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至1937年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发掘所得的考古资料,自抗战以来已出版了几期《中国考古报告集》,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了新的基础。这批材料之所以重要有其一些理由,以下三点也许可首先考虑:
第一,当上个世纪末古物家开始知晓甲骨文时,甲骨文只被当作古董在小贩及古董商手中流传。学者们对甲骨文的学术价值大多抱有怀疑。如民国初期一位杰出的古文字学家就公开宣称这是伪造品,但也有几个严肃的学者发表了一些关于甲骨文性质、内容的研究文章。1928年,史语所考古组在安阳小屯进行科学发掘并发现有字甲骨时,甲骨文存在于殷商时期也就无可怀疑了。从此使中国古文字研究开始在新的基础上进军,许慎《说文》对中国文字解释的近两千年的权威性开始发生动摇。
第二,通过现代考古发现的许多史前遗址是过去旧史学家所完全不知的。田野考古工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系统记录小屯发掘情况,以及无论与刻字甲骨有联系还是无关的全部手工制品,当然还包括全部陶器和陶片。在近25万片陶片中,约可复原1500件完整的标本。笔者依据这批陶器资料呈现的器形及可分期的类型所编纂的《殷虚陶器图录》,脱稿于战争时期,于1954年在《中国考古报告集》上发表。这一陶器群在新发现的史前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与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二者之间建立了最坚实的联系。在安阳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小屯遗址中已被甲骨文确定时代的殷商文化层下,发现另一史前文化堆积,其内涵与广泛分布于山东和东部沿海一带的龙山文化极相似。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这一陶器群为研究小屯许多墓葬和侯家庄王陵出土的青铜礼器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资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呈现两个特征:其一是大部分器形明显为西周初期所承袭,如鼎、鬲、觚、斝、爵、盂和盘等;其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器形在与其同时代或史前文化的陶器中找到原型。所以,两地墓葬中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实际上是人所熟知的周朝器皿的祖型。此外,安阳青铜礼器继承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器形,清楚地显示了它与可能是祭祀用的史前陶器具有牢固的联系。
安阳发掘在文化、社会和地理等其他方面也是重要的。本书只将这些内容概要介绍。本书撰写过程中,蒙许多朋友鼎力协助。首先我应感谢研究所的同事们,无论在核对原始材料,重新考查出土物,还是查找文献目录方面,他们都全力协助。在美国朋友中,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阅读笔者在《中国考古报告集新编》上发表的所有英文文章的费正清夫人(费慰梅),阅读了本书全部原稿,并为使本书语言通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笔者的老朋友罗杰斯教授不仅对原文加工润色,还为本书写了序言。对此笔者深表感谢。
贾士蘅女士也给笔者以多方帮助,开始曾帮助笔者搜集原始资料,编纂参考书目,用打字机打正文和注释,最后又仔细审核全部校样,笔者非常感谢她耐心而又熟练的帮助。对摄制全部图片的宫雁南先生也应致以感谢。史语所的领导人特许我使用了不少尚未发表的照片。对此,笔者也深致谢意。
李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