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自然史

第一章 地球及其组成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人们的通常认知中,大自然永远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既不变质也不变形。事实上,大自然的发展进程并非绝对固定。布封在对地球的发展历史进行论述时,把地球的历史划分成七个时期,他认为,地球在第三个时期已经冷却到足以形成最初的生命,但是相比我们今天看到的生命形态,此时形成的生命形态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是能够适应更高温度的物种,是地球不断降低的温度导致了它们逐渐灭绝。由此也说明,今天的大自然与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大不相同的,它与后来在时间的嬗变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极大的。这种大自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我们称之为“自然的世代”,本篇内容节选自布封《自然的世代》一书。

布封在解释地球的形成时,坚持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他指出,地球和太阳之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他认为地球是冷却之后的小太阳;认为大海和沙漠是由地球上最初产生的物质演化而成,然后才出现了植物和动物,最后人类得以孕育。在布封的论述中,地球的进化并不是如同《圣经·创世记》中所言,是按上帝的意愿创造出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演变而成。为此,布封认真研究了大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努力寻找大自然变迁留下的证据,为现代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自然的分类

如果把一个失去所有记忆或是对周遭事物还残存一点意识的人放到自然中,那么自然界的所有对他来说无疑都是新奇的。一开始,他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分辨力,但如果我们反复让他观察同一个事物,加深感受,很快他就会对生命的物质产生相对总体的概念,也能分辨出自己与其他生命物质的区别,并可以区分有生命物质和其他无生命物质的不同。进而,他的脑海中会对不同物质逐渐形成三个大的分类:动物、植物和矿物。同时,他也会对土地、空气、水三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产生一种清晰的概念。在他的脑海中,会产生对生活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生物比较特殊的概念。这些概念促使他做出第二次分类:四足兽、鸟类、鱼类。对于植物界,他同样可以发现树木与其他植物的不同,并逐渐形成清晰的划分概念,按三种方式对植物进行分类:一是植物的高度;二是植物的材料;三是植物的外形。这种划分方式是建立在他对植物简单观察的基础上,而这也是我们在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划分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他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一定会以与之前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整个自然界。比如,在对自然界中的兽类进行研究时,他首先会将自己认为最重要或者最感兴趣的物种排在前面,如果他对兽类中的牛、马、狗偏爱,就会把注意力都放在观察这些动物上;而对于那些他不喜欢或者不熟悉的物种,则不加理会,毫不关心;对于那些生活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兽类,如大象、羊驼等,只有在他取得了相关知识之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会进一步做研究。同样的道理,对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如鱼类、鸟类、虫类、贝壳类、植物、矿物等,他也会选择自己熟悉而且感兴趣和必要的事物进行研究,并在脑海中用自己拥有的知识对它们进行类型的划分。

以上所讲的这些分类方法是所有分类中最基础和规范的,也是我们确信需要遵循的划分原则。我们一开始对事物的分类方法与上面所举的例子相同,我们会根据这些事物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它们的熟悉程度,一步步地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其实,这是最简单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比其他复杂、精细的方法更有效。因为在所有的方法中,唯有这个方法能让我们随心所欲。总之,这个方法更适合研究与我们相关的事物。

第二节 地球

在广袤的地球表面,我们可以看见高山、幽谷、平原、海洋、沼泽、江河、洞穴、火山等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规律和秩序的事物。而在地球内部,好像也存在着偶然的、不规则的物质,如金属、矿物、砂石、沥青、泥土和水等。

但当我们对喷发之后的火山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一些隐藏着的、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布满裂痕的岩石、新出现的岛屿、被火山灰掩盖的平地、塞满了火山灰的岩洞等,从这些景象中,我们意识到地球上产生的所有景象之间都存在关联性。地球初期,比重较大的物质会压在比重较轻的物质上面,坚硬的物质会被柔软的物质包围,干的、湿的、冷的、热的、易碎的物质全都混合在一起,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

这些景象好似无数垃圾堆积起来形成的废墟世界,但我们仍然安全地生活在这片废墟之上,人类、兽类、植物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这里,生生不息。地球上的一切物种也在以一定的次序不断循环,大地为人类提供着固定而丰富的生活资料;海洋有其固定的范围和运动规律;大气正常流动;季节按其固定的规律交替……安静和谐是这里的主要特征,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这些景象让我们震撼,不得不为造物主的智慧和力量叹服。

第三节 海洋与沙漠

海洋

如果我们站在高处向地球眺望,会发现,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覆盖着地球大部分面积的水。这些水总在地球的低洼处,保持水平,似乎永远处于平衡和静止的状态。可是现在,我们却发现它们正在以一股强大的力量波动着,这股力量的存在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海洋进行周期性的均衡运动,即海面的交替涨落,巨大的浪涛翻腾。

接下来,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海底,与地表的高低不平一样,海底也不是平坦的,不仅存在着山峰和低谷,还有深谷、沟壑和各种岩石。如果我们认为海面突起的岛屿是大海的“山峰”,那么这座山峰的脚下全部是水,不过,也有一些山峰的高度与海平面几乎持平。我们还发现,海洋中似乎存在着一种与普通运动不同的激流,这些激流时而向着相同的方向运动,时而向着不同的方向运动,但仿佛有一种力量始终约束着它们,使它们无法超过某个界限,这种约束力量如同限制地表的江河的力量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出现激流的地方通常是风暴地带,狂风加速了暴风雨的侵袭,海洋和天空都变得浑浊起来;风暴引发了海底内部的运动,导致火山不再沉睡,开始从海底迸发出火热的气浪,这股气浪与水、硫黄、沥青混合在一起冲向天空。

离开“大山”我们再来看看表面始终平静但其实处处都充满了危险的海底世界。在这里,风暴依然发挥着它的威力,我们即便是拥有出色的驾驶技术,在这个时候也变得毫无作用,我们的船要么赶紧停下来,要么沉没海底。

最后,我们再对地球的极地进行一番观察,我们会看见巨大的冰块脱离冰山,如同漂浮在海洋上的山峰一样,在移动过程中慢慢消融,一直漂浮到气候温和的地方才彻底融化成水。

以上就是庞大的海洋帝国呈现给我们的景象,这里生活着成千上万不同种族的居民,有的裹着贝壳,轻盈地穿梭于水中;有的背着厚厚的甲壳,缓慢地爬行在沙土里;有的则依靠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翅形的鳍来行走;还有一些只是在海底游来游去,没有任何的活动方式,依附在各种岩石上生活,这些在大自然生存的各种生物在这片水域中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海边,生长着各种茂盛的植物或苔藓,还有一些奇特的草木;海底,是由泥土、沙子、砾石构成,但最多的还是泥土,有一些海底也由硬土、贝壳或岩石等组成,这一切都与我们生活的陆地很相似。

沙漠

现在,我们来讲述一个没有繁茂树木和充足水源的地方。在这里,头顶上是灼热的太阳和永远干燥的天空,脚下则是满布沙砾的荒原和光秃秃的山脉;在这里,放眼望去,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都是迷离的黄沙,难以见到鲜活的生灵;在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上,能够看到的只有骨骼、石头以及或矗立或歪斜的岩石;在这个一望无垠的沙漠中,穿越此处的旅行者呼吸不到阴凉的空气,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伴,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使他联想到活跃的大自然,这里只有无边无际的孤寂。这种孤寂远比森林的沉寂更加可怕,因为对于一个形单影只的人而言,森林中还有树木这样的生灵,而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空空如也,处在这样的环境,人只会觉得更疲乏、更迷茫、更无助,这里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坟墓。

在这里,与黑夜的寂静相比,白昼的光线更加凄凉,这些光线似乎只是为了让旅行者看清沙漠的光秃和贫瘠;只是为了将荒漠之地的空旷显示得更加清晰;只是为了让旅行者对自己的恐怖处境更加清楚,让他了解身处之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阻隔是如此之大。任何一个经过这个地方的旅行者想来都不愿意待在这里,因为饥饿、干渴、酷热充斥的这个地方随时都会让人的生命陷入绝境。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