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名统,南朝梁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南)人。梁武帝萧衍长子。他资质聪敏,自幼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五岁遍读五经,九岁时在寿安殿讲《孝经》。喜好文学,十二岁便学习判案。天监元年,立为太子。其为人“性宽和,能容众,喜温不形于色”,并能体恤民情,周济贫苦,平日生活朴素,一反当时崇尚奢侈之风。萧衍笃信佛教,统也遍览佛经,并能解出新义。于宫内别立慧义殿,招集名僧讲佛法。三十一岁病卒,溢号称“昭明”。他曾召集文士刘孝威、庾肩吾(庾信之父)等多人编撰《文选》三十卷(今本六十卷),辑录上自先秦,下至齐梁,精心筛选出来的诗文辞赋,世称《昭明文选》。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内容分为三十八类,共七百余首。其中包括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如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曹植、王粲、刘祯,嵇康,陆机、潘岳、谢灵运、鲍照、谢眺、江淹、沈约等人的作品,入选数量最多。但不选经书、子书,对史书也只是略选,可见其对选文有其严格的标准。经他选入之后,有不少篇章赖此保存下来,《文选》自然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书。就其观点来看,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选入。但是,史书中的“论赞”部分是“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之作。故而入选。他的选录标准必须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之作。就是说文章要经过仔细的推敲、精心的安排,把思想内容和布局、谋篇、设言、命意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的主张和他所提出的“文质并重”都是相通的。他常以儒家的教义律己,并以“仁爱”为怀。“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平时做“襦□”三千身,到冬日天寒来周济贫困的百姓。“每闻百姓赋役勤苦,额敛容变色”。萧统事亲至孝,贵嫔死后,他悲恸欲绝,水浆不入口。在平时常引纳才学之士和他们讨论典籍和史事,而不知疲倦。当时宫中有书近三万卷,学风之盛,为晋、宋以来所不曾有。其所著有《文集》二十卷,已散佚。撰集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二者虽著录于《隋志》、今已亡佚。所编《文选》三十卷尚存。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五卷,今收入《四部丛刊》集部。关于他的社会地位,其所编《文选》千百年来,流传极广,历久不衰,不仅为继承古代文化传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研究我国文学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唐人李善说:《文选》成书后,“后进英髦,咸资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