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让精神更丰盈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人应该像流水一样,高山和洼地,是流水前进所必须面对的困难和诱惑,但这些困难和诱惑只会暂时放慢它的脚步,却不会让它永远停留,这是一种智慧。只有精神丰盈的人才懂得运用智慧之心。人生之路要修一颗智慧之心,让你的精神更丰盈。

常发一颗慈悲心

滚滚红尘,能拥有一颗慈悲之心尤为可贵!多一份慈悲心,世间就多一份温暖。慈悲应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让那份禅意,让那朵圣洁的莲花在心中灿烂地绽放!

佛家信奉心怀慈悲、普度众生。弘一法师在给僧众们演讲的时候也曾就佛家的慈悲度化之心与众人分享:“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应常常发代众生受苦心。愿以一肩负担一切众生,代其受苦。所谓一切众生者,非限一县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经说,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说不可说许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众生,所造种种恶业应受种种之苦,我愿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负担,决不畏其多苦,请旁人分任。因最初发誓愿,决定愿以一人之力救护一切。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现。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众生。今以一人之力,负担一切众生,亦如是。

慈悲就是为大家而忙碌,并非一己之私。有一次,佛光禅师问克契和尚:“你到这里来学禅已经二十余年了,但是从来没有向我问过道,这是为什么呢?”

克契和尚答道:“禅师每日都很繁忙,我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荏苒,很快又三年过去了,佛光禅师再次见到了克契和尚,于是问道:“你到我这边来,今天我有空,我们谈谈。”

克契赶快合掌作礼道:“我知道禅师很忙,不敢浪费您老的时间!”

佛光禅师知道他是过分的谦虚,便说道:“学道是需要不断参悟的,不来问我怎么参透啊?”

克契依然说:“因为禅师太忙了。”

佛光禅师听后大声呵斥道:“忙!忙!忙!我是为大家忙,当然也包括你。”

听了禅师的话,克契和尚终于有所悟。

原来禅师一直为大家忙碌,一直为度化众生而忙碌,他忽视了禅师的慈悲之心,一直以一颗自私之心去揣度别人,所以以至于光阴空流二十年。

抓住当下的幸福

很多人总是容易在生活中患得患失,为过去的所作所为后悔,为将来的生活和目标愁苦郁闷。其实只有抓住当下才能投入地生活,只有投入地生活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幸福所在。

弘一法师就曾对听他讲佛的僧众和信徒们说:“凡夫之心,不能无依,而娑婆耳根最利,听自念佛之音亦亲切。但初机未熟,久或昏沉,故听钟念之,最为有益也。”

大师擅长以故事点化那些暂时无法开悟的人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寺庙,香客每天络绎不绝。

大殿横梁上的一只蜘蛛,天长日久受香火的熏陶,渐渐有了佛性。一转眼,一千年过去了,蜘蛛的悟性提高了不少。

一天,佛祖问蜘蛛:“你在这里受了千年的香火也算是前世修来的造化,我问你个问题吧,考考你的悟性如何。”

蜘蛛高兴地答道:“能够得到佛祖的指点,是我的造化。”

佛祖问:“你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蜘蛛想了想,回答:“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听后只是微微一笑,离开了。

转眼又一千年过去了,蜘蛛依旧在横梁上修行,悟性又提高了不少。

一日,佛祖又问蜘蛛:“还记得我一千年前问你的问题吗?你现在是否有了新的感悟呢?”

蜘蛛依旧回答道:“我依旧觉得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转眼又一千年过去了。

突然刮了一场大风,一滴甘露被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见甘露晶莹透亮,顿生爱慕之意,于是久久凝视着甘露出神,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欢喜。可不久之后,甘露又被风带走了,蜘蛛觉得怅然若失。

于是佛祖问蜘蛛:“你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蜘蛛还沉浸在失去甘露的痛苦中,于是随口答道:“‘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无奈地说:“既然你依旧是这样的认识,不如带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蜘蛛投胎做了官宦人家的小姐,父母给她取名为“珠儿”。

一晃,十六载过去了,珠儿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经常被召进宫陪伴长风公主玩耍。

一天,皇上在宫中宴请新科状元郎甘露,珠儿也被请入宫中。甘露在席间吟诗作赋,文笔和才华都很出众,在场的所有少女都被倾倒了。珠儿并没有在意身边少女们的欢呼,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给她的因缘。

一日,珠儿陪母亲去上香,在寺院碰到了甘露和他的家人,两位长者在拜过佛后到一边话家常了,珠儿和甘露闲来无事,于是到走廊上歇息。

珠儿开心地问甘露:“你还记得十六年前的事情吗?”

甘露很诧异,说:“珠儿姑娘看来聪慧过人,但是未免有点异想天开。”说罢,便转身离去了。

珠儿很伤心,佛祖既然安排了这段姻缘却又为何让甘露对我视而不见呢?

几天后,皇帝下诏,赐婚给新科状元,新娘是长风公主,并命令蛛儿和太子芝草也择吉日完婚。珠儿听到这个信息后,如五雷轰顶,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佛祖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在接下来的几日,珠儿茶不思饭不想,人日渐消瘦。

太子芝草得知珠儿的情况后,马上赶来探望,看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珠儿,他哭道:“那日,我对你一见倾心,发誓非你不娶,如果你死了,我必定不会苟活。”说完拔出了宝剑要自刎。

这时佛祖出现了,他对奄奄一息的珠儿说:“你太执迷不悟了,你想想甘露是谁带来的?是风,也是风将他带走了,所以甘露是属于风的,他对你来说不过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已。而芝草是当年庙前的一棵小草,他仰慕了你三千年,但是你却从没有低头看它一眼。蜘蛛,你现在想想,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蜘蛛恍然大悟,于是回答道:“佛祖,之前是我太痴妄了,世间最珍贵的是眼前的幸福。”

佛祖微笑着离开了,珠儿和太子芝草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很多时候,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爱情在动静之间,缘分在聚散之间。如果说爱情是源源不断的小溪,缘分则是偶尔投到溪水中荡起阵阵涟漪的石子;如果说爱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缘分则是偶尔光顾的浪迹四方的旅人。有缘人自会发现,无缘者任他寻千百度也会错过。

好心态是大智慧

越是有能力有内涵的人,说话越是诚实而直接。这是一种良好心态的体现,也是一种大智慧,它能让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更需要的地方,纠缠于小事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对待眼前的事情诚心诚意去处理,不推脱、不怠慢就是良好心态的体现。做事情就像修佛一样,弘一法师针对修佛就曾说:“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必须至心诚恳,未可潦草塞责。”印光老法师也曾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

有一个小和尚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去找师父开示,禅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黄昏,庄子信步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觉得自己很久都没有这样自在了。之前,他一直为无法被别人理解而压抑痛苦,为了摒除心中的杂念,他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只沉静在自己的生活中。

他躺在草地上,微风中泥土和青草混杂的香味不时扑来,这时的庄子觉得放松极了,于是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竟然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他在花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与花儿嬉戏,以湖水为镜欣赏自己美丽的舞姿。

突然,他醒了过来,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无法分清现实与梦境,良久之后,他不禁哀叹道:“梦境无论多么美好总归是梦,梦醒之后庄子依旧是庄子。”于是他怏怏不快地回到了城里。

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又何尝不是那只自由自在的蝴蝶呢?自己如此苦闷完全是因为自己心态的缘故,于是从此之后庄子变得快乐起来。

禅师对小和尚说:“你的快乐别人是不能主宰的,关键要看自己。”

小和尚顿悟。

心态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成败。不要忽视自己的心态,更不要因为心态而使你成为失败者。

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心态的人取得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改变自己的最好方法是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抛弃那些消极危险的心态,将自己的弱势变为优势,或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

财富是无形的

财富和金钱不是同一个概念,人们之所以失意,是因为没有看到自己拥有的大量财富。我们拥有亲人的关怀;拥有朋友的包容;拥有路人的相视一笑,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弘一法师在给信徒们讲经时将这种财富一语道尽:“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很难了解。若药师法门,不但对于出世间往生成佛的道理屡屡言及,就是最浅近的现代人类生活亦特别注重。如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等,皆属于此类。”

一个年轻人经常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于是找到无德禅师,希望可以得到开示。

无德禅师看见年轻人愁眉不展,问道:“施主,你为什么不高兴?”

年轻人叹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那么贫穷,佛祖真是太不公平了!”

“穷?但我觉得你很富有啊!”无德禅师不解地说。

“这从何说起呢?”

无德禅师避而不答,反问道:“如果我打断你的一只手,给你一千两银子,你答应吗?”

“不答应!”

“那我用一万两买你的一只眼睛,你干吗?”无德禅师又问。

“当然不干!”

“假如把你变成一个快死的老头,给你一百万两黄金,你同意吗?”禅师接着问。

“坚决不!”

“这就对了。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有美好的青春,你就可以奋斗,这样算起来,你也是个富翁了。”禅师微笑着说。

健康是无价之宝。身体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保障,有健康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一切。如果失去了健康,就算得到了全世界的财富也无福消受。

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人们有一种天然的智慧,只是一路走来被生活磨砺得所剩无几,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辛苦。人若有一颗自然之心,便能保留一份天性中的智慧,让人生更加从容而丰富。

弘一法师讲经时,对人们的天然智慧做如是说:“药师经云,‘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句从反面转说,“无垢浊心”就是智心,“无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说,“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属悲心。

释迦牟尼为了开悟弟子,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商人先后娶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为人处事机灵圆滑,并时刻陪伴在他身边,就像是他的影子;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花容月貌,身边的人都很羡慕他;第三个老婆善于操持家务,让他无后顾之忧;第四个老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商人却不知道她在忙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忘记还有她的存在。

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了,但是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决定选一个老婆陪他同行。于是他将四个老婆召集在一起问:“我要远行,你们谁愿意跟我同行。”

第一个老婆一改常态说:“我是不会陪你去的,你还是找其他人吧!”第二个老婆说:“别忘记我可是你抢来的,所以不会陪你去受苦的!”第三个老婆说:“我向来身体不好,所以无法承受路途颠簸之苦,就不随你去了,但是可以送你到城外。”第四个老婆说:“你放心吧,只要你需要,我随时会在你身边!”

听完老婆们的话后,商人感慨道:“到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到人心啊!”

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你们现在明白了吧,那四个老婆其实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老婆是肉体,肉体最终是会与你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金钱,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它奔忙,可是到头来却无法带走它;第三个老婆是自己的妻子,虽然生前可以同甘共苦,但是死后还是会分开;第四个老婆是指人的天性,你可以忽视它,但是它却始终对你不离不弃,无论你处于何种境界,它都不会背叛你。”

天性永远与你相随,所以人要保持自己的天性。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一个行囊,如果装得太满就会很重、很累。一个生命背负不了太多的行囊,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人生大道上,我们注定要抛弃很多。有些时候,果断地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弘一法师告诫人们要懂得放下:“有贪有嗔,诸佛如来都救不了,自己要精进不懈,把贪嗔痴三毒从内心中拔除。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名利不是好东西,要舍弃。贪、嗔、痴害不了别人,只害自己。”

若真放下,才有感应,早一天放下,早一天得大自在。在未去之前,在此世界一切环境亦得自在,顺逆都自在,自在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

有一个人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外出办事时也从不结伴而行,即使路途遥远,跋山涉水也不例外。可是有一次他外出时不小心掉进了深谷里,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伸手奋力抓住深谷边上的一根枯藤,暂时保住了性命。

但是他人在半空,上不得也下不得,危险随时还会来临,在这危急时刻,他突然看到佛祖就站在不远处的悬崖上,于是他求佛祖解救自己:“大慈大悲的佛祖!求您救救我!我被困在这半山腰真的是难受死了,我知道我过去做过很多错事,但是如得到佛祖的救赦,我一定一心向佛,多做善事。”

佛祖微笑着说:“我就是来救你的,但是你只有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

“只要佛祖发慈悲,我一切听从安排。”

“那好,请把你的手放开!”

此人一听,心想:“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我放手一定会被跌得粉身碎骨,佛祖这不是害我吗?”于是他摇摇头说:“佛祖你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佛祖见他如此执迷不悟,只好摇摇头走了。

其实由于天气太黑,看不到下面的情况,他离地面不过几米而已,而且下面还是厚厚的沙土。

放手,未必会死。所谓舍,就是失去;所谓得,就是得到,舍与得实际上是并存的,是一种取舍的哲学。舍得之间,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大智慧。

人生是一个患得患失的过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乃是常事,不肯舍,就不会得。当你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但如果你肯放手,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可是会得到更多的选择机会。不肯放下,你的人生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不强求才有收获

强求而不可得则让人心生不悦。我们只要努力了,只要运用了所有可以运用的智慧,包括运用别人的智慧,那么收获自在其中。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弘一法师在谈及这种贪心时,引用了妙什禅师的一句话:“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大多数人都有这些障碍,须认真检点自己,有无贡高我慢,嫌弃他人之习气。世间善事,一切随缘,不必勉强。

不强求功德自在其中,只要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智慧,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

小和尚刚来寺院时只有七岁,所以僧众们都当他是孩子,事事谦让,时常会帮他做些杂物,天长日久,小和尚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帮助。

一晃十几个年头过去了,小和尚长大了,而且又高又壮,可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却老了。

一天轮到小和尚和师兄担水,十多年了,他们一直是搭档,而且师兄非常照顾他,但是现在师兄老了,担着水上山非常吃力,可是小和尚丝毫没有怜惜他的意思,不停地催促,甚至抱怨他走得太慢,耽搁了时间。

天长日久,小和尚厌烦了和师兄一起担水,于是找到方丈:“大师,我不想和师兄搭档了,他年老力衰,根本赶不上我,太耽搁时间了,你还是给我换人吧!”

方丈听后,问小和尚:“你来庙里时几岁?”

“七岁。”

“当时你可担得动水。”

“担不动。”

“可敲得了钟。”

“敲不了。”

“那你的工作是怎么完成的呢?”

“是师兄帮我的。”

“他可曾嫌弃过你,呵斥过你?”

“不曾。”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谁都有所不能,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都帮助过别人。你现在还想换人吗?”

小和尚羞愧地低下了头。

人都有自己所不能够办到的事情,借助外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聪明的人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善于从他人的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为我所用。能够发现和利用别人的智慧和才能,你就成功了一半。设想如果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都为你的工作献计献策,那你工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你也能够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那你一定会得到尊重。

以一颗禅心做事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就会越来越少。

禅心就是一颗定慧之心、一颗不为外物所乱的心。法师讲佛时就曾告诫众僧徒要不为外物所乱:往生最重要的标准是佛在《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的“一向专念”。《弥陀经》的标准又高一层是“一心不乱”,如夹杂其他念头,一向专念就达不到,专念尚且不成,一心不乱更做不到。

禅心总是能够让人开悟。相对于内心来说一切都是外物,外物都是让自己开悟的工具,而不是我们内在的本体。斧头镰刀是工具,文字书本也是工具,禅心自在工具之外,只有真心体悟才能得到。

一次,慧能禅师在一个人家借宿,发现主人午休时在念经,慧能倾耳细听,但是感觉有些不对,于是对主人说:“你常常会诵经吗?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主人摇摇头说:“经文真是太晦涩了,我没有办法理解。”

于是慧能就将刚才听到的经文讲解给他听:“当我们为名利奔波了一生后,我们想得到什么呢?当我们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心跳和呼吸都将停止的那一刻,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当我们的身体开始腐烂,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又在哪里呢?”

听了慧能禅师的讲解之后,主人似有所悟,并隐约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之后,主人又翻出佛经中他不理解的部分请慧能帮自己解释,可是慧能笑着说:“施主,我并不识字,所以没有办法为你解读,不如你直接读给我听吧!”

主人听了慧能的回答之后非常吃惊,问道:“你既然不认识字,又怎么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呢?这真是太奇怪了。”

慧能笑着说:“佛经的玄妙和文字并没有关系。文字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佛经的内涵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理解的,这就如同骑马不一定要勒紧缰绳一样。”

文字可以帮我们记载一些东西,可以帮我们入门,但是却并不能替代我们的头脑,所以不可死读书,不可尽信书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

爱是成长,美是心境

每一个人都曾为情爱所困,为美丽倾倒,但真正的爱不是世间人所求的双宿双飞,而是内心的成长。真正的美丽也不是外在的容貌,而是一颗朴素的内心。

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

此是观想方法,西方世界人绝无情爱,我们也应当放弃,恢复到心地清净平等。面色表示怒容者谓之嗔,心内不高兴不表现于外者谓之恚。比较有修养者,喜怒不形于色。

有一个财主,他的妻子生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为此他高兴得不得了。每当有客人来访,他都会叫出女儿展示一番,而每一位来访的客人也都会对他花容月貌的女儿赞不绝口。

有一次,一个客人来访时,财主按照惯例又叫出了自己的女儿,并问客人:“你觉得我的女儿美吗?”

客人微笑着说:“这样吧,我们来打一个赌,赌金是五百两黄金。你让你的女儿们盛装打扮一番,然后到大街上行走,如果遇到他们的人都说她们漂亮,那么就算我输,如果有一个人说他们不美,就是你输。”

听到有五百两黄金,财主动心了,于是欣然同意。

在把女儿们精心打扮了一番后,地主带着女儿们上街了,见到七个女孩的人都说她们很美,财主为即将得到的黄金沾沾自喜。最后财主将七个女儿带到了佛祖面前,并问佛祖:“大慈大悲的佛祖啊,你觉得我的女儿们美吗?”佛祖摇摇头说:“不美。”

财主难以置信地问道:“可是见过他们的人都说她们很美,您为什么说她们不美呢?”

佛祖回答说:“世人看得是面容,而我看得是心灵。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美丑的标准不是外貌,而是心灵。如果一个人能不贪钱财,不说恶言,不起邪念,才是真正的美!”

财主听后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和财主打赌的客人是佛祖的弟子,让财主到佛祖这里来是他安排的最后一站。

评价一个人美丑的标准不是外貌而是心灵,但是很多人喜欢以貌取人,而忽略了内心,其实只有纯洁的心灵才是真正的美。

只有美丽的外表,没有美丽的心灵的人,就算有再多的知识,知识也只能成为装饰品。正如大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作过的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显美丽。”

培养善根福德

广行善事,积累福德。没有善良之心,美好生活就会受到伤害。宽容博大是善是福,让人敬服,让自己心安。

弘一法师对前来求福的信徒们说:“不信净土真是福薄,念了《无量寿经》就明白了。一听就相信,乃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所培养的善根福德。即使下下品往生的,或一生造作罪业,临终忏悔往生者皆是大因缘大福德,绝非平常人。”

来看一个作茧自缚,失去福德的故事吧:有一个妇女在生育了一个儿子之后,还想再要一子。可是苦于没有求子的方法,于是就问其他的女人:“你们有办法让我再生一个儿子吗?”

其中有一位老妇人说:“我有办法让你再得贵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妇女听后高兴地说:“那是当然,只不过我要用什么东西做礼物呢?”

老妇人不紧不慢地说:“只要你把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妇女因为求子心切,对老妇人的话深信不疑,真打算杀子祭天。

一位禅师得知此事后,解劝道:“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为了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却杀死你辛苦抚养大的孩子,上天是不会允许你做这种残忍的事情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文中妇女一样的人,为了一时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毁了一生的快乐。做人不可贪图一时的享受或者利益而迷失了自己,从而毁了美好的生活。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