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崔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崔述〗(1740-1816年)字武承,号东壁。清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选福建罗源、上杭知县,乞休后,设馆教徒,从事著述。其经学,考据详明如汉儒,而不墨守旧说;辨析精微如宋儒,而不空谈虚理。认为汉儒传经,虽各有师承,但多出于臆度。汉以后又兼从事作伪,致使帝王圣贤之行事,为异说所混淆。近世儒者,盛谈心性,置经传于不顾。于是历来所延之误,遂不复过问。故致力于辩伪、考信,著《考信录》。以经为主,传注之与经合者则著之,不合者则辩之,而异端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删削之。辩明虚实。则是非得失昭然不爽。凡无从考证者,辄以不知置之,宁缺所疑,不言以惑世。若摘发古人之误,则必究其致误之由,使经传之文不致始终不明。其史学,提倡疑古。认为一般人好以已度人,以今度古,以不肖度圣贤,往往径庭相隔,而其人终不自知。故战国秦汉之人言唐虞三代之事,常有移甲为乙者。所以,古有是语,未必有是事,古有是事,相沿失其真者亦非惟秦汉有之。即近代之书,述近代之事,其误亦复甚多。故古书所记圣贤之事,均不可尽信。以此类推,古史已亡,仅据传记,古人之所受诬者,岂可胜数?盖传记之文,有传闻异词而致误者,有记忆失真而致误者,有两人分言而不能悉符者,有数人递传而失其本意者,又有因传闻异传遂误而两载者。后人之书,又往往因前人小失,巧为曲全,互相附会,以致大谬于事理,学者不察其致误之由,遂信其说为固然,不敢少弃,诚为可叹。二帝三王,去今甚远,言语不通,名物各别,且易竹而纸,易篆而隶,递相传写,岂能一一得其真?辩异端于战国时易,辨异端于西汉时难,辨异端于唐宋之世尤难中之难!在于人之信伪太久,只振其名而不察其是非。又认为经传之文,贤哲之语,亦往往过其实。学者惟当求其意旨所在,不必泥词而害意。况且传虽.美不可合于经,记虽美不可齐于经,后世废经而崇记,故古制杂乱不可考,本末颠倒,于斯而极。其治学对近代史学界颇有影响。《考信录》包括:《考古提要》、《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夏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诛泗考信录》、《孟子事实录》、《考古续说》等。近人汇印为《崔东壁遗书》。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