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爱欲品法句经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译文

爱欲品大意是教人鄙薄淫欲、恩爱之情:尘世之人因为这些淫欲恩爱情感,制造出很多的灾祸。

心意放纵淫佚的行为上,欲爱就会生出枝枝条条:遍布生长愈加炽烈繁盛,犹如猿猴在林中上下跳跃贪求各种果实。 1

把对爱意忍受的行为看作是(人生)苦楚,(因而)贪婪的欲望在人世间愈加昭著明显。各种忧患(因此)日夜生长繁殖,蔓延无际犹蔓草随地而生。2

人们被恩爱迷惑,不能抛舍情感欲望;因此忧愁爱恋之意很多,就像潺潺细流渐渐充盈池塘(忧爱充盈心中)。 3

这便是产生忧愁悲伤的原因,世间各种苦痛原因不一:但根本的原因都是由於有爱(意)(引起的),远离爱(意)则就没有忧愁。(四)

自己(心中)意念安定可以抛弃忧愁,没有忧愁哪裏还有什么来世的(轮回)?(如若)不是没有忧愁没有染於世俗贪求,没有世人恩爱,哪裏获得人生安宁?(五)

有爱之人临死之时,将会导致众多亲戚(忧愁):跋涉於忧愁的漫漫长途,恩爱之苦常使人堕入危险之境。 6

修行大道品行之人,不与欲望聚会,首先诛伐爱意之根,使其无所伸根之处:切勿像刈割芦苇(一样),使其心念再度萌生。(七)

(爱意)犹如树根深固,即使截断树根还会再生新苗;爱意若不连根除尽,往往就会重新遭受爱意之苦。(八)

猿猴得以离开树上,(但是刚刚)脱离树上又会再上树来;庸众之人也如猿猴一样,走出(此爱的)牢狱又进(彼爱的)牢狱。(九)

贪婪意(识)是常流之水,憍慢习气也是这样;思想若被淫欲纠缠,自己遮蔽心灵不见佛道。(十)

所有的妄念都会长流蔓衍,爱意犹如葛蔓藤梦(随处攀缘):只有智慧能够分辨区别地看待(万物),能够斩断情思的根源。(十一)

那些受爱意滋润泽被(之人),其思想必然滋生枝蔓:爱意之欲深而无底,它早老死之根源。(十二)

生生死死枝蔓不绝,都只因为贪婪逞欲:育养怨意徒增坟冢,愚蒙之辈忙忙碌碌。(十三)

即使地狱之中有钩铄(等刑具),智慧之人并不因此谓之牢狱:愚闇之人看到妻子儿女,爱意的束缚甚於牢狱的囚禁。(十四)

智慧之人认为爱意便是地狱,深沈无底牢固难逃:因此应当斩断抛弃(爱意),除去贪爱欲望就能获得安宁。(十五)

看见美色心就易被迷惑,岂知世事皆无常:愚蒙之人只知色貌美,哪裏知道它们并不真实!(十六)

自陷於淫乐之中,就像蚕儿作茧自缚:智慧之人能够斩断抛弃淫乐,瞬息之间便能驱除各种苦恼。(十七)

心念放纵逸荡之人,看见淫欲以为清净:恩爱之意由此更加迅猛增长,从此自己为自己造下地狱因。(十八)

要想断灭欲念之人,应常观身不净:从不净之处人手可以脱身邪地,便能斩断老死的忧患。(十九)

以欲为网自我蒙蔽,以爱为盖自我遮覆,自我放纵犹如自己捆缚自己进入地狱,就像鱼儿进入笋篓之中(不复得出):人若被衰老与死亡所窥伺,就会像小牛寻求母乳一般急急慌慌。(二十)

远离欲望熄灭爱意轨迹,走出欲网就无所遮蔽:完全符合大道要求便可解除牢狱捆缚,所有的彼此对立都将消解:已经能够救度边罪的品行,便是大智(大慧)之上。(二十一)

不要亲近远离佛法之人,也不要受爱意浸染:不能斩断「三世」(情缘)之人,一定将会再次堕入边罪之中。(二十二)

如若觉解了一切(佛)法,又能不粘著滞留於诸法(之义),所有的爱意全部放下释解,这样便是与圣人之心相通。(二十三)

所有的布施中佛教真理的布施最殊胜,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法味最为殊胜:所有的乐中真理的法乐最为殊胜,一切苦中以灭除爱欲最为殊胜。(二十四)

愚闇之人因为贪心而自我束缚,不去寻求超度此岸进入彼岸:贪心是使爱意破毁的原因,既害他人又害自己。(二十五)

爱欲是以意(根)作为田地,以淫怒痴为种子:所以布施(财物)给救度世人之人,将会获得无法计量的福报。(二十六)

出门伙伴很少而货物很多,经商之人心内怵惕恐惧:酷嗜欲望就会贼害性命,所以智慧之人从不贪求多欲。 (二十七)

心起欲相则欲现,何必色香五种欲?如能速断五种欲,便是世间真勇士。(二十八)

没有欲望没有三界烦恼,心意恬淡安然就没忧愁祸患的缠绕:如使烦恼消除尽,这样便可永远地走出生死之渊。 (二十九)

我任欲的真正源头,乃由意根的无端妄想:我若不以假有为真,情欲幻相将自行消灭。(三十)

砍伐(意识之)树不要停歇,意识之树产生各种恶(行):彻底斩断意识的树根,比丘所追求的乃是涅槃之境。 (三十一)

那些不去砍伐(意识之)树(之人),多多少少都残余各种亲(情):心(念)系绊(在亲情之上),就像牛犊寻求母乳(贪恋依靠,不能自立)。(三十二)

原典

爱欲品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爱欲品者,贱淫恩爱;世人为此,盛生灾害。

心放1在淫行,欲爱增枝条;分布生炽盛,超跃2贪果获。 1

以为爱忍苦,贪欲著3世间;忧患日夜长,莛如蔓草生。 2

人为恩爱惑,不能舍情欲;如是忧爱多,潺潺4盈于池。 3

夫所以忧悲,世间苦非一,但为缘5爱有,离爱则无忧。(四)

己意安弃忧,无忧何有世6?不忧不染求,不爱焉得安7?(五)

有爱8以死时,为致亲属多;涉忧之长涂,爱苦常堕危。6

为道行者,不与欲会,先诛爱本,无所植根;勿如刈苇9,令心复生。(七)

如树根深固,虽截犹复生;爱意不尽除,辄当还受苦。(八)

援猴10得离树,得脱复趣树;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九)

贪意为常流,习与懦慢并,思想猗淫欲,自覆11无所见。(十)

一切意流衍,爱给12如葛藤;唯慧分别见,能断意根原。(十一)

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爱欲深无底,老死是用增。 (十二)

所生枝不绝,但用食贪欲;养怨益丘塚13,愚人常汲汲。(十三)

虽狱有钩铄14,慧人不谓牢;愚见妻子息,染著爱甚牢。(十四)

慧说爱为狱,采固难得出;是故当断弃,不视欲能安。(十五)

见色心迷惑,不惟15观无常;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十六)

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盼除众苦。(十七)

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狱牢。(十八)

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十九)

以16欲网自蔽,以爱盖自覆;自态缚於狱,如鱼人笋口17。为老死所伺,若犊求母孔。(二十)

离欲灭爱迹,出网无所蔽;尽道除狱缚,一切此彼解;已得度边行18,是为大智士。 (二十一)

勿亲远法人,亦勿为爱染,不断三世者,会复堕边行。 (二十二)

若觉一切法,能不著诸法,一切爱意解,是为通圣意。(二十三)

众施经施胜,众味道19味胜,众乐法乐胜,爱尽胜众苦。(二十四)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败爱故20,害人亦自害。 (二十五)

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故施度世者,得幅无有量。 (二十六)

伴少而货多,商人怵惕惧(21);嗜欲贼害命,故慧不贪欲。(二十七)

心可(22)则为欲,何必独五欲!速可(23)绝五欲,是乃为勇士。(二十八)

无欲无有界,恬惔无忧患;欲除使结解,是为长出渊。(二十九)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三十)

伐树(24)勿休,树生诸恶;断树尽株,比丘灭度。 (三十一)

夫不伐树,少多余亲;心系於此,如犊求母。(三十二)

注释

1心放:内心欲望驰骋,不加管束。放,纵也。

2超跃:勇跃、积极地、努力地。

3著:显著、昭著。著,音zhu6。

4潺潺:细流不断。

5缘:谓人心识攀缘於一切之场界。

6何有世:意为哪裏还有来世的轮回呢?

7不爱焉得安:宋本《法句经》作「不爱焉得世」。如果没有爱意,哪裏还有对世界的执著?依宋本句似可解通。若依原句,则疑有讹脱、误译之可能。

8有爱:《中华大藏经》写作「有忧」。宋本《法句经》写作「有爱」。因爱而生忧 ,有忧缘於爱。故意皆相同。

9苇:芦苇,割其苗而不掘其根,极易再生。譬喻用法。《那先比丘经》有「譬如刈」之句,意同。

10猨猴,今写作猿猴。

11自覆:自我遮蔽、自我蒙蔽。

12爱给,《中华大藏经》作「爱结」。宋本《法句经》亦作「爱结」 。

13益丘塚:增加更多的死於爱欲之坟墓。意即指爱欲徒使人沈沦於死亡。

14钩铄:钩铄,即是两种不同的刑具,以刺伤肉体为功能。铄,一种被锻链得很薄的 金属片。

15不惟:不专心於。

16以:因为。

17人笱口:当作入笱口。《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皆作「入苟口」。笱,捕鱼的一种竹器,口大颈小,且颈部有逆刺式的竹芒,鱼可顺利进去而不能脱出。

18边行:即边罪之行的省称。佛教戒律中有边罪,即使僧人犯淫、盗、杀人、大妄语四种大罪,犯此四种罪恶之人是佛海边外之人,不堪重入佛门净土。

19味道:体味大道。味,亲自体验,实践。

20败爱故,宋本《法句经》作「财爱欲」。依上下文意,宋本更合理。

(21)怵惕惧:小心谨慎、提心吊胆。怵,惊怖。

(22)心可:心中想要。可,同意,以某某为可,赞同某物。

(23)速可:《中华大藏经》写作「违可」。依上下句文意,当作「违可」,即违背自己心中的世俗意愿而正之以佛法。

(24)伐树:譬喻句。伐意识、意念之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