之虚空也。故善财入普贤一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际。犹不能知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庄严。乃至刹海成。刹海坏。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乃至佛海生。佛海灭所有边际。亦复不知众生界所有边际。所谓诸佛智慧。甚深甚深。无量无量如此。如上所说。是如来自证自悟自受用境界。汝等不知固尔。即诸佛成道已后。四十年中。开智慧门。或对人天根者。说十善法。或对声闻根者。说四谛法。或对辟支根者。说十二因缘法。汝等已熟闻熟习。现今各各有证声闻果者。有证辟支果者。汝等亦自谓解如来法。得如来道。入如来智慧门。然而实未曾解如来法。得如来道。入如来智慧门也。由汝等止宿草庵。犹处门外。是故即如来智慧门。一切声闻辟支佛亦不能知。

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

此徴释诸佛实智甚深无量之所以。言我之智慧所以甚深无量。汝等不知者。岂徒然哉。由我往昔因中。劫劫生生。未尝离佛。以佛为师。常随佛学。且所事之师。又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曾历事百千万亿无数诸佛。若事其师而不学。犹勿师也。学其道而不行。犹勿学也。于是师一佛。学尽一佛道法。行尽一佛道法。事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学尽百千万亿无数诸佛道法。行尽百千万亿无数诸佛道法。由我如是勤学。如是笃行。愈学愈勇猛。愈行愈精进。从无量劫。无有一毫疲懈心生。故勇猛精进之名。普遍微尘刹海。故能成就诸佛所证。甚深无量未曾有法。所谓根深果茂。名实相当也。岂似汝等于佛法中。心生疲懈。不生一念好乐之心乎。岂似汝等坐无为而不动。醉寂灭而不醒乎。庄生云。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者。则风斯在下矣。有味哉。

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

此释诸佛权智难解难入之所以。言我之智慧门所以难解难入者何。亦由我因中。学尽诸佛菩提道。学尽诸佛度生道。行尽诸佛菩提道。行尽诸佛度生道。故我将往昔三大阿僧祇劫所学所行底。自证自悟底。随众生之所宜。就其门户而启迪之。彼且为婴儿。即婴儿法道之。令其欢喜。彼且为丈夫。即以丈夫法进之。令生欢喜。然彼实不解我所说意趣也。此何以故。以我成佛已来。证平等法。见诸众生在三界内。为妄想丝之所缠缚。头头羁绁。处处耽着。故我随其根性。投其所好。或说种种因缘以脱其粘。成说种种譬喻以解其缚。或广开无量无数方便法门。以引导众生。无非皆是为人抽钉拔楔而已。实无一法与人也。今汝等随语生解。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守一法而沾沾自喜。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妹妹而私自悦。都是系驴橛上觅骅琉。又岂能知我所说哉。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此双徴如来用权实二智之所以。言世尊既尽学佛道。尽行佛道。成就一切未曾有法。如来本意。原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求佛道。不为独善其身。何不即以所得于诸佛者而直授之。反隐其无量甚深佛慧。而以佛海一滴。顺众生而说者。有何所以。无乃吝而不施乎。不亦忘其本愿乎。不亦有所拣择乎。故自释云。如来虽尽学尽行诸佛道法。不直授与人。而又随机说法者有故。如来于小不失。于大不遗。皆能随顺其实。无有拣择。以如来具足知见方便二种波罗蜜故。故其机可以授佛知见者。即以佛知见授之。其机不堪授佛知见者。即以法之宜乎彼者而诱之。若有实无权则沉埋中下。若用权废实则枉屈大根。由彼权实并行。故能曲成大小而不遗也。

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上言知见波罗蜜。然不知佛所知所见者是何等法。而一切声闻辟支所不能知不能见。覆自释云。如来所知者广大。所见者深远。决非汝等浅知劣见所能穷究。盖如来于法性海中。随举一华。或拈一草。或謦欬弹指。或放光动地。无非实相不可思议故。如来所得四无量心。四无碍解。十力四无所畏。禅定门。解脱门。三昧门。一一深入。无有边际。此便是三阿僧祇劫。亲近诸佛。于诸佛所。成就一切未曾有法。所谓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是也。然则不知一法。是名佛知。不见一法。是名佛见。纤毫未尽。即堕众生知见矣。故古德云。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犹太虚生闪电。佛知佛见如此。岂汝等浅知小见所能分别者哉。故慧朗禅师初见马祖。祖问汝来何求。曰求佛知见。祖曰佛无知见。知见乃魔耳。

○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也。小乘不度生故不知。

○四无碍解者。谓法无碍智(一法演无量法)。义无碍智(一义演无量义)。辞无碍智(一音演无量音)。乐说无碍智(称机说法)小乘不欣说法。故不知。

○十力者。是处非处智力(知可度不可度)。三世业报智力(谓知有障无障)。根胜劣智力(知信等根有软中上)。种种界智力(谓三乘五性等界即性也)。种种解智力(或贪财利好名闻等亦名欲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知众生种种所行若出离行若不出离行各能至果)。禅定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如有漏无漏等)。宿住念智力(知前际名姓苦乐等)。天眼智力(谓死此生彼堕善恶趣大小好丑等)。断诸习智力(即漏尽智)。小乘不求佛道。不学十力。故不知。

○四无畏者。一一切智无畏(有人难云。若佛是一切智者。有诸比丘从他方来。何须问言安乐住否。佛于此难安隐无畏。答云我是一切智人。但是摄受未来随顺世间师弟人情故)。二漏尽无畏(难云若佛自言漏已尽者。何以爱语罗云诃骂调达。佛于此难安隐无怯。乃自唱云我实漏尽。但谓随根而调伏故)。三说障道无畏(难云若佛说欲能障道者。何故预流一来尚有妻子之爱。佛于此难心无怯弱。答言我说欲能障道。但障不还罗汉非初二果)。四说苦尽无畏(难云若佛说诸圣道能尽苦者。何故罗汉受疮溃蛇螫之苦。佛于此难安隐无畏。答云我说圣道实能尽苦边际。但说未来非现在故。初是离所知。次是离烦恼。三是出离障。四是出离之道)。小乘不尽障。有怯弱。故不知。

○解脱者。不思议解脱。无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法界藏解脱。光明轮解脱。无余境界解脱。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解脱门。皆悉成就。小乘唯得三解脱。故不知。

○三昧者。普光三昧。方网三昧。海印三昧。知过去庄严藏三昧。智光明藏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三昧。众生差别身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此等为首。有无量百千三昧。皆悉成就。小乘耽寂定故不知也。

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

上言方便波罗蜜。不知是何等方便。覆自释云。佛知佛见。离心缘相。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离言说相。非齿牙纸墨所能诠显。故一落思惟。一堕言诠。无非皆是方便接人。譬诸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药并生。各有所愈。狐裘备寒。絺绤御暑。舟舆异路。俱至行旅。然则如来用善巧易入之方便。柔和巽顺之语言。与诸众生巧说一切修多罗。无非曲垂诱迪。适可众心。令生欢喜得亲近我。令入佛道。然而皆非实法也。以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故。如是则如来信无一法与人。奈何汝等执一解脱义而株守哉。

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此结上以生下文也。若欲尽言如来所证。即使经无量劫。言之不尽。岂知四无量等云云而已。故普贤云。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尽说佛功德。若撮其要而言。则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一语。可以尽蔽。如思无邪。蔽三百篇之大义也。已上总是申明诸佛智慧四句。下文广明诸佛智慧甚深无量。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止之一字。是如来满口要说。复含糊不说。正是竦动身子处。犹俗语云罢。不消说起。又自解欲说不说之所以。言我所说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所解之法。今日对汝等讲说。何异对三家村里担柴汉子。说中书堂里事。总不知下落。须是对自己家里人说家里事。才领会得。所谓唯圣知圣也。故唯佛与佛。志同道合。彼所得者我亦得。我所证者彼亦证。心心相照。眼眼相对。故能究诸法实相。而又能究尽诸法实相也。实相者何。所谓如是相(相谓色相)。如是性(性谓佛性)。如是体(体谓法身)。如是力(力谓愿力)。如是作(作谓作用)。如是因(因谓自修)。如是缘(缘谓助发)。如是果(克获曰果)。如是报(答果曰报)。如是本末(本谓始生末谓入灭)究竟等(等谓平等)。由此十种。皆是一相一味之法。本无二相。佛与众生究竟平等。本无高下。故起信云。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得此法身。方名开佛知见。故如来于菩提场中。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果也)。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性也)。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于诸国土。平等随入(体也)。身恒遍坐一切道场(报也)。三世所行众佛大海(因也)。而恒示生诸佛国土(缘也)。无边色相。光明圆满。遍照法界。等无差别(相也)。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作也)。各现无量神通之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力也)。遍十方界而无来往(本末也。此即华严经中十身相作也)。便是一个样子。汝等不然。法身无相。而汝等报三十二相以为实。而不知无相之如来遍华藏界也。故大经云。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是也。如来无性。汝等妄执如来实有自性。以为唯佛一人有如来性。能成正觉。余皆不能。而不知无性之佛性。充满虚空也。大经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所谓无性。无性之性即佛性也。如来无体。而汝等妄执丈六身以为体。而不知如来之体遍一切处也。大经云。菩萨摩诃萨。应于无量处见如来身。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见如来身。应遍一切处见如来身。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如来身亦复如是。遍一切法一切事一切国土一切身一切众生。何以故。如来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所谓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今汝等但知如来降魔推外以为力。而不知如来愿力之周沙界也。大经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沙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汝等但知如来现前度众生作佛事以为作。而不知如来不思议业用。尘尘刹刹度众生办佛事也。大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是也。汝等但知如来六年苦行以为因。而不知过去无量劫中。承事供养华藏世界无数诸佛。修菩萨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之大因也。汝等但知王舍城灵鹫山等处。说法利生。为众生作增上缘。而不知胜音世界庄严劫中。大通智胜时。威音王时。为太子。为沙弥。为比丘。已与无量无数众生作增上缘也。汝等但知菩提树下成正觉以为果。而不知尽法界虚空界一切菩提树下皆成正觉也。汝等但知如来报土在娑婆。而不知报土在华藏界也。汝等但知如来入胎。住胎出胎。出家修行。成道转法轮。入涅槃以为本末。而不知如来寿量无尽。未尝生。未尝灭也。不独此也。而复于诸佛边生下劣想云。如来三十二相。我无有也。如来之性。我不具也。如来之体。我不迨也。如来愿力。我不及也。如来作用。我不能也。如来求佛之因。非吾事也。如来度生之缘。非我要也。如来之果。非敢望也。如来之报。非敢慕也。如来始终本末之事。不敢冀其万一也。殊不知自己原与如来究竟平等也。不独此也。而复于众生边生自足想。以己出三界。越四生。为得净相。而观三界众生是不净相。自己为得圣性。而观众生是异生性。自以为得不思议变易身。而观众生是业果身。自以为得五力。而观众生是业力。自以为得神用。而观众生是业用。自以为得清净因。而观众生是业因。自以为得清净缘。而观众生是染缘。自以为得清净果清净报。而观众生是业果是业报。自以为始终是个出三界人。而观众生是火宅种子。殊不知自己原与众生究竟平等也。由于如来边生下劣想故。不肯上求佛道。由于众生边生自足想故。不喜下度众生。法本平等。汝自歧之。法本无相。汝自碍之。法本无着。汝自执之。如是妙法。唯佛能知。唯佛能见。而汝终不得而知。终不得而见也。此言佛慧甚深。二乘不知不见者盖如此。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初四句颂。人天二乘不知佛也。舍王位。摈欲乐。绝二死。灭五住。为三界师。作四生父。故称世雄。岂特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而已哉。故曰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然虽如是。无有一人能知佛者。佛如虚空。本无形量。本不可以色见声求故。佛力下。言此等非但不知佛。抑且不知法。以此法非思量分别可测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见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次言唯佛知。唯菩萨知。且我因中。清净无量诸佛时。自洒扫应对。折旋俯仰。以至六度万行。无不习学。无不行持。然此甚深微妙之法。尚不能见。不能了。至于经无量劫功成行满。坐于菩提树下。成最正觉。然后见此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故知如是性相果报。究竟平等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余无一人能知此者。何以故。是法本来寂灭。不可以形貌指示。不可以言辞谭论。要须自证自悟。始得相应。今现前四众。都向语言色相中求。情枝意根上觅。故无一人能得解者。唯有过量大人。一闻此法。直下承当。如将一百二十斤担子。一肩担荷。向前直往。牢笼不住。呼唤不回。譬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如此等人唤作信力坚固大心菩萨。昔五台智通禅师。在归宗会下。忽一夜连叫云。我大悟也。明日众集。宗曰。昨夜大悟底出来。师出。宗曰。汝见个甚么道理。便道大悟。师曰。师姑原是女人做。明州大梅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后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入。未有日在。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矣。此等即信力坚固。千唤不回之样子也。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此总明小乘不能担荷大法也。一切漏尽者。是寒灰枯木人也。力量浅薄。不堪重任。须是枯木糁花。寒灰发𦦨始得。昔有一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祗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此言性识聪敏的人。未曾开口。便将心意识领会。故亦不能担荷大法。如香严智闲禅师在百丈时。性识聪敏。参禅不得。洎丈迁化。遂参沩山。山问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师茫然。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屡乞沩山说破。山曰。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的是我的。终不干汝事。师遂将平昔文字烧却曰。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精神。乃泣辞沩山。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止焉。后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乃沐浴焚香。遥礼沩山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曰。一击妄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故知此事正要死尽偷心。不在性识聪敏也。满世间者一佛刹也。满十方者十方刹也。言十方刹者。又多于一佛刹也。尽思度量不能知者。四住虽除。无明未破故。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辟支根器。利于声闻。其数复多于声闻。一心思量亦不能知者。以辟支虽断界内无明。未尽界外无明故。初地已上菩萨名新发意。其根胜于辟支。其数又多于辟支。其智又胜于辟支。其时又过于亿劫。虽以妙智思量亦不能知者。分别虽空。俱生未尽故。八地已上菩萨名不退。其数又过于新发意。一心思求亦不能知者。虽空藏识。异熟未空故。乃至等觉菩萨虽见佛性。如隔罗縠见月相似。以有一分生相无明。一障二愚。犹未尽故。等觉尚尔。何况其他。所以云。离心意识参。绝圣凡路学。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

此明唯佛能知也。毫无渗泄。故曰无漏。绝无意言。名不思议。二乘莫能穷其底。故曰甚深。等觉莫能见其兆。故曰微妙。如是胜法。我及诸佛。尽知尽得。其余一切皆不能知也。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先劝信。世尊下。点破向后所说者是实。告诸下。点破四十年前所说者是权。要令二乘舍权就实故。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义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此四众腾疑也。漏尽者。无学众也。发心者。有学众也。各作是念者。各自生疑也。意谓世尊寻常只是诱掖奖劝。曾不毁人誉己。今日何故出定之后赞己毁人。自言我所得法。及所说法。难解难知。一切二乘。皆不能及。且世尊昔日鹿野苑中。曾于众中赞三乘法。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便得无量安稳快乐。我等当时。一闻赞叹。依之而行。遂出生死。亲证涅槃。是则佛所得所说者。我等亦能解能知矣。今日复言难解难知。却不知又是何等义趣。岂更有奇特之事。胜于我等所证之涅槃者耶。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此鹙子呈疑请决也。古语云。宴安酖毒。不可怀也。二乘一向卧涅槃床以为足。以高枕无忧矣。殊不知尚有微细流注。生灭业识。迁流不注。未可贴席稳卧也。由二乘入寻常自以为出三界。作了事汉。坐守胜妙境界。不生一念进趣之心。故世尊与他说无量义经也不动。入无量义定也不动。至于放白毫光。眉目稍动。及至世尊出定之后。卖弄自己神通一上。却将三言两语。变作百千万亿个疑团。散在各人怀里。然后大家疑情齐动。只此一点疑情。却是开佛知见之种子也。所以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舍利弗寻常疑着此事。一闻此语。身毛皆竖。及闻法说。便一担承当去。所以先得授记。四大弟子。见同列得记。方始生疑。故再闻喻说。次得授记。至于会中退席之众。唯不疑故不信也。故知此事疑得极。信得极。疑得浅。信得浅。故曰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唯是信力坚固者。却能从疑团打出也。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初二句颂世尊自赞。如来不出世。万古如长夜。凡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故曰慧日。圣中之圣。故曰大圣。久乃说是法。反显四十年前未曾说也。自说下四句。牒前十力无所畏等。道场下二句。牒前道场得成果等。我意下二句。牒前假使满世间等。无问下四句。正指如来自赞等语。无漏下四句。叙无学生疑。其求下八句。叙有学生疑。中间相视二字。描写怀疑之状如画。于诸下四句。叙当机自疑。言我在声闻众中。智慧首出。即今亦堕疑网。况其他乎。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此正出疑根也。为是之为字。当作平声读。意谓佛说一解脱。我等皆得。今所称赞究竟平等法。不知何者为是。今所称赞具足行诸道。又不知何者为是。所以卒堕疑网而不能出也。佛口下。自陈情辞。诸天下。代众请说。具足道者。时指法华也。如古德云。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是也。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重言止者。固却之以勇其疑也。言我今才动口。汝等常随我者。尚且各各怀却满肚疑情。若我再说。一切天人。不但生疑。且生惊恐矣。此以法大机小。实难担荷却之。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再陈请辞也。言此会中有大机可以担荷。不必虑也。曾见诸佛者。是福德大。诸根猛利者。是根器大。智慧明了者。是智慧大。此等闻法。决生敬信。必不惊疑。以敬则不惊。信则不疑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再止之者。彼愈急而愈缓之也。彼等久堕解脱深坑。今我说法。直欲援而出之。复恐闻而不信。反生谤法之𠍴。是坑堑中重添坑堑矣。此以执着坚固却之。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稳。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法。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此三陈请辞也。如我等比。受化已久。决无上慢。必能敬信。决不生疑。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决不堕坑。惟垂分别说者。意谓向上一路。虽不可思。不可说。不妨曲为今时。向第二门头。分别言说处。略通一线也。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此如来许说也。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者。言此法如铜山铁壁。钻研不得。咬嚼不得。无着力处。无下口处。我今为汝无分别处。强作分别。无言说处。强作言说。何以故。以非三非一。绝言说故。无分别故。非有量故。是平等故。若分三分一。堕言说故。是分别故。是有量故。不平等故。然则如来不唯昔日说三乘是言说分别。即今日说一乘。亦是言说分别。所以始也无问而自说。既而三止而不说。卒之三请而许说。此是婆心太切处。若是祖师禅。别有生涯。昔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山令打钟。众方集。山升座良久。便归方丈。主随后问。和尚适来许为众说法。云何不垂一言。山云。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此五千退席也。由此辈罪根深重。我慢偏多。寻常唯在语言上做工夫。鬼窟里作活计。摘叶寻枝。莫穷其本。今闻妙法难思。方木不入圆窍。所以退席。世尊逆知其意。亦任其自去而不制止。故预会者。纯是真实。无枝叶也。虽然黄面瞿昙。未免压良为贱。灵山会上。人天百万。菩萨声闻。不知其数。个个摘叶寻枝。阿漉漉地。幸有此辈。才闻许说。撩起便行。却与灵山一会。大众面上。添光生彩。虽则如是。犹较衲僧百步。岂不闻资福云。隔江见资福。刹竿便回去。脚跟下好与三十棒。何况过江来。又大随禅师。在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操履不群。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阇梨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语。师曰。教某甲向甚么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其髓。又南泉为众僧行饭次。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云。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话。祖便休。具此眼目。始解看经。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此劝信也。四众始不生疑。故以放光发其疑。复以叹德发其疑。此疑不可无。既疑之后。将说大法。此疑不可有。故以优昙难值坚其信。此如来所以因时而说法也。时之名义大矣哉。仲尼云。可以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故曰时然后言。时之一字。诸圣所宗。故世尊说法。亦必因时。若会中有糟糠枝叶之众。而与之言。是失言也。不时也。若会中有闻而敬信。闻而欢喜赞叹者。而不与之言。是失人也。不时也。若四众一向置在无事甲里。初未曾疑着此事。骤而与之言者。是失言也。不时也。若一闻此事。即便惊疑。不肯放舍。决欲究明此事。如渴思甘露。蜂念好蜜者。而不与之言。是失人也。不时也。今会中既无枝叶之众。时之可说。一也。又有敬信之人。时之可说。二也。四十年前。总无人疑着此事。今会中一众皆疑。时之可说。三也。且世尊寻常。一言一笑。一动一静。皆不妄发。必有其时。况此大事因缘。究竟平等。难解难信之法。有不因时而说者乎。然而时之难遇也。四十年前未曾有人疑着此事。今始有生疑者。四十年前。欲与之言。而无可言之机。故隐忍而不发。今有可言之机矣。既有可言之机。又有欲说之事。如矢在弦。不得不发。故曰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言如是妙法者。正指如是相。如是性。乃至本末究竟平等法也。四十年中。未曾显说。今日方始道破。正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梵语优昙钵罗。此云灵瑞。唯佛与轮王将出世时。方现瑞相。亦如此方黄河清而圣人生之意也。言其时之难遇如此。岂可忽哉。故又戒之曰。我四十年前秘而不说。待到此时才对人说。汝等当信佛之所说。决非孟浪轻发也。正恐大众。当作容易。看作等闲。故谆谆戒勉。此正老婆心。竭力为人处也。若是德山临济。却无许多廉纤。棒头喝下当处分身。如来禅。祖师禅。正好着眼。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此下申明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亦不能知也。故曰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言我昔日。见汝等恋着生死。无求出意。故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说三界内是生死苦。说三界外是涅槃乐。是以方便诱汝。莫恋着三界生死。如将蜜瓠换苦葫芦。非谓三界真如牢狱。非谓众生真如冤家。亦非谓实有涅槃可证也。而汝等恋此涅槃。不肯度生。却向齑瓮淹杀。此我之意趣难解如此。我因见汝等恋着涅槃。不求佛慧。故于方等会中。抑扬褒贬。谓五逆之人。尘劳之侣。皆可发心。皆可作佛。彼二乘者。若焦芽败种。永不发菩提心。永无成佛之事。此亦以方便激汝。欲令汝等舍涅槃而进趋佛道也。非谓汝等真不可发菩提心。真不可成佛果也。而汝等坐守涅槃。甘为下劣。自绝于如来宝藏之分。于菩萨法游戏神通。亦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此我之意趣难解又如此。我又见汝等不欣说法。不肯度生。故我于般若会中。令汝等为诸菩萨说法教化。领知众物。是以宝藏授汝。而汝等又无希取一餐之意。此我之意趣难解又如此。然汝等病根在甚么处。在不解随宜所说。随语生解故也。岂知诸佛所说种种法门。本无意路。不落思惟。不过信手拈来。随方解缚。作止啼黄叶耳。本不可以识心思量测度。汝等乃以思惟心测度如来。殊不知终涉思惟。千里万里。所以终不解如来所说故。即如来所说者。亦唯诸佛方能究竟。汝等亦不能知也。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复徴云。二乘皆不知唯诸佛能知者何故。以诸佛同心同愿。同证此一大事因缘。同为此一大事因缘出世故。所谓一大事因缘者。即佛知见也。佛知见者。即是诸佛如来道场成果时。所知所见。性相体用。因缘果报。本末究竟平等。一相一味之法。是诸佛成道。藉此为因。诸佛度生。藉此为缘者。诸佛既藉此法为因为缘。是如来出世一件莫大之事。诸佛既证此法。而欲人人共证此法。故如来不为二乘说法。亦不为小小因缘出世。唯为说大乘究竟平等法。亦唯为此一种大事因缘出世也。故出现品云。如来出现。以无量事。无量缘。而得出现。无量事。无量缘。即一大事因缘也。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者。此句却将出世本怀。尽情吐露。言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染污。佛知佛见。不得开发。不得清净如来出世。不过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而已。下文所云。长者宝藏。衣里宝珠。大白牛车。即是物也。宝藏要自己开。故曰欲令众生开。开者。以手推排之谓。衣珠要自己知。故曰欲令众生悟。悟者。久忘勿记之谓。白牛车要自己坐。故曰欲令众生入。入者。和身已到之谓。然则如来不过指示众生宝藏。指示众生衣珠。指示众生大白牛车而已。故曰欲示众生。示者。指点分明之谓也。是则开悟入三字皆属众生。示之一字单属佛也。若约此经大旨。则开示悟入四字。括尽一经之始终。以开示二字属佛。悟入二字属人。此经自方便品以至法师品。皆明开悟二字。开者。所谓开方便门也。如说方便一品。固方便也。而身子悟。故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譬喻一品。亦方便也。而四大弟子悟。故曰我等今日真是声闻。真阿罗汉。因缘一品。亦方便也。而五百弟子学无学人皆悟。故曰我今乃知真是菩萨等。此是开三周方便门。而令四众皆悟也。自宝塔品已下。明示入二字。示者所谓示真实相也。如过去多宝。现塔现身。释迦变土。十方分身。云集一处。乃至现舌相。放毫光。皆是直将佛知佛见示人。至于菩萨发愿持经。如世尊敕。当具奉行者。皆是入佛知见之人也。此是如来示真实相而使人入也。其余药王等六品。皆是为持经人作个入佛知见之榜样而已。故先悟得当人有此一卷大经。而后受持保任。流通不断。然后能入。故华严以信解行证。为一经之要。此经以开示悟入。为一经之宗也。昔洪州法达禅师。问六祖法华经义。祖曰。汝念此经。以何为宗。师曰。学人愚钝。岂知宗趣。祖曰。汝念一遍。我为汝解说。师即高声念。至方便品。祖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无越于此。何者。因缘即一大事。一大事即佛知见也。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尽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当信。佛知见者。即汝自心。更无别体。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妙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耳。汝但劳劳执念为功课者。何异[氂-未+牛]牛爱尾也。此段可作一经疏解。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且诸佛度生法门。广博无量。不独以语言文字。是故菩萨法。即举足按指。扬眉瞬目。謦欬弹指无非与人说菩萨法。无非发明此一大事。无非以此事指示人。无非要人悟此事而已。然则如来不但以口舌为众生说菩萨法。却又通身遍身为众生说菩萨法。故知如来未尝说一乘法。亦未尝说三乘法。始终唯以一乘法示人。而使人悟入也。至乎祖师门下。摇铃振钖。辊毬无笏。驴鸣犬吠。吹布毛。举拂子。行棒行喝。现瞋现喜。亦无非为此一事。是一也。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宁。日月得之而明。鬼神得之而灵。所谓通于一而万事毕也。古德云。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是也。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下广引十方三世诸佛。以证言此法。不独如来一身在娑婆世界中。作如是说。即我分身散影于十方世界中者。亦作如是说也。又不独我分身诸佛作如是说。即三世诸佛亦同如是说也。然则一卷大经。穷三世。遍十方。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尘尘说。刹刹说。人人说。物物说。时时说。念念说。未曾间断。人自不识。故开口动舌处。便作语言会。扬眉瞬目处。又作道理会。乃至日明云暗。风动尘起。鸢飞鱼跃。鸡鸣犬吠。华药栏。柏树子。一切处。又作境物会。辜负如来说法。不得如来一切种智耳。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由三世十方诸佛同如是说。故我亦做效诸佛之仪式。亦作如是说也。问。十方三世诸佛既以此事为实。世尊何不四十年前。就将此法直示与人。何故秘而不说。而说种种方便。因缘譬喻。答。随机故。由诸众生。根性不同。乐欲各异故。其根性有好大乘者。有好小乘者。有好人天乘者。有好货者。好色者。好名闻者。好音声者。好滋味者。好夸张者。好俭啬者。好斗者。好勇者。好乘肥衣轻者。好憺怕寂嘿者。好奇者。好伎者。好高洁者。好狷介者。乃至种种好乐不同。我悉知之。故就其性之偏僻爱着处。开种种门。说种种法。因其明处而启导之。渐渐令彼皆入佛乘。得一切智。若导百川而归之海也。若镕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也。何以故。十方三世无二法故。古德云。撞着道伴交有过。一生参学事毕。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问。如来必欲从无三处说三。十方诸佛亦于无三处说三者何故。答。随时故。由如来生此浊恶时世。不得不顺其机故也。言劫浊者。劫者。时也。世衰道丧。天下纷扰。如鱼鸟不宁。百姓求竭。而求上古无为清净之世不可得矣。此之谓劫浊。冰炭交心。贪瞋互出。空华翳眼。狙诈横生。举天下求一不识不知守纯抱扑者不可得矣。此之谓烦恼浊。不奔命于名世。即匿心于货财。不淹没乎色声。则羁縻乎情识。求其果腹而嬉。击壤而歌者不可得矣。此之谓众生浊。淳风雕削。道德浇漓。情窦日开。浑沌日死。各私一伎。各守一能。逐好投工。争奇斗艳。而求一人开佛知见者不可得矣。此之谓见浊。嗜欲愈深。天机愈浅。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而求达自然之慧命者不可得矣。此之谓命浊。如来出世。正值斯时。以佛眼观。实可怜愍。况复浑身破碎。满面尘埃。在己躬者。拔一毛而不为。在他人者。纵贪婪而无厌。斯实三途基本。众恶根柢。至蠢至愚。难调难伏。若不随其性欲。施设治方。而直授以一乘。则不加杖木亦已幸矣。恶能使之必信哉。故诸佛曲垂方便。将一方而分三。巧设阶梯。设化城而诱进。故内德论云。夫一水无以和羹。一木无以构室。一衣不称众体。一药不疗殊疾。一彩无以为文绣。一声无以谐琴瑟。一言无以劝众善。一戒无以防多失。何得怪顿渐之各异。令法门而专一。如是则方便之门。岂得已哉。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

此以危言激之。以坚其信也。大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云。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无。信之一字。诸圣入道之门也。故未说之前。先以三止发其疑。既说之后。又以危言激其信。由是而知。发其疑。正欲坚其信。循循善诱。于此可见一斑云。故云若我弟子。自谓得小乘道果以为了当。无所事事。从不曾闻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世。又不曾闻如来但教化菩萨事。还当不得佛弟子。当不得阿罗汉。不得预弟子数中。又有一等。认定所得小果。就是如来最后身。所证涅槃。就是如来究竟涅槃。更无佛果可得。涅槃可证。纵闻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世。不复志求。我自有这个在。决不回心。斯等不但不得佛果。亦未得阿罗汉果。不得名阿罗汉。谓之增上慢人。言增上慢者。决定毗尼经云。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我断贪欲。我断贪瞋。我断愚痴。名增上慢。贪欲法异。瞋恚法异。愚痴法异。诸佛法异。名增上慢。谓有所得。谓有所证。谓有所解。名增上慢。见诸法空。见于无相。见于无愿。见于无生。见无所作。名增上慢。见法无常。见有诸法。名增上慢。是名声闻乘增上慢。由此一激。遂有下文许多弟子。担当授记作佛。所以下。复徴问云。此辈不信佛乘。不得佛果宜矣。今现证阿罗汉。而不许名阿罗汉。谓之增上慢人者何。故复自释云。岂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而不肯信教菩萨法。决无此理。由此曹不肯信教菩萨法。故不名罗汉。谓之增上慢人亦宜。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时。容有阿罗汉不信有佛乘者。所谓无佛处称尊者是也。

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此又以软言劝之。以发其信也。又徴问云。现前虽无佛。而辟支亦是佛弟子。不信有佛乘者何。故复释云。是一佛乘。即佛现在说。时人犹不信。尚有闻风而退席者。况佛灭度不闻佛说。而欲要其必信哉。若佛灭度后。纵不亲闻佛说。但肯将此经受持读诵解义者。亦为希有。此时纵不能直下担当。一信永信。然藉此受持读诵。熏习不忘之力。以为远因。若遇他时。佛出于世。于彼佛边。一闻此法。机教相投。千了百当。决得一切种智。由此一劝。遂有下文六种法师。流通此法。故知现前肯信此经者。现生立地可得成佛。若现前不信此经。不肯担当。而肯受持读诵解义。作六种法师者。至当来世。亦得菩提。此皆如来诚谛之语。汝当深信。莫更生疑。所谓诚谛语者。无有余乘唯一佛乘八字而已。故六祖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莫更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鲜(显少也)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舍利弗善听。

此颂出退席众十种心病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一也。恃我生憍。不能谦下。二也。自甘下劣。不信深法。三也。但恃己长。不知其短。四也。梵行不完。漏卮非器。五也。藏瑕匿玷。矫饰形仪。六也。智量狭小。不堪大任。七也。喜咽糟糠。不欣精凿。八也。内无福德。难受大法。九也。摘叶寻枝。不穷根本。十也。由此等众。只解鬼窟里作活计。不肯向自己脚跟下推穷。故不愿闻而去。今会中既无此辈。皆是真实究佛法者。此我正当说法之时。汝等亦当摄心而听。故勉之曰。舍利弗善听也。言善听者。勿以昔日所闻缠绕其心。应当句句消归自己。勿得更以聪明识见。作文字语言会也。

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此颂如来随宜说法也。诸佛所得法三句。总颂如来证平等法。而开无量法门为众生说也。所得法者。即前文未曾有法。难解之法。甚深微妙法。道场所得法。不可思议法。究竟法。正法妙法。此等名虽不同。总是如来自证自悟法也。谓如来证此平等无限量法。即以无量种种方便。而为众生说无量种种法门也。众生下。正显众生乐欲不同。故说法亦不同也。念者思虑也。种种者。多多之谓。所行道者。或十善。四谛。十二缘。六度。乃至货利名闻等。若干者。不定之数。欣乐名欲。习种名性。欲性所作名业。佛悉知是已者。谓佛得十力故。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所行道。以根胜劣智力。知众生所习欲性。信等五根。有软中上。以种种界智力。知众生深心所念。谓三乘五性等。以天眼业报智力。知众生所造善恶等业。感爱不爱等果。唯佛知此。故能以方便力。随病投药。令俾服之。皆生欢喜。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之教。伽陀者。此云重颂。或为钝根说。或为未听者说。本事者。谓无量劫中所行事也。本生者。谓无量劫中受生事也。此为迷宿世者说。为大根者说未曾有法。即本来无物究竟平等法也。为劣根者说因缘。为中根者说譬喻。为事理俱明者说祇夜。即孤起颂也。为事理俱不明者说优波提舍。此云议论经。又为一种钝根人天。不乐大乘。唯欣小法。耽因着果。不肯放舍。于生死河头出头没。虽遇诸佛。不行胜法。未超八苦。难免五衰。不得已而三转四谛法轮。令俾脱生死苦。证涅槃乐。然此亦是一时权巧。非决定说。非真实法。其实潜施密诱。令入佛之智慧。但不曾分明说出。汝等当来。皆得成佛耳。然我所以不说者由汝等根器未纯。说时未至故。今汝等根器既纯。我之说时亦至。固宜撤去籓篱。直授大乘平等空法也。汝等应知往昔所说此九部法。皆是随他意语非是本怀。无非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是以今日说法华经。意有在也。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此明对大机说大法也。言佛子者。能绍如来家业故。言心净者。不以万法为侣。诸尘作对。非若贪着五欲。若痴蝇粘唾。而不肯放舍者。言柔软者。谓调顺柔和。易受化度。非若刚强粗犷。若狂象而难调伏者。利根者。摇鞭即去。非若乐着小法。若蹇驴驽马。䇿之而不肯前进者。无量佛所行深妙道者。闻声即赴。非若遇佛而不求胜法。当面蹉过者。如斯根器。方是大根。堪称佛子。堪受大法。不独为彼说大乘法。亦复为彼授如来记。何以故。以深心故。念佛故。持戒故。深心者。乐修一切善法故。念佛者。志求无上菩提故。持戒者。具足清白梵行故。如此等机。一闻授记。大喜遍身。一肩担荷。由彼发心既深。念佛又切。戒根又净。佛知其心。又知其行。是故为彼说大乘也。然此大乘是平等法。无论钝根利根。心秽心净。但得一句染神。皆得作佛。正如伽陀妙药。但得沾唇。疾无不疗。毋得以一毫思虑存乎胸中而不肯服也。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此下广明所以必说大乘者。有五义。一。十方谛求无有余乘故。言诸佛国土。际天蟠地。唯有一法。更无二物。但诸佛以方便力。强立种种假名。不知种种假名。都是引导众生。令入佛慧。是故必说一乘。

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二。佛佛道同故。言诸佛出世本怀。唯此一事。更无二事。我宁敢违诸佛之仪式。而以非真之法向人说乎。故终不用小乘之法度生。必说一乘。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三。自住一乘故。谓诸佛。浑身住在大乘平等法中。当以自己所证。度诸众生。方称平等。若自证大法。而以小法化人。即是吝惜。即堕悭贪。便不平不等。无论以小法化多人为堕悭贪。即以小法化一人亦堕落悭贪法中矣。此事岂可为哉。是故必说一乘。悭者与小之谓。贪者护大之谓。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四。信心归佛故。若人不慕余乘。唯希大法。信心归佛。信得如来。不以人不见而热谩。不以我不知而妄语。又信得未尝吝法而不与人。未尝嫉人而不与法。何以故。以如来五住究尽。在在称尊。故能有扣即应。毫无畏怯。宁独不为我说乎。由我不信佛乘。正恐说而无益。故不为我说耳。如是自咎。倍加深信。尔时即现相好庄严之身。亦如今日。放白毫光。普照世界。为说实相法印。是故必说一乘。言印者谓一乘实相。若朝廷印玺。然以此一印。印一切法故。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五。如来本愿故。言我从无量劫来。立大誓愿。若我成佛时。度一切众生。悉皆成佛。知我无异。今欲满本愿。是故必说一乘。

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此明如来开权也。问。若尔何故又说二说三。答。机不同故。若以此法对大智人说。则欢喜领荷。若以此法对小根无智人说。则法不设根。谓之错乱颠倒。不唯不信。反生迷惑。我知此等众生。未种善根。坚着五欲。皆由发业润生。二种无明。复生瞋等种种烦恼。由烦恼迷心。耽着五欲。造种种业。由惑业故。坠堕三涂。受种种报。此即众生浊也。由转轮故。有广大威神而不能用。向父母胎中。受此眇小形躯。世世生生。贪爱相滋。惑业增长。福德日消。于火宅中。常为大火之所烧煮。不能自出。即命浊也。即有发心。欲出火宅。不遇明师。反修邪道。依止断常。复生六十二见。此见浊也。由着诸见报身。为我坚爱不舍。恃我生憍。贡高矜诩。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不知皆是虚妄浮心。并非真实。此即烦恼浊也。心言不直。毁害潜生。于千万劫不闻佛法。如是之人卒难得度。此即劫浊也。由彼堕于五浊世中。缠绵不断。故我权开种种方便。为说三十七品尽苦之道。而复示以涅槃之乐。诱令出苦。然我虽说涅槃之乐。是遣生死之苦耳。非实如来空事境界自性涅槃也。以如来自性涅槃。从本已来。本自寂灭。不复更灭。故佛子若肯信此涅槃。一肩担荷。力行此道。当来世中必得作佛。更不待三生六十劫也。我虽设种种法门。开示众生。皆是方便。据实而论。三世诸佛。唯说一乘。无二法故。今此大众。更莫存留一念疑情。固当虚心领受。以诸佛异口同音。唯说一乘。无二乘故。仰山作沙弥时。念经声高。乳源和尚咄云。这沙弥念经恰似哭。曰。慧寂只甚么。和尚却如何。师乃顾视。仰曰。若甚么与哭何异。师乃休。所谓唯一无二乘也。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佛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码瑙。玫(梅)瑰(规)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樒(眉)并余材。砖(专)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雕刻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鍮(偷)妒(十)赤白铜。白镴(拏)及铅(元)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茟。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空)篌(侯)。琵琶铙铜钹(钵)。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此明过去诸佛。亦以方便说法。唯一无二也。更以下。言不但说三乘法。是方便。是助发。又不但以放光为方便。为助发。更有多种奇异方便助发也。如起塔庙。造佛像。或供一华。或举一手。或合掌或低头。无非助显众生日用一件大事。悉与如来放光。等无差别。所谓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庞居士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神通及妙用。运水并搬柴。正此义也。由众生视此为寻常。世尊赞之为奇异。要人知此一段奇异事。正在寻常日用中。故于放光处助发。又于日用处助显也。若有下。先明修六度万行者。皆已成佛道。已成二字。是言自己具有佛性为因。其六度万行皆缘也。正如木中之火。矿中之金。是因其钻之销之者是缘也。诸佛下。次明修十善四谛十二缘者。皆成佛道。诸佛下。三明供舍利。起七宝塔。造栴檀庙。乃至积土为庙。聚沙为塔。皆成佛道者。虽精粗不同。等妙刹故。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刹。帝释将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刹已竟。便是这个道理。若人下。四明造佛像者。皆成佛道。彩画下。五明画佛像者。皆成佛道。若人下。六明敬心供养佛像者。皆成佛道。有以香华幢盖敬心供养者。有以众妙声音敬心供养者。有以欢喜歌呗颂佛德者。七明散心供养画像者。有以散心合掌低头作供养者。有以散心一称南无佛作供养者。此等微因。皆成佛道。虽敬散不同。等妙心故。所谓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者。灯明之力欤。抑妙光之力欤。谓之奇异。不亦宜乎。昔调达临终称南无。未及佛字。已堕地狱。佛记其地狱出。当作辟支佛。字曰南无。又外国事天神者。以金为像头。贼来取之。称南无佛。便得像金头。明日众聚。天像失头。众云。我虽造像。无天来着。若天著者。云何失头。天即降一人云。贼来取头时。称南无佛。诸天惊动。故得我便。是故失头。众人云。天不如佛耶。既不如佛。何不尊事。贼称南无佛。尚得天头。况贤者称南无佛。不得无上菩提乎。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此明未来诸佛。亦以方便说法。唯一无二。故一触耳根。无不成佛。诸佛本誓下。言诸佛本愿。故说一乘。诸佛两足下。为发起大根故说一乘。言两足者。福足慧足也。知法常无性者。知者觉也。法者即众生心也。常者真常不变也。无性者无自性他性也。若此法不常。即成断灭。何有五性。若性定有五。则声闻缘觉。及诸众生。决定不得作佛。由知此法常而无性。故随熏习而各自成性。所谓不变随缘。随不变也。故涅槃云。无性之性。即是佛性。唯此佛性。虽是众生具有。必以大乘法。久远熏习。方能发起。此世尊所以必说一乘也。故六祖云。汝等佛性。譬如种子。我今说法。犹如时雨。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得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是法下。开权也。言此法是无位真人。本无位次。然四圣六凡。诸法位中。皆是此法所住之位。故知头头法法。无非皆是平等一寂灭相。然必待坐道场。开佛慧时。方知此法。成等正觉。知此法已。以方便力。开种种门。说种种法。故知说大说小。无非一法。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

此明现在诸佛。亦先证寂灭法。后以方便说三乘。其实皆为一乘也。知众生所行者。即种种所行道也。深心之所念者。即众生心所念也。过去所习业者。即先世善恶业也。欲性精进等者。即若干诸欲性也。

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我以智慧力。知众生性欲。方便说诸法。皆令得欢喜。

此释迦自谓亦是先说三乘实为一乘也。众苦不逼之谓安。乱想不生之谓隐。铺文演义之谓宣。放光入定之谓示。

舍利弗当知。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穷贫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身著于五欲。如[氂-未+牛]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不求大势佛。及与断苦法。深入诸邪见。以苦欲舍苦。为是众生故。而起大悲心。

此明开权之所以。无福曰贫。无慧曰穷。生死险道。即三恶道也。相续苦不断者苦果也。五欲者苦因也。言我所以说三乘者有故。由我初成道时。开佛知见。即以佛眼洞观十方。见六道众生。不修佛慧。转轮生死。无有间断。推其所因。皆由身着五欲。譬如[氂-未+牛]牛自爱其尾。而卒为人害也。众生既以贪爱自蔽。耽着五欲。秪见其乐。不见其苦。如盲瞑然。既眷恋于受胎微形。复匍匐于生死险道。遂将自己一尊巍巍堂堂。大势力佛。弃之弗顾。又不肯求断苦之方。甘心就死。即有灵知发露。欲出三界。然而不遇明师。不闻正法。入邪见网。更修邪戒邪定。为出世因。求出三界。止如掘地觅天。索冰于火。恶可得哉。如来愍此颠倒众生。所以兴起大悲。悉令拔济也。

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尔时诸梵王。及诸天帝释。护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余诸天众。眷属百千万。恭敬合掌礼。请我转法轮。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此下追叙三七思惟也。是世尊四十年来心事。复将尽情吐露一番。以见说三说一。悉依古佛法式。非自撰也。言我见此受苦众生而兴拔济。犹有许多难处。故我初坐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观树经行者。欲以菩提大树。荫覆清凉一切众生也。然而必三思者。熟思细审而后行也。我所下。叙初七思惟。言我所得智慧。甚深无量。是未曾有。是最殊胜。复观众生。信等五根。浅薄陋劣既为五欲所缠。又为无明所翳。我法如此。其机如此。众生云何而得度脱。由我在三昧中兴此一念说法度生之心。梵释诸天。一时齐赴。请转法轮。所以龙兴云起。虎啸风生也。我即下。二七思惟也。我若即转最上法轮。众生正没大苦海中。则法不称机。机不达法。不但不能令彼生信。抑且反令生谤。破坏正法。彼若谤法。必堕三途。是说法无益于生。而反有害于生。故我宁不说法。速入涅槃之为愈也。寻念下。三七思惟也。过去诸佛。证道果时。即开种种方便法门。化度众生。今我说法。亦当以过去诸佛而为仪式也。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

此叙诸佛慰喻也。言我三七思惟。欲行方便。契合佛心。故诸佛现身。安慰晓喻。且称赞云释迦既得如来平等道法。而为世出世间第一导师。尚不肯自专自用。能随诸佛所行方便。不亦善哉。即我等诸佛。悉得最妙第一平等之法。亦为众生根性不同。好乐各别。亦向无分别中分别说三。何以故。由彼智慧狭劣。但乐贫所乐法。不信自己是佛。不肯承当。故是如来以方便力说三乘道。而为中途小歇场地。其实但为教菩萨法。非实化以小乘道也。

舍利弗当知。我闻圣师子。深净微妙音。称南无诸佛。复作如是念。我出浊恶世。如诸佛所说。我亦随顺行。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法。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

此明如来昔日说三。是仿效古佛仪式也。一闻慰喻而称南无佛者。归敬之辞也。既归敬已。复作念云。我今既出五浊世中。如佛所说开方便门。我今决定随顺如来。依而行之。作念已毕。即趣鹿野苑中。三转四谛法轮。然我所证一乘道法。本来寂灭。不容有声。安有所谓法僧差别之名。由我权设方便。巧合机宜。故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说四谛时。于是寂灭之法。始得变通运转。便有转法轮之名。即以所证之法为涅槃。复以能证之人为罗汉。又以能转法轮者为佛。于是将此一味之法。裂而为三。名曰别相三宝。复赞之曰。此涅槃法。是我从久远劫中。赞扬开示者。汝等若得此法。生死永尽。不受后有。有此利益。故我于四十年中。常作如是说也。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志求佛道者。无量千万亿。咸以恭敬心。皆来至佛所。曾从诸佛闻。方便所说法。我即作是念。如来所以出。为说佛慧故。今正是其时。

此如来自陈今日说一乘。亦是仿效古佛仪式也。言我又见大根器人。不乐小法。信力坚固。志求无上菩提。以恭敬心。来至我所。此等佛子。于过去劫。曾闻诸佛。说方便法。根器调熟。回心慕大。我即作念。如来实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非为二乘小小因缘也。欲说佛慧。正当其时。岂得不说。所谓若人信归佛。为说实相印也。由我具足方便知见二波罗蜜。故我曲大小而不遗也。

舍利弗当知。钝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法。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

此下结上文说大说小之意。言汝应知我此时。正当演说佛慧。尚有一等不肯回心钝根罗汉。守一隅而不反。闻大法而惊疑。住涅槃而不舍。踞法我而生憍。如此等人。于甚深法不能生信。乃有拂衣而去者。今有舍故习慕大乘。以恭敬心。来至我所。求殊胜法。岂易得哉。故我喜其不生畏怯。自肯承当。是菩萨器。我即为彼舍去枝岐。直下指出长安大道。是故菩萨一闻是法。即生敬信。疑网皆除。若罗汉亦闻是法而生敬信。亦得授记。如是。则我对小说三。对大说一。源源本本。悉依古佛恒规。非自创也。故我今日。说无分别法者。亦是仿古佛之仪式耳。

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譬如优昙华。一切皆爱乐。天人诸希有。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化诸菩萨。无声闻弟子。

长行以危言激其信。颂中又以四难坚其信。先言佛出世难。如下文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又云。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又云。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是也。正使下。次言说法者难。四十年来。能为下劣取相凡夫。忍于斯事。未曾吐露。直至根熟志纯。心相体信。然后方说。岂不是难。无量下。三言闻法者难。具威音之余绩。带智胜之遗尘者。尚不能贬起眉毛。承当此事。岂不是难。能听下。四言听法者难。不但一闻顿悟者难。即历耳根而不生诽谤。不起怨嫉者亦难。如不轻高唱。瓦石乱加。灵山会上尚有退席。岂不是难。故知巴歌和众。雪曲应稀也。且无论佛出世难。说法难。闻法而悟入者难值。如优昙钵华。即听而不生诽谤怨嫉者。是优昙出现。岂易易哉。无论闻法而悟入者。过于优昙。即闻法而不起怨嫉而生欢喜。不生诽谤而兴赞叹者。此人希有。过于优昙。则为供养诸佛功德。等无有异。何以故。一切诸佛皆从此经流出。故四难如此利益如此。汝等今日既闻此法。岂有不生难遭之想。而复疑生惑者耶。故勉之曰。汝等无有疑也。且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决不赚误后人。故我今日于人天中。出大音声。普告大众云。三世诸佛。出现于世。唯以一乘平等道法。教化菩萨。无有余乘。汝等当深信而无疑也。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以五浊恶世。但乐着诸欲。如是等众生。终不成佛道。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此下付嘱流通也。秘要者。拟心即差。岂不是秘。开口便是。岂不是要。正如轮王髻珠。国之利器。不肯轻易授人。何以故。以恶世中人。耽着诸欲。唯求人天因果。不求佛道。故秘而不说也。昔初祖达磨。初见梁王。王即问云。朕印经造像。有何功德。答。实无功德。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谛。答曰。廓然无圣。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帝不契。遂人少林。面壁九年。此便是一个样子。故勉之曰。如此妙法。三世诸佛。尚不肯轻泄。汝等亦当保持覆护。勿妄宣传。当来下。正明非器莫传。言恶人者。不但造五逆十恶者名恶人。但是闻此经而不信。反生毁谤者。此人即与造五逆十恶者无异。此等断佛种性。堕无间狱。故遇斯等人。断不可说。有惭下。又明遇人即授。惭者。言我巍巍堂堂大丈夫相。如何甘为下劣之事。愧者。见人授记作佛时。即自念云。彼既丈夫。我胡不尔。有惭愧者。即是寻常。自咎自责。如舍利弗者是也。无法相曰清。无非法相曰净。既有惭愧。又不著相。而志求佛道。不乐余乘。如此等人。心专志一。的是大乘法器。方堪授受。汝当为彼广赞此经。令生欢喜。舍利下。总结诸佛所得道法。不过证此一法而已。更无奇特。故曰诸佛法如是。所谓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也。不但诸佛所证是一。即诸佛度生。亦不过将此一法。左支右吾。随人解缚而已。更无实法与人。临济所谓佛法无多子是也。此等法门。其未学者固不知此。今我既为汝等满盘托出。无复余蕴。汝等已知诸佛。为世间导师。不过将此一法。随人授与。更无别事。亦无奇特。汝等更莫生疑。当生大喜。直下承当。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故六祖云。自心作佛。更莫狐疑。李都尉云。学道须是铁汉。把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妙法莲华经大窾卷一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