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數目部彙考三
三類下
曆法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數目部彙考三
三類下 小學紺珠
三列宿《韋叔楷》,庫部弟叔謙,考功兄季武主
爵,皆為郎中同省,時號「三列宿。」
三、《珠樹王福畤,三子勔》〈音緬〉劇。〈音遽〉勃 皆著才。
名杜易簡稱《三珠樹》。
三世掌誥《卓異記》「三世掌制誥。」李德林《百藥》。
《安期》、羲仲,又為中書舍人,三世中書舍人。徐齊聃、《堅、嶠》,三世掌誥,孫逖、宿、簡 三
《代自中書舍人拜侍郎張說》均濛。
一時三侯。韓弘弟充,子公武 弘。公武,田弘。
正希父子同時為節度
三世益州:晉周訪子撫,撫子楚,三世為益州。
四十九年
三世國師梁王儉、《暕承》,梁王承為國子祭。
酒祖儉,父暕,皆為國職,三世為「國師」 ,前代未之有。
《三世傅東宮》晉《薛兼傳》薛琮、榮兼
《三世司業唐》·孔穎達《志惠元》。
三世選部謝莊《瀹覽》:「自祖至孫,三世居選。」
《部唐三世典選》,劉林甫祥道齊賢。
《三陳》宋陳,堯叟,唐夫,堯佐,希元,堯咨,嘉謨。
堯叟、堯咨兄弟「狀元。」 陳宗召景南《貴謙》「益父。」
《貴誼》、正父,父子、《宏辭》。
三孔孔「文仲經父,武仲常父,平仲毅父。」
三洪:洪适、景伯、遵景、嚴邁、景盧兄弟宏辭。
《三呂呂蒙正聖功文穆》夷簡坦夫文靖公著。
晦叔、正獻,「三世宰相。」
夷簡公著父子平章
三「呂侍郎」,五代琦之後端夢奇後蒙正夷簡公。
著《咸休》之後《大防》。
三范:范純仁,堯夫,純禮,彝叟,純粹,德孺仲。
《淹三子》,自謂「純仁得其忠,純禮得其靜,純粹得其略。」 范鎮「百祿祖禹」 ,祖禹詩,「玉堂三世見。」
題名
三曾:曾鞏子固,布子宣,肇子開。
《三沈》沈遘文通括存中遼叡達 文通孫晦。
元用祖孫狀元
「三王」王安石,介甫,安國,平甫,安禮,和甫。
《王回深父向》,《子直》冏容季。
三世學士李昉、宗諤昭述。昭述言:「我家三」
世學士
三少,石𢘅憑悠,號「橘林三少。」 三世,司空呂文穆。文靖《正獻蘇魏公詩》五
朝,京兆尹。三世大司空。
父子狀元三家:安德裕,子守亮。張去華,子師德。
梁顥子固
三孫:孫:立節、介夫子。勰、志康、勴、志舉父子。
知名號梅江三孫
《三雋》陳公弼兄之子庸諭,俱中進士第里。
人表其閭曰「三雋坊。」
《三人鳳閣》唐王擇,從「易」,從朋,從言,從「昆。」
弟四人,擢進士第,至鳳閣舍人者三人,號「鳳閣王氏。」
「《三世譜》學」賈弼匪之淵,字希鏡。三世傳譜。
「學,凡十八州,士族合百袠,七百餘卷。」 出《南齊書》。
《三世忠義》劉韐。子羽、珙。
「三世尹京。」梁顥適子美。
崔李、鄭、薛三祖《唐世系表》「崔殷子雙為東祖。邯。」
為西祖,㝢為南祖,亦號「中祖 。」 李楷五子,叡為東祖,芬與弟勁共稱西祖,輯與弟晃共稱南祖。鄭溫子為北祖,簡為南祖,恬為中祖。
《薛懿》三子:「恢」 號「北祖」 ,「雕南祖,興西祖。」
《一門三公》,《後周》于謹為太師,二子寔為司空。
翼為太尉
父子三相:韋仁約,子承慶,嗣立。《鄭珣瑜》子覃朗, 三代執金吾。 趙道興父才子皎,三代執金吾。 三王後魏濟南王彧,安豐王延明,中山王熙。
時人謂曰:「三王《楚琳》琅,未若《濟南備圓方》。」
《一家》三節度。唐趙犨,弟昶,子珝。
三世左丞韋仁約、濟弘景。
三中丞《盧懹、慎子奐》《奕》,三居中丞,官清節
似之
三枿韋顧昆吾。 《商頌》「苞有三糵魏齊。」
《韓 漢敘傳》,「三枿之起。」
三長史《漢張湯傳》:「三長史:朱買臣、王朝、邊通。」
三欒:晉欒書、黶盈。 班固《幽通賦》:「三欒同於。」
一體
三,《卻錡犨至》。
三公子《晉語》:「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
三子《陸機五等論》「周之衰干位者三子。」子頹、叔。
帶子朝
《三王外戚》「三王卬成,樂昌、陽平。」
《三淮南鄒陽傳》曰:「三淮南,淮南王安、衡山王勃。」
廬江王賜淮南厲王三子為王。
三楊:晉楊駿弟珧、濟, 唐楊虞卿汝士。
漢公
三公周、後魏、隋、唐曰「三師。」宋政和二年為「三公。」又
曰:「三吏、三事:太師,太傅,太保 。」 《周官·左傳》。
三吏注:「三公也 。」 《詩》三事大夫。王肅以三事為三公。賈誼曰:「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 此三公之職也 。《周禮注》:三公內與王論道,中參六官之事,外興六卿之教。《漢百官表》:或說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
三孤又曰:「三少」:少師、少傅,少保, 賈誼置三
少皆上大夫也 。宋政和為「三孤。」
三圭:「公、侯、伯。 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
「執躬圭 」 ,鄭康成曰:殷有三等 ,《莊子》三旌之位。
一作「三珪」 ,謂諸侯三卿皆執珪。
三命:士大夫、卿。 《莊子》。正考父三命。《釋文》云。
《左傳》:「三命茲益共。」 注:「三命,上卿也。」
三揖:卿、大夫、士 《左傳》:衛公子郢曰:「三揖在。」
下注云
三相《公羊傳》: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
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
三、宅:宅乃事〈常任〉《宅乃牧》,〈常伯〉宅乃準。〈準人〉 書「立。」
政宅以位言
三恪杜氏《左傳注》:「舜後陳,夏後杞,殷後宋。」
黃帝後薊,堯後祝,舜後陳,鄭康成說:「尊於」
「諸侯卑於三王。」 後唐天寶七載,以魏、周、隋為三恪;九載,以商、周、漢為三恪。十二載,復魏、周、隋為三恪。《韓介酅》
《三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大樂正、大司寇市。〈司,市也。〉
《諸侯三卿酒誥》,「司徒農父主民,司馬圻父主兵。」
司空宏父主土 。《齊語》「臣立三宰。」 注《三卿詩》。
「擇三有事 」 ,《魯頌》「三壽。」
漢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太尉司徒、司空 後魏、唐、後周、宋、唐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 宋政和二年罷,依周制立三孤。
三臺,《後漢書注》:「尚書為中臺,御史為憲臺。」謁。
者為外臺 。魏三臺。《文選注》。謁者、符節御史。
隋「三臺謁者司隸御史。」
「三獨坐」: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尚書令 宣秉。
拜御史中丞。光武特詔與司隸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京師號曰「三獨坐。」
漢爵三等:「王、侯、亭侯」
「三郎」:秦漢「三郎、中郎、侍郎、郎中。」
「三署郎。五官郎。」「左署郎。右署郎。」 「漢三署郎。」
《續志》:「光祿勳主諸郎,謂之郎衛;衛尉主衛士,謂之兵衛。」
唐三省:「中書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尚書令。」
漢政歸尚書,魏歸「中書」 ,元魏歸「門下 」 《三》。
省之長,宰相職也。唐代宗以前,中書在上。憲宗以後,門下在上。
三衛:親衛府一,勳衛府二,翊衛府二, 凡五。
府三衛分為五仗,供奉親、勳翊、散手,號「衙內五衛。」
《三館》弘文館,武德置史館,貞觀置,集賢殿開。
元置 弘文館,建隆初,改「昭文」 ,因唐故事,命宰輔兼領三館 。太平興國中,崇文院東廊為昭文館,南廊為集賢院,西廊為史館。
三院:「臺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察院監
察御史
三銓:尚書銓、中銓、東銓, 文選吏部主之,武
選,兵部主之。皆為三銓,尚書、侍郎分主之。乾元中,改中銓為西銓 。三品以上宮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六典》以三銓分其選,尚書為尚書銓,侍郎二人,分為中銓、東銓。
三司鹽鐵度支戶部, 《通鑑》:天祐三年以朱
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其名始於此。
考證
「三司使」 ,始後唐張廷朗御史大夫、中書。
門下 《唐志》:「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誥之 。」 《唐志》:「太子監國,則詹事庶子為三司。」
《三侍》,唐侍講學士王起、許康佐,侍書學士柳。
公權 謂之「三侍學士。」 文宗召入便殿顧問。
三寺家令率《更僕 志》:「東宮官詹事,統三寺。」
十率府之政
「上林三官」,漢均輸鍾官,《辨銅三令》, 《平準書》。
上林三官鑄錢
《三將百官表》:「中郎有五官,左右郎中有車、戶、騎。 三法官,秦殿中御史。」丞相 商子《定分篇》:天
子,置《三法》官 正、監平。〈廷尉三官。〉 梁制,「法冠、元衣、元會,監東西中華門。」
三官田賈器。 《荀子》:「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
《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賈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
諫官三等:諫議大夫、補闕、拾遺 《陸宣公奏》:
《議:諫官有三等之別》
三衙、殿前司、侍衛司、「馬軍步軍兩司三衙合」
十二員,分「天下兵」 領之。
三班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隸宣徽院。
端拱以後,分東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職,皆領于三班。雍熙四年,置三班院。
中書三官令宣侍郎奉,舍人行。 《舊唐書》貞
元十一年,賜《南詔敕書》,始列中書三官宣奉行,復舊制也。
三事:《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 立政。」作二事。
注「天、地人之三事 。」 《詩常武》:「三事就緒。」 箋:「三農之事 。」 《國語》楚觀射父對:「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三務:春夏秋 三時之務。《左傳》:「三務成功。」
《管子》:「民有三務,春夏秋務農,擇人因民。」
從時 。《左傳》:晉士文伯曰:「務三而已。」
三至。《家語》「至禮不讓而天下治,至賞不費而天」
《下士悅》,「至樂無聲而天下民和 」 ,「至彊至辨」 ,
至明 ,《荀子》:「此三至者,非聖人莫之能盡 不?」
可使處不完,不可使擊不勝,不可使欺百姓。
《荀子議兵》為將三至。至,謂一守而不變。
三代所尚: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 漢董仲。
舒曰:「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 。」 杜欽曰:「殷因於夏尚質,周因於殷尚文 。《郊特牲》:『虞祭尚用氣,殷尚聲,周尚臭 。《考工記》:『虞尚陶,夏尚匠,殷尚梓,周尚輿 』』。」 《檀弓》:「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
「三代取民,夏五十而貢,殷七十而助。」《考工》注「助。」
作著 ,周百畝而徹。《孟子》其實皆什一也 。《考工記》注:「周制,畿內用夏之貢法稅夫,無公田。邦國用殷之著法制公田,不稅夫。」
三典,《周禮大司寇》:「建邦之三典,刑新國,用輕典。」
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
三重:三王之禮。《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呂與。」
叔云:「謂議禮制度。考文 《祭統》,祭有三重:祼,升歌,武,宿夜。」
三善:《家語》:「子路治蒲,孔子三稱其善,恭敬以信。」
忠信以寬明察以斷
「三寶」,《孟子》:「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 六。」
「《韜》三寶」 、大農、大工、大商。
三常,《國語》僖負羈云:「愛親明賢,政之幹禮。賓矜。」
窮禮之宗。禮以紀政,國之常 。《周書陰符》:「治國有三常:君以舉賢為常,官以任賢為常,士以敬賢為常。」
《三選鄉長所進官長所選公所訾,相 齊語》。
訾量也相視也
三適:《尚書大傳》:「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
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 。《漢書》:「適得其人。」
「三材」: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師之材,卿相。
輔佐之材 。《荀子能論官》。此三材。無失其次。人主之道也。
三本《管子》:「德當位,功當祿,能當官。」
「三德」《荀子》:「三德具而天下歸之,得百姓之力者富。」
得百姓之心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三節》:「平政」,「愛民」,「隆禮」,「敬士」,尚賢「使能」, 《荀子》
「君人者之大節也」 ,勸賞,畏刑、恤民 。《左傳》。
《聲子》曰:「三者禮之大節也。」
三具仁義威 《荀子》:「王者仁眇天下義眇天。」
「下威眇天下。」 知此三具者,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強而強。
三不欺。《史記》:「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
「民不忍欺。」 《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三登《漢·食貨志》:「進業者登九歲,再登者平」三
登曰:「太平二十七歲。」
《三道》,明國家大體,通人事終始,能直言極諫。
漢文帝《策賢良三道》之要,晁錯對。
三勢:《淮南子》:「兵有三勢:氣勢、地勢、因勢。」
三隧,《淮南子》:「將有三隧,上知天道,下習地形。」
中察人情
《兵體三章》漢晁錯上書言「兵體三章,得地形,卒。」
服習器用利
《修心三要》司馬文正公仁明武。
《治國三要司馬文正公官人信賞必罰》
《三、先務立志,責任求賢》。伊川先生曰「當世。」
之務,所尤先者三。三者之中,復以立志為本。
《三科德才勞》。 唐沈既濟言:古今選用之法。
九流常敘有三科 ,《論語注》:力役有上、中、下。茂異賢良,幹蠱 ,陸贄說《黜陟使》:以三科登俊乂 。後周制舉三科: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 、經學優深,可為師法 ,詳閑吏理,達於教化。
三、勤:民勤於力,則功築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
「民勤於食則百事廢 。」 《穀梁傳》:「古之君人者,必」
時視民之所勤 。《楊子》:「民有三勤:政善而吏惡。吏善而政惡。政吏駢惡。」
三君問政。葉公問政。夫子曰:「政在說近,來遠 魯。」
哀公問政,夫子曰「政在選賢 。」 齊景公問政,夫子曰「政在節財 。」 《說苑韓子》:三君問政於夫子,夫子對之不同。
三言蘇文忠公「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
「三辟」:夏禹刑,商湯刑;周九刑, 《左傳》:晉叔向。
曰:「《三辟》之興,皆叔世也。」
「三策」,《漢書》嚴尤,「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
《唐劉貺》「周得上策,秦得其中,漢無《策 杜》。」
《牧罪言》,「上策自治,中策取魏,下策浪戰 。」 漢賈讓治河,有上中、下策。
三征:布縷、粟米。力役。 《孟子》:「君子用其一緩。」
其二
《三法》《三刺》�群臣訊群吏訊萬民,三宥不識過。
「失、遺忘,三赦:幼、弱、老、耄、蠢、愚 」 ,《周禮司刺》以此三法求民情,折民中。
「三賞軍伐善。君以道事其君,能其官。」《晉語》
趙衰曰:「先且居有三賞。」
即位三策《荀子》:「天子即位,上卿進曰:『能除患則為』。」
福,授天子一策 。中卿進曰:「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授天子二策 。下卿進曰:「敬戒無怠。」 授天子三策。
《三足》唐盧景亮《三足記》:「足食、足兵、得士。」
三名《尹文子》。「名有三科,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毀。」
「譽」 之名,善惡貴賤;況謂之名,賢愚愛憎 。《荀子正名》:「刑名從商,爵名從周,文名從禮。」
《三擇》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荀
「《子》《王霸》」 三者,明主之所謹擇也。
「三物」: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 《左傳》
《祁奚》能舉善,「建一官而三物成一官。」 軍、尉,物,事也。
《三》,「駕師於牛首,師於向,觀兵於鄭東門 左。」
《傳》「晉悼公三駕而楚不能與爭。」 注「三興師,鄭遂服。」
三、無《禮記》。孔子閒居:「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
服之喪
《三資》: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彊兵者,務富其民。
欲王者務博其德 。《史記》司馬錯曰:「三資者備。」
而王隨之矣
《三術陸贄奏》:「覈才馭吏有三術,拔擢以旌其異能。」
「《黜罷》以糾其失職 」 ,「《序進》以謹其守常。」
三帛《舜典注》:「諸侯世子執纁,公之孤執元附。」
庸之君執黃 。鄭氏注:「高陽氏之後用赤繒,高辛氏之後用黑繒,其餘用白繒。」
王后三翟褘衣。〈元〉 《揄狄》。〈青 音搖〉 《闕狄》。〈赤〉 內司:
「服狄」 ,當為「翟」 ,雉名。三翟,褘衣。畫翬,揄翟、畫搖。闕翟,刻而不畫。三者皆祭服。
三服:「皮弁,素積,元衣,素裳,緇衣,元端。 《三禮》。」
義宗吉服并六冕有九
三舄:赤舄為上,冕服之舄,白舄,韋弁,皮弁黑。
舄冠弁
后元舄為上褘衣之舄,青舄,赤舄。鞠衣以下皆屨 。《屨人注》:「複下曰舄,襌下曰屨。」
冠禮三加《南齊志》:「始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
加爵弁 。《士冠禮》冠義:三加彌尊,諭其志也 。《大戴禮記公冠篇》云:「公冠四加元冕。」
三弁:《周禮司服》:「韋弁,兵事皮弁眂,朝冠弁田。」
獵
《三代冠》夏母。〈音牟〉追。〈多雷反〉殷章甫,周委貌。
《郊特牲》:「夏收 ,殷哻,周弁。」
《齊三服》漢元帝罷齊三服官,春獻冠幘,縰為首服。
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
三代戎車,夏鉤車。〈先正〉殷寅車。〈先疾〉周元戎:〈先良〉考證
司馬法《詩元戎十乘》注。
三駕,大駕、法駕、小駕。 《後漢志》三駕鹵簿。
《隋志》:「梁三駕,法天二仗,法地槊仗、隊仗。」
三舞雅,萬舞《南籥》 《詩。鼓鐘》箋:「三舞不僭。」
《文始舞》,本《舜招舞》,高祖更名 《五行舞》,本《周舞》,秦始皇更名 《四時》,孝文作。《漢樂志》:「諸帝廟常奏《文始》《四時》《五行舞》。」
三皇樂,《孝經》緯伏羲扶來。〈立基〉《神農扶持》。〈下謀〉《祝》:
融屬續
「三代鼓」《明堂位》:「夏足鼓,殷楹鼓,周縣鼓。」
三大舞《唐樂志》:《七德》本《秦王破陣樂》,武舞 《九功》。
《本功成慶善樂文舞》,上,元高宗作:
三器《周禮笙師》注:「三器,牘應雅。」
鐘磬三等宋《王朴樂》〈太高〉李照《樂》〈太重〉胡瑗、《阮逸》
樂。〈《弇鬱》。〉 劉几請下王朴《三律》。
三代尊夏《雞夷》。〈讀為彝〉殷斝,周黃目 明堂位:
灌尊魯有三代灌尊及勺,夏龍勺,殷疏勺,周蒲勺。
魯三望。 《公羊傳》。「泰山河海。」 《穀梁傳》。注海。
岱淮
三社:大社、王社,亳祉。 《通典》:周制,天子立三
社《禮三正記》:「王者二社,大社王社。」
諸侯立三社:國社、侯社、亳社。
《孝經》說:「社,土神;稷,穀神,句龍棄配食 。」 《白虎通》:「天子社廣五丈,諸侯半之 。」 朱子曰:「社實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五土之示,而后土句龍氏其配也。稷專為原隰之示,能生五穀者,而后稷周棄氏其配也。」
三代社:「夏以松,殷以柏,周以栗。 哀公問社。」
《於宰我》注:「各以其土所宜之木。」 《公羊傳》注。「松猶容也主人正。柏猶迫也主地正。栗猶戰栗主天正。」
《三大禮》:杜甫賦:「朝獻太清宮,朝享太廟有事。」
南郊
養老三禮《王制》:「虞以燕禮,夏以饗禮,殷以食。」
《禮》,《周》兼有之。
「三朝燕朝,路門,內路寢。」大僕掌之。〈內朝〉《治朝路》。
門之外,司士掌之。〈《中朝》:〉外朝庫門之外,朝士掌之。 《周禮》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三靈靈臺、靈囿、靈沼。 《詩正義》。辟廱及「三靈。」
皆同處在郊
三雍,又曰「三宮明堂」、靈臺、辟雍, 漢河間獻。
王對三雍宮,終軍對建三宮之文質。《後漢儒林傳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親行其禮。」 《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
三內:唐:西內大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
宮
三代學《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皆鄉。」
學也。《漢儒林傳》:「殷曰庠。周曰序。」
朝服三等。康定二年,禮院奏:「《衣服令》:五梁冠、朱衣。」
朱裳,白羅中單,玉劍,佩錦綬,玉環。一品、二品侍祠、大朝會服之 。中書、門下加籠巾、貂蟬,三梁冠,白紗中單,銀劍,佩環。諸司三品、御史,四品、兩省五品侍祠、大朝會服之 。中丞冠獬豸,兩梁冠,銅劍,佩環,四品、五品服之。六品去劍、佩、綬 。御史冠獬豸。
三采朱白蒼。 《雜記》:「藻,三采六等。」注:「藻,薦玉。」
者,以朱白蒼畫之再行 。《左傳注》:「藻所以藉玉。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
《三賜》:「一命受爵,再命受衣服,三命受車馬。」
《曲禮》:「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 注:「三賜,三命也。」
三朝:朝朝暮夕,日中又朝。 《禮記》:「文王為世。」
子朝於王季日三
命服三等:鞠衣、襢衣、褖衣。 《玉藻》注:「卿大夫。」
士之妻命服,分為三等。襢,張戰反。褖,吐亂反。
「三古元酒,鸞刀槀鞂。」 《禮記》:「三者,修古、鞂江。」
八反
「三軍」,《唐說齋文》:「大國三軍,其賦千乘」,魯以周公故。
爵雖侯,而軍賦皆大國之制。《費誓》曰:「魯人三郊三遂」 ,郊即鄉也。天子六鄉,具六軍,六遂貳之,合都邑之師為萬乘。魯三郊具三軍,三遂貳之,合都邑之師為千乘。所謂千乘之國,成國半天子之軍者也。古者積伍五人至卒百人,而車法成。其七十五人為戰車一乘,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其二十五人別為重車,萬二千五百人。為軍,為戰車百二十五乘,徒九千人,甲士三百七十五人。一軍合為九千三百七十五人,三軍合二萬八千一百二十五人。《魯頌》閟宮言「公徒三萬」 者,舉三軍之成數也。言「公車千乘」 者,舉魯國兵車之成數也。魯本三軍,《公羊》言「二軍」 ,《穀梁》言「一軍」 ,皆非是。四丘為甸,出兵百人。其七十五人,戰車也,其二十五人,重車也。是一兵二十五人一甲,而三十三人有奇作丘,甲丘皆出。
《甲》,是一甸而出兵百三十三人有奇,則三增其一,為三甸而增三乘。
三行:中行。右行。左行: 《左傳》晉作「三行以禦。」
敵後作「五軍」 ,更為「上下新軍。」
「三官鼓金旗」, 《管子兵法篇》:「三官不繆。」
《三陣》:「天陣星宿孤虛,地陣山川向背,人陣偏。」
伍彌縫 「唐高宗問兵家三陣,員半千對以天時、地利、人和」
《唐兵三變兵志》「兵之大勢三變府兵、彉騎 方。」
鎮
三臺銅爵。〈中〉金虎:〈南〉《冰井》。〈北〉 《魏都賦三臺》。
「列峙以崢嶸。」 在鄴北。齊改《金鳳》,聖應崇光。
三侯,天子虎,熊豹,諸侯熊 糝,雜也。
豹鵠麋飾豻畿內,諸侯熊豹大射儀。
《命量人》:巾車張三侯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諸侯以四耦射二侯熊豹,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麋士以三耦射豻侯 。」 《鄉射禮》:「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注:「所謂獸侯,燕射則張之。」 《鄉射》、賓射當張采侯。二正 「君國中射,則皮樹中」 ,謂燕射皮樹。獸名於郊,則閭中,謂大射閭獸名。於竟則虎中,謂與鄰國君射,大夫兕中,士鹿中。《梓人》「張皮侯。」 大射,張五采之侯。賓射,中朱,次白,次蒼,次黃。元居外,即五采之侯,張獸侯。《燕射 》《詩》:「大侯既抗。」 箋云:「天子諸侯大射,必張三侯,故君侯謂之大侯 。三侯皆以布為之,以皮為鵠,侯旁亦以皮飾 。」 射正謂之侯者,天子中之則能服諸侯,諸侯以下中之,則得為諸侯。
三田乾豆,賓客充君之庖。 《王制》:「天子諸侯。」
「歲三田《易》」 ,「王用三驅」 ,田獲三品。
三射:燕射於寢,獸侯用質;賓射於朝,采侯用正。
大射於射宮,「皮侯」 ,用鵠 。凡射,王以《騶虞》為節。
諸侯以《貍首》為節,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蘩》為節,射節,天子九,諸侯七,卿大夫以下五。
「三革」:《齊語》:「桓公定三革。」注:「甲冑盾。」 《荀子周》。
「公定三革。」 注:「犀兕牛。」 《考工記》:「犀甲七屬。」
《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諸王國三等。《晉》大國置三軍,五千人;次國二軍。
三千人。小國一軍一千一百人 。晉武帝咸寧三年,詔諸王各以戶邑多少為三等。
三幣:《管子》:「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布為」
下幣
金三品黃:〈金〉白。〈銀〉赤。〈銅〉 《史記》:「虞夏之幣金。」
為三品:《禹貢》「揚州、荊州貢金三品。」 注:金、銀、銅。《史記》:「楚封三錢之府。」 注:「金幣三等 。」 《史記》又云:「秦幣二等,黃金上,銅錢下。」
田分為三品,「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墾。」
下田三歲一墾
更三品。《漢更賦》注:「更有三品。」卒更、踐更、過更。
《賦役三法》。唐有田則有租,每丁歲入粟一石。 有
家則有調,隨地所宜,綾、絹、絁、布 。有身則有庸,歲役二旬不役,收其庸,日三尺 。楊炎《兩稅法》:「夏稅盡六月,秋稅盡十一月。」
三類:德、行、材用、勞效。 《唐六典》以四事擇其
材曰:「《身言書》,判以三類觀其異。」 云云。
白金三品。《漢食貨志》:「其文龍直三千,天用莫如龍。」
「其文馬,直五百。」 「地用莫如馬」 ,其文龜,直三百。
人用莫如龜
三壇:「登封壇,泰山:降禪壇,社首山:朝覲壇,朝」
群臣 唐乾封元年封禪。
輈三度國馬、「田馬」、「駑馬」之輈, 深淺不同。考
工記輈人
「三神,地祇,天神,山嶽。」 司馬相如《封禪書》注
甘泉、汾陰雍五畤 。《郊祀志》:「劉向對:武宣之世,奉此三神。」
三祀:「大祀,用玉帛牲牷。天地宗廟,次祀,用牲幣。」
日月星辰,社稷五祀,五嶽小祀,用牲。司命、司中、風伯、雨師、山川百物 。《周禮》肆師立國祀之禮,禮器一獻,群小祀三獻;社稷五祀,五獻;四望,山川七獻。先公。
錢三品:「永通萬國,以一當千」;五行大布,以一當
十五銖 ,後周三品並用。
《三市》:「大市日昃,百族為主;朝市朝時,商賈為主。」
夕市,夕時販夫、販婦為主,出司市。《郊特牲》注《周》
禮市有三期:《景福殿賦》:「俯眺三市。」
「三館:漢欽賢,翹材接士。」 《西京雜記》公孫弘
「為相開東閣」 ,分三館。
「三長」,後魏五家立。鄰長五鄰立。里長五里立。
黨長 ,孝文太和十年,置「黨里鄰三長」 ,定民戶籍。
漢晁錯《言守邊備塞》曰:「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使。」
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伍伯。十連一邑,邑有假侯 。漢十里一亭。
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 。隋五百家為鄉,置鄉正;百家為里,置里長 。唐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四家為鄰,四鄰為保 。後周百戶為團,團置耆長三人。
取士有三唐《選舉志》:「取士之科,大要有三:由學館」
曰《生徒》,由「州縣」 曰「鄉貢」 ,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
三舍法:「太學外舍生二千,內舍生三百,上舍。」
「生百 ,總為二千四百員。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又一試,補上舍生。三等俱優,為上;一優一平,為中;長中若一優一否,為下 。」 元豐二年,太學三舍法置八十齋,齋容三十人。
三鼎《漢·郊祀志》:「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公羊》。
《傳注》「《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三代輦《司馬法》,「夏余車,殷胡弩車,周輜車。」
「三材轂輻牙」, 《考工記》輪人。
三劍含光,承影宵練。 《列子》衛孔,周其祖得。
殷帝三寶劎龍淵,太阿工市楚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干》。
《將》使作《三寶劍》。
《楚龍淵》,韓棱。《蜀漢》文郅壽。《濟南椎》成陳寵。
後漢肅宗賜「尚書三人寶劍」 ,自手署其名。
「飛景流采華鋌。」 《典論》:魏文帝為三劍。
天子諸侯庶人,《莊子》說:「劎臣有三劍。」
《三鑑》: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
「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唐太宗曰:「朕常保此三。」
鑑內防己過
三席,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
《文王世子》注:容三席,得指畫相分別也。席之制,廣三尺三寸,所謂函丈也。《曲禮》「席間函丈。」 注:函,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
《三代禮器》,劉敞著《先秦古器記》,歐陽修著《集古》。
錄「李公麟著《古器圖 》,呂大臨著《考古圖》,親得三代之器,政和新成禮器制度,皆出於此。」 王普云。
《博古圖》品之制五十有九,數之多五百三十有
七
三翼:大翼長十丈,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
《文選浮三翼》注引《越絕書》:「伍子胥水戰兵法。」
筆「三品。金管書忠孝。銀管書德行。」斑竹管書。
《文章 》,梁文帝為湘東王時筆,有三品。
三樽:「周象樽,夏山罍,殷著樽, 梁明山《賓議》。」
祭圖唯有三樽。《隋志 》《漢書》注:「稻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尊,稷米為中尊,粟米為下尊。」
三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 《劉》。
表酒爵三。《典論方言》:「秦晉之郊,謂之《桮雅》也。」
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玉藻》:「君召以三節。」
扇三等《偏團方》 元豐三年,改製扇為三等。
繡雉,古者扇編次雉羽尾為之,唐開元改為孔雀。大朝會陳一百五十六,分左右。
三酒事:昔《清 酒正》辨三酒之物,酒人為三。
酒內則清白事昔
《醙》。〈白,酒也,所九反。〉黍清 《聘禮》「皆兩壺。」注:「凡酒,稻為上,黍次之,粱次之,皆有清白」,以黍間清白者,互相備,明三酒六壺也。
「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 《坊記注》三。
酒尚質不尚味。《郊特牲》注:「五齊加明水,三酒加元酒。」
三俎:豕、魚、腊、 玉藻。三俎祭肺,《注》:「五俎加羊。」
與其腸胃
《三臡》,《醢人》注「麋鹿麇。」
三飯:諸侯三飯,《白虎通》天子食時舉樂,《論語》亞。
《飯干》三,《飯繚》四,飯缺,以樂侑食之官。魯之樂官,蓋凡三飯也。
三代豆:夏揭豆,殷玉豆,周獻豆。獻,素何反。
明堂位
「三代爵,夏琖,殷斝,周爵」,出《明堂位》《特牲饋食》。
《禮註》:「爵一升,觚二升,觶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三爵獻酬酢。 《詩賓之初筵》箋云:「三爵不識。」
《禮》:「主人獻賓,賓飲而又酢主人,主人飲而又酌以酬賓,賓則奠之而不舉正義。」
介爵、酢爵、𠊨爵。𠊨音遵 ,《少儀》皆居右。注:「三爵皆飲爵也。」
三宥:朔月、月半,以樂宥食。《周禮大司樂》:「王大食。」
「三宥,皆令奏鍾鼓。」 注:「宥猶勸也 。」 《史記索隱》:禮,祭必立侑以勸尸食至三飯而止。每飯有侑一人,故曰三侑膳夫。王日一舉以樂侑食 。《王制》: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也。
禘飫宴《三禮》禘郊之事,則有全烝,全其牲體而升。
之 。王公立飫,則有房烝,半解其體升之房,大俎也,謂之房烝 。親戚宴饗,則有殽烝,升體道節折於俎,謂之折俎。《周語》:「晉隨會聘,周定王饗之殽烝。范子私於原公曰:『此何禮也』?王曰:『子弗聞乎 享』。」
有體薦半,解其體而薦之,所以示共儉 。宴有折俎,體解節折,升之於俎,物皆可食,所以示慈惠。《左傳》:「公當享,卿當宴享,設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飲,肴乾而不食,宴則相與共食。」
三詔,納牲詔於庭,血毛詔於室,羹定詔於堂。
《禮器三詔》,皆不同位。
「三釜」,《莊子》:「曾子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 釋文。
《小爾雅》云:「六斗四升曰釜。」
「《三風》十愆」,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 殉於
貨色𢘆於遊畋,時謂「淫風 。」 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 《伊訓》湯,制官刑,儆於有位。
三愆,《論語》:「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
「躁言及之而不言」 ,謂之「隱」 ;「未見顏色而言」 ,謂之「瞽。」
三樂,《論語》:「損者三樂:驕樂、佚樂、宴樂。」
三懼:《韓詩外傳》:「明王有三懼,處尊位而恐不聞其」
《過得志》而恐驕,「聞至道」 而恐不能行。
「三疾」,《論語》:「古者民有三疾:狂、矜、愚。」
三勿惡貴而下賤,則眾;勿惡富能分貧,則窮士。
弗惡知而教愚,則童蒙勿惡 。《通鑑外紀》:「李克謂魏文侯。」
三行《荀子》:「人有三行老。老而壯者歸 窮。窮而通。」
者積行乎冥冥,施乎無報,而賢不肖一。
《三戒》:倪文節公思「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語言。」
不妄憂慮
三事呂居仁《童蒙訓》:「當官三事清慎勤。」
《三字符》:「屏山劉先生彥沖不遠復。」
三不祥《荀子》:「人有三不祥。幼不肯事長。賤不肯。」
《事貴不肖》,不肯事賢。
《說苑: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
「三遊」,遊俠,遊說,遊行。 荀悅《世紀》論「世有三。」
遊德之賊也
《三術》:「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仁義使我殺身以
「成名仁義,使我身名並全 。」 《列子》: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
士有三品,斳裁之曰:「志於《道德》,志於《功名》」,志
於富貴
三牲:牛羊豕。 《禮記內則》。《國語》。《漢書》注:「三牲。」
具為太牢。羊、豕,曰少牢,又曰中牢。《孝經》三牲,注:「太牢也。」 《左傳》:三犧,祭天地宗廟之儀。
明堂位,「夏牲尚黑,殷白牡,周騂剛。」
「三種,黍、稷、菽、麥、稻。 三種」,幽州無菽、麥。
三龜,三王之龜。《金縢》注云云。《正義》龜無三代之
別卜法有三 ,《史記》「三王不同龜。」
「三代馬」《明堂位》:「夏駱馬黑鬣,殷白馬黑首,周。」
黃馬蕃鬣
《檀弓》:「夏戎事乘驪,殷乘翰,周乘騵。」
三葉薺亭歷菥蓂。 《呂氏春秋》:「孟夏之時殺。」
三葉獲大麥
狐三德。《說文》:「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
三品藥《神農經》「三品藥三百六十五,應周天之數。」
《本草》「上藥,為君,養命。中藥,為臣,養性。下藥。」
為佐養病
三芝《沈休文詩注》:「石芝、靈芝、肉芝。」
《抱朴子》:「參成木、渠建實」
稽含《瓜賦》雲:「芝植根於岩,水芝芙蕖,土芝甘瓜。」
《王度記》:「天子以鬯,諸侯以薰,大夫以蘭芝。」
士以蕭庶人以艾
《三祥》「井里之璞,大山之器。」《車唐叔》,「異畝之禾。」
「出《子華子》,周日正薦」 ,所以為祥者三:
馬三物,戎,田駑。 《周禮》:「馬質、馬量。三物,庾。」
人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
三駿馬:《蘇文忠公三馬圖贊》西域貢馬羌溫溪
心良馬西番駿馬
《三戒》柳子厚《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
之鼠
《三槐》面三槐,三公位焉。槐之言懷也,懷來人於此。
欲與之謀
三桃:《爾雅》:荊桃。〈今櫻桃〉冬桃:〈子冬熟〉榹桃。〈實似桃而小〉
潘岳《閒居賦》「三桃」 ,表櫻胡之別。
《三粟》: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
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 閒粟,閒民無職事者。
所出 :《周禮旅師》注:「興積」 ,謂三者之粟。
《三物》豕犬雞, 《詩》「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詛爾。」
斯注
禾三變:《淮南子》:「夫子見禾之三變,始於粟,生於」
苗成於穟
三異後漢魯恭《中牟令》「蟲不犯境,化及鳥獸。」
豎子有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