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楞严经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之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天竺沙门 般剌密谛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五包研识□□□□请示文三。初叙昔谭四大。

笺云。包研识相者。包谓包括。研谓研究。识则五与第六。相则五大相。或识则第六八识。相则五大。是第八识亲相分。为前所执。四尘三科法。已被如来破尽。显如来藏性。我执已除。皆是如来大慈门开自说了。为前破中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引得阿难疑。便引昔设覆相教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今尽破。所以招得世尊包括研究妄性。破除其执。显如来藏。或可。是破七大之相。然谓世尊向此中。包括研穷地水火风空觉识七大之相。阿难等已无法执。常说和合因缘等者。和合。是假合之义。因缘。乃仗因托缘而有。种种变化。是根尘识三等。一切诸法。如幻如化。无有定性。圆觉云。一切根尘。皆由幻化。皆由四大地水火风而生。此是佛四十五年前。说此因缘和合等法。阿难如今非是不会。意间。又七大性未破。所以举四十五年前。权教未了之义。欲得佛向此中。一时破却。显七大性本如来藏。故有此文。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

二引现破二边。

笺云。排遣。摈舍。属归也。破三科皆云。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言前既说因缘和合而有。此中何故又破之。

唯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三请开中道了义。

笺云。中道了义。即非和合因缘也。辟二边而显中道无戏论法。为因缘自然。皆是戏论之法。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

吹许演文五。初牒已示。圆宗。

笺云。无上菩提简非四。初信心十信。二伏心资加。三明心登地。四出倒修道。五无上佛位。此片文来。为阿难前初从摩登伽室归。便请云。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佗。三摩禅那。此文便是厌小求大。

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笺云。是向第三因中。为佗破因缘不有自然。皆虚要显如来藏性。非因缘等。故第二经云。当知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便是第一义谛也。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相因缘。而自缠绕。

二责叨缠了义。

笺云。复尔地责佗前请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牵缠。绕缚也。

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三伤患不鉴。

笺云。说药人。喻阿难多闻。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喻不了如来藏非因缘非自然。北一因中。破三科无自性。显如来藏。是真药现前。汝却不识。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

四来听许宣。文二。初现。

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后未。

笺云。为令向下通达法身之理。或可。实相之理。是向下。破七大性。通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皆是如来藏。是实相也。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五圣徒受旨。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后酬宣文二。初总明文二。初总牒前疑。

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

后都明能离文二。初纯文二。初明真。

笺云。若是体性是真。其体且不和合。又不能与诸大杂和。或可。若彼大性。体非和合。此目四大性。杂和目四大相。相和合。性即无和合。举四大性不和。意间要佗趣向真性。祇是如来藏。言和意。要弃因缘和合。虚妄之相。

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后此喻。

笺云。虚空喻性。不和诸色。不与妄相和也。

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络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后杂文二。初明和生灭。

笺云。此是四大杂和。便同变化。是妄。初从觉劳相现。终至六道轮回之相成。便有生来死去。相续不断。今生生死。此界死生。佗界生死。佗界死生。生生死死。即是未来无量世。生来死去也。化者。尘界迁而复生尘界。坏而复灭。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后喻显恒流。

笺云。生死便如夜旋火轮不住。

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后别释。文分七段。初地大文分四。初立文三。初显彰成坏。

笺云。极微成地。如水成冰。地还归邻。如冰成水。或真如水相如水。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

次来观色性文二。初粗。

细为微尘。

后细文三。初诸微。

至邻虚尘。扸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

次极微。

笺云。尘即是极微也。扸此极微。分为七片。取其一片。为邻虚尘。邻者近也。虚者虚空。近于虚空也。又瑜伽师说。此极微色。以假想慧刀。扸至不可扸。方邻虚空。

更扸邻虚。即实空性。

后空性。

阿难。若此邻虚。扸成虚空。

后立空生色文二。初述扸色成空。

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后立空生色。

笺云。色既成空。空复成色。互破也。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

二破文二。初牒前和问。

笺云。牒阿难问云。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

次来观和理文二。初空和色文二。初正问空和。

笺云。为前云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此中便微云用几虚空。合成邻虚。意既将邻虚。扸成虚空。亦须将空。合成邻虚。互破。

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后遮尘合色。

笺云。破自然执。恐佗执道邻虚尘。自然成邻虚尘。故此遮破。

又邻虚尘。扸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后色和空。

笺云。汝言邻虚扸成虚空。又用几个色相。合扸便成空。色相乃邻虚尘也。此文因执邻虚成空故。有此破之。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

后色空双破文二。初正破文二。初破空。

笺云。若是色合时。唯是色。摄空从色。又不是空。空破也。

若空合时。合空非色。

后破色。

笺云。若是空合。将唯是空合。摄色从空。又不是色。色破也。

色犹可扸。

后许遮文二。初许。

笺云。若是诸教说扸色明空。犹尚可扸。

空云何合。

后遮。

笺云。若是空虚通。故云何能合。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

三指文四。初总责迷源。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二指色空同体。

笺云。性色是妙有真空。性空是真空妙有。互举。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三显周圆净。

笺云。离幻色。故名清。离顽空。故名净。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四随妄发挥。

笺云。循顺也。心是第八识心。能知量。是第八识。所知量。是地大。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四结。

笺云。识心。是第六识。计度者。则三分别中。计度分别也。经文似倒。三分别者。一自性指心。二随念过去。三计度三世。知犹识也。惑犹计也。世间无识之流。计为因缘及自然也。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

二火大。文分六。初立文三。初标妄假缘。

笺云。寄伏也。火性无我。随缘即发。净名云。是身无我。犹如火。

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次来观求用。

笺云。阳燧则火镜也崔豹古今主云。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倒影。面日则火生。以艾炷之。

阿难。名和合者。

后举和合喻文二。初牒计。

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

后立喻文二。初明和合。

笺云。此中举一千二百五十众。意明和合之义。

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卢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后明别理。

笺云。诘其氏族。各各不同。当知又非和合。舍利弗。正云奢利弗呾罗。此云鹙鹭子。婆罗门。此云梵志。志事梵天。西土四姓中一也。优卢频螺。此云木爪。言其𮌎前有癃也。迦叶。此言饮光。阿难。此云庆喜。瞿昙。此云日炙。亦云甘蔗。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

二徴文三。初牒和合因。

彼手执镜。于日求大。

次举缘求火。

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后徴火所因。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三破文三。初日。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干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次镜。

笺云。纡。萦缠在手也。又纡回也。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后艾。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后述因遥火现。

笺云。日在天上。镜在手中。相远可知。或日相镜相。相去远矣。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二指火同空体。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三显周圆净。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后随广。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

三水大。文分六。初立文三。初显性非常。

笺云。壅之则止。决之则流。

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

二明幻师求药。

笺云。室罗城。迦毗罗。俱见前注。研迦罗。此云轮。因手中轮得名。钵头摩是花。诃萨多是手。或莲华在手。或手执莲华。经中上花下手。乃花手仙也。或西土先所后能。故先举花。后举手。求太阴精。用和幻药者。用此月精。和合幻药。

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三执珠承水。

笺云。方诸。水镜也。淮南子云。方诸见月。而津为水。高诱注云。方诸阴燧。海之大蛤也。白月月半前。黑月。月半后。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二徴。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三破文三。初月。

笺云。既言从月来。月所经之处。皆应有水吐流。既林木不吐流。当知水亦不从月中出。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次珠。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后空。

笺云。空性无边。水当无际。摄所变水。同能变空。从人欲界人也。及天欲界天也。

汝更谛观。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

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后述因。

笺云。涉行也。月在天上。珠在手中。相去极远。不应水精无从自有者。破外道执自然。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二指水空同体。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三显周圆净。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

笺云。心是能知量。水是所知量。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后随广。

笺云。明性水周遍。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四风大。文分六。初立文二。初标体不恒。

笺云。风无形无体。或动或静。不得恒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后寄缘彰现。

笺云。僧伽梨。此云和合衣。惠上菩萨经云。大衣名集众时衣。亦云杂碎衣。以条数多故。若从用。名入王宫聚落衣。南山钞云。作袈裟色。又云破坏色。乃不正色也。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二徴。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

三破文三。初破衣文三。初责披风不离。

笺云。衣为能变。风为所变。摄所变同能变。其衣合为如风远飞。

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

次对衣邀审。

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后结衣无□。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

次破空文六。初衣静无摇破。

空性常住。风应常生。

二引空例常破。

笺云。摄所变同能变。

若无风时。虚空当灭。

三抑空同灭破。

笺云。若生于空风既有灭。空须成灭。亦摄能变空。同所变风。如树生叶。叶枯树死。下又转破。

灭风可见。灭空何状。

四二灭不齐破。

笺云。风不吹物不摇。是风之灭。灭空有何相状。空将何灭。问。向下因何云十方虚空皆悉销殒。答。彼是妄空。此约真空。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

五责灭违空破。

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六出有非空破。

笺云。若有风出。不名虚空。何处有物。从□而出。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

后破面文三。初立计。

从彼面生。当应拂汝。

次叙顺。

笺云。风从他生。合拂汝。不应自生自拂。

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后责倒。

笺云。既生彼人面。汝自整衣之时。此衣何不倒转来汝自家面。何故又拂佗人面也。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

笺云。虚空不参杂风性流转。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后述因风。

笺云。风之与空。体性相隔。不应风性者。前水云精。此风云性。秪是体性也。无从自有。破自然。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

五指文四。初总责迷源。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

三指风空同体。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三显周圆净。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

四随妄发挥文二。初略明。

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后随广。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五空大文分六。初立文二。初空因色显。

笺云。此是顽空。从第七变起。当体无形。既无形。须因色显发。色是质碍。空乃虚通。因质碍方能显虚通之性。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

后寄凿彰形。

笺云。去河。是去恒河。遥即远也。剌利。具足云刹帝利。唐言田主。即王种上姓。婆罗门第二姓。毗舍。亦云吠舍达罗。则工商等。首陀。则是士农。此第三姓。颇罗堕旃陀。亦云旃茶罗。唐言屠者。是不律仪也。又云严炽恶业。自严行特标炽摇铃持示。为因屠羊养鸡等。

虚空浅深。随出多少。

笺云。或出土一尺。得一尺空。出土二尺。得二尺空。乃至一丈。得一丈空。一尺是浅。一丈是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二微。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三破文三。初破无因。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

次破土文三。初责空不入。

笺云。此破从土出。若因土自然。便有空出。则土出之时。合见空从外而入。

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

次有出无入。

笺云。又转破云。我但凿土出。无空入。难云。云何虚空。因凿土而出。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后邀同空出。

笺云。若无出入。双计云。土又不出。空又不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空又不入。土又不出。须见空土一般。既一般。出土之时。空也须随土而出。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

后破凿文二。初出空非土破。

笺云。若因凿出。合见空出。云何土出。

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后土出观空破。

笺云。若也言不因凿出。凿自合出土。云何又见有空。不因与无因。是执自然即同。凿与未凿即异。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

四审文二。初观审观因。

笺云。教他向无因自生上审谛。若因土出上谛审。若因凿出上谛观。配此三执。或不配之。

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后责非和相现。

笺云。凿乃实。空乃虚。不相为用。二相各别。无从自出。破自然。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五指文五。初通收五大本藏无因。

笺云。均匀也。则交互一大中合诸大。五现量。云何亦名大。既能造四大为大。今所造四尘。识生其中。亦名为大。为是第八亲相分也。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二总责迷源妄观生计。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

三再彰迷本不了真空。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四显净周圆。

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五随彰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六五识。文分六。初立文二。初性因尘显。

笺云。此举见是眼识。觉是身识。举前括后。摄取中间耳鼻舌。无知者。谓此五现量心。如镜现像。不分能所。是第八识亲变相八。色空。是眼家所缘境。但举眼。摄取余四。眼若破。余四但破。此中破五现量识。兼第六识。何不破第七举第八。谓五识是第八亲变相。今但破五识。八识自亡。文第六依第七。六破七亦亡也。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扸。

后对相明鉴。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二徴。

笺云。此见与明暗虚空等。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是不同一体。恐佗阿难。执道或同或非同。或异或非异。或者。不定义。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

三破文六。初破一文二。初明暗相形破。文三。初立计。

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

次述二相相形。

笺云。暗时明谢。明时暗谢。云何得为一体。

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

后责互亡俱□。

笺云。又单计若暗时见。与暗为一体。破云。既与暗为一体。当明境现前。此见复随暗境落谢。必一于明境。又恐佗执与明境为一体。暗特当灭。义如前释。又转破。既见随明暗落谢。云何又见明见暗。

若暗明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后见一相殊破。

笺云。执云。明暗与见殊。明暗生灭。见无生灭。破云。一云何成。汝既见与明暗殊。云何又说云是一体。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

二破非一文二。初立计。

笺云。既非一体。离明暗外又无见。曾无无境心。有境方说见。无境见亦无。

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扸见元。作何形相。

后离相无形破文二。初总述无形。

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

后引无形喻。

笺云。经云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即同龟毛兔角。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三破或同文二。初一见随三异破。

笺云。执云明暗虚空三种俱各别。破云。三种既各别。汝定从谁立见。为当从暗立见。从空立见。从明立见。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

后幽明相背破。

笺云。明来暗谢。暗来明谢。云何计为或同。此是不同。

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四破或异。

笺云。离却三法。外又无见。云何说或异。又乃不异是同也。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

五破非同。

笺云。有边畔。便待汝说非同。既见在一边。明暗等在一边。见与暗等。不分边畔。云何说非同。此正是同也。

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六破非异。

笺云。此正是异。云何道非异。见明见暗之时。此见不随明暗选改。云何说非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

笺云。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将一体非一体。同异非同异四种配之。或教他向暗明通塞上审。或配四见觉空顽。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后审无因生。

笺云。见是觉知。空顽无觉知。无从自出。破自然法。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名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五指文六。初通收藏本。

笺云。见眼。闻耳。觉身。知舌与鼻。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

二总责迷源。

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三责生诸计。

笺云。是指五现量心。为生为灭下。明此现量心非生灭等。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

四再责迷源。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五显净周随。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六叹随根遍。

笺云。意谓但眼根。周遍法界。余四根亦尔。觉触觉知。是第六识。或重牒五现量识。妙德莹净恒然也。十虚者。上皆云十方。此中避下方字。故云虚。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七六意识文六。初立识因尘显文三。初略标。

笺云。谓此第六识。无其头绪。根源。六根眼耳等。六尘色声等。谓曾无无境心有。境方能率动能缘心。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扸。

二述五现量。

笺云。先说五现量识。然后方说第六。但举眼识。其余四种亦尔。谓此五现量心。对境不分能所。是第八识亲相分。怛如镜中现像。无有分别。

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揵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三指相分别。

笺云。第六识与五同缘。于中了别文殊等。见前。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二徴。

笺云。指此第六识能了知。为生于见是根。相是境。虚空是所依。为复自然而有。突然忽然也。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

三破文四。初见文三。初立计。

笺云。若汝第六识性。生于眼识。牒计。

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

二离尘无见。

笺云。既生于见。不假境牵。四种即明暗色空。既无境何有根也。

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三约无眼识破。

笺云。能生根尚无。所生识何得。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

二相文三。初立计。

笺云。若此第六。生于境。境为能生。识为所生。执决定从相生。不从见生。

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

二离见无相。

笺云。既言不从见生。便须不见明暗等相。既无色空等。曾知相亦无。

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三约无前相破。

笺云。能生既无。所生从何起发。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

三空文三。初立计。

笺云。若空为能生。识为所生。则无有见相二分。

非见无辩。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二双离见。

笺云。既言无见。须无辨别色空等境。

非相灭缘。

笺云。既无相。即灭却所缘境。

见闻觉知。无处安立。

笺云。既无相。何处有根见闻觉知等。

处此二非。

三责无表缘破。

笺云。则无见与无相。

空非同无。

笺云。既无见与相。乃是真空。非同顽空之无。

有非同物。

笺云。妙有。非同质碍色相等物。

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笺云。既空非同无。有又非同物。乃是真空妙有。纵发汝妄识。又何能分别。为有漏不能缘无漏。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四无因。

笺云。破一类外道执自然。汝执云。此识无因。突然而出。汝须日中。别见明月现在空中。我便许汝识突然而出。既日中不见明月。此正是因缘之法。何处是自然。乃执义不成。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

四审文二。初再劝观因。

笺云。是见分也。

相推前境。

笺云。是相分也。

可状成有。

笺云。是色法。或可。若有相分。可状方有汝见。

不相成无。

笺云。是空。或既无相分。亦无见分。

如是识缘。因何所出。

笺云。既无见相。汝识性从何处而生。或可。教佗向见上。相上。色空等境上。穷此识性。自何而出。

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

后审非和。

笺云。第六识念念生灭。如猿猴得树。起惑造业。是动。见澄。是五现量心。对境不分能所。澄即澄湛。如水澄清。非和非合等。但举一根。其余四根亦尔。

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笺云。破自然执。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五指文五。初通收七藏。

笺云。若此识性。不从见生。亦不从明暗色空等境生。当知了别是识。见闻觉知。乃真现量心。既是真现量性。湛寂凝然。不从所缘境上生。兼彼虚空地水火风下一大。具足一切大。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

二总责迷源。

笺云。粗谓粗浅。浮谓浮虚。

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三妄观生计。

笺云。意谓不是同异非同异等。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

四重责迷源。

笺云。性识是真识。明知是分别了知。本觉凝明。真现量识。

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五叹性含生。

笺云。含十方则无外。吐十方则无内。收归一尘是含。周流法界是吐。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结。

笺云。但有言说。执为因缘自然。以理推徴。俱无实义。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后圣徒伸悟文二。初广陈悟指文二。初总陈诠悟。

笺云。阿难与诸大众。伸述悟解也。前来道如一见根。遍周法界等。又云。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文云。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等。此皆是微妙开示。若是四十五年前覆相等。不得为微妙开示。如合四十五年后说。此经是微妙开示。或第三一因经。是顿中顿。说是微妙开示也。身荡然。不执五蕴妄身。心荡然。不执八识妄心。或身荡然无我执。心荡然无法执。我执是三科。法执是七大性。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

次广喻融真文二。初会观心广文四。初知心广大。

笺云。未悟之前。妄执此心。或在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今既悟见相二分无自性。乃心遍十方也。

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

二掌叶观空。

笺云。未悟之时。见此颂空广远。既悟真空周遍法界。睹此顽空。大似手掌之中执持树叶。一见见尽。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三会相同真。

笺云。迷时菩提为烦恼。悟了烦恼为菩提。又菩提菩提断。俱名为菩提。说智及智处。俱名为般若。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华。无非般若。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四性含周界。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后返视身微文二。初尘摇空界。

笺云。既悟。然后却观世间。已前未悟时事。反观父精母血。假合成身。大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十方虚空。喻法身。吹一微尘。喻五蕴身。若存者。非无。不舍一法。若亡者非有。不取一法。又不离妄身有法身。曰若存。不即妄身是法身。曰若亡。又似有则不有。当体是空。似无则不无。当体是有。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后湛海䙴沤。

笺云。悟了是法身净土。有何涯岸。观此妄身。大似海中流一浮沤。或起或灭。无有踪迹。意谓不离波外别有水。不离妄身外有法身。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后伸仪欲赞文二。初了心常住。

笺云。知则觉知。又悟也。得其本来微妙真净心。乃坚实心。此之真心。本自不生。今亦无灭。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后作礼伸仪。

笺云。得未曾有。乃不并余。筵也。偈者。不正梵。梵语偈陀。又云伽陀。唐言重颂。或云偈者竭也。竭理而谈非也。

妙湛总持不动尊。

后赞请酬思文三。初赞文二。初一行赞佛德。

笺云。离言绝相。故称为妙。湛者湛寂。是体大目法身。总者总相。持者任持。总相任持九十种不共法。是相大目报身。不动尊。体相一如。体即相。相即体也。

首楞严王世希有。

笺云。首楞严。唐言一切事毕竟。或言健行定。约化身赞之。则是用大。有自在之义名王。希有二字。是叹也。又此化身。从定而起。非但世希有。亦乃出世希有。总叹三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

二一行灭惑证真。

笺云。十万为一亿。只是尘沙大劫。且略而言之。但说亿劫。颠倒者。顶堕义。想即虚妄相想。根尘识三等法。

不历僧祇获法身。

笺云。历为经历。向一念之中。顿悟法身之理。不历三僧祇劫。五位修行。见道已去。修道已还。是一僧祇。初地已往八地已还。是二僧祇。八地已往到佛果位。是三僧祇。梵云僧祇。唐言无数。得法身之理也。

愿今得果成宝王。

次愿文二。初愿速成广度将报佛恩。

笺云。愿使令我得果成。自受用身佛。根根尘尘。周遍法界。此是自利。目根本智。

还度如是恒沙众。

笺云。还学诸佛。救度恒沙众生。此目后得智。

将此深心奉尘刹。

笺云。阿难发愿我将度恒沙众之心。奉报尘刹如来之恩。又将此悟理之后之心。供养勤奉尘刹如来。

是则名为报佛恩。

笺云。既能自利利佗。此乃方名报佛恩。又若不传教度迷情。是则无由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后五浊披莲生穷取寂。

笺云。唯佛与佛乃知之。

五浊恶土誓先入。

笺云。五浊者。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誓愿入彼教化众生。此是悲。

如一众生未成佛。

笺云。如法界之内。有一众生。来成无上菩提。

终不于此取泥洹。

笺云。亦云泥圆。梵语讹略不同。是喻也。此自圆寂之理。终不取涅槃。愿入微尘刹土教化。然后便请下三修证。

大雄大力大慈悲。

后请文三。初再请宣微悬乘后演。

笺云。雄老雄猛之义。法华云。大雄猛世尊。力者。难屈伏义。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希更审除微细惑。

笺云。阿难理虽顿悟。事未顿除。要假进修。用除微惑。此下修证文也。又希愿世尊。为我审实。除却此第八识中。细微烦恼。或可。俱生烦恼未断。此中悟。如升堂。向下证。如入室。下文云。我今虽蒙天王赐与华屋。至要因门入等。

今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二速成圆果周运群方。

笺云。坐者。安住之义。道者。无上觉道。场者。寂灭之场。又向十方世界。坐得道之场。此目大乘渐教中。妙觉如来。三身四智。悉皆圆满。五眼六通。无不圆备。

舜若多性可销亡。

三妄性长销真心永寂。

笺云。舜若多是空神。祇是顽□之性已销亡。如前长行云。十方虚空。如观堂中所持叶物。故可销亡。

烁迦啰心无动转。

笺云。束心准义。则摄八归一。则收束八识妄心。俱为一真心。未见唐言。今释迦因陀罗。音讹也。唐言主。或天主轮幢。则是真心。能为三界之主。轮则摧坏烦恼。幢则不可摧坏义。表此真心能摧烦恼。不被烦恼所摧。或云。舜若多性。还□销亡否。意谓不销亡。宁可道销亡。我此心亦无□□则□□□尽。我愿无尽。此义未可取之。谓此空。是第七识变底顽空。须是销亡。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三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