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陈澧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陈澧〗(1810-1882年)字兰甫,号东塾、江南倦客,清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第。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但不久告归,绝意仕进。坐馆于署理南海知县胡湘寓所,后应邀参编《番禺县志》,主校《广东通志》,重刊《十三经注疏》和《通志堂经解》。任学海堂学长、东莞“龙溪书院”和“菊坡精舍”山长。与程恩泽、莫友芝等过从甚密。曾问诗学于张维屏,问经学于侯康。凡天文、地理、乐律、算术、篆隶无不研究。中年读诸经注疏、子、史及朱熹书,日有课程。认为汉儒言义理,无异于宋儒,宋儒轻蔑汉儒者为非,近儒尊汉儒而不讲义理,亦非。读朱熹书,认为清代考据之学,源出朱熹,不可反诋朱熹。又认为乾嘉之学,虽盛极一时,但仍有不足之处,应予补救。读郑玄诸经注,认为郑学有宗,基本上符合儒家经典,并胜于许慎《五经异义》和何休《公羊墨守》之学。魏晋以后,天下大乱,而圣人之道不绝,惟郑学是赖。谓《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汇。认为孟子所谓性善,为人人皆有善,而荀子、杨雄之辈皆不知,主张“性恶”、“性善恶混”。程朱则认为只论性不论气不完备。然而,孟子言性,非不兼气质,性中有仁义礼智者,乃所谓善,根本无不完备之病。认为三传而有得知,知三传之病,而后可以治《春秋》,失三传注疏之病,而后可以治三传。三传注疏之病,关系到圣人之褒贬,应弃其所滞,择善而从。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认为:吾之书,但论学术,非无意于天下事。政治由于人才,而人才由于学术。吾之意专明学术,幸而传于天下,此其效在数十年之后。论学习,认为博学于文,当先习一艺。好一则博,多好则杂而非博。读经史子集四部书,都是学习,而当以经为主,尤当以行已有耻为主。认为研究地理之学,当自水道开始,知汉代水道,则可考汉代郡县。晚年则寻求经学要义及其源流,论证得失所在,并及九流诸子和西汉以后的学术。在声律学上,认为《周礼》六律、六同皆文之以五声,以《礼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富,今之俗乐有七声而无十二律,有七调而无十二宫,有工尺字谱而不知宫、商、角、徵、羽。因而对乐律音韵,作贯通古今的研究。论者谓其对声律水道的研究尤为精博,认为其所考切韵,超越前人。主要著作有《声律通考》、《切韵考》、《汉志水道图说》、《水经注提纲》、《水经注西南诸水考》、《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说文声表》、《三统术详说》、《弧三角平视法》、《琴律谱》、《东塾集》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