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洪武元年九月戊戌朔,大将军徐达改故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己亥,指挥薛某至东安州,获哈剌赤,斩之,其将校俱降。
壬寅,置大都督分府于北平,以都督副使孙兴祖领府事,升指挥华云龙为分府都督佥事。
癸卯,以司农少卿杭琪为户部侍郎。
元湖广平章聂兴宗自德安来降。先是,大军克汴梁捷至,上遣人往谕之,至是率众降,仍以马来献。
江西行省参政陶安卒。安字主敬,姑孰人,少敏悟有大志,博涉经史,尤深于易,元季尝试于有司,为明道书院山长。上渡江至太平,安率父老迎谒,语合上意,即留参幕府,拜左司员外郎,从克金陵,升左司郎中。既而得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四人,上问安:“四人者何如?”安对曰:“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溢、叶琛。”上多其善让,后克黄州,思得重臣以镇之,曰:“无逾安者。”遂命之黄州,至则宽租赋,省徭役,民悦服之,寻移知饶州。时方征伐,急军需,安劝谕诱率其民,民皆乐输而用不乏。及寇至攻城,安开谕父老,率子弟固守,后数日援兵至,击走之。诸将以乡民多从贼,欲屠之,安曰:“民为所胁耳,从贼非本心,奈何杀之?”由是民皆得全,上闻,遣使往劳之。明年入朝,命复守饶州,民怀其德,建生祠事之。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凡国家制度、礼文之事,多安所定拟。及迁江西行省参政汪广洋于山东,乃以安代之,追封其祖、父皆为姑孰侯,祖母、母皆为夫人。至是,以疾卒于治所,病剧犹草时务二十事上之。上甚哀悼,亲为文,遣使以祭,时年五十九。
戊申,都督同知张兴祖率师徇永平,下之。
置洪武门千户所。
是夜,荧惑犯右执法。
己酉,参政傅友德等自大同获故元乔右丞等三十四人、马三十五匹而还。
壬子夜,大阴犯毕宿。
癸丑,置卫辉府之辉州、淇州,彰德府之林州及安阳汤阴、临漳二县。
甲寅,诏改各站为驿。
乙卯,上遣中使、奉御等官至北平,犒北征将士。
己未,置雷州卫指挥使司、广西卫指挥使司。
征戍将军邓愈遣兵攻取洪山寨,夜四鼓,破其营,擒杀甚众,寨将老马刘遁去。
都督同知张兴祖自永平还至北平。
辛酉,湖广保靖安抚司安抚彭万里遣子德胜奉表献马及方物,诏以安抚司为保靖宣慰司,以万里为宣慰使。
癸亥,下诏求贤。诏曰:“朕惟天下之广,固非一人所能治,必得天下之贤共理之。向以干戈扰攘疆宇,彼此致贤、餋民之道,未之深讲,虽赖一时辅佐,匡定大业,然怀材抱德之士尚多隐于岩穴,岂有司之失于敦劝欤?朝廷之疏于礼待欤?抑朕寡昧,不足以致贤欤?将在位者壅蔽,使贤者不上达欤?不然,贤士大夫幼学壮行,思欲尧、舜君民者,岂固没世而已哉?今天下甫定,愿与诸儒讲明治道,启沃朕心,以臻至治,岩穴之士,有能以贤辅我,以德济民者,有司礼遣之,朕将擢用焉。”
诏优给阵亡将士之家凡四百一十五人,千、百户、镇抚人给米二十石、麻布十匹,军士人给米五石、钱一千二百文、麻布二匹。
诏中书运战衣二万,给赐北征战士。
甲子,大将军徐达遣副将军常遇春、参政傅友德等率兵发北平,取未下州郡。乙丑,遇春等下保定府,留指挥李杰守之。丁卯,下中山府,以指挥董勋守之,遂率师趋真定。
冬十月戊辰朔,车驾发北京,还京师。
夏主明昇闻王师克元都,遣使来贺。
大将军徐达遣广武卫镇抚刘聚守河间,寻兼领府事。
己巳,副将军常遇春克真定,元平章孙克义遁入三门寨,遇春以指挥王金吾守之,克义寻又走平山寨,未几来降。先是,真定路达鲁花赤钑纳锡彰闻王师取元都,乃具朝服,登城西崖上,北面再拜,坠崖死。
右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兵至武陟,遇怀庆逻骑百余人,获之。明日,兵抵怀庆,故元平章白琐住等已弃城遁入泽州,官军遂入城,获将士八百人、马五十匹,以指挥纪斌等守之。
辛未,皇太子摄享太庙。
壬申,右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兵至大行山碗子城,破其关,故元守兵奔溃,宗异等驻军星轺驿。癸酉,兵至泽州,故元平章贺宗哲、张伯颜等引兵遁去,遂取之,留兵戍守。既而扩廓帖木儿部将平章韩札儿、毛义等以马步兵来攻,平章杨璟、参政张斌等往援之,与元兵遇于韩店,大战,我师失利。
甲戌,元左丞王某自河中以众攻潼关,都督佥事郭子兴等御之。兵始接,指挥于光持矟大呼,横冲其阵,敌众披靡,子兴等乘胜击之,追奔数十里,元兵大败。
乙亥,以吏部尚书滕毅为江西行省参政,刑部侍郎盛原辅为吏部尚书。
丙子,命中书省下郡县,访求应祀神祇、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具实以闻,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
丁丑,上至自北京。
右副将军冯宗异、偏将军汤和取潞州。
大将军徐达遣指挥叶某等取齐堂山寨。
戊寅,上以元都平,诏天下曰:“一海宇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古今皆然。自群雄乘乱以来,四方思治,惟切元纲已隳,疆土遂分,孰拯斯民,以定于一。顾予菲德,造此丕图,荷上天眷佑,臣邻翊赞,肇基江左,平定中原。眷惟幽燕,实彼本根,命将北伐,列郡皆顺,已于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克其都城,胡君远遁,兵无犯于秋毫,民不移其市肆。捷音来奏,良副朕怀,已改其都为北平府,命官屯守。海宇既同,国统斯正,方与生民共此安平之福,尚赖中外臣僚夙夜公勤,以匡朕之不逮,所有事宜,具条于左。元主父子,远遁沙漠,其乃颜蒯突等类,素相讎敌,必不能容,果能审识天命,衔璧来降,待以殊礼,作宾吾家。避兵人民,团结小寨,诏书到日,并听各还本业,若有负固执迷者,罪在不原。残元领兵头目,已尝抗拒王师,畏罪屯聚者,有能率众来归,一体量才擢用。故官及军民人等,近因大军克取之际,仓惶失措,生离父母妻子,逃遁他所,果能自拔来归,并无罪责,仍令完聚。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诸人,向因兵革,连年供给,久困弊政,自归附之后,各安生理,趁时耕作,所有羊马孳畜,从便牧餋,有司常加存恤。北平新附地方,应有犯罪及官有逋欠,但系前代事理,并行革拨。秘书监、国子监、太史院典籍、太常法服、祭器、仪卫及天文、仪象、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已令总兵官收集,其或迷失散在军民之间者,许赴官送纳。自兵革以来,南北路隔,其北平府应有南方之人,愿归乡里者,听未附州郡总兵官明示祸福,随处招谕。各处征进军士,有阵亡病故者,所在官司,即与埋瘗,仍厚恤其家。新附州城军民官吏,非奉朝省明文,毋得擅自科取军需,骚扰百姓,以妨农务。於戏!上体天心,俾万邦之咸乂;下从民欲,合四海以为家。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大将军徐达遣徐州卫镇抚程信守雄州,又分兵守霸州。
己卯,民有告富人谋反者,命御史台、刑部勘问,皆不实。台臣言告者事在赦前,宜编戍远方,刑部言当抵罪。上以问秦裕伯,对曰:“元时凡告谋反不实者,罪止杖一百,以开来告之路。”上曰:“不然。奸徒若不抵罪,天下善人为所诬多矣。自今凡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有司著为令。”
庚辰,上朝罢,召宿卫武臣谕之曰:“朕与尔等起布衣,历战阵,十五六年,乃得成功。朕今为天子,卿等亦任显荣,居富贵,非偶然也。当四方豪杰并起,互相攻夺,朕提孤军应敌,危亦甚矣,然每出师,必戒将士毋妄杀,毋焚民居,此心简在上帝,故有今日。卿等亦思曩时在民间视元之将帅轻裘肥马,气焰赫然,何敢望之?然彼之君臣,不思祖宗创业之难,骄淫奢侈,但顾一身逸乐,不恤生民疾苦,一旦天更其运,非特不能保其富贵,遂致丧身灭名。今历数在朕,朕何敢骄怠?常恐政事废缺,日慎一日,自非犒赏将士,宴百官,享劳外使,未尝设宴为乐,尔等亦须勤身守法,勿忘贫贱之时,勿为骄奢淫佚之事,则身常荣而家常裕矣。”
甲申夜,有流星大如盏,赤黄色,起自天市东垣,行至张宿没。
丙戌,置信阳州及罗山县,隶河南分省。
戊子,命徙北平在城兵民于汴梁。
己丑,以陆仲亨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故元河南行省都镇抚李敏为工部侍郎。
置京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正四品;知事,正八品;提控、案牍,从九品;属官、监运,正九品;都纲,省注。以龚鲁、薛祥为漕运使。
庚寅,以怀庆、卫辉、彰德、广平、顺德、大名、河间、保定、真定九府隶河南分省,以德安府隶湖广,北平府隶山东。
辛卯,以都事汪河为吏部侍郎。河初为大都督府都事,癸卯岁奉使扩廓帖木儿,被拘于陕州者六年,至是始还,故命升之。
癸巳,参政傅友德徇下平定州,遂守之。
甲午,诏徵元太史院使张佑、张沂、司农卿兼太史院使成隶、太史同知郭让、朱茂、司天少监王可大、石泽、李义、太监赵恂、太史院监候刘孝忠、灵台郎张容、回回司天太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一十四人至京。
赐元昭文馆学士李庭训冠带衣服。
司天监进元主所制水精宫刻漏,备极机巧,中设一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上览之,谓侍臣曰:“废万几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碎之。
乙未,命工部制大祀,分献陪祭及执事官法服。
革考功所。
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镛、卢德明、张易为太子谕德。上谕之曰:“范金砻玉,所以成器。朕命卿等辅导太子,必先餋其德性,使进于高明。于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及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与之论说。日闻谠言,自无非僻之干,积久以化,他日为政,自然合道,卿等勉之。”
丁酉,改琼州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崖州吉阳军、儋州南宁军、万化军俱为州,隶琼州府,南建州为安定县。
大将军徐达遣平章曹良臣率兵及马指挥等守通州。
置永州、陈州二卫。
浚后湖及石灰山龙湾河道,凡千余丈。
命礼官定正旦朝会仪:前期,内使监官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设皇太子、亲王次于文楼。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内道之西北;文武官起居位于文武楼之南,东西相向;一品、二品拜位于内道上东、西;三品以下拜位皆于内道之下,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使者位于文官拜位之东,北面西上;殿前班、侍从班、诸执事起居位于文武官起居位之北,东西相向;捧表官、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位于表案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典牧所官二人位于乘马之前宿,东西相向;司辰郎报时位于内道之中文武官拜位之北;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南;引使者二人位于引文班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位于西陛之下,东向。其丹陛上,侍仪司设皇太子、亲王拜位于陛上平中;殿前班指挥司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东,西向;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右;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门之左、右,俱东西相向;典仪二人位于陛上之南,东西相向;鸣鞭四人位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左、右;天武将军四人位于陛上之四隅,皆东西相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宝案之南;皇太子、亲王位于表案之南;文官侍从、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兼受表目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东西相向;卷帘将军二人位于帘前,东西相向。是日清晨,金吾卫陈设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豹尾一,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左前第一行,门旗二;第二行,月旗一、青龙旗一;第三行,风云雷雨旗各一,天马、白泽、朱雀旗各一;第四行,木、火、土、金、水五星旗各一,熊旗、鸾旗各一;第五行,角亢氐房心尾箕旗;第六行,斗牛女虚危室壁旗各一。右前第一行,与左同;第二行,日旗、白虎旗各一;第三行,行江、河、淮、济旗各一,天禄、白泽、玄武旗各一;第四行,五岳旗各一,熊旗、麟旗各一;第五行,金娄胃昂毕觜参旗各一;第六行,井鬼柳星张翼轸旗各一。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拱卫司于皇太子、亲王位设拜褥。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典牧所设乘马于文武楼之南各三,东西相向。丹墀左右布黄麾仗各三行:左前第一行,黄盖一,红大伞二,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各一,雉扇、朱团扇各四;第二行,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幡、绛引幡各二,黄麾一;第三行,戟氅、戈氅、仪锽氅各五。右三行与左同。丹陛左右陈幢、节等仗,为四行:左第一行,响节、金节、烛笼各三;第二行,青龙幢一,班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镫仗、戟、骨朵各三,朱雀幢一。右前第一行,与左同;第二行,白虎幢一,余与左同;第三行,玄武幢一,余与左同。殿门左设圆盖一,金脚踏一,水盆一,团黄扇三,红扇三;右设金交椅、水罐各一,余与左同。以上皆校尉擎执。殿上,内使监陈设,左:拂子二,金唾壶、香盒各一;右:金唾盂、香炉各一,余与左同。以上皆内使擎执。和声郎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侍仪司舍人二人举表案入就殿上位,舍人二人以表函置于案,举入丹墀位。鼓初:严百官俱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诣谨身殿候迎。鼓三:严文武官以次入各就位。侍仪奏“外办”,御用监令奏请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尚宝卿捧宝及侍仪、侍卫导从,警跸。皇帝将出,仗动大乐、鼓吹振作,升御座,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司辰郎报时,鸡唱讫,诸侍从官、拱卫司官由殿西门出,降自西阶,引班引入起居位。通班唱“某衔指挥使臣某以下起居”,乐作,四拜,乐止。赞礼唱“鞠躬”,指挥使以下皆鞠躬唱“圣躬万福”,平身,复位。赞“拜”,乐作,四拜,乐止。通班唱“各供事、殿前班、侍从班及诸执事就位”,引进引皇太子及亲王俱由奉天东门入,乐作,升自东阶至丹陛拜位,乐止。引进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引进导皇太子、亲王诣奉天殿东门入,乐作,引进立俟于门外,内赞接引皇太子、亲王至御座前往礼位,乐止。内赞唱“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贺云“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谨率诸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制曰:履端之庆,与长子等同之”。内赞唱“俯伏”,兴平身,引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出,乐作,引进引复丹陛拜位,乐止。引进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降自东阶,乐作,至文楼,乐止。司乐再报时讫,通班 “具丞相衔臣某以下起居”,引班唱“鞠躬”,平身,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诣西阶升,引班立候于阶下,捧表官捧表及宣表官、宣表目官、展表官以次从丞相行,乐作,至殿西门,乐止。捧表以下官立于殿西门外,内赞接引丞相至御座前唱“跪”,赞礼唱“众官皆跪”,丞相跪奏“具官臣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象维新,钦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祐、奉天永昌”。贺讫,内赞唱“俯伏”,兴平身,从官同内赞引丞相出殿西门,乐作,丞相降自西阶复位,乐止。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进于案前,受表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及表目置于案,出笏与退立于殿内之西,东向。内赞唱“宣表”,宣表目官诣案前搢笏取表目,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目官搢笏同跪展。宣毕,展表目官出笏复位,宣表目官俯伏兴,以表目复于案出笏退,复位。宣表表诣案前搢笏取表,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讫,展表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伏,与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复位。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给事中诣座前跪承制,由殿中门出,至丹陛上东南,西向称“有制”,赞礼唱“跪”,百官皆跪,给事中宣云“皇帝制曰:履端之庆,与卿等同之”。赞礼唱“俯伏”,兴平身,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山呼”,各拱手加额呼“万岁”者三,凡呼,乐工、军校齐声击鼓应呼之。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侍仪奏“礼毕”,鸣鞭。皇帝兴,乐作,警跸,侍从导引至谨身殿,乐止。舍人各举表案出,丞相以下皆出。
锡宴之仪:奉天殿朝贺毕,锡宴于谨身殿。拱卫司于殿庭左右设黄麾仗及擎执。内使监、宣徽院陈设御座,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西向稍南,诸王座以次而南,东西对设。殿内左右设三品以上官座,文东武西,重行异位东、西。殿下设四品至九品文武官座。和声郎于殿南楹陈大乐、细乐及诸舞队。宣徽院设御酒尊于殿之南楹,皇太子、亲王、文武三品以上官酒尊于殿门左右。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东偏皇太子、亲王:司壶一人,奉酒、奉食二人。西偏亲王:司壶一人、奉酒、奉食二人。文武官每行:司壶四人兼供酒、供食。东西庑各间:宣徽院置酒尊,司壶一人,供酒、供食二人。宣徽院陈御食案及皇太子、亲王食案于殿中,文武官食案于左右。东西庑文武官食案各设于本位前。将宴,诸执事、各供事、舍人引文武百官常服侍立于殿门之左右,引进引皇太子、亲王常服侍立于殿内之左右,侍仪导皇帝常服升御座,鼓吹振作,鸣鞭,乐止。皇太子、亲王各就座位,丞相率礼部尚书、宣徽使举御食案进御前,侍郎、宣徽同知举食案各进于皇太子、亲王之前;丞相捧寿花进于御前,礼部、工部尚书分进寿花于皇太子、亲王之前;文武百官各就座位,诸执事分进寿花于文武百官。讫,内使监令于御前斟酒,次司壶于皇太子、亲王及文武百官前各斟酒。细乐作,和声郎北面立,举手唱“上酒”,饮毕,乐止。内使监令于御前进食,供食者于皇太子、亲王、文武百官前各供食。大乐作,和声郎北面举手唱“上食”,食毕,乐止。凡酒七行,间进食五次。上酒、上食,乐作、止,并如上仪,惟酒第五等及第七行杂呈诸队舞。宴毕,皇帝兴,大乐作,皇太子、亲王侍从还宫,乐止。文武官以次出。凡冬至、圣节朝会、宴享,皆同上仪,惟致词则异。冬至:皇太子致词云“履长之节”,丞相云“兹遇律应黄钟,日当长至”,传制则云“履长之庆”。圣节:皇太子致词云“兹遇父皇陛下圣诞之辰,谨率诸弟某等,敬祝万岁寿”,丞相则云“兹遇皇帝陛下圣诞之辰,谨率文武百僚,敬祝万岁寿”,不传制,凡各行省所进贺表皆于礼部类进。
皇后正旦冬至朝会仪:前期,内使监设皇后御座于坤宁宫正中,设皇太子幄次于皇宫门外之东近北,亲王幄次于皇宫门外近南之东西。是日,中宫丹陛设仪仗三十六,皆内使执之:黄麾二,戟五色绣幡六,戈五色绣幡六,锽五色绣幡六,小雉扇、红杂花团扇各四,锦曲盖二,紫方伞二,红大伞四。丹墀内仪仗五十八:班剑、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骨朵、斧各四,响节十二,锦花盖二,交椅、脚踏、水盆、水罐各一,方扇八,皆内使擎执。殿内仪仗凡六:金香炉、香盒、唾壶、唾盂各一,拂子二,皆女使擎执。皇太子、亲王拜位于丹陛正中,及殿内司赞二人位于殿内拜位之北,皆东西相向。女乐陈于皇宫门外。皇太子、亲王朝皇帝讫,司宾引导至幄次。内使监官启知皇后,具冠服将出,仗动,乐作,升座,乐止。司宾引导皇太子、亲王入就殿前拜位,初行,乐作,至位,乐止。司宾二人分立于东西,司赞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导引皇太子、亲王俱进自殿东门,乐作,司宾俟于门外,内赞接引至御前拜位,乐止。赞“跪”,皇太子、亲王皆跪,皇太子称“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谨率诸弟某等,恭诣母后殿下称贺”。赞“俯伏”,兴平身,内赞引皇太子、亲王自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赞唱“鞠躬,拜”,乐作,四拜,乐止。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入阁,皇太子、亲王由东门出。秋节,亦如之。皇妃以下及内外命妇行礼: 前期,内使监官于坤宁宫设皇后御座,设皇妃幄次于皇宫门外之西近北,设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幄次于皇宫门外之东稍南,设内外命妇幄次于门外之南,东西相向。其日,设仪仗于殿廷丹陛上之东西,擎执于御座之左右。设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拜位于陛上正中。外命妇侍立位于殿庭之东西,拜位于殿庭正中。设司赞二人位于丹陛上之东西,二人位于殿庭之东南。司宾二人位于陛上司赞之南,二人位于殿庭司赞之南。内赞二人位于殿内,俱东西相向。司言一人位于殿内之东、内赞之北。女乐位于宫门之外。内使监官启请皇后袆衣出阁,仗动乐作,升座乐止。司宾二人于幄次引外命妇由东门入侍立位,二人引皇妃等由东门入至陛上拜位,以次序立。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贵妃由殿东门入至殿上拜位,内赞、司赞同唱“跪”,贵妃众妃皆跪,贵妃称“妾某氏等,兹遇履端之节,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赞“兴”,司宾引贵妃由殿东门出,乐作,复位,乐止。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皇妃由东阶降东门出。司宾二人引皇太子妃、王妃、公主由东门入至陛上拜位,皇太子妃居中,王妃各以长幼分列开东西,公主亦各以长幼分位于东西,行礼如皇妃仪,赞祠则称“长妇妾某氏等,兹遇履端之节,恭诣皇后殿下称贺”。司赞唱“兴”,司宾引皇太子妃以下由东陛降,复位,四拜。礼毕,司宾引皇太子妃以下由东门出。司宾引外命妇入拜位,司赞唱“班齐”、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司宾引班首由西陛升,乐作,自西门入至殿上拜位,乐止。内赞、司赞同唱“跪”,班首及外命妇皆跪,班首称“某国夫人、某妾、某氏等,兹遇履端之节,恭诣皇后殿下称贺”。内赞、司赞同唱“兴”,班首及外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西门出,乐作,西陛降,复位,乐止。司言前,跪承旨,由殿中门出,立于陛上之东,南向称“有旨”,司赞唱“跪”,夫人以下皆跪,司言宣旨云“履端之庆,与夫人等同之”,冬至,则云“履长之庆”。司赞唱“兴”,众命妇皆兴。司言入,跪云“宣旨毕”,司赞唱“拜”,乐作,四拜,乐止。内使监官启“礼毕”,皇后入阁,命妇由西门出。
宴会命妇仪:坤宁宫受朝贺毕,内使监官仍于殿上陈设御座,于殿庭及丹陛上左右设仪仗,及御座左右擎执如受朝会之仪。又于御座西畔设贵妃等六妃位,东畔稍南设皇太子妃、王妃、公主位。于殿南左右第一行设一品外命妇座,左右第二行设二品命妇座,左右第三行设三品外命妇座,左右第四行设四品外命妇座,以北为上,东西相向。东西庑下设四品以下外命妇座,以北为上。乐女于殿之南楹陈大乐、细乐及诸舞队。设御酒尊于殿之南楹正中,设皇妃酒尊于御酒尊之西,皇太子妃、王妃、公主酒尊于御酒尊之东。设外命妇酒尊于殿门左右及东西两庑。御位:司壶二人,尚酒、尚食二人。皇妃六位:司壶一人,奉酒、奉食二人。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司壶一人,奉酒、奉食二人。殿上左右行:每一行司壶二人,奉酒、奉食二人。东西庑:各有司壶、供酒、供食之人。陈御食案于殿上正中,及皇妃六位食案于殿上之西稍南,皇太子妃、王妃、公主食案于殿上之东稍南。外命妇食案、东西庑命妇食案皆先设于本位前。将宴,诸执事人、各供事、司宾引大小命妇各服常服侍立于殿门外之左右,内使监官启知皇后常服,皇妃、皇太妃、王妃、公主常服随从出阁。仗动乐作,升御座乐止。司宾引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入就位,司宾引大小命妇入,各立于座位后。丞相夫人率次命妇等举御食案进于御座前,丞相夫人捧寿花进于御前。二品外命妇各举食案进于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前,进寿花于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前。大小命妇各就位坐,奉御及诸执事人分进寿花于殿内大小命妇,及分进寿花于东西庑命妇。讫,司壶于御前尚酒,及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前进酒,内外命妇前各供酒,乐作,乐女北面立,举手唱“上酒”,饮毕,乐止。东西庑大小命妇前,司壶各斟酒如仪。奉御于御座前尚食,供食者于皇妃、皇太妃、王妃、公主前及外命妇前各供食,乐作,乐女北面举手唱“上食”,食毕,乐止。东西庑大小命妇前,供食者各供食如仪。凡酒七行,间进食五次。上酒、上食、乐作、乐止,并如仪,或间用舞队。宴毕,皇后兴,乐作,侍从导引还宫,如来仪,乐止。司宾引大小命妇以次出。凡冬至及千秋节,礼同。冬至,皇太子赞词云“兹遇履长之节”;千秋节,则云“兹遇母后殿下圣诞之辰,谨率诸弟某等共上千岁寿”。皇妃以下赞词同公主则云“长女某,谨率诸妹等共上千岁寿”。其正旦、冬至,各行省以贺笺类进礼部。
东宫朝贺仪:前期,内使监陈皇太子位于东宫正殿。侍仪司设笺案位于殿下之西及殿内正中;文武官拜位于殿下,文东武西,每等异位,重行;设使客位于文官之东;设学官位于文官拜位之南;宣笺官、宣笺目官、展笺官位于笺案之西;受笺官及承令官位于殿上之东;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位之北;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内赞二人位于殿上之南,俱东西相向;引文武班舍人四人位于文武班之北稍后,东西相向;引使臣二人位于文武班之东南,西向。是日,宿卫陈甲士兵仗于东宫外门外中道,设龙旗六,执龙旗者并戎衣。黄旗一居中、左前青旗一、右前赤旗一、左后黑旗一、右后白旗一,每旗执弓弩军士六人,服各随旗色。拱卫司于殿下设绛引幡二,戟氅、戈氅、锽氅、羽葆幢各六,青方伞二,青小方扇二、青杂花团扇各四。殿前之东西设班剑、梧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骨朵、斧各四,响节十二,金节四。内使监于殿门外左右设金交椅、脚踏、水罐、水盆各一,青罗团扇六,红团盖二,俱以校尉执之。殿上设金香炉、香盒、唾盂、唾壶,拂子二,内使执之。将军六人位于殿门之东西。和声郎陈乐器于文武官拜位之南。侍仪、舍人常服,置笺函于案,举入位。引班引文武官常服齐班于东宫门外之东西。通赞、内赞、宣笺、宣笺目、展笺、受笺官、承令官俱入就位。引进启“外备”,导皇太子常服升殿,乐作,升座,乐止。引班引文武官入就位,知班唱“班齐,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引班引丞相升自西阶,内赞接引丞相至殿内拜位唱“跪”,丞相跪,赞礼唱“众官皆跪”,丞相称“某衔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象维新,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贺毕,内赞唱“俯伏”,赞礼唱“众官俯伏”。兴平身,内赞引丞相出自西门,引班引丞相自西阶复位。赞礼唱“进笺”,捧笺官诣案捧笺,与宣笺官、宣笺目官、展笺官同由西阶西门入内,赞唱“进笺”,捧笺官跪进笺,受笺官跪于案东受笺,出,置于案。内赞唱“宣笺”,宣笺官兴,就取笺目跪于案西,展笺官同跪展。宣毕,展笺目官兴,复位。宣笺目官俯伏兴,以笺目复于案,复位。宣笺官诣案取笺跪读于西,展笺官同跪,宣毕,展笺官兴,复位。宣笺官俯伏兴,以笺复置于案,俱由西门出,复位。承令官由中门出,立殿阶东南,称“有令”,赞礼唱“跪”,众官皆跪,传令云“履兹三阳,愿同嘉庆”,承令毕,由西门入复命。俯伏兴,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赞礼唱“礼毕”,皇太子兴,乐作,还宫,乐止。舍人举笺案出,文武官以次出。冬至、千秋节,礼同。冬至,则致词云“兹遇冬至,律应黄钟,日当长至”,宣令则云“履长之节”。千秋节,则致词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寿旦之辰,谨率文武群臣敬祝千秋寿”,不传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