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胡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胡瑗〗(993-1059年)字冀之,学者称“安定先生”,北宋泰州人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七岁善文词,十三通《五经》。家贫无以自给,往泰山,与孙复、石介同学,若攻淡食,达十年。三人同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初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敬爱其才,聘为苏州府学教授。景佑初,朝廷更定雅乐,经范仲淹举荐,授秘书省校书郎,辟丹州军事推官、历保宁节度推官。后又聘为湖州教授。庆历中,任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致仕。皇□中,朝廷重铸太常钟磬,应召与太常官议于秘阁。遂典作乐事,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官至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读,主持太学,以太常博士致仕。胡瑗为安定学派的创始人,著名门人有程颐、范纯仁、徐积、钱公辅等。他主张分科教学。在湖州任教时,立“经义”和“治事”两斋。“经义”斋,专习《六经》,讲授经义。“治事”斋,习致用之学,每人各治一事,又兼学一事。后京师立太学,采用湖州教学法。初为国子监直讲,虽专掌一学之政,亦甄别人物。使好尚经术者、好读兵法者、好文艺者、好尚节义者,以类群居讲习。时时召集学生,讨论所学。或出经史一义,或提当时政事,讨论其理。人人乐于从师受业,也卓有成效。礼部取士,瑗弟子常居十之四五。他推崇孟子、强调人性善。认为恶出于欲,欲归之于情。情有正与不正,欲也有正与不正。圣人也有情,人情取决自我修养。愚、鲁、辟、□,皆道所短,而通过修养可去之。主张“明体达用”,即以《六经》为体,人性善为体;用《六经》以治事,依人性善诸道德去齐家治国。他还认为,不要只学孔子之道,凡人的善言善行皆可学;孔子是光学于人,而后为圣人。君子应以荐贤为己任,取人要以德,不取其言。有德者必有言,故取德,则德与言两得。取人不要取一时之能,而不责平生之行。胡瑗虽未建立完备的理论体系,但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培养的学生,对理学的产生颇有影响,实开理学之先声。故明嘉靖时,从祀于孔庙,称“先儒胡子”。主要著作有《春秋要义》三十卷、《春秋口义》五卷、《中庸义》一卷、《洪范口义》二卷、《景□乐府奏议》一卷、《皇□新乐图记》三卷、《尚书全解》二十八卷、《吉凶书议》二卷、《学政条约》一卷、《武学规矩》-卷、《资圣集》十五卷,皆佚。《周易口义》二十卷, 《月河精舍丛钞》中存有《安定言行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