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类证治裁

卷之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肠鸣论治

肠虚则鸣,寒气相搏,或火激其水,肠亦鸣。经曰: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宜六君子汤加炙 ,或补中益气汤。又曰: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香砂六君子汤加神曲。又曰:肠中雷鸣,上冲胸,邪在大肠。半夏泻心汤。又曰:土郁之发,肠鸣而为数后。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又曰:热氵㸒所胜,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葶苈木香散。如脏寒有水,理中汤加桂、苓、车前。胃寒泄泻,智半汤。下气暂止复鸣,益中汤。火激动其水,二陈汤加芩、连、山栀。

肠鸣论治

附方

〔气虚〕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升举〕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飧泄〕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胸痞〕半夏泻心汤 见一卷温。

〔土郁〕平胃散 术 朴 陈 草〔热氵㸒〕葶苈木香散 二苓 术 泽 桂 为五苓散,再加 葶苈 木香 木通 滑石 甘草〔脏寒〕理中汤 参 术 姜 草〔泄泻〕智半汤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苍术(四钱) 防风(二钱) 术 芍 苓(各一钱) 加姜煎。

〔下气〕益中汤 参 术 芩 连 姜 枳 草〔动痰〕二陈汤 陈 夏 苓 草

大小肠痈论治

小肠在脐之左,关元穴属小肠。患痈则左腿不能伸。大肠在脐之右,天枢穴属大肠。患痈则右腿不能伸。部位虽分,为病相似,治亦略同,故《金匮》、《千金》概名肠痈也。其症小腹痞肿,按之痛,小便数似淋,发热,时自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桃仁承气汤。脉洪数者脓已成,大黄牡丹汤。脓从疮出,或有出脐者,惟大便下脓血者自愈。按小便数似淋,或小便出脓血者,为小肠痈。大便出脓血者,为大肠痈。脓从脐中出者,为盘肠痈,多不治。此症总因湿毒瘀血,结滞肠内而成。其始发热恶寒,小腹满痛,反侧不便,或腿缩难伸,即肠痈确候。

其腹皮急,按之濡,不烦渴者,属阴寒。牡丹散、内托十宣散。其小腹痞坚,按之痛而烦热者,属结热。

大黄牡丹汤。或脉迟紧,则脓尚未成,急解毒,通肠饮,或大黄煎。若脉滑数,则脓已成,宜排脓,太乙膏、排脓散。如脉洪数,小腹胀痛,不食溺涩,为脓壅滞,宜疏通,薏苡仁汤排之。有瘀血,小腹硬痛,四物延胡汤。若腹濡痛,时下脓,由元气虚,宜排脓药中兼补益,丹皮散。或溃后痛甚,淋脓不止,由气血大亏,须峻补,参 地黄汤。凡患肠痈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坐卧转侧宜徐缓,饮食不宜过饱,庶可保生。

大小肠痈论治

肠痈脉候

肠痈之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营,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营滑上升;营卫相干,血为败浊。(《脉经》)关内逢芤肠里痈。(《脉诀》)

大小肠痈论治

附方

〔未脓〕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脓成〕大黄牡丹汤 大黄 芒硝(各一钱半) 栝蒌 丹皮 桃仁(各二钱半) 一方有冬瓜仁。服下有脓即出,无即下血。

〔寒症〕牡丹皮散 参 苓 丹 薏 芷 归 芎 天麻 桃仁(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寒症〕内托十宣散 参 归 芎 防 芷 桔 朴 桂 草 为末调,以酒下(三钱)。

〔未成〕通肠饮 忍冬藤 归尾 角刺 花粉 乳 没 芷 薏 草 或用黄占、矾为丸。

〔未成〕大黄煎 大黄 朴硝(各一钱) 丹皮 白芥子 桃仁(各二钱) 下后,以参 补托。

〔已成〕太乙膏 见六卷胃脘痛。

〔溃后〕排脓散 归 防 芷 蒌 翘 草 银花 甲片(各一钱)

〔脓滞〕薏苡仁汤 薏苡 蒌仁(各三钱) 丹皮 桃仁(各三钱)

〔血瘀〕四物延胡汤 当归 延胡(各一钱) 芎 芍 生地(各五分) 桃仁 红花 牛膝(各七分)

水煎。

〔峻补〕参 地黄汤 参 苓 地 丹 萸肉 山药 姜 枣

大小肠痈论治

肠痈脉案

李氏 寒热脉数,少腹左偏痛引内 ,数日一更衣,左足不伸,此小肠痈也。盖小肠火腑,由气血壅滞经隧,发为痈毒。宜先彻其在里瘀热,则痛势缓而痈内消。用大黄(三钱)、硝石(一钱)、归尾(钱半)、赤芍(二钱)、桃仁(一钱)。数服痛减,次用乳香、甘草节、金银花、连翘、当归、木瓜、薏米、牛膝、数服而消。

疝气论治

疝气者,小腹坠痛,控引睾丸,见症于肝,而原于任脉。故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起中极之下,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故疝为任病,瘕聚即妇人之疝也。经言七疝:冲、狐、厥、、瘕、 、癃也。经云: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言气上冲心,二便不通,能上而不能下。木香散。又云:肝所生病,为狐疝。言卧则入腹,立则入囊。仲景用蜘蛛散后人用二香丸。又云:黄脉土脉之至也,大而虚,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言脾受肝克,气逆上升。《宝鉴》当归四逆汤、苦楝散。又云: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 疝。言小肠膀胱之邪,传为 疝,囊丸肿大如栲栳,顽痹不仁。

三层茴香丸、荔枝散。又云:脾传之肾,病名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言脾失运化,而传于所胜,则瘕聚成形,痛出白氵㸒。乌头栀子汤加橘核、桃仁、吴萸。又云:足阳明之筋病 疝,腹筋急。又云:肝脉滑甚为 疝,言肝木乘胃,或至溃脓下血,荔枝橘核汤、橘核散。又云:肾脉滑甚为 癃。又云:厥阴之阴盛,脉胀不通,为癃疝。言内里脓血,外小便闭。加味通心散。此《内经》所谓七疝也。《金匮》论疝者主寒。至巢氏分厥厥逆心痛、症气积如臂、寒食冷腹痛、气乍满乍减、盘脐旁作痛、腑脐下有积、野狼腹痛引阴大便难七疝。张子和非之,别列寒、水、筋、血、气、狐、 七种。谓诸疝不离乎肝,以肝脉络阴器故也。其曰:寒疝囊冷如石,阴jing不举,《宝鉴》当归四逆汤。水疝囊如水晶,湿痒出水,加味五苓散去术,或肾气丸。筋疝茎痛筋急,或挺纵不收,龙胆泻肝汤。血疝状如黄瓜,在小腹两旁,复元通气散。气疝上连肾,下及囊,因怒气胀,气疝饮。狐疝、 疝,治同前。丹溪云:自《素问》而下,皆以疝为经络有寒,收引则痛,不知始由湿热壅遏在经,又感外寒,湿热被郁,不得疏散,故痛。盖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大劳则火起于筋,火郁湿生,浊液凝聚,进入血隧,流于厥阴。肝性急速,为寒所束,宜其痛矣。宜枳实、桃仁、山栀、吴萸、山楂、生姜。若湿胜成 疝,加荔枝核。痛甚,加盐炒大茴香。痛处可按,加桂。士材论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肿坠,虚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皆足补前人所未备。今按疝症初起,必由虚寒劳力致之,积久腑络阻痹,遂聚湿热。用药不离辛泄苦降,以肝司疏泻也。其触寒骤痛,兼犯生冷,用荔香散。若火注阴分而为热痛,必有热症热脉,或便闭渴烦,宜大厘清饮。若食积疝痛,近脐必有块梗起,立效散。瘀血疝痛,在腹必有形不移,金铃子散加桃仁、五灵脂。因怒动肝胁胀,必坠入腹,宜木香、青皮、山栀、香附、归须、青葱管。举重伤力气虚,必下穿囊,举元煎加法。火腑留邪,内行苦泄,胃苓汤加枳壳、山栀、黄柏。肾囊流湿,外用汤熏,以蛇床子、川椒、熟矾煎汤熏洗,再用灶心土炒热,加川椒、小茴末拌匀,绢袋盛,安肾囊下,冷则易之。气聚络虚,理须疏导,宜延胡、山甲、木香、归须、小茴、芦巴、橘核等。胃虚浊逆,法在温通,宜干姜、吴萸、茯苓、木通、草豆蔻。房劳疝发,温摄下元,宜杞子、沙苑子、菟丝子、茯苓、鹿角胶、苁蓉、当归。筋结疝,治同木肾,宜穿山甲、全蝎、木瓜、萆 、茯苓、归尾、乳香、白芷、酒糊丸,盐汤下。少腹偏坠,散结为先,香橘散加穿山甲,或穿山甲、茴香研末。酒调下。阴丸肿大,逐湿可效,荔枝核十枚, 研,火酒调如糊服,效。别有小肠气,名曰气 。

痛引腰脐,天台乌药散。膀胱气,名曰水 。不得小便,加味五苓散。又如奔豚响疝,是气水冲突下焦。丹溪用理中汤去术,加桂心、茯苓。或一捏金散。或木通、川楝各一钱,茴香五分。飞盐酒调服。丹溪云:桂能泄奔豚,茯苓能伐肾邪,苦白术则助土克水,燥肾闭气,故宜去之。凡 儿疝,睾丸偏肿。由啼哭动伤阴器。

导气汤,或用全蝎一钱、核桃肉一两。蜜丸弹子大,日一丸。大约疝气上攻者,宜吴萸、桂心、枳壳、茴香、茯苓等。下坠者,宜川楝子、香附、橘核、木香、葫芦巴等。按之大痛者为实,宜楂肉、延胡、青皮、枳实、桃仁、牛膝等。不痛者为虚,宜参、苓、归、杞、韭子、核桃等。痛处寒者必寒积,宜川乌、胡椒、官桂、沉香、小茴、乳香等。痛处热者必湿热,宜山栀、川楝、木通、茯苓、橘核、苍术、浓朴、黄柏等。茎缩者宗筋受寒,宜虎潜丸去知、柏。或鹿茸、沙苑子、苁蓉、补骨脂、韭子等。肾疝者客邪在肾,酒煮当归丸。

卵大小上下不常者,属气分,聚香饮去肉桂。囊肿胀坚顽不移者,属血分,橘核丸,若结硬者加朴硝。盖疝之上攻者冲病,下注者任病;偏坠者小肠病,闭癃者膀胱病;卵 出白者肾病,余则筋急囊肿,瘕聚浊逆,肝胃病为多。日久沉痼虚滑,正气陷,邪气留,行立穿囊,顽不知痛。下焦路远,药力难到,遂成宿 ,迄乎无子。丹溪云:不痛断房事及浓味,不可治,信夫。

疝气论治

疝气脉候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肾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肝脉滑甚为 疝,心脉微滑为心疝,肾脉滑甚为癃 ,脉急者曰疝瘕,小腹痛。(《内经》)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弦小者死。(《脉经》)寸口脉弦而紧,弦紧相搏,则为寒疝。(《正传》)脉弦急搏皆疝。弦数宜清热,弦紧宜温经,兼浮宜汗,兼实宜下。弦细为寒湿,弦濡为湿热。(《医通》)

疝气论治

附方

〔冲疝〕木香散 木香 陈皮 良姜 诃子 干姜 枳实(各一钱半) 草豆蔻 黑牵牛 川芎(各一钱)

水煎。

〔狐疝〕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微炒) 桂心(五分) 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

〔狐疝〕二香丸 木香 香附(各三两) 楂肉(二两) 三棱 蓬莪术(醋炒) 姜黄 南星(各一两)

黄连(炒) 吴萸 橘核 桃仁 山栀(各五钱) 姜汁糊丸。

〔厥疝〕宝鉴当归四逆汤 归尾(七分) 附子 官桂 茴香 柴胡(各五分) 白芍(四分) 延胡 川楝子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水煎。

〔厥疝〕苦楝散 木香 川楝子(巴豆拌炒,去巴豆) 茴香(盐炒)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厥疝〕蟠葱散 苍术 甘草(各一钱) 三棱 莪术 茯苓 青皮(各七分) 丁香 砂仁 槟榔(各五分)

延胡 肉桂 干姜(各三分) 共为末,加葱白一茎煎。

〔 疝〕三层茴香丸 大茴香(盐拌炒) 川楝子(去核炒) 沙参 木香(各一两) 为末,水煮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下,日三服,服完接服第二层,此名第一层。第二层前方加 荜茇(一两)

槟榔(五钱) 丸法如前,再不愈,接服第三层。第三层即前二方加入茯苓(四两) 川附(一两) 丸法如前。

此方虽数十年之久,阴囊肿大如升如斗,甚者大如栲栳,服之皆可除根。

〔 疝〕荔枝散 荔枝核(十四枚,烧灰) 沉香 大茴香(炒)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一两)

川楝子 小茴香(各二钱) 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 疝〕蠲痛丸 延胡(一两) 川楝肉 茴香(各五钱) 白丑(头末) 当归 良姜 青皮 木香乌药(各二钱半) 全蝎(七个) 姜汁糊丸,烧棉灰调酒送下。

〔瘕疝〕乌头栀子汤 川乌头(炮) 栀子(炒。各三钱) 水二钟煎服。

〔 疝〕荔枝橘核汤 荔枝 橘核 桃仁 山楂 延胡 苓术 枳 草〔 疝〕橘核丸 见三卷肝。

〔 癃〕加味通心散 瞿麦 木通 芩 栀 翘 枳 草 川楝 归尾 桃仁 山楂 等分为末,灯芯煎。

〔水疝〕加味五苓散 猪苓 茯苓 白术(各一两) 泽泻(八钱) 茴香(四钱) 肉桂(钱半) 为末。

每服四钱,加盐八分,水煎,日三服。

〔水疝〕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筋疝〕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血疝〕复元通气散 见六卷心痛。

〔气疝〕气疝饮 黄连(二钱,用吴茱萸煎水浸炒) 人参 白术(各一钱) 白芍 陈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热疝〕大厘清饮 见四卷泄泻。

〔食积〕立效散 见六卷腹痛。

〔瘀血〕金铃子散 见三卷郁。

〔气虚〕举元煎 见三卷饮食。

〔湿热〕胃苓汤 见一卷中风。

〔偏坠〕香橘散 见六卷腹痛。

〔小肠气〕天台乌药散 川楝子(十个,巴豆同炒) 乌药 木香 茴香 良姜 青皮(各五钱)

槟榔(三钱) 为末,每服一钱,酒下。

〔奔豚〕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奔豚〕一捏金 延胡 川楝肉 全蝎 茴香 等分研末,每服二钱,酒下。

〔儿 〕导气汤 见三卷积聚。

〔茎缩〕虎潜丸 见一卷中风。

〔肾疝〕酒煮当归丸 当归 附子(炮) 茴香(各一两) 川楝子(酒煮,去皮核,五钱) 上四味,以酒三升,煮酒尽,焙干,入丁香 木香(各三钱) 延胡(一两) 全蝎(十四个) 为末,酒糊丸,酒下。

〔气分〕聚香饮 乳香 沉香 檀香 藿香 木香 丁香(各八分) 姜黄 乌药 桔梗 肉桂 甘草 延胡(各四分) 姜(三片) 枣(二枚)

〔久疝〕香楝散 石菖蒲 青木香 荔枝核 川楝肉 萆 每末二钱,入麝香少许,茴香盐炒研末,同热酒冲调服。

疝气论治

疝气脉案

李 疝病不离乎肝。然经谓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皆奇经主之。宿病不理,奇脉病结不解,今触寒辄发,动气有声,痛引睾丸。宜导滞通络,仿茴香丸。小茴、橘核、葫芦巴、延胡(俱酒炒)、当归、鹿角胶,和丸,酒下效。

王 由吞酸传为少腹偏坠,囊肿丸痛。夫酸为肝郁,气注下为疝,皆湿热之邪。经云: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以肝脉络阴器也。子和治疝,用金铃子散,泄肝导逆,与此颇符。用吴茱萸、川楝子、橘核、茯苓、青皮、延胡、青葱管、木通,数服而安。

赵 疝发自下,冲上猝痛,下引睾丸,此七疝中冲疝也。经言督脉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用山栀、川楝子(去核酒炒)、荔枝核、橘核、延胡(俱酒焙)、当归、赤苓、降香。夫暴疝多寒,久疝多热,异热疏滞,肿痛自已。

王 腹左偏坠,睾丸肿痛,寝息略定,乃举重劳力所致。盖肝脉络阴器,络虚努挣,气穿入囊,延久则成筋疝。古人治疝,必用辛香流动之品。以肝得疏泄,其痛乃缓,服药兼宜节劳。香附(盐制)、升麻、小茴香、橘核、延胡(酒焙)、丝瓜筋、薏米,长流水煎二服愈。

吕 因劳偏坠,脉软弱,少年宿 ,补以升之。潞参(三钱)、鹿角霜、炙黄 、当归、杜仲、熟地、杞子(焙。各二钱)、升麻(六分)、橘核(酒炒),续断(各钱半)、姜、枣煎。十服效。

淋浊论治

肾有两窍,一溺窍,一精窍。淋出溺窍,病在肝脾;浊出精窍,病在心肾;同门异路,分别宜详。《内经》论淋,由于脾湿郁热,病源谓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引痛。凡小肠有气,则小便胀;小肠有血,则小便涩;小肠有热,则小便痛。症有五: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也。石淋系膀胱蓄热,溺则茎中急痛,频下沙石,如汤瓶久受煎熬,底结白碱也。宜清其积热,涤去沙石,水道自利。神效琥珀散、如圣散。石淋初起,宜石膏、滑石、琥珀、木通,或加味葵子散。盖重则为石,轻则为沙。二神散。劳淋有二,因思虑烦忧,负重远行,劳于脾者,补中汤加车前、泽泻。专因思虑者,归脾汤。

因强力入房,劳于肾者,生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老人精衰入房,溺涩腹胀,牵引谷道者,肾气丸。血淋热甚搏血,失其常道,以心主血,与小肠为表里,血渗胞中,与溲俱下,须辨血瘀、血虚、血热、血冷。如小腹坚,茎痛,脉沉弦而数者,为血瘀。鸡苏散,或四物汤加牛膝、丹皮、木通。脉虚弱者为血虚,六味丸加侧柏叶、车前子、白芍、八珍汤,送益元散。如血色鲜红,脉数有力,心与小肠实热也。大厘清饮加生地、黄芩、龙胆草。如血色黯淡,面枯白,尺脉沉迟者,肾与膀胱虚冷。肾气汤。血淋小肠热甚者,牛膝、山栀、生地、犀角、藕节、车前子。血虚热者,生地三两,黄芩、阿胶各五钱,柏叶少许。血淋茎中痛,淡秋石宜之,或服薏苡根汁,或日用黄茧丝煮汤服。气淋气化不及州都,胞中气胀,少腹满痛,溺有余沥,沉香散、瞿麦汤。

如气虚,八珍汤倍茯苓,加杜仲、牛膝。气虚下陷,补中汤。膏淋便有脂腻如膏,浮于漩面,此肾虚不能约制脂液而下流也。海金沙散、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大沉香丸。膏淋溺不痛者,须固精,六味合聚精丸。有热淋茎中痛者,导赤散加滑石、灯芯。茎不痛而痒者,八味丸去附子。溺艰涩如淋,不作痛,为虚,六味加鹿茸、肉苁蓉。老人气虚成淋,补中益气汤。又有寒客下焦,水道不快,先寒战而后溲便,由冷气与正气争,则寒战成淋,正气胜,则战解得便,是为冷淋。肾气丸、肉苁蓉丸。有过服金石,入房太甚,败精瘀隧而成淋者,海金沙散。有湿痰渗注而成淋者,渗湿汤。有淋而小腹胀甚者,滑利通阳,韭白汁、小茴、桂枝、归尾、两头尖、牛膝。妇人产后成诸淋者,白茅汤,不论石、膏淋皆治。以上淋症治法。此外有风寒湿客于胞中,气不能化,胞满而水道不通,按之内痛而涩者,为胞痹,肾着汤、肾沥汤。亦溺窍病也。至赤白浊,由心动于欲,肾伤于色,强忍不泄,败精流溢窍端,时有秽物,如疮之脓,如眼之眵。淋沥不断,由精败而腐居多,亦有湿热流注而成者,须分便浊精浊。

浊在便者,色白如泔,乃湿热内蕴,由过食肥甘辛热炙爆所致。苓术二陈煎,或徙薪饮。浊在精者,相火妄动,或逆精使然,至精溺并出。牛膝、赤苓、黄柏、远志、细生甘草。或血不及变精,乃为赤浊。远志丸、加味清心饮。当分精瘀精滑,精瘀者先理其离宫腐浊,古方用虎杖散。继与补肾。六味丸。精滑者乃用固摄,秘元煎、菟丝煎。浊久而滑,则任督脉必伤,须升固奇经。青囊斑龙丸,或鹿茸、龟甲、杞子、核桃、杜仲、补骨脂、沙苑子、茯神。大法,夹寒者脉迟,萆 厘清饮、内补鹿茸丸。夹热者脉数,清心莲子饮、二苓清利饮。

湿痰流注者,苍术二陈汤,心经伏暑者,四苓散加香薷、麦冬、人参、石莲,或导赤散。小便如常,少顷澄浊在底,或如米泔色者,萆 厘清饮。稠粘如胶,茎中涩痛者,肾气汤去桂、附。积想心动,烦扰伤精者,加味清心饮、瑞莲丸。肾虚气下陷者,补中汤。以上浊症治法。此外有溺血症,其原由于肾虚。无比山药丸去巴戟、苁蓉。加阿胶、丹皮、麦冬、赤芍。非如血淋因乎湿热,但以痛不痛为辨,痛为血淋,不痛为溺血也。有白氵㸒症,经言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氵㸒于外,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氵㸒,宜降心火。半苓丸、清心莲子饮。

又精伤白浊,小便推出髓条,痛不可忍者,乃由房事失节。宜使出髓条方。凡此皆精窍病也。

〔诸淋〕皆肾虚膀胱生热,故小水涩而不利也。治法初起,宜清解结热,疏利水道,通用五淋散加藕汁。

不用补涩。淋而渴属上焦气分,宜淡渗轻药,如茯苓、通草、灯心、瞿麦、泽泻、琥珀、车前子之类。清肺气以滋水之上源。淋而不渴,属下焦血分,宜味浓阴品,如知柏滋肾丸。滋肾阴以泄水之下流。如肺燥不能生水者,生脉散加减。心火及小肠热者,导赤散。肺脾积热,移于膀胱者,黄芩清肺饮。肾水亏,小便赤涩者,加减一阴煎。沙淋膀胱涩痛者,牛膝汤加秋石。劳淋脾肾不足者,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血淋茎中热痛者,淡秋石泡汤。溺涩不痛者,一味琥珀末,薄荷、灯芯汤调服。气淋脐下妨闷,木香、沉香、枳壳、甘草梢、滑石、木通。膏淋乃精溺并出,精塞溺隧,故小便涩痛。初用海金沙散、加茯苓。若不痛,须摄固其精,勿与通利。宜鹿角霜、菟丝子、莲须、山药、芡实。后以六味丸,合聚精丸调补。冷淋寒客胞中,欲溺先发寒栗。肾气丸加鹿胶、沉香。热淋溺赤如血而少,时烦渴者,导赤散。伏暑成淋,六一散。虚者,生脉散。因怒致淋,宜青皮、山栀、沉香、木通等。

因思虑成淋,归脾汤。暑月汗多津液不降,参泽汤。妊妇病淋,葵子汤。

〔赤白浊〕茎中热痛,如火灼刀割,溺浊或赤或白。赤伤血分,白伤气分也。赤浊有溺赤,有血赤,其纯见鲜血,当从溺血条治。法见前论。若溺色黄赤,固多火症,然必赤而痛涩,兼见火脉,方可清利。若劳倦伤中气,酒色伤肾阴,溺短欠而无痛涩等症,则系水亏液涸,不可清利,经所谓中气不足,溲溺为之变,但滋补下元,气化则水自清。加减六味丸、鹿茸地黄丸。白浊有浊在溺者,白如泔浆,此湿热内生。有浊在精者,由相火妄动。精离其位,不能闭藏,与溺并出,或移热膀胱,溺孔涩痛,皆白浊之因于热也。久之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而水道不清者,有相火已杀,心肾不交,精滑不固,而遗浊不止者,皆白浊之因于虚也。热者当辨心肾而清之,虚者常求脾肾而固之举之。

〔溺浊〕如泔,为胃中湿热下流。二陈汤加萆 、黄柏、泽泻、姜汁。精浊如膏,乃精溺并出,涩痛甚者,先清火,抽薪饮。久则涩痛去,精浊未止,宜固摄,固阴煎、元菟丹。胃中湿热浊痰,下渗膀胱,为溺浊,与肾无干。若牵腻如膏,心动即遗,或溺后遗出,皆精病,与浊无干。肥人多白浊,系湿痰,二术二陈汤。瘦人多赤浊,系肝火,龙胆泻肝汤。心虚遗浊者,金锁玉关丸。脾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心脾两虚者,菟丝煎。

虚寒带浊者,五味丸。淋沥湿浊者,威喜丸。浊久足膝痿弱,漩脚澄下如糊者,六味丸加萆 、麦冬。茎中大痛,溺赤,脉滑数,宜清热利水,生地、麦冬、山栀、知母,加六一散。肾虚氵㸒火易动,精滑粘腻如膏,九龙丹收摄之。若忍精不泄而成白浊者,四苓散。丹方治白浊,杞子钱半,菟丝子、车前子、韭子各一钱,莲子二十粒、共入猪尿脬内煮,加葱酒啜汁,并食猪脬莲子,连服二三次效。赤浊者,猪苓汤,并加麝香、杜牛膝,以通瘀腐之在隧窍者。有溺时结块,阻窍作痛,块中蓄水泡者,必醉酒使内,酒湿乘虚袭入精窍也。治同上。

淋浊论治

淋症脉候

少阴脉数,妇人则阴中生疮,男子则气淋。盛大而实者生,虚小而涩者死。

淋浊论治

浊症脉候

赤白浊,脉大而涩,按之无力,或微细,或沉紧而涩,为虚,动滑为实。尺脉虚浮急疾者,皆难治,迟者易痊。

淋浊论治

附方

〔石淋〕神圣琥珀散 琥珀 桂心 滑石 大黄 腻粉 磁石 木通 木香 冬葵子 灯芯汤下。

〔石淋〕如圣散 马蔺花 白茅根 甜葶苈 车前子 麦冬 檀香 连翘 各等分,渴加黄芩。

〔石淋〕加味葵子散 葵子(三两) 茯苓 滑石(各一两) 芒硝(半两) 生草 肉桂(各二钱半)

为散。服方寸匕。

〔沙淋〕二神散 海金沙(七钱五分) 滑石(五钱) 为末,每二钱,入蜜少许,以木通、麦冬、车前子煎汤下。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补脾〕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劳淋〕生地黄丸 生地 黄 (各一两半) 防风 鹿茸 茯神 远志 栝蒌仁 黄芩(各一两)

人参(一两二钱五分) 当归(五钱) 赤芍 蒲黄 戎盐(各七钱五分) 炙甘草(七钱) 车前子 滑石(各二两)

蜜丸。

〔劳淋〕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血淋〕鸡苏散 鸡苏 木通(各二两) 生地 滑石(各三两) 每服五钱,竹叶煎服。

〔血淋〕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血淋〕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血淋〕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血淋〕益元散 六一散加辰砂。

〔血淋〕大厘清饮 见四卷泄泻。

〔溺血〕琥珀散 琥珀末(二钱) 车前根叶 灯芯 薄荷 等分为末。

〔血淋〕柿蒂汤 黄柏 黄连 生地 丹皮 白芍 侧柏叶 木通 茯苓 泽泻〔气淋〕沉香散 沉香 石苇(去毛) 滑石 当归 瞿麦(各五钱) 赤芍 冬葵子 白术(各七钱半)

炙草(二钱半) 王不留行(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大麦心汤下。

〔气淋〕瞿麦汤 瞿麦穗 木通 大黄 黄连 桔梗 当归 延胡 枳壳 羌活 肉桂 射干 大腹皮牵牛〔膏淋〕海金沙散 金沙 滑石(各一两) 甘草(二钱半) 每服二钱,灯芯汤下。

〔膏淋〕鹿角霜丸 鹿角霜 茯苓 秋石 等分糊丸。每服二钱。

〔膏淋〕菟丝子丸 菟丝子(酒蒸) 桑螵蛸(炙。各五钱) 泽泻(二钱半) 蜜丸,米饮下。

〔膏淋〕大沉香散 沉香 陈皮 黄 (各七钱半) 瞿麦(三两) 榆白皮 韭子(炒) 滑石(各一两)

黄芩 炙草(各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固精〕聚精丸 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 沙苑蒺藜(八两,马乳浸隔汤煮一柱香) 捣丸。

〔冷淋〕肉苁蓉丸 苁蓉(酒蒸焙) 熟地 山药 石斛 牛膝 官桂 槟榔(各五钱) 附子黄(各一两) 黄连(七钱半) 细辛 甘草(各二钱) 蜜丸,盐酒下二钱。

〔心火〕导赤散 见一卷温。

〔热淋〕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湿热〕渗湿汤 见一卷中风。

〔产淋〕白茅汤 白茅根(五钱) 瞿麦 茯苓(各一钱半) 冬葵子人参(各一钱二分半) 蒲黄 桃胶 滑石(各七分) 甘草(五分) 紫贝( 二个) 江鱼牙( 四个)

分二帖,加生姜三片,灯心二十茎,煎服。

〔胞痹〕肾着汤 见一卷湿。

〔胞痹〕肾沥汤 麦冬 五加皮 犀角(各钱半) 赤芍 桔梗 桑螵蛸 木通 杜仲(各一钱)

〔湿浊〕苓术二陈煎 猪苓 茯苓 泽泻(各一钱半) 白术 半夏(各二钱) 陈皮(一钱)

炙草(八分)

〔热浊〕徙薪饮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白芍 黄柏 茯苓 丹皮(各一钱半)

〔赤浊〕远志丸 远志(八两) 茯神 益智子(各二两) 研末酒煮,面糊丸、枣汤下。

〔赤浊〕加味清心饮 茯苓 石莲(各钱半) 益智 麦冬 人参 远志 石菖蒲 白术 泽泻甘草 车前子(各一钱) 灯心二十茎煎服。有热加薄荷。

〔精瘀〕虎杖散 虎杖(三两) 古方用虎杖草汁,今世不识,代以杜牛膝,加麝香一分,炖服。

〔精滑〕秘元煎 见四卷三消。

〔心脾〕菟丝煎 人参 山药(各二钱) 当归 枣仁 茯苓(各钱半) 菟丝子(四钱) 远志(四分)

炙草(一钱) 鹿角霜(二钱)

〔任督〕青囊斑龙丸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菟丝子 柏子仁 茯苓 补骨脂 等分为末,酒化胶杵丸。

〔挟寒〕萆 厘清饮 益智仁 萆 石菖蒲 乌药(各一钱) 加盐一捻煎服。

〔挟寒〕内补鹿茸丸 鹿茸 刺蒺藜 沙苑蒺藜 肉苁蓉 菟丝子 蛇床子 桑螵蛸 肉桂 阳起石炙黄 制附子 紫菀 蜜丸。

〔心火〕清心莲子饮 见一卷火。

〔茎痛〕二苓清利饮 二苓 二冬 地 草 芩 柏 牡蛎 泽泻 车前子。

〔湿痰〕苍术二陈煎 二陈汤加苍术。

〔暑浊〕四苓散 见一卷温。

〔思伤〕瑞莲丸 茯苓 石莲(炒) 生龙骨 天冬 麦冬 柏子仁 紫石英( 研) 远志 当归枣仁 龙齿(各一两) 乳香半两为末,蜜丸。

〔溺血〕无比山药丸 见六卷腰痛。

〔白氵㸒〕半苓丸 半夏 茯苓〔髓条〕便出髓条方 枣仁 参 苓 术 茴香 补骨脂 益智仁 牡蛎 等分,盐酒糊丸,米汤下。

〔热淋〕五淋散 茵陈 竹叶(各一钱) 木通 滑石 甘草(各一钱半) 山栀 赤芍 赤茯(各二钱)

〔血分〕知柏滋肾丸 见一卷火。

〔肺燥〕生脉散 见一卷暑。

〔肺热〕黄芩清肺饮 见一卷火。

〔肾亏〕一阴煎 见二卷咳嗽。

〔沙淋〕牛膝汤 杜牛膝 水煎加麝香〔淋渴〕参泽汤 四苓散加人参,或再加甘草。

〔妊淋〕葵子汤 冬葵子 桑白皮 木通 赤苓 瞿麦(各一钱) 黄芩 白芍 枳实 车前子(各五分)

姜(五片)

〔补摄〕加减六味丸 地 苓 丹 萸 山药 莲须 芡实 菟丝子(各二两) 龙骨 牡蛎 泽泻(各一两)

五味子(五钱) 蜜丸。

〔补摄〕鹿茸地黄丸 熟地(五两) 山萸(酒炒) 山药(炒。各三两) 鹿茸(一具,酥炙)

龙骨( ,一两半) 蜜丸。

〔渗湿〕二陈汤 苓 夏 陈 草。

〔清火〕抽薪饮 见四卷痫症。

〔固精〕固阴煎 见二卷脱症。

〔摄肾〕元菟丹 菟丝子(十两,酒炒) 五味(七两,酒浸) 茯苓 莲肉(各三两) 为末,另研山药末六两,酒煮糊丸,米饮下。

〔湿痰〕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肝火〕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心虚〕金锁玉关丸 芡实 莲子 莲须 藕节 茯苓 茯神 山药 等分为末,金樱子熬膏杵丸。

〔虚寒〕五子丸 菟丝子 韭菜子 益智子 茴香(炒) 蛇床子(去皮炒) 等分为末,酒糊丸。

〔浊湿〕威喜丸 茯苓 猪苓 黄蜡〔清热〕六一散 见一卷温症。

〔摄肾〕九龙丹 见二卷虚损。

〔赤浊〕猪苓汤 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

〔治浊〕丹方 杞子(钱半) 菟丝子 韭菜子(各一钱) 车前子(五分) 莲子(二十粒) 入猪尿脬内煮,加葱酒啜汁,并食猪脬莲子。连服二三次效。

淋浊论治

淋浊脉案

丁 血淋溺痛,左寸脉洪数,此心移热于小肠,搏于血脉,入于胞中,与溲俱下。因瘀热迫注溺窍,并茎中亦痛也。当先清利火腑,用导赤散加赤苓、丹皮、麦冬、归尾、灯心、木通。一剂淋痛减,后用生地、茯苓、归身、丹参、远志、丹皮、侧柏叶、鲜藕。数服寻愈。

周 游幕县署。淋症失调,晡后寒热如疟。医误以为阴虚,杂进补涩,病益剧。又进散剂,疑不敢服。

涕泣求诊,脉虚软而浮。用补中汤数服,寒热止,淋亦渐瘳,后用六味丸加减而愈。

王二 给役书馆,夜私出。初便浊,秘不言。后乃不便自遗,瘦怯不任起立,常如欲溺状,或前欲溺而后亦不禁。此浊久气虚下陷也。或以泻热之剂与服,病益剧。予用升举法,佐以利湿。升麻、茯苓、猪苓、白术、半夏、炙草、莲须、莲子。仿治浊固本丸意,滑泄自止。

贡 淋症愈而忽发,色苍形瘦,食减便溏,咽干膝痛,脉沉濡,左寸稍大。是心热移于小肠,而与湿相搏。参萆 厘清饮。赤苓、生薏米(各三钱)、生白术、泽泻(各八分)、石斛、麦冬(各二钱)、防己、甘草(各一钱)、萆 、通草(各钱半)、滑石(飞三分)。数服淋愈,但脉来沉小,食少足酸。乃脾阳肾阴素亏,宜兼调为治。熟地、杞子、益智仁(煨)、茯神、甘草(炙)、薏米、山药、莲子(俱炒)、归身。

同研末,加粳米屑调服,日二次,食进而足亦健步。

岳 劳淋是膀胱气分病。近日大便秘结,食顷必胀,足胫冷诊脉弦而迟。乃阴结胃气,不主下行,而膀胱之转输不利,乃为淋也。治宜温通,勿进止涩。川附、生术、缩砂壳,陈皮白、韭子、蒌仁、苏子(俱炒研)、茯苓、海金沙。四服逆气平,胀秘良已,脉亦和。去川附、蒌仁,加牛膝(蒸)、莲子服愈。

江 溺前涩痛,茎端宿有瘀腐。向服瞿麦汤痛减,导火下行故也。然脉来洪实搏指,不特膀胱瘀热未尽,抑且心肾根源未清,故痛减淋不减也。宜收心节欲,勿扰肾脏,戒酒薄味,静养可安。茯苓、生地、石斛、萆 、莲须、甘草梢、灯心、泽泻。数服而效。

王 便浊而数,且痛,午后寒热不时,头眩神倦,脉弱,自秋延春,兼溺血点。乃劳力伤阴,阴火迫注膀胱。先用分利法,导赤散加赤苓、莲须、归尾、赤芍、丹皮、栀子、灯草。二服眩痛止,去木通、竹叶,改熟地、归身,又加萆 ,三服诸症俱瘳。又令服六味丸愈。

族某 劳淋,初用厘清饮,涩痛已减。后服单方,通利太过,反致溺后精沥,腰足酸软,畏冷,左脉虚涩少神,肾气不摄,乃成虚滑,摄固为宜。沙苑子、菟丝子、杞子、莲子、破故纸、熟地(砂仁末炒)、杜仲。

数服而效,后加鹿胶、潞参、归身、茯苓、山药、乃固。

眭 劳力伤阴,脉右弦左大,腹痛溺涩出粉,此为沙淋。海金沙(六分)、杜牛膝(一钱)、当归尾(八分)、薏仁(三钱)、灯心(八分)、赤苓(二钱)、小茴香(盐水炒八分)。数服涩痛止,去前三味,加杞子、沙苑子、益智子(俱炒)、钗斛、怀牛膝(酒蒸),数服甚适。此温通之剂,能节劳则淋可不发。

族某 膏淋溺面浮油,有时便中推出髓条,此积劳损伤肾阴所致。宿恙经年,近又兼病阴疟,真元日惫,饮食无味,益肾必先补脾。潞参、茯神、山药、生白术、薏仁、杜仲、芡实、莲子(俱炒)、何首乌、沙苑子,十数服全愈。

陈 色苍体长,木火之质,阴分易亏。五旬外纳宠,急图嗣续月前因浊成淋,溺数而欠,着枕仍然遗泄,延至血水滴沥而痛,是为血淋。精室既伤,心火犹炽,诊两尺左弦右数,宜腰膝痿软,足心如烙也。夫不痛为溺血,痛为血淋。虽肾虚挟火,然导赤厘清,如方凿圆枘,五苓八正,亦抱薪救焚。急用生料六味作汤,可济燃眉。熟地(六钱)、生地(三钱)、怀山药(炒二钱半)、茯苓(三钱)、丹皮、泽泻(各一钱)、生莲子(不去心,一两)、莲子须、麦冬(各二钱)、五味子(五分)。数服痛止淋减,汤丸兼进而安。

遗泄论治

凡脏腑之精,悉输于肾,而恒扰于火,火动则肾之封藏不固。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而梦泄焉。其交则心之神,肝之魂,所幻而接也。经曰:恐惧不解则伤精,时自下。又曰: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然有有梦而泄者,有无梦而自遗者。昔人谓梦而后泄者,相火之强为害;不梦自遗者,心肾之伤为多。且谓五脏有见症,宜兼治,终不如有梦治心,无梦治肾,为简要也。乃详求所因,则有心阳暗炽,肾阴内灼者,宜凉心摄肾。补心丹加减。有肾精素亏,相火易动者,宜浓味填精。熟地、鱼鳔、杞子、羊肾、猪脊髓、青盐、五味子之类。介类潜阳,龟甲、牡蛎、淡菜之类。佐以养阴固摄。山药、莲子、芡实、菟丝子、桑螵蛸之类。有龙相交炽,yin精走泄者,宜峻补真阴,承制相火。三才封髓丹、滋肾丸、大补阴丸。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者,宜交心肾。远志丸、佐灵砂丹。有思虑积劳,郁损脾气者,宜舒养脾营。归脾汤。亦有脾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汤。有肾虚不固者,五倍子二两、茯苓四两,丸服效。有积想不遂者,宜安神固气,解郁疏肝。妙香散吞玉华白丹。有精关久滑不梦而泄者,宜固摄止脱。桑螵蛸散、金锁玉关丸。有房劳过度,下元虚惫,寐则阳陷而精遗不禁者,宜升固八脉之气。固精丸,或六味汤加鹿茸、菟丝、五味、龙齿、苁蓉。有壮年久旷,精满而溢者,宜清火安神。生地、知母、黄柏、菖蒲、远志、茯神、莲子。有阴虚不摄,湿热下注而遗者,宜泄热导湿。萆 、黄连、黄柏、茯苓、泽泻、薏苡,或秘精丸。有因醇酒浓味,酿成脾胃湿热,留伏阴中,而为梦泄者,宜清痰火。二陈汤加二术、升、柴。有因经络热注,夜则脊心热而遗者,猪苓丸、清心饮。亦有鬼魅相感者,其状不欲见人,独言笑,时悲泣,脉乍大乍小,或绵绵不知度数,颜色不变,乃其候也。宜苏合香丸服之效。此其所因不同,为遗为泄亦异,皆当分别施治。大约阳虚者急补气,鹿茸大补汤。阴虚者急益精,大补阴丸、大造丸。阳强者急泻火而已,宜补阴泻火汤,滋阴降火汤。

遗泄论治

遗泄脉候

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症之的。(《脉诀》)

遗泄论治

附方

〔凉心〕天王补心丹 见一卷火。

〔滋肾〕三才封髓丹 天冬 熟地(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三两) 砂仁(一两半) 炙草(七钱半)

面糊丸。苁蓉酒煎送下。

〔泻火〕滋肾丸 见一卷火。

〔泻火〕大补阴丸 见一卷火。

〔安心〕远志丸 见四卷痫。

〔镇坠〕灵砂丹 见二卷喘。

〔养脾〕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升提〕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安神〕妙香散 见二卷衄。

〔固气〕玉华白丹 钟乳粉(一两) 阳起石( ) 白石脂( 。各五钱) 左牡蛎( 七钱)

糯米粉糊丸。

〔摄肾〕桑螵蛸散 人参 茯神 远志 菖蒲 桑螵蛸 龙骨 龟板 当归〔闭精〕金锁玉关丸 见本卷淋浊。

〔镇固〕固精丸 牡蛎 菟丝子 韭子 龙骨 五味 桑螵蛸 白石脂 茯苓〔补肾〕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导湿〕秘精丸 白术 山药 茯苓 茯神 莲子(各二两) 芡实(四两) 莲须 牡蛎(各一两五钱)

黄柏(五钱) 车前子(三两) 共研末,金樱膏丸。气虚者加人参一两。

〔补气〕十补丸 术(各二两) 茯苓 山药(各一两半) 参 归 白芍 远志(各一两) 熟地(三两)

山萸 杜仲 续断 枣仁(各二两) 五味 龙骨 牡蛎(各七钱五分) 金樱膏为丸。

〔化痰〕二陈汤 苓 夏 陈 草 姜〔痰迷〕猪苓丸 半夏 猪苓〔精滑〕清心饮 参 归 地 草 连 茯神 枣仁 远志 莲子〔鬼魅〕苏合香丸 见一卷中风。

〔阳虚〕鹿茸大补汤 苁蓉 杜仲(各一钱) 参 术 桂 附 芍 夏 五味(各七分) 归 地苓鹿茸(各五分) 甘草(三分)

〔滋阴〕大造丸 紫河车(蒸捣,一具) 生地(四两) 龟板 天冬 杜仲 黄柏(各两半) 牛膝麦冬 归身(各一两二钱) 五味(五钱) 米糊丸。

〔阳强〕补阴泻火汤 地 芍 归 芎 术 草 知母 天冬 黄柏〔泻火〕滋阴降火汤 四物汤加 知母 黄柏 元参

遗泄论治

遗泄脉案

某 无梦而遗,劳心辄泄,乃心肾失交症。用茯神丸参六味。人参、熟地、茯神、远志、当归、山药、莲须、枣仁、五味、龙骨、莲实。糊丸服。数料全愈。

吉 己巳同会试前数日,同寓约观梨圆,座中遗泄如注。归寓后寒热咳嗽吐痰,此阴虚兼外感也。令服补中汤,寒热退,但脉虚而沉细欲绝,断为肾损难治。粗毕场事,神愈疲乏,劳热喘促,痰嗽食减,乃脾肺虚而气不归源也。必用人参乃定。彼吝费,一友赠高丽参二钱,予谓代用效减,自须全投,书人参养营汤去熟地与桂,加茯神、山药、莲实。彼又将高丽参二钱分作四服。予哂之,服后喘热减,饮食颇加。又两服,改用潞参,而效更减矣。

族某 梦泄。宿 腰痛,新兼脘痛,脉弦细。此伤精候也。妙香散去黄 、麝、辰砂,加砂仁、马料豆(炒),服效。

吕 少年未室,每十日一梦泄。积久疲乏,面少神采,素服滋阴敛涩等药,不效。改服镇心安神等剂,亦不效。予谓肝肾脉虚,非相火为害,但精关久滑,气少固摄耳。询之,果有时无梦亦泄,遂重用参、 、佐以五味,茯神,山药、莲子、菟丝、芡实、杞子(俱炒)。滑泄竟止。更用丸剂,加鱼鳔(炒研)而固。

幼侄 宵读神劳即梦泄,夜热易饥,左关脉搏按。丹溪云: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

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感物而动,君火动则相火随之,虽不交会,精亦暗流矣。又隐庵谓: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故梦而精脱也。先用六味汤加减,熟地、山药、茯神、丹皮、远志、潞参、麦冬、芡实、莲心、石斛。数服而效,后加龙骨、白芍、五味、炼蜜为丸,服愈。此补肝肾参养心之剂。君火安则神魂敛而龙雷不扰矣。

刘 试场受惊,心惕精走于下。延为怔忡悸恐,心君虚不主令,相代其权,乃至有梦无梦皆遗,腰膝酸软乏力。诊左寸沉数,左关尺沉细如丝,右尺微弦。此心营损极,神不摄精。宜补养心神,固纳肾真。(经言: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氵㸒不止。又云: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大抵怵惕伤心,恐惧伤肾,心肾失交,精关不固。必精生神,神摄精,乃能却病。)且情志之病,尤在静养善调,勿希速效。

潞参、熟地、茯神(各三钱)、龙骨、山药(各二钱)、枣仁、远志、当归(各钱半) 金樱子(一钱)、五味子、柏子仁(各六分)、莲子(十粒)。二服甚适。诊左寸绵绵不绝,惟尺泽空,精腑少藏耳。若滋填精室,旬日内漏卮勿泄,尺脉可起。又夜半易饥便滑,前方去当归、柏子仁、熟地、山药焙用,加鱼鳔(三钱)、菟丝饼(二钱)。十服神安精固,惟骨节时酸,胁肉时 ,坐卧恍惚,如在波浪中。此病后神未复元,虚阳浮越也。宜招集散亡,封固管钥,更用潜阳填髓丸:熟地(八两)、湖莲、芡实(俱炒)、线胶、淡菜、茯神、山药(各四两)、五味(一两)、龟板、远志、麦冬(朱砂拌炒各二两)、猪脊髓(熬),为丸。又经云:精不足补之以味。午用猪心肾海参煨食,晨用牛乳同糯米煮食,调理数月渐安。

阳痿论治

(丸冷 茎缩 茎纵 强中 下疳附)

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绝。阳密则固,精旺则强,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竭精,或思虑劳神,或恐惧伤肾,或先天禀弱,或后天食少。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者。盖前阴为肝脉督脉之所经,经云:足厥阴之脉,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又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入系女子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篡。又为宗筋之所会。景岳云: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气血之孔道,而阳明实气血之化源,阳明衰则宗筋不振。故见症多肝肾主病云,伤色欲者须辨水衰火衰。水衰真阴亏乏,归肾丸、还少丹、地黄汤。火衰精气虚寒,右归丸、八味丸,甚者加人参、鹿茸,或加肉苁蓉、杞子。若火衰不甚,斫丧太过,补骨脂丸。伤思虑者,心脾郁结。阳事不举,归脾汤、炒香散。郁伤少阳,生气日索,加味逍遥散。伤恐惧者,胆虚精却,大补元煎加枣仁、鹿角胶。先天精弱者,房后神疲,固阴煎、秘元煎。胃虚食少者,水谷不充,精髓失旺,脾肾双补丸、七福饮、玉母桃。

其湿热伤及肝肾,致宗筋弛纵,为阳痿者,如筋角近火则软,得寒则坚,宜滋阴八味丸,或龙胆泻肝汤。经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然必脉症果系湿热,方用苦坚淡渗。若肝肾虚热,仍宜养肝滋肾,地黄汤加龟板、元参、天麦冬、五味子。又有心肾失交,梦泄致痿,远志丸加熟地、枣仁、白芍。劳伤筋骨,阳道痿弱,无比山药丸、大造固真丹。肾虚无子,精冷精滑,七宝美髯丹。通治阳事不起,如赞化血余丹、鹿茸地黄丸、三子丸、青娥丸等。此治法大概也。若夫元阳既伤,真精必损,必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如斑龙丸、聚精丸、二至百补丸之类。纯用刚热燥涩之剂,恐有偏胜之害,其审而裁之可耳。

〔丸冷〕阴痿弱而两丸冷,阴汗如水,溺有余沥,此肝经有湿。柴胡胜湿汤。肾脉强大,右尺尤盛,此相火盛而反痿。滋肾丸、地黄丸。有阴jing内缩,乃肝之筋受寒。四逆汤加参、桂。阴纵不收,肝之筋伤热。小柴胡汤加酒炒黄柏。又强中症,茎举不衰,精流不止,或由肝火太强,或由金石性发,宜泻火解毒。用知母、石膏、元参、生地、大豆、甘草等。夏子益奇疾方,治玉jing长硬不痿,精自出,捏之脆,痒如针刺,用补骨脂、家韭子各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煎,日三次。玉jing溃烂,谓之下疳,先用米泔水温洗,用炉甘石、乳香、血竭、黄连各一钱,轻粉五分,冰片一分。研末搽,立效。

阳痿论治

附方

〔滋阴〕归肾丸 熟地(八两) 山药(炒) 萸肉 茯苓 当归 杞子 杜仲(盐水炒) 菟丝子(酒浸炒。

各四两) 蜜丸〔益阴〕还少丹 见一卷中风。

〔滋阴〕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益火〕右归丸 见二卷虚损。

〔益肾〕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通补〕补骨脂丸 补骨脂(炒香) 菟丝子(酒蒸。各四两) 核桃肉(一两) 沉香(钱半)

蜜丸盐汤下。

〔心脾〕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调郁〕妙香散 见二卷衄。

〔畅肝〕加味逍遥散 见一卷火。

〔填精〕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摄肾〕固阴煎 见二卷脱。

〔摄肾〕秘元煎 见四卷三消。

〔脾肾〕脾肾双补丸 人参 莲子 山药 山萸 五味 菟丝子 巴戟 砂仁 橘红 肉蔻 车前补骨脂 蜜丸。忌羊肉。

〔双补〕七福饮 见三卷郁。

〔扶脾〕玉母桃 冬白术(泔浸炒) 熟地(酒蒸杵) 何首乌(九蒸) 巴戟肉(甘草汁浸炒)

杞子 等分蜜丸。

〔滋阴〕滋阴八味丸 六味丸加知柏,俱盐水炒,各三两。

〔泄热〕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安心〕远志丸 见四卷痫。

〔补肾〕无比山药丸 见六卷腰痛。

〔益精〕大造固真丹 补骨脂 杞子(各六两) 山药 菟丝子(各四两) 核桃肉 萸肉(各三两) 巴戟苁蓉 人参 鹿茸(各二两) 五味子 小茴香(各一两半) 熟地(十二两) 于术(六两) 紫河车(一具)

蜜丸。酒下。

〔补阳〕七宝美髯丹 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黑豆拌蒸) 茯苓(乳蒸) 牛膝(酒蒸) 当归杞子(酒浸) 菟丝子(酒浸。各半斤) 故纸(芝麻拌炒,四两) 蜜丸盐汤下。

〔通治〕赞化血余丹 血余( 八两) 熟地(八两) 杞子 当归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巴戟 小茴香茯苓 苁蓉 核桃肉 何首乌(各四两) 人参随宜。

〔填精〕鹿茸地黄丸 见本卷淋浊。

〔通治〕三子丸 蛇床 五味 菟丝 蜜丸。

〔补火〕青娥丸 见六卷腰痛。

〔督脉〕斑龙丹 见本卷淋浊。

〔益精〕聚精丸 见本卷淋浊。

〔填精〕斑龙二至百补丸 鹿角胶 黄精 杞子 熟地 菟丝饼 金樱子 天冬 麦冬 牛膝 楮实龙眼肉 以上熬成膏,加炼蜜,调入后药末:鹿角霜 参 苓 地 萸 味 芡实 山药 知母 共十味为末,和前膏杵丸。

〔驱湿〕柴胡胜湿汤 升 柴 羌 苓 泽 草 黄柏 龙胆草 归尾 麻黄根 防己 五味子 水煎。

〔湿热〕滋肾丸 见一卷火。

〔阴缩〕四逆汤 见一卷暑。

〔和解〕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蓄血论治

凡跌扑伤损,及努力负重,忿怒气逆,皆使瘀血停蓄。其症寒热发黄,胸胁小腹满痛,手不可近。宜分上中下治之。如吐衄停瘀、属上部,必漱水不欲咽,犀角地黄汤。血结胸膈,属中部,必燥渴谵语,桃仁承气汤。少腹硬满,大便黑,属下部,必发狂善忘,抵当汤、代抵当汤。三焦蓄血,必狂躁便实,生地黄汤。蓄血初起,胸腹痛,香壳散。从高坠下,恶血留停,腹胁痛不可忍,复元活血汤。努伤血滞,沉香降气散。胸前血瘀,生韭汁和童便服。夹血如见祟状,当归活血汤。身寒热发黄,脉弦细而伏,《千金》用大黄、芒硝、归尾、桃仁、人参、桂心,为末。酒服二方寸匕。蓄血下黑如漆、最危,必神脉不变,方可治。瘀血燥结,玉烛散。头面身体发黄,以绢包生姜渣擦之,自退。

蓄血论治

附方

〔上部〕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或加 当归 桔梗 陈皮 甘草 藕汁 红花〔中部〕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下部〕抵当汤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炒) 桃仁(二十个) 大黄(酒浸,三两)

〔下部〕代抵当汤 见二卷血。

〔三焦〕生地黄汤 生地汁(一升) 干漆(炒,五钱) 生藕汁(半升) 蓝叶(一握) 虻虫(二十个)

水蛭(十个) 大黄(一两) 桃仁(五钱)水煎。分二服。

〔胸痛〕香壳散 香附(炒,三钱) 枳壳(炒,二钱) 青皮 陈皮 乌药 赤芍 蓬术(醋炒。各一钱)

归尾(三钱) 红花(五分) 炙草(二分) 生草(三分) 研末,每服四钱。

〔腹胁〕复元活血汤 见二卷血。

〔怒伤〕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见祟〕当归活血汤 归 芍 地 姜 桂 苓 枳 柴 草 桃仁 红花〔燥结〕玉烛散 见六卷腹痛。

溺血论治

溺血与血淋异,痛为血淋,出精窍;不痛为溺血,出溺窍。痛属火盛,不痛属虚。然经云: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者胞之室。惟房欲损肾,热注膀胱,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血随溺出,亦火所迫也。其脉洪数,法当滋化源。六味饮加生牛膝。如肺肾阴虚,口干腰酸,六味丸合生脉散。小肠火盛,血渗膀胱,导赤散。

肝火脉洪,不能藏血,龙胆草汤加法。胆火溺血,头痛眩晕,当归饮。溺血日久,肾液虚涸,六味阿胶饮。

阴虚火炎,一切溺血血淋,保阴煎。小溲自利,后沥血点,痛如血淋,小蓟饮子。小水不利,赤浊淋闭,大分清饮。通治溺血,益母草捣汁一升,服效。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研。每用三钱,豆豉煎汤下效。治血淋,琥珀研细,以灯心、薄荷煎汤下二钱。脾虚不能摄血,久而滑脱,妙香散去桔梗、麝,加 龙骨、益智仁。

溺血论治

附方

〔化源〕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阴虚〕生脉散 见一卷暑。

〔小肠〕导赤散 见一卷温。

〔肝火〕龙胆草汤 一味龙胆草煎服。

〔胆火〕当归饮 当归 羚羊角 赤芍(各二钱) 生地 刺蓟叶(各一钱)

〔液涸〕六味阿胶饮 六味汤加阿胶、童便。

〔虚火〕保阴煎 见五卷痉。

〔血淋〕小蓟饮子 蓟 栀 归(各一钱) 地 藕节(各钱半) 滑石 蒲黄(炒。各钱二分) 通草甘草 竹叶(各八分)

〔淋闭〕大厘清饮 见四卷泄泻。

〔脾虚〕妙香散 见二卷衄。

便血论治

(肠风 脏毒附)

便血与痢血异,便血宿疾,痢血新邪,兼有脓杂。与肠风脏毒尤别。便血火氵㸒,肠风风氵㸒,脏毒湿热氵㸒,兼积毒。便血由肠胃火伤,阴络血与便下,治分血之远近虚实新久,不可概行凉血涩血。《金匮》以先便后血为远血,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赤小豆当归汤。其血色鲜稠为实热迫注,多醇酒浓味酿成,约营煎、地榆丸。

色浠淡为脾胃虚寒,归芍异功散加炮姜。色瘀晦为阳衰不摄。因中寒食冷,气滞血凝必腹痛呕泻,附子理中汤倍炮姜。思伤心脾,气不统血,或年衰病久,归脾汤。惟初起血中伏火,用桂圆肉、包鸦胆子肉十枚,匀两包,四五服效。若未止,用刘寄奴五钱,松萝茶一钱,乌梅肉一枚,煎服效。久而气陷血脱,补中益气汤。

血滑不止,举元煎下玉关丸。若面色萎黄,下元虚惫,加味六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大补汤去茯苓,加防风。其结阴便血,脉必虚涩,系厥阴肝血内结,阳失统运,渗入肠间。诸家谓阴寒内结,非也。遵《医通》补中益气汤,倍黄 ,加炮姜。宿有血症,因感湿热,血下紫黑,乃湿毒肠 。升阳益胃汤。凡便血及肠风服药不效,山楂子散。大便燥结,肛头血出,熟地一两蒸食。

〔肠风〕血清色鲜,远射四散如筛,风性疏也,经言: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加减四物汤加秦艽,虚者人参胃风汤。肠风夹湿,下如豆汁。或瘀紫,升阳除湿防风汤,有热加黄连、当归、甘草。若湿热内蕴,下血腹满,槐花散。初起血热,槐花饮。久则兼夹寒湿,浓朴丸。血滑不止,惜红煎。脾脉浮缓,土虚风湿交乘,加味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肠风兼泻,米豆散。

〔脏毒〕血浊而色暗,系湿热蕴毒,轻者猪脏丸,重者脏连丸。酒毒酿湿热下血,聚金丸。若肛门血射如线,或点滴不止,为痔血,秦艽白术丸去皂角、枳实、泽泻。加槐花、生地黄蜜丸。痔与痢血,另详本门。

便血论治

附方

〔远血〕黄土汤 术 附 地 芩 草 阿胶(各钱半) 灶心土如鸡子大一枚,打碎,水煎澄清,再煎诸药。

〔近血〕赤小豆当归汤 赤小豆(二升,浸出芽晒干。) 当归(三两) 研末。调服方寸匕,日三次。

〔热迫〕约营煎 生地 赤芍 黄芩 地榆 续断 甘草 槐花 荆芥(等分) 乌梅(二个) 水煎。

〔血痢〕地榆丸 见四卷痢症。

〔脾虚〕归芍异功散 参 苓 术 草 陈 归 芍〔心脾〕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气陷〕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气陷〕举元煎 见三卷饮食,如兼滑脱,加乌梅、文蛤。

〔血滑〕玉关丸 白面(四两,炒) 枯矾 文蛤(各二两,醋炒) 五味(炒) 诃子(各一两、炒)

研末,熟汤和丸。

〔脾虚〕加味六君汤 六君汤见一卷中风,再加黄 、柴胡。

〔下虚〕断红丸 侧柏叶 续断(各三钱) 鹿茸(一具) 阿胶为丸。

〔虚惫〕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肠 〕升阳益胃汤 炙 (钱半) 参 草(各一钱) 术 归 陈 黄芩 神曲(炒。各五分) 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 枣煎。

〔去瘀〕山楂子散 楂肉(炒研) 艾汤调下。血鲜者加山栀、槐花。

〔肠风〕加减四物汤 地 归 芎 侧柏叶(各八分) 枳 荆 草 槐花(各四分) 地榆 条芩 防风(各六分) 乌梅(二个) 姜(三片)

〔胃风〕胃风汤 见四卷泄泻。

〔夹湿〕升阳除湿防风汤 防风(二钱) 苍术(泔浸蒸) 白术(饭蒸) 苓芍(各一钱) 姜(一片)

〔湿热〕槐花散 槐花(二钱)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钱) 乌梅肉 炙草(各五分)

〔血热〕槐花饮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侧柏叶(炒) 荆芥(炒) 槐花(炒) 川芎 枳壳(各一钱)

炙草(五分) 如血不止,加升麻、阿胶。

〔寒湿〕浓朴丸 浓朴 生姜(各四两,同炒) 术 曲 麦芽(各炒一两) 研末,米糊丸。

〔血滑〕惜红煎 术 草 荆 芍 五味 山药 地榆 续断 乌梅 水煎。

〔止泄〕米豆散 马料豆(炒) 米 陈仓米 粟米 锅焦(俱炒研) 白糖调服四钱。

〔脏毒〕猪脏丸 用猪脏二尺,洗净,入槐花二两,扎紧蒸,捣,焙干研,糊丸。

〔脏毒〕脏连丸 黄连(一两,酒炒研) 槐花(二两,炒研) 陈仓米(三合) 入猪脏内蒸,杵丸。

〔酒毒〕聚金丸 黄芩 防风(各二两) 黄连(四两,半生半酒炒) 研末、醋糊丸,米饮下。

〔痔血〕秦艽白术丸 秦艽 白术 归尾 桃仁(各一两) 枳实 皂角子(烧存性) 泽泻(各五钱)

地榆(二钱) 面糊丸。

便血论治

便血脉案

夏 便红,遇劳辄甚,初服苦参子(俗名鸦胆子),以龙眼肉裹,开水送下十粒效。后屡试不验,予按东垣论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思虑烦劳,致心脾不司统摄。宜用归脾丸或暂服加味归脾汤,其血自止,如言而瘥。(汤丸内俱去焦白术。)

幼侄 鼻衄便红,寒热无汗,食减神疲,脉大而数。此脾肺气虚,阴火乘络,致血从清浊道横溢而出。

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山栀、白芍。一服,五更大热,比晓微汗身凉。次日寒热除,脉顿敛,三服而病已。

服侄 壮岁,便后沥血色鲜,乃肠胃远血,症属肠风。用升降法,荆芥、当归(俱醋炒)、白芍、槐米(俱酒炒)、黑山栀、生地、甘草(炙黑)、侧柏叶。三服愈。

张 辛苦佣作,日夜便血数次,由冬入夏未止。阴络已伤,渐至食减无味,神色惨悴,脉来沉细而数,势必寒热,延成损怯。勉用摄血,佐以益脾,以脾统血也。仿驻车丸,(去黄连。)阿胶(水化)、炮姜、当归(土炒)、白芍、熟地、甘草(俱炒黑)、莲子(炒)、红枣、南烛子、茯神。三服红痢减,寒热亦止,口中和。据述,腹不痛,但里急,必连便二次,此属气虚不摄。专用潞参、炙 、茯苓、山药、地榆(酒炒)、赤石脂,便血遂止。

何 童年便血,面黄瘦,能食。此脾气郁而生火也,用清理湿热。山栀、赤苓、生白芍、生薏仁、石斛、当归、柿饼(炭)、陈皮、地榆,数服效。

朱 春正痢血,一载未痊。阴络大伤,秋间三疟历冬,曾用常山劫剂未效。面浮足肿,食减神疲,懔寒宵热,脉虚近数。阴伤及阳,延成损怯矣。今痢纯红,日夜十数次。即培阳摄阴,尚恐不及。乃阅所服方,仍用制军辈,屡次通里,是欲竭其漏卮乎?毋怪愈治愈剧也。用潞参、茯苓、山药、白术(炒)、白芍、甘草(炙黑)、荆芥(醋炒黑)、乌梅、阿胶(煨)。一服血减,明日不甚怯寒矣。又加减十数剂,疟痢渐瘳。

二便不通论治

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至前后不通,气机闭窒,胀满不食,气逆喘急,危候也。揆病所由,有因三焦热结者,宜黄连、黄芩、山栀、郁金、枳实、海金沙、槟榔。有因三焦湿滞者,宜薏苡、通草、浓朴、茯苓、广皮、泽泻、大腹皮。

有因湿热阻气者,宜石膏、滑石、知母、莱菔子、郁李仁、车前子、木通。有痰隔中脘,气痹上焦者,二陈汤加木通探吐。有肺气不降者,麦冬、杏仁、通草、枳壳、知母、赤茯。有胃实燥结者,小承气汤、大厘清饮,或凉膈散。有小肠气痹者,小温中丸。有火腑热结者,有厥阴热秘者,火腑用更衣丸,厥阴用龙荟丸。有腑阳不行者,玉壶丹、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性缓而通。玉壶丹、半硫丸,皆取通阳之义。有血液枯燥者,通幽汤。有气虚血热者。人参固本丸。有阴囊肿胀,热蕴便闭者,三白散。按经云:女子督脉入系廷孔,男子循茎下至篡,所生病不得前后。据此则二便不通,又宜通奇络。如桂心、川楝子、小茴、香附、当归、五灵脂、桃仁、麻仁等。热蕴腹胀,或用田螺加盐,和壳捣碎,帛系脐下一寸三分,前后皆通。有因膀胱溺满,支撑回肠,阻大便者,五苓散加木通、车前。溺行便自出,亦有先通大便,水道自利者。圆机活法,在乎审症而施治焉。

〔大便不通〕有实秘、虚秘、热秘、冷秘、风秘、气秘。有阳结、阴结。仲景云:脉浮数,能食不大便,为阳结。脉沉迟、不能食,身重,大便反硬为阴结。东垣云:实秘、热秘,即阳结也,宜散。虚秘、冷秘,即阴结也,宜温。气燥,以杏仁、枳实行之。血燥,以桃仁、大黄通之。风燥,以麻仁、大黄利之。气涩不通,以郁李仁、皂角子润之。气壅便秘,以参、归、麻仁、大黄开之。叶氏治肠痹,必开降肺胃。如杏仁、栝蒌、冬葵子、枇杷叶、郁金汁、紫菀以降肺。半夏、花粉、竹茹、橘红、枳实汁、姜汁以和胃。即丹溪开上窍以通下窍之微旨也。今即其症分别言之,由胃实者,善饮食,小水赤,七宣丸。由胃虚者,不能食,小便清利,浓朴汤。由热秘者,面赤,脉实数,胀闷欲得冷,四顺清凉饮、润肠丸。由冷秘者,面白,脉沉迟,欲得热,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吞半硫丸,或木香顺气散。由风秘者,风搏肺脏,传入大肠,润肠丸加防风、皂角,或去大黄,加煨阿胶。妇人风秘,大麻仁丸。由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善噫,苏子降气汤加枳壳。由肺气不通降,失于传送者,杏、蒌、枳、桔、栀、豉、郁金、橘白。由三焦不和,胸膈痞满者,搜风顺气丸加栝蒌、广皮。由大肠实者,腹满便硬,麻仁丸。由肾虚液少便燥者,六味汤去茯苓,加苁蓉、白蜜。由血热便难者,当归润燥汤。由风热郁滞者,疏风润肠丸。由血燥兼气秘者,润麻丸。由血虚秘结者,益血润肠丸。由津液枯涸者,苁蓉丸,五仁丸。由幽门不通者,通幽汤。由素有风病而便秘者,皂角丸。由病后气血未复,及老人津液衰少,产后去血多者,八珍汤、倍当归、加苁蓉、苏子、杏仁、阿胶、黑芝麻。

由久病气虚下陷,致便难者,补中益气汤,加杏仁、苏梗。老人阳虚风秘者,半硫丸。老人气秘,橘杏丸、二仁丸。老人血秘,苏麻粥、三仁粥。又有脾约症,伤寒阳明症,自汗出小便数,津液内竭,其脾为约。用脾约丸。攻荡为治,然亦滋其阴血为稳,宜当归润燥汤主之。如阴寒秘结,当用温药,须略加清润以去结秘。

若病本虚寒,标现躁热,亦宜于通阳药中,稍佐苦寒以去躁热,躁止勿加。如阴躁刻欲就冷,两尺虚,或沉细迟,勿用寒剂,理中汤冷服。或不效,用外导法。蜜煎入盐五分,皂角烧灰研五分,和捻尖,热纳肛中。冷秘者,蜜煎中加草乌头末,和捻如上。热秘者。猪胆汁导之。又有求通努力,虚气迫注肛门,里急后重,气逆呕恶,不堪通利,不堪升提,宜人参、枳壳、当归、陈香橼。或用川芎、当归煎汤。入秽桶,乘热坐熏之,亦效。风秘发寒热,生何首乌两许煎,加蜜服。或用固本丸熬膏服。失血后,烦渴便结,一味生地黄汁煎服。

血液燥结,熟地蒸热,每服五钱效。若轻用硝黄利药,则秘愈甚。

〔小便不通〕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知膀胱主藏溺,必待三焦气化,乃能出水也。详列所由,有肺燥不能生水者,用清润法,生脉散加沙参、茯苓、桑皮,车前。有气闭不能通调水道以下输者,用探吐法,以沉香、木香、陈皮、枳壳、小茴、木通,煎汤探吐。

有气虚下陷,升降不利者,用升举法,补中益气汤。孕妇胎重压胞,小水闭者,用补中汤探吐。气升则水降,如滴水之器,开其上则下自通矣。有火郁小肠,溺短而痛者,用清降法,导赤散加滑石。有湿壅三焦,致闭癃者,用厘清法,通草、滑石、芦根、薏苡、茯苓、车前。有暑湿泄泻,气不化水者,用化气法,五苓散。有湿胜而渴,小水不利者,用分利法,四苓散。有湿热闭阻经府气分,致便不通者,用宣通法,石膏、杏仁、浓朴、防己、大腹皮、海金沙、合六一散。由肾水燥热,致不利者,用滋清法,知母、黄柏、黄芩、泽泻、通草。有阳亢阴衰,孤阳不化者,用补阴抑阳法,化阴煎。若火不甚亢,但由水亏者,用补水法,大剂六味汤。经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热在下焦而不渴,服淡渗药,腹胀不通益甚者,滋肾丸。其阴阳大亏,气不化者,肾气汤。溺闭转筋,喘急欲死者,八味丸料大剂煎服,缓则不及。其血结而致闭者,牛膝汤。痰盛而致闭者,导痰汤。火闭者,七正散。气虚溺不利者,独参汤,少加广皮效。通治小水不通法,用独囊蒜头数枚,栀子三枚,盐少许,烂捣,摊纸贴脐上,良久即通。或用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之。

诸药不效者,用白菊花根捣烂,以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服神效。又法:用活田螺一个,连壳捣如泥,入麝香细研末少许,置脐上,以蛤蜊合之,以帛扎定,效。

二便不通论治

大便不通脉候

脾脉沉数,下连于尺,为阳结。尺脉沉细虚迟,为阴结。右尺脉浮,为风结。

二便不通论治

附方

〔痰气〕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胃实〕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热结〕大厘清饮 见四卷泄泻。

〔火盛〕凉膈散 见一卷中风。

〔气痹〕小温中丸 见三卷肿胀。

〔火府〕更衣丸 朱砂(五钱) 芦荟(七钱) 各研,酒和丸。每服一钱二分。

〔厥阴〕龙荟丸 见一卷火。

〔通阳〕玉壶丹 硫黄(八两) 配麻油八两。微火熬,以桑条搅,候溶尽,即倾入水。去油面再溶,倾入豆腐内煮,糯米粉为丸。

〔通阳〕半硫丸 制半夏 硫黄 等分,蒸饼姜汁和丸。治老人虚秘、冷秘。

〔液燥〕通幽汤 见一卷燥。

〔虚热〕人参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囊肿〕三白散 白牵牛(头末,一两) 桑白皮 白术 木通 陈皮(各二钱半) 研末,姜汤下一钱。

〔利溺〕五苓散 见一卷温。

〔胃实〕七宣丸 大黄 木香 槟榔 诃子皮 桃仁 研末,蜜丸。

〔胃虚〕浓朴汤 朴 陈 术 草 枳实 半夏曲 姜 枣〔热秘〕四顺清凉饮 见一卷火。

〔热秘〕润肠丸 麻仁 羌活 大黄 归尾 桃仁 蜜丸,加防风、皂角,名疏风润肠丸。

〔冷秘〕正气散 见一卷中风。

〔冷秘〕木香顺气散 木香 草蔻 益智 苍术(各三分) 浓朴(四分) 陈皮 青皮 半夏 吴萸升麻 柴胡(各五分) 茯苓(八分)

〔风秘〕大麻仁丸 麻仁 熟大黄(各三钱) 木香 枳壳 槟榔(各五钱) 蜜丸。

〔气秘〕苏子降气汤 见二卷失音。

〔气秘〕搜风顺气丸 大黄 麻仁 郁李仁 山药 山萸 车前 牛膝 菟丝 防风 独活 槟榔 枳壳蜜丸。

〔实秘〕麻仁丸 见一卷燥。

〔液虚〕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血秘〕润燥汤 见一卷燥。

〔气血〕润麻丸 麻仁 桃仁 生地 当归 枳壳(各一两) 蜜丸。

〔血虚〕益血润肠丸 归 地 荆 枳 麻仁 杏仁 苁蓉 苏子 蜜丸。

〔津少〕苁蓉丸 苁蓉(二两) 沉香(一两) 麻仁汁糊丸,米饮下。

〔津枯〕五仁丸 桃仁 杏仁(各一两) 柏子仁(五钱) 郁李仁 松子仁(各三钱三分) 橘红(四钱)

蜜丸。

〔风秘〕皂角丸 羌 防 杏 枳 陈 芷 桑皮 槟榔 麻仁 牙皂 蜜丸。

〔气血〕八珍丸 见一卷中风。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气秘〕橘杏丸 橘皮 杏仁 等分,蜜丸。

〔气秘〕三仁丸 杏仁 麻仁 枳壳 诃子肉 等分,蜜丸。

〔血秘〕苏麻粥 苏子 麻仁(水浸研汁)和粳米煮粥。

〔血秘〕三仁粥 桃仁 松子仁 郁李仁 捣汁和粳米煮粥。

〔伤寒〕脾约丸 酒蒸大黄 枳实 浓朴 赤芍 麻仁 杏仁 蜜丸。

〔虚寒〕理中丸 见一卷中风。

〔清润〕生脉散 见一卷暑。

〔清降〕导赤散 见一卷温。

〔分利〕四苓散 见一卷暑。

〔宣通〕六一散 见一卷温。

〔阳亢〕化阴煎 二地 牛膝 猪苓 泽泻 黄柏 知母 绿豆 龙胆草 车前 水煎。

〔阴阳〕滋肾丸 见一卷火。

〔气化〕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喘急〕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血结〕牛膝汤 牛膝 桃仁 当归 黄芩 水煎。

〔痰盛〕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火闭〕七正散 车前 赤苓 山栀 木通 胆草 甘草梢 蓄 竹叶 灯心

二便不通论治

大便不通脉案

朱 八旬,公车抵都,途次委顿,浃旬,苦不得便。脉洪大,右尺虚。予谓大肠主液,此阳明液干,热秘象也。宜润肠丸。因高年血液燥热,仿东垣润燥汤。用生熟地黄、麻仁、桃仁、当归、红花,蜜冲服,效。

房兄 病后便秘脉虚,于润补剂中参升降法。潞参、熟地黄、当归、升麻、杏仁,服愈。(熟地可加倍两许用。)

石氏 老年风秘,兼痔血肿痛,脉洪而虚。用滋燥养营汤,加荆芥(醋炒)、地榆(酒炒)、胡麻、升麻、苁蓉(蒸),炼蜜为丸,服效。(滋燥养营汤见燥症。)

李氏 腑失传送,胁痛脘胀便艰,皆气机阻窒为患。宜先导其腑气。用杏仁、苏梗、浓朴、郁金、橘白、郁李仁、当归,四服痛胀止。兼令服牛乳,便亦通润。后左胁钻痛,得汤浴则止,乃肝气滞由脏及腑。用麸皮炒熨,兼用延胡(酒炒)、白芍(炒)、当归、金橘皮煎汤,降香、木香(俱磨汁服)而平。

族妇 大便旬余一行,或劝服大黄,艰秘益甚,两尺沉大,此清气陷下也。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白术,加桃杏二仁,数服而复常。

二便不通论治

小便不通脉案

邓氏 阴虚阳搏谓之崩,崩久成漏,冲任经虚可知。据述五月间因悲思血下成块以后,红白相间,至仲冬后淋沥未止,服药不效。近又少腹重坠,两拗掣痛如束,小便至夜点滴不通,或以为气粗窒痛。用茜草、归须、桃仁等通络。不应,又以为血虚滑脱。用蒲黄、石脂、石英等镇摄。淋痛更剧,脉沉弦。予谓此症乃漏久而膀胱气陷也,通络则漏卮益渗,镇摄则胞门益坠。法宜温而升之,固以摄之,于理为近。用升麻(六分)、菟丝饼、赤苓(各三钱)、延胡、当归(俱醋炒。各二钱)、阿胶、棕灰(各一钱半)、茴香、补骨脂(俱酒炒。各一钱)、沙苑子(二钱),一服得溺而掣痛止,数服淋漏俱除。

闭癃遗溺论治

(胞痹附)

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遗溺者,小便不禁。虽膀胱见症,实肝与督脉三焦主病也。经云:膀胱之胞薄以濡,得酸则蜷缩,约而不通,水道不行。又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此但主膀胱言之也。夫膀胱仅主藏溺。主出溺者,三焦之气化耳。故经云:三焦下 ,并太阳正脉,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又云:肝脉过阴器,其病闭癃。又云:女子督脉入系廷孔,男子循茎下至篡。病不得前后,此闭癃遗溺,所由兼责诸经也。分言之,闭癃为实,遗溺为虚。闭为暴病,癃为久病。闭则点滴难通,全资气化,或疏通利窍,或用丹溪吐法,以升提其气。诸溺闭治法,已见小便不通论中。

此特详溺癃治法。癃为滴沥不爽,惟滋养真阴,清热化气,升提非所宜矣。仲景云:阴虚则小便难。经曰:阳入阴分,则膀胱热而小便难。东垣云:小便不通,皆邪热为病。治分在气在血。以渴与不渴辨之,渴而不利,或黄或涩,热在上焦气分也。宜清肺气而滋水源,黄芩清肺饮。闭而不渴,热在下焦血分也。宜润肾燥以导其流,滋肾丸。若服淡渗之味,则阳无以化,而阴愈闭窒矣。其阴虚血热,渴而涩痛淋沥者,导赤散,切忌用五苓。

或大便水泻,小便涩少,五苓散渗泄之。若湿热传于下焦,水道不利,益元散清利之。若气机闭塞,升降不通,二陈汤去半夏,加木通、滑石、升麻以提之。若右寸数大,肺燥不能生水,是气化不及州都。生脉散去五味,加紫菀、车前子、茯苓。左寸数大,心火盛,移热于小肠,天冬、麦冬、犀角、黄连、赤茯、白芍。或肾火衰,水不能化,金匮肾气丸。或元气下陷,宜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木通、车前。或血瘀下焦,小便闭涩,代抵当汤。此治闭癃大概也。若遗溺一症,有睡中自遗者,有气不摄而频数不禁者,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知者,睡中自遗,幼稚多有,俟其气壮乃固,或调补心肾自愈。寇氏桑螵蛸散。惟水泉不止,膀胱不藏,多是年衰气弱,以气为水母,水不能蓄,由气不固摄也。宜参、 、归、术、益智、五味、补骨脂、升麻。

甚至气脱而遗失不知,惟类中风症,及大病后有之。宜独参汤。大抵遗溺失禁,由肺肾膀胱气虚。肺虚,补中益气汤加五味、牡蛎。肾虚,菟丝子散。膀胱虚,固脬丸。夹寒,家韭子丸。夹热,白薇散。滑脱,秘元丹、牡蛎丸。命火衰,右归饮、巩堤丸。治水必先治气,治肾必先治肺,惟巩堤丸一方,凡心脾肺肾之属皆宜。有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及肝肾而然,宜归脾汤或五君子煎。下元亏损,固精丸。睡中自遗,多属下元虚冷,宜螵蛸丸。

然遗失不知,必交通心肾,寇氏桑螵蛸散。小儿自遗多属热,沈氏 泉丸。间或因寒, 泉丸去山栀,加山萸、补骨脂。老人不禁,多虚寒,大菟丝子丸加减。间亦有热,萆 厘清饮。节斋谓:老人溺频数者,由膀胱血少,阳火偏旺。宜滋肾中真阴,补膀胱津液。六味丸加麦冬、五味。戴氏云:老人溺多者,由下元虚寒、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八味丸、生料鹿茸丸。其滴沥不禁者,为真阳不固,宜固脬散,若不效,加减桑螵蛸散。昼甚为阳虚,补中益气汤。夜甚为阴虚,八味丸。脬气不足,溺频昼甚者,缩泉丸。夜间溺多者,八味丸加五味。溺频而少为热,宜渗之,四苓散加滑石、甘草。频数久而益甚者,属脾虚气弱,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山药。若溺涩得补益甚者,为膀胱热结,宜山栀、茯苓、木通、滑石、甘草、竹叶、灯芯。溺涩而茎中痛者,属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溺后余沥,属肾气虚,茯菟丸加覆盆子、益智仁。咳而遗溺,属膀胱急,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可效。妊妇溺出不知,或由脬热,加味逍遥散。或由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或由肝肾阴虚,六味丸。产后小便不禁,或脬损,固脬丸、八珍汤,补脬饮加参、术或猪羊脬煎。俟饥时大剂饮之,令气血骤长,迟则难效。产育不顺,致伤膀胱,或收生不谨,损破尿脬,皆能致小水失禁也。或由膀胱气虚,加味补中汤。此治遗溺大概也。

〔胞痹〕胞居膀胱之中,受气化以藏溺出溺者也。经曰:胞移热于膀胱,盖膀胱内别有胞,得气化而为溺以出也。若气痹不通,必由膏粱积热于上,作强伤精于下,湿热乘虚,结于胞中,故痹也。经曰: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盖以膀胱既虚,不能上吸肺气,肺气不清,不能下通水道,所以痹塞不利。得热汤之助,则小便涩涩微通,其气循经蒸发,肺乃暂开,清涕亦得上泄矣。条其治法:由膀胱伤湿,致痹而溺涩者,肾着汤加萆 。由实热致痹而溺痛者,葵子丸。由湿热致痹而溺不利者,肾沥汤。

由虚寒致痹而溺闭者,巴戟丸。其艰涩如淋不痛者,非胞病,属肾阴虚,六味丸加肉苁蓉、鹿茸。其老人精气已衰,犹不绝欲,小便涩痛,少腹胀闭,牵引谷道者,肾气丸。昼苦溺涩,夜则遗溺者,属肾气大亏,地黄饮子。其膀胱气坠,溺道不爽者,补中益气汤。石顽有治胞痹案数则,医者忽之,今特标为论焉。

闭癃遗溺论治

附方

〔气分〕黄芩清肺饮 见一卷火。

〔血分〕滋肾丸 见一卷火。

〔淋痛〕导赤散 见一卷温。

〔化气〕五苓散 见一卷温。

〔湿热〕益元散 见一卷温。

〔痰气〕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肺燥〕生脉散 见一卷暑。

〔肾虚〕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升清〕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瘀闭〕代抵当汤 见二卷血。

〔遗溺〕寇氏桑螵蛸散 见本卷遗泄。

〔肾虚〕菟丝子散 菟丝子 五味 苁蓉 杜仲 牡蛎 鸡肫皮(炒) 研末,服二钱。

〔膀胱〕固脬丸 茴香(三两) 附子(五钱) 戎盐(一钱) 桑螵蛸(炙,五钱) 制菟丝子(三两) 酒糊丸。

〔夹寒〕家韭子丸 家韭子(炒,六两) 鹿茸(酥炙,四两) 苁蓉 牛膝 熟地 当归(各二两)

菟丝子 巴戟肉(各两半) 杜仲 石斛 桂心 干姜(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

〔夹热〕白薇散 白薇 白蔹 白芍 等分〔滑脱〕秘元丹 龙骨( ,三两) 灵砂(二两) 砂仁(一两) 诃子肉(炮,十个) 为末,糯米粥丸。

空心酒下三十丸。

〔火衰〕右归饮 见二卷虚损。

〔火衰〕巩堤丸 熟地 菟丝子(酒煮) 白术(各二两) 五味 益智仁 补骨脂(各酒炒) 附子茯苓 韭子(炒。各一两) 为末,山药糊丸,加人参尤妙。

〔心脾〕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肝肾〕五君子煎 参 苓 术 草 炮姜〔精虚〕固精丸 见本卷遗泄。

〔虚冷〕螵蛸丸 桑螵蛸(炙,三十个) 鹿茸(酥炙) 炙黄 (各三两) 牡蛎 赤石脂人参(各二两) 为末,山药糊丸,盐汤下。

〔儿遗〕沈氏 泉丸 益智仁 茯苓 白术 白蔹 黑山栀 白芍 水煎。此沈芊绿先生自制方,自云用之颇效。

〔老人〕大菟丝子丸 桂 附 菟丝子 鹿茸 石龙芮(各一两) 地 萸 牛膝 茯苓 杜仲 苁蓉巴戟 茴香 沉香 续断 故纸(各三两) 桑螵蛸 覆盆子 五味子(各五钱) 蜜丸。

〔湿热〕萆 厘清饮 见本卷淋浊。

〔水火〕六味丸 八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溺多〕鹿茸丸 鹿茸(酥炙) 椒红(炒) 桂心 附子 牡蛎 补骨脂 石斛 苁蓉 鸡 (炙)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四钱) 为末,酒糊丸,酒下。

〔失禁〕固脬汤 桑螵蛸(酒炒,二钱) 黄 (酒炒,五钱) 沙苑子 萸肉(各三钱) 当归(酒炒)

茯神 益母子(各二钱) 生白芍(钱半) 升麻(五分) 羊脬一个,煎汤代水,再煎。此沈芊绿先生《尊生全书》自制产后胞损失禁方,与固脬丸各别。

〔昼频〕缩泉丸 乌药 益智仁(煨) 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糊丸,盐汤下。尤治小儿遗尿。

〔渗热〕四苓散 见一卷暑。

〔涩痛〕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余沥〕茯菟丸 制菟丝子(五两) 茯苓(三两) 石莲肉(二两) 为末,酒糊丸。盐汤或米汤下三五十丸。

〔咳遗〕茯苓甘草汤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

〔妊妇〕加味逍遥散 见一卷火。

〔产后〕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产妇〕补脬饮 生黄丝绢(一尺剪碎) 白牡丹根皮 白芨(各一两) 为末,水煮必绢烂如饧。

空心服,不得作声,作声即不效。

〔湿痹〕肾着汤 见一卷湿。

〔热痹〕葵子丸 冬葵子 赤茯 猪苓 枳实 瞿麦 滑石 木通 黄芩 甘草 车前子(各一钱)

姜(五片)

〔湿热〕肾沥汤 见本卷淋浊。

〔虚痹〕巴戟丸 巴戟(一两半) 桑螵蛸 远志 生地 山药 附子 川断 苁蓉(各一两) 杜仲 石斛鹿茸 龙骨 菟丝子 五味子 山萸 官桂(各三钱) 蜜丸。

〔肾亏〕地黄饮子 见一卷中风。

闭癃遗溺论治

癃遗脉案

族女 产后嗽热,小水失禁,脉虚数无力。由真元不固,临产艰难,损伤胞脉所致。宜摄固真元,佐以甘温退热。用潞参、茯神、杞子、黄 、白芍、五味子、川贝、石斛、牡蛎( 研)、桑螵蛸(炙)、炙草。

五服嗽热减,加远志、熟地、菟丝饼,十服前症渐瘥。

族姑 衰年病后失调,遗溺不禁,两尺濡弱。症由膀胱血虚,溺孔不能约制水液。用归身、白芍、杞子、沙苑子、覆盆子、杜仲(炒)、核桃肉、红枣、熟地(炒)。煎服效,后用补中益气汤而固。

转胞交肠论治

水液自小肠泌入膀胱,胞受气化,变溺以出,胞盖居膀胱中,主藏溺泄溺者也。东垣曰:膀胱虽为津液之腑,至受盛津液,则又有胞居膀胱之中。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若忍溺入房,或溺急疾走,水逆气迫,则胞系屈戾,名曰转胞。其症脐下急痛,小水不通,与寻常溺闭自异。《直指》曰:此症孕妇多有,或忍溺入房,使小肠气逆而不通,大肠气与之俱滞,外水不得入膀胱,内水不得出膀胱,淋沥急数,大便亦里急频并,因而腹胀。治用凉药疏利小肠,仍与通泄大肠,胞即归正,小水自流。丹溪曰:妊妇转胞,疏通无效,因思胞为胎压,展在一边,胞系了戾不通尔。胎若举起,悬在中央,胞系得舒,小水自行。宜升举其气,补中益气汤。

或再以渣煎服探吐,或令孕妇卧榻上,将榻倒竖起,则胎不压而溺自通。若临盆之际,胎压膀胱小便不通者,以手指托起其胎,小水自出。丹溪治一妇患此,诊之两手似涩,重取则弦。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以参术饮空心服。以指探吐,少顷又与一服,凡与八服而安,后历试皆验。或用参术汤。强忍房事,致胞转而闭者,非沉香不治。老人转胞,困笃欲死,六味汤,倍泽泻。少年溺涩,蒲黄散、滑石散。惊忧暴怒,气乘膀胱,致胞转溺闭,葱白汤。交肠症,由大小肠失于传送,致清浊混淆也。或因病后,因嗜酒,大便前出,小便后出。丹溪治一妇嗜酒,常痛饮,忽糟粕出前窍,溲尿出后窍,六脉沉涩,用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槟榔、桃仁、木通,服愈。《回春》曰:一妇病愈后,前阴出屎,先服五苓散二剂,又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则此症惟妇人有之耳。

转胞交肠论治

附方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妊妇〕参术饮 参 术 陈 草 夏 地 芍 归 芎 姜 枣 服后探吐。

〔妊妇〕参术汤 参 术 陈 草 夏 芍 归 服后探吐。

〔老人〕六味地黄汤 见一卷中风。

〔通治〕蒲黄散 蒲黄 滑石 等分为末。服三钱,鸡蛋清调下。

〔清利〕滑石散 寒水石(二两) 滑石 血余炭 车前子 木通(各一两) 冬葵子(一合)

〔惊忧〕葱白汤 陈皮(三两) 冬葵子(一两) 葱白(三茎) 水五升,煎三升,分三服。

〔补血〕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通利〕五苓散 见一卷温。

脱肛论治

(肛头痒痛附)

脱肛,元气陷下症也,惟气虚不能禁固。故凡产后,及久痢,用力多,老人病衰,幼儿气血不足,多有之。大剂补中益气汤,升麻用醋炒。《入门》曰:肺主魄门,肺热则肛门闭,肺寒则肛门脱,必温补肺气,前汤加诃子、樗根皮。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如脾胃虚寒,泻痢而滑脱者,胃关煎加乌梅、五味。脾虚下陷而脱者,补中益气汤。肝肾阴虚而下陷者,补阴益气煎。虚中夹火,或热赤肿痛,补中益气汤加芩、连、槐花之属。产后脱肛,六物煎加升麻,或殿胞煎加人参。仍用温汤洗而收之。有湿热下坠,疼痛脱肛者,抽薪饮,或大厘清饮。肠风下血脱肛者,人参胃风汤。便秘努挣致脱者,人参固本丸加槐角。兼痔而痛者,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升麻。外煎洗法。寒者,以荆芥、胡葱煎洗,以伏龙肝、鳖头骨灰、百药煎研末,油调敷。热者。以朴硝、白矾汤洗,以黄柏面、牡蛎粉掺搽。 赤肿痛,以田螺去 ,入冰片,化水搽之。小儿脱肛,鳖头炙灰涂之。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

《内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治脱肛之法也。古人多用参、 、归、术、川芎、甘草、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或兼用乌梅、五味之属以固之涩之。外仍用熏洗收涩之药,则无不愈矣。

〔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生虫而痒,神应黑玉丹、 蓄汤,外以苦楝根煎汤洗。若虫蚀其肛,则上唇有疮,化 丸。大肠有火,则肛门作痛,七圣丸、秦艽白术丸。甚或便燥,肠头努出,下血,当归郁李仁汤。

丹溪曰:凡醉饱入房,忍泄前阴之气,归于大肠,木乘火势,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秘。其疾甚者,必以苦寒泻火,以辛温和血,润燥疏风止痛,是其治也。宜秦艽白术丸、宽肠丸、当归郁李仁汤。

脱肛论治

附方

〔通治〕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升提〕举元煎 见三卷饮食。

〔通治〕参术芎归汤 参 术 芎 归 草 芍 苓 山药 升麻〔虚寒〕胃关煎 熟地(三钱) 山药 扁豆 白术(各二钱) 黑姜炙草(各一钱) 吴萸(五分)

〔阴虚〕补阴益气煎 参 草 陈 柴(各一钱) 熟地(三钱) 山药 当归(各二钱)

升麻(五分)

〔产脱〕六物煎 熟地(钱半) 白芍 当归 人参(各一钱) 川芎 升麻(各五分) 炙草(八分)

〔产脱〕殿胞煎 当归(五钱) 芎 桂 苓 草(各一钱)

〔湿热〕抽薪饮 见四卷痫。

〔湿热〕大厘清饮 见四卷泄泻。

〔肠风〕胃风汤 见四卷泄泻。

〔努脱〕人参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痔脱〕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血热〕凉血清肠散 地 归 芍(各钱半) 芩 连 荆 防 芎 草 升麻 香附(各五分)

〔血虚〕秦艽四物汤 四物汤加 秦艽 丹 防 柴 柏〔湿痒〕秦艽羌活汤 羌活(钱半) 秦艽 黄 (各一钱) 防风(七分) 升麻 麻黄 柴胡 甘草(各五分)

红花 细辛(各三分)

〔虫痒〕神应黑玉丹 皮(四两) 猪悬蹄(二十五个) 牛角 (三两) 血余 败棕(各二两,炙)

槐角(一两半) 苦楝根皮(一两二钱) 雷丸 脂麻(各一两) 乳香 麝香(各一钱) 酒糊丸。

〔下虫〕 蓄汤 蓄一握水煎。

〔虫蚀〕化 丸 桃仁 槐子 陈艾(各三钱) 红枣肉杵丸。

〔火痛〕七圣散 郁李仁(一两半) 羌活(一两) 大黄(制,八钱) 桂心 槟榔 木香 川芎(各五钱)

蜜丸,白汤下。

〔肛痛〕秦艽白术丸 见本卷便血。

〔下血〕当归郁李仁汤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钱) 槐花米(七分) 秦艽 麻仁 当归尾 生地苍术(各五分) 大黄(制三分)

〔热秘〕宽肠丸 黄连 枳壳 等分,糊丸。米饮下五十丸。

痔漏论治

(耳痔 鼻痔 脑漏 偷粪鼠疮 跨马痈附)

凡泽旁突起高阜为峙,窍中突出 肉为痔。故有眼痔、鼻痔、牙痔等名。至肛边肿痛发疮,经谓:醉饱入房,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督脉生病,癃痔,言精气脱泄,阴火流注篡间,两阴之交。多患痔疾。然阴虚生热,或服饵辛毒,如椒酒及固精等药。盖川椒烧酒,最能发痔。

或用热药,固精不泄,毒瓦斯流注,势必至穿漏矣。大肠燥秘,及忧恐气结,奔走劳动,致疮孔生管流脓,斯成漏矣。痔有七:肛外发露肉珠,状如鼠奶,曰牡痔。即外痔。肛内肿突,脓溃即散,曰牝痔。肛边痛痒,颗颗发 ,更衣辄出清血,曰脉痔。肠内结核,痛而登厕肛脱,曰肠痔。因便血注不止,曰血痔。忧思恐怒,立见肿痛,大便艰难,曰气痔。皆内痔。饮酒发动,疮痛流血,曰酒痔。其形有鸡冠、莲花、樱桃、胡桃、鸡心、鼠奶之状。久而生虫,便前血射一缕为痔 。 即漏也,经云:陷脉为 。近旁穿穴,中生脆管,流脓不止,即为漏。有串臀者,有串肠者,有串阴者,有秽从疮口出者,漏卮不塞,精血日枯,渐成损怯难治。

宜戒酒色,节劳茹淡,滋填精血。如鱼鳔、熟地、龟胶、鹿胶、猪脊髓之类。立斋论治痔 痛便秘,宜清热凉血,润燥疏风。治漏宜养元气,补yin精。大便秘,宜润燥养血。红坠作痛,宜泻火除湿。作痒宜祛风胜湿。

肿痛溺涩,宜泻肝导湿。若疝与痔兼患,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并服。按痔初起,肠头肿成块者,大肠湿热也,渗而清之。如生地、槐米、黄芩、甲片、归尾、茯苓、枳壳、泽泻等。作痛者,肺大肠风热也,宣而散之。如荆芥、元参、当归、杏仁、乳香、木香、枳壳、银花等。大便秘结者,脾肾燥火也。清以润之。滋燥养营汤去防风,加麻仁、白蜜等。溃脓者,热胜血也,凉以和之。秦艽白术汤去术,加生地、槐角等。痛兼血者,阴虚有火也,滋而养之。四物汤加阿胶、黄芩、乌梅、地榆等。痔血漏脓,久不止者,元气不固也,升而摄之。补中益气汤 术用生,去柴胡,或暂用樗皮散。血痔诸药不应,黑以止之。石煤、槐花、空心乌梅汤下,神效。

气痔内因七情者调其郁,归脾汤 术用生,加枳壳、广皮。酒痔多因湿热酿火者,解其毒。芩连四物汤,槐角丸加金银花、甘草。不拘痔漏肠红,通用梅连丸。以止其血。不论痔 虫痔,通用水银枣子膏。以绝其虫。

肿痛用洗痔法,以鱼腥草、苦楝根、马齿苋、朴硝煎汤熏洗,洗翻花痔,以荆芥、防风、朴硝、煎洗,次以木鳖子、郁金等分,加冰片研细,水调敷。点痔法:以蜗牛胶、熊胆胶、或用田螺水等。缩痔法:用大鳖头火 研细,搽效。枯痔法:以鳔胶一味,炒研为末,日用一钱,砂糖调服。久自枯落。敷痔法:用蚕茧纳男子指甲填满,外用童发缠裹。烧存性,蜜水调敷。经云:陷脉为 (音漏),留连肉腠。言寒气陷入血中而生疡漏。因疮穿脓溃不已,初则淡红微肿,或小核,久则上面槁白,内已黑腐,氵㸒虫恶臭生焉。故治漏先须透脓,用追毒丸,再用闭管丸。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闭管丸中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内。此方治遍身诸漏皆效。治穿肠漏,用水安息香搽之,十日全消。水安息香,出波斯国,以椰子盛香,形似膏药稀粘,黄黑色。着手其香透爪甲者为真。治漏退管,用 皮丸。去管兼能生肌,用圣祖御赐方,及明太祖亲验方。倘管退漏眼未平,宜生肌膏。大抵漏疮孔中,必有恶秽之物,先用洗药,以露蜂房、白芷、苦参煎汤熏洗,日三次。嗣用透管,管退,嗣用生肌。近日专门治漏,用韭叶弯刀,披开其孔,量漏之浅深,捻入线药烂管。续用生肌散敷平疮口,待愈。愈后仍须滋填精血,兼戒房劳奔走,及辛热动风诸发物。每见不守禁忌,创愈复溃,或转成怯症者有之,亟当慎也。

〔耳痔〕耳中生如羊奶。内服栀子清肝汤。外点 砂一钱,轻粉、雄黄各三钱,冰片五厘,水调和,点之效。

〔鼻痔〕鼻中生出 肉。用甜瓜蒂、甘遂炒各四钱,枯矾五分,共研细,净松香五分为衣,香油调为丸。

每用一丸,入鼻内点痔。日一次,即化臭水而愈。

〔脑痔〕脑中时流臭涕,用辛夷二钱,羌活、独活、防风、 本、细辛各五分,蕲艾一两,将药末掺艾内,卷作条,点火熏鼻,即愈。或用黄荆树叶,搓塞鼻中,效。

〔偷粪鼠疮〕生近肛门,溃脓后极易穿漏。肿痛时,用屋上干猫屎、金鱼同捣烂,敷患处立消。或用猫头骨炙灰研,同酒服,亦效。

〔跨马痈〕一名悬痈。生肛门前阴根后交界处,初起如松子大,渐如莲子,后如桃李。用甘草梢四两,水煎服,即愈。外用生大黄三钱,熟石膏一两,紫金锭一块,同捣碎,水调敷,立止痛。若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已成脓者,用生黄 、人参、川芎、当归各一钱,白芷、官桂、甘草、防风各五分,一服痛止,再服内溃,十服肉便生。

痔漏论治

痔漏脉候

脉弦绝涩者,难治;滑大柔和者,易治。

痔漏论治

附方

〔晚服〕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朝服〕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清火〕滋燥养营汤 见一卷燥。

〔通治〕秦艽白术汤 见本卷便血。

〔凉血〕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再加黄芩、黄连,名芩连四物汤。

〔涩血〕樗皮散 臭椿皮(微炒)石榴皮 黄连 地榆 阿胶(各一两) 艾叶(三钱,炒) 为末,粥饮下二钱。

〔调郁〕归脾汤 见二卷痨瘵。

〔止红〕梅连丸 川连(一两,酒浸研末) 百草霜(一两) 乌梅(即用浸川连酒杵蒸一两) 共捣为丸,桐子大。每空心服四五十丸,三日服效,十日即愈。

〔杀虫〕水银枣子膏 水银(一两) 红枣肉(二两) 共研,不见星为度,捻如枣核,薄绵裹纳肛中,明日虫出。

〔点痔〕蜗牛膏 蜗牛(一个) 冰片 麝香(各少许) 同研烂,以瓷器盛,次早以汁敷患处。

〔定痛〕熊胆膏 熊胆(五分) 梅片(一分) 二味研细,以井花水调,鸡翅扫痔上。

〔定痛〕田螺水 以大田螺将针挑开 盖,入冰片、白蜜少许在内,少顷螺即化水,鸡翔蘸水拂之,定痛而愈。

〔透脓〕追毒丸 胡黄连(姜汁炒,一两) 刺 皮(炙切,炒黄为末,二两)

麝香(二分) 为细末,以软饭为丸如麻子大。每空心服一钱,酒下。

〔闭口〕闭管丸 胡黄连(浮末,一两) 甲片(麻油内煮黄) 石决明( ) 槐花(炒。各五钱)

为末,炼蜜丸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米饮下。早晚日服二次,漏深者服四十日愈。

〔退管〕 皮丸 刺 皮(大者一张,新瓦上炙脆为末) 象牙(一两,研末) 青黛(三钱)

槐米(一两五钱) 陈细茶(五钱) 绿豆粉(一两) 饭丸,每服三钱,金银花汤下。

〔解毒〕御赐方 夏枯草(八两) 甘草节 连翘(各四两) 为末,金银花一斤煎浓汁泛丸,如龙眼大。每早晨盐汤下三钱,初起者半料愈,年久者一料愈。此圣祖御赐浙江提督陈山凯方也。

〔凉血生肌〕太祖亲验方 犀角屑 象牙屑 乳香 没药(各一两) 明矾 黄蜡(各五钱) 铜器熔化黄蜡,入药末为丸。以连翘、金银花浸酒煮半日服丸,每服二十一丸。此明太祖验方也。

〔长肉〕生肌膏 鸡旦黄(去白,熬出油三钱) 轻粉(研细,一钱) 乳香 血竭 龙骨(研细。各五分)

入油内和匀,日以鸡翎涂患孔内,外盖膏药,半月可以完口。

〔退管〕透管方 麻油四两安锅内,以鸡子四个,女发一握,盖上面,慢火煎至油干,其发亦化。空心陈酒下鸡旦,以醉为度,管自出。

〔通治〕槐角丸 槐角(炒) 黄芩 地榆 当归 防风 枳壳(炒) 各等分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米饮下,极效。或加乌梅亦妙。

痔漏论治

痔漏脉案

某 痔血延久不痊,便后血色鲜紫,虽似肠胃远血,然恐肠尽肛头旧损所渗,沿便之一线而来,尾闾不禁,沧海易枯,无怪面色萎悴也。治用凉以润之,黑以止之,固以摄之。槐米(炒)、柿饼( )、乌梅(蒸烂)、侧柏叶(捣汁)、地榆(炒)、百草霜、熟地(杵膏),加炼蜜丸,服效。

王 气虚下陷,痔坠肿痛,兼脱肛脓血,用补中益气汤加槐米、茯苓,外用牡蛎粉、黄柏面安纸上,承以布托肛入,数次效。

某 便燥出血,痔核肿痛。参东垣润燥通幽二汤,用熟地、生地、桃仁、麻仁、红花、当归(酒润)、杏仁、甘草、枳壳,蜜丸。此入血分润燥结,服效。

诸虫论治

气化之生虫也,木朽为蠹,草腐为萤,日气蒸雨变生螟 。脏腑之生虫也,肥甘不节,生冷失宜,中脘气虚,湿热不运,诸 乃生,如发症、龟瘕、疳虫、尸疰、狐惑、应声之类。其候心嘈腹痛,面色萎黄,沉默嗜眠,食减羸瘦,唇有红白点,呕多青绿涎,或专嗜(生米、茶叶、泥螺、瓦灰之类。)此在小儿为多,其痛时作时止,其脉忽大忽小,其腹有气梗起往来,痛定便能食者是。古分五脏虫形,如心之虫曰蛔,脾之虫曰寸白,肾之虫如刀截丝缕,肝之虫如烂杏,肺之虫如蚕。诸虫皆能杀人,惟肺虫蚀肺,令人痒咳,至咯血声嘶,最为难治。又有三虫,长虫、赤虫、蛲虫。惟蛲虫最能病患,治之必于月初,虫头向上,空腹先饮肉汁,令其闻香,聚而求食,以迂仙丹下之。虫下净,乃啜粥止之。虫性喜甜,得甘则动,得苦则止,得酸则软,得辛则伏。如乌梅丸,连、柏之苦,梅、醋之酸,椒、姜之辣。古法治伤寒蛔厥,理中汤加川椒五粒、槟榔五分。

脏寒吐蛔,及胃腑咳呕长虫出,乌梅丸。胃虚蛔上入膈,理中安蛔丸。诸虫攻胸急痛,扫虫煎。虫啮心痛,贯心则死,芜荑散。虫痛口流清涎,以乌梅、川椒、姜煎服。腹有虫积,万应丸去干漆。虫痛腹热,化虫丸。虫痛肢冷,集效丸。虫积坚久,胀痛黄瘦,猎虫丸。一切虫积,追虫丸。元气实者,木香槟榔丸。虚寒虫动,呕泻成疳,温脏丸。脾疳虫积,肚大肌消,龈腐生疮,六味肥儿丸。虫积嗜生米泥炭等物,为虫疳,以使君子、榧子、槟榔、南星研细,砂糖水调服。虫血积久,成膈呕涎,秦川翦红丸。肺嗽有虫,骨蒸成瘵,百部膏。尸疰传染,獭肝丸、鳗鱼汤。消渴虫耗阴液,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加麝香少许,水煎服,则虫下渴止。杀寸白虫,榧子四十九枚,砂糖水煮。每上旬平日,空心服七枚,七日尽,虫化水。腹生鳖瘕,白马溺饮之,鳖化水。呕吐虾虫,铜绿煎汤饮之,遂绝。口发言,腹应声,捣蓝汁饮,或服雷丸汤。狐惑症,状类伤寒,起卧不安,四肢沉重,虫食其脏,上唇生疮,为惑。必声哑,宜桃仁汤,或甘草泻心汤。虫蚀其肛,下唇生疮,为狐。必咽干,宜苦参汤洗,以雄黄锐散纳谷道中。谷道微痒,粪后蛆虫,宜调补脾胃。四君归脾温脏等汤。或化 丸,外用楝根白皮煎汤洗之。大肠虫出,行坐不得,用鹤虱灰五钱,水调服,自愈。小肠湿热,溺窍虫出,导赤散加使君子、萆 、黄柏。妇人阴蚀虫痒,用蛇床子煎汤洗,拭干,内掺桃仁、雄黄等细末。浑身虱出,血肉俱坏,饮盐醋汤,半月即安。阴mao生虱,(虱有八脚,生肉中,出毛孔。)肝肾阴亏,内服六味地黄丸,外以白果肉擦之。筋肉化虫,如蟹走皮肤内作声,急用雄黄雷丸各一两,为末,掺猪肉上,炙熟,食尽自愈。凡治虫势骤急者,行攻逐,如大黄、黑丑、干漆、槟榔、三棱、莪术等。虫去则调其脾胃,势缓者用制伏,如川连、胡连、乌梅、苦参、苦楝、川椒、芜荑、鹤虱等。脾弱者兼运脾,胃滞者兼消滞。脾胃气强,虫乃不生,尤宜审脏气之虚实而治之,毋专恃攻下为也。

诸虫论治

诸虫脉候

乍大乍小者虫脉。巢氏曰:腹痛脉当沉弱,若反洪大者,蛔虫也。凡虫痛时作时止,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黄或白,而唇则红。

诸虫论治

附方

〔攻下〕遇仙丹 牵牛 槟榔 大黄 三棱 蓬莪术 木香 共研末,用皂角子研碎煎浓汤,去渣煮,面糊为丸。以茶清下四十丸。

〔脏寒〕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蛔厥〕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胃虚〕安蛔散 见三卷呕吐。

〔攻胸〕扫虫煎 青皮 小茴 槟榔 榧子肉 乌药 吴茱萸 乌梅 雄黄 朱砂 前七味,煎好去渣,入后二味再煎,搅匀,徐徐服之。

〔贯心〕芜荑散 见三卷积聚。

〔虫积〕万应丸 三棱 莪术 陈皮 麦芽 使君子 神曲 雷丸 干漆 槟榔 木香 芜荑 鹤虱胡黄连 砂仁 为末,米醋糊丸,绿豆大。姜汤下。

〔腹热〕化虫丸 鹤虱(胡粉炒) 苦楝根(不出土者炒) 槟榔(各一两) 芜荑 使君子(各五钱)

枯矾(一钱) 为末水丸。米饮下。

〔虫厥〕集效丸 大黄(炒一两五钱) 鹤虱 槟榔 诃子皮 木香 芜荑 干姜 制附子(各七钱五分)

蜜丸。乌梅汤下,妇人醋汤下。

〔虫积〕猎虫丸 芜荑 雷丸 桃仁 干漆(炒) 雄黄 锡灰 皂角(烧) 槟榔 轻粉 使君子榧子肉 为末,汤浸蒸饼杵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分。

〔虫积〕追虫丸 黑丑(取头末) 槟榔(各八钱) 雷丸(醋炒) 南木香(各二钱) 为末。用茵陈(二两) 大皂角 苦楝根白皮(各一两) 共煎浓汁为丸,如绿豆大。壮人服四钱,弱人小儿服钱半。于五更时以沙糖水吞下,去恶毒虫积二三次,以粥补之。

〔攻下〕木香槟榔丸 槟榔 木香 鹤虱(炒) 贯仲 锡灰 干漆(炒) 使君子 轻粉 雷丸巴仁 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虚寒〕温脏丸 参 术 归 芍 苓 川椒(炒) 榧子肉 使君子 槟榔 炮姜 吴萸(泡) 为末,神曲糊丸。白汤下,或加附子。

〔脾疳〕六味肥儿丸 黄连 陈皮 川楝子(炒) 神曲 麦芽(炒) 芜荑 为末,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虫膈〕秦川翦红丸 雄黄(另研) 木香(各五分) 槟榔 三棱(煨) 莪术(煨) 贯仲(去毛)

干漆(炒烟尽) 陈皮(各一两) 大黄(一两五钱) 为末,面糊丸。每服五十丸。

〔肺虫〕百部膏 取百部肥实者酒浸竹刀刮去心皮同款冬 百合 沙参 麦冬 五味 紫菀 贝母 杏仁白蜜等熬膏,杀虫治嗽。

〔尸虫〕獭肝丸 獭肝一具,阴干为末。水服二钱,日三次,治鬼疰传尸。

〔传尸〕鳗鱼汤 鳗鱼淡食,治虚损骨蒸,劳瘵尸虫。

〔应声〕雪丸汤 雷丸一味煎。

〔狐惑〕桃仁汤 桃仁(去皮尖,炒) 槐花米(各三钱) 生艾(五钱) 大枣(十枚) 水煎。

〔狐惑〕甘草泻心汤 见三卷痞满。

〔外治〕雄黄锐散 见四卷痢。

〔调郁〕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虫蚀〕化 丸 见本卷脱肛。

〔湿热〕导赤散 见一卷温。

〔补肾〕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诸虫论治

虫脉案

周 自幼粪后下小白虫如蛆,肛内微痒。中年时发时止,此得之肠虚受风,宿病再为湿热迫注,遂至化 ,延久未愈。忆友人亦于童年患此,服攻逐杀虫之剂罔效。后有人令服人乳数月,虫绝,知徒商逐虫无济也。因疏温脏丸,用四君子汤加归、芍、薏、莲、川椒、榧实、使君子俱煨、炮姜、槟榔为末,神曲糊丸。空心白汤下,辄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