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蔡清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蔡清〗(1459一1509年)字介夫,号虚斋。明福建晋江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调吏部稽勋主事,后转南京文选司郎中,以终养归。起为江西提学副使,为宁庶人所恶,疏乞致仕,刘瑾乱政,仿蔡京召龟山故事,起南京祭酒,而蔡已卒。其学宗朱熹,又极重陈献章,而以新学小生自处。蔡氏平生精力,尽用之于《易》、《四书蒙引》,盖从训诂而窥见儒学大体。初主静,认为“最要静,愈静愈灵”,谓“天地人物,□柄皆在静上”,尝谓“心当静极天机见,气到完时鬼力随”。后由“静”入“虚”,说:“静之一字,更须于动中验之,动而不失其静,乃为得力,反覆体验,又止是虚而已。盖居尝一念用静字,犹觉有待于扫去烦嚣之意,唯念个虚字,则自觉便安。目前纵有许多劳扰,而里面条路元自分明。无用多费力,而亦自不至懈惰也。且静亦须虚,方是静本色,不然形静而心惊于外,或入于禅者何限?”(《明儒学案》)认为人心唯虚则无障碍,学问功夫,大抵只是要去障碍而已,谓“虚之一字”为“圣贤成终成始之道”。蔡清在强调静、虚之同时,也重视穷理力行。他虽不排斥读书,但认为穷理之根本不在读书,曾说:“前辈云:皋、夔、稷、契何书可读?盖此数公者,虽未尝读书,亦未尝不穷理也。”(同上)穷理,关键在于力行以致用,认为学之为道,无以加此。因而,他对于那种“胸富万卷,笔下如流,而于其身不得几字受用者”取批评和嘲笑态度。所以,他主张读书必须“择术”。读书不必多,但当读书时,现有欲取而用之之心。而既有此心,则又不容不多,意即有取用之心,读书自然会多,此非有意求多,以多为目的。关于道德、学问、文章,蔡清一概强调写实致用,而反对“多言”,即夸夸其谈,认为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必不多言,只有细人、狂人、佞人乃多言,未有多言而不妄者。提出真大丈夫当以写实信天下,以大节竦天下,以器量包天下,以学识周天下,以规模驾天下,以实才猷实事业副天下;真学问文章,须见于威仪之际与日用之常;真道德性命,须见于治家之法与当官之政。不然,则为“博学之小人”、“词章之儿竖”。其学既力主虚静,又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因而颇有自己特色。关于为人,蔡氏推重恢弘堂正,认为人应该“风光月雾其心胸,海阔天高其器宇,凤毛麟趾其威仪,玉振金声其辞语”(《省心法》)。关于为文,蔡氏则崇尚自然,其论诗曰:“诗成正是不因题,看取风人发兴时,语到口头无可奈,未须搜扰苦吟诗。”其论文曰:“不为世态酣孺,不受石人绳束,卷舒也没如朝霏暮云,始笔下有自然风味。”(《明儒学案》)蔡清著作有《四书蒙引》等。罗钦顺评价其“一生做穷理工夫,且能力行所学,盖儒林中杰出者”(同上)。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