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小言论

幽默文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记者这篇文章,本想取题《发散烟幕》,但在提着笔刚要写的时候,展阅一位热心读者的来信,里面有这几句:“……近来看到报纸上关于国内的消息,就不肯认真,只将它们当作幽默文字读,但是,忍耐是有限制的……”我觉得他的这几句话实在太沉痛了,便改题为《幽默文字》,因为这篇拙作里所要分析研究的也正是“报纸上关于国内的消息”。

在五月二十五日,所谓“停战谈判”正在开始的时候,路透社北平电讯说:“昨日各前线均已停战,惟华字报仍载有战情及死伤人数。”“停战”不好听,“有战情”而又有“死伤人数”,便体面十足了!同时行政院长汪精卫氏仍十分坚决地表示:“华北事件日趋严重,平津之危亡在于旦夕,但我前线各军仍继续用坚决奋斗之精神,与敌作战……我国无论如何,只有抵抗一途,有一分力量,抵抗一分,决不作城下之盟。”我们国民听了,大概都不禁激昂兴奋,油然发生像诸将领通电请缨文中所谓“誓作后盾”的感想。有人说现在华北的局面在事实上已成“盟下之城”了,所以坚决地不承认是“城下之盟”,似乎也未尝没有相当的理由!“城下之盟”怪难听,为国家的体面计,当然应在否认之列。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这所谓“两面政策”,原可作弃此取彼,不必同时兼有的解释,现在既由“交涉”而获得“盟下之城”的良果,目的可算已达,与“两面政策”原不冲突,怪不得到了今天,还有某要人谈:“中央抗日政策,始终一贯,决未有所改变!”由“与敌作战”,一变而为自动撤兵,以示和平诚意,这在浅见者流,虽看不出“决未有所改变”的真谛,但在骨子里还有一个很大的理由,为常人所未留意的,因为这次的停战不是我们向敌求和,是敌向我们求和,这实在是一件体面到了绝顶的事情!倘若不信,本月二十八日的《新夜报》用大字标题载着一条“华北局势缓和之里因”的电讯,就说得很有道理,大意谓“记者晨赴某使馆访友,据该馆高级人员述华北大局缓和之里因,停战交涉关系至大……此次中国本抱定宁愿玉碎不欲瓦全之旨,日军如攻平津,决以焦土饷之,使其出极巨大之代价……日方畏中国态度严正……是以挽托第三者出为斡旋……”或者还有些傻瓜们要疑到既然敌尚未到来,即在自己国土内自动大撤其兵以表示和平诚意,敌似乎只有长驱直入的份儿,如何叫他们“出极巨大之代价”呢?难道因为他们果然“畏中国态度严正”吗?其实这些傻瓜又忘却一个很重要的口号,那就是“长期抵抗”,既有“长期”的,抛了“短期”的便无关紧要,虽则许多“短期”也有凑成“长期”的可能。否则岂不是如某要人重要谈话里所谓“眼光如豆,只知争逐蝇头微利,放弃长期抵抗之决心……慢性亡国之毒,将至不可救药”吗?

阿斗们里面又有人疑到何以“进行和议”是不许说的,只许说是“停战谈判”;“妥协”是不许说的,只许说是“谅解”;“订条件”是不许说的,只许说是“有办法”。其实这些都是种种重大的理由和苦衷。最重大的有两点:一点是和体面有关——谁的体面,当然以不求甚解为妙,至于中国在事实上丢脸到了什么地步,那是另一问题,这种实际的丢脸,是否在纸面上口头上讳莫如深,所能减少其万分中之一二,那更是另一问题;二是民众看了或听了未免受着过分的刺激,不如叫他们蒙在鼓里,来得妥当,小则可以不致损坏他们个人身心的健康,大则可以维持麻木不仁的秩序,不致使有志“长期抵抗”者感到麻烦,受到牵制,虽则阿斗们不谅苦衷,仍感到同属覆巢之下的危险,不安分地多管着闲事!

某要人最近由平返京,盛称“此次停战仅系彼此口头约言,并未签定任何协定”,这样说来,“约言”和“协定”在实质上又有了不同,至少在当局方面的希望,以为民众听了又该大可以自慰了!

有人觉得国事真相不易明瞭(见廿九日《申报时评》),其实“真相”明明摆在我们的眼前!不过我们要知道在幽默文字的后面,实有极沉痛的“真相”隐藏着罢了。可是这样的隐藏着,和公开也没有两样,事实不是最雄辩吗?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