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百三十卷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一百三十卷目錄

數目部彙考二

三類上

曆法典第一百三十卷

數目部彙考二

三類上         小學紺珠

三才又曰:「三極、三儀,天地人」,《易》《繫辭》易之。

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繫辭》:「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注:「三極,三才也。」 王肅云:「陰、陽、柔、剛、仁、義為三極。」 三極之道,三才,極至之理。《太元經》:「三儀同科。」 三靈,天地人之神。

《三無私》:「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禮記》:「孔子閒居,奉三無私,以勞天下。」

三光又曰三辰,日、月、星。《史記·天官書》:「三光。」

者,陰陽之精。《後漢贊》曰「三精。」 揚雄《校獵賦》曰「三靈。」 《書》益稷注:「日月星為三辰。」 《周禮》「掌三辰之法」 ,注云:「日月星辰。」 《左傳》「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注云:「日月星。」 《國語》「帝嚳能序三辰以固民」 注:「日月星。」

「三光大火伐北辰。」《禮記鄉飲酒義》紀之以

「日月參之以三光」 注:

三辰:日月斗。《漢書三統曆譜》:三辰之合於。

三統也,日合於天統,月合於地統,斗合於人統。

「三垣」,「上垣,太微十星,中垣,紫微十五星,下垣」

天市二十二星,三垣四十七星,中一百四十八星,外一百三十二星。

三正,天地、人之正道。《書甘誓》:「怠棄三正。」注蘇氏。

謂子丑寅之正

三家星:甘氏,齊甘德,石氏,魏石申夫,巫咸,殷。

《晉志》三百八十三官二千四百六十四星

「《三儀》《六合儀》《三辰儀》《四遊儀》」,唐李淳風為。

渾天儀表裏三重

三五盈闕《禮運》:「月三五而盈,朔始與日合三日。」

「而明生。」 「八日而上弦」 ,其光半;十五日而朢,其光滿。

「三五而闕」 ,既朢而漸虧,二十二日而下弦,其

虧半三十日而晦,其光盡《武成》旁死魄,月二日。

哉!生明月三日,既生魄十六日。

三大辰,大火,心伐參。北辰,北極:《公羊傳》有。

星孛於大辰,大火也。何休曰:「大火與伐天所以示民時早晚。天下取以為正,故謂之大辰。」 《鄉飲酒義》注:「三光,三大辰也。天之政教,出於大辰。」

《三台》:上台司命,為太尉;中台司中,為司徒;下

台,司祿為司空。《周禮疏》:《武陵太守星傳》:「三台與文昌,皆有司中、司命。」

三星《詩集傳》:「三星在天心,星昏始見於東方建。」

辰之月也

三統又曰:「三正、三微,夏正建寅,太簇為人統、人正。」

正月尚黑。商正建丑,林鍾未之衝為地統,地正十二月尚白。周正建子,黃鍾為天統,天正十一月尚赤。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周夜半為朔,殷雞鳴為朔,夏平旦為朔。

三時春夏秋。《左傳》。「三時不害」注、《穀梁傳》。

罷民三時。《周語》:「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一時冬也。

《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

《餘魏董遇》,從學者苦無日,遇言「以三餘。」

三令節:《唐書》:「中和節,二月朔,上巳九日。」

三朝又曰「三始三朝。」元,日也。謂歲之朝月之朝日。

之朝,《漢書》,谷永曰:「三朝之會。」 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 鮑宣曰:「三始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出《北史魏收傳》,董勛問答禮俗云,「八日為穀。」 《東方朔占書》。

言天三家:「周髀蓋天、宣夜,殷代之制渾天。」

《晉志》言天者有三家,漢蔡邕言宣夜絕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考驗天狀,多所違失,惟渾天近得其情。賀道養《渾天記》曰:「一曰方天,興於王充;二曰軒天,起於姚信;三曰穹天,聞於虞昺。」 皆臆斷浮說,唯渾天徵驗不疑。《月令正義》凡有六等:一曰蓋天,見周髀;二曰渾天,三曰宣夜,四曰昕天,昕讀為軒,吳姚信說;五曰穹天,虞氏說六:曰「安天」 ,《虞喜》

三數上中下《夏陽侯算經序》:「黃帝分三數。」

為十等

三、《兆玉》〈陽〉瓦。〈陰〉原。〈陰陽之半〉《周禮》:太卜掌

三兆之法:杜子春云:玉兆顓頊,瓦兆堯,原兆《周經》:「兆之體百有二十,其頌千有二百。頌,繇也。」 《曲禮》:「卜筮不過三。」 《儀禮》:「占者三人,卜用三兆,筮用三易。金縢卜三龜。」

《三式》,《雷公》太乙,六壬,其局以楓木為天棗。

心為地,刻十二神,下布十二神。《唐六典》太乙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

「三調」,《文選注》:「清平側」,《隋·何妥傳》:清平。

「三器」程迥述《三器圖義》《度量衡》。

三均黃鍾,姑洗無射唐·楊收言:琴通三均。

側出諸調。馬少良《琴譜》「三均,以姑洗為中呂。」

漢魏三曆,鄧平太初,劉洪乾象,楊偉景初。

《宋書》「志三人,漢魏之善曆者。」

甲庚三日《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九五先庚。

「三日,後庚三日。」 《易》本義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然便當致其丁寧之意,以監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庚,更也,事之變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易玩辭》。甲者,日之首事之始也;庚,更也,續也。甲庚者,十日十二辰之綱也。戊己分王四時,自甲歷乙,丙丁三日而至庚;自庚歷辛,壬癸三日而至甲,故取以為三日之象。甲庚之先後,皆稱三日。先後者,上下卦也。三日者,三爻也。

三代尺蔡邕《獨斷》。「夏十寸為尺,殷九寸為尺。」

周八寸為尺

三宮:《周禮大司樂》注:「天宮,夾鍾、圜鍾、圜丘地宮。」

林鍾、函鍾方丘,人宮黃鍾宗廟

三代卜筮,《史記龜策傳》:「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

《飛燕之卜》順,故殷興 ;《百穀之筮》吉,故周王。

三伏:伏者,金氣伏藏之日,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

故庚日必伏。《後漢志注》:秦德公始為伏祠。反支日戌亥朔,一日申酉朔,二日午未朔,三日辰巳朔,四日寅卯朔,五日子丑朔,六日。後漢王符《潛夫論》:「明帝時,公車以反支日不受章奏。」 注:《陰陽書》:反支日用月朔為正。

三王都:夏都安邑,湯都亳,周都雍洛。

「三江。」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禹貢釋文》韋。

昭云:《越語》:「吳三江環之。」 注云云。《吳地記》: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并松江為三。《漢地里志》:北江、中江。

南江郭景純云:「岷江」 :浙江:松江王介;

甫云:「一江自義興,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吳縣。」 蘇子瞻云:「岷山之江為中江,嶓冢之江為北江,豫章之江為南江。」 曾氏云:「北江、中江,皆禹所導,南江乃其故道,故《經》不之志。」 《周禮職方氏》:「揚州,其川三江。」 《疏》云:「江至尋陽,南合為一,東行至揚州,入彭蠡,復分為三道入海。」

「三條導岍」北條岍,隴州吳山縣吳嶽山西傾中。

條山,在洮州臨潭縣嶓冢南,條山,在興元府西,屬三泉縣,《禹貢》馬融、王肅三條

三川涇渭洛。《國語》:「西周三川皆震河。」

洛伊秦置三川郡。華池水。黑水。洛水。

《唐志》:「鄜州三川縣。」

《三壤田》,上中下,冀中中,兗中下,青上下。

《徐》上中,《揚》下下,《荊》下中,《豫》中上,《梁》下上。

雍上上。《禹貢》「咸則三壤。」 《楚辭》天問「地方九」

則注「九州之地有九品。」

「三亳」:北亳蒙湯所受命,亦曰「景亳。」南亳,穀熟湯。

所都西亳偃師,盤庚所遷。《書》立政三亳阪尹。皇甫謐云:「二在梁國,一在河洛。」

三農,《周禮太宰》:「三農生九穀。」鄭康成注:原隰。

「平地」 鄭司農注:「平地,山澤。」 《朱子詩傳》三。

《事就緒》,《上中下》農夫。

《三丘》蓬萊,方丈瀛洲。《東海中三山張衡》。

《思元賦》:「問三丘乎句芒。」 《秦紀》:「海中有三神山。」 王子年《拾遺記》:「三山曰三壺,方壺、蓬壺、瀛壺也。」 《爾雅》:「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

「三采」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

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載師注》:「畿內三等采地。」 顏師古曰:「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小司徒注》:「采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五十里、二十五里。」

三輔:京兆尹,長安以東,左馮翊,長陵以北;右

扶風渭城以西

《三河》河南河內河東。漢高祖收三河士。

《史記》:「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三河:河南、河北、河東。《後漢。光武紀》贊「三河。」

未澄注

三都:費季氏。郈叔孫氏。成孟氏、《左傳》仲由。

為季氏宰。將墮三都。注三家之邑。《水經注》。蜀有三都。成都、廣都、新都。左思《三都賦》。蜀吳。

《三秦雍》,章邯都廢丘塞,司馬欣都櫟陽,翟董

翳都、《高奴》,項羽《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為王。

三楚《漢書注》:「南楚江陵。東漢吳。西楚彭城。」

《文選》三「楚多秀士」 注:「楚文王都郢,昭王都鄀,考烈王都壽春。」

「三齊」田榮「并三齊之地。」《注》「齊,濟北、膠東。」《三》。

齊說即墨,右臨淄,中平陸,左。

三都:「京兆,西都。河南東都。太原北都。」

三峽。廣溪峽。巫峽。西陵峽。《水經注》。瞿唐峽。

不在「《三峽》之數。」

三城魏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明

帝曰:「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必有所爭也。」

三關。陽平。江關。白水。《漢南記》:「蜀漢三關。吳」

賀邵曰:「劉氏據三關之險。」 《郡縣志》:「義陽三關、平靖、武陽、黃峴。」 《馮衍傳》:上黨三關、上黨壺

口石陘

《三關》《益津》霸州瓦橋,雄州淤口信安軍,《周》

世宗取三關

三監管蔡霍。鄭康成《詩譜》:《王制》:「天子使大。」

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管蔡商。

《孔安國書傳漢地理志》:「鄁封武庚庸管叔尹。」

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民,謂之三監。夏氏《書說》云:「當從康成《蔡仲之命》。」 言管、蔡、霍。林氏曰:「武王封武庚,而使三叔監之。」

河朔三鎮:「成德、鎮州,《魏博》,魏州,盧龍,幽州。」

三晉魏趙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

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史記》三晉多權變之士,《韓非子》并知范、中行為六晉。

三越:《文選注》:吳越、南越。閩越。《漢書》。西粵。

南粵閩粵

三吳《水經注》:吳興,吳郡。《會稽通典》:吳郡。

吳興丹陽

三蜀。蜀郡。《廣漢》、犍為。《蜀都賦》注:「三蜀」本一。

蜀國漢高祖分置《廣漢》武帝分置犍為。

三荊,北荊州,河南伊陽縣。東荊州,唐州荊州。

鄧州《通典》「西魏三荊。」

「三巴」《華陽國志》:「巴郡,今重慶府。巴東,今夔州。」

巴西今合州

「三魏。」魏郡東西部都尉。《水經注》 晉劉毅三。

魏稱焉。魏以東部為陽平郡,西部為廣平郡。

三湘江湘沅《文選注》:「三湘,謂三江也。」

河陽三城,《通典》:北城、南城、中潬城。

淮南三鎮「南齊壽陽,盱眙,淮陰,元魏高閭。」

曰:「三鎮」 ,《淮南》之本原。

三苑:唐西內苑、東內苑、禁苑。

三陽《世說注》。「山陽。東陽。暨陽。」

三餘、餘干、餘姚、餘杭。

《三山》:「閩山。西,九僊山。東,粵王山。北,南豐道。」

《山亭記》:「福州城中三山。」

三河。黃河。析支河。湟中河,《通典》:「羌爰劍入。」

三河圖

「三川」,《通鑑》「三川。劍南西川。成都東川。梓州山。」

南西道興元

西戎三國:崑崙、析支、渠叟。《禹貢地理志》注

三國名皆織皮毛

三眾,《外國傳》:「中國人眾、大秦寶眾,月氐馬眾。」

《三方西南夷》,發於唐蒙。《司馬相如》兩粵起嚴助。

朱買臣朝鮮由涉何《漢書》贊「三方之開,皆自好事之臣。」

三邊幽并涼三州,後漢鮮卑寇三邊。

《海東三國唐書》:「新羅弁韓苗裔高麗、百濟、扶」

餘別種

《三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姑墨以南,月。

「氐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後魏董琬使西域,言其地為三域。

三韓:《後漢書》:「韓有三種:馬韓、辰韓、弁韓。」

三族:父、子孫。《周禮》:小宗伯「掌三族之別。」

《漢書注》:「父族、母族、妻族。」

《儀禮注》《昏禮》注:「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三綱:君、臣、父、子、夫婦。《白虎通》「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禮緯含文嘉太元》曰。

三綱得於中極。漢谷永曰:「勤三綱之嚴。」

三、「達尊」「孟子爵齒德」

三友,《論語》「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三樂,《孟子》:「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

「於天,俯不怍於人」 ,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樂也。

三事父師君。《國語》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

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禮記》:「事親有隱而無犯,事君有犯而無隱」 ,「事師無犯無隱。」

《三孝祭義》: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

其下能養

《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

三道《祭統》:「孝子事親有三道:養、順、喪、哀、祭、敬。」

時。《孝經》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三善」:「父子之道,君臣之義,長幼之節。」《禮記》。

《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世子齒於學。」

《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

治之本《荀子禮論》:「禮有三本: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

三恕:事君,報親、敬兄。《荀子》:「君子有三恕」,有

「君不能事」 ,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 ,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

《三行冠義注》:「三行,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

三老《月令章句》:「三老,國老也;五更,庶老也。」盧植

《禮記注》:「三公老者為三老,卿大夫老者為五更。」 鄭康成注:「老人,更知三德五事。」 《漢書注》:「父事三老,兄事五更。」 陳用之曰:「古者建國立三卿,鄉飲酒立三賓。《禮》曰:『三公在朝,三老在學』。」 三公非一人,則三老、五更亦非一人矣。

三老,《左傳》杜氏注。「上壽、中壽、下壽」, 服氏注。

工老商老農老

三擯。《聘禮》「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

天子見公擯者五人,見侯伯擯者四人,見子男。

擯者三人,《覲禮》注:「皆宗伯為上擯。」

《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三言」:「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禮記·哀公問》

「願聞所以行《三言》」 之道。

三從:父夫子,《儀禮》「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

用之道

《三壽》《三卿詩》:「三壽作朋,如岡如陵。」或曰壽與岡陵。

等而為三。張衡《東京賦》。「送迎拜於三壽。」 注「三老。」

《三類》:孝行著於家門,仁恕稱於九族,《義斷行》

於鄉黨。魏夏侯元議:「三者之類,取於中正。」

隱者三概《唐隱逸傳》:「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其次。」

絜治世具,弗得伸,將峭行不可屈於俗。末焉者,資槁薄,樂山林。

三名。《周禮疏》。《易通卦驗》云。「輔有三名。公卿大。」

三世:《公羊傳》:所見、所聞、所傳聞。《曲禮》三世。

注自祖至孫

三親:夫婦、父子、兄弟。《顏氏家訓》:「一家之親。」

此三者而已。至於「九族」 ,皆本於三親。

三忠《荀子》:「大忠周公之於成王。次忠管仲之於。」

《桓公下忠》子胥之於夫差。

三德,《晉語》衛甯莊子曰:「禮賓親親善善。」

《三行孝》如曾參孝已信如尾生。高廉如鮑焦。

史鰌《戰國策》,蘇代謂燕昭王曰:「兼此三行以事王。」

三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韓非子》三者

順則天下治

三德:正直、剛克、柔克。《洪範》剛柔、正直三德。

《之俊》曰三俊:至德為道本,敏德為行本,孝

德知逆惡。《周禮》師氏以三德教國子:義以生利,祥以事神,仁以保民。《國語》,富辰曰明王。

「不失此三德」 ,忠信調和均辨《荀子》三德。

者誠乎上

三行:《周禮師氏教》三行:孝行,親父母友行尊賢。

良順行事師長

三達德:《中庸》:「知、仁、勇。」《論語》:「君子道者三仁。」

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三思《荀子》云。孔子曰:「君子有三思:少思學,老思。」

教有思施

三畏:《論語》:「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

人之言。和靖尹先生一室名「三畏齋。」

三戒:《論語》:「君子有三戒:少戒、色,壯戒、𩰚,老戒。」

三有,老子三寶。《文中子》:「三有慈儉,不敢為天。」

下先

三子言性。《孟子》言「人性善」,《荀子》言「人性惡。」《楊》

《子》言:「人性善惡混。」

性三品,韓文公《原性》:「上焉善中焉可上下下

焉惡

鄉:三物、六德、六行、六藝。《周禮大司徒》教萬。

民而賓興之

三知《中庸》「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論

語「困而學之。」 《論語》:「知命、知理、知言。」 《中庸》。

《注》:「三知,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三行《中庸》:「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彊而行之。」

三近《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

乎勇

《三善》: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見人有善若己。

有之,聞善必躬親行之,然後道之。《說苑》:曾子曰:「吾學夫子之三善而未能行。」

《大學》三綱領: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大學》

《章句》:「三者,大學之綱領。」

益者三樂,《論語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

賢友

三立《左傳》,穆叔曰:「立德黃帝堯、舜,立功禹稷。」

《立言史》佚、周任、臧文仲

「三好」《楊子》:「天下有三好:眾人好,己從賢人好。」

己正聖人好己師

「三省」,《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謀不忠,交不」

信傳不習

三患:《禮記雜記》:「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

「既聞之,患弗得學。」 既學之,患弗能行。

《仁有三表記》:安仁。利仁。強仁。

三就。《大戴禮》。子貢曰:「夫子之門人蓋三就焉。」注云。

大成次成小成

三命。《文選注。養生論》:「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

下壽八十。《孝經援神契》:「行善得善曰受命,行善得惡曰遭命,行惡得惡曰隨命。」

三宮,《淮南子》:「三宮交爭食視聽。」

君子道三。《論語》,曾子曰:「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容貌。」

顏色辭氣

《三不惑》:漢楊秉酒色財

《三門楊子》:「天下有三門,由於情欲入自禽門由。」

於《禮義》,入自仁門。由於「獨智」 ,入自聖門。

「三變。」《論語》。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

也溫聽其言也厲

三:始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冠義禮儀之。

始注:「三始既備,服未備者,未可求以三始也。」

「三史」:《書》《詩》《春秋文中子》:聖人述史三焉。

三等經:《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周禮》。

《儀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公羊傳》穀

《梁傳》為「小經。」 《唐百官志》。《論語》《孝經》,《爾雅》附《中經》。

三易:《連山》始艮夏,《歸藏》始坤殷,亦曰坤乾周。

《易》始乾周。《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歐陽文忠公曰:「《易》至漢分為三,有田何之易、焦贛之易、費直之易。」

三陳,《易繫辭》:「三陳九卦,以明處憂患之道。」〈九卦見〉

〈九之九〉

易三義鄭康成《易贊》「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

「變」 《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三家藝文志》:「施讎、孟喜、梁丘賀。」

《三墳左傳書序》:「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言大道山。」

《氣形》,張商英得於北陽民家,山墳連山氣。

「墳歸藏,形墳坤乾。」 張平子說《三禮》,「禮為人防。」 墳,大防也。馬融說三氣,天地人之氣。

三《頌》周、魯、商

三類:風、雅、頌。《左傳》晏子曰:「一氣,二體,三類。」

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朱子曰:「《二南正風》,房中之樂也;鄉樂也。二雅之正雅,朝廷之樂也;商、周之頌,宗廟之樂也。」

三禮:天神、地祗、人鬼之禮。《舜典》,伯夷作《秩宗典》。

三禮注:班固《幽通賦》:「姜本支虖三止。」 注:「止,禮也。」

鄭元說天事、地事、人事之禮,林少穎謂以「郊」

廟,祭祀為主,禮之本也。

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後漢·儒林傳》鄭元

注「通為三禮」 唐明經有三禮科,聶崇義《考正三禮圖》,崔靈恩《三禮義宗》。

禮三家:戴德、戴聖、慶普《藝文志》「皆后倉弟。」

子三:「《家立》於學官。」

《周禮綱領》三陳傅良《君舉說》:「養君德,正朝綱。」

均國勢

周禮三家「杜子春、鄭大夫興、鄭司農眾、周」

《禮疏》,鄭康成所存注者三家,二鄭皆康成之先,故言官,不言名字。

升歌三終,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儀禮鄉飲》

酒禮:「大射,乃歌《鹿鳴》,三終,乃管《新宮》,三終,其篇亡。」

笙入三終《鄉飲酒禮》:「笙入,樂《南陔》《白華》《華黍》。」

「間歌三終。」《鄉飲酒禮》「合樂三終,乃間歌《魚麗》笙。」

《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間》。

考證

代也。謂一歌則一吹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合樂」 ,謂歌樂與眾聲俱作。

三夏:二曰《肆夏》,一名「樊」,《國語》作「繁。」三曰《韶夏》,一。

名遏,四曰納夏,一名渠。《左傳》:「金奏《肆夏》之三。」 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國語》:「金奏肆夏,繁遏渠。」 《周禮注》,呂叔三云:「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 「樊遏渠」 ,《左傳》《國語注》分為三夏之別名。

文王之三,《大雅》之首。「文王大明」,綿,左傳工。

歌《文王》之三,兩君相見之樂也。

《鹿鳴之三》,小雅之首。「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左傳》:歌《鹿鳴》之三。

《春秋三傳》「《左氏》:丘明,魯太史;公羊高,齊人,穀。」

《梁赤》,一名喜,一名「俶」 ,魯人。

《三國史記·孟子晉乘》《楚檮杌》《魯春秋》

《三科》。〈三科九旨〉何休說「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

科三旨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旨也。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邊裔此三科九旨也。

「《三傳》疏」《左氏正義》孔穎達《公羊疏》,徐彥糓《梁》

疏楊士勛

書三家《漢·儒林傳》:「歐陽字和伯,大小夏侯勝。」

《三禮圖》冠冕衣服見吉凶之象,宮室車旗見古今。

之制,弓矢、射侯見尊卑之別,鐘鼓管磬見法度之均,祭器、祭玉見大小之數,圭璧繅藉見君臣之序,喪葬飾具見上下之紀 。聶崇義《重集三禮圖》二十卷

《三朝記》: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七略》曰:「孔子。」

三見哀公,作《三朝記》七篇。

《三家禮》範司馬氏、程氏、張氏。〈張宣公栻所次〉

《論語三家》古論二十一篇。分「《堯曰》下章」,有兩子張。

《魯論》二十篇。《齊論》二十二篇。有《問王知道》。

三經《書》《詩》《周禮》龜山先生《三經義辯》辯王

安石三經義之失

《三經》《孝經》《道德經》《東京記》崇慶坊,司空李昉

宅《有三經》堂。〈按原本少一經。〉

三字石經古篆隸。《水經注》。魏正始中立。

「三蒼」,《隋志蒼頡》篇李斯作《訓纂》篇揚雄作「滂。」

喜篇賈滂作。《說文繫傳》《蒼頡篇》《爰歷》篇趙高作。《博學》篇胡母敬作。通謂之「三蒼。」

「三體」《唐志》「石經三體,古文、篆、隸、《說文》。」《字林》。

《三體句》中,「正書,《孝經》,古文,秦篆,漢隸」,顏氏。

干祿字書俗通正

《三元天元》二十七首,中《至事地元》二十七首,更

《至昆》《人元》二十七首,《咸》至《養》,揚雄《太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贊,為天、地、人三元首。衝、錯、測、攡、瑩、數、文、棿、圖、告,凡十一篇。

三墨:相里氏。相夫氏。鄧陵氏。《韓非子》。《墨子》。

之後。墨離為《三莊子》,相里勤之弟子,鄧陵之屬,相謂別墨 。《陶淵明集》三墨,宋鉶、尹文、相里勤、五侯子。苦獲、己齒鄧陵子。

三端:《韓詩外傳》:「君子避三端,文士之筆端武士。」

之「鋒端」 ,辯士之舌端。

兵法三等。李靖問對道:「天地將法?」

三教:儒,周孔之教,道老氏之教,釋佛氏之教。

《文中子》程元曰:「三教何如?」 子曰:「政惡多門久矣。」

後周武帝定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為次,釋為後,遂禁佛、道二教。

「三史」: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蔚宗《後漢書》。

唐殷侑言「三史亞於《六經》。」 後魏劉延明以《三史》

文繁著《略記》百三十篇。

《史三長》,唐劉知幾曰:「史有三長:才、學、識。」

文三變《唐書論》:「文章三變,相如形似。」〈司馬相如〉二班。

《情理》。〈《彪固》。〉子建、仲宣氣質。〈曹植王粲〉王楊《飾繪》。〈王勃楊炯〉

燕、許雄渾〈張說《蘇題》:〉韓、柳法度森嚴。〈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

〈甫湜等和之〉

諸司相質有三。《唐志》:「關刺移。」

佩觿三科,造字,四聲,傳寫郭忠恕佩觿三。

卷上卷列三科

三子司馬文正公注《法言序》:「孟子好;《詩》《書》,荀子好。」

《禮》:楊子好《易》,孟子之文直而顯,荀子之文富而麗,楊子之文簡而奧。

三略《黃石公》《上略》《中略》《下略》

三大典,《開元禮》《通典》《會要》,周竇儼言三者:

經國之大典

「文章三易。」《顏氏家訓》沈約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

事易識字易讀誦

三:「多看讀,多持論,多著述,多 楊文莊公言。」

學者當取《三多》。《三多》之中,持論尤難。

《詩評》三品鍾嶸《詩評》:「自漢以來,能詩者一百二十

二人分三品為評

《三謝詩》,靈運、惠連、元暉、唐子西取六十四。

篇為三謝詩

《詩》三變。朱文公曰:「古今之《詩》,凡有三變。」自《書》《傳》所

記虞、夏以來,下及漢魏為一等 ;自晉、宋間顏、謝以後,下及唐初為一等 ;「自沈、宋以後,定著律詩」 ,下及今日為一等。

集錄三類:《舊唐志》丁部「《楚辭別集》總集」

《元和制策》三卷《唐藝文志》三卷元稹、獨孤郁。

白居易

《三都賦》:「蜀都。」「吳都。」「魏都。」晉左思賦三都。張。

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

三皇孔安國《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黃帝有熊氏。鄭康成伏羲。

女媧,神農。《白虎通》。伏羲,神農,祝融。

宋均,燧人。伏羲,神農。譙周。《風俗通》云:「遂、皇。」

《戲皇》農皇,《皇王大紀》,天皇地皇,人《皇史》。

《記。秦紀》。天皇。地皇。泰皇。《索隱》。「炎黃二帝。」 雖

《相承帝王世紀》「中間隔八帝,五百餘年。」

三代夏商又曰殷周。 《漢書》注。三季三代之

末《左傳注》:二叔,夏殷之叔世。

「三王」,《孟子注》。《孔子閒居》注。夏禹,商湯,周文王。

三宗:殷太宗太甲,中宗太戊,高宗,武丁, 漢。

劉歆曰:「周公為《毋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

三后:周大王、王季、文王。《詩》:「三后在天」、《禹》。

湯、文王《離騷》,三后之純粹。

三祖魏三祖太祖武帝高祖文帝,烈祖明帝。

三國漢劉備昭烈,魏曹丕文帝,吳孫權大帝

三宗:唐太宗、元宗、憲宗。范祖禹曰「貞觀之」

治,幾於三代。開元之治,幾於貞觀。元和之政,號為《中興》。

三聖:伏羲、文王、孔子。漢《藝文志》,《易》道深矣。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伏羲為上古,文王為中古,孔子為下古。禹,周公、孔子。《孟子》曰:「禹抑洪。」

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堯舜禹。董仲舒

曰:「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授,而守一道。」 《漢功臣表》。湯法三聖,文王、武王、周公,漢諸侯王。

表三聖制法

三子:伯夷聖之;清,伊尹聖之;任,柳下惠聖之。

《和孟子》曰:「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

《三子》三子:言志、子路、冉有、公西華,《論語》由

也。果。賜也。達。求也。藝《孟子》注。三子。言孔子。

「宰我」 、「子貢。」 有若。《韓詩外傳》:「子路,勇士子。」

「貢辯士」 :顏淵聖士。《荀子》。「子路:士。子貢:士君。」

子顏淵明君子

黃帝「三公」,「風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聖》配。

下台,《帝王世紀》謂之「三公。」

《三正重》為勾芒,《木正該》為蓐收,金正修及熙。

為元冥水正。出《左傳》蔡墨注。漢張衡云:「四敘三正。」

三后伯夷降典,禹平水土。稷降播種,《書呂》。

《刑》堯命三后,恤功於民。周公、《君陳》,畢公。

《畢命》:「三后協心。」 「禹、契后稷。」 《淮南子》。

三公《史記·殷紀》:「禹、皋陶、后稷。」

殷三仁《論語》:「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

而死

《三公》:〈周成王〉《賈誼傳》:「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

公為太師

三材:狐偃、趙衰、賈它。《晉語》「三材:侍之卿材。」

三人也

三卿:知,《莊子》、荀首、范文子、士燮、韓獻子厥。

欒武子曰:「三卿為主,可謂眾矣。」 注:「皆晉之賢人。」

《齊三賢》管仲、鮑叔牙、隰朋。袁宏曰:「三賢進。」

而小白興

「三良」《詩左傳》:「子車氏三子,秦奄息、仲行、鍼虎。」

「鄭叔詹,堵叔師叔。」 《左傳僖七年》,管仲曰:

「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晉王導、《郗鑒、庾亮》

衛三臣《論語》:「仲叔圉治賓客。孔文子祝鮀治宗。」

廟,「王孫賈,治軍旅。」

《趙三士》:〈烈侯〉牛畜、荀欣、徐越、公仲進三人。

《魏三士》:〈文侯〉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新序》《白圭》

曰:「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三士翊之。」

魏三大夫,徒師、沼、郄。辛芒卯。《說苑》:「魏太子」

曰:「此三大夫,魏國之大寶。」

楚三大夫,《戰國策》:「子良、昭常、景鯉。」

《漢三傑》:留文成侯張良子房,酇文終侯蕭何。

淮陰侯韓信《新序》曰:「漢祖驂三龍而乘雲路。」

三儒董仲舒,江都相,公孫弘,兒寬,內史 循。

《吏傳序》:「三人皆儒者,通於世務,以經術潤飾吏事。」

《三王京兆尹王尊》。〈子贛〉王章仲卿、《王駿先》

是有趙廣漢、張敞、《京兆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考證

後漢邊鳳延篤為京兆尹有能名郡中語曰:「前。」

有趙張三王,後有邊延二君。唐賈敦頤張仁愿為洛州長史時,時人語曰:「洛有前賈後張,敵京兆三王。」

三侯:「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

光武時,列侯雎三侯,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

三悊:劉向,谷永,耿育《漢敘傳》,陳湯挺《節救》。

在三悊

三將軍周亞夫,細柳劉禮,霸上徐厲,棘門。

文帝備匈奴

《三賢》後漢王充仲任王符節信仲長統公理

《韓文公作贊》「唐元德秀紫芝文行先生蕭。」

穎士茂挺,文元先生劉迅捷卿李華作《論》。

「三名儒」董仲舒,劉向,揚雄,劉敞作《贊伊》。

川先生曰:「漢有三儒:毛公、董仲舒、揚雄。」

三名卿馮野王,陳咸,逢信,翟方進,《傳御史》。

大夫缺三人,皆名卿,俱在選中。

《三名臣》·管仲、樂毅諸葛亮《唐李翰三名臣》

論諸葛自比管樂

三君竇武,「天下忠誠。」竇游平陳蕃,「天下義府。」陳

「仲舉劉淑,天下德弘。」 劉仲承言,「一世之所宗。」

「三休」:金尚、元休第五巡,文休,韋端、休甫號。

京兆三休

《三達》韋彪、孟達,公孫伯達、魏仲達,並平陵。

人同時齊名。〈《三輔決錄》。〉

《三明》涼州三明張奐然。明皇甫規《威》。明段熲

《紀明》《晉中興》三明諸葛恢、蔡謨、荀闓皆。

字道明

《正始名士》三人:「夏侯太初元、何平叔晏、王輔。」

嗣弼袁宏作傳

《三傑》。〈蜀漢〉諸葛亮張飛。關羽《三國志》注。《傅子》。

曰:「以劉備之略,三傑之才」 ,

三偉人,魏鍾繇太尉,華歆司徒,王朗司空。

文帝。此三公乃一代之偉人,後世殆難繼矣。

三俊:顧榮、陸機、陸雲。榮與機兄弟同入洛。

時人號為三俊

「三康」《晉陽秋》「孔愉敬康」,丁潭世康,張茂偉康。

時謂會稽三康

《三忠》臣:周虓,梓潼太守丁穆,順陽太守吉挹。

魏興太守 秦王苻堅歎曰:「周孟威不屈於前,丁彥遠潔己於後,吉祖沖閉口而死,何晉氏之多忠臣也!」

三哲王遵業,袁飜、王誦,並領黃門郎,號「三」

三才:魏收、溫子昇、邢子才,時號「三才。」晉

《東海王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劉輿長才,裴邈清才。」

《三雋》李瑾、王遵業、盧觀、臨淮王彧曰「三雋。」

共掌帝儀

「三徽」《北史》:「張烈,字徽之,崔徽伯、房徽叔並。」

有令譽號三徽

三傑,開元中右丞相宋璟、左丞相張說,太子少傅。

源乾曜同日拜明皇,賜《三傑》詩,富嘉謨、吳少微、魏谷倚亦稱「北京三傑。」

「三賢」《韓文公釋言》:鄭絪、李吉甫、裴垍 《三君》,高適《三君詠》,魏鄭公徵,郭代公元振、狄

梁公仁傑

《三俊》李紳、李德裕、元稹,同時為翰林學士。

號三俊

《三良將》:李晟、馬燧、渾瑊

三師:長孫無忌,太子太師房元齡,太傅蕭瑀。

太保,貞觀十七年,立晉王為太子。定太子。見三師儀。

「三高」:陸龜蒙《三高士贊》:漢王霸,摯恂,申屠蟠。

梁何引與兄求點,號「何氏三高。」 吳江三高祠。

范蠡,《鴟夷》子皮,張翰季鷹,「江東步兵」 ,陸龜蒙,魯望,《甫里先生》。

《三高士》。五代鄭遨隱華山,與道士羅隱之、李道殷。

世目以為三高士

三諫臣:張符、趙璘、牛叢,《宣宗》曰:「諫臣舉職。」

三人足矣

清節三人,開元後治廣。有清節者,宋璟、李朝隱、盧

奐三人

《三隱》宋潯陽三隱,周續之,劉遺民,陶淵明。

阮孝緒、劉訏、劉歊,梁都下謂之「三隱 李。」

伯時公麟、德、素楶、元中、沖元,宋龍眠《三隱》。

《三儒》「燉煌張湛,金城宗欽,武威段承根 後。」

《魏崔浩》曰:「三人皆儒者。」

《三賢五代》·桑維翰、李濤、王朴、王元之懷賢。

全節三士:王彥章、裴約、劉仁贍,《五代史》全

節之士三

三諫官:歐陽修、余靖、王素。《慶曆中》,蔡襄以

詩賀亦除諫官,當時號為「四諫。」

「三得人」:至和中,富弼宰相。〈彥國〉歐陽修翰林學士。

〈永叔〉張昇御史中丞。〈昇卿〉

「三舍人」:熙寧中:宋敏求次道、蘇頌子容、呂大

臨才元

三老:文彥博、張方平、范鎮。元祐初,《蘇軾言》:

國之元老,歷事四朝,耄期稱道者,獨三人而已。

《三友》高懌、張嶢、許勃, 從种放,號「南山三友。」

三傑程顥鄠縣簿。張山甫武功簿。朱光庭萬

年簿關中,號為《三傑》。

三人並登兩府:王堯臣伯庸第一,韓琦稚圭第。

二:趙概叔平第三。天聖五年榜:王珪禹玉第二,韓絳子華第三,王安石介甫第四。慶曆二年楊寘榜。

三元孫何,漢公,王曾,孝先,楊寘,審賢,馮京。

當世:〈按:宋庠亦宋朝三元、明代有商文毅輅。〉

《元祐三黨》:洛黨程頤為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為羽

《翼》:「蜀黨」 ,蘇軾為領袖,呂陶等為羽翼;「朔黨」 ,劉摰為領袖。

三、詞人李邴漢老汪藻彥章樓鑰大防西

山真文忠公云:「南渡以來,詞人三人」 :

諡文正三人:王曾、范仲淹、司馬光、李昉、王

旦皆諡文貞

三鄉老:「逸老王規,拙老任粹,野老士建中。」

鄲州人學易集

三老:傅堯俞、范純仁、劉摯皆守和州,有三。

老堂

三君子:王文貞公旦,天下謂之《大雅》。寇萊公準。

天下謂之「大忠。」 《馬正惠》公知節,天下謂之「至直。」

《三林》林栗枅大中四明郡守,有聲。

三賢謝絳希深、范仲淹希文、孫甫之翰守。

鄧州皆號「循吏。」 翰林學士賈黯,鄧人也,創三賢堂於百花洲。曾肇子開、劉攽貢父,孔文仲經

父:東坡《和三舍人》詩:「三賢起江右。」

三忠:歐陽文忠公修、楊忠襄公邦乂、胡忠簡。

公銓「廬陵三忠堂」 ,周益公記。

「三友」:李舒、李展、張舜儀、李子長,為邠州得。

善士三人圖其象於學館,名堂曰《三友。浮休集》。

《三豪》「石曼卿延年詩,歐陽永叔文,杜師雄默。」

歌 石守道《三豪》詩:

三絕:晉顧愷之才絕,畫絕,癡絕,宋謝澹喜。

《霽詩》,靈運寫混詠,梁元帝圖宣尼象為贊。

而書之。唐鄭虔自寫詩并畫,元宗曰「三絕 。」 宋令文,富文辭,工書有力。子之問,文章之悌,趫勇,之愻,草隸皆得父一絕。李揆門地、人物、文學。

《河東三絕》:「蒲州司戶韋暠善判,司士李亙工書。」

司兵徐彥伯屬辭,李白歌詩,裴旻劎舞,張旭草書,文宗詔以為三絕。僖宗在蜀,行在三絕,李潼有曾閔之行,孫樵有楊、馬之文,司空圖有巢、由之風。祕書省三絕:薛稷畫鶴,郎餘令畫鳳,賀知章草書。

《三妙》吳、沈文有三妙舌、力、筆。

《三服》唐韓文公《科斗書後記》云:「韓雲卿文辭,李」

陽冰篆書,韓擇木八分。

三素望:《宋書》「阮萬齡、袁豹、江夷為孟昶長。」

史司馬,時人謂昶「府有《三素望》。」

「三友」,《莊子》: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 三人相與為友。 三大夫 宋孔父義形於色,仇牧不畏彊禦晉。

荀息不食其言。出《春秋公羊傳》。《春秋通旨》曰:「三大夫,聖人取其死節。」

三帥:晉卻克、士燮、欒書。《秦左傳》百里孟明。

視西乞術白乙丙

周三母:大姜,大王之妃大任,王季之妃大姒。

文王之妃。崔琦《外戚箴》:「周興三母。」 《後漢書注》:「后稷母姜嫄,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

三叔:周魯公、伯禽、康叔、唐叔。 《左傳》三者皆

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

「三族」,宋六卿。「三族」,「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

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

《司城樂》,朱鉏為大司寇。三族「皇靈樂」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

魯三桓,又曰「三家」三臣。慶父為仲孫氏,亦曰孟氏。

至彘九世叔牙,為叔孫氏。至舒八世季友,為季孫氏。至肥八世,魯哀公。三子世秉魯政。《左傳》《論語檀弓》云:「三臣。」

三都:費季氏、郈叔孫氏。成孟氏、自季武子。

始專國政。歷悼、平、桓子凡四世。《季文子》初得政。至《桓子》五世。

鄭三族,《左傳僖公七年》:「洩氏、孔氏、子人氏。」

「《三閭昭》屈景」,楚屈原為三閭大夫,掌王族。

《三姓》,曰「昭、屈、景。」 至漢,皆徙關中。

漢三王。齊王閎。燕王旦。廣陵王胥。《史記》三。

《王世家》:「武帝同日封三子,作策申戒。」

三騶子《史記》:「齊有三騶子:騶忌、騶衍、騶奭。」

《三柱》唐劉仁軌位將相,封樂城縣公。子及兄子授。

《上柱國》者三人,州黨號所居為「樂城鄉三柱里。」

三戟:唐張儉兄弟三人,門皆立戟,時號「三戟張家。」

《李峴》峘嶧,門列「三戟。」 崔琳與弟珪、瑤俱列《棨》。

戟世號「三戟崔家。」 韋陟斌由縚四第,同時列戟。

《三喜》,唐楊敬之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

時號楊家三喜

三眷《五代史》:「裴氏自晉魏為名族,居燕者號東眷。」

居涼者西眷,居河東者中眷。《唐宰相世系表》:「東眷有居道休澈垍冕度,西眷有寂。」

矩中眷有光庭遵度,樞贄韋氏潛。

號《西眷》,「穆號東眷。」

《三宮》漢安帝時長信宮王太后、永信宮傅太后。

「中安宮丁姬」 ,唐文宗時興慶宮郭太后義。

《安殿王太后》。《大內蕭太后》。

《三品》唐六人,三品:崔邠、酆、郾、郇、鄯。

鄲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鄲凡為禮部五,吏部再酆,司農卿;郇,大理卿;鄯,右金吾將軍。

鄲相宣宗,宣宗曰:「鄲一門孝友,可謂士族法。」

題曰《德星堂》。京兆民即其里為「德星社。」

三揖土,揖庶姓無親者,勳賢時,揖異姓婚姻甥。

舅之國,天揖同姓。兄弟之國,出《周禮司儀。東京賦》「三揖之禮。」 《大傳》「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

三義韋權,孔衡,弟瓚,孔玉矩,孔規,《三輔決》

錄韋子才三子兄弟孝友,逢盜俱死,時人號「韋三義。」

「三君」《後漢京兆舊事》:韋順、韋豹、韋義、文高。

三子號「韋氏」 ,三君,陳寔、仲弓子,紀諶並。

著高名號三君

《三姜》姜肱字伯淮,二弟仲海、季江友愛天。

「常常共臥起」 :梁韋放於諸弟雍穆同一室,臥起時比之三姜。

三世司隸鮑宣永昱。

父子宰相三家:周勃、亞夫、韋賢、元成平。

當晏

三張晉張載孟陽協景陽元季陽二陸入。

《洛》三張減價,亦曰「三陽。」

《三王王璵、珣》、璡以文學稱,時號「三王。」

三龍:蜀李朝兄弟三人,號「李氏三龍。」

《三虎》後漢賈彪字偉節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

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 偉節最怒。北齊陸曄兄弟三人並有才,呼為三虎。

《三鳳》:唐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世稱「河東三。」

《鳳收》為《長離》,《德音》為《鸑鷟》,元敬年最少為《鵷雛》。

三、《諸葛世說》:「諸葛瑾,弟亮、從弟誕,並有盛。」

「名各在一國」 時以為蜀得其龍孔明,吳得其虎子瑜,魏得其狗公休。

三嘏:晉劉粹純、嘏宏終嘏,漢沖嘏,時人語。

曰:「《洛中雅》,雅有三嘏。」

「三少」:王羲之,逸少王應,安期,王悅,豫之。阮裕目為。

王氏三少:唐李嗣真直弘文館,劉獻臣、徐昭學士皆少有名,號三少。北齊李師、盧公順、崔君洽同志友善,謂之「康寺三少。」

「《三周》,周弘正、弘讓、弘直。」或問:「三周孰賢?」曰:

若蜂腰矣

《三何》梁何思澄,遜子朗,時人語曰:「東海三」

何子朗最多

三蘇李:漢蘇武,李陵,唐蘇味道,李嶠,蘇頲,李

《三茅茅君碑》盈、固、衷 皆漢景帝中元間人。

《三陸》南齊陸慧曉,三子:僚、任、倕,並有美名。

時人謂三陸

三李:後魏李詵靈遐高允《徵士頌》:「山嶽所。」

鍾挺生三李

三靈:傅融三子:靈慶、靈根、靈越,謂三靈。

三馬,馬子結,兄子廉,子尚。楊休之詩云:三

馬皆白眉

一門三相,王播起鐸。

《三世相輔》。杜元穎,審權讓能。

《三張》張嘉貞、延賞、弘靖三世宰相,號「三相。」

《張家文粹》:「張廷珪、張九齡、張休皆牧洪。」

州有三張之稱

「《三岑》岑羲。」「金壇令仲翔。長洲令仲休」�水令。

稱江東三岑

《三楊》楊憑居。履道坊,於陵居。新昌坊,汝士居。

靖恭坊時號「三楊」 ,皆為盛門。靖恭尤著憑,善文辭,與弟凝、凌皆有名,時號「三楊。」

三崔二張,北齊時人語曰「三崔。」〈暹 昂 季舒〉《二張》。〈亮 纂〉

不如「一康。」〈陳元康:〉

《三高》高釴,翹之銖權。仲鍇弱金, 三高並秀。

《三羅》羅虯與宗人隱、鄴齊名,時號「三羅。」

三獻:張獻誠、獻恭、獻甫。《舊唐書》:「三獻,軍謀。」

臣節克紹家風

三裴裴休兄弟三人有盛名,世謂「俅不如儔,儔不。」

如休

《一門三秀才》杜正元、正藏、正倫,隋世重舉。

《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倫一門三秀才,皆高第。後周蘇亮弟湛,一家舉二秀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