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學名詞,大約與史文事實相反。惟孔子空言垂教,俟聖知天,全屬思想,並無成事,乃克副此名詞。如中外諸學人,木已成舟,皆不洽此名義,故書名《孔經哲學》 注 ,示非史法。且思想變遷,無有極盡,以凡夫而談聖神,固自絶於擬議也。
二、舊哲史於孔前臚列帝王周公,今全以歸入經學。六藝爲舊,六經爲新,孔前舊史爲駢音書,《莊子》所謂「舊法世傳之史」,《史記》所謂「百家語」、「百家言」。六書文字,固專爲孔氏古文也。故孔前從畧,則以孔之俟後,固「先天而天弗違」者也。
三、舊哲史於孔後臚列歷朝學人,下及性理、考據。其弊與《改制篇》孔子創教、諸子亦創教同。諸子及帝王卿相,師法經術,其善者不過得聖人之一體,在孔子爲思想,在後儒爲事實,此孔後不當再言哲學。故孔後從畧,則以孔之法古,固「後天而奉天時」者也。
四、古史皆駢音,方言各地不同,與古文乖異。孔氏古文新經,惟鄒魯之士乃能言之。宿儒以六經爲史,《列》、《莊》已極攻之。凡賈、馬、許、鄭及三《通》各書,直以孔爲書傭檔吏,凡言舊史,皆不足爲學。 如龔定菴、章實齋之流,以經爲古史,最謬。
五、北宋以後,人天顛倒。以禪悦責之童蒙,致爲人才大患。「子路問事鬼神」章,即所以 注 防宋人流弊。今以性道定静歸入天學,《大學》從修齊入手,方有餘力研究國家天下事理。一切玄妙空談,俟諸異日。
六、陰陽五行,古爲專家,皇帝之佐,辨方正位之符號耳。自專家不傳,流入藝術,瞽説俚言,致累聖籍。今恢復專家,以明帝學,一切俗説,屏而弗講。泰西學制,統以六藝統之,歸入孔前,倫禮立坊,爲撥亂反正之成法。
七、《論語》: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天道爲星辰學,性爲五土種學,皇帝大同之法,王伯以下,可以不言。後儒言性言心,專就一身百般穿鑿。棘端刺猴,徒勞無益,錢穀刑名,乃爲實用。玩物喪志,正可借觀。
八、通經致用,必始《春秋》。武帝多才,出於《公羊》;宣帝良吏,出於《穀梁》。雖有别家,《春秋》爲盛。當今實用,一經已足,由遠自邇,縱治他門,亦必由此經過。美錦學織,即在讀書,博學兼通,以俟英俊,專門效用,不在多途。
九、天堂世界,衆生皆佛,不假修持,自然而得。未至其時,所有飛昇、辟穀、坐化、神遊,皆屬應化,亦所謂天道不變耳。萬部金丹,徒勞妄想,清净無象,於世何益?俗儒每以自了爲聖賢,須知户户道學,家家禪寂,天下正自彌亂耳。
十、儒爲九流 注 之一,孟子又爲八儒之一,「良知」二字,又孟子學説百中之一。宋以後儒者重知輕行,議論多,成功少,致爲世詬病。以良知較孔學,誠如太倉之一粟。知與能並重,今取知棄能,是一粟已不全矣。而世以孟概孔,豈不痛哉!故言孔學,須分天人,分大小,就其中擇術專精,得成才器足矣。沙門無人敢學佛,秀才皆自命爲真孔,蓋由直以村學究爲孔。《莊子》曰:「大而無當。」似此恒河沙數之孔子,所以釀滅國滅種之劫運也。 孔子弟子三千人,比喻千八百諸侯及附庸也;七十二賢者,比於七十二侯。三千皆通六藝,七十二則通六經。
十一、《周禮》十二教,大抵以十二州分六千里,自立一歷,則别成一教。内九宫爲八正,又别爲八教,共爲二十教。故《王制》曰:「不變其俗,不易其宜。」此皇帝大同,化諸不同以爲同之法也。孔子未生以前,以祆、回爲教;既生以後,則由六藝以推六經。今黑道尚爲冰海,必天行移、地球長,赤黑二道寒暑同黄道,全球統一,乃爲太平。地球今日所無之人物儀器,又不知變象何如。《尚書》、《周禮》,今日所不能解者,大抵皆數千萬年後婦孺所共知,亦如地球四游升降之説也。
十二、日本搜羅吾國舊學,凡咸、同以來,大約詳備,所著哲史,可謂集成。然依附舊聞,未闢新境,較之唐宋,一區之貉。今故直追周秦,以達尊孔宗旨。所列諸條,皆有專書發明,撮其大綱,言歸簡要。若欲博通,則固非此册所能盡也。
十三、吾國非讖緯之學極發達,不能有真經學;非諸子之學極光明,不能有真人才。考據空理,久錮聰明,齊東野語,尤爲狂肆,若徒莊言,必遭按劍。故託之恢詭,自比荒唐,離而復合,其亦牛鼎之義乎?
十四、至聖天仙化人,非世界所能囿,更何論乎吾國學問公理?故人我俱忘,昔撰《祆教折中》桷判迹象,未極高深。 其稿存成都青年會。 彼邦哲士,好學深思,遠過吾黨,研求真理,派演傳疑,絶不閉拒堅固,予聖自封。惜未能譯爲西文,求證大哲。如有好事,彼此溝通,華嶽雲開,美富畢顯,交易互退,敢不馨香祝之!癸丑聖誕前十日,廖平撰於申江孔寓。
注 孔經哲學:原作「孔經哲理」,據原校改。
注 以:原脱,據原校補。
注 九流:原脱,據原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