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关于突厥史料,中国史书如《北史》及周、隋、两唐诸《书》所载,可称详备。《资治通鉴》更逐年系录其事,析辨精审,条贯分明。然诸书于西突厥之记述,间有错误遗漏,每致疑难,是其失也。近世法人沙畹(e. chavannes),著《西突厥史料》(documents sur les tou-kiue,turcs occidentaux)一书,取中国及西洋之此类文献,综合比较,颇获新见;于突厥及西域地名,订正亦多。尤难得者,即其中引述西突厥与其西方邻国如波斯、东罗马等国关系之记载,足补我国史书之缺略。作者近年讲授隋唐史,每至突厥部分,辄感卷帙过繁,不便初学。久思取《通鉴》所记突厥事迹,加以简化;并补入沙书所载资料,成为一编,求其文省事增,易于阅读。上月中着手写作,历二十日,始成初稿。谨先付梓,从应编者之命;增订删削,容俟来日。兹编记事力求简要,于其必须详加诠释之处,则附以注解。遇有新旧史料发生矛盾,是非莫判,或史家考证,诸说不一,而尚乏定论者,亦并记于附注中,以备参考。至于确信《通鉴》记事或系年有误之处,则予改正;重要地域,则标今名。惟作者以才力所限,辨误之中,或更有误,幸读者谅之。
作者谨序 一九五九年三月五日
魏太武帝太延五年(西元四三九年)
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突厥部酋阿史那率其族五百家北奔柔然(又名茹茹或蠕蠕)。突厥盖北凉势力范围(今甘肃张掖县一带)内之一小部落,中国旧载或谓其先为“平凉杂胡”[1],或谓为“匈奴别种”[2],或谓为“古匈奴北部”[3],莫衷一是。至其习俗,则大体与匈奴同[4]。
柔然时为北方大国,其地西至焉耆(今新疆焉耆县一带),东至朝鲜,北则渡沙漠穷瀚海(今外蒙古沙漠),南则临大碛(当指今内蒙古沙漠)[5]。阿史那既至,柔然居之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下。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后世且以阿史那为氏焉。突厥人擅于铁作,为柔然铁工。
西魏文帝大统十一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西元五四五年)
二月,西魏丞相宇文泰遣酒泉胡安诺槃陀始通使于突厥。时其酋土门在位,势渐强大,颇侵魏西边。
大统十二年(东魏武定四年、西元五四六年)
(一)土门遣使献方物于西魏。
(二)铁勒[6]将伐柔然,土门率所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家。
大统十七年(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西元五五一年)
(一)三月,魏文帝殂。土门遣使来吊,赠马二百匹。
(二)六月,土门恃其强盛,求婚于柔然,柔然不许。土门怒杀其使者,遂与之绝,而求婚于魏。魏丞相宇文泰以长乐公主妻之。
废帝元年(北齐天保三年、西元五五二年)
正月,土门发兵击柔然,大破之。柔然可汗阿那瓌自杀,其子庵罗辰奔齐,余众复立阿那瓌叔父邓叔子为主。土门遂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敦,子弟谓之特勤[7],别将将兵者皆谓之设。
废帝二年(北齐天保四年、西元五五三年)
(一)二月,伊利可汗卒,子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8]。三月,乙息记献马五万匹于魏;再破柔然。同月,乙息记卒,舍其子摄图而立其弟俟斤,号木杆可汗[9]。木杆善用兵,邻国畏之。建牙于都斤山(今外蒙古杭爱山之一部)。
(二)十一月,突厥复攻柔然,柔然大举奔齐。齐文宣帝自晋阳(今山西阳曲县)北击突厥,迎纳柔然。立阿那瓌子庵罗辰为可汗,置之马邑川(今名灰河,在今山西宁武县境);亲追突厥于朔州(今山西朔县),突厥请降,许之而还,自是贡献相继。
恭帝二年(北齐天保六年、西元五五五年)
(一)十二月,木杆可汗击柔然邓叔子,破之,邓叔子收其余烬奔魏。先是庵罗辰叛齐,文宣帝屡击破之,部众丧失殆尽。至是突厥来伐,遂灭其国。木杆恃其强,请尽诛邓叔子等于魏,使者相继于道。魏太师宇文泰遂收邓叔子以下三千余人,付其使者,尽杀之于长安青门外。
(二)木杆既灭柔然,复西破嚈哒[10],东走契丹[11],北并契骨[12],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至辽海(当指今渤海北部),西至西海(当指今里海),长万里;南自沙漠(今内蒙古沙漠)以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五六千里皆属焉。
恭帝三年(北齐天保七年、西元五五六年)
木杆可汗袭击吐谷浑(今青海湖沿岸),假道于魏,魏使凉州刺史史宁帅骑随之。虏吐谷浑征南王,并获其可汗夸吕妻子。
北周武帝保定三年(北齐武成帝河清二年、西元五六三年)
周人与木杆可汗连兵伐齐,周并许纳木杆女为后。十二月,周师会突厥十万骑,进逼晋阳。
保定四年(北齐河清三年、西元五六四年)
(一)正月,齐人悉锐师迎战,周师败还。突厥引兵出塞,大掠而归;自晋阳以北,七百余里,人畜无遗。
(二)九月,突厥寇齐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入长城大掠而还。闰月,突厥再寇齐幽州。
保定五年(北齐后主天统元年、西元五六五年)
(一)二月,周遣使诣突厥可汗牙帐逆女。
(二)五月,突厥遣使至齐,始与齐通。
天和二年(天统三年、西元五六七年)
(一)突厥西部可汗室点密遣康居人曼尼牙克(maniach)出使东罗马,谒其帝查士丁二世(justin ii)于君士坦丁堡,欲于其国销售丝绢。盖其时波斯人欲垄断海上丝利,方抵制陆地丝物之输入也[13]。
(二)室点密者,伊利可汗之弟,木杆可汗之叔。初从伊利,有兵十万,往平西域诸胡国;自为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在本蕃为莫贺咄叶护[14]。
天和三年(北齐天统四年、西元五六八年)
(一)二月,木杆可汗贰于周,更许齐人以婚,稽留周使,数年不返。会大雷风,坏其穹庐,木杆以为天谴,始备礼送其女于周。
(二)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二世遣返曼尼牙克,并遣使报聘突厥,谒室点密于白山(ektag,当在新疆库车以北)。自此双方信使屡通,谋制波斯,其后东罗马与波斯攻战,亘二十年(西元五七一至五九〇年),突厥之策动实有力焉[15]。
建德元年(北齐武平三年、西元五七二年)
木杆可汗卒,复舍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是为佗钵可汗。佗钵以摄图为尔伏可汗,统其东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之子为步离可汗,居西面[16]。周人与之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齐人亦畏其为寇,争厚赂之。佗钵益骄。
建德二年(北齐武平四年、西元五七三年)
突厥求婚于齐。
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西元五七五年)
突厥西部可汗室点密卒于是年末或翌年初,子玷厥继立,号达头可汗[17]。
建德五年(北齐隆化元年、西元五七六年)
(一)周伐齐,齐遣使求救于突厥。
(二)东罗马遣佛兰亭(valentin)出使突厥,晋谒西部可汗达头,告以泰伯瑞牙斯(tiberius)之即帝位,并说突厥讨击波斯。时室点密新丧,佛兰亭从其俗剺面致哀[18]。
建德六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西元五七七年)
周灭齐,突厥救之无及。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奔突厥,佗钵立之为齐帝。
宣帝宣政元年(西元五七八)
四月,突厥寇周幽州。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会殂,停军。十一月,突厥围酒泉(今甘肃酒泉县)。
大成元年(静帝大象元年、西元五七九年)
(一)佗钵可汗请和于周,周以宗女千金公主妻之;且命执送高绍义,佗钵不从。
(二)突厥寇周并州(今山西省中南部地区)。六月,周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以备之。
静帝大象二年(西元五八〇年)
二月,突厥入贡于周,且迎千金公主。六月,周遣长孙晟等送千金公主于突厥。七月,突厥送还高绍义[19]。
隋文帝开皇元年(西元五八一年)
(一)突厥佗钵可汗卒,子庵罗继立。佗钵原欲传位大逻便,及卒,摄图持异议,国人遂立庵罗。庵罗寻以国让摄图,号沙钵略可汗,而自降为第二可汗。沙钵略既立,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诸国皆畏附之。
(二)隋文帝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时为沙钵略可敦,伤其宗祀覆灭,日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仇。突厥因为寇,文帝患之,敕缘边增修守备。
(三)初,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留居竟岁,得与突厥诸贵人相亲友。沙钵略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与晟善。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及突厥入寇,晟上书略曰:“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20]。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21]文帝用之,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诣达头,赐以狼头纛[22]。达头使来,引居沙钵略使上。又以晟出黄龙(今热河期阳县)道,赍币赐奚、霫、契丹,遣为向导,得至处罗侯所,深布腹心,诱之内附。反间既行,突厥果相猜贰。
开皇二年(西元五八二年)
五月,突厥悉发诸可汗控弦之士四十万人入长城,尽隋西北二边,无不被寇。十二月,沙钵略、达头自兰州(今甘肃皋兰县一带地)入,屡败隋师,缘边诸地,六畜咸尽。沙钵略更欲南入,达头不从,引兵而去。长孙晟又说处罗侯之子染干[23],诈告沙钵略曰:“铁勒等反,欲袭其牙。”沙钵略惧,回兵出塞。
开皇三年(西元五八三年)
(一)二月,突厥寇隋北边。四月,隋八道出师击突厥,大败之,隋军死者亦众。
(二)五月隋师与阿波可汗相拒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县一带地)边外,阿波屡败。长孙晟因遣使劝阿波附隋,阿波然之,遣使随晟入朝。沙钵略素忌阿波骁悍,又闻阿波贰于隋,先归袭阿波牙帐,杀阿波之母。阿波还无所归,西奔达头。达头大怒,遣阿波帅兵而东,其部落归之者十万骑,复得故地,兵势益强。达头既助阿波,亦与沙钵略攻战不已,突厥遂分裂为二国。史称沙钵略为东突厥或北突厥,达头为西突厥[24]。
(三)西突厥据乌孙故地(今伊犁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东拒都斤山与东突厥为邻,西越金山至雷翥海(今咸海或里海);南至疏勒(今新疆疏勒县),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伊吾及西域诸胡悉附之;北至瀚海(今外蒙古沙漠西北部)。自焉耆国西北七日行至其南庭,又正北八日行至其北庭[25]。
开皇四年(西元五八四年)
九月,沙钵略可汗数为隋所败,乃请和亲;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文帝女。隋遣使赴突厥。更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
二月,达头可汗请降于隋。
开皇五年(西元五八五年)
七月,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畏契丹,遣使告急于隋,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今绥远归绥县北)。文帝许之,命晋王广以兵援之;沙钵略因西击阿波破之。沙钵略与隋立约,以碛为界,并上表愿永为隋藩附,且遣其子库合真入朝。自是岁时贡献不绝。
开皇六年(西元五八六年)
正月,隋颁历于突厥。
开皇七年(西元五八七年)
沙钵略可汗死,弟处罗侯立,是为叶护可汗[26]。以沙钵略子雍虞闾为叶护。隋使长孙晟持节拜之,赐以鼓吹幡旗。叶护勇而有谋,西击阿波,擒之[27]。
开皇八年(西元五八八年)
十二月,叶护可汗西击邻国,中流矢而卒。国人立雍虞闾,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西突厥遣军与东罗马夹击波斯,突厥众达三十万,由康居小王统之。时波斯王赫米兹四世(hormizd iv)在位,遣大将伯拉(bahram tschoubin)拒战,败突厥兵[28]。
开皇十三年(西元五九三年)
突厥大义公主为诗叙陈亡以自寄,文帝恶之。都蓝可汗亦不修职贡,颇为边患。时处罗侯之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隋遣裴矩说突利谮公主于都蓝,饵之以婚姻。突利从之,都蓝因发怒杀公主,更表请婚。隋不许,而许突利尚公主。
开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
七月,突利可汗至隋逆女,隋妻以宗女安义公主。文帝欲离间都蓝,故特厚其礼。突利本居突厥北方,既尚公主,长孙晟说其率众南徙,居度斤旧镇[29]。都蓝怒绝朝贡,亟来抄掠边鄙。突利伺知动静,辄遣使奏闻,由是隋每先有备。
开皇十八年(西元五九八年)
(一)达头可汗遣使致国书于东罗马皇帝马莱士(maurice),书中自称为“七姓大首领、世界七国之主人”,并述征服回纥等族及戡定内乱诸事,颇事矜耀[30]。
(二)波斯王库萨和(khosrou parwiz)遣将讨击嚈哒、贵霜(即大月氏),突厥援军三十万渡乌浒河,败波斯军。突厥旋退军,波斯军复攻贵霜,大掠而归。库萨和者,赫米兹四世之子也[31]。
开皇十九年(西元五九九年)
(一)二月,都蓝可汗与西突厥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袭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都蓝尽杀其兄弟子侄。四月,长孙晟挟突利朝隋,隋遣师击破都蓝、达头。十月,隋以突利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时安义公主已卒,隋复以宗女义成公主妻之。并徙启民之众于胜(今绥远托克托县一带地)、夏(今陕西横山县一带地)二州间黄河以南地,其地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令处其内,使得任情畜牧。
(二)十二月,都蓝为部下所杀。隋遣启民部下分道招慰都蓝部众,降者甚众。
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
开皇二十年(西元六〇〇年)
四月,步迦可汗犯塞,隋击破之。步迦复遣其弟子俟利伐攻启民,隋发兵助启民,俟利伐退走。
仁寿元年(西元六〇一年)
五月,突厥男女九万口降隋。
正月,步迦可汗犯塞,败隋师于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地)。隋以杨素、长孙晟挟启民北征步迦。
仁寿二年(西元六〇二年)
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掠启民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万而去,隋师追击大破之。自是突厥远遁,碛南无复寇抄。
仁寿三年(西元六〇三年)
步迦可汗所部大乱,铁勒、仆固等十余部皆叛步迦,降于启民。步迦众溃,奔吐谷浑。长孙晟送启民置碛口,启民于是尽有步迦之众。
炀帝大业元年(西元六〇五年)
初,阿波可汗为东突厥叶护可汗所虏,国人立鞅素特勤[32]之子,是为泥利可汗。步迦之奔,泥利亦败;及死[33],其子达漫立,号泥橛处罗可汗。其母向氏,本中国人。处罗居无恒处,然多在乌孙故地。复立二小可汗分统所部,一在石国(今苏联tashkent)北,以制诸胡国;一居龟兹北,其地名鹰娑。处罗抚御失道,国人多叛,外复为铁勒所困。
大业三年(西元六〇七年)
正月,启民可汗入朝。四月,炀帝北巡。八月,幸启民可汗帐。
大业四年(西元六〇八年)
二月,隋遣使慰谕处罗,处罗贡汗血马。
大业五年(西元六〇九年)
正月,启民可汗来朝。十一月,启民卒。隋立其子咄吉,是为始毕可汗。表请尚义成公主,诏从其俗。
大业七年(西元六一一年)
初,炀帝西巡,处罗可汗不赴召,帝怒。会西突厥酋长射匮遣使求婚,隋讽谕其使,使叛处罗,饵以婚姻,并许立之为大可汗。射匮遂兴兵袭处罗,大败之。十二月,处罗奔隋。射匮者,咄陆之子,泥利之弟,初统西突厥西部以及西突厥治下最西诸国[34];处罗既败,射匮遂独主西突厥。拓地东至金山,西至海(当指雷翥海),玉门(今甘肃玉门关)以西诸国多役属之,建庭于龟兹北三弥山[35],与东突厥为敌。
大业八年(西元六一二年)
隋分处罗可汗之众为三:使其弟阙达设[36]将羸弱万余口,居于会宁(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又使特勤大奈[37]别将余众,居于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一带地);命处罗将五百骑常从车驾巡幸,赐号曷萨那可汗。
大业十一年(西元六一五年)
始毕可汗怨隋欲以宗女妻其弟叱吉设,复怨隋诱杀其臣下;二者皆裴矩之策,欲以削弱东突厥者也。八月,炀帝北巡,始毕率骑数十万围炀帝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急攻之,矢及御前。帝遣间使求救于义成公主,公主遣使告始毕云北边有急。九月,始毕解围去。
大业十二年(西元六一六年)
突厥数寇北边,隋以晋阳留守李渊等击之。
恭帝义宁元年(西元六一七年)
五月,突厥数万寇晋阳。同月,李渊于晋阳举兵。刘文静劝渊结突厥为援,渊从之,遂遣文静使突厥请兵,并称臣于突厥[38]。八月,始毕可汗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助渊。
七月,西突厥阿史那大奈(即特勤大奈)率其众从李渊。
唐高祖武德元年(西元六一八年)
五月,始毕可汗遣骨咄禄特勤使唐,高祖宴之于太极殿。时中国人避难者多入东突厥,东突厥益强,东自契丹、室韦[39],西尽吐谷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县)诸国皆臣之,控弦百余万。帝以初起资其兵马,前后饷遗,不可胜纪。突厥恃功骄倨,每遣使者至长安,多横暴,帝每优容之。
(一)三月,隋炀帝被弒于江都(今江苏江都县),曷萨那可汗随宇文化及北上。十二月,曷萨那自宇文化及所降唐,唐封之为归义王。
(二)射匮可汗卒,弟统叶护可汗立。
武德二年(西元六一九年)
闰二月,始毕可汗会梁师都兵于夏州,以五百骑授刘武周[40],欲寇太原。会始毕卒,弟俟利弗设立为处罗可汗,复尚隋义成公主。六月,突厥遣使来告始毕之丧,高祖为之举哀,废朝三日,复厚赙之,突厥兵始退。
(一)七月,统叶护可汗遣使入贡。统叶护勇而有谋,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今巴斯坦kabul河下流一带地),悉归之。控弦数十万,据乌孙故地,又移庭于石国北千泉(今苏联talass)。西域诸国皆臣之,统叶护各遣吐屯监之,督其征赋[41]。
(二)东突厥遣使于唐,请杀曷萨那可汗。九月,高祖纵东突厥使者杀之[42]。
武德三年(西元六二〇年)
(一)二月,处罗可汗迎隋炀帝萧后及齐王暕之子政道于窦建德所[43],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突厥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今山西平鲁县西北),有众一万。
(二)十一月,处罗死,弟莫贺咄设立,号颉利可汗;复尚义成公主。颉利遣使告哀于唐,高祖礼之如始毕之丧。
统叶护可汗遣使于唐,贡条支[44]巨卵。高祖厚加抚结,与之并力,以图东突厥。统叶护许以五年冬大军将发,颉利闻之大惧,与之通和。
武德四年(西元六二一年)
三月,颉利可汗承父兄之资,士马雄盛,有凭陵中国之志。义成公主弟善经避乱在突厥,与王世充[45]使者共说颉利伐唐,颉利乃数入寇。
武德五年(西元六二二年)
二月,唐高祖遣使赂颉利可汗,且许结婚。颉利亦遣使于唐以修好,然自春至冬,仍屡次入寇。
武德六年(西元六二三年)
梁师都、高开道、苑君璋[46]等先后引突厥寇唐。
武德七年(西元六二四年)
七月,唐高祖欲徙都樊邓(今河南省西南一带地)以避突厥,秦王世民谏止。八月,颉利可汗与始毕子突利可汗[47]倾国入寇,唐以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将兵拒之于长安城西,世民遣使说突利以利害,突利悦而从之;颉利欲战,突利不可。颉利乃遣突利与其从叔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见世民请和亲。世民与突利结为兄弟,与盟而去。唐赐思摩爵为和顺王,并遣裴寂使于东突厥。
武德八年(西元六二五年)
突厥入寇不已,四月,唐复置十二军,简练士马,拟大举击突厥。
统叶护可汗遣使请婚,唐许之。遣高平王立(高祖从子)至其国,统叶护大喜。
武德九年(西元六二六年)
八月,梁师都为东突厥画策,劝令入寇。于是颉利、突利合兵十余万入寇,进抵渭水便桥(在长安西北)之北,京师戒严。时太宗初即位,亲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啖以金帛,东突厥始引兵退。
太宗贞观元年(西元六二七年)
初,突厥政令质略,颉利可汗得华人赵德言,委用之。德言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不悦。颉利又好信任诸胡而疏突厥,胡人多反覆,以是兵革岁动。会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民皆冻馁。由是内外离怨,兵势浸弱。初西突厥处罗可汗方强,铁勒诸部皆臣之。处罗征税无度,铁勒相率叛之,附于东突厥。及颉利政乱,薛延陀与回纥、拔野古等叛之,颉利不能制[48]。
(一)统叶护可汗遣使来唐迎公主,东突厥阻之,婚未成。
(二)东罗马联西突厥及可萨突厥[49]夹攻波斯。先是波斯于隋大业十年(西元六一四年)寇钞东罗马属亚洲行省,陷耶路撒冷。两国遂于武德五年(西元六二二年)再启战端,连亘数年;至是西突厥参战,助东罗马。九月,联军进入波斯境,西突厥畏冬季将届,相率逃亡,终至全军遁走。东罗马军续进。
贞观二年(西元六二八年)
(一)颉利可汗遣突利可汗讨薛延陀、回纥等部,突利兵败,颉利怒而挞之,突利由是怨;上表于唐,请入朝。颉利发兵攻突利,四月,突利遣使求救于唐。
(二)四月,唐遣军围朔方,杀梁师都;突厥来救,唐击破之。
(三)东突厥北边诸姓,多叛颉利归薛延陀。十二月,唐遣使册拜薛延陀俟斤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以图颉利。夷男建牙于大漠之郁督军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北)下,东至靺鞨[50],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应系今外蒙古沙漠),北至俱伦水(可能属于今鄂尔浑河);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霫、诸部皆属焉。
(一)年初,波斯都城变起,其王库萨和遇害。其子科瓦(kavadh)继立,与东罗马议和。其时西突厥国势隆盛,其境界已抵信度河(今indus)上。然东罗马及波斯战争既久,国势皆弱,而大食遂兴矣[51]。
(二)统叶护可汗自负强盛,无恩于国,部众咸怨;十二月,为其伯父莫贺咄所杀。莫贺咄自立,是为屈利俟毗可汗[52]。国人不附,弩失毕部迎统叶护子咥力特勤于康居而立之,是为乙毗沙钵罗肆叶护可汗。与莫贺咄相攻,连兵不息,于是西域诸国及铁勒先役属西突厥者皆叛之。
贞观三年(西元六二九年)
(一)八月,薛延陀毗伽可汗遣其弟入贡,颉利可汗大惧,始遣使称臣,请和亲。唐以其援梁师都,遣李靖等讨之。
(二)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于唐。靺鞨亦遣使入贡。
贞观四年(西元六三〇年)
(一)正月,李靖袭破定襄,获隋萧后及炀帝孙政道。二月,李靖破颉利可汗于阴山。三月,唐擒颉利。颉利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太宗用温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今河北蓟县),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分突利故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以统其众。五月,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以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使统颉利旧众。其余酋长至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庭;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长安者近万家。
(二)东突厥既亡,东北诸夷奚、霫、室韦等十余部,皆内附。九月,伊吾城主入朝于唐。隋末,伊吾内属,置伊吾郡。隋乱,臣于突厥。颉利既灭,举其属七城来降;唐因以其地置伊西州。
(一)五月,唐以旧西突厥特勤史大奈为丰州(今绥远五原县一带地)都督。
(二)肆叶护可汗引兵击屈利俟毗可汗,俟毗逃于金山,为泥孰设[53]所杀,诸部兵推肆叶护为大可汗。
贞观五年(西元六三一年)
(一)五月,唐以金帛赎隋末中国人之没于东突厥者,凡得八万口。
(二)突利可汗病卒。
贞观六年(西元六三二年)
十月,唐以颉利可汗为右卫大将军。
七月,肆叶护可汗发兵击薛延陀,为薛延陀所败。肆叶护猜狠信谗,素忌泥孰,阴欲图之,泥孰奔焉耆。于是部下叛之,肆叶护奔康居,寻卒。国人迎泥孰而立之,是为咄陆可汗,遣使内附。唐遣使立咄陆为阿娄拔奚利邲咄陆可汗。
贞观七年(西元六三三年)
十二月,唐太宗从上皇置酒故汉未央宫[54]。上皇命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首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贞观八年(西元六三四年)
正月,颉利可汗卒,唐命国人从其俗,焚尸葬之。赠归义王,谥曰荒。
咄陆可汗卒,其弟同娥设立,是为沙钵罗咥利失可汗。
贞观九年(西元六三五年)
(一)咥利失可汗上表请婚于唐,献骑五百匹。唐厚加抚慰,未许其婚。
(二)十月,处月初遣使入贡。处月、处密,皆西突厥之别部[55]也。
贞观十年(西元六三六年)
正月,唐以东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处罗可汗子)为左骁卫大将军,尚皇妹南阳公主,典兵屯于苑内。
贞观十二年(西元六三八年)
(一)初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分其国为十部,每部有酋长一人,仍各赐一箭,谓之十箭。又分为左右厢,一厢各置五箭。左厢号五咄陆,置五大啜[56],居碎业(今苏联tokmak南)以东;右厢号五弩失毕,置五大俟斤[57],居碎叶以西。通谓之十姓。
(二)咥利失失众心,东部立欲谷设[58]为乙毗咄陆可汗,与咥利失大战,杀伤甚众;因中分其地,自伊列水(即伊犁河)以东属乙毗咄陆,以西属咥利失[59]。
贞观十三年(西元六三九年)
(一)四月,唐太宗幸九成宫,突利可汗弟结社率谋反,拥突利子贺逻鹘及故部落数十人进犯行宫,事未成,为部下所杀。唐投贺逻鹘于岭表。
(二)自结社率之反,言事者多云突厥留河南不便。七月,唐以李思摩(即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率所部建牙于河北(今套外地)。时薛延陀强盛,突厥惮之,不肯出塞。唐赐薛延陀玺书,戒勿犯突厥。
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发作乱,咥利失走死汗(今苏联fergana)。弩失毕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勤立之。是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自龟兹、鄯善(今新疆罗布诺尔南)、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北)、吐火罗(今阿富汗kabul北)、焉耆、石国、史国(今苏联karshi)、何国(今苏联samarkand北)、穆国(今amu darya西)、康国(今苏联samarkand北)皆附之。咄陆建庭于镞曷山西[60],谓之北庭;自厥越失、拔悉弥、駮马、结骨、火燖、触木昆等国皆附之[61]。以伊列水为境。
贞观十四年(西元六四〇年)
三月,唐置宁朔大使,以护突厥。
唐以侯君集讨高昌,咄陆可汗遣其叶护屯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孚远县)为高昌声援。
及君集至,咄陆惧而西走千余里,叶护以城降。
贞观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
(一)正月,俟利苾可汗始率部落济河,建牙于定襄故城,有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
(二)初,东突颉利可汗既亡,薛延陀真珠可汗率其部落移庭于独逻水(今外蒙古土拉河)南之都尉楗山[62]。胜兵二十万,其势甚强。及俟利苾北上,十一月,真珠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兵,合二十万渡漠南以击突厥;俟利苾不能御,率部落入长城,保朔州。十二月,唐兵败薛延陀,追至漠北。
(一)沙钵罗叶护可汗,数遣使入贡于唐。七月,唐遣使即其所号立为可汗。
(二)乙毗咄陆可汗与沙钵罗叶护相攻,乙毗咄陆浸强,西域诸国多附之。未几,乙毗咄陆使石国吐屯击沙钵罗叶护,擒之以归,杀之。
贞观十六年(西元六四二年)
乙毗咄陆可汗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今新疆哈密县),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县(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南),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遏索山[63],降处密之众而归。旋乙毗咄陆部下为乱,弩失毕诸部遣使于唐,请废乙毗咄陆,更立可汗。唐更立莫贺咄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咄陆西奔吐火罗。
贞观十八年(西元六四四年)
俟利苾可汗不善抚御,众不惬服。十一月,悉弃俟利苾南渡河,请处于胜夏二州之间,唐许之。俟利苾轻骑入朝,唐以为右武卫将军。
贞观二十年(西元六四六年)
六月,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入贡于唐,且请婚,太宗许之;且使割龟兹、于阗(今新疆和阗县)、疏勒、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县)、葱岭(今新疆蒲梨县)五国,以为聘礼。
贞观二十一年(西元六四七年)
十一月,车鼻可汗遣使入贡。车鼻名斛勃,本突厥同族,世为小可汗。颉利之败,车鼻归薛延陀;后叛去,建牙于金山之北,自称乙注车鼻可汗。突厥余众稍稍归之,数年间,胜兵三万人;及薛延陀败,其势益张。
贞观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
初,乙毗咄陆可汗以阿史那贺鲁[64]为叶护,居多逻斯水(今新疆喀喇额尔齐斯河),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县附近)北千五百里,统处月、处密、姑苏、葛逻禄、弩失毕五姓之众。乙毗咄陆奔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遣兵逐之,部落散亡。四月,贺鲁率其余众数千帐内属,唐处之于庭州(今新疆奇台孙附近)。十二月,唐以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
贞观二十三年(西元六四九年)
正月,车鼻可汗不入朝,唐发回纥、仆骨等兵击之。诸部落相继来降,拔悉密吐屯肥罗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以突厥所部置舍、利等五州,隶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定襄都督府。
二月,唐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以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高宗永徽元年(西元六五〇年)
六月,唐高侃击擒车鼻可汗于金山。九月,唐处车鼻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于是突厥尽为唐封内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干三都督,苏、农等二十四州[65];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一年)
阿史那贺鲁招集杂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谋袭取西庭二州,未果。贺鲁拥众西走,击破乙毗射匮可汗,并其众,建牙于双河(今新疆博罗塔拉河)及千泉,自号沙钵罗可汗,咄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皆归之,胜兵数十万,与乙毗咄陆连兵,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七月,沙钵罗寇庭州,唐以梁建方、契苾何力等率兵三万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永徽三年(西元六五二年)
梁建方等大破处月。
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
乙毗咄陆可汗卒。其子颉苾达度设号真珠叶护,始与沙钵罗可汗有隙,与五弩失毕共击沙钵罗,破之[66]。
永徽五年(西元六五四年)
唐以处月部置金满州。
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
六月,唐以程知节讨沙钵罗可汗。十一月,唐遣使册拜颉苾达度设(即真珠叶护)为可汗,沙钵罗发兵拒之,礼臣竟不册拜而归。
显庆元年(西元六五六年)
十二月,程知节破西突厥于鹰娑川,旋以逗留追贼不及免官。
显庆二年(西元六五七年)
闰正月,唐以苏定方等发回纥兵,自北道讨沙钵罗可汗。并以前西突厥酋长阿史那弥射(室点密五世孙)及族兄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旧众。十二月,苏定方至金山北,破处木昆部。继破沙钵罗于曳咥河西[67],十姓皆降。沙钵罗西走石国,为石国人执送于唐。唐遂分西突厥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阿史那步真为蒙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诸姓降者,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下,授刺史以下官。
显庆三年(西元六五八年)
十一月,唐分沙钵罗种落[68]为六都督府。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沙钵罗寻死于长安。
显庆四年(西元六五九年)
三月,兴昔亡可汗与真珠叶护战于双河,斩真珠叶护。
龙溯二年(西元六六二年)
十二月,继往绝可汗诬告兴昔亡可汗谋反,唐海道大总管苏海政杀兴昔亡。继往绝寻卒[69],十姓无主,其酋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余众,附于吐蕃。
麟德元年(西元六六四年)
正月,唐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
咸亨二年(西元六七一年)
四月,唐以阿史那都支为匐延都督[70],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调露元年(西元六七九年)
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唐讨之大败。十一月,唐再以裴行俭等率兵三十余万讨之。
十姓可汗[71]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与吐蕃连和,侵逼安西。时吐蕃雄强,咸亨初,陷西域十八州,唐罢安西四都督府(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复败唐师于大非川(今青海湖西);以是西突厥附之。七月,唐遣裴行俭以计擒都支,遮匐亦降。十姓自是日衰。
永隆元年(西元六八〇年)
三月,裴行俭大破突厥于黑山(在今绥远省境内),擒其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72]。
开耀元年(西元六八一年)
正月,裴行俭军既还,颉利从兄子阿史那伏念复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为寇,唐复以裴行俭讨之。闰七月,伏念执温傅降,并斩于东京。
永淳元年(西元六八二年)
突厥余党阿史那骨咄禄、阿史德元珍等复叛,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唐以薛仁贵破之。
二月,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反。四月,唐安西都护王方翼连破之于伊丽水(即伊犁河)及热海,西突厥遂平。
弘道元年(西元六八三年)
三月,阿史那骨咄禄、阿史德元珍围单于都护府,杀司马张行师。五月,寇蔚州(今山西灵丘县一带地),杀刺史李思俭。
则天皇后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
七月,阿史那骨咄禄等寇朔州。
垂拱元年(西元六八五年)
四月,突厥寇代州,败唐军于忻州(今山西忻县)。
初,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既死,十姓无主,部落多散亡。唐乃以兴昔亡之子元庆为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
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
九月,突厥入寇,唐以黑齿常之拒之。
九月,唐以继往绝可汗之子斛瑟罗为濛池都护,袭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
垂拱三年(西元六八七年)
七月,骨咄禄等寇唐朔州,黑齿常之等大破之。十月,唐以爨宝璧引精兵万三千人出塞击骨咄禄,全军尽没。唐诛宝璧,改骨咄禄为不卒禄。
永昌元年(西元六八九年)
五月,唐以僧怀义北讨突厥,至紫河(今绥远和林格尔县南),不见虏而还。九月,复以怀义讨之。
天授元年(西元六九〇年)
西突厥十姓自垂拱以来,为东突厥所侵掠,散亡略尽。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其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则天以斛瑟罗为右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
如意元年[73](西元六九二年)
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元庆为酷吏来俊臣诬谋反,被害;其子献配流崖州(今海南岛琼山县东南)[74]。
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
东突厥可汗骨咄禄卒[75],弟默啜自立为可汗。正月,则天以僧怀义讨之,未行,虏退而止。
二月,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勃论赞刃及突厥可汗俀子[76]等于冷泉及大岭(在今青海省东境)。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熟俟斤等万余人。
天册万岁元年(西元六九五年)
十月,默啜遣使请降,则天册授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万岁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
九月,东突厥寇凉州,执都督许钦明。旋默啜请为则天子,并为其女求婚;愿悉归河西降户,率其部众为中国讨契丹。则天册授默啜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十月,则天进拜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九月,吐蕃将论钦陵请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77];则天不许。
神功元年(西元六九七年)
正月,突厥寇灵州、胜州。三月,默啜求丰、胜、灵、夏、朔、代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之地。六州降户,皆咸亨中突厥人之降中国者。则天许之,遂悉驱六州降户数千帐以与默啜,并给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数万斤;并许其婚。默啜由是益强。
来俊臣诬告斛瑟罗反,诸酋长诣阙割耳剺面讼冤者数千人。六月,来俊臣以罪诛,事乃得免。
圣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
六月,则天命淮阳王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并以阎知微等赍金帛巨亿以送之。八月,武延秀至默啜南庭,默啜以其非李氏子而拘之。以阎知微为南面可汗,言欲使之主唐民。遂入寇,陷定州,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九月,则天改默啜为斩啜。默唆围赵州(今河北赵县)。则天以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副之,以讨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大掠而回。默啜还汉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阎知微还,则天杀之。
圣历二年(西元六九九年)
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二万余人。其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上,主西突厥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人,又号为拓西可汗。
八月,西突厥突骑施[78]部酋乌质勒,遣其子遮弩入见。则天亦遣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久视元年(西元七〇〇年)
十二月,突厥掠陇右诸监马万余匹而去。
则天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碎叶[79]。
长安元年(西元七〇一年)
八月,默啜寇边。则天以相王旦统诸军击之,未行而虏退。
长安二年(西元七〇二年)
正月,突厥寇盐(今宁夏盐池县)、夏二州。三月,寇并州。七月,寇代州。九月,寇忻州。
长安三年(西元七〇三年)
六月,默啜遣其臣莫贺干来,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则天许之。
(一)则天召还阿史那献于崖州,袭兴昔亡可汗,充安抚招慰十姓大使。献以本蕃为默啜及乌质勒所侵,遂不敢返国。
(二)斛瑟罗用刑残酷,诸部不服。乌质勒本隶斛瑟罗,号莫贺达干,能抚其众,诸部归之,斛瑟罗不能制。后攻陷碎叶,徙其牙帐居之。斛瑟罗部众离散,因入朝,不敢复还。乌质勒悉并其地[80]。
长安四年(西元七〇四年)
八月,默啜遣淮阳王武延秀还。
正月,则天以斛瑟罗之子阿史那怀道为西突厥十姓可汗[81]。
中宗神龙二年(西元七〇六年)
十二月,默啜寇鸣沙(今宁夏中卫县),唐军死六千人。复进寇原(今甘肃镇原县一带地)、会(今甘肃靖远县一带地)等州,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
正月,唐以突骑施酋长乌质勒为怀德郡王。十二月,乌质勒死,唐以其子娑葛袭嗢鹿州都督怀德王。
景龙元年(西元七〇七年)
十月,唐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击突厥,大败之。
景龙二年(西元七〇八年)
三月,唐张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北(今套外地),以绝突厥南寇之路。拓地三百里,自是朔方无复寇掠。
十一月,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杀唐使者;唐讨之而败,娑葛遂陷安西[82],断四镇路。唐赦娑葛罪,册为十四姓可汗[83]。
景龙三年(西元七〇九年)
七月,突骑施娑葛遣使请降,唐拜之为钦化可汗,赐名守忠。
睿宗景云二年(西元七一一年)
正月,突厥可汗默啜遣使请和,唐许之。三月,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默啜遣其子杨我支及国相随逢尧入朝。后帝以传位,婚竟未成。
(一)十二月,唐以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
(二)突骑施可汗守忠之弟遮弩,恨所分部落少于其兄,遂叛入东突厥,请为向导以伐守忠。默啜遣兵击擒守忠,与遮弩并杀之[84]。
玄宗开元元年(西元七一三年)
八月,默啜遣其子杨我支来求婚,许以蜀王女南和县主妻之。
开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
二月,默啜遣其子同俄特勤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将兵围北庭都护府[85],唐斩同俄。闰二月,石阿失毕奔唐。四月,默啜复遣使求婚于唐,自称“乾和永清太驸马天上得果报天男突厥圣天骨咄禄可汗”。
(一)西突厥十姓酋长都担叛,三月,唐碛西节度使阿史那献克碎叶等镇,擒斩都担,降其部落二万余帐。
(二)葛逻禄[86]等部及突厥十姓胡禄屋等诸部,以默啜衰老昏虐而叛之,分诣凉州及北庭,请降于唐,唐抚存之。
开元三年(西元七一五年)
(一)突厥十姓降者,前后万余帐,唐皆以河南地(今套内地)处之。而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部屡为默啜所破,唐发兵援之。
(二)突骑施守忠既死,默啜兵还。守忠部将苏禄,鸠集余众,为之酋长;十姓部落,稍稍归之,有众二十万。是岁遣使入见,唐以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
开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
六月,默啜北击拔曳固,大破之于独乐水(今外蒙古土拉河),恃胜轻归,为拔曳固迸卒所杀。骨咄禄之子阙特勤尽杀默啜诸子,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是为毗伽可汗。毗伽以阙特勤为左贤王,专典兵马;以暾欲谷为谋主;国人附之。
突骑施苏禄自立为可汗。
开元五年(西元七一七年)
七月,突骑施引大食、吐蕃谋取四镇,围钵换(今新疆阿克苏县)及大石城(今新疆乌什县);唐发葛逻禄兵与阿史那献击之。
开元六年(西元七一八年)
正月毗伽可汗请和,许之唐。
开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
十月,唐册拜突骑施苏禄为忠顺可汗。
开元八年(西元七二〇年)
十一月,突厥破拔悉密;继而寇甘(今甘肃张掖县一带地)、凉等州,大败唐兵于删丹(今甘肃山丹县)。毗伽由是大振,尽有默啜之众。
开元九年(西元七二一年)
二月,毗伽可汗复遣使求和于唐。
开元十年(西元七二二年)
十二月,唐以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开元十二年(西元七二四年)
七月,毗伽可汗遣其臣哥解颉利发求婚于唐;唐以其使者轻,礼数不备,未许婚。
开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
毗伽可汗遣使入贡,唐仍不许婚。
开元十四年(西元七二六年)
四月,唐于定、恒(今河北获鹿县东南)、莫(今河北任丘县北)、易(今河北易县)、沧(今河北沧县东南)五州置军,以备突厥。
唐安西都护杜暹以事杖突骑施交河公主使,苏禄大怒,发兵寇四镇,人畜储积,皆为所掠,安西仅存。时暹已入相,苏禄闻之始退,寻遣使入贡。
开元十五年(西元七二七年)
九月,吐蕃寇唐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遗毗伽可汗书,欲与之俱入寇。毗伽遣其大臣梅录啜入贡,并献吐蕃书;玄宗嘉之,听于西受降城外为互市,每岁齎缣帛数十万匹,就市戎马,以助军旅。
开元十八年(西元七三〇年)
突骑施遣使入贡于唐。
开元十九年(西元七三一年)
三月,突厥左贤王阙特勤卒[87],唐玄宗赐书吊之。
开元二十年(西元七三二年)
毗伽可汗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死[88],子伊然可汗立,寻卒[89];弟登利可汗立。
开元二十三年(西元七三五年)
十月,突骑施寇北庭及安西拨换城。
开元二十四年(西元七三六年)
正月,唐北庭都护盖嘉运击突骑施,大破之。八月,突骑施遣其大臣胡禄达干请降,唐许之。
开元二十六年(西元七三八年)
突骑施可汗苏禄以三国女为可敦[90],又立数子为叶护,用度浸广,不复惠分部下,由是诸部离心。酋长莫贺达干[91]、都摩支两部最强;其部落又分黄姓黑姓[92],互相乖阻。莫贺达干夜袭苏禄杀之,都摩支立苏禄之子骨啜为吐火仙可汗,收其余众,与莫贺达干相攻。吐火仙与都摩支据碎叶城,黑姓可汗尔微特勤据怛罗斯城(今苏联talass),相与连兵以拒唐。
开元二十七年(西元七三九年)
八月,唐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攻碎叶城,擒突骑施吐火仙可汗。分遣夫蒙灵察与拔汗那(即鏺汗)王阿悉烂达干,潜引兵突入怛罗斯城,擒黑姓可汗尔微;遂入曳达城(当在怛罗斯城附近),取交河公主;悉收散发之民数万,以与拔汗那王,威震西陲。
开元二十八年(西元七四〇年)
三月,唐立阿史那怀道之子昕为十姓可汗。四月,以昕妻李氏为交河公主。十一月,突骑施莫贺达干以唐立阿史那昕为可汗,率诸部叛。唐遂立莫贺达干为可汗,使统突骑施之众。十二月,莫贺达干降。
开元二十九年(西元七四一年)
七月,登利可汗为其从叔判阙特勤所杀,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俄为骨咄叶护所杀;更立其弟,寻又杀之;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唐以突厥内乱,遣使招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
天宝元年(西元七四二年)
八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共攻骨咄叶护,杀之,推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共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遣使说拔悉密等部使攻之,乌苏遁去。突厥降唐者甚众,东突厥遂微。
四月,唐发兵纳十姓可汗阿史那昕于突骑施,至俱兰城[93],为莫贺达干所杀。突骑施大纛官都摩支来降。六月,唐册都摩支为三姓叶护。
天宝三载(西元七四四年)
八月,拔悉密攻斩突厥乌苏可汗。国人立其弟鹘陇匐白眉特勤,是为白眉可汗,于是突厥大乱。回纥、葛逻禄共攻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杀之;回纥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唐册拜裴罗为怀仁可汗。于是怀仁南据突厥故地,立牙帐于乌德鞬山;旧统叶逻葛等九姓,其后又并拔悉密、葛逻禄,凡十一部,各置都督以统之。
五月,唐河西节度夫蒙灵察讨斩突骑施莫贺达干。六月,唐册拜黑姓伊里底蜜施骨咄禄毗伽为十姓可汗,数通贡使。
天宝四载(西元七四五年)
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击杀突厥白眉可汗。毗伽可敦率众降唐,唐封可敦为宾国夫人,岁给粉值钱二十万。东突厥故地,尽入回纥,于是北边晏然,烽燧无警矣。
天宝八载(西元七四九年)
七月,唐册突骑施移拨为十姓可汗。
天宝十二载(西元七五三年)
九月,以突骑施黑姓可汗登里伊罗蜜施为突骑施可汗[94]。
原载《幼狮学报》一卷二期,一九五九年四月
【注释】
[1]见《隋书》八四《突厥传》。
[2]见《周书》五十《突厥传》。
[3]见《新唐书》二一五上《突厥传》。
[4]据《隋书·突厥传》等所载突厥之习俗与《史记》、《汉书》《匈奴传》等所载匈奴之习俗加以比较,其相同处,约有八点:一、突厥俗以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恒厥处;匈奴亦然。二、突厥贱老贵壮;匈奴亦然。三、突厥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匈奴亦然。四、突厥于每年五月中,多杀羊马以祭天;匈奴亦于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五、突厥无文字,刻木为契;匈奴亦无文字,以言语为约束。六、突厥有死者,家人亲属,绕帐号哭,以刀划面,血泪交下;匈奴亦有此俗。七、突厥可汗妻可贺敦可参预军谋;匈奴单于妻阏氏权亦甚重。八、突厥每候月将满,辄为寇抄;匈奴举事,亦常随月盛壮以攻战,月亏则退兵。
[5]见《北史》九八《蠕蠕传》。
[6]铁勒即敕勒,其部落有回纥、薛延陀、同罗、仆固等十五种,散居于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沿岸。
[7]特勤(tegin),中国史书多作“特勒”,误。
[8]沙畹西突厥史料冯译本页四一谓,据日玉连(s. julien)所选突厥史料,土门(boumin)殁于公元五五二年。
[9]《隋书》八四《突厥传》云:“(伊利)卒,弟逸可汗立。”今从《周书》及《北史》《突厥传》。
[10]嚈哒即《梁书》五四所载之“滑国”,亦即《隋书·突厥传》所谓之“挹怛”;居今里海以东之乌浒河(今amu darya)上。《西突厥史料》页一六〇谓嚈哒素恃柔然为外援而与波斯为敌,柔然既灭,波斯遂联突厥攻灭嚈哒。又谓嚈哒之灭,当在西元五六三至五六七年之间;而亲征嚈哒之突厥可汗,实为西部可汗室点密而非木杆。特以木杆为突厥之最高可汗,故以其在位时(西元五五三至五七二年)之胜利属之。
[11]契丹时居今热河省及辽河上游一带。
[12]契骨古称“坚昆”,亦即唐时之“结骨”或“点戞斯”,初居于西域伊吾(今新疆哈密县)以西焉耆以北地区。
[13]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六六至一六八略谓,突厥于乌浒河北破嚈哒而据其地之时,其境与波斯接,而于里海之北,又可与东罗马帝国相交通;由是与二国遂渐发生贸易关系。中国之丝绢贸易,为当时亚洲重要商业之一。其商道有二,其一最古,为出康居(今苏联samarkand及bukhara一带地)西行之陆路,其一为经由印度诸港西行之海路。丝绢顾客,多为罗马人及波斯人;居间贩卖者则为中亚之游牧民族及印度洋之商船;而波斯人同时又为东罗马之丝绢掮客。东罗马政府为避免居间贩卖之弊,曾提倡养蚕,惜无大效。西元五三一年,东罗马政府并曾遣使至阿剌伯西南之牙门(yemen),与其地之希亚利人(himyarites)约,命其往印度购丝,而转售之于罗马人,盖其地时有舟航赴印度也。然波斯欲完全垄断印度诸港之海上丝利,遂一面阻止希亚利人为罗马人居间贩丝,一面妨碍陆地运丝民族之贸迁。其时于西亚贸迁丝物者,以康居人为众。康居初臣属于嚈哒,及嚈哒亡,乃移属于突厥。适值波斯人垄断丝业,以是康居人要求室点密可汗转请波斯许在波斯管领诸国之中经营丝业,室点密遂遣曼尼牙克使于波斯,交涉此事,为波斯所拒。其后室点密复遣使,又多为波斯毒死,由是与波斯修怨,遂有曼尼牙克使东罗马事。
[14]参看《旧唐书》一九四下《突厥传》下及《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
[15]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六八至一七〇。
[16]突厥系分邦自治,最高可汗(大可汗)之下,尚有若干小可汗,若尔伏、步离者皆小可汗。小可汗各有一定之地盘及武力,仅于名义上服从大可汗,实际等于独立。《周书》五十《突厥传》所谓“虽移徙无常,而各有地分”者是也。突厥西面可汗为室点密,此处所谓步离可汗之居西面者,当系居尔伏可汗之西。
[17]见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七三。
[18]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七一。
[19]《北史》九九《突厥传》谓佗钵迎公主及遣返高绍义事俱在大象三年(即隋文帝开皇元年)。今从《周书·突厥传》。
[20]右地谓突厥西面地,左方谓突厥东面地。盖其时达头阿波居西面,处罗居东面。然《隋书》五一《长孙晟传》谓阿波居地为“北牙”,则知阿波领土当为突厥之西北面也。
[21]长孙晟上书详见《隋书·长孙晟传》。
[22]突厥以狼为国徽,相传突厥之祖与狼交而生十男,其后各为一姓,阿史那即其一也。旗纛上施金狼头,示不忘本也。参看《北史》九九《突厥传》。
[23]《隋书》八四《突厥传》谓染干为沙钵略子,今从《隋书·长孙晟传》。
[24]中国史书记突厥分裂事,有误以西突厥始祖为阿波者,如《隋书》八四《突厥传》云:“西突厥者,木杆可汗之子大逻便也。与沙钵略有隙,因分为二,渐以强盛。”有误为木杆者,如《旧唐书》一九四下《突厥传下》云:“初,木杆与沙钵略可汗有隙,因分为二。”惟《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云:“西突厥,其先讷都陆之孙吐务,号大业护。长子曰土门伊利可汗;次子曰室点蜜,亦曰瑟帝米。瑟帝米之子曰达头可汗,亦曰步迦可汗,始与东突厥分乌孙故地有之。”所记为正确。盖室点密自土门以来,即为西部可汗,其子达头继之;达头以后之西突厥可汗,亦皆室点密父子之后裔;而阿波不过为直接导致突厥正式分裂之肇事者而已。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引阙特勤(kul-tegin)突厥文碑文云:“人类子孙之上,有吾辈之祖先布民可汗(boumin kagan,按即土门可汗)及伊室点密可汗(istämi kagan,按即室点密可汗)。”可知土门与室点密实为东西两支突厥民族之始祖,而其分裂之形势,固早形成于突厥民族起源之时也。又《西突厥史料》以突厥分裂于西元五八二年(隋开皇二年)顷,《资治通鉴》则记其事于陈长城公至德三年(隋开皇五年、西元五八五年)。按突厥分裂既由阿波而起,而阿波于开皇三年(西元五八三年)奔达头(据《通鉴》,《隋书·突厥传》及《长孙晟传》均不详),则以其事系于此年为是。
[25]参看《隋书·突厥传》及《旧唐书·突厥传》下。据二书所载,可知东突厥领土,东至渤海北部,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内蒙古,西至外蒙古杭爱山。西突厥则领有杭爱山以西阿尔泰山以南之整个伊犁流域,南至天山南路疏勒一带,西至里海以东附近地区。
[26]《隋书·突厥传》云:“处罗侯竟立,是为叶护可汗。”同书《长孙晟传》则谓:“(开皇)七年,摄图死,遣晟持节拜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通鉴》因之,亦作莫何可汗。然同书《突厥传》又谓沙钵略于开皇五年上表,自称“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是莫何乃摄图汗号而非处罗侯号甚明,《晟传》误。
[27]冯译《西突厥史料》页四一以沙钵略及处罗侯皆殁于西元五八七年之前,未知何据。
[28]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七三至一七四。
[29]《资治通鉴》一七八注曰:“度斤旧镇,盖即都斤山,突厥沙钵略旧所居也。”
[30]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七五至一七八。
[31]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
[32]据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二考证,鞅素特勤即咄陆可汗,为步迦之子。
[33]同上页四四谓泥利可汗之死,应在西元六〇三年及六〇四年之间,或即在六〇三年。
[34]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七。
[35]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八谓三弥山似在今新疆省帖克斯河流域。昔日东罗马使臣谒射匮曾祖室点密及其祖父达头之ektag,似即此处。
[36]阙达设,《新唐书》八六《李轨传》作“达度阙设”;同书二一五下《突厥传》作“阙达度设”。《隋书》八四《突厥传》作“达度阙”。今从《旧唐书》一九四下《突厥传》下。
[37]特勤大奈即史大奈,《新唐书》一一〇有传。
[38]李渊称臣于突厥事,史书虽无正面记载,然《旧唐书》六七《李靖传》云:“太宗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按指高祖)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足可为证。
[39]室韦,契丹别种,居契丹东北,今外蒙古东部及黑龙江北部一带;北魏时始通中国。
[40]梁师都、刘武周均隋末之起兵者,梁据朔方(今陕西榆林县西北),刘据马邑(今山西马邑县),均依附东突厥。
[41]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九谓室点密时之西境,以乌浒河为界,六世纪末年拓地乌浒之南,至是遂霸西域诸国。
[42]《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云:“明年(按指武德二年)射匮使使来,以曷萨那有世憾,请杀之。帝(中略)纵使者戕之,不宣也。”按同传谓射匮死于武德元年,又谓明年使使来,显有错误。《旧唐书》一九四下突厥传下云:“(曷萨那)先与始毕有隙,及在京师,始毕遣使请杀之。”按始毕死于武德二年闰二月,九月始杀曷萨那;果系始毕请唐杀之,则何以唐不杀之于始毕生前,而必杀之于始毕已死半年之后?故《旧唐书》所云,亦有未洽。当系处罗遣使杀之。
[43]窦建德,隋末起兵群雄之一,据今山东河北二省黄河以北地区,亦附突厥。萧后及杨政道(炀帝孙)等于炀帝被杀后,为宇文化及挟而北上;其后化及为窦建德所破,萧等为窦所得。
[44]《旧唐书》一《高祖纪》云:“(武德三年)三月癸酉,西突厥叶护可汗、高昌王麹伯雅遣使朝贡;突厥贡条支巨鸟。”今从同书《突厥传》下。又《西突厥史料》页二三谓希尔特hirth考订条支为巴比伦babylonie。
[45]王世充,西域人。本隋大臣,炀帝末年守东都(今河南洛阳)。及炀帝死,世充于武德二年自立,国号郑;四年五月降唐。其时唐军攻王,进围东都,故王求援于东突厥。
[46]高开道、苑君璋皆隋末起兵者。高于武德元年据渔阳(今河北蓟县),自立为燕王,七年为部下所杀。苑为刘武周妹婿,武周于武德三年为唐所败,奔突厥,旋为突厥所杀。苑遂据朔州(今山西朔县),仍受突厥支持,与唐为敌,后降唐。
[47]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主突厥之东偏,管奚、霫等数十部。
[48]前已谓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北并铁勒”,今又谓铁勒诸部叛颉利。盖铁勒分布甚广,其为统叶护所并及叛颉利者皆非其全部。《隋书》八四《铁勒传》所谓“分属东西两突厥”者是也。
[49]可萨突厥(khazirs)居里海沿岸,可能臣于西突厥,但系另一种突厥,不能与西突厥相混。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一至一八四。
[50]靺鞨,种族名,凡分七部,居今黑龙江下游及松花江下游一带。
[51]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八四。
[52]《旧唐书》一九四下《突厥传》下谓统叶护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今从《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
[53]泥孰设为莫贺设之子,据《西突厥史料》页二考证,莫贺设当为统叶护可汗之弟。
[54]汉故未央宫在长安太极宫城北,禁苑之西偏。
[55]处月居今新疆迪化县以东,博克违鄂拉山以北;处密居廸化以西玛纳斯河沿岸。
[56]咄陆五啜为处木昆律啜、胡禄屋阙啜、摄舍提暾啜、突骑施贺逻施啜、鼠尼施处半啜。见《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
[57]弩失毕五俟斤为阿悉结阙俟斤、哥舒阙俟斤、拔塞干暾沙钵俟斤、阿悉结泥孰俟斤、哥舒处半俟斤。亦见《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
[58]冯译《西厥史料》页二谓欲谷设似与咥利失为同辈,确否难断。然欲谷设为西突厥可汗之子弟,则无疑问,盖突厥“设”(chad)之官号,非可汗子弟不能有之。
[59]两《唐书》《突厥传》皆谓伊利水以西属咄陆。以东属咥利失。细审后文,即知其误。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二六辩证甚详,兹不赘。同书页一九〇又谓,咄陆五部,居热海(今苏联issyk koul)以东;弩失毕五部,居热海以西。
[60]睢合水及镞曷山地理位置均不详。
[61]厥越失、火燖居地均不详。结骨即点戞斯,见前注。拔悉弥在葛逻禄(今新疆乌伦古河及喀喇额尔齐斯河沿岸)以西。駮马在突厥之北。触木昆即处木昆,为咄陆五部之一。参看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二七及三十,《资治通鉴》卷一九五注。
[62]都尉楗山即乌德鞬山。《新唐书》四三《地理志》云:“乌德鞬山左右嗢昆河、独逻河,皆屈曲东北流;至(回纥)衙帐东北五百里合流。”按独逻河为今外蒙古土拉河,嗢昆河为今鄂尔浑河。据此,乌德鞬山当属今都兰哈拉山。
[63]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二八谓此遏索山应在迪化西三百余里之哈屯katoun诸山之中。
[64]阿史那贺鲁为咥利失可汗弟步利设子。
[65]《旧唐书》一九四上《突厥传》上作“苏农等一十四州”;今从《新唐书》二一五上《突厥传》。《资治通鉴》卷一九九注云:“旧书作一十四州,又考是后调露元年,温傅、奉职二部反,二十四州皆叛应之。则二字为是。”又谓单于都护府所领,见于史者,仅十九州,其五州逸无所考。
[66]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一九〇谓西突厥自统叶护可汗死后,两厢几常各立可汗。弩失毕除在短期之中臣属于同一可汗外,常自有其可汗,如肆叶护、咥利失、叶护、射匮、真珠叶护皆是已。其特为咄陆之可汗者,则有莫贺咄、乙毗咄陆、贺鲁诸人。莫贺咄杀统叶护而自立,国人不附,弩失毕立肆叶护可汗,则莫贺咄仅主东方五部。肆叶护走死康居,泥孰继立,似长十部;咥利失在位之初亦然。惟至六三八年,乙毗咄陆分主东方五部。六三九年,咥利失死,弩失毕迎立叶护。后咄陆杀叶护并其国,弩失毕不服叛去。贺鲁似统咄陆、弩失毕十姓,然真珠叶护则主五咄失毕,与之对立。
[67]曳咥河在伊犁河东,似为博罗塔拉河。
[68]谓沙钵罗前所统多逻斯水上之种落。
[69]《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谓继往绝死于乾封(西元六六二至六六七年)时。
[70]显庆二年平沙钵罗,以处木昆为匐延都督府。
[71]《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谓“仪凤(西元六七六至六七八年)中,都支自号十姓可汗。”
[72]《旧唐书》一九四上《突厥传》上谓奉职被擒、泥熟匐被杀均在调露元年。今从《新唐书》二一五上《突厥传》。
[73]是年四月,改元如意;九月,改元长寿。自四月以前,犹是天授三年。
[74]《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谓献流振州(今海南岛崖县);今从《旧唐书》一九四《突厥传》下。
[75]《旧唐书》一九四上谓骨咄禄死于天授(西元六九〇至六九一年)中;《新唐书》二一五《突厥传》则谓死于天授初。《通鉴》系于此年。
[76]阿史那俀子,阿史那元庆之子,献兄;为吐蕃所册立。见《旧唐书》九七《郭元振传》。
[77]则天时东突厥、吐蕃俱盛,并侵西突厥。中国虽于长寿元年复安西四镇,得以屯兵拒吐蕃;而东突厥披猖,中国无以制之,其后遂有默啜委派可汗主西突厥之事。
[78]突骑施原为咄陆五部之一。
[79]《新唐书》二一五《突厥传》载此事于圣历二年。
[80]《资治通鉴》卷二〇七系其事于此年,同书同卷注曰:“天授元年书斛瑟罗入居内地;神功元年书来俊臣诬陷斛瑟罗;则其入朝必不在是年。此因书乌质勒事,叙其得国之由,遂及斛瑟罗失国事耳。”按《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斛瑟罗于圣历二年为平西大总管后,以乌质勒张甚,不敢归。然《资治通鉴》二〇七久视元年略谓是年阿悉吉薄露反,则天以田扬名等讨之,军至碎叶。扬名又引斛瑟罗之众攻其城,于九月诱斩之。据此斛瑟罗似又返其故地,而碎叶至少于久视元年九月尚未为乌质勒所陷。故仍系斛瑟罗事于此年。
[81]《旧唐书》九七《郭元振传》略谓“顷年,忠节请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数年被围。”据此可知怀道为可汗,亦徒拥虚名。
[82]安西都护府时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县。
[83]《资治通鉴》二〇九注云:“西突厥先有十姓,今并咽面、葛逻禄、莫贺达干、都摩支为十四姓。”按咽面部落在今苏联ala-kul及balkhash两湖之间。葛逻禄见前注。莫贺达干、都摩支为突骑施两大部落。日人松田寿男《焉耆与碎叶》一文(载《西北古地研究》)以为十四姓应系西突厥九姓(除去突骑施),外加突骑施之黄黑二姓及葛逻禄之谋落、炽俟、踏实力三姓。
[84]《资治通鉴》系默啜伐守忠事于玄宗开元二年(西元七一四年),然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三十八谓“考阙特勤碑文,默啜讨突骑施一役,事在阙特勤之第二十六年(西元七一一年)。”按《新唐书》二一五上《突厥传》谓:“景云(西元七〇一至七一一年)中,默啜西灭娑葛。”与突厥碑文所记正合,故系于此年。又《西突厥史料》页二〇四至二〇五略谓“默啜既以其子匐俱为小可汗,典处木昆等十姓,突骑施亦应隶之;则其于七一一年杀娑葛,乃以主君之名义行之矣。”
[85]北庭都护府在庭州(今新疆迪化县)。
[86]葛逻禄为隶于西突厥咄陆之其他部落。《新唐书》二一七下谓其“本突厥诸族,在北廷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按仆固振水为今新疆喀喇额尔齐斯河。
[87]《旧唐书》一九四上《突厥传》上谓阙特勤死于二十年。今从《新唐书》二一五上《突厥传》。
[88]毗伽之死,《资治通鉴》系于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然《旧唐书》一九四上《突厥传》上谓毗伽死于二十年。《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于毗伽之死,不著年月;惟云毗伽于阙特勤卒后不久被毒死。故系其事于此年。
[89]《新唐书·突厥传》谓“伊然可汗立八年卒”。今从《旧唐书·突厥传》上。
[90]三可敦一为阿史那怀道之女交河公主,次为东突厥毗伽可汗女,三为吐蕃王女。
[91]冯译《西突厥史料》页二〇六考证,莫贺达干时为处木昆阙律啜。又谓苏禄应死于回历一一九年(西元七三七年),与《通鉴》相差一年,殆因苏禄死讯次年始达中国之故。
[92]《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突骑施)种人自谓葛娑后者为黄姓,苏禄部为黑姓。”
[93]俱兰城,《资治通鉴》二一五注曰:“俱兰国所都城也。俱兰,或曰俱罗弩;或曰屈浪拏;与吐火罗接。”按,俱兰城在怛逻斯东六十里。
[94]《资治通鉴》记西突厥事至此止,盖因安史乱后,西突厥与中国隔绝,资料缺略,无法编年。仅《新唐书》二一五下《突厥传》略有记载云:“至德(西元七五六年至七五七)后,突骑施衰,黄黑姓皆立可汗相攻,中国方多故,不暇治也,乾元(西元七五八年至七五九)中,黑姓可汗阿多裴罗犹能遣使者入朝。大历(西元七六六年至七七九)后,葛逻禄盛,徙居碎叶川;二姓微,至臣役于葛逻禄,斛瑟罗余部附回鹘。”同书二一七《葛逻禄传》亦云:“至德后,葛逻禄浸盛,与回纥争强;徙十姓可汗故地,尽有碎叶、怛逻斯诸城。然限回纥,故朝会不能自达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