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稀见地方志提要卷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河 北

长兴 陈光贻学

畿辅通志四十六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于成龙修,郭棻纂。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拔贡,入清授广西罗成县知县,历任知县知府、直隶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棻字快圃,清苑人,顺治九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棻为文颇华赡,著有《学源堂文集》。畿辅为今河北省等地,古冀、兖二州之地也。春秋时为燕、齐诸国地,战国为燕、赵、魏、齐四国地,秦置上谷、渔阳诸郡于此,三国属魏。晋永嘉时为石勒、苻坚所踞,后魏置幽、冀两州,北齐置东北道行台,后周改为幽州总管府,隋初因之,寻废。唐置幽州节度使,宋为河北东西两路。金仍之,贞元元年迁都燕京,改为中都路。元初为大都路,后分为八路,直隶中书省,称为腹里之地。明初改大都为北平府,后改置北平等处布政使司,永乐时改为顺天府,废北平布政使司。清为北畿,直隶六部,由是与诸省之州县各统于布政司者不同。故诸省皆有通志,惟直隶独无。自元以来,如元《析津志》、明《顺天府志》,所记只存京城梗概而已。清康熙十一年大学士卫周祚,奏令天下郡县,分辑志书,于是直隶巡抚于成龙,嘱翰林院侍读郭棻纂《畿辅通志》,书将成而成龙去,巡抚格尔各德继成之。其书纂成仅数月,讨论未免不详。其体例分图、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城池、学校、兵制、公署、祠祀、古迹、户口、田赋、风俗、帝后、封建、职官、选举、名宦、流寓、人物、艺文、杂志二十三门,体例殊未完备。雍正《畿辅通志》凡例,议此志云:“多杂记异闻,谓破拘墟之见,而驰域外之观也。或征诸梦卜,或见诸歌谣,及猎取野史家传,猥琐谲怪,事属不经。”又云:“各郡州县志多踵此,而为之阙讹尤甚。”观清初志乘,多琐细芜滥之病者,盖其时已启端矣。故自雍正《畿辅通志》出,体裁核备,此志遂不为人所器,以致其传本稀少,今存者无几矣。

保定府志四十卷明万历三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二、卷六至四十)

明王国桢纂修。国桢字翼廷,安邑人。万历十七年进士,三十四年任保定府知府,官至济宁兵备道副使。按保定建置,始于宋置保塞军,后升为保州,政和间又更名清苑郡。元为保定路,明改为保定府。成化八年,郡守章律始成府志二十五卷。隆庆戊辰,镇兵易宪征修府志,时郡守贾近臯嘱通判冯惟敏为之,冯去,知府章孟泉继事,志成于隆庆辛未,凡二十卷,为图二、表四、志十一。是编为国桢与王政熙诸人纂修,悉依《冯志》体例,列天文志、地理志、山川志、古迹志、郡国表、封建表、职官表、选举表、政事志、祥异志、风俗志、学政志、田赋志、户役志、兵政志、边政志、盐政志、屯政志,马政志、仓厂志、驿传志、封爵志、宦迹志、艺文志。

固安县志九卷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何永庆修,苏志皋纂。永庆字善夫,河南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四十三年任固安知县。志皋字德明,固安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江西进贤知县,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直隶卢凤兵备佥事、陕西潼关兵备副使,官至右副都御使。按此志体例,分象纬、方舆、职官、循吏、先贤、高士、列女、选举、宫室、食货、杂志诸门,绪次殊若凌乱,于体裁犹未尽也。方舆载:“固安为汉方城县,晋名故安,隋改曰固安。元以后属畿甸,嘉靖间因浑河迁徙改道,为患甚巨,文物荡尽。”按志皋自序,谓前无邑乘。此志为志皋与其子大生、性生、有生,采摭考索而辑成。全书大旨,义在重以讽劝也。

永清县志三十五卷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嘉庆十八年增补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震荣浙江嘉兴县人,举人,乾隆四十二年任永清知县。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邃于史志之学,著有《章氏遗书》。学诚创修志议例之学,于所著《文史通义》之《方志立三书议》《修志十例》《州县请立志科议》诸文,皆述修志义例甚详。按《立志科议》云:“案周官宗伯之属,外史掌四方之志。若《晋乘》《楚杌梼》之类,是则诸侯之成书也。”创论方志为古国史起源也。《立三书议》云:“凡欲经记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记传之体而作志,仿律令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三书相辅而行,缺一不可。”此其定修志之义例也。以志、掌故、文征为三书,又与三书之外附丛谈,此则征材之所余焉;故可有可无。以志为全书体裁之主,而分目必慎。《修志十议》尝谓修志有四体:皇言庆典宜作纪,官师科甲宜作谱,典籍法制宜作考,名宦人物宜作传。此四者为学诚所创之修志义例,以匡当时修志体例之弊。又其所议论志乘之文颇多,按张树棻所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所收凡一百十三篇,又十九则,可谓富矣。学诚所参修志书甚多,有《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麻城县志》《常德府志》《荆州府志》等,而今大抵散佚;惟《永清县志》犹存完本,为学诚一手所纂,议例最详。按永清有志,自康熙十二年知县万一鼒与县训导乔寯修志十一篇始。学诚此志则继《万志》重纂,其体例,纪二:皇言第一,恩泽第二。表三:职官表第一,选举表第二,族表第三。图三:舆地图第一,建置图第二,水道图第三。书六:吏书第一,户书第二,礼书第三,兵书第四,刑书第五,工书第六。政略一。列传十:龙敏列传第一,史天倪列传第二,史天安史天祥列传第三,史天泽列传第四,杜时昇张恩忠郝彬列传第五,诸贾二张刘梁列传第六,义门列传第七,列女列传第八,缺访列传第九,前志列传第十。书后附文征五卷,分奏议、征实、论说、诗赋、金石五门。按此志学诚以创定《立三书》之例,分为纪、表、图、书、政略、列传六纲。纪之属,皇言纪言,恩泽纪事。然核其所集,皇言止于诰勅,恩泽止于蠲缓钱粮。推学诚之意,以皇言当《尚书》,以恩泽当《春秋》,欲强合史例,而方志上及帝纪,实非志例所宜焉。表之属,以职官选举二表,皆本年经事纬之法,秩序井然。士族表托于周官小史,奠系世,辨昭穆之义,意亦深远矣。其小序云:“州县之志尽勒谱牒矣,宦人取士之祖贯可稽检也;争为人后之狱讼,可平反也;私门不经之纪载,可勘正也;官府谱牒之讹误,可借雠也;清浊流品可分也,婣穆孝友可劝也;凡所以助化理而惠士民者,于此可得其要略焉。”按学诚所列士族表仅叙世家望族,于庶民实无载。而其所列北街贾氏详其婚配族姓,以著女真部族汉化之由,于庞庄郑诸姓,详其受田之数,以著汉军入关之渐矣。图之属,舆地既有总图,合境须载全图之内,而城内古迹杂于建署图,而反列后于四乡,排次殊若凌乱。水道图源委,亦不足明晰。书之属,以科房类次,意诚至善,然于吏、刑、工三书,则不过虚张篇目而已,实质甚疏。惟户书中载乾隆四十三年前之银钱粮价之定数,以至棉布鱼肉蔬菜之通值,以及职业等,其微致如此。政略一纲,即名宦也。学诚尝言,名宦不当收于人物,职官不当备书政绩,故特立此门,以示分例。列传之属,以人为类者六,其七曰义门,八曰列女,九曰缺访,十曰前志,分目则新旧显划,体例至善。六纲之外,另以文征别为一书,体例当否,则尚可议论也。综观学诚此志,体例严密,而全书旨义重于史治,而疏于经济;严于志例,而忽于考据。按此志版本,原本极稀,而有嘉庆十八年补刻本,《章氏遗书》本,民国十九年景印原本。

霸州志九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唐交修,高濬纂。交字云川,山东东平州人,举人,嘉靖二十六年,由武安知县任霸州知州。濬南直隶江都县人,监生,官莱州府训导,霸州学正。霸州为周世宗就益津关置治,为建置之始。明初为益津县,永乐时升为霸州,属顺天府,领保定、文安、大城三县,是为京畿要塞。此志为整饬霸州兵备事副使周复俊命知州唐交所修,交延学正高濬,及州监生王嘉等编纂成书。分舆地、宫室、学校、武备、食货、秩官、人物、艺文、杂志九门,凡五十八目。武备一门,因是时霸州为驻扎兵备事副使所在,纪其驻军体统甚详。

文安县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二年刊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

清杨朝麟修,胡淓纂。朝麟字蔚斋,正白旗人,监生,康熙三十九年由藁城知县调知文安,四十一年升顺德府漳河同知。淓字箕澜,文安人,贡生,侯补内阁中书。按本志沿革谓:“文安汉县,周置霸州,以文安为隶焉。清为顺天府属县,康熙四十年且以邑之苏桥镇建驻跸所。”县志可考者,崇祯四年唐绍尧修志八卷,康熙十二年崔启元修志四卷,及《文献备考》十卷。此志乃继《崔志》重修,凡八卷共五十八目,无大纲。文安地低多水患,故此志卷三,所纪堤防疏浚尤详;如河渠一目,纪河渠源流分派入海,莫不毕举;并考证历代河道之迁移改道。河堤一目,纪堤工自宋以来河堤修建之长短,及施工之策,一一尽述。又附《河录》一篇,乃选录有关文安河防水利之条议片奏。又艺文志中所选水利之文亦多焉。古迹一目,纪广陵城云:“《五代史》刘海蟾燕地广陵人。”今新旧《五代史》皆无此语,则此志修时,《旧五代史》犹有全书耶。

清苑县志六卷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李廷宝纂修,廷宝曲沃人,嘉靖十四年任清苑知县。按沿革清苑县始置于隋,宋升保州,明立保定府,遂以县为附郭。清苑形势,城临四野,地址坦平,河流萦迥绕其左,狼山秀拔拱其右,为宋以来要塞。按此志体例,则凌杂无序,纪载亦疏略,其中若风俗物产,仅数页而已。首创之志,搜摭固难,而《保定府志》早成于成化间,其所叙述附郭之事,梗概具成;且清苑自金元以后,遂为畿辅要地,岂绝无可纪之史实者哉。

安肃县志十六卷清乾隆四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张纯纂修。纯字鲁堂,贵州安顺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年任安肃知县,任满升涿州知州。安肃自宋始立军,金为遂州,明改为安肃县。考其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壬子,崇祯癸未重修,志未刊行,顺治丙戌刊行之,辛丑又重订,康熙甲寅重修,丁丑又增续。此志重修于乾隆四十二年,志类分星野、封域、山川、古迹、风俗、封迹、建置、赋役、方产,学校、选举、职官、宦绩、人物、艺文凡十五。按此志为出于邑人史元善等所编,喜侈谈沿革,然无考证;如山川类于象山条牵为陆九渊之象山,黑山乃以黎阳之黑山混淆,动成笑柄。然古迹风俗于县之习俗,颇能致详。赋役则滥叙古制,方产则博征物类,不免侈陈失实。查此志原本今极稀少,另有嘉庆十三年知县石梁补修本。

庆都县志六卷清康熙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天■〈土幾〉纂修。天■〈土幾〉营州人,康熙十五年任庆都知县。按沿革,庆都金改望都置县,属河北西路中山府,元属中书省保定路,明、清属保定府。按庆都邑乘此志以前无可考。是编天■〈土幾〉与李毓琦诸人采辑而成,据天■〈土幾〉序谓:“时仅阅三月。”而何其速也。其书体例,分分野、方舆、赋役、职官、政事、艺文、选举、人物八类,子目六十有七。此志原本久稀见之,光绪三十年曾为重刻,而今传本亦不多见。

容城县志入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王克淳纂修。克淳字笔峰,山东黄县人,举人,乾隆二十六年任容城知县。容城置县自汉始。县志肇于明隆庆丁未邑令李蓁春,再修于邑令蒋如苹,三修于崇祯癸未邑令胡廷佐;稿成未梓而廷佐罢去,付其稿于邑人孙奇逢所。至清康熙癸未,邑令赵士麟索旧稿于奇逢,以备采取,厥成县志。此志克淳续《赵志》后百余年之事,成于乾隆辛巳;凡八类,曰舆地,曰宫室、曰学校、曰食货、曰秩官、曰人物、曰艺文、目杂志,各有子目,各有小序于篇首,而小序皆为空虚之言。

蠡县志十卷明崇祯十四年刊本,清顺治八年、康熙十九年增刊(徐家汇藏书楼藏)

明钱天锡纂修,清祖建明增纂。天锡字公永,沔阳人。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十二年特命整饬保定兵备,在蠡县驻扎。建明字馨宇,辽东人,顺治八年任蠡县知县。汉蠡县为蠡吾,金元为蠡州,明为县,畿南一大邑也。崇祯时李自成攻近畿辅,亟于防务,于是特出宪臣以督城守,为京畿要地也。天锡为此志盖有旌伐之意。凡十卷,分方舆、建置、亩籍、祀戎、爵秩、选举、人物、祥异、荒政、艺文、寺观、仙释、陵墓十三类,惟荒政一类叙述较详,余则简约。建明病甚疏漏,为之增补,又为续志四卷,分列各类之后。康熙十九年知县耿文岱又续补顺治八年后事,为续志一卷,附订于书后。

雄乘二卷明嘉靖十一年刊本。版心上有“栎亭别业”四字(天一阁藏)

明王齐纂。齐字镜堂,嘉靖八年任雄县教谕。按齐自序云:“雄旧无乘,予谕雄之三年,以太守北泉阎公属修志。”此志是为雄志首创。凡二卷,上卷疆域第一,凡十目,山河第二,凡四目;风土第三,凡三目;田赋第四,凡八目;建置第五,凡九目。下卷礼制第六,凡五目;官师第七,凡十三目;人士第八,凡五目;选举第九,凡七目,祥异第十,不分目。卷前有县境、县城、县治三图,沿革谓:“五代初建瓦桥关,即今南关。周世宗显德六年置雄州,金改为永定军,元废军复建雄州,洪武初改州为县。西南二里曰大雄,突出群表,县因名。”故雄州之名,取义于大雄一隅之地也。

雄乘三卷清康熙九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姚文■〈亠上燮下〉纂修。文■〈亠上燮下〉相山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三年由福建建宁府推官调任雄县知县。雄县自王齐修县志始,称曰《雄乘》,万历间知县康功继作《雄乘》二卷,故文■〈亠上燮下〉此志亦名《雄乘》。其书体例,分舆图,疆域、风土、赋役、建置、礼制、戎务,官师、选举、士籍、人物、祥异、艺文十三门。其中赋役一门纪圈占带投两事,为清入关初之苛政,于康熙初元始谕令停止。文■〈亠上燮下〉此志,仍溯前隐痛,不避迴讳,可谓敢言者欤。

祁州志八卷清乾隆二十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罗以桂纂修。以桂江西宁都人,举人,乾隆十八年任祁州知州。按沿革谓:“州为汉之安国县,隋改为义丰县,唐景福二年始改置祁州。”又据《通考》云:“本唐定州地,分建祁州,宋景德初移治于定州蒲阴。”本此语定沿革,失引旁证。《祁志》原委,据所录旧序,有嘉靖四年潘恩序云:“旧志之修三十有九年。”则祁州于成化二十二年已有志矣。继嘉靖志后,有崇祯元年知县郭应响之志,康熙十九年知县梅朗中之志。是编继康熙《梅志》后重修。据其凡例云:“兹本多资刁孝廉显祖志草为之。”书中每门之后有刁显祖题跋。其书体例,分舆地、建置、赋役、官师、选举、艺文、人物、纪事八门,分子目凡六十四,附目八。其纪事门,有关汉卿故里条,称:“汉卿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学,而艰于遇,因取《会真记》作《西厢》以寄愤,脱稿未完而死。棺中每作哭涕之声,状元董君章往吊,异之,乃检遗稿得《西厢》十六齣,曰:所以哭者为此耳,吾为子续之。携去,而哭声遂息,续后四齣以行于世。”又云:“伍仁寺旁有高基一所,相传为汉卿故宅。”按陶宗仪《辍耕录》谓:“关汉卿大都人。”《永乐大典》引《析津志》谓:“汉卿名一齐,字汉卿,燕人。”《元史类编》谓为解州人。祁州于元时属中书省大都所在也,汉卿为祁州人则说颇有据,而《北西厢》中方言近祁州语。《元史类编》称汉卿为解州人,解州则为关姓所系出,汉卿未必生于解州。

永平府志十卷明万历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徐准修,涂国柱纂。准山东新城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二十四年任永平府知府,以功擢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国柱字印元,号隐君,江西南昌人。按沿革,永平为汉辽西右北平郡地,北朝以后为平州,明洪武间始升为永平府。永平旧志,以本志徐准序云:“弘治十四年郡张行人纂者简而该,万历十九年闽郭文学纂者博而核,删繁补缺,可为全书。”按张行人即张廷纲,于弘治辛酉知府吴杰嘱纂府志十卷。郭文学即郭造卿,于万历辛卯知府叶梦熊延纂府志一百三十卷,郭志未刻而佚。此志之成仅后《郭志》四五年,体裁大致参照弘治《张志》,为卷十,有图七,列纲八,分目五十有七。徐序又谓:“其书体裁全备。”但与郭造卿志卷帙相差悬殊,纪载郡事,恐未必能尽全备焉。

卢龙县志六卷清顺治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李士模纂修。士模卢龙知县,事迹未详。卢龙自唐以来为平州治所,明设永平府,遂为附郭县。据本志序云:“前此无志也。”以知此志为卢龙县志首创。其书凡六卷,卷一星野等,卷二城池等,卷三后妃等,卷四先圣、人物,卷五烈士等,卷六艺文。以伯夷、叔齐为先圣,别出于人物之外,其体例实无可取之处,书中记载简略,更无考证可言,惟其书版刻精雅,又为罕睹之本也。

抚宁县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一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赵端纂修。端字又吕,号立山,钱塘县人,贡生,康熙十九年任抚宁知县。抚宁在汉为骊城,至唐武德二年始置抚宁县,寻省。金复置属中都路,元初省入昌黎,后复置,属中书省永平路,明属永平府。自清入关以来,为两京关钥,冠盖络绎,县由是著名。县志自万历十九年修,久散佚,顺治间知县谭琳始议修志,康熙十八年知县刘馨成县志十二卷。此志去《刘志》甫数载,卷帙体例悉仍旧志,分十二类,子目凡六十有五,每类之后系以考证,为出于赵端手笔,皆有裨史实之文字也。而相与纂辑者,有邑贡生徐廷璻、鲁大治、王运恒、杨时盛、郭永昌诸人,又教谕辛进修、胡文蔚及邑人冯隆运、邹勷等为之参订,助辑诸人,皆当时才望。故此志体裁纪载,皆详雅有度,可推佳本。

昌黎县志八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王田翼纂修。田翼字健齐,山西阳城县人,举人,康熙九年任昌黎知县。考昌黎邑乘,创于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县杨于陛修县志八卷,天启间又为增补。是编乃继《杨志》重纂,为邑人高培、张尊德、阎允吉等,采辑而成。其书体例,分舆地、营建、食货、官师、选举、人物、艺文、杂述八门,杂述记述,颇有与史传不合故实。艺文收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宋琬《韩文公祠记》,且以邑令杨于陛及田翼自制诗文亦滥溢收入。昌黎为汉县,历代史志述昌黎地之所在其误甚多。顾炎武《日知录》有《昌黎柳城考》,征引甚多。同治《昌黎县志·地理志》云:“辽以定州俘户置营州、邻海军,其县一曰广宁。金大定因与关外广宁县同名,改为昌黎,即今之昌黎县。”其艺文所收有关韩退之艺文,此昌黎县,非退之乡,殊与退之无涉也。

滦志八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残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全)

明陈士元纂修。士元字心叔,号养吾,应城县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二十四年任滦州知州,能文章通经学,所著有《易象钩解》《易象汇解》《五经异文》《论语类考》《孟子杂说》等书。滦州建置于辽,沿革较短。明正德间州人许庄始私辑一州事实,嘉靖戊申士元乃就其书而增订之,区门别类,排纂成书,名曰《滦志》。其书体例总分四类,曰世编、曰疆理、曰壤则、曰建署。世编以记郡邑沿革,分象纬、祥异、华夏、变更、秩官、科贡、封貤等目,系编年排比,颇具条贯。疆理是述州之地理,分民情、古迹、域界、里制、山水、胜概、风俗、往迹等目。壤则以记州之政事,分户口、田赋、盐法、物产、马政、兵政、驿传等目。建署以载州之建设,分城池、署解、儒学、仓库、铺舍、街市坊牌、楼阁、桥梁、秩祀、寺观等目。惜此本残缺,仅存世编、疆理、建署三类,兹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抄本全帙著录。

山海关志八卷明嘉靖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詹荣纂。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为监察御史张勑延荣及生员肖瑞凤、田鹰、郭大纶、刘汝桢编辑。其书编次,卷一地理类,分沿革、疆域、山川、土产、形胜、风俗六门。卷二关隘、关营二类,而不分门。卷三建署类,分城池、公解、卫学、仓库、驿递、杂建、古迹七门。卷四官制类,分部使,守臣、卫官、学官四门。卷五田赋类,分户口、屯田、杂役三门。卷六人物类,分名宦、乡贤、孝节三门。卷七祠祀类,分神祠、贤祠二门。卷八选举类,分进士、乡举、岁贡、将选、武举、封爵六门。卷一前有山海关抵黄花镇图,凡二十八页,又山海关特图一页,绘制精细,图说详明。山海关束括于山海之要重,明时为畿辅险隘,常镇重兵。按本志沿革谓即隋之临关,唐末属于契丹,辽金为午州,元时之迁安镇焉。明洪武十四年创建城池关隘,命名山海关,关内设卫,领十千户所。永乐中为畿内地,直隶后军都督府领之,宣德初划二所于辽东卫,此志修时领所凡八。按志纪述于地理、关隘、关营三类为详,选举类于将选武举二门为详,以见关志之尚武焉。

河间府志二十八卷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郜相修,樊深纂。相泽州人,举人,嘉靖初任河间府知府,官至贵州布政使。深号西田,河间府大同中屯卫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任户科给事中,丁艰在籍,知府郜相延修郡志,服阕,授原职,官至刑部左侍郎。河间府志,据本志樊深序云:“虽有程氏旧刊,亦仅成而未备;邝氏家集,欲备而未成,废缺相循,卒为坠典。”故此志实为首创焉。按其编例,为纲十六,为目六十一,卷前有郡人张璧及郜、樊三序。此志所录河间故实甚多,采缀虽广,而欠据考,不免贪多假借也。河间明时为府,领十八州县,跨古时数州之地;故其界域,殊若难稽,而欲考地理之沿革,详古今之故实,则难矣。

河间府志二十二卷清康熙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徐可先纂修。可先武进县人,顺治四年进士,康熙十六年由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调任河间知府。河间府志,自嘉靖《郜志》后,又修于万历四十三年知府杜应芳,成府志十五卷。此志为知府王奂初成志稿于康熙十一年,可先因其稿重为删补付梓。其书分为星野、沿革、疆域、河道、城池、景胜、贡赋、物产、风俗、典礼、封建、仕籍、人物、选举、流寓、仙释、列女、武备、恤政、艺文二十门。其星野篇,有星野分类占法,出于王奂所为。奂自序言:“尝习天文禁本,及太乙诸占。”而奂书其说于郡志星野之说,古代所用天文地理者甚广,其旨以推测地理位置,则沿革可考,疆域可详。故志乘体例,大抵首列星野、沿革、疆域诸门,以详古今方域,方域明,则山川可稽,故实可考矣。

阜城县志二十二卷清雍正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陆福宜纂修。福宜南通州泰兴县人,由监生议叙州同,补直隶布政司恒裕库大使,雍正十一年升任阜城知县。阜城县为汉置,后汉废,晋复置,自明以来属河间府。清顺治时知县曹邦修《阜志》二卷,至康熙十一年始为刻行。是编乃继《曹志》重修,其书分为星野、沿革、疆域、城池、公署、学校、典礼、古迹、坛祠、物产、贡赋、风俗、邮传、武备、封建、仕籍、选举、貤封、人物、列女、祥异、艺文二十二门,凡八十六目,卷前列图考,有图五幅。其书中如以农官入之风俗,封典标为貤封,恤典附于祥异,此方志体例之乖异也。《阜志》今存者,《曹志》残缺,此志原本亦久罕见,光绪间曾重刻之。

肃宁县志二卷明万历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成性纂修。性沂水人,万历二十六年任肃宁知县。按肃宁为宋之平虏寨,金升为肃宁县。元初废县为镇,明时属河间府。成性首创此志,书其编例,分为天文、地理、建置、宫室、风土、财赋、典礼、武备、宦迹、人物、选举十一类,以田赋、户口二类,记载独详。按成性自序谓:“以田赋弗清,弊且旁出。”按此志为清丈田亩釐额事竟,乃撮其梗概,再增之以他事,而授之锓梓,故于财赋志外,余类则仅寥寥数行而已。

交河县志七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墙鼎修,黄伉纂。鼎字魏安,重庆府长寿县籍,垫江县人,康熙十年任交河知县。伉元城县人,交河县教谕。交河自明万历十三年知县马中良创修县志,迄墙鼎始为重修,匡正《马志》缺误,又增数十年之事物。其书体例简约,分为地理、建置、赋役、官师、人物、艺文、杂志七门。地理志记交河为汉中水地,金大定间始立县,沿革短浅,故实无多。按此志记载,不过存一邑梗概而已,文辞俗陋,率无可观。考其书原本久稀,道光间有补刻本,今传本亦不多见矣。

宁津县志稿八卷清康熙十三年刊本(中华书局图书馆藏,现藏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程裕昌纂修。裕昌福清县人,康熙初宁津知县。是编裕昌为奉文修志,遂取万历间邑人王良贵所纂县志,稍加润色,草率成书。其自序谓:“不敢遽称为志,而姑以为稿也。”但观本书除书衣页外,书口及卷之第一行题名,则多无“稿”字也。其书记载,悉从王良贵原本略之。惟增职官、选举二门,增辑颇少缺漏。按其沿革有云:“及靖难兵起,县境更为墟矣。”似仍沿明志笔法也。其沿革又云:“唐天宝中置县,金天会中改今名。”既言改今名,而不知唐天宝中置何县焉;书中多如此空虚敷衍之语。

景州志六卷明隆庆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刻本存卷四至六,胶卷全)

明罗许修,徐大佑纂。许河南永宁县籍,江西庐陵县人,由举人荐为涞水县儒学训导;升丰润知县,调泗水,有政声,升大名府通判,隆庆五年擢景州知州。大佑浙江黄岩县人,贡生,任景州训导。按景州即今景县,故名广川,因县境有长川所经,即漳水焉。汉文帝时封周亚夫侯国于此,亚夫墓在州西三里。汉董仲舒墓亦在州境之董家里。又州城内西北隅有开福寺,有古塔雄伟庄严,建于北魏永平间。州境多古迹也。按景州为汉蓨县;元初移东光之景州治来此,以蓨县为附郭;明时属河间府,领吴桥、东光、故城、安县。州志此书最为古本,惜已不全。考其体例,凡六卷,六纲,十二门。今刊本仅见此残本,而流传之胶卷则为全帙刊本,全书不知下落焉。

吴桥县志十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任先觉纂修。先觉山西宁武县人,康熙九年任吴桥知县。按本志沿革谓:“吴桥为汉将陵县地,属平原郡。金又分将陵置吴桥县,隶景州;元属河间路,明清从州属河间府。”明万历三年邑人李懿始纂辑县志,其书久佚。是编先觉延邑人杨萃等分门编纂,自为总集成书。其定志类凡十,曰舆地、曰宫室、曰食货、曰官师、曰选举、曰人物、曰艺文、曰武备、曰王言、曰终志,子目共五十有一,邑之史实,梗概已具。观其志例,仍沿明修志旧习,为老生常谈,别无创议。然综核全书,犹为志书中之整赡有法者也,此志后印本,书后附知县鹿廷瑄《吴桥县志续补》六页,所补自康熙十二年至十九年之事,初印原本则无之。

盐山县志十二卷清康熙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朱鸾鷟修,钱国寿纂。鸾鷟字翔千,泰兴人,贡生,康熙五年知盐山县知县。国寿字子彭,大兴人,举人,康熙七年任盐山县教谕。盐山置县始于隋,历隶沧州。据旧序,县志创于嘉靖癸巳知县时尚儒,隆庆壬申知县李萼续修。是编创修于康熙庚戌,翌年成书。其书编例,有目无纲,目次先后,错乱失当;于人物分目,尤为琐碎。观其全书纪载,则事多而文省,无附会之词,尚为核实,体例则非上乘也。

真定府志三十三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唐臣修,雷礼纂。臣南直隶天长县人,嘉靖二十六年任真定知府。礼丰城县人,以吏部考功司郎中谪大名府通判。真定战国为赵地,《史记》载:赵分晋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汉武帝时置真定国,北朝以后为恒州,五代时即为府,宋改为真定府,明时为府,领州五、县二十七,附郭曰真定县。是编为今存府志最古之本,其书体例,首列图经一,次表四,志九,传十五。详其编撰之法,于体裁则无所发明,而摭采悉有所据。书中援古叙今,谛究兴坏之端,殊犹有未尽。搜故实,掇逸遗,尽择精萃,而于琐事,则宁漏缺,故不免有遗而不详之感也。

平山县续录志存五卷明嘉靖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二至三。天一阁藏,存卷四至六)

明李从今修,仇天民纂。从今内乡县人,举人,嘉靖二十九年任平山知县。天民事迹未详。平山置县,始于唐中叶,明时为真定府属邑。邑志创于何时未可考,此书既称续录,则前当有志矣。是编今仅见存残本。余惟观其二三两卷,为地理官师二门,地理述及水利物产,颇重于经济,官师记及杂识,体例殊不免于滥。未窥全豹,全书体例无从获知。按康熙《平山县志·凡例》对于前志云:“有地理而无建置,有人物而无选举,未免缺略。而混学校于地理尤为失体。”是议此志体裁当非上乘之作。

阜平县志四卷清同治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劳辅芝纂修。辅芝同治时阜平知县,事迹未详。阜平本行唐县地,金章宗时始置阜平县,隶于真定府。按本志所录旧序,以乾隆三十年知县邹尚易修志序为最早。又按凡例引明李延赏《城隍庙碑记》,称及县志,是明时已有志矣。此志乃继邹尚易志重修,以诋《邹志》门类烦碎,故其书体例,仅分四门,曰天文志、曰地理志、曰人物志、曰政典志,以艺文附于政典,仍载诗文,抑不知其何体裁。类以下所列细目,尤繁琐复沓,非为简核之体焉。查此志刊成至今仅百数十年,而志版早毁,其传本则稀见难得矣。

晋州志十卷传抄清康熙十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郭建章纂修。建章五河人,贡生,康熙十一年以衢州知府降调晋州知州,复升河南归德知府。晋州为古鼓子国,元始置州,明以后隶真定府。按志序谓:“州志创于万历,其详不可得闻矣。”按此志原本刻成于康熙十四年,有魏裔介序文,而今原本已佚,仅见此抄本耳。于咸丰十年知州朱宝林取旧志补刊,是为重刻本。此志建章延关永清诸人采辑,其书体例,卷一曰区别地理、卷二曰记录建置、卷三缔核贡税、卷四曰宏宣典礼、卷五曰评隲秩官、卷六曰历稽选举、卷七曰表章先献、卷八曰采掇艺文、卷九曰阐扬风化、卷十曰通纪事迹。即其类目名称,可觇其纤诡矣,其排比志材,尤凌杂无次。

无极县志十卷末一卷清乾隆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黄可润纂修。可润福建龙溪县人,乾隆十一年任无极知县。无极于明时属真定府,清雍正二年改隶定州,十二年复为真定属邑。按凡例云:“旧志明纂于邑人安嘉士,顺治间修于知县高必大。《安志》已无存,《高志》亦残缺,不特纪事多讹略,而艺文亦多寿赠谀词,于古人提要摭实之意全失之。”按此以知无极旧志仅二修。是编继《高志》重修,其书体裁,一地理、二建置、三祀典、四灾祥、五物产、六田赋、七秩官、八宦迹、九人物、十艺文,卷末载公牍,有涉及当时物价工资,皆有裨史实之文字。卷末又载黄可润《无极非国辨》。《真定府志》引无极旧志云:“无极于春秋鲁隐公二年,大夫无骇帅师入极,邑之得名以此。”按《左传杜注》谓:“极附庸小国。”可润《无极非国辨》有云:“古之极国为鲁属地,相去无极六百余里。”以驳斥旧志之误,而府志又沿引误之。修志不事考据,于此可见其误。按此志原本久已稀见,光绪十九年曾为重刻。

顺德府志三十五卷明嘉靖间刊本(天一阁藏)

明孙锦修,高■〈僊,氵代亻〉纂。锦字元朴,绥德籍,宿州人,嘉靖五年进士,十二年以评事御史任顺德知府。■〈僊,氵代亻〉江都县人,嘉靖十四年任顺德府通判。按本志序谓:“成化间郡守林恭修志十卷,是郡志之始焉。”此志乃锦典郡时嘱通判高■〈僊,氵代亻〉为之,其书体例总分八类。后修郡志称其义严而不渎,体辨而不赘。但观其书全例,则细目分条,多重冗复沓,不免失之简。按沿革顺德为古大陆广阿之地,商祖乙迁于邢,谓即此地,周时为邢国,秦汉为巨鹿郡地;隋置邢州,元改为顺德路,洽于邢台县,明改路为府。其叙沿革上溯三代,而于旁引佐证,殊犹不足。考顺德府志,见于著录者,于明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四志,毁于崇祯末际兵燹,惟此志独存。于清顺治、乾隆二度修志,于此志均未引载采撷。而乾隆府志凡例谓:“顺治年间所纂,已失其旧志矣。”幸天一阁有藏,犹得保存。

广平府志十六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蓝印本(天一阁藏)

明翁相修,陈棐纂。相浙江钱塘县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二十七年任广平府知府。棐字文冈,鄢陵县人,嘉靖二十一年进士,后官礼科给事中,以罪谪大名府长垣县县丞,相延修府志,志成升知县,官至宁夏巡抚,所著有《陈文冈集》。广平之名,见载于《汉书·地理志》,北朝以后称洺州,明时复称广平。按本志序谓“府志创修于成化间郡守秦民悦。”而是编为嘉靖初知府蒋彬创修,书未成而去,相继而成之。其书体例,分经纬二集,有图一,表三,十二纪,卷前有商大节、汪廷吉二序。廷吉序云:“经纬者两仪之象也,一图者太极之体也,三表者效三才也,十二纪者纪十二时也。对待有相配之体,禅继有相生之序,史氏曰斯可以志矣。天有太极两仪三才十二时,而不外乎一元之运;志有二集,一图三表十二纪,而不外乎一仁之通元者天之用,而志者仁之推矣。”廷吉取阴阳太极,以论志例,意识之见,于今视之,实为无据之谈。然古之言六艺者,莫不通阴阳五行之学。文家恒言为文有四象,拳师亦尝言形意太极,谓精于艺者,往往能神会,其实乃惟心之论。方志之图、表、纪者,乃方志之体例耳,皆载实际图象事物。古今志乘家论方志之体例者多矣,均无廷吉如此之言,而谈志例。以术数学推行于地理志乘者,明人尤好为之,如顾应祥、熊明遇著书,往往以术数、天文、地理混成一体,启舆地必准星度之学,故明清方志,必首列星野分野之图,而成方志中术数之一体,非陈棐此志始创之例。

永年县志四十四卷首一卷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孔广棣纂修。广棣曲阜县人,永年县知县。考永年之名,见于《隋书·地理志》:“仁寿二年,改广平为永年。”但按本志沿革谓:“金置永年县,为广平府治。”则隋之永年,即今广平一府之地欤,而沿革未有引证详考,犹有疑问也。永年邑志源流,按本志序谓:“邑志创于明崇祯间邑令宋祖乙。”又据《学部方志目》,有乾隆《永年县志》十八卷,知县王珍修,乾隆十年刻本。是编修成于乾隆二十一年,仅越前志十载。其书体例分志、表、纪传三纲,附艺文。每类均有小序,皆题“邑令孔广棣曰”六字冠之,颇似谕示之体,如此志例,殊若失宜。永年淦河萦带,藉以溉田,农产繁富。按本志土产门小序云:“《唐史》(书)云:洺州土贡,沲绵紬■〈油上衣下〉。《宋史》亦言河北路为茧丝织纴之所出,此永年土产之大概也。今时蚕桑之利较逊于古,然织棉为布利赖无穷。”于此可见各地古今农产之有迁变也。

曲周县志四卷清顺治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李时茂修,赵永吉纂。时茂字蔚芝,辽阳人,贡生,顺治初任曲周知县。永吉字善甫,曲周人,爵履未详。按志序,曲周县志嘉靖辛卯知县黄骅创修,万历癸卯知县高出增修。此编纂成于顺治丙申。其书体裁分为九类,曰地理、曰建置、曰秩祀、曰田赋、曰职官、曰人物、曰选举、曰杂志、曰艺文,各类皆析子目。艺文分上下二篇,上篇列列传志铭,下篇分记、谕、诗三目,艺文选择,不尽囿于诗文,披及人物,用意固广。以艺文为收集邑之史料而论,则犹有未尽者多矣。其余各类多记载简约,体例亦叠矩重规。曲周汉置县,属广平国。郦商封曲周侯,即此地。

磁州志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宁致堂刊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藏)

清任塾纂修。塾怀宁县人,康熙六年进士,二十年任磁州知州,二十五年以卓异升户部员外郎。磁州州西有磁山,以产磁石得名,隋唐间始置州,明以后属河南彰德府。清雍正四年以治理滏河水利,改隶直隶广平府,此志修时尚属彰德。据任塾自序:“州志自嘉靖癸丑至万历庚辰,三十年间有周文龙、孙鎡、栗永爵、罗湖、赵范相继纂修,成有嘉靖、万历二志,顺治戊戌知州张瑞午承巡抚贾汉之命又为重修,然皆率略。”按是编成稿于康熙二十年,越五年始刻成书,其体例分为十二类,以古迹、风土、祥异具入杂志,殊非志例也。康熙三十三年知州康善述依原书曾为增补,三十九年知州蒋擢抨击《任志》志类冗杂,遽又取而重订之,增之为十八卷凡一十八类,盖有以后竞前之感也。故此志遂不为人所器,今存者仅见此书耳。

大名志十卷明正德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韩福修,唐锦纂。福西安卫人,成化七年进士,弘治十一年任大名知府,事迹附载《明史·张綵列传》。锦纂《上海志》,已著录。大名为古魏郡地,自唐宋以来迭为重镇,明时为大名府,领县十,州一。府志源流见《明一统志》引载,有洪武、景泰二志,今仅存其序;存者此志为最古,于弘治甲子锦知东明县时所纂也。当时典籍未备,诹咨未广,多取于亭父里魁之言、未征傍考,恐难尽信实。且其定例所列地理、星野、沿革、风俗、田赋、徭役、秩祀、职官、甲科、人物、艺文诸门,《嘉靖府志》序,议其编次体裁并有遗憾。兹阅此志为十卷,编次体裁尚为得体。但据《明史·艺文志》著录唐锦《大名府志二十八卷》又据《图书集成》所引载唐锦纂《大名志》十卷,又《大名府志》二十八卷,则锦纂《大名志》当有二种。《嘉靖府志》序评议《唐志》,未知指何种也。

丰润县志二卷明隆庆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王纳言修,谷峤纂。纳言字梧月,武进县人,隆庆二年任丰润知县。峤字惟生,号聚庵,丰润县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郧阳巡抚。丰润置县始于金,初名永济,以避卫绍王讳,改名丰润。据《元史》作丰闰,《明一统志》为丰润,属蓟州。此志沿革于此未有详叙。按此志书端有蓟州兵备副司杨锦序,及峤序。峤序云:“邑令王君梧月锐意修志,予阅敝箧中得往事备遗者,凡数十种,命从子九鼎润色诠次成书。”则此志为峤及其侄九鼎所纂。其书体例,分图经、事纪、地理、建置、学校、食货、官师、仕籍、宦迹、人物、兵制、杂识、艺文十三门。稿甫成,而邑令纳言以忧去,后令余乾亨为之付梓。

枣彊县志八卷清乾隆十七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清单作哲纂修。作哲山东高密县人,乾隆元年进士,十五年任枣彊知县。作哲尝从桐城方望溪学古文,为文章颇有法度。及官枣彊,查枣彊志乘,创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县罗廷唯撰《邑略》,万历二十二年知县郭维宁续修,四十四年知县王鹤令再修,康熙六年知县胡梦龙又重纂。作哲视为胡梦龙之志体裁最佳,故是编继《胡志》重修,据作哲序谓:“规模一本旧志。按其书体裁,分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稽志八门。”地理志沿革谓:“枣彊汉县,其字是彊非彊。”又杂稽志云:“彊与彊通,则枣彊者,产枣之彊。”岂不自相龈龉欤。杂稽志所纪董仲舒故里,宋河旧道等,引证浩繁,颇足征信。同治《枣彊县志》方宗诚序,称此志“得明著述之体要,而义法谨严,文体精洁。”考枣彊有乾、嘉、同三志,皆出名手纂辑,《嘉庆志》出于阳湖杨元锡,《同治志》出于桐城方宗诚,皆自歉不能与此志比量焉;而未审此志征引考证,如上所举有自相矛盾之处也。

赵州志十卷明隆庆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蔡懋昭纂修。懋昭上海县人,嘉靖四十四年知赵州知州。按沿革,赵州为汉恒山巨鹿郡地,北朝始置赵州;永乐以后为直隶州,领县六,曰宁晋、曰隆平、曰柏乡、曰高邑、曰临城、曰赞皇。州志源流,据懋昭序云:“宋元以上载籍不可复观,弘治癸丑前知州事张清尝汇编之,而不及六邑。正德初知州程遵乃以六邑事总编之,而各为一卷。”按是编乃继程遵州志重修,为懋昭于政暇亲自采辑。其序又谓:“更得柏乡冯时化、魏谦撝来相质正,遂合六邑会约成书。”纂辑亦非懋昭一手所成。其书体例,总分十卷七类,卷一地理,分沿革、疆域、里社、山川、古迹。卷二建置,分州县治、学校、公署、城池、营寨、桥梁。卷三田赋,分土田、户口、贡赋、差徭、站银、丁粮。卷四祠祀,卷五卷六官师,卷七卷八人物,卷九卷十杂考,分风俗、兵防、物产、陵墓、勋戚、灾祥、集贤、李氏世系、赵原。如人物杂考二类中叙古事人物,有取赵国事引入者,殊若附会。而赵州故迹之可珍者,曰柏林寺,寺有吴道子画壁。曰安济桥,据唐张嘉贞《安济桥铭》,为隋匠李春之创迹,称其工磨砻密致如削,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阑皆石狮子;其工程之精伟可想。本志并未述其状,以知其采摭之疏略也。

赵州志八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祝万祉修,阎永令、王懿纂。万祉辽东人,康熙二年任赵州知州。永令滑县人,举人,康熙十年任赵州学正。懿赵州人,康熙三年进士,官新田县知县。赵州志弘治前所修未及属邑;正德志乃以六邑事总编之,而各为一卷;隆庆志以州县事总汇七门;其体裁各异。是编体例,分为地理、建置、田赋、祠祀、官师、人物、风俗、艺文八门,则统叙州事,其后又以所属六邑事,各编为一卷附焉。书中记载,若风俗志物产条,杂引旧事,殊为未宜,而以物产列入风俗,亦非体例也。人物志取战国赵人,赵国之地,亦非尽囿于赵州之域,不免芜滥。

隆平县志十卷清乾隆二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袁文涣纂修。文涣号约轩,江西崇仁县人,贡生,乾隆二十四年以应例知隆平县,后调四川定远知县,以经理粮饷功应升,遽引疾归。隆平之名始于宋代,因其地无山阜,四望皆平畴大野,以故得名。其邑乘万历时邑令林天秩始创,崇祯二年邑令陈所学续修之。是编乃文涣延孝廉江椒田协同纂成。其书体例,以仿陆陇其《灵寿志》分列十类,每类有小序。书中叙河渠最详,以隆平多水患,县境大陆泽,见载于《禹贡》,又称巨鹿、广阿,在邑城西北五里。隆平、巨鹿、赵州诸州县,皆赖于灌溉。而亦时被水患,明弘治间溷水洶降,冲决堤防下注隆平,淤窒壅塞者四十余里。嘉靖六年,正定、顺德二府会同疏浚,水患乃息。艺文志收王原祁《大陆泽图说》《大陆泽议》《大陆辨》诸文。以大陆泽与隆平水利攸关,故尤注意于此者也。查此志原本极稀,民国二十五年曾重为石印。

深州风土纪二十二卷清同治十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清吴汝纶纂修。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县人,同治五年进士,八年任深州知州。汝纶自少好古文辞,尝从其乡前辈方宗诚学古文,曾国藩见其文于宗诚所,大奇之,延至幕府,汝纶遂师事国藩。时与张裕钊、黎世昌、薛福成,号称曾门四大弟子。居国藩幕十余年,擢补深州知州,历任冀州、天津州府凡十八年。后主讲于莲池书院数年,光绪十八年任北京大学堂总教习,派赴日本考察学制,归未及返命而卒,年六十四岁。弟子以严复、马其昶、王晋卿、唐文治、贺涛名尤著。子闿生能古文,尝辑其父遗文,为《桐城吴先生全集》。考深州志乘渊原,据康熙州志张蜚英序云:“深之有志,自前明成化间始,但事出草创,叙次舛驳,不足征信。”成化以后,又有万历及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诸志,体裁皆纯雅。而汝纶纂此志,所因旧志者绝少;其官深州仅二年,所属志稿,刻成于同治十年,号称名书,至光绪二十六年重刻于文瑞书院,而原本尤为珍贵矣。观此志之编辑,体例自有新裁,可称近世方志典型之作,新编志乘者咸据为借鉴。其书总分二十一篇,曰疆域、曰河渠、曰赋役、曰学校、曰兵事、曰官制、曰职官、曰名宦、曰艺文、曰古迹、曰金石、曰人谱、曰荐绅、曰名臣、曰文学、曰武节、曰吏绩、曰孝义、曰流寓、曰列女、曰物产。其中人谱一篇,为汝纶首创。夫姓系之学于六朝最盛,其后志乘家只载世家巨室,别无所记焉;而固定里居千数百年之氏族,惟赖家乘谱牒载之,而今犹可稽考。汝纶此志创人谱一例,网罗散逸,详而不冗;例如所举安平崔氏,载自汉至五代崔氏千有余年之宗系变迁。此篇小序有云:“自明至今五百余年,族姓视前一变,永乐间迁民实畿辅州县所属,诸望姓大抵迁自永乐者为多;金元以前千余年旧族,今存者希矣。”汝纶慨叹世变迁徙之剧也。其次如金石篇,以录金石之原文,不稍变易,则州之掌故可因易而稽矣。如录《洪武学校格式碑》,则明代之地方学制,可以足征也。又如赋役篇,自洪武以来赋役源流,一一疏通证明,且不避烦琐丝毫毕举。疆域篇所举版图分合,言皆有物。兵事篇为汝纶得意之作,文辞典雅。物产篇为最后成稿,附论农商状况士女风俗,仿《史记·殖货传》之体也。总之此志为出文士手,据事直书,康海《武功志》之流亚也。

定州志四卷明嘉靖元年刊本(天一阁藏,存卷二至四)

明倪玑纂修。玑字在公,咸宁县人,正德三年进士,十五年由谏垣给事中谪嘉善县县丞,三年擢任丘知县,再升定州知州。定州为汉时中山郡地,北朝始名定州。于明时领县二,曰新乐,曰曲阳。弘治癸亥官贤创修州志,倪玑继纂,成稿于正德间,嘉靖元年始刻成。今原本仅见此书,虫蠹漫漶,不可细读,无从窥其全帙。但据康熙《畿辅通志》,称倪玑尝作州志,论者以为得纪事体。又据康熙《定州志》,知州黄开运序云:“定自明末城陷,瓦庐学舍鞠为茂草,掌故之家其芜没于兵销戎践者久矣,志固无考也。”以知此志流传久少也。

深泽州志十二卷清雍正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赵宪修,王植纂。宪字无愆,山东博山县人,雍正三年进士,十一年任深泽知县。植邑人,康熙辛丑进士,历任广东和平、阳江、罗定等州县十余年。按沿革,深泽立县始于汉,宋以后属祁州,雍正十二年始改隶定州。又据凡例谓:“深泽前明无志,自康熙乙卯邑令许来音始为搜葺,于乡绅张靖之家得前教谕张劝所辑稿,复校阅郡志《祁志》,与邑士绅王鐄、袁斌等参互考订之,是为旧志。”是编承《许志》重编,分编年志、舆地志、建置志、职官志、礼仪志、食货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余志十门。编年志琐细具陈,殊同杂志;志书用编年例者,应从史籍中采撷关于本邑战伐大事实之为宜,非记邑事之琐碎焉。

四镇三关志十卷明万历四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刘效祖纂修。效祖武骧左卫人,嘉靖间进士,官至陕西按察使。四镇三关者,为蓟镇、昌镇、真保镇、辽镇四镇,居庸关,紫荆关、山海关三关,皆京兆左右辅地。其所防管之区,按本书所列总图,计有八府,十六州,一百十五县。故所述重在边防地理,尤于昌、蓟二镇为详,辖防区府州县,则纪载疏略。其书体例,分建置考、形胜考、军旅考、粮饷考、骑乘考、经略考、制疏考、职官考、才贤考、夷部考十类,子目凡三十,纪载简详有度,事核文雅。

西关志三十二卷明嘉靖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明王士翘纂。士翘字民瞻,安福县人,嘉靖十六年进士,官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西关古时为冀幽营,汉唐均为重镇,明时为京西要枢,其塞有四,曰居庸关,曰紫荆关,曰倒马关,曰故关,皆屯集重兵。按此志体例,以四关分别汇辑,《居庸关志》十卷,《紫荆关志》八卷,《倒马关志》七卷,《故关志》七卷,凡三十二卷。四篇体例门类皆同,曰沿革、曰疆域、曰形胜、曰星野、曰山川、曰关隘、曰城池、曰军马、曰墩台、曰边情、曰摆拨、曰仓场、曰草场、曰库房、曰教场、曰屯堡、曰征徭、曰岁用,曰公廨、曰学校、曰官师、曰人物、曰风俗、曰物产、曰祠庙、曰坛璇、曰陵墓、曰驿传、曰巡司、曰铺舍、曰桥梁、曰窑治、曰牌坊、曰古迹、曰矿洞、曰章疏、曰艺文三十七类,又附条四,书端有总图一。按此志稽考史集,摭采案牍颇丰,其所纪祲祥之变,用以通险夷遇迂之途,察边情之审,则以定战守也,与府州县志叙述不同。

临漳县志十卷明正德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景芳纂修。芳山东定陶县人,举人,弘治末任临漳知县,时漳水泛滥坏民田,芳于县西南筑堤防患,后人称景公堤。临漳为古邺都,汉置邺县,三国魏建为都,晋讳邺故名临漳,明时属河南省彰德府。邑境漳河过焉,河尝数徙,故历来多水患。此志纪河防及引漳溉田之事甚详,疆域载漳水凡四迁,沿革纪之以事实,灾祥述之以灾害。古迹载亶甲故都,故魏都,故赵都,前燕都,北齐都,皆在临漳。古时建筑之伟,若铜雀、金凤、冰井诸台,皆在其地,多胜迹也。艺文志载宋杨蒙撰《魏邺令西门豹庙碑记》,纪豹引漳溉邺,及沉巫以除河伯娶妇之害,亦在此地。艺文志又载南朝鲍照题《西门豹庙诗》,则庙之立由来已久矣。考西门豹引漳溉邺以富魏之事,据《史记·河渠书》言:“西门豹引漳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而《汉书·沟洫志》纪史起之言曰:“漳水在旁,西门豹不知用。”二说则相矛盾,疑以当时西门之渠已湮废,史起修之,故民不歌豹而歌史起。班固不曲思史起之言,直笔书之,故与《史记》有违。

口北三厅志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金志章纂修,黄可润增校。志章浙江钱塘县人,雍正癸卯科举人,乾隆四年任分守口北道三厅理事同知。可润修有《无极县志》,已著录。口北三厅者,为张家口、独石口、多伦诺尔,于元时为上都兴和路及兴、松、云三州地。明为开平卫及兴和守御千户所地,清初为察哈尔东翼四旗,西翼正黄旗游牧地,雍正二年设三厅理事同知,隶口北道。此志为志章始创,乾隆二十三年可润为之增校,而梓行。其书分地舆、山川、古迹、职官、官署、坛庙、经费、地粮、村窑、户口、风俗、物产、台站、考牧、藩卫、人物、列女、世纪、艺文、杂志二十门。其中地舆、山川、古迹三门,引据诸史以疏证古今地名之同异颇多,尤注意于元开平之故迹。世纪一门,历举历代兵事,深为周备。艺文所载诗文,亦皆切于掌故,其校订之详,皆为可润所增补焉。查此志原本极稀,流行者有抄本、《满蒙丛书》本。

承德府志六十卷首二十六卷清道光十一年修稿。林从炯批校本(温州市图书馆藏)

清海忠修,林从炯纂。海忠字靖堂,长白人,道光六年任承德知府,历官热河兵备道等职。从炯浙江温州人,举人,侯选知县,事迹未详。按此志,实为林从炯据牛昌籙原本重加纂订而成,但以本志成格序谓:“纂修为出海忠一人。”从炯尝以此语不平,于此本成格序后批曰:“此文乃余同陆君代作采辑,俱不提及余一句,但谀海郡伯一人,殊不覆实。”又此本首页有道光辛卯十月从炯题记云:“此志创于道光七年冬十月,洎八年十一月副本告成。热河地处塞上,无人分纂,延牛君荻垞为草率八门(学校、庙坛、寺观、田赋、名宦、选举、人物、列女),无一字可用。于是旁搜远籍,近取见闻,一手纂订,穷日累月,甚矣其惫。而中间诋排如崔君廷诏,改易如陈君淦,至以凡例改为纲目,谬戾若此。幸正于朱虹舫(兰)阁学,原本始定,甚矣官书之难也。”此从炯所述此志之纂辑经过也。兹按本书体例,自图说迄杂志,凡三十四类,而无大纲,为卷六十。卷首二十六卷,分诏谕、天章、巡典、山庄、行宫、园场六目。又按修志衔名表,列鉴定为成格、那彦成、沈维鐈、英和、裕恩、琦善六人。但据从炯批语,鉴定实为英和一人,成格则惟进呈正本而已。衔名表列海忠为总纂,而从炯批语谓:“海忠只可称总理。”按此志之刻本,道光九年热河都统成格嘱知府海忠修,十一年书成,光绪十三年知府廷杰又为重订。而见于公私收藏目录著录,皆题海忠纂修,兹据此书从炯批语,其纂人可以考正也。光贻近得瑞安张宋廎先生检寄其乡人杨绍廉撰《记林监州承德府志》一文,谓得道光《承德府志》六十卷,卷耑有吾瑞安林监州从炯墨笔题记,当是林氏家藏本。又谓是书实林监州一手纂订,见《瑞安经籍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