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类证治裁

卷之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头风论治

(雷头风附)

风邪上干,新感为头痛,深久则为头风。其症头巅重晕,或头皮麻痹,或耳鸣目眩,眉棱紧掣。旧素有痰火,复因当风取凉,邪从风府入脑,郁而为热为痛,甚则目病昏眩。头风不治必害眼。当分偏正、左右、寒热、气血治之。痛在正顶,多太阳经风郁,宜川芎、羌活、蔓荆、苏叶等散之。太阳经从额至颠,络脑后也。痛在左右,多少阳经火郁,宜甘菊花、丹皮、山栀、桑叶、钩藤等发之。少阳经从头角下耳,及耳之前后也。痛偏左为风虚,宜川芎、当归、防风、薄荷。痛偏右为痰热,宜苍术、半夏、黄芩、石膏。气虚者为劳,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天麻。血虚者善惊,四物汤加薄荷、白芷。热痛者恶热,消风散。冷痹者畏寒,追风散。

寒热久郁,发时闷痛,欲绵裹者多痰,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风兼热者,茶调散、菊花散。寒挟湿者,导痰汤加苍术、白芷。痛连齿龈者,钩藤散加荆芥、薄荷。痛掣眉棱者,选奇汤。鼻流臭涕者,芎犀散,或透顶散搐鼻出涎。脑后筋掣者,钩藤、荷叶边、连翘、苦丁茶、甘菊。气上攻痛者,全蝎散。年久不愈者,乌头、南星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妇女血分受风者,养血祛风汤。其有因胆火上逆、为晕痛,治宜泄热者,用羚羊角、生地、丹皮、甘菊、苦丁茶、嫩桑叶。因肝阳乘胃,为呕吐,治宜熄风者,用茯神、甘菊炭、钩藤、半夏曲,薄荷、山栀。因肝阴虚,内风动,治宜滋液者,用复脉汤去参、姜、桂,加鸡子黄、白芍。因暑热上蒙清窍、治宜清渗者,用石膏、荷梗、薄荷、羚羊角、通草、苡米。因阴伤阳浮,齿痛筋惕,治宜镇摄者,用阿胶、牡蛎、生地、人参、白芍、钩藤。因内风头痛,泪冷目昏,治宜润养者,用杞子、首乌、茯神、白芍、柏子仁、甘菊炭。头脑鸣响,状如虫蛀,名天白蚁者,茶子末吹鼻效。头多白屑作痒者,零陵香、白芷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雷头风肿痛起块,憎寒壮热,脑震如雷鸣者,清震汤、解雷汤。雷头风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凉重剂,诛伐无过,河间立清震汤。脑风项背怯寒,脑户穴冷者,神圣散。首风因于新沐,汗多恶风者,川芎丸、白芷丸。余参头痛门治。

头风论治

头风脉候

浮为风,紧为寒。浮滑为风痰,洪数为风热。阳弦为头痛,细而坚为湿。弦而涩为气虚,芤为血虚。滑为痰厥,头痛脉急短涩者死。凡诊寸脉短者头痛,寸口紧急,或浮或短或弦,皆主头痛。

头风论治

附方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热痛〕消风散 见二卷失音。

〔冷痛〕追风散 炮川乌 石膏 炒僵蚕 荆 防 芎 草(各五钱) 天麻 制南星 白附子 羌活地龙 全蝎 白芷(各二钱半)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二分) 为末,每服五分,茶调下。

〔痰痛〕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风热〕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风热〕菊花散 甘菊花 旋复花 防风 枳壳 羌活 石膏 蔓荆子 甘草(各一钱五分) 姜(三片)

〔痰湿〕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齿龈〕钩藤散 钩藤 陈 夏 防 苓 参 草 麦冬 石膏 甘菊 或加生地、荆芥。

〔眉棱〕选奇汤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八分)

〔臭涕〕芎犀散 川芎 朱砂 石膏 片脑 人参 茯苓 炙草 细辛 犀角 山栀 麦冬 阿胶〔搐鼻〕透顶散 细辛(二茎) 瓜蒂(七个)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一分半)

研匀,用豆许,随病左右搐鼻,出涎即愈。

〔气攻〕全蝎散 全蝎(二十一个) 地龙(六条) 土狗(二个) 五倍子(五钱)

为末,酒调摊贴太阳穴。

〔血风〕养血祛风汤 芎 归 荆 防 羌 辛 地 夏 草 本 石膏 旋复 蔓荆(各五分) 姜 枣〔滋液〕复脉汤 见一卷中风。

〔雷头〕清震汤 升麻 苍术 荷叶(各四钱)

〔雷头〕解雷汤 落帚子(三钱) 升麻 川芎 苍术(各一钱) 先煎荷叶水,加姜,再入药,煎七分服。

〔脑风〕神圣散 葛根(半生半炒) 麻黄 细辛 藿香 等分为末,薄荷荆芥汤下。

〔首风〕川芎丸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蜜和,每作十丸,以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首风〕白芷丸 新白芷不拘多少,挫细,以萝卜汁浸,晒干研,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荆芥汤下,一名都梁丸。

头风论治

雷头风脉案

薛 憎寒发热头痛,脑如雷鸣,一夕顶发块 甚多,延及项后,都成疙瘩。俗医以为外症,用敷药罔效。

诊其脉浮大,审知为雷头风,按东垣先生论此症状,类伤寒,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凉重剂,诛伐无过,故刘河间立清震汤治之。用升麻(三钱)、苍术(米泔浸,炒,四钱)、青荷叶(一枝)、薄荷(三钱),如法,二服立消。此痰火上升,故成结核肿痛。用苍术除湿痰,薄荷散风火,升麻、荷叶引入巅顶,升发阳气,自得汗而肿消。

疠风论治

(肾脏风 绣球风 雁来风 蛇皮风 鹅掌风 赤白游风 紫白癜风 紫云风 癣疥癞斑 附)

疠风,恶疾也,俗名大麻风。其症皮肉麻顽,身面疙瘩,摄之则痒痛腐溃,渐至目红鼻赤,四体挛搐,头面突肿。盖中天地间一种风毒厉气,氵㸒于腑脏骨髓,注于经络肢节,久而后发,亦有骨肉传染而得者。立斋分别五脏受病,谓眉先落者毒在肺,面发紫泡者毒在肝,足底痛或穿者毒在肾,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一皮死,麻木不仁;二肉死,针刺不痛;三血死,溃烂流脓;四筋死,指脱趾堕;五骨死,鼻柱崩塌。至于声哑目盲,皆为难治。《内经》治法,以锐针刺其肿上,出恶血,重泄毒也。其恶血滞在肌表经络者,宜汗宜刺,汗用紫萍散,刺取委中穴。毒蕴腑脏,非荡涤不除,如凉膈双解之类。毒在外,非砭针不散,砭刺臂腿手足指缝出血。表里毒盛,非外砭内泄不退。上体患多,以醉仙散取毒血从齿缝中出,并刺臂腕指缝。下体患多,以再造散取虫积从谷道中出,仍针腿胫趾缝。上下相等,用必胜散兼取。治法内通腑脏,外达经络,养营益卫,补正逐邪。若妄投燥热,脓水淋漓,肝血益涸,风热益炽,肾水益伤矣。初起头面搔痒,发出红紫疹块者,用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数服,接服八珍汤,圣愈汤。外用白玉蟾浴汤加羌活、薄荷、葱白煎洗。浴后,白玉蟾擦药搽。凡遍体肿块,以生姜蘸擦药擦之。其燥起白屑,系血不荣肤。四物汤加荆、防、白芷、地骨皮。搔如隔帛,系气不充表。养营汤。面部麻木,系气血不能上荣。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附。瘾疹赤晕,系风热入营。实者胡麻散,虚者祛风丸。疙瘩破痒,系风毒伤血。羌活当归散,或当归饮加山栀、钩藤。指节挛拳,系阴火烁筋。加味逍遥散加钩藤,与换肌散间服。鼻赤眉落,属肺经风热。人参消风散加天麻、僵蚕。面发紫泡、属肝经风毒。栀子清肝汤加钩藤、金银花,兼服六味丸。筋骨挛痛,属肝肾阴虚。

六味地黄汤。口眼 斜,属风动痉厥。用全蝎酒洗,盐焙,研,僵蚕、白附子末各七钱,每服钱半。寒热往来,小柴胡汤。阳虚怯冷,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疮久溃烂,掺红玉散、敷坎离膏。足心穿破,服六味汤、掺香珠散。气血亏败,固命丹。通治风癞, 丸、胡麻丸。一切毒疠危症,五龙丸、千年药、东华玉髓、冯夷琼浆,诸方选用。若夫疠疡类症,则有两 如癣,虫蚀成疮者,为肾脏风。用四生散以去风邪,六味丸以滋肾水。肾囊湿痒者,为绣球风。蛇床子汤加川椒、茴香、葱。皮顽肌燥,至秋痒发者,为雁来风。宜羌活白芷散,或加味逍遥散。肤裂痒痛,形似蛇纹者,为蛇皮风。初用火龙散,继服补剂,外用雄黄、硫黄、朱砂、赭石、枯矾、川椒、樟脑研,香油调擦。掌心顽浓,白皮鳞屑者,为鹅掌风。内服大消风散,外用土槿皮、川椒煎汤熏洗,再用桐油调鸽粪擦之。臂腿 ,游走不定者,为赤白游风。赤用加味逍遥散,白用人参消风散。其肌肉斑驳,紫白为紫白癜风。通用川附、硫黄研末,姜汁调匀,茄蒂擦之,或用水银、轻粉,调姜汁擦之。身发紫斑,延晕如霞者,为紫云风。何首乌散加 、蛇床子、夏枯草煎洗。牛皮顽癣,用火酒浸土槿皮、大枫子、雄黄、川椒、羌活、斑蝥、朝脑、红砒、烟膏、明矾,以穿山甲刮破,笔擦之。新久疥癫,一扫光。夏月汗斑、用密陀僧末、洋糖,醋调,黄瓜蒂擦之。雀斑酒刺,白屑风痒,玉肌散擦。此因疠风类及之。他如脱跟、鱼鳞、 蚝、虼蚤、鸡爪等风,不过多立名色。前明沈氏专科,前明沈之间着《解围元薮》四卷,皆论风癞治法。以祛风、泻火、杀虫、排毒为先,补血、壮元、导滞、坚筋相济。忌用熏刺锋镰轻粉,戒房室,禁炙爆盐酱,大枫子性畏盐。及一切辛荤动风食品,方可延生,否则愈而再发,必死。昔孙真人治此症百余人,得免于死者二。朱丹溪治五人,得免者仅一妇人,然则疠岂易治哉?

疠风论治

疠风脉候

疠风阳脉浮弦关前,阴脉实大关后。两寸浮而紧,或浮而洪,浮缓者易治;洪大而数,或沉实者,难治。

脉若沉而病反在上,浮而病反在下,皆不治。

疠风论治

附方

〔发汗〕紫萍散 紫背浮萍一味,晒干研末,每服三钱,以黑豆淋酒,临卧调服取汗,弱者间二三日再服。

〔攻荡〕凉膈散 见一卷中风。

〔表里〕双解散 见一卷疫。

〔肺风〕桦皮散 桦皮(四两,炒灰) 荆芥穗(二两) 炙草(五钱) 枳壳(四两) 杏仁(二两)

每服四五钱。

〔上体〕醉仙散 胡麻 牛蒡 蔓荆 枸杞(俱炒。各一两) 白蒺藜 苦参 防风 花粉(各五钱)

为末。每用一两五钱,入轻粉二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齿缝中出臭涎,令人如醉,下尽恶物,病根乃去。

一方多乳香、没药、麝香、全蝎、蛤粉、大枫子、藿香等味。

〔下体〕再造散 郁金 角刺(各五钱) 大黄(制一两) 白牵牛(取头末,半生半炒,六钱)为末,酒下五钱。

〔上下〕必胜散 槟榔 角刺(各五钱) 大黄(制一两) 白牵牛(取头末,半生半炒,六钱)

甘草(生熟各半二钱) 轻粉(二钱) 为末,分七服,糖五匙,姜汁五匙,调服。

〔疹块〕防风通圣散 荆 防 归 芍 芎 术 苓 栀 桔草 连翘 麻黄 薄荷 大黄 芒硝石膏 滑石 葱〔气血〕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两补〕圣愈汤 见二卷劳瘵。

〔洗浴〕白玉蟾浴汤 苍耳子 马鞭草 防风 荆芥 紫苏 苦参 银花 白芷 遍地香 泽兰〔外治〕白玉蟾擦药 白芷 草乌 南星 杏仁 半夏 大枫子 白芨 白蔹 蛇床子 等分为末,姜片擦之。

〔血燥〕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血虚〕养营汤 见二卷劳瘵。

〔气陷〕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风热〕胡麻散 胡麻(两半) 苦参 荆芥 首乌(各八钱) 威灵仙 防风 菖蒲 牛蒡 甘菊 蔓荆子白蒺藜(炒) 炙草(各六钱) 每服三钱。

〔风热〕祛风丸 枳 防 芍 杞 草 地骨皮 生地 熟地 蜜丸。

〔风毒〕羌活当归散 归 芎 羌 防 荆 芩 翘 芷 草 黄连 牛蒡子 升麻(各一钱) 水煎。

〔血热〕当归饮 归 芎 地 芍 荆 防 蒺藜(各钱半) 草 首乌(各一钱) 水煎。

〔血燥〕加味逍遥散 见一卷火。

〔肺风〕消风散 见二卷失音。

〔肢挛〕换肌散 白花蛇 黑花蛇(酒浸。各三两) 地龙 当归 细辛白芷 天麻 蔓荆 威灵仙 荆芥 菊花 苦参 紫参 沙参 木贼草 白蒺藜 不灰木 甘草 天冬赤芍 九节菖蒲 定风草 首乌 胡麻 草乌(炮去皮脐) 川芎 苍术 木鳖子(各一两) 研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

〔肝火〕栀子清肝汤 柴 栀 丹(各二钱) 归 芍 苓 芎 牛蒡(各七分) 水煎。

〔肾虚〕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寒热〕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阳虚〕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疮烂〕红玉散 文蛤 白芷 当归 大黄 白芨 草乌(各一两) 乳香 没药 儿茶 雄黄 血竭韶粉 东丹(各三钱) 为末,香油调搽。

〔外敷〕坎离膏 血竭(三钱) 冰片(一钱) 轻粉 水银(各二钱) 大枫子(一两) 白蜡(五钱) 研极细,加熬熟香油调,入麝香(二分)。大风久烂,以甘草汤洗搽。

〔足心〕香珠散 木香 朱砂 赤石脂 东丹 车前子 各等分研细,先以茶叶、川椒煎汤洗净,再掺药,外用绵纸扎好。

〔风虚〕固命丹 人参 熟地(各四两) 杞子 麦冬(各六两) 茯苓 当归(各十六两) 仙灵脾(取叶一斤去毛,酒拌蒸) 为末蜜丸,每服四十丸,米汤下。

〔通治〕 丸 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蜜酒蒸晒,一斤) 归 芍 熟地(各一两)

川乌(黑豆制,六钱) 羌活 防风(各一两) 蜜丸,二钱,以酒下。

〔通治〕胡麻丸 胡麻(一斤) 苦参皮(五斤,酒浸) 荆芥穗(四斤) 草(三斤) 苍耳叶紫背浮萍(各二斤,晒) 研末,酒糊丸。朱砂为衣每服百丸。

〔追毒〕黄龙丸 舶上硫黄(打碎熔化,倾入酽醋内,取净硫一斤,入竹筒内以蜡封口,浸粪缸中,一年取起,放长流水中四十九日) 松香(熔化,加火酒煮七沸,倾入冷水内,但取净松香三两) 茅术(米泔浸,刮一斤) 檀香 白胶香 川乌(炮) 川芎(各四两) 恶实 草乌 天麻(各三两) 地龙(二两)

研末,陈米糊丸,每服五十丸,开水下。

〔涤秽浊〕乌龙丸 肥皂角刮去皮筋子,水浸捶烂,绞去渣,取汁入瓦器,用黑牵牛末共捣,为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白汤下,利三五次不伤正气。

〔逐湿〕白龙丸 乳香 没药 川乌 草乌 地龙 南星 酒糊丸。每服四十丸,或酒或荆芥汤下。

〔除湿〕花龙丸 苍术 黄柏 龟壳(酥炙) 牛膝 当归 萆 防己 茄根皮(各一两) 酒糊丸,每服百丸。

〔痿痛〕赤龙丸 麝香(二钱半) 乳香 没药 当归(各七钱) 地龙 白胶香(各二两五钱) 木鳖子(三钱)

川乌 五灵脂(各二两) 京墨 线胶(炒) 紫背浮萍(各二两五钱) 饭丸龙眼大,日服一丸,酒下。又名一粒金丹。

〔驱风〕千年药 苍术 羌活 乌药 风藤 防己 防风 白芷 大黄 独活 本 桔梗 草乌 柴胡黄芩〔毒三十六种〕天麻 细辛 甘松 蔓荆子 五加皮 白蒺藜 川断 白芍 南星 大腹皮 角刺薄荷(各三两) 荆芥 升麻(各五钱) 紫背浮萍(一斤) 麻黄(六钱) 当归 苦参(各二两)煎去渣,炼成膏,用:人参 白术 乳香 没药 牛膝 香蛇 血竭 茯苓 胡麻 松脂 僵蚕 研末,以前膏和丸弹子大,朱砂为衣,金箔包裹。远年病服十丸,近年服五七丸,用麻姑酒磨服,汗出则愈。此方张真人《邋遢传》内,有蟾蜍、麝香、冰片、磁石、人牙等。

〔尹仙传方〕东华玉髓 大枫子(研末,隔汤化油,四两)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二钱) 牛黄(一钱五分)

麝香(五分) 阿胶(一钱) 琥珀 珍珠(各三钱) 雄黄(五钱) 地龙(炙,七钱) 冰片(三钱) 芒硝(八分)

大枫油调药,每服一钱,酒下。

〔麻顽〕冯夷琼浆 川乌 苦参 羌活 防风 胡麻 甘菊花 荆芥 连翘 甘草 风藤 白芷 黄连当归 川芎 黄芩 白芍 牛膝 独活 僵蚕 蝉蜕 生地 何首乌 威灵仙 金银花(各五钱) 上药匀两帖,用酒二瓶,密封煮,每一日进一杯。治疙瘩挛拳,割剜不知痛者,轻则一料愈已。

〔肾藏〕四生散 白附子 独活 黄 白蒺藜(炒) 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猪腰子劈开,入药,湿纸裹,煨热,盐汤下。

〔绣球〕蛇床子汤 蛇床子 独活 苦参 防风 荆芥(各三钱) 枯矾(五钱) 煎汤熏洗。

〔雁来〕羌活白芷散 羌活 白芷 柴胡 荆芥 蔓荆子 防风 猪牙皂角 甘草 黄连 黄芩(各一钱)

〔蛇皮〕火龙散 人牙(一两半) 雄黄 辰砂 大黄(酒蒸) 代赭石(醋 。各一两) 共研末,每服三钱。

〔鹅掌〕大消风散 防风 蒺藜 荆芥 苦参(各十二两) 乳香 没药(各二两) 黄芩(一两) 胡麻(十两)

大枫子(五两) 当归 黄柏(各二两) 麝香(五钱) 每服八钱,水煎。

〔紫云〕何首乌散 何首乌 防风 白蒺藜 枳壳 天麻 僵蚕 胡麻 茺蔚子 蔓荆子(各一钱)

茵陈(五分) 水煎服。

〔疥癞〕一扫光 防风 荆芥 苦参 地骨皮 薄荷 甘草 为末,每服三钱,蜜水调下。

〔雀斑〕玉肌散 绿豆粉(八两) 滑石(一两) 白芷(一两) 白附子(五钱) 为末,每晚用数钱搽面。

〔擦药〕肥皂丸 荆芥穗 本 白芷 羌活 防风 薄荷 甘松 山柰 朴硝(各一两) 为末,入肥皂角去子弦三斤,捣丸,晒干晨擦。

疠风论治

疠风脉案

服叔 传染毒疠,由足趾麻木,渐至肌肉不仁,身发红晕。常服京口专门治风丸散,大率泻毒品味,如苦参丸、必胜散等类。初服大便日三四行,红晕虽退而精神日削,缠绵数载,眉脱眼斜。予谓驱毒宜兼补元,否则正气陷下,邪毒留滞,非治法矣。用八珍丸料加制首乌、生杜仲、炙黄 、蒸牛膝、玉竹、天麻、独活、秦艽、威灵仙、乳香、没药、蜜丸。兼服药酒,用白花蛇、穿山甲、松节、金毛狗脊、威灵仙、桑寄生、苦参、丹参、当归、玉竹、木瓜、桂枝,浸煮,温服一料,精神稍复,痹痛亦定。后仍服京口丸散,便泻食减,筋挛肉腐,卒成不效。

某 疠风初起,左足跟出水,左手麻痹不随,脉虚濡按之不起,此阴血虚而受风湿疠毒也。用熟地、当归、川芎、杞子、首乌、白术、黄 、牛膝、生杜仲、五加皮、独活、桂枝、钩藤、姜黄,熬膏冲酒服,手足运掉得舒。然此症乃疠毒邪,乘虚袭入经络,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不远帷 ,慎调摄,久之筋骨刺痛,眉落眼斜,鼻塌肉腐,十不一生矣。

周 壮岁感前症,初由臂 肿硬,手腕痹痛,延至遍体上下,骨节挛痛,面发红斑,湿毒淋漓,多在支节,诊之脉沉数。此疠毒从经络窜入骨髓,须用针砭去恶血以泄毒,非药力所及,辞不治。

痹症论治

诸痹,风寒湿三气杂合,而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则掣痛,湿多则重着,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或肌肉麻顽,或肢节挛急,或半体偏枯,或偏身走注疼痛,其不痛者,病久入深也。故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血则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麻木不仁,在皮则皴揭不荣,皆痹而不痛。盖痹者,闭而不通,邪在阴分也。故经以病在阳为风,在阴为痹,阴阳俱病为风痹。经言三气杂合,专言痹病所因也。在阴为痹,分言表里有殊也。阴阳俱病,表症更兼里症也。《经·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非偏受一气。其风胜者为行痹,风行而不定,如走注之类。寒胜者为痛痹,寒凝则阳气不行,痛有定处即痛风。湿胜者为着痹,重着不移,或肿痛,或不仁,湿从土化,病发肌肉,即麻木也。以冬遇此为骨痹,冬气在骨。以春遇此为筋痹,春气在筋。

以夏遇此气为脉痹,夏气在脉。以至阴遇此为肌痹,长夏气在肌肉。以秋遇此为皮痹,秋气在皮。行痹、痛痹、着痹痹症大纲。又以所遇之时而命名,非此外别有骨筋脉等痹也。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

经云:诸痹不已,亦溢内也。风胜者易已,留皮肤者易已,留筋骨者痛久,其入脏者死。凡痹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血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此经病入脏也。经论五痹之入脏者曰,肺痹烦满,喘而呕;心痹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其入腑者,别有肠痹胞痹,另详本门。此五脏之痹,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胜脉必浮,寒胜脉必涩,湿胜脉必缓。三痹各有所胜,用药以胜者为主,而兼者佐之。治行痹散风为主,兼去寒利湿,参以补血,血行风自灭也。防风汤。治痛痹温寒为主,兼疏风渗湿,参以益火,辛温解凝寒也。加减五积散。治着痹利湿为主,兼去风逐寒,参以补脾补气,土强可胜湿也。

川芎茯苓汤加 、术。其症有风湿,羌活胜湿汤、史公酒。有寒湿,苡仁汤、三痹汤。痹而身寒,如从水中出者,属寒湿,附子丸。有湿热,加味三妙散、苍术散。肩背沉重,肢节疼痛,下注足胫,属湿热。当归拈痛汤。

有风热,肤麻瘾疹,消风散。有暑湿,清暑益气汤。有冷痹,风冷顽麻,巴戟天汤。有热痹,热毒流注骨节,千金犀角散。有营热,四物汤去川芎,加钩藤、丹皮。有营虚,当归建中汤。有卫虚,防己黄 汤。有气痹,痹在气分,蠲痹汤。有血痹,痹在血分,因劳汗出,卧被风吹,血凝于肤,黄 桂枝五物汤加当归。有瘀血,败血入络,桃红饮,煎成入麝香。有停痰,遍身走痛,二陈汤加羌活、白芥子、风化硝,姜汁泛丸。有支饮,臂痛不举,眩冒麻痹,指迷茯苓丸。有在经,木防己汤。有入络,活络饮加桑寄生、威灵仙、钩藤、牛膝,或活络丹。治法总以补助真元,宣通脉络,加活血丹合续断丹,或人参散之类。使气血流畅,则痹自已。

〔风寒湿合痹〕气血凝滞,身重而痛,手足挛急。石顽改定三痹汤,或通痹散。

〔周痹〕真气不能周于身,浑身痹痛。风寒湿气客于肉分,内不在脏,外未发皮,命曰周痹。蠲痹汤加桂枝、白术、狗脊、薏米。

〔行痹〕遍身走注不定,上半身甚者,乌药顺气散。下半身甚者,虎骨散加减。

〔痛痹〕历节挛痛,疏风活血汤。痛甚者,五灵散。

〔着痹〕留着定处,身重酸疼,天阴即发,除湿蠲痛汤加蚕砂、防己、薏米。不应,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羌活、黄柏。

〔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苦痛切骨,安肾丸。

〔筋痹〕即风痹也,风热攻注,筋弛脉缓,羚羊角散。若湿邪入筋,续断丹。

〔脉痹〕即热痹也。《金匮》云:经湿则痹,络热则痿。风湿郁热,经隧为壅。升麻汤去桂、麻,加萆 、石膏,或秦艽四物汤,后用人参丸。

〔肌痹〕即湿痹着痹也。浑身上下左右麻木,属卫气不行。神效黄 汤。皮肤麻木,属肺气不行。本方去荆芥,倍黄 ,加防风。肌肉麻木,属营气不行。本方去蔓荆,加桂枝、羌活、防风。丹溪曰:麻为气虚,木为湿痰败血。

〔皮痹〕邪在皮毛,搔如隔帛,或瘾疹风疮,宜疏风养血。秦艽地黄汤。

〔五脏痹〕经病入脏,邪胜正虚,五痹汤。肾痹,本方加独活、肉桂、杜仲、牛膝、黄 、萆 。肝痹,本方加枣仁、柴胡。心痹,本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脾痹,本方加浓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本方加半夏、杏仁、麻黄、紫菀。

《入门》曰,痹初起,骤用参、 、归、地,则气郁滞,邪不散,只以行湿流气药主之。久而不愈,宜峻补真阴,使气血流行,则病邪随去。(参景岳论。)

痹与痿相似,但痿属虚,痹属实。痿因血虚火盛,肺叶焦而成。痹因风寒湿邪侵入而成也。痹又为中风之一,然受病各异。痹兼三气,邪为阴受,中风邪为阳受也。《尊生书》曰,阳者表与上,阴者里与下也。痹与风痿,形症虽相似,医治之法,可相混乎?(沈氏集说)

治痹而用风门通套之剂,医之过也。痹症非不有风,然风入阴分,与寒湿互结,扰乱其血脉,致身中之阳不通于阴,故致痹也。古方多有用麻黄、白芷者,以麻黄能通阳气,白芷能行营卫,然已入四君四物等汤中,非专发表也。致于攻里,则从无用之者,以攻里药皆苦寒,用之则阳愈结,其痹转入诸腑而成死症矣。(《医通》)

戴人曰:痹病以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其脉沉涩。乃治此者不分经络表里脏腑,便作香港脚寒湿治,而用乌附乳没燥热,以致便尿涩滞,前后俱闭,虚躁日甚,肌肉日削,饮食不下,虽华扁亦难措手矣。

痹症论治

痹症脉候

脉涩又紧,为痹痛。(《脉经》)脉大而涩,为痹,脉急亦为痹。(《玉机》)浮涩而紧,风寒湿三气皆备。

(《脉诀》)肺脉微为肺痹,心脉微为心痹。右寸沉而迟涩,为皮痹。左寸结而不流利,为血痹。右关脉举按皆无力而涩,为肉痹。左关脉弦紧,浮沉有力,为筋痹。(《医通》)

痹症论治

附方

〔行痹〕防风汤 见一卷湿。

〔痛痹〕加减五积散 见一卷湿。

〔着痹〕川芎茯苓汤 赤苓 桑皮(各钱半) 川芎 防风 麻黄 赤芍 当归(各一钱) 陈皮 炙草(各五分) 枣(二枚)

〔风湿〕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风湿〕史国公酒 羌活 防风 白术 当归 牛膝 萆 杜仲 松节 虎胫骨(酥炙) 炙鳖甲蚕砂 秦艽 苍耳子 杞子 白茄根 各味粗研,绢袋盛浸。此方去鳖甲、苍耳子,加龟板、苍术,名换骨丹。

〔寒湿〕附子丸 附 姜 芍 苓 参 草 术 桂〔寒湿〕苡仁汤 苡仁 归 芎 姜 桂 羌 独 防 术 草 川乌 麻黄〔寒湿〕三痹汤 地 芍 归 芎 参 苓 草 防 独 杜仲 牛膝 续断 桂心 细辛 秦艽姜枣 水煎。

〔湿热〕加味二妙散 黄柏(酒炒) 苍术(米泔浸炒)名二妙丸,此加 当归 牛膝 防己 萆龟板〔湿热〕苍术散 苍术 黄柏(各四两) 虎骨(酥炙,二两) 防风(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湿热〕当归拈痛散 见一卷湿。

〔风热〕消风散 见二卷失音。

〔暑湿〕清暑益气汤 见一卷暑。

〔冷痹〕巴戟天汤 巴戟(二钱) 附子 五加皮 石斛 炙草 茯苓 当归(各一钱) 牛膝 萆 (各钱半)

肉桂 防风 防己(各五分) 生姜 水煎。

〔热痹〕千金犀角散 犀角(镑,二两) 羚羊角(镑,一两) 前胡 黄芩 栀仁 大黄 升麻(各用姜汁拌炒,五钱) 射干(酒炒黑,四钱) 豆豉(一升) 研末。

〔营热〕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营虚〕当归建中汤 见三卷脾胃。

〔卫虚〕防己黄 汤 见一卷湿。

〔气痹〕蠲痹汤 归 芍 羌 防 姜黄(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姜(五片) 枣(二枚)

〔血痹〕黄 五物汤 芍 桂枝(各三钱) 姜(六片) 枣(二枚) 日三服,一方加人参。

〔瘀血〕桃红饮 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尾 威灵仙 煎好,加麝香少许冲服。

〔停痰〕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支饮〕指迷茯苓丸 见二卷痰饮。

〔经痹〕木防己汤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姜黄 杏仁 桑枝〔络痹〕活络饮 术 归 芎 羌 独(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通络〕活络丹 川乌 草乌(各炮去皮脐) 南星(胆套九次) 地龙(焙干。各一两) 乳香没药(各二钱二分) 酒丸,酒下。

〔补虚〕活血丹 熟地(三两) 参 术 归 芍 续断(各一两) 酒糊丸。

〔经络〕续断丹 续断 萆 牛膝 木瓜 杜仲(各二两) 蜜丸,酒下二钱半。

〔镇补〕人参散 人参(二两) 杜仲 黄 枣仁 茯神(各一两)

五味子 川芎 熟地 秦艽 羌活(各五钱) 细辛(二钱) 丹砂(五钱) 研服。

〔合痹〕改定三痹汤 参 苓 术 草 归 芍 芎 桂 心 防己 防风 乌头 细辛 姜 枣〔合痹〕通痹散 天麻(三两) 独活 本 归 芎 术(各二两) 研服三钱,酒下,日二服。

〔行痹〕乌药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行痹〕虎骨散 虎骨(二两) 白花蛇 天麻 防风 牛膝 僵蚕 当归 乳香 肉桂(各一两)

炙草 全蝎(各五钱) 麝香(一钱) 每末服二钱。

〔痛痹〕疏风活血汤 归 芎 威灵仙 白芷 防己 黄柏 南星 苍术 羌活 桂枝(各一钱)

红花(三分) 姜(五片)

〔痛痹〕五灵散 五灵脂(二两) 川乌(两半) 没药(一两) 乳香(五钱)

〔着痹〕除湿蠲痹汤 苍术(二钱) 白术 茯苓 羌活 泽泻(各一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姜汁 竹沥(各三匙)

〔着痹〕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骨痹〕安肾丸 肉桂 川乌(各两半) 白蒺藜 巴戟 山药 茯苓 石斛 萆 苁蓉 补骨脂(各四两八钱)

蜜丸。

〔骨痹〕羚羊角散 羚羊角 归 芎 防 独 枣仁 茯神 杏仁 薏苡 木香 甘草 姜〔热痹〕升麻汤 升麻(三钱) 茯神 人参 防风 犀角 羚羊角 羌活(各一钱) 桂心(三分)

加竹沥半杯,和服。

〔脉痹〕秦艽四物汤 四物汤加 秦艽 薏苡 蚕砂 甘草〔镇补〕人参丸 人参 麦冬 茯神 龙齿 石菖蒲 远志 肉 归 地 蜜丸。

〔肌痹〕神效黄 汤 参 芍 陈 草 蔓荆子 尿涩加泽泻,身热加丹皮。

〔皮痹〕秦艽地黄丸 四物汤加 秦艽 荆 防 羌 芷 升麻 蔓荆 甘草 大力子(各一钱)

〔五脏〕五痹汤 参 苓 归 芍 芎 术 五味子 细辛 或加引经之药。

痹症论治

痹脉案

李 左臂自肩以下骨节大痛,经所谓寒胜则痛也。来势甚骤,若游走上下骨骱,即俗谓白虎历节风。

痛如虎咬,刻不可忍,此非厉剂不除,投以川乌头炮去脐皮、草乌头炮去皮,姜汁制、松节油,一剂,服后饮酒以助药势达病所。夜半身麻汗出,平旦而病若失矣。此仿活络丹法。

张 五旬外,左臂素患肿痛,因涉江受风,一夜,全身麻痹,脉虚濡,此真气虚而风湿为病,乃痱中根萌也。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失调,邪气乘虚袭入经络,蠲痹汤主之,数服而效。《准绳》云,凡风痹偏枯,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治不用黄 为君,人参、归、芍为臣,桂枝、钩藤、荆沥、竹沥、姜汁为佐。徒杂乌、附、羌活以涸营而耗卫,未之能愈也。严氏蠲痹汤用黄 、炙草以实卫,当归、白芍活血以调营,羌、防除湿疏风,姜黄理血中滞气,入手足而驱寒湿,用酒和服,专借以行药力也。

王 伤酒涉水,湿袭阴络,右腿痹痛,由髀骨直至委中穴。参用三痹汤内服,桂心、茯苓、牛膝、杜仲、白术、苍术、当归、独活、桑枝煎汤。外用防风、桂枝、木瓜、当归、 、葱白煎汤熏洗,汗出为度。夫湿痹重着,今腿痛已定,通移膝胫,仍以逐湿通痹法治。川乌、桂心、独活、牛膝、虎胫骨、归尾、没药,以溺少加茯苓、车前子。二服,兼用洗药,痛止能行。数十日内,戒酒肉风冷劳动。

王氏女 风寒湿合而成痹,蕴邪化热,蒸于经络,四肢痹痛,筋骨不舒。盖邪中于经为痹,中于络为痿。

《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倘经腑治失宣通,延为痿 。杏仁、滑石、石膏、赤苓、威灵仙、蚕砂、薏仁,数服痛减,乃用白术、薏仁、茯苓、桂枝、片姜黄、钗斛、归身、玉竹、五加皮、桑枝煎汤,数十服肢体活动。又服丸剂平补肝肾,步履如常。

族妇 右臂痛手不能举,此为肢痹。用舒筋汤。片姜黄、当归、羌活、炙草、姜渣、海桐皮,加桂枝,四五服渐瘳。凡筋得寒则急,得热则纵, 短为拘,弛长为痿。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宜宣风逐寒燥湿,兼通络。如臂痛,服舒筋汤,必腋下 汗出,则邪不滞于筋节,而拘急舒矣。如气虚加参、,血虚加地、芍,肩背加羌活、狗脊、鹿胶,腰脊加杜仲、独活、沙苑子,臂指加姜黄、桂枝,骨节加油松节、虎膝,下部加牛膝、薏苡、五加皮、虎胫骨,经络加桑寄生、威灵仙、钩藤。久而不痊,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加桂心、胆星、川乌、地龙、红花、桃仁以搜逐之。

王有年,盛暑脉沉缓,身半以下酸痛,胫膝无汗,手足不温,便艰梦泄,皆湿热壅阻致痹,先通其壅。

用蒸牛膝、当归、秦艽、川芎、玉竹、杏仁、陈皮、淡苁蓉。二服便润,去苁蓉、杏仁,专理经络湿邪,加桂枝、桑寄生、独活、薏苡、杜仲、熟地(炒)。十数服全瘳。

痿症论治

痿者,肢弱而无力,筋弛而不收,为热伤血脉之症。经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夫五脏皆有痿,如肺热为皮毛痿,宜犀角桔梗汤。心热为脉痿,宜铁粉丸。肝热为筋痿,宜紫葳汤。脾热为肉痿,宜二陈汤加参、 。肾热为骨痿,宜金钢丸。而经论痿 必原肺热者,以肺为脏之长,体燥居上,主气而畏火。若金受火烁,则气伤而不能营摄一身,乃发为痿 矣。其治痿独取阳明,何也?经曰:阳明者脏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此治痿必使胃纳水谷,化精微,五脏得所禀,以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也。河间论痿,主血衰不能营养百骸。子和谓痿,必火乘金,病多作于五六七月。午为少阴君火之位,未者湿土,庚金伏火之地,申者少阳相火之分。故病痿者,脉浮大。戴人主肾水衰,则骨髓枯竭,直言痿病无寒。丹溪云: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有制,土不受戕,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有养,金不苦燥。凡痿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东垣治痿,以黄柏为君,黄 为佐。士材论胃虚食减成痿,宜藿香养胃汤。治脾下陷足痿,用补中益气汤。

石顽主阳明湿热,各具确见。今参而酌之,通治湿热成痿,脉洪滑者,主清燥。二妙丸、加味二妙丸,随症加减。湿热伤肺成痿者,主清土。如沙参、麦冬、玉竹、杏仁、石斛、百合、花粉、通草、山栀。湿热壅胃成痿者,主通腑。大豆黄卷、茵陈、滑石、石膏、萆 、茯苓、枳实、槟榔。湿热着筋骨成痿者,主理隧。金毛狗脊、地骨皮、知母、防己、牛膝、龟甲、五加皮,或三妙丸。阳明脉虚,宗筋不约者,主润肺。人参、茯苓、杞子、当归、桑葚、肉苁蓉、桑寄生、芝麻、山药。肝胃阴虚,风动肢痿者,主通摄。熟地、牛膝、远志、杞子、石斛、钩藤。肝肾阴虚,足热枯痿者,填精髓。牛骨髓、猪骨髓、鹿筋胶、羊肉胶、熟地、杞子、牛膝、青盐,或滋阴大补丸。肾督阳虚,脊软腿酸者,壮筋骨。鹿角胶丸、四斤丸。太阳督脉虚,形俯痿废者,理腰脊。香茸丸。衰年足软肌麻,跷维不用者,以温行流畅奇络。橘络、木瓜、杞子、杜仲、狗脊、肉苁蓉、牛膝、当归须、鹿胶。病后阴伤骨痿,六味丸去丹、泽,加虎胫骨、龟甲、牛膝、当归。久病筋骨痿,不起于床,金刚丸、牛膝丸、煨肾丸、五兽三匮丹。阴虚挟湿热,脉滞而数,为痿厥,虎潜丸加减,不应,少加川附子。长夏暑湿成痿,清暑益气汤加减。肾伤暑 痿厥,清燥汤加减。膏粱湿热伤精,胫膝痿弱,神龟滋阴丸、大补地黄丸。血衰筋缓不收,补血荣筋丸。气虚举动无力,四君子汤加肉桂、黄 。半身偏痿,须分左右,审气血阴阳,十全大补汤加减。屈伸不利,行步艰难,安肾丸。肢软脉滑,腰膝麻木或肿,属湿痰。二术二陈汤加姜汁、竹沥。食滞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成痿,脉必气口弦滑而恶食。木香槟榔丸加山楂、神曲、木瓜、防己。瘀血留于腰胯成痿,脉必沉涩而兼痛。四物汤加桃仁、莪术、穿山甲。心热亢,兼实积者,为脉痿。

大承气汤。瘦人病痿,脉涩或大,多血虚有火,二妙四物汤。肥人病痿,脉滑或沉,多气虚有痰。二妙六君汤。

子和云:四末之疾,动而或劲,为风。不仁或痛,为痹。弱而不用,为痿。逆而寒热,为厥。风必兼热,痹必风寒湿合邪,痿必火乘金,厥则或寒或热,皆从下起。奈何不察其源,概谓风氵㸒末疾,以风药例治耶!

痿症论治

痿症脉候

脾脉缓甚为痿厥。(《内经》)诊痿 ,脉虚者生,紧急疾者死。(《脉经》)尺脉虚弱,缓涩而紧,病为足痛,或为痿病。(《脉诀》)痿脉多浮而大。(子和)

痿症论治

附方

〔肺痿〕犀角桔梗汤 黄 石斛 天冬 麦冬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 黄芩 杏仁 秦艽〔心痿〕铁粉丸 铁粉 银箔 黄连 苦参 石蜜 龙胆 龙齿 牛黄 秦艽 丹皮 白藓皮 地骨皮雷丸 犀角〔肝痿〕紫葳汤 紫葳 天冬 百合 杜仲 黄芩 黄连 萆 牛膝 防风 菟丝子 白蒺藜〔脾痿〕二陈汤 陈 苓 夏 草〔肾痿〕金刚丸 见二卷虚损〔胃虚〕藿香养胃汤 参 术 苓 草 苡仁 藿香 半夏曲 乌药 神曲 砂仁 毕澄茄 姜 枣〔脾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通治〕二妙丸 见一卷湿。

〔湿热〕加味二妙丸 见本卷痹。

〔湿热〕三妙丸 二妙丸加酒蒸牛膝二两。

〔阴虚〕滋阴大补丸 熟地 山药 萸肉 茯苓 牛膝 杜仲 五味 巴戟 小茴香 肉苁蓉 远志石菖蒲 杞子 红枣 蜜丸。

〔阳虚〕鹿角胶丸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人参 当归 牛膝 茯苓 菟丝子 白术 杜仲 虎骨龟板〔壮筋〕四斤丸 虎胫骨(一两) 牛膝 苁蓉(各两半) 川乌 天麻(各一两) 木瓜(一斤) 为末,以苁蓉捣膏,酒糊丸。加乳香、没药,名加味四斤丸。

〔督虚〕香茸丸 鹿茸(三两) 生当归(二两) 麝香(一钱) 生川乌(五钱)

雄羊肾三对,酒煮捣烂为丸。

〔阴伤〕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温理〕牛膝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煨肾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五兽三匮丹 鹿茸(酥炙) 血竭 虎胫骨(酥炙) 牛膝(酒浸) 狗脊(烧去毛。各一两)

共为末,此五兽也。附子(一个,去皮脐去中心入) 辰砂(末,一两,填满) 木瓜(一个,去皮去中心入附子于内,以附子末盖口) 此三匮也。却以三匮正坐于瓷缸内,重汤蒸烂,和五兽末捣丸,木瓜酒下。

〔痿厥〕虎潜丸 见一卷中风。

〔暑痿〕清暑益气汤 见一卷暑。

〔肺燥〕清燥汤 (钱半) 苍术(一钱) 陈 术 泽泻(各五分) 五味子(六粒) 参 苓 升麻(各三分)

麦冬 归 地 草 神曲 黄柏 猪苓(各二分) 柴胡 黄连(各一分) 水煎。

〔湿热〕神龟滋阴丸 龟板(酥炙,四两) 黄柏 知母(各盐酒炒,二两) 杞子 五味 锁阳(酒炙。各一两)

干姜(五钱) 为末,以猪脊髓和丸,每服五钱,盐汤下。

〔滋燥〕大补地黄丸 见一卷燥。

〔筋痿〕补血荣筋丸 苁蓉(酒制) 菟丝子(酒煮,焙) 天麻(煨。各二两) 牛膝(酒煮,四两)

鹿茸(酥炙,一对) 熟地(六两) 木瓜(姜汁炒) 五味子(焙。各一两) 为末,蜜丸,温酒下。

〔气虚〕四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气血〕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阳衰〕安肾丸 见本卷痹。

〔湿痰〕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食滞〕木香槟榔丸 木 槟 术 枳 陈 香附 神曲糊丸。

〔瘀血〕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热积〕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血虚〕二妙四物汤 二妙合四物。

〔气虚〕二妙六君汤 二妙合六君。

痿症论治

痿脉案

萧 中年后肾亏火动,足膝酸软,脉虚 而促。初用六味汤加怀牛膝,继用虎潜丸去锁阳,服后甚适。但坐久腰府热腾,小腹收引气升,脘膈不舒。症因冲督经虚,龙焰不伏,非理脏真所得效。拟龟鹿二仙膏加猪脊髓,同熬酒和服,得效。

李 疟邪失汗误药,湿邪入络,四肢痿废,用除湿理络,手足能运。然值冬寒气血敛涩,少腹逼窄,背脊拘急,胫膝麻顽,步履歪倒,知其阴阳维不司约束,侵及任督俱病也。用杜仲、狗脊强筋骨而利俯仰,五加皮、牛膝益肝肾而治拘挛,当归、白芍以和营,茯苓、萆 以逐湿,秦艽、独活以治痹,玉竹、桑枝以润风燥,理肢节,加桑寄生通经络,煎服十数剂,诸症渐减。又将前方参入鹿胶、沙苑子、小茴香以通治奇脉,丸服酒下,获痊。

族儿 脊骨手足痿纵,此督脉及宗筋病。《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以阳明为宗筋之会,阳明虚则宗筋失养,无以束筋骨利机关也。童年坐卧风湿,虚邪袭入,遂致筋脉失司,欲除风湿,须理督脉,兼养宗筋乃效。方用归、芎、参、术、牛膝、鹿胶、茯苓、木瓜、寄生、桑枝、姜黄、威灵仙,十服肢体运动已活。去鹿胶、姜黄、川芎、木瓜、威灵仙,加杜仲、玉竹、杞子、虎胫骨,数十服行立复常。

张氏 四肢痿弱,动履艰难,脉涩且弱,为营虚之候。经言天癸将绝,系太冲脉衰,乃阴吹带浊,宿恙频兴。因知冲为血海,隶于阳明,阳明虚则冲脉不荣,而宗筋弛纵,无以束筋骨,利机关。法当调补营血以实奇经。人参、杞子、茯苓、牛膝(酒蒸)、熟地、当归、杜仲(酒焙)、山药(炒)、木瓜、姜、枣,水煎。

十数服渐愈。

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掣者为寒,肿者为湿,汗者为风,三气入于经络,营卫不行,正邪交战,故痛不止。《灵枢》谓之贱风,《素问》谓之痛痹,《金匮》谓之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风,近世俗名箭风。初因寒湿风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剧。治以辛温,疏散寒湿风邪,开发腠理,宜十生丹。若痛处赤肿 热,将成风毒,宜败毒散。如风湿攻注肢节疼痛,大羌活汤。其历节风,痛无定所,遍历骨节,痛如虎啮。又名白虎历节,盖痛风之甚者也。

或饮酒当风,汗出浴水,因醉犯房,皆能致之。其手指挛曲,身多 ,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须大作汤丸,不可例以常剂治。乌头汤主之。因于寒,宜从温散。防风天麻汤。因于火,宜从清凉。

犀角散加减。若筋脉挛痛,伸缩不利,系血虚燥。四物汤加木瓜、何首乌、甘杞子。肢节酸痛,脉沉短气,系有留饮。半夏芩术汤,或导痰汤加减。肢节注痛,得捶摩而缓者,系风湿在经。灵仙除痛饮。肢节肿痛,遇阴雨而甚者,系风湿入络。虎骨丸、没药散、或虎骨散。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者,系湿热相搏。当归拈痛散。

肢节刺痛,停着不移者,系瘀血阻隧。趁痛散。肢节热痛者,系阴火灼筋。加味二妙散,或潜行散,用四物汤间服。周身麻痛者,系气血凝滞。五灵丸。历节久痛者,系邪毒停留。乳香定痛丸、活络丹。肥人肢节痛,多风湿痰饮流注。宜导痰汤。瘦人肢节痛,是血枯。宜四物汤加羌活、防风。老人性急作劳,患腿痛。宜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陈皮、生甘草,煎成,入姜汁,或潜行散,有瘀积者,加热酒服,并刺委中穴出血。

风气游行,痛无常处,如虫行遍体,日静夜剧者,麝香丸主之。痛风历节二症,宜参酌治之。

东垣以痛风多属血虚,主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薄桂、威灵仙,或趁痛散。丹溪以痛风先由血□□主用四物黄芩、白芷。在上加羌活、桂枝、威灵仙、桔梗。在下加牛膝、防己、黄柏、木通。石顽以湿热挟痰挟血入络痹痛,症重日久,必加乌、附,驱逐痰湿,壮气行经,便阻必用大黄,或畏峻攻,不知邪毒流注经络,非乌附不能散结,燥热结滞肠胃,非硝黄岂能润燥乎?

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脉候

《金匮》云: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

痛风历节风论治

附方

〔痛风〕十生丹 归 芎 羌 防 独 天麻 川乌 草乌 何首乌 海桐皮 等分蜜丸,茶下一钱。

〔风毒〕败毒散 见一卷伤风。

〔风湿〕大羌活汤 羌活 升麻(各钱半) 独活(一钱) 威灵仙 苍术 防己 术 归 泽 苓 草(各七分)

〔历节〕乌头汤 麻黄(六钱) 黄 白芍(各三钱) 炙草(一钱) 川乌头(一枚) 水煎。

〔温散〕防风天麻汤 归 芎 羌 防 荆 芷 天麻 草乌 白附子 滑石 甘草〔清凉〕犀角散 犀角 羚羊角 前胡 黄芩 栀子 大黄 升麻 射干 豆豉 研末。

〔血燥〕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留饮〕半夏芩术汤 苍术(二钱) 白术(一钱半) 半夏 南星 黄芩 香附(各一钱) 陈皮赤苓(各五分) 威灵仙 甘草(各三分)

〔去痰〕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风湿〕灵仙除痛饮 麻黄 赤芍(各一钱) 荆 防 羌 独 芩 归 芎 芷 枳 草 苍术 灵仙(各八分)

〔风湿〕虎骨丸 虎骨 五灵脂 白胶 僵蚕 威灵仙(各一两) 乌头(一两半) 酒糊丸。

〔风湿〕没药散 没药 虎骨 等分为末,酒下二钱。

〔风湿〕虎骨散 虎胫骨 龟板 血竭 没药 自然铜 赤芍 当归 防风 牛膝 五加皮 白附子桂心 白芷 骨碎补 天麻 研末服。

〔湿热〕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瘀血〕趁痛散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 五灵脂 牛膝 羌活 香附 甘草(各二钱) 乳 没(各一钱)

为末,酒下二钱。

〔阴火〕加味二妙散 见本卷痹。

〔阴火〕潜行散 黄柏(酒浸,焙,研)每一钱,姜汁和酒调服。

〔血滞〕五灵丸 见本卷痹。

〔久痛〕乳香定痛丸 苍术(二两) 川乌 归 芎(各一两) 丁香(五钱) 乳 没(各三钱) 枣肉为丸,酒下。

〔行络〕活络丹 见本卷痹。

〔风气〕麝香丸 川乌(二个) 全蝎(二十一个) 生地龙(五钱) 生黑豆(二钱半) 麝香(一字)

糯米糊丸绿豆大,酒下七丸。

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脉案

房弟 胫膝痛肿,流走不定,筋惕足酸,风湿久痹,都从热化矣。古谓风从阳受,痹从阴受。始由络痹失宣,十数年忽止忽发。今秋痛自右移左,行立颇难,阴络受病。诊脉下元先虚,搜理络邪,宜兼滋化源,为有年阴虚痹症治法。熟地(水煮)、杞子、当归、牛膝、茯苓、木瓜、威灵仙、桑寄生、玉竹、独活、杜仲(生)、薏苡、地骨皮同熬膏,以虎胫骨胶收,开水化服,痛止。

族某 水湿与气互搏,走注上下表里经络不定。其走注处必略肿,肤热如芒刺,前自耳项,直下胸乡,走肠,别注茎囊;后自背膂,走腰注臀,行髀膝,至右 ,肿重。手按不即起,口燥咽痛,溺少便艰,此湿饮为风气鼓动,溢于支络,游走升降,肠腑郁痹,针刺罔效。治用表里宣泄。杏仁、石膏、山栀、赤苓、木通、秦艽、黑豆皮、大腹皮、黄柏(酒炒),二服痹痛减,二便爽。再用宣理行痹。钩藤、薏苡(各三钱)、山栀、杏仁、车前(各一钱)、茯苓、腹皮、川楝子、桑寄生(各二钱)、牛膝、狗脊、防己(各钱半),四服诸症平。再去牛膝、狗脊、川楝等,加神曲、半夏、椒目以运水湿,而肿退。

张 长夏历节痛痹,身重肢软,风湿氵㸒注,血脉失于宣通,治用驱风逐湿,通调血脉。独活、川乌(制)、当归、牛膝(蒸)、姜黄、威灵仙、防己、松节、乳香、桑枝寻骨风,水酒各半煎,外用风药煎汤熏洗而康。

族女 风湿走注,骨节痛痹,四肢筋掣,脉沉,由产后血虚留邪。当归、木瓜、秦艽、杞子、钩藤、茯苓、牛膝、薏苡、蚕砂、姜黄、桑枝,外用防风、 、苍耳子、菖蒲根、葱、姜煎汤,浴取汗,六七次痛止如常。

麻木论治

麻木,营卫滞而不行之症。《灵枢》云:卫气不行,则为麻木。《素问》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如人坐久,压着一边,亦为麻木。东垣以为气不行,当补肺气。丹溪以麻为气虚,木为湿痰败血,于不仁中,确分为二。盖麻虽不关痛痒,只气虚而风痰凑之,如风翔浪沸,木则肌肉顽痹,湿痰挟败血,阻滞阳气,不能遍运,为病较甚,俱分久暂治之。治麻以气虚为本,风痰为标。用生姜为响导,枳壳开气,半夏逐痰,羌活、防风散风,木通、威灵仙、白僵蚕行经络。手臂用桑枝,足股用牛膝,病减用补中益气汤,重加参、 以固本。治本以桂附为响导,乌药、木香行气,当归、杞子、桃仁、红花和血,穿山甲、牙皂通经络,病减,用八珍汤以培虚。此外如浑身麻木,卫气不行者,神效黄 汤。皮肤麻木,肺气不行者,芍药补气汤加防风。肌肉麻木,营气不行者,八仙汤。暑月麻木,热伤元气者,人参益气汤。冷风麻痹,足屈不伸者,独活寄生汤。腿足麻木,忽如火灼,属湿热下注。二妙丸加牛膝,不应,加肉桂。手臂麻,属气虚。

补中益气汤加桑枝、姜黄。立斋治何孟春,臂麻目泪,为气虚有痰,用补中益气汤,兼服六味丸而愈。十指麻木,属胃中湿痰败血。二术二陈汤加桃仁、红花,少加附子行经。指尖麻,属经气虚。沈氏桑尖汤。面麻木,属阳气虚。牛皮胶煨化,和肉桂末浓涂之。口舌麻木,吐痰涎。止麻消痰汤。气虚加人参,血虚加当归身。

合目则浑身麻木,开眼则止,东垣以为阳衰,湿伏阴分。用三痹汤去乌头,加黄柏、苍术。腹皮麻痹,多煮葱白食之即愈。一块不知痛痒,遇阴寒益甚,属痰挟死血,宜活血行气。二陈汤加川芎、当归、怀牛膝、韭汁,白芥子研末,葱姜汁调敷外。专因血瘀,四物汤加韭汁、桃仁、红花。专因气滞,开结舒筋汤。有自头麻至心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麻骨方。妇人因悒郁气结,致发麻痹者,当舒郁。逍遥散加香附、川芎。

《沈氏尊生书》曰:治麻木,须补助气血,不可专用消散。方书有谓大指次指,忽然麻木不仁者,三年内须防中风。宜服地黄饮子,或十全大补汤加羌活、秦艽。若古法服愈风汤、天麻丸,开其元腑,漏其真液,适以招风取中,预防云乎哉。

麻木论治

麻木脉候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浮而缓属湿,为麻痹;紧属寒,为痛痹。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知痛痒。

麻木论治

附方

〔治麻〕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治木〕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卫气〕神效黄 汤 参 陈 芍 草 蔓荆子〔肺气〕芍药补气汤 芍 陈 草〔营气〕八仙汤 八珍汤加 陈 夏 羌 防 柴胡 桂枝 秦艽 牛膝〔清暑〕人参益气汤 (二钱) 参 草(各钱半) 白芍(七分) 柴胡(六分) 升麻(五分) 五味子(三十粒)

日二服。第二曰: (四钱) 红花(三分半) 陈皮(五分) 泽泻(三分) 亦日二服。第三曰: (三钱)

黄柏(六分) 陈皮(钱半) 升麻(一钱) 泽泻(钱二分) 白芍(二钱半) 炙草(五分) 五味子(三十五粒)

亦日二服。

〔冷风〕独活寄生汤 见一卷湿。

〔湿热〕二妙丸 见一卷湿。

〔臂麻〕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指麻〕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指尖〕桑尖汤 嫩桑尖(五钱) 汉防己(三钱) 当归(二钱) 黄 茯苓(各一钱半) 威灵仙 秦艽(各一钱) 川芎 升麻(各五分) 加人参亦可。

〔口舌〕止麻消痰汤 芩 连 苓 夏 蒌 桔 陈 枳 草 天麻 南星 细辛〔合目〕三痹汤 见本卷痹。

〔行气〕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血瘀〕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气滞〕开结舒筋汤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归 芎 羌 夏 星 苍术(各八分) 桂枝 甘草(各四分)

〔头足〕麻骨汤 人粪烧灰,豆腐浆调服,即止。又方,川楝子烧灰为末,每服二五钱,酒下。

〔舒郁〕逍遥散 见一卷火。

〔中风〕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补虚〕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通治〕愈风汤 见一卷中风。

〔诸风〕天麻丸 天麻 牛膝 萆 元参(各六两) 当归 羌活(各十两) 杜仲(七两) 熟地(一斤)

附子(三两) 炼蜜为丸。

麻木论治

麻木脉案

眭氏 年近六旬,肢麻头晕屡发。今春头右畔麻至舌尖,言蹇目红,龈浮齿痛,厥阳升逆,鼓煽痰火,入窍入络,轻为麻瞀,甚则口眼 僻,手足不随,偏枯类中,由来者渐矣。用滋阴镇阳以熄风,缓效为宜。熟地(四钱)、钩藤(三钱)、石斛、杞子、茯神、白芍、牡蛎、磁石(各二钱)、羚羊角(七分)、山栀、甘菊(俱炒。各一钱)。十数服症减,去磁石,加冬桑叶、黑芝麻,再去钩藤、栀、菊、羚角等,加潞参,以桑甚熬膏,及阿胶和丸。渐安。

痉症论治

痉症,体劲直而背反张,病在筋也。筋者血之所荣,伤于邪则成痉。经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亦有因寒因风而分刚痉柔痉者,有误汗误下而致痉者,有疮家发汗而痉者,有中风暴仆而痉者,有产后亡血而痉者,有小儿急慢惊而痉者,有破伤风湿变痉者,有暴病忽见口噤头摇戴眼反折者,皆痉病也。其症身热足寒,项强齿噤,手足抽掣,角弓反张,脉皆沉伏弦紧。其因多由血液虚燥,筋脉失荣,风寒湿热之邪,得以袭入经络而为病。此陈无择、薛立斋、张介宾诸贤,所以切指痉为亡血阴虚也。故宜滋营液以治本,疏风湿以治标。症属表者,如《金匮》云: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为刚痉,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为柔痉,栝蒌桂枝汤。属里者,痉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属阳明,若便硬,可与大承气汤。属半表半里者,如《医通》云:一边牵搐,一眼 斜,属少阳,若往来寒热,小柴胡汤加桂枝、白芍。此三阳痉也。若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项强、脉沉,太阴则四肢不收,术附汤加甘草、生姜。少阴则闭目合面,参附汤加甘草、生姜。厥阴则头摇口噤, 附汤加当归、肉桂。此三阴痉也。其血虚发痉,宜大营煎。血虚挟火,必脉洪烦热,一阴煎主之。火盛则阴血燥涸,保阴煎、玉女煎。液虚汗多,宜三阴煎。汗多兼火,当归六黄汤。痰火发痉,栝蒌枳实汤。风热痰壅发痉,祛风导痰汤。呕泻发痉,胃关煎。

或温胃饮。身冷痉厥,脉沉细,参附汤、十全大补汤。暑风搐搦成痉,三物香薷汤加羌活、防风、黄 、白芍。

温邪劫液成痉,复脉汤,去姜、桂。产后血虚,汗多成痉,十全大补汤,不应,急加附子。三因用小续命汤,宜去麻黄。

陈无择曰:寒涩血,故无汗而恶寒,为刚痉。风散气,故有汗而不恶寒,为柔痉。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失所荣,故邪得袭之。徐忠可曰:发热恶寒无汗,本伤寒症,若成痉,是太阳寒湿相搏而侵少阴,故恶寒,寒性劲,故曰刚。发热有汗不恶寒,本伤风而并阳明症,若成痉,是太阳阳明伤湿兼风,风性温,故曰柔。

仲景以葛根汤治刚痉,杜太阳项强,渐成阳明胸满之势也。以栝蒌桂枝汤治柔痉,润太阳既耗之液,使经气通,散风行湿也。以大承气汤治里症,以热邪入内,故直攻其胃而邪散也。

薛立斋曰:痉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然阳症不厥逆,其厥逆者,皆阴症也。

张介宾曰:筋脉拘急,故反张,血液枯燥,故筋挛。观仲景云:太阳病发汗太多,则致痉。风病下之则成痉。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可知误汗伤液,误下伤阴,阴液伤而筋失所滋也。如中风之痉,必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归之痉,必去血过多,冲任竭也。溃疡之痉,必血随脓化,营气涸也。小儿之痉,或风热伤阴,为急惊,或吐泻亡阴,为慢惊,此虽不因误治,而总属阴虚之症。治此症者先以气血为主,邪甚者或兼治邪,若邪微则急培元气,元气复,血脉自行,微邪自去。若从风治,难乎免矣。

丹溪曰:痉与痫相似而不同,痫病身软,时苏。痉病身强直不时苏,甚有昏冒而遂亡者。

痉症论治

痉症脉候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名曰痉,为难治。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痉病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腹暴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金匮》)痉脉皆沉伏弦紧,但阳缓阴急,则久久拘挛,阴缓阳急,则反张强直。二症各异,不可不别。(《三因》)

痉症论治

附方

〔刚痉〕葛根汤 见二卷汗。

〔柔痉〕栝蒌桂枝汤 桂枝汤见四卷疟,加栝蒌。

〔宜下〕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宜和〕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太阴〕术附汤 术 附 草 姜〔少阴〕参附汤 参 附 姜〔厥阴〕 附汤 附 姜〔血虚〕大营煎 见三卷关格。

〔兼火〕一阴煎 见二卷咳嗽。

〔火盛〕保阴煎 二地 白芍(各二钱) 山药 续断 黄芩 黄柏(各钱半) 生甘草(一钱)

〔火盛〕玉女煎 见一卷温。

〔汗多〕三阴煎 见二卷汗。

〔兼火〕当归六黄汤 见二卷衄血。

〔痰火〕栝蒌枳实汤 蒌 枳 栀 贝 桔 参 苓 陈 芩 归 麦冬 苏子〔风痰〕祛风导痰汤 导痰汤见一卷中风,此再加羌 防术 姜汁 竹沥〔呕泻〕胃关煎 熟地 山药(各三钱) 扁豆 白术(各二钱) 姜草(各一钱) 茱萸(五分)

〔吐泻〕温胃饮 见一卷中风。

〔产后〕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暑风〕三物香薷饮 见一卷中风。

〔温邪〕复脉汤 见一卷中风。

〔祛风〕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痉症论治

痉脉案

服侄 少阴伏邪,夏至后发协热下利,口干脉数,舌绛目红,谵烦躁扰。服蔗梨西瓜等汁,转益狂躁,神昏不寐,症由心营受烁,势必液涸成痉。先用鲜菖蒲根汤下至宝丹开窍涤痰,二服神识略清,但指臂动掣,胫膝不温,痉厥已露,宵分齿噤口 。摇头直视。此火风入筋劫烁血液,热深厥深之象。急救营液以熄火风。

用阿胶(水化)、生地、犀角(汁)、麦冬、钩藤、木瓜、山栀、石斛、生藕汁煎,日再服,症定脉数减。

去犀角,加生龟甲、龙胆草专退肝胆风热,渐平。同时一侄孙,症同脉更沉数,饮以腊雪汤、西瓜汁,暂定。

超时辄复躁扰谵妄,服至宝丹稍静。予一见其舌干薄,齿如灰糕,决其肾水枯竭,勉用方。诸水煎生地、犀角、生龟甲、元参、石斛等,热势辄定,然卒不救。可知温热症由伏邪内发者,多死于阴虚水涸之体也。

眩晕论治

头为诸阳之会,烦劳伤阳,阳升风动,上扰巅顶。耳目乃清空之窍,风阳旋沸,斯眩晕作焉。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或由病后精神未复,阴不吸阳,以至目昏耳鸣,震眩不定,甚则心悸舌辣,肢麻筋惕,寤不成寐,动则自汗,起则呕痰。无痰不作眩。此经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顾内风肆横,虚阳上升,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与治六气风火大异。法宜辛甘化风,或甘酸化阴。叶氏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肝风既平,眩晕斯止。条其治法,如上焦窍络火郁,用羚羊角、山栀、连翘、天花粉、丹皮、生地、桑叶、钩藤、天麻以泄热,从胆治也。如中虚风阳扰胃,用人参、山药、黄 、小麦、炙草、龙眼肉以填补,从胃治也。肝风内扰,阳明正当其冲,故须补中。如下元水涸火升,用阿胶、熟地、石斛、何首乌、杞子、天冬、黑芝麻、磁石、五味子以摄纳,从肝肾治也。其阳冒不潜,用牡蛎、淡茶、龟甲。

痰多作眩,用茯苓、川贝、橘红、竹沥、姜汁。心悸不寐,用枣仁、麦冬、茯神、龙骨。厥阳不敛,用萸肉、白芍、牛膝炭。土被木克,呕吐不食,宜泄肝安胃,用橘白、木瓜、半夏曲、茯苓。动怒郁勃,痰火风交炽,用二陈汤下龙荟丸。至于熄风之品,如甘菊炭、煨天麻、钩藤之属,皆可随症加入者也。

眩晕论治

附方

〔除痰〕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泻火〕龙荟丸 见一卷火。

眩晕论治

眩晕脉案

褚氏 高年头晕,冬初因怒猝发,先怔忡而眩仆,汗多如洗,夜不能寐,左寸关脉浮大无伦。此胆气郁勃,煽动君火,虚阳化风,上冒巅顶所致。用丹皮、山栀(各钱半)、甘菊、白芍(俱炒。各三钱)、钩藤、茯神(各三钱)、柏子仁、枣仁(生研。各八分)、桑叶(二钱)、浮小麦(二两)、南枣(四枚)二服悸眩平,汗止熟寐矣。随用熟地、潞参、五味、茯神、麦冬、莲子、白芍,数服全愈。凡营液虚,胆火上升蒙窍,须丹、栀、钩藤、桑叶以泄热,炒菊、芍以熄风和阳,再加茯神、枣仁、柏子仁、小麦以安神凉心,风静汗止,必收敛营液为宜。

丰氏 眩晕痞呕,多酸苦浊沫,肝木乘土,胃虚食减,瘀浊不降,得虚风翔,则倾溢而出,厥阳上冒,清窍为蒙,故眩晕时作。诊脉涩小数,两寸尤甚。先用降浊熄风。栝蒌霜、苏子、半夏、茯苓、杏仁、天麻、甘菊炭、钩藤、橘皮,诸症平,思纳食矣。又照原方去苏子、杏仁、钩藤,加茯神、莲子、钗石斛、荷叶煎汤,十数服而安。

室人 烦劳伤阳,无寐耳鸣,头晕欲呕,伏枕稍定,虚阳上巅,风动痰升,眩呕乃作。宜潜阳熄风。牡蛎( 研),白芍、五味、甘菊炭、天麻(煨)、半夏(青盐炒)、生地(炒)、茯神、枣仁、桑叶,二服随愈。

肖 劳力先曾失血数次,近日头眩耳鸣目昏,心悸脘闷,两尺浮大弦劲。相火易炎,龙雷失制,痰随火乘,上乾清窍,所谓无痰不作眩悸也。养阴潜阳。淡菜、牡蛎、熟地炭、石斛、甘菊、白芍、贝母、茯神,数服得效后,宜服六味丸。

许氏 中年经行太多,目眩头晕。用摄阴和阳。熟地、白芍、甘菊(俱炒。各二钱)、当归(醋炒八分)、丹皮、牡蛎粉(各钱半)、甘草(炙黑,一钱)、嫩桑叶(三钱)、红枣(三枚),二服愈。

王 伏暑病后失调,脉虚疾,头晕热渴而烦,虚风上巅,议苦辛泄热,佐以甘润。山栀、甘菊、丹皮、麦冬、钗斛、天麻(煨)、党参、花粉、甘草、嫩桑叶,二服而愈。

堂兄 寤后舌辣,津不上朝,头眩肢麻,阳升风动。主和阳熄风,佐酸味以生津。鲜生地、玉竹、石斛、白芍、五味、花粉、乌梅、甘菊炭、牡蛎粉、桑枝、黑芝麻,常服效。

姜 弱冠劳力伤阳,神疲头眩,发热口苦,食减呕浊,两寸脉数,厥气上冒,有风翔浪涌之势,治以镇阳泄浊。牡蛎、白芍、茯神、橘红、制半夏、吴茱萸、甘菊炭、金器同煎,二服浊降呕止,脉仍小数,头目不清,缘春温胆火上升。仿叶氏泄胆热法。丹皮、嫩桑叶、荷叶边、钩藤、白芍(生)、山栀、生地炭,数服眩除热减,去桑叶、生地炭,加玉竹、茯神、杞子(焙)、山药、熟地(俱炒)、潞参、莲、枣,脉平。

肖 冒雨后湿郁成热,蒸而为黄,宿恙又经操劳,屡次失血,当春虚阳升动,咳而头眩,口干目黄,怔忡失寐。治先清泄火风。生地、石斛、山栀心、茯神、丹皮、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炒)。四服头目清,怔忡息,食进寐稳矣,但神疲力倦。去生地,加参、芍、莲、枣以扶脾元,数服更适。后去羚羊角、杏仁、钩藤、甘菊,加茵陈。松罗茶叶,黄渐退。

厥症论治

气自下逆上,手足冷为厥,厥者尽也,危候也。经曰:下虚则厥,故阳衰于下,则为寒厥,阴衰于下,则为热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病厥逆,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相接于足十趾。阳气内陷,阳不与阴相顺接,故手足厥冷也。寒厥者,身寒面清,四肢逆冷,指甲冷,蜷卧不渴,便利,脉微迟,即阴厥也。热厥者,身热面赤,四肢厥逆,指甲暖,烦渴昏冒,便短涩,脉滑数,即阳厥也。按《内经》论十二经阴阳之厥详矣,而仲景以厥隶厥阴。《活人》亦谓诸手足逆冷,皆属厥阴,以肝脏风火,为厥逆之主。故厥症种种,类由肝风痰火,冲激闭塞,以至昏痉为多。今标举其目,有寒热、气血、食痰、尸蛔、煎薄、痿痹、风痫、喑郁、骨痛、肾色、暴疟诸厥,施治最所宜审。寒厥初病即肢冷,腹痛脉微,附子理中汤。或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厥逆干呕咽痛,脉沉细而微,四逆汤。独指尖冷,名清厥。理中汤。热厥初病身热,烦臊脉滑,数日后忽肢冷,乍温,乃热深发厥。火郁汤。便秘,大柴胡汤。

烦渴躁妄,失下而手足冷,乃阳极似阴,热极似寒,不可疑作阴症,轻用热药。热微厥亦微,四逆散。热深厥亦深,承气汤。如阴衰于下,足下热而厥者,六味汤。凡伤寒之厥,辨邪气,寒厥宜温,热厥可散可攻。若由阴阳之衰,则元气为重,寒厥宜补阳,热厥宜补阴。气厥症有二,气虚气实,皆能致厥。气虚而厥者,必形色消索,身微冷、脉微弱,为气脱。参、 、归、术、地黄、枸杞之属。甚者,回阳饮、独参汤。气实而厥者,形色郁勃,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为气逆。先理其气,四七汤、排气饮,再随症调之。血厥症有二,血脱血逆,皆能致厥。吐衄暴崩,及产后血大脱,则气随之,故猝仆。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煎人参汤灌之。但气不尽脱,必渐苏。血逆者,暴怒伤阴,血逆于上,先理其气,则血自行。通瘀煎、化肝煎,俟血行气舒,随症调之。食厥由醉饱过度,偶感风寒恼怒,食气填中,脾阳不运,忽仆不省,误作中风中气治,则死。煎姜盐汤探吐,食出则愈。如感风寒,藿香正气散。伤气滞,八味顺气散。纵饮痰升,猝仆者,名酒厥。

二陈汤加青皮、葛根、砂仁。痰厥由痰热阻蔽心包,肢冷猝仆,先探吐其痰,瓜蒂散,痰开再治本病。火痰宜清降,寒痰宜温散,湿痰宜燥利。因脾虚者健脾,因肾虚者补肾。尸厥即中恶之候,因犯不正之气,忽手足厥冷,牙紧口噤,昏不知人。或由登冢吊死,飞尸鬼击,语妄面青,苏合香汤灌之,候苏,服调气平胃散。仲景云:尸厥脉动无气,气闭不通者,还魂丹。蛔厥多因胃寒,蛔虫攻胃,心腹痛不可忍,或吐涎沫,或吐蛔虫,发有休止,不宜用寒药。理中汤加炒川椒、槟榔,水煎,下乌梅丸,或安蛔散、芜荑散。蛔虫得苦则安,得酸则止,得辛则伏。

吐蛔亦有阳症,口疮咽疼吐蛔,竟以冷剂取效者,不可专以胃冷概也。煎厥者,诸动属阳,烦劳则阳气暴张,劳火亢炎而精绝,迁延至夏,内外皆热,孤阳厥逆,如煎如熬。宜清心益肾,或咸寒降逆。人参固本丸加淡菜、阿胶、方诸水。薄厥者,肝本藏血,怒则火起于肝,迫血上行而厥。蒲黄酒降之。痿厥亦热厥症,厥从肝起,致四末不用,因水亏则阳风烁筋,络热沸腾,须血肉咸润之品,熬膏服以填其隙。鳖甲、龟板、阿胶、淡菜、生地、猪羊脊髓。痹厥香港脚顽麻,初发必身痛,肢节肿。当归拈痛散。其自踝以下痛极者,五兽三匮丸、滋肾丸。风厥手足搐搦,身体强直,名痉厥。小续命汤。痫厥肝风发痉,肢掣液涸。固本丸加阿胶、鸡子黄、龙骨。喑厥乃类中风症,暴喑不语,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喑痱。地黄饮子加减。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虚则填补奇经,杞子、当归、鹿角霜、茯苓、肉苁蓉。骨厥骨枯爪痛,六味丸。痛厥由胃阳久衰,肝木来乘,浊气攻胃。

吴萸、半夏、茯苓、姜汁、广皮之属。肾厥火由背脊上升,肢逆吐沫。椒附汤。其有肾厥气逆至巅、头脑大痛。

玉真丸。色厥乃纵欲竭情,精脱于下,气脱于上。独参汤。暴厥脉至如喘,气闭肢冷,若鼻及心腹微温,目中神采不变,口无涎,卵不缩,皆可救。备急丸。疟厥由疟邪陷阴,发厥不省,当和正以托邪。人参、半夏、知母、草果、乌梅、生姜之属。凡诸厥,脉大浮洪有力易醒,脉细沉伏数急不连贯,凶。厥仆大指掐拳内,凶;掐拳外,轻。面青,环口青,唇白,鼻青孔黑,人中吊,危也。

厥症论治

诸厥脉候

寸脉沉大而滑,沉为实,滑为气,实气相搏,猝厥。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唇青身冷为入脏,身温汗出为入腑。)猝厥,脉大而缓者生,紧大而浮者死。尸厥脉伏者死。凡厥脉沉微为寒,沉数为热。细为气虚,芤大血虚。浮数滑为痰,脉至如喘为气,沉滑紧疾为食,洪大而滑为蛔,脾脉缓为痿,浮涩而紧为痹。

厥症论治

附方

〔寒厥〕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寒厥〕四逆汤 见一卷暑。

〔热厥〕火郁汤 见一卷火。

〔便秘〕大柴胡汤 见一卷温。

〔散热〕四逆散 见三卷肝火。

〔荡热〕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滋阴〕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补阳〕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气脱〕四味回阳饮 参 附 姜 草〔气逆〕四七汤 一名七气汤,见二卷咳嗽。

〔气逆〕排气饮 见三卷积聚。

〔血逆〕通瘀煎 归尾 山楂 香附 红花 乌药 青皮 木香 泽泻〔怒伤〕化肝煎 见二卷血。

〔霍乱〕正气散 见一卷中风。

〔气滞〕八味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酒厥〕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吐痰〕瓜蒂散 见一卷中风。

〔尸厥〕苏合香丸 见一卷中风。

〔尸厥〕调气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气闭〕还魂丹 辰砂 雄黄 玳瑁 麝香 白芥子 安息香熔化为丸黍米大,每服五分。

〔止蛔〕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止蛔〕安蛔散 见三卷呕吐。

〔杀蛔〕芜荑散 见三卷积聚。

〔煎厥〕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薄厥〕蒲黄酒 蒲黄一两炒褐色,清酒十杯沃之,温服。

〔痹厥〕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痹厥〕五兽三匮丸 见本卷痿。

〔泻热〕滋肾丸 见一卷火。

〔风厥〕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喑厥〕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郁厥〕羚羊角散 见本卷痹。

〔肾厥〕椒附汤 见四卷泄泻。

〔头痛〕玉真丸 硫黄 硝石 石膏 半夏 姜汁糊丸。

〔暴厥〕备急丸 大黄 干姜 巴霜(各二两) 蜜丸豆大,猝厥者酒下三丸,即活。

厥症论治

厥脉案

房叔 秋感时疠,烦闷吐泻,筋掣囊缩,手足厥逆,脉微,邪陷厥阴。与六和汤去扁豆、白术、杏仁,加吴茱萸、煨姜。吐泻止,手足温。忽发痉,项背强直,时或反张,头面冷至胸背,躁扰欲冷冻饮料,目闭,心了了,口不能语。由吐泻后真阴大伤,厥气上逆,阴阳失交,虚风入络,故现痉厥重症,虽神明未昏,而肾水欲枯,微阳垂绝。勉用参(二钱)、附(三分)回阳,归(二钱)、芍(三钱)救阴,麦冬(钱半)、五味(四分)生津,木瓜、钩藤(各钱半)舒筋,茯神、远志(各二钱)敛神。服后阳回躁定,再剂诸症悉退。

香港脚论治

香港脚,壅疾也,多由蕴湿而成,经所谓缓风湿痹也。顽弱为缓风,痛着为湿痹。然有风湿、寒湿、湿热、厥逆、攻注等因。东垣谓南方多感寒湿,北方多伤湿热。《千金方》直谓风毒所中,由坐立湿地,风湿袭入经络皮肉,遂成香港脚,初起甚微,人多不觉,惟猝起脚屈弱,不能动,或肿不肿,或顽痹,或缓纵,或挛急。其发也,身痛壮热,大类伤寒,或小腹不仁,或腹痛下利,或二便秘涩,或忡悸昏愦,呕逆转筋。但病起自脚,或肿满,或枯细,便作香港脚治,勿用伤寒等药。其小腹顽痹不仁者,脚多不肿,顽后三日,令人呕吐,为香港脚入心,死在旦夕。肾乘心,水克火也。丹溪以八味丸去山药救之。后人又以浮肿为湿香港脚,当利湿疏风,不肿为干香港脚,当润血清燥,干即热也。治法大要疏通其壅。气滞者,槟苏散、四七汤。食滞者,枳黄汤。风胜者,自汗走注,脉浮弦。越婢加白术汤。寒胜者,无汗,挛急掣痛,脉沉涩。

酒下牛膝丸。暑胜者,身热渴烦,脉洪数。清暑益气汤。湿胜者,肿痛重着,脉濡细。除湿汤。寒湿胜者,顽弱无力,脉细缓。葫芦巴丸。热甚者,加味苍柏散。肿甚者,胜湿饼子、桑白皮散。香港脚初发,浑身痛,肢节肿,二便秘,先用羌活导滞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除之。风毒甚,头痛身热,肢节痛,或一脚偏软,小续命汤加木瓜。三阳经热毒注脚踝, 赤肿痛,寒热如疟,败毒散加苍术。三阴经寒湿着胫膝,枯瘦色淡,少腹不仁,或腹急痛,上气喘急,八味丸加沉香。香港脚入腹,冲胸欲绝,千金半夏汤。入胁作痞,杉木节汤。脚气冲心,为火气逆上,金铃子散加黄柏,别以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冲心满痛,二便俱阻,沉香导气汤。腹胀喘急,苏子降气汤,佐以养正丹。呕逆恶心,平胃散加木香。腿肚转筋,以蒜擦足心,令热,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其厥气升,湿浊不降,木萸汤。肾气虚,小溲不利,金匮肾气丸。气血虚,屈伸不利,独活寄生汤、羌活续断汤。香港脚走注,痛不可忍,捉虎丹。骨节肿痛,五加皮丸。腿筋不舒,苎根汤。厥气上攻,便秘,三将军丸。腹胀喘急,威灵仙末二钱,酒下。足肿成疮,沈氏香港脚汤。湿疮虫痒,甘蔗渣烧灰,生猪脂捣敷,油纸扎效。注踝成漏,人中白 研,敷孔良。此症最忌房室,及一切牛羊鸡鸭鱼肉葱蒜酒面,犯之则成痼疾。

东垣云,香港脚实由水湿,然有二焉。南方卑湿,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此为外感。北方常食膻乳,饮酒太过,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下注,此因内至外者也。香港脚胫肿,是为壅疾,治当疏下,然太过则损脾,不及则病不去。南方多见两足粗大,与疾偕老,初起治宜槟榔汤、香苏散。并加槟榔、橘皮以宣通其气,不使其壅。壅既成,砭去恶血,然后服药。

《千金》论云:香港脚有冷有热不同者,足有三阴三阳。寒中三阳,所患必冷。暑中三阴,所患必热。脾受阳毒,必热顽,肾受阴湿即寒痹。

《活人书》云:凡香港脚服补药,及用汤药渫洗,逼邪入于经络者,皆医之大戒也。

《医通》云:香港脚服补药太过,小便不通者,用姜汁炒山栀、木通、赤芍、赤茯苓、当归、甘草梢,不时煎服。香港脚遍身肿满,喘促烦闷者,木通散。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者,八味丸。

凡香港脚多从暑湿得之,故肿痛多属湿热,其兼寒兼风,当详春夏病因六氵㸒治之。至于枯细而热者,属阴虚。瘦弱而寒者,属阳虚。当别以本症治之。

香港脚论治

香港脚脉候

香港脚之脉,浮弦为风,濡弱为湿。迟涩因寒,洪数热郁。沉伏毒在筋骨,涩涩不调,毒在血分。夏暑脚膝冷,其脉阳濡阴弱,为湿温。浮大紧 ,及沉细而 ,皆恶脉。心下急,气喘自汗,脉促短数,呕吐不止者死。

香港脚论治

附方

〔顽痹〕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气滞〕槟苏散 苍术(二钱) 香附 苏叶 陈皮 木瓜 槟榔 羌活 牛膝(各一钱) 甘草(三分)

葱白(二茎) 姜(三片)

〔气滞〕枳黄汤 枳实(五分) 酒浸大黄(三钱) 羌活(钱半) 当归(一钱)

〔风胜〕越婢加术汤 麻黄 石膏 白术 甘草 姜 枣〔寒胜〕牛膝丸 牛膝(二两) 川椒(五钱) 附子(一钱) 虎胫骨(六钱) 酒浸晒研,蜜丸,酒下,忌食动风物。

〔暑胜〕清暑益气汤 见一卷暑。

〔湿胜〕除湿汤 见一卷湿。

〔寒湿〕葫芦巴丸 葫芦巴(酒浸一宿,焙) 故纸(炒。各四两) 共研,以木瓜切顶去瓤,入药令满,签合蒸烂,捣丸。

〔热甚〕加味苍柏散 苍术(一钱) 白术(八分) 知母 黄柏 黄芩(各六分) 归 芍 地(各四分)

木瓜 槟榔 牛膝 木通 羌 独防草(各三分)

〔肿甚〕胜湿饼子 白丑 黑丑(各二两,取头末五钱) 甘遂(五钱) 荞麦面(一两半) 水调作饼如钱大,饭上蒸熟。空心服,以利为度。

〔肿甚〕桑白皮散 赤苓(二钱) 木香 防己 槟榔(各一钱二分) 桑皮 郁李仁(各一钱) 苏叶木通 大腹子 青皮(各七分) 姜(三片)

〔疏下〕羌活导滞汤 大黄(酒煨、二钱四分) 羌活 独活(各一钱二分) 防己 归尾(各七分)

枳实(五分)

〔湿热〕当归拈痛散 见一卷湿。

〔中风〕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热毒〕败毒散 见一卷伤风。

〔胸闷〕半夏汤 半夏 人参 桂心(各三钱) 干姜(二钱) 附子 炙草(各钱半) 细辛 蜀椒(各一钱)

分三服。

〔胁痞〕杉木节汤 杉木节(一升) 橘叶(切,一升,无叶则以橘皮代之) 槟榔(七枚) 童便(三升。

煮一升半) 分二服。

〔火逆〕金铃子散 见三卷郁。

〔满阻〕沉香导气汤 羌活 白芍 槟榔(各一钱)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七分) 苏叶 苏子木瓜 姜(各六分) 炙草 沉香(各五分)

〔喘胀〕苏子降气汤 见二卷失音。

〔喘急〕养正丹 见三卷呕吐。

〔呕恶〕平胃散 术 朴 陈 草 姜 枣〔肝气〕木萸汤 木瓜 槟榔(各二钱半) 吴茱萸(钱半)

〔肾虚〕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虚弱〕独活寄生汤 见一卷湿。

〔偏痿〕羌活续断汤 羌 续 辛 防 艽 芷 参 地 归 芍 苓 桂 牛膝 杜仲〔走注〕捉虎丹 五灵脂 白胶香 草乌(黑豆同煮) 木鳖子 地龙(各两半) 乳 没 归(各七钱半)

麝京墨(各三钱半) 糯米糊丸,酒下。

〔肿痛〕五加皮丸 五加皮(四两,酒浸) 远志(四两,酒浸) 晒研,酒糊丸,酒下。

〔筋急〕苎根汤 杜仲(三钱) 当归 川断 胡桃肉 杞子 白苎根(各二钱) 桑枝(炒,四钱) 红花秦艽 桃仁(各一钱) 煎服,将药渣乘热熨之。

〔厥气〕三将军丸 茱萸 木瓜 大黄 等分糊丸。专治香港脚攻心,大便不通。

〔疮烂〕香港脚汤 萆 (五钱) 茯苓 桑枝(各三钱) 苍术 薏仁 牛膝(各二钱) 秦艽泽泻(各钱半)

〔冲心〕槟榔汤 槟榔 木香 茴香 等分,加童便、姜汁,温服。

〔初起〕香苏散 香附(三两) 苏梗(二两) 陈皮(一两) 甘草(五钱) 姜(三片) 葱白连根(二茎)

〔肿满〕木通散 木通 紫苏 猪苓(各一两) 桑白皮(姜汁炒) 槟榔 赤苓(各二两) 每服五钱,葱、姜水煎。

香港脚论治

香港脚脉案

汤氏 香港脚宿恙,不离湿热,恰逢梅夏,阴雨溽蒸。舌痕灰黄,食少不饥,药忌浊腻,脾恶湿也。再以衰年肝肾脉虚,寒热,足肿带下,腰痛季胁,自左注右,不能侧卧,乃阳维带脉兼病,治从络脉,佐理脾阳。仿古饮子法,浊药清投。熟地炭(钱半)、沙苑子(盐水炒)、杞子(焙。各二钱)、牛膝(酒炒炭)、归须(酒拌,各一钱)、砂仁壳(八分)、茯苓、薏苡、生杜仲、桑寄生、续断(各二钱)、糯稻根须(两半)。一剂痛止,再剂食进,多服并香港脚不数发。

鹤膝风论治

(膝游风 膝眼毒 膝痈附)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利,两膝壅肿,内外皆痛,腿细膝粗,如鹤之膝,是名鹤膝风。多由足三阴经亏损,风邪乘之使然。治在活血荣筋,兼理风湿。十全大补汤加杜仲、牛膝、羌活、独活。初起漫肿不红,屈伸不利,用葱熨法内消之,或隔蒜灸,内服大防风汤。切忌针刺。或用陈芥子研细,葱姜汁和白蜜调涂。一伏时,患上起泡,泡干皮脱,自愈。若寒热齐作,五积交加散加乌药、僵蚕。若皮色不变,大腿通肿,神效散。若无根虚火,倏忽发热,十全大补汤。血虚发热面赤,脉大而渴,当归补血汤。阴虚形瘦发热,六味地黄汤。若挟湿热,苍龟丸,或二妙散。若系风湿,换骨丹、散膝汤。若侵水湿,蒸膝汤。食少面黄,六君子汤。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屈伸不利,活络丹。成脓溃烂,大防风汤。脓清肌肉不生,或头晕吐痰,八味地黄丸加鹿茸、牛膝。由脚软渐成鹤膝,独活寄生汤。但一膝引痛,上下不甚肿而微红者,名膝游风。防风通圣散加木瓜、牛膝,或换骨丹。或膝两旁肿痛,憎寒壮热,肿处手不可近者,名膝眼毒。胜金丹、仙方活命饮加牛膝。或膝盖上肿痛,亦发寒热,名膝痈。治同上。

《医通》曰:妇人鹤膝风,因郁怒致损肝脾,而为风邪所袭,或先肢体筋挛,膝渐大,腿渐细,如鹤膝状。

其肿高赤痛者易治,漫肿不红痛者难治。二三月溃而脓稠者易治,半载后溃而脓清者难治。误用攻伐,复伤元气,尤为难治。宜固元气为主。其食少体倦,六君子汤。晡热内热,寒热往来,逍遥散。发热恶寒,十全大补汤。惊悸少寐,归脾汤。月经过期,补中益气汤。月经先期,加味逍遥散。肾阴虚弱,六味地黄丸。凡溃后宜大补脾胃,若脓出反痛,或寒热烦渴,皆属气血亏损,治以培补为宜。八珍汤。

小儿鹤膝风,多因先天肾气衰薄,阴寒凝聚于腰膝。古方以六味丸补肾水,以鹿茸引至骨节而壮里,此治本良法也。

喻嘉言曰:鹤膝风,即风寒湿之痹于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未可先治其膝,宜养气血,使肌肉渐荣,再治其膝可也。此与治偏枯之症,大同小异,急溉其未枯者,使气血流行而复荣。倘不如此,但用麻黄防风等散风之药,鲜有不全枯者。故治鹤膝而急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

鹤膝风论治

附方

〔温补〕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温散〕大防风汤 地 归 芍 杜仲 防风(各一钱) 附子 川芎(各七分半) 羌活 人参 牛膝炙草(各五分) 白术(钱半) 姜 枣〔温散〕加减五积散 见一卷湿。

〔退肿〕神效散 人参(二钱) 归 芍 地 术 附 羌 防 杜仲 牛膝 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补血〕当归补血汤 当归 黄〔阴阳〕六味丸 八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湿热〕苍龟丸 二术 龟板(各二两半) 黄柏(五钱) 粥丸,每五十丸,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煎。

〔湿热〕二妙散 见一卷湿。

〔风湿〕换骨丹 当归(一两) 虎胫骨(酥炙,一具) 羌 防 独 萆 (各二两) 秦艽 牛膝蚕砂 杞子 油松节(各五两) 白茄根(八两) 苍术(四两) 龟板(一两) 用无灰酒一坛浸,服尽,将药晒干,研末糊丸,酒下。

〔风湿〕散膝汤 黄 (五两) 防风(三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服,取汗。

〔风湿〕蒸膝汤 生 (八两) 石斛 薏苡(各二两) 肉桂(二钱) 水煎二碗,先服一碗,复被取汗,再服汗透,二剂全愈。

〔补脾〕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补气〕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舒筋〕活络丹 见本卷痹。

〔湿痹〕独活寄生汤 见一卷湿。

〔游风〕防风通圣散 见本卷疠风。

〔膝眼毒〕胜金丹 白砒(制) 麝香(各五分) 蟾酥(一钱) 雄黄 辰砂 乳 没 血竭(各钱半)

全蝎 天龙 甲片(各三钱) 僵蚕(五钱) 为末,每三钱砂糖调,葱白酒送下。

〔消毒〕仙方活命饮 甲片 防 芷 草 赤芍 归尾 花粉 贝母 角刺(各一钱) 陈皮 银花(各三分)

乳没(各一钱) 水酒各半煎。

〔除蒸〕逍遥散 见一卷火。

〔安神〕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培补〕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破伤风论治

(破伤湿 破伤火附)

凡金疮跌扑,损破皮肉,及疮疡溃后,切忌当风用扇,若为风邪所乘,皆能传入经络,名破伤风。其症寒热间作,牙关微紧。即宜威灵仙五钱,独头蒜一枚,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愈。甚则发痉,口噤项强,体直杀人。急用独圣散,苏木为末三钱,酒服立效。或用生蟾二两半,切剁如泥,入花椒一两,同酒炒熟,再入酒二盏热服,少顷通身汗出,神效。其破伤重,亡血多,筋络失荣,贼风易袭,经所谓风邪乘虚入之也,此为风虚邪。宜桂枝汤。合当归补血汤。若因营热煽风,疮势 肿,河间所谓热甚风搏,并于经络也,此为风火邪。当归地黄汤。夫伤风法当疏表,然不宜峻用汗剂者。仲景谓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变痉,故破伤症轻者,但用葱白香豉汤加白芷、当归、鲮鲤甲、麝香、蝎尾。症重者,亦用本方加防风、远志、黄 、肉桂、犀角、鲮鲤甲。甚则用万灵丹煎葱豉汤下。若呕逆不食,系风引邪毒攻心,内用护心散,外用葱熨法。大便不通,但用蜜煎导。症势稍退,即宜保元汤,仍加远志、肉桂、犀角、鲮鲤甲解散余毒。

如久不合口,疮毒内蕴,热甚生风,周遭起白痂,不甚肿,身发寒热,牙关微紧,急服玉真散,口噤者童便调下,即用此散敷疮口。倘疮势红肿,用杏仁泥和白面,水调敷肿处,即消。如身冷牙噤,腰脊反张,四肢强直,急服全蝎散,或大蜈蚣散。用小蜈蚣散擦牙,吐出痰涎,立苏。如服后不解,邪渐入里,发搐,目直视,二便秘,用左龙丸。其背后搐者,太阳也,为在表。太阳经行身后,背后搐,如角弓反张。无汗,急汗之,防风汤、九味羌活汤、小续命汤。汗过多,止之,防风当归散、白术防风汤。身前搐者,阳明也,为入里。阳明经行身前,身前搐,如头低视下,手足牵引。急下之,先用小芎黄汤二服,后用大芎黄汤下之。两旁搐者,少阳也,为半表半里。少阳经行身侧,两旁搐,如左右一目视,或左右一手一足搐。宜和之,小柴胡汤,或防风通圣散加减。此河间法也。其但言三阳,不及三阴者,谓风邪传入三阴,其症必危。惟天灵盖 末一钱,鲮鲤甲半钱、麝香一字,同研,煎葱白香豉汤送下。若少腹满自利,口燥咽干,舌卷囊缩,额上珠汗不流,肢体痛极,不在伤处,终为死候。

凡通治破伤风,宜曹氏秘方:荆芥,黄蜡,鱼鳔各五钱,艾叶三片,无灰酒一碗,重汤煮一炷香,热饮,汗出愈。若发痉,宜蠲痉汤。病久衰弱,宜主调营。四物汤加防风、白芷、细辛。疮疡风邪攻注,身痛挛急,羌活防风汤加地骨皮、荆芥穗。如破伤肿,脓不透出。朱砂指甲散,酒调服。外用玉真散,姜汁调敷。又或用汤淋洗,湿气侵入,疮口流脓,其人昏述沉重者,名破伤湿。先用除温汤,后用白术膏。若艾灸火烘,火气逼入,疮口肿赤,其人烦躁发热者,名破伤火。小芎黄汤加薄荷、黑山栀、酒炒黄连。

《医鉴》曰:诸疮欲变痉,宜急风散。发汗多成痉,宜防风当归散。亡血多成痉,宜当归地黄汤。

破伤风论治

破伤风脉候

破伤风脉浮而无力,太阳也。长而有力,阳明也。浮而弦者,少阳也。(《正传》)洪数者伤火,芤细者伤湿,虚细而涩,皆不治。

破伤风论治

附方

〔伤风〕桂枝汤 见四卷疟。

〔血虚〕当归补血汤 黄 当归〔营热〕当归地黄汤 地 芍 归 芎 防 芷 本(各一钱) 细辛(五分)

〔散表〕葱白香豉汤 见一卷温。

〔通治〕万灵丹 归 芎 荆 防 辛 草 麻黄 天麻 川乌 草乌 首乌 茅术 石斛 雄黄 蜜丸。

〔毒攻〕护心散 绿豆粉(一两) 乳香(三钱) 辰砂 甘草(各一钱) 研细,早暮各服三钱,开水下。

〔外治〕葱熨法 大葱一握,隔汤蒸熟,以线扎,切平其底,乘热熨背,冷即更换,得微汗为度,明日再熨。

〔便秘〕蜜煎导 用蜜熬,捏成如枣核,纳肛内。

〔补元〕保元汤 见一卷火。

〔风痉〕玉真散 防风 南星 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姜汁和酒调服。名定风散,以此蜜调敷疮,效。

再加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等分杵末,调敷疮口,名玉真散。凡打伤欲死,唯是心头温者,用药末二钱,热酒童便下二服,效。

〔身冷〕全蝎散 蝎尾七个为末,热酒调服,日三次。凡破伤风,非此不除。

〔风毒〕大蜈蚣散 蜈蚣(二条,鱼鳔炒) 左蟠龙(即鸽粪,炒烟尽,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防风汤下。

〔去风〕小蜈蚣散 蜈蚣(一条) 全蝎(二个炒研) 擦牙出涎。治口噤身反张,不省人事。

〔入里〕左龙丸 左蟠龙(即鸽粪,炒) 僵蚕(炒) 鱼鳔(蛤粉炒。各五钱) 雄黄(一两) 天麻(二钱)

饭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三服。如症重,每药末一钱,饭糊中加入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渐加至十丸,以利为度,痛愈即止。一方,有大蜈蚣二条。

〔无汗〕防风汤 防 芎 羌 独(各一钱二分半) 水煎,调蜈蚣散,温服之,大效。

〔通治〕九味羌活汤 羌活(钱半) 防风 茅术(各一钱) 细辛(五分) 芎 芷 芩 地(各八分)

炙草(六分) 葱白(二茎) 姜(三片) 枣(一枚)

〔散风〕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汗多〕。 防风当归散 防 归 芎 地(各一钱半)

〔固卫〕白术防风汤 术 (各二钱) 防风(四钱)

〔阳明〕小芎黄汤 川芎 黄芩(各一钱半) 炙草(一钱) 葱白(四茎) 香豉(四合) 水煎。

〔风秘〕大芎黄汤 即小芎黄去甘草,加酒炒大黄三钱,羌活钱半,水煎。

〔少阳〕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风热〕防风通圣散 见本卷疠风。

〔通治〕曹氏秘方 荆芥 黄蜡 鱼鳔(各五钱) 艾叶(三片) 无灰酒(一碗) 重汤煎一炷香,热饮汗出愈。

〔通治〕蠲痉汤 羌 独 防 杏 地榆〔营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风痛〕羌活防风汤 羌 防 芎 归 芍 草 本(各一钱) 地榆 细辛(各五分)

〔透脓〕朱砂指甲散 朱砂 南星(姜制) 独活(各二钱) 人手指甲(六钱,烧存性) 为末,分三服,酒下。

〔伤湿〕除湿汤 见一卷湿。

〔伤湿〕白术膏 一味生白术熬。

〔变痉〕急风散 麝香(一字) 辰砂(一两) 生黑丑(二钱半) 草乌(三两,半生半焙,醋淬)

每末五分,酒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