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十 集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第七 双品

六十一 无明

“诸比丘!不了知无明之本际:‘从此前无无明,其后生无明’,诸比丘!如是被[他人]说也。然而,当知所谓‘缘此而有无明’者。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无明有食非无食;何谓为无明之食耶?当说五盖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五盖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之食耶?当说三恶行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恶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之食耶?当说以不护诸根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护诸根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根之食耶?当说不正念不正知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正念不正知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知之食耶?当说非如理作意为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非如理作意有食非无食;何谓非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不信为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信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之食耶?当说闻恶法为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闻恶法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之食耶?当说亲近恶知识为食也。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

如是,于此无明有食而具[无明]。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如是,于此无明有食而具[无明]。

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明解脱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之食耶?当说七觉支为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七觉支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之食耶?当说四念处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四念处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之食耶?当说三善行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善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善行之食耶?当说护诸根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护诸根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之食耶?当说正念正知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正念正知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知之食耶?当说如理作意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如理作意有食非无食;何谓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信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信有食非无食;何谓信之食耶?当说闻正法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闻正法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正法之食耶?当说亲近善知识为食。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护诸根;若具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护诸根;若具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六十二 有爱

“诸比丘!不了知有爱之本际:‘从此前无有爱,其后生有爱’者,诸比丘!如是被[他人]说也。然而,当知所谓‘缘此而有有爱’者。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有爱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之食耶?当说无明。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无明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之食耶?当说五盖。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五盖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之食耶?当说三恶行。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恶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之食耶?当说不守护根。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守护根有食非无食;何谓不守护根之食耶?当说不正念不正知。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正念不正知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知之食耶?当说非如理作意。诸比丘!复次,我说于非如理作意有食非无食;何谓非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不信。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信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之食耶?当说恶法之听闻。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恶法之听闻有食非无食;何谓恶法听闻之食耶?当说亲近恶知识。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念不正知,则具不守护[诸]根;若具不守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若具无明,则具有爱。

如是,于此有爱有食而具[有爱]。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若具无明,则具有爱。如是,于此有爱有食而具[有爱]。

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明解脱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之食耶?当说七觉支。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七觉支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之食耶?当说四念处。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四念处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之食耶?当说三善行。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善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善行之食耶?当说守护诸根。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守护诸根有食而非无食;何谓守护诸根之食耶?当说正念正知。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正念正知有食而非无食;何谓正念正知之食耶?当说如理作意。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如理作意有食而非无食;何谓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信。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信有食而非无食;何谓信之食耶?当说正法之听闻。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正法之听闻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法听闻之食耶?当说亲近于善知识。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守护诸根;若具守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守护诸根;若具守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六十三 究竟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

何等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耶?

即:中间般涅槃、损害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至色究竟也。此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六十四 证净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

何等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耶?

即:中间般涅槃、损害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至色究竟也。此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六十五 乐(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摩竭陀国之那罗聚落。时,沙门出家到达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沙门出家向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何等为乐,何等为苦耶?”

“友!转生为苦,不转生为乐。

友!有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谓:]有寒、暑、饥、渴、大小便、火触、杖触、刀触,亲族、朋友与彼相会合而苦恼。

友!有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

友!无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谓:]无寒、无暑、无饥、无渴、无大小便、无火触、无杖触、无刀触,无亲族、无朋友与彼相会合之恼。

友!无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

六十六 乐(二)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摩竭陀国之那罗聚落。时,沙门出家到达具寿舍利弗之处,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沙门出家向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于此法、律,何等为乐,何等为苦耶?”

“友!于此法、律,不欣喜为苦,欣喜为乐。

友!不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谓:]行不得愉乐,住亦[不得愉乐],坐亦[不得愉乐],卧亦[不得愉乐],在村邑亦[不得愉乐],在阿练若亦[不得愉乐],在树下亦[不得愉乐],在空屋亦[不得愉乐],在露处亦[不得愉乐],在比丘中亦不得愉乐。

友!不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

友!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谓:]行得愉乐,住亦[得愉乐],坐亦[得愉乐],卧亦[得愉乐],在村邑亦[得愉乐],在阿练若亦[得愉乐],在树下亦[得愉乐],在空屋亦[得愉乐],在露处亦[得愉乐],在比丘中亦得愉乐。

友!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

六十七 那罗伽波宁(一)

尔时,世尊游行于憍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往名为那罗伽波宁之憍萨罗村。此时,世尊在那罗伽波宁之叶林。

其时,世尊即于布萨之日,为比丘众围绕而坐。时,世尊乃于夜之多分,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已,默然而观比丘众,告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比丘众远离惛眠。舍利弗!汝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欲伸背。”

“唯然!大德!”

具寿舍利弗应答世尊。时,世尊即四叠僧伽梨,右胁,两足重叠,正念正知,起想作意,作师子卧。

此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即说:

“友等!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友等!如是,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友等!所谓无信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无惭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无愧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懈怠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愚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有忿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有恨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恶欲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有恶友之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邪见人者,此乃损减。

友等!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友等!如是,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友等!所谓有信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有惭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有愧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发勤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具慧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无忿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无恨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少欲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有善友之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正见人者,此乃不损减。”

时,世尊即起而告具寿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舍利弗!所谓无信人者,此乃损减。所谓无惭人者……无愧人……懈怠人……愚人……有忿人……有恨人……恶欲人……有恶友之人……舍利弗!所谓有邪见之人者,此乃损减。

舍利弗!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损减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舍利弗!所谓有信人者,此乃不损减。舍利弗!所谓有惭人者……有愧人……发勤人……具慧人……无忿人……无恨人……少欲人……有善友之人……舍利弗!所谓正见人者,此乃不损减。”

六十八 那罗伽波宁(二)

尔时,世尊住那罗伽波宁之叶林。

其时,世尊即于布萨之日,为比丘众围绕而坐。时,世尊乃于夜之多分,为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已,默然而观比丘众,告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比丘众远离惛眠。舍利弗!汝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欲伸背。”

“唯然大德!”

具寿舍利弗应答世尊。时,世尊即四叠僧伽梨,右胁,两足重叠,正念正知,起想作意,作师子卧。

此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即说:

“友等!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友等!如是,若于善法而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友等!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友等!如是,若于善法而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时,世尊即起而告具寿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而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舍利弗!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而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六十九 论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众多之比丘,从食后乞食而还,集坐集会于勤行堂,作种种之畜生论而住,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等有无之论。

时,世尊即于日暮时,从宴默而起,到达勤行堂,至已,设座而坐。坐已,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汝等今为何论而集坐耶?又,中断何之谈论耶?”

“大德!我等于此处,从食后乞食而还,集坐集会于勤行堂,作种种之畜生论而住,谓:王论、盗贼论……乃至……如是等有无之论。”

“诸比丘!汝等有信之善男子,家而出家,此于汝等不相称,汝等作种种之畜生论而住;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等有无之论。

诸比丘!有十之论事。何等为十耶?

即:少欲论、知足论、远离论、无杂论、发勤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智见论。

诸比丘!此为十之论事。

诸比丘!汝等若数数执取此之论事而作论,则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德之彼日月之威力尚能威伏之,更不论外道修行者乎?”

七十 论事(二)

“诸比丘!有十之应称赞处。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己少欲而为诸比丘作少欲论。比丘少欲而为诸比丘作少欲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知足而为诸比丘作知足论。比丘知足而为诸比丘作知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远离而为诸比丘作远离论。比丘远离而为诸比丘作远离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无杂居而为诸比丘作无杂居论。比丘无杂居而为诸比丘作无杂居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发勤而为诸比丘作发勤论。比丘发勤而为诸比丘作发勤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戒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戒具足论。比丘戒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戒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定具足而为诸比丘作定具足论。比丘定具足而为诸比丘作定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慧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慧具足论。比丘慧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慧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解脱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具足论。比丘解脱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解脱智见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智见具足论。比丘解脱智见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智见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诸比丘!此为十之应称赞处。”

第七 双品[毕]

摄颂曰:

(一)无明、(二)[有]爱、(三)究竟

(四)证净、(五~六)二乐

(七~八)二那罗伽波宁

(九~一〇)二论事。

第八 愿品

七十一 愿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此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具足而住!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所行处具足而住!于少少罪见怖畏,受学处而学!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为同梵行者之所爱乐、可意、尊重、恭敬’,则应于戒圆满,内心当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得衣、食、床座、病药、资具’,则应于戒圆满,内心当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令授我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之人所作,有大果、大功德’,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令死去命终之亲族血缘,以净心忆念我者,有大果、大功德’,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于以任何之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亦能知足’,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忍受寒、暑、饥、渴、虻、蚊、风、日、蛇之触,骂詈谗谤之语路,已生之苦、剧、粗、猛、不悦、非可意、夺命之身受’,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克服于不欣喜、欣喜,不被不欣喜、欣喜所克服,欲能克服随生之不欣喜、欣喜而住’,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克服于怖畏、恐惧,不被怖畏、恐惧所克服,欲能克服随生之怖畏、恐惧’,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得增上心现法乐住之四静虑,随乐欲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自诸漏尽,无漏而于现法之心解脱、慧解脱,欲能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则应于戒圆满,内心当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空屋。

诸比丘!能说‘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具足而住!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所行处具足而住!于少少罪见怖畏,受学处而学’者,即缘此而说。”

七十二 刺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与众多高名之长老弟子俱,[谓:]具寿遮罗、具寿优簸遮罗、具寿伽伽罗、具寿迦陵缚、具寿尼迦陀、具寿迦多黎沙与其余高名之长老弟子俱。

其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连,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进入大林。

时,彼诸具寿即思念:

“此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连,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进入大林。世尊说:‘静虑者以声为其刺。’我等宜往牛角娑罗林,于彼处无声,无杂闹,当可安稳而住。”

时,彼诸具寿乃往牛角娑罗林。于彼处,彼诸具寿乃得无声、无杂闹,安稳而住。

时,世尊即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遮罗在何处耶?优簸遮罗在何处耶?伽伽罗在何处耶?迦陵缚在何处耶?尼迦陀在何处耶?迦多黎沙在何处耶?诸比丘!彼诸长老弟子在何处耶?”

“大德!于此处,彼诸具寿即思念:‘此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连,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入大林。世尊说:“静虑者以声为其刺”,我等宜往牛角娑罗林,于彼处无声、无杂闹,当可安稳而住。’大德!时,彼诸具寿乃往牛角娑罗林。于彼处,彼诸具寿乃得无声、无杂闹,安稳而住。”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彼大弟子之正说,应如是说。诸比丘!我说:‘静虑者以声为其刺。’诸比丘!有十刺。何等为十耶?

于乐远离者,乐众会为刺。于修不净相者,修净相为刺。于守护根门者,观剧为刺。于梵行者,与女相交为刺。于初静虑,声为刺。于第二静虑,寻伺为刺。于第三静虑,喜为刺。于第四静虑,入出息为刺。于想受灭定,想、受为刺。贪为刺,瞋为刺,痴为刺。

诸比丘!无刺而住!诸比丘!离刺而住!诸比丘!无刺、离刺而住!诸比丘!阿罗汉无刺而住,诸比丘!阿罗汉离刺而住。诸比丘!阿罗汉无刺、离刺而住。”

七十三 可爱

“诸比丘!有十法,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何等为十耶?

财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美貌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无病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戒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梵行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友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多智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慧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法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天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

诸比丘!此十法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障难。

即:懈怠、不勤者财之障难;不庄严、不庄饰者美貌之障难;不摄生者无病之障难;有恶友者戒之障难;不守护诸根者梵行之障难;不信者友之障难;不学习者多智之障难;不恭敬听闻且不质问者慧之障难;不勤且不观察者法之障难;邪行者天之障难。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障难。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食。

即:不懈怠、勤勇者财之食;庄严、庄饰者美貌之食;摄生者无病之食;有善友者戒之食;守护诸根者梵行之食;信者友之食;学习者多智之食;恭敬听闻、质问者慧之食;勤勉、观察者法之食;正行者天之食;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此十法之食。”

七十四 增长

“诸比丘!圣弟子若以十之增长而增长,以圣之增长而增长,得核心,得身之最胜。何等为十耶?

即:以田地而增长,以财谷而增长,以妻子而增长,以奴仆使丁而增长,以四足而增长,以信而增长,以戒而增长,以闻而增长,以舍而增长,以慧而增长。

诸比丘!圣弟子若以此十之增长而增长,以圣之增长而增长,得核心,得身之最胜。”

财谷妻子四足兽

皆是增长为富饶

亲族知友于大王

有所供养之荣誉

抑或信戒慧舍闻

一切于此世增长

此乃贤智之善人

于现法二法增长

七十五 鹿住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于晨早时,着下衣,持衣钵,到达鹿住优婆夷家,至已设座而坐。时,鹿住优婆夷即到具寿阿难之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鹿住优婆夷对具寿阿难言:

“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同一趣处也。大德!我之父富兰那为梵行者、远离行者,且远离淫欲之鄙法,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我之叔父梨师达多为非梵行者,以知足妻己,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一趣处。”

“姊妹!如是,世尊授记。”

时,具寿阿难于鹿住优婆夷家,受食,从座起而离去。时,具寿阿难由食后乞食而还,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即白世尊言:

“大德!此处,我于晨早时,着下衣,持衣钵,到达鹿住优婆夷家,至已、设座而坐。大德!时,鹿住婆罗夷即到我处,至已礼敬我,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之鹿住优婆夷对我而言:‘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同一趣处。大德!我之父富兰那为梵行者、远离行者,且远离淫欲之鄙法,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我叔父梨师达多为非梵行者,以知足己妻,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同一趣处。’大德!对如是所说,我即对鹿住优婆夷言:‘姊妹!如是,世尊授记。’”

“阿难!愚痴不聪明之女人鹿住优婆夷,以女人慧了知人与人补特伽罗优劣之[差]几何耶?

阿难!世间存有十之补特伽罗。何等为十耶?

阿难!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筹量而曰:‘此人亦有如是之法,彼人亦有如是之法,云何有其一者劣,其一者优耶?’阿难!若如是[筹量],于长夜得不利苦恼。阿难!此中,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且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之补特伽罗者,比先前之补特伽罗更优胜。何以故耶?阿难!法流能渡彼。非如来谁能了知此别耶?阿难!是故,于补特伽罗勿筹量,于补特伽罗勿计量。阿难!于补特伽罗计量之人则衰亡。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量。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持戒而灭其戒使之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持戒而灭其戒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量。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苦贪而灭其贪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苦贪而灭其贪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量。

一〇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瞋恨而灭其瞋恨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一一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瞋恨而灭其瞋恨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量。

一二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一三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筹量而曰:‘此人亦有如是之法,彼人亦有如是之法,云何有其一者劣,其一者优耶?’阿难!若如是[筹量],于长夜得不利苦恼。阿难!此中,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且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之补特伽罗者,比先前之补特伽罗更优胜。何以故耶?阿难!法流能渡彼。非如来谁能了知此别耶?阿难!是故,于补特伽罗勿筹量,于补特伽罗勿计量。阿难!于补特伽罗计量之人则衰亡。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量。

阿难!愚痴不聪明之女人鹿住优婆夷,以女人慧了知人与人补特伽罗之优劣之[差]几何耶?

阿难!世间存有十之补特伽罗。

阿难!富兰那持戒,若梨师达多亦同持戒,富兰那于此处不能了知梨师达多之趣。阿难!梨师达多持慧,若富兰那亦同持慧,梨师达多于此处不能了知富兰那之趣。阿难!如是,此之[两]人者俱缺一边。”

七十六 不能

“诸比丘!世间若无三法,则世间不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世间不现如来所说之法、律。何等为三耶?

[谓:]生、老、死也。诸比丘!世间若无此三法,则世间不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世间不现如来所说之法、律。诸比丘!然而,世间有此三法之故,世间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世间现如来所说之法、律。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生、断老、断死。何等为三耶?

若不断贪,不断瞋,不断痴。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生、断老、断死。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贪、断瞋、断痴。何等为三耶?

若不断有身见,不断疑,不断戒禁取。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贪、断瞋、断痴。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何等为三耶?

若不断非如理作意,不断邪道修习,不断心退缩。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何等为三耶?

一〇

若不断妄念,不断不正知,不断心散乱。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

一一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何等为三耶?

一二

若不断不乐欲见圣者,不断不乐欲听圣法,不断难诘心。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妄心、断不正知、断心散乱。

一三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何等为三耶?

一四

若不断掉举,不断不律仪,不断破戒。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一五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何等为三耶?

一六

若不断不信,不断不亲爱,不断懈怠。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

一七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何等为三耶?

一八

若不断不恭敬,不断不受谏,不断恶友。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

一九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何等为三耶?

二〇

若不断无惭,不断无愧,不断放逸。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

二一

诸比丘!无惭、无愧、放逸之时,为放逸之故,不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有恶友之故,不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为懈怠之故,不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为破戒之故,不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难诘心。有难诘心之故,不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为心散乱之故,不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为心退缩之故,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有疑之故,不能断贪、断瞋、断痴。若不断贪、不断瞋、不断痴,则不能断生、断老、断死。

二二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生、断老、断死。何等为三耶?

二三

若能断贪,断瞋,断痴。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生、断老、断死。

二四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贪、断瞋、断痴。何等为三耶?

二五

若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贪、断瞋、断痴。

二六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何等为三耶?

二七

若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

二八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何等为三耶?

二九

若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

三〇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何等为三耶?

若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

三一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何等为三耶?

三二

若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三三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何等为三耶?

三四

若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

三五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何等为三耶?

三六

若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

三七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何等为三耶?

三八

若断无惭,断无愧,断放逸。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

三九

诸比丘!有惭、有愧、不放逸之时,为不放逸故,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为善友故,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为发勤故,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为持戒故,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无难诘心故,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心无散乱故,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心无退缩故,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无疑故,能断贪、断瞋、断痴。若能断贪、断瞋、断痴,则能断生、断老、断死。”

七十七 鸦

“诸比丘!鸦者成就十之邪法。何等为十耶?

即:傲倨、凶暴、强欲、大食、残酷、无慈悲、怯弱、喧骚、妄念、吝啬也。

诸比丘!鸦者成就此十之邪法。

诸比丘!如是,恶比丘成就十邪法。何等为十耶?

即:傲倨、凶暴、强欲、大食、残酷、无慈悲、怯弱、喧骚、妄念、吝啬也。

诸比丘!恶比丘成就此十邪法。”

七十八 尼犍子

“诸比丘!尼犍子者成就十邪法。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尼犍子者不信;诸比丘!尼犍子者破戒;诸比丘!尼犍子者无惭;诸比丘!尼犍子者无愧;诸比丘!尼犍子者与善士不交;诸比丘!尼犍子者自赞毁他;诸比丘!尼犍子者妄取现世,起坚固执,弃舍难;诸比丘!尼犍子者诡诈;诸比丘!尼犍子者有恶欲;诸比丘!尼犍子者有邪见。

诸比丘!尼犍子者成就此十邪法。”

七十九 事(一)

“诸比丘!有十之嫌恨事。何等为十耶?

‘彼已作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现作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当作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已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故结嫌恨。‘彼]现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故结嫌恨。‘彼]当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故结嫌恨。‘彼已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结嫌恨。‘彼]现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结嫌恨。‘彼当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结嫌恨。非理而忿。

诸比丘!此乃十嫌恨事也。”

八十 事(二)

“诸比丘!有十嫌恨之调伏。何等为十耶?

‘彼即使已作不饶益于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现作不饶益于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不饶益于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已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现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已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现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非理而不忿。

诸比丘!此乃十嫌恨之调伏也。”

第八 愿品[毕]

此中,摄颂曰:

(一)愿、(二)刺、(三)可爱、

(四)增长、(五)鹿住、

(六)不能、(七)鸦、

(八)尼犍子、(九~一〇)二之事。

第九 长老品

八十一 婆醯迦

尔时,世尊住瞻波国伽伽罗池边。时,具寿婆醯迦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婆醯迦白世尊言:

“大德!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几何之法,以自在心而住耶?”

“婆醯迦!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十法,以自在心而住。何等为十耶?

婆醯迦!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其色,以自在心而住。婆醯迦!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其受……想……行……识……生……老……死……苦……烦恼,以自在心而住。

婆醯迦!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自水而现,不染于水而立。婆醯迦!如是,如来出离、离系、解脱此十法,以自在心而住。”

八十二 阿难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具寿阿难说:

“阿难!比丘无信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破戒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少闻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恶语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有恶友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懈怠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妄念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不知足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恶欲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邪见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

阿难!比丘若能成就此十法,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

阿难!比丘有信而于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持戒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多闻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善语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有善友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发勤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持念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知足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少欲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正见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阿难!比丘若成就此十法,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三 芬那

时,具寿普尼耶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普尼耶即白世尊言:

“大德!有何因何缘,如来有时思、有时不思说法耶?”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而不能来诣,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而不能承事,[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且承事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而不能请问,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而不能倾听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不能受持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而不能观察所持之法义,[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法义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非法随法行,[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义之语言,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语言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不能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则如来不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能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成就此十法时,如来一向即思说法。”

八十四 记说

此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摩诃目犍连。摩诃目犍连即说:

“友等!此处有比丘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有忿,以忿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忿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恨,以恨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恨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覆,以覆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覆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恼,以恼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恼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嫉,以嫉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嫉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悭,以悭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悭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诳,以诳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诳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谄,以谄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谄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恶欲,以欲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欲之缠乃损减。此具寿妄念也,更有所作,以少分之胜进,中途而废,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中途而废者乃损减也。’

友等!比丘若不弃此十法,欲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友等!比丘弃此十法之时,欲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五 夸

尔时,具寿摩诃周陀住支提国之萨寒若。此时,具寿摩诃周陀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摩诃周陀。具寿摩诃周陀即说:

“友等!此处有比丘,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我乃入出第二静虑,我乃入出第三静虑,我乃入出第四静虑,我乃入出虚空无边处,我乃入出识无边处,我乃入出无所有处,我乃入出非想非非想处,我乃入出想受灭。’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乃至……我乃入出想受灭”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于长夜,其戒所作有缺,所作有穿,所作有杂,所作有秽;非作常恒,非转常恒。此具寿破戒也,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破戒乃损减。此具寿无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无信乃损减。此具寿少闻而非法行,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少闻乃损减。此具寿恶语,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语乃损减。此具寿有恶友,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友乃损减。此具寿懈怠,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懈怠乃损减。此具寿妄念,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妄念乃损减。此具寿诡诈,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诡诈乃损减。此具寿难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难满乃损减。此具寿劣慧,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劣慧乃损减。’

友等!譬如有友,语其友而言:‘友!汝若须财,可乞财于我,我当与财于汝’。彼友有须财之事时,语其友而言:‘友!我须财,当与财于我!’彼言:‘友!果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而不得。彼言:‘友!汝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掘此处!”’彼言:‘友!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果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而不得。彼言:‘友!汝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掘此处!”’彼言:‘友!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果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而不得。彼言:‘友!汝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掘此处!”’彼言:‘友!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我颠狂,心颠倒也’。

友等!如是有比丘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我乃入出第二静虑,我乃入出第三静虑,我乃入出第四静虑,我乃入出虚空无边处,我乃入出识无边处,我乃入出无所有处,我乃入出非想非非想处,我乃入出想受灭。’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问、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者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乃至……我乃入出想受灭”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于长夜,其戒所作有缺,所作有穿,所作有杂,所作有秽;非作常恒,非转常恒。此具寿破戒,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破戒乃损减。此具寿无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无信乃损减。此具寿少闻而非法行,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少闻乃损减。此具寿恶语,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语乃损减。此具寿有恶友,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友乃损减。此具寿懈怠,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懈怠乃损减。此具寿妄念,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妄念乃损减。此具寿诡诈,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诡诈乃损减。此具寿难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难满乃损减。此具寿劣慧,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劣慧乃损减。’

友等!比丘若不弃此十法,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友等!比丘若弃此十法之时,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六 悟了

尔时,具寿摩诃迦叶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此时,具寿摩诃迦叶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摩诃迦叶。具寿摩诃迦叶乃说:

“友等!此处有比丘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为增上慢,谓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以增上慢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此具寿依何故,为增上慢,谓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以增上慢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诸法为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备;宣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是之法;以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是故此具寿为增上慢,谓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以增上慢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有贪欲,以多缠贪欲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贪欲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瞋恚,以多缠瞋恚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瞋恚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惛眠,以多缠惛眠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惛眠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掉举,以多缠掉举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掉举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疑惑,以多缠疑惑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疑惑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事业之爱乐,爱乐事业,系于事业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事业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有谈说之爱乐,爱乐谈说,系于谈说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谈说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有睡眠之爱乐,爱乐睡眠,系于睡眠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睡眠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有伴侣之爱乐,爱乐伴侣,系于伴侣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伴侣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妄念,更有所作,以少分之胜进,中途而废,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中途而废乃损减。’

友等!比丘若不舍此十法,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友等!比丘若弃此十法之时,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七 斗诤

此时,世尊因黑比丘而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斗诤为事,不称赞止诤。诸比丘!比丘若以斗诤为事,不称赞止诤,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欲学,不称赞学之受持。诸比丘!比丘若不欲学,不称赞学之受持,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恶欲而不称赞欲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恶欲而不称赞欲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忿而不称赞忿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忿而不称赞忿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覆而不称赞覆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覆而不称赞覆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诳而不称赞诳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诳而不称赞诳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谄而不称赞谄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谄而不称赞谄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察忍其法,不称赞法之察忍。诸比丘!比丘若不察忍其法,不称赞法之察忍,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一〇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宴默,不称赞宴默。诸比丘!比丘若不宴默,不称赞宴默,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一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敬礼同梵行者,不称赞敬礼。诸比丘!比丘若不敬礼同梵行者,不称赞敬礼,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一二

诸比丘!如是之比丘,生如是欲:‘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乃不恭敬、不尊重、不敬重而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未断彼等恶不善法。

一三

诸比丘!譬如有未调之马,生如是欲:‘令人置我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食,令施良马之调理’,人乃不置彼于良马之处,不令食良马之食,不施良马之调理。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人观彼未断诈诳、诈瞒、歪曲、邪曲。诸比丘!如是,如是之比丘,生如是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乃不恭敬、不尊重、不敬重而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未断彼等恶不善法。

一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为斗诤而称赞止诤。诸比丘!比丘若不为斗诤而称赞止诤,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欲学且称赞学之受持。诸比丘!比丘若欲学且称赞学之受持,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少欲且称赞欲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少欲且称赞欲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忿且称赞忿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忿且称赞忿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覆且称赞覆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覆且称赞覆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诳且称赞诳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诳且称赞诳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〇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谄且称赞谄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谄且称赞谄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察忍法且称赞法之察忍。诸比丘!比丘若察忍法且称赞法之察忍,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二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宴默且称赞宴默。诸比丘!比丘若宴默且称赞宴默,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礼敬同梵行者且称赞礼敬。诸比丘!比丘若礼敬同梵行者且称赞礼敬,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四

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生如是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亦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已断彼等恶不善法。

二五

诸比丘!譬如有良马,不生如是欲:‘令人置我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食,令施良马之调理’,人亦置彼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食,施良马之调理。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人观彼已断诈诳、诈瞒、歪曲、邪曲。诸比丘!如是,如是之比丘,不生欲如是:‘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亦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已断彼等恶不善法。”

八十八 [难]

“诸比丘!比丘若骂詈呵责同梵行者,诽谤圣者,则任何处、任何可能,无不堕于十难中随一之难。何等为十耶?

即未证得者不能证得,已证得者失,不明正法,于正法有增上慢,不欣修梵行,犯随一之杂染罪,病于重患,颠狂乱心,蒙昧而命终,身坏命终而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比丘若骂詈呵责同梵行者,诽谤圣者,则任何处为任何可能,无不堕于此十难中随一之难。”

八十九 拘迦利

时,拘迦利比丘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拘迦利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拘迦利比丘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者我所信、所赖。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拘迦利比丘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者我所信、所赖。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时,拘迦利即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拘迦利比丘离去不久,于其全身生像芥子粒之疮。芥子粒乃变成像豆粒,豆粒乃变成像大豆,大豆乃变成像枣核,枣核乃变成像枣子,枣子乃变成像余甘子,余甘子乃变成像未熟之木瓜,未熟之木瓜乃变成像木瓜,木瓜乃裂流脓与血。彼即如吞毒之鱼,卧于芭蕉之叶上。

时,辟支梵都头到拘迦利比丘之处,至已立于空中,对拘迦利比丘言:

“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友!汝是谁耶?”

“我乃辟支梵都头。”

“友!世尊非授记汝为不还耶?然而,何故来此处耶?宁见汝所犯!”

时,辟支梵都头即以偈对拘迦利比丘而说:

“人生如缕

口中生斧

愚人恶语

以此截己

称赞毁訾

毁訾称赞

依口而累积恶运

因恶运故不得乐

于骰子一切财产

失已恶运尚些少

于善逝意有瞋者

更加大之恶运也

若起恶语意而呵责圣者

则趣向

十万三十六尼剌部陀岁

与五頞部陀岁间之地狱”

时,拘迦利比丘即以其病命终。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故,生于红莲地狱。

时,娑婆主梵天即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遍照祇树林,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娑婆主梵天即白世尊言:

“大德!拘迦利比丘命终。大德!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之故,生于红莲地狱。”

娑婆主梵天如是而言,如是言已礼敬世尊,右绕而没于其处。

时,世尊于过其夜后,告诸比丘说:

“诸比丘!是夜,娑婆主梵天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遍照祇树林,来到我处。来已礼敬于我,退立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娑婆主梵天白我言:‘大德!拘迦利比丘命终。大德!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故,生于红莲地狱。’诸比丘!娑婆主梵天如是而言,如是言已礼敬我,右绕而没于其处。”

于如是所说,有一比丘即白世尊而言:

“大德!红莲地狱之寿量者几何耶?”

“比丘!红莲地狱之寿量者长几岁、几百岁、几千岁、几百千岁者不易算数。”

“大德!果尔,能以譬喻说耶?”

“比丘!当能。”

世尊即说:

“比丘!譬如有二十拘萨罗量胡麻之载量,人从此经百岁每出一粒之胡麻,比丘!依此方便而二十拘萨罗量之胡麻尽,则此一頞部陀地狱还迅速。比丘!二十頞部陀地狱等于一尼剌部陀地狱。比丘!二十尼剌部陀地狱等于一阿婆婆地狱。比丘!二十阿婆婆地狱等于一阿诃诃地狱。比丘!二十阿诃诃地狱等于一阿吒吒地狱。比丘!二十阿吒吒地狱等于一白睡莲地狱。比丘!二十白睡莲地狱等于一青睡莲地狱。比丘!二十青睡莲地狱等于一青莲地狱。比丘![二十]青莲地狱等于一白莲地狱。比丘!二十白莲地狱等于一红莲地狱。比丘!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故,生于红莲地狱。”

世尊如是所说。善逝、师如是说已,更说:

“人生如缕

口中生斧

愚人恶语

以此截己

称赞毁訾

毁訾称赞

依口而累积恶运

因恶运故不得乐

于骰子一切财产

失已恶运尚些少

于善逝意有瞋者

更加大之恶运也

若起恶语意而呵责圣者

则趣向

十万三十六尼剌部陀岁

与五頞部陀岁间之地狱”

九十 力

时,具寿舍利弗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于漏尽比丘有几何之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称‘我漏已尽’,为漏尽耶?”

“大德!于漏尽比丘有十力,成就其力之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云何为十?

大德!此处,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一切之诸行为无常’。大德!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一切之诸行为无常’,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诸欲如火炭’。大德!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诸欲如火炭’,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将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离,尽一切漏所生之法。大德!漏尽比丘,已将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离,尽一切漏所生之法,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念处。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念处,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正勤[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正勤,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神足。[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神足,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根。[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根,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力。[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力,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七觉支。[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七觉支,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八支圣道。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八支圣道,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于漏尽比丘有如是十力,成就其力之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第九 长老品[毕]

摄颂曰:

(一)婆醯迦、(二)阿难、

(三)普尼耶、(四)记别、

(五)夸、(六)悟了、(七)斗诤、

(八)[难]、(九)拘迦利、(十)力。

第一〇 优婆塞品

九十一 行欲人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给孤独居士说:

“居士!有十之行欲人存于世间。何等为十耶?

居士!此处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一〇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

一一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贪着、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

一二

居士!此处又有一类之行欲人,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着、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

一三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责。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处而责。

一四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责,当依一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一处而称;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责,当依此一之处而称。

一五

居士!此中,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责,当依二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能分布、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责,当依此二之处而称。

一六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称,当依三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称,当依此三之处而责。

一七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但是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称,当依二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称,当依此二之处而责。

一八

居士!此中,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非法无道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称,当依一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之处而称;非法无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处而责;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一九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而且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一处而称,当依二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一处而称;自己不快乐、不欢喜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二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一之处而称,当依此二之处而责。

二〇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不能分配、不作福业之行欲人,当依二处而称,当依一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不能分配、不作福业者,当依第一之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二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二一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贪着、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依三处而称,当依一处而责。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称;贪着、迷却、堕罪、不见过患、不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者,当依一处而责。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三之处而称,当依此一之处而责。

二二

居士!此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着、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依四处而称。如法以道而求法者,当依第一处而称;自己快乐、欢喜者,当依第二之处而称;能分配、作福业者,当依第三之处而称;不贪着、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之财物者,当依第四之处而称。

居士!此行欲人当依此四之处而称。

居士!有此十之行欲人存于世间。

二三

居士!此十行欲人之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着、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为此十行欲人中之最上最胜上首至上最尊。

居士!譬如依牛而有乳,依乳而有酪,依酪而有生酥,依生酥而有熟酥,依熟酥而有精酥,是名为此中之最上。居士!如是,此中行欲人之中,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如法以道而追求财物已,自己快乐、欢喜,而且能分配、作福业,不贪着、不迷却、不堕罪、见过患、知出要而受用此等财物之行欲人,当为此十行欲人中之最上最胜上首至上最尊。”

九十二 怨仇

时,给孤独居士[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给孤独居士说:

“居士!于圣弟子有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成就四预流支,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之时,若欲则自得记曰:‘于我则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堕处灭尽,为预流也,堕法灭,决定而趣向等觉’。

何等为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耶?

居士!杀生者,缘杀生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杀生,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杀生,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不与取者,[缘不与取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不与取,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不与取,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邪淫者,[缘邪淫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邪淫,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邪淫,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妄语者,[缘妄语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妄语,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妄语,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饮酒者,缘饮酒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生怖畏、怨仇,于心中受苦、忧。若能远离饮酒,则于现法不生怖畏、怨仇,亦于来世不生怖畏、怨仇,于心中不受苦、忧。若能远离饮酒,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此为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

何等为成就四预流支耶?

居士!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法成就证净,曰:‘世尊之法是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

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是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是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是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是和敬行者,谓是四双八辈,世尊之声闻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也’。

成就圣者所乐之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能发三摩地之戒。

此为成就四预流支。

何等为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耶?

居士!此处有圣弟子,如是思择:‘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谓以无明为缘而行生,以行为缘而识生,以识为缘而名色生,以名色为缘而六处生,以六处为缘而触生,以触为缘而受生,以受为缘而渴爱生,以渴爱为缘而取生,以取为缘而有生,以有为缘而生生,以生为缘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则此一切苦蕴之集起。复次,无明无余远离灭尽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渴爱灭,渴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则此乃一切苦蕴灭也。’

此为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

居士!于圣弟子有此五种怖畏与怨仇止息,成就此四预流支,以慧善观善通达圣理之时,若欲则自得记曰:‘于我则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堕处灭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而趣向等觉’。”

九十三 见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居士于日出时,出舍卫城,诣见世尊。时,给孤独居士即思念:

“且非诣见世尊之时,世尊宴默[未起],亦非参见意修习比丘之时,意修习之比丘亦宴默[未起]。我宜往诣外道修行者之园。”

时,给孤独居士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

其时,诸之外道修行者,相集叫唤,出高大之声,谈论种种之畜生论而坐。彼等外道修行者,见给孤独居士从远处而来,见而互戒言:

“诸贤!少声,诸贤!勿出声。彼给孤独居士来,乃沙门瞿昙之弟子,为沙门瞿昙之弟子:白衣之在家人等,住于舍卫城,此给孤独居士是其中之一人。彼具寿等喜爱少声,谨慎少声,称赞少声,若知集会之为少声,则思足来。”

时,彼等[外道]修行者乃沉默也。

时,给孤独居士即到达彼等[外道]修行者之处,至已与彼等外道修行者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等[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言:

“居士!说!沙门瞿昙之见者云何?”

“大德等!我不悉知世尊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则居士!说!诸比丘之见云何?”

“大德!我不悉知诸比丘之见。”

“居士!汝若不悉知沙门瞿昙之见,若不悉知诸比丘之见,则居士!说!汝之见云何?”

“大德!说我之见于我非难事,然惟愿先说具寿等自身之见,后说我之见,于我当非难事。”

如是所说,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有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世间是无边,[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者即此身,[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命与身者是异,[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其一之外道修行者对给孤独居士说:]

“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

如是所说,给孤独居士即对彼等[外道]修行者言:

“大德等!有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着,彼具寿系着。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着,彼具寿系着。大德等!有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居士!此乃我之见也’之具寿,此具寿之见因自非如理作意或缘他说而生。彼见生成、有为、心所思[皆]缘起所生也。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彼具寿执着,彼具寿系着。”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对给孤独居士言:

“居士!我等已说一切自己之见。居士!说!汝之见云何?”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大德等!此乃我之见也。”

“居士!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对于诸苦,居士!汝乃执着,居士!汝乃系着。”

“大德等!诸之生成、有为、心所思、缘起所生者无常也,无常者苦也;苦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自我。如是,以正慧如实善观,更如实了知出离。”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不能应答而坐。

时,给孤独居士了知彼等[外道]修行者之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而不能应答,即从座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给孤独居士即将与彼等外道修行者所谈话之一切白世尊。

“善哉!善哉!居士!居士!汝如是时时以彼等愚人之法,善令堕负。”

时,世尊即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给孤独居士。时,给孤独居士即于世尊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后,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时,世尊于给孤独居士离去不久,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于此法、律,即使成满法腊百岁,当如给孤独居士之所作,如是以外道修行者之法,善令堕负。”

九十四 跋耆

尔时,世尊住瞻波城伽伽池边。时,跋耆居士于日出时,出瞻波城,诣见世尊。时,跋耆居士即思念:

“且非诣见世尊之时,世尊宴默[未起],亦非参见意修习比丘之时,意修习之比丘亦宴默[未起]。我宜往诣外道修行者之园。”

时,跋耆居士即往外道修行者之园。

其时,诸之外道修行者,相集叫唤,出高大之声,谈论种种之畜生论而坐。彼等外道修行者,见跋耆居士从远处而来,见而互戒言:

“诸贤!少声,诸贤!勿出声。彼跋耆居士来,乃沙门瞿昙之弟子,为沙门瞿昙之弟子:白衣之在家人等,住于瞻波城,此跋耆居士是其中之一人。彼具寿等喜爱少声,谨慎少声,称赞少声,若知集会之少声,则思足来。”

时,彼等[外道]修行者乃沉默。

时,跋耆居士即到彼等[外道]修行者之处,至已与彼等外道修行者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时,彼等[外道]修行者对跋耆居士言:

“居士!沙门瞿昙呵责一切之苦行,对于一切粗弊活命之苦行者一向骂詈诽谤,是真实耶?”

“大德等!世尊非呵责一切之苦行,对于一切粗弊活命之苦行者非一向骂詈诽谤。大德等!世尊呵责当呵责者,称赞当称赞者。大德等!世尊呵责当呵责,称赞当称赞,世尊是分别论者,世尊于此非一向论者。”

如是所说,其中之一[外道]修行者即对跋耆居士言:

“居士!稍待。汝所称赞之沙门瞿昙是无施设之虚无论者也。”

“大德等!我当以法对具寿等说。大德!世尊有施设‘此乃善也’,大德!世尊有施设‘此乃不善也’。世尊如是施设善不善之故,世尊有施设,世尊非无施设之虚无论者。”

如是所说,彼等[外道]修行者即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不能应答而坐。

时,跋耆居士了知彼等[外道]修行者之沉默、羞愧、下肩、伏面、消沉而不能应答,从座而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跋耆居士即将与彼等外道修行者所谈话之一切白世尊言。[世尊曰:]

“善哉!善哉!居士!居士!汝如是时时以彼等愚人之法,善令堕负。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苦行’,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苦行’。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愿’,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愿’。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勤’,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勤’。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弃’,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弃’。居士!我非说:‘可作一切之解脱’,居士!我亦非说:‘不可作一切之解脱’。

居士!若作苦行,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苦行’。居士!若作苦行,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苦行’。居士!若作愿,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愿’。居士!若作愿,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愿’。居士!若作勤,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勤’。居士!若作勤,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勤’。居士!若作弃,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弃’。居士!若作弃,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弃’。居士!若作解脱,不善法增长,善法损减,则我说:‘不可作如是之解脱’。居士!若作解脱,不善法损减,善法增长,则我说:‘可作如是之解脱’。”

时,跋耆居士即于世尊说法而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后,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时,世尊即于跋耆居士离去不久,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比丘于此法、律,于长夜尘垢少,当如跋耆居士之所作,如是以外道修行者之法,善令堕负。”

九十五 郁低迦

时,修行者郁低迦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修行者郁低迦即白世尊言:

“尊瞿昙!世间是常住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尊瞿昙!世间是无常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尊瞿昙!世间是有边耶?……世间是无边耶?……命者即此身耶?……命与身者异耶?……如来死后是有耶?……如来死后是无耶?……如来死后是有而无耶?……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

“郁低迦!我无记为:‘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

“问:‘尊瞿昙!世间是常住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汝说:‘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问:‘尊瞿昙!世间是无常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汝说:‘郁低迦!我无记为:“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问:‘尊瞿昙!世间是有边耶?……世间是无边耶?……命者即此身耶?……命与身者是异耶?……如来死后是有耶?……如来死后是无耶?……如来死后是有而无耶?……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耶?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耶?’汝说:‘郁低迦!我无记为:“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果尔,尊瞿昙记何耶?”

“郁低迦!我证知而为诸弟子说法,令诸有情清净,超越愁悲,息灭苦忧,证得正理,为现证涅槃也。”

“即使为‘尊瞿昙证知而为诸弟子说法,令诸有情清净,超越愁悲,息灭苦忧,证得正理,为现证涅槃也’,一切世间或其半,或其三分之一者当由此道而出耶?”

如是所说,世尊即沉默也。

时,具寿阿难即思念:

“无令修行者郁低迦获恶成见,曰:‘我问一切中之枢要于沙门瞿昙,怖而不答、不能答。’如是者,于长夜为修行者郁低迦之不利苦恼。”

时,具寿阿难即对修行者郁低迦言:

“友郁低迦!我当说譬喻于汝,此处有一类之贤人依作譬而了悟所说义。友郁低迦!譬如有王,于边土有都城,其城壁牢固,壁楼牢固而唯有一门。此处有有智聪明贤能之守门者,遮陌生人,入所识人。彼即巡察其都城周匝之路,不看如壁隙、乃至壁洞之处容许猫之匍出者,又彼不思:‘如是之生类出入此都城’,即使不思然知:‘粗大生类而出入此都城者,一切自此门出入’。友郁低迦!如是,如来即用如是之心;而‘一切之世间或其半,或其三分之一者当自此[道]而出’,即是无有重要也。如来之思念为‘自世间已曾出、现出、当出者,一切以慧断五盖——为随烦恼使心羸弱,善系心于四念处,如实修习七觉支,如是,自世间已出、现出、当出。’友郁低迦!汝初问于世尊,又以异门问,故世尊不授记于汝。”

九十六 俱迦那

尔时,具寿阿难住王舍城之它补多园温泉园。时,具寿阿难,夜过,于明相时起,到它补多河,洗濯手足。于它补多河,洗净手足还上河岸,着一衣而立,摩拭手足。修行者俱迦那于夜过,于明相时起,到它补多河,欲洗濯手足。修行者俱迦那从远处见具寿阿难而来,对具寿阿难言:

“友!何人耶?”

“友!我乃比丘也。”

“友!何之比丘耶?”

“友!沙门释子之比丘也”。

“我等欲少问具寿,若具寿允许,则请答之。”

“友!问,当闻而后说。”

“尊者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尊者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尊者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

“友!我非谓‘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

“果尔,尊者不知不见耶?”

“友!我非不知不见。友!我知、我见。”

“问:‘尊者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友!我非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尊者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友!我非谓“世尊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尊者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耶?’汝说:‘友!我非谓“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之见。’问:‘果尔,尊者不知不见耶?’汝说:‘友!我非不知不见。友!我知、我见。’友!云何可见此所说之义耶?”

“谓‘世间是常住,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见也。谓‘世间是无常,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见也。谓‘世间是有边……世间是无边……命者即此身……命与身者异……如来死后是有……如来死后是无……如来死后是有而无……如来死后是亦非有亦非无,唯此真实而其余乃虚妄也’,友!此乃成见也。友!诸成见与诸见之住、着、缠、起、断者,我知此,见此,我知此,见此,云何当说‘我不知,不见’耶?(是故)我知、我见。”

“具寿之名为何耶?同梵行者云何称具寿耶?”

“友!我名是阿难,同梵行者称我为阿难。”

“与大师尊相谈而不知具寿阿难,若我等知道具寿阿难,则不敢如是反问。具寿阿难,饶恕我。”

九十七 应请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比丘,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之无上福田。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具戒而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所行处具足而住,于微少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学处。

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如所宣说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义具、文备之教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而受持如是诸法,以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

有善友、善朋、善辈。

有正见,成就正见。

领受多端神变,为一身而成多身,为多身而成一身;或现或隐,越过墙壁山崖而无碍,如于虚空;出没于地中,如于水;行水上而不坏,如于地上;于虚空,结跏趺坐而行,如飞鸟;有大神通、大威德,以手扪摸日月,乃至以身威及至梵世。

以清净、超人之天耳界,俱闻远近天、人之声。

以心普遍了知他有情、他人之心,了知有贪心为有贪心,了知离贪心为离贪心,了知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摄心……散心……非大心……大心……有上心……无上心……非定心……定心……不解脱心……了知解脱心为解脱心也。

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我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彼处而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彼处而生于此处。具足如是之行相、名称而随念种种之宿住。

一〇

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美、丑、善趣、恶趣,谓:‘嗟!此诸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又,此诸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世’。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有情随业而受劣、胜、美、丑、善趣、恶趣。

一一

诸漏已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比丘,为应请、极应请、应供施、应合掌、世间无上之福田也。”

九十八 长老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长老比丘,即使住于何方,亦安稳而住。何等为十耶?

有出家已久、历经长夜之长老,具戒而[防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行所行具足而住,于微少之罪见怖畏,]受持而学学处。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诸法之初善、中善、后善及义具文备之教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是诸法,以言而通利,以意而观察,]以见而善通达。广泛了解两部之波罗提木叉,就经与细相而善分别、善通晓、善决定。于诤事之生起与止灭善行也。乐于法,于胜法、胜律,有广大之爱语胜喜。以任何之衣、食、坐卧具、病药、资具亦能满足。进退殊妙。坐于屋内而善律仪。得四静虑增上心之现法乐住,随乐欲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诸漏已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而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长老比丘,即使住于何方,亦安稳而住。”

九十九 优波离

时,具寿优波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优波离白世尊言:

“大德!我欲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

“优波离!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有难成,远离者难,独居乐难,比丘若未得三昧,林者夺其意。优波离!若欲言:‘我未得三昧,当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者,当期或畏缩、或跳出也。

优波离!譬如有大池。时,大象来,有七尺或八尺也,彼思念:‘我宜入此池,洗耳而乐、洗背而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出,随欲而去’。彼即入彼池,洗耳而乐、洗背而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出,随欲而去。何以故耶?优波离!体大而得立于深处也。时,兔或猫来,彼思念:‘我宜入此池,洗耳而乐、洗背而乐,洗耳乐洗背乐已,浴已饮已而出,随欲而去’。彼即匆匆,不思择地跳入彼池,彼当期或畏缩、或跳出也。何以故耶?优波离!体小而不得立于深处也。优波离!如是,若欲言:‘我未得三昧,当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者,当期或畏缩,或跳出也。

优波离!譬如幼稚而仰卧之孩儿,以己之粪尿游戏。优波离!于汝意云何,此不为纯一完全愚蒙之游戏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彼童子后时生长,诸根成熟,以诸童子之所游戏,谓:锄戏、逆立戏、风车戏、桀戏、车戏、弓戏而游戏。优波离!于汝意云何,此游戏不比前之游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彼童子后时生长,诸根成熟,五妙欲丰足全备而乐,谓:眼所识之可爱、可乐、可意、种种可爱、引欲、可染之色;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可乐、可意、种种可爱、引欲、可染之所触也。优波离!于汝意云何,此游戏不比前之游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于此处出现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于此天界、魔界、梵天界及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中,自证知现证,为宣说正法。彼说初善、中善、后善及文具义备之教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居士、居士子或于任何族姓中之来生者,听闻彼法,彼听闻彼法而于如来获得净信。彼成就净信获得而如是思择:‘在家者有烦多尘,出家者闲寂也。住家则不易修一向圆满、一向清净洁白之梵行。我当剃除须发,着袈裟,从家出而出家’。彼于后时,舍少之财蕴、或舍大之财蕴,舍少之亲族、或舍大之亲族,剃除须发,着袈裟,从家出而出家。彼如是出家而具足比丘之戒活命,断杀生、远离杀生,舍杖舍刀,有耻有悲,利益一切之生类,哀愍而住。断不与取、远离不与取,取所与,望所与,不偷盗,清净而住。断非梵行、行梵行,行远行,远离邪淫之秽法。断虚诳语、远离虚诳语,语真实,续真实,真实可信赖,不欺世间。断离间语、远离离间语,不为离间于此处闻而于彼处说,不为离间于彼处闻而于此处说,如是令和合分破;劝和合、乐和合、欣和合、喜和合、令说和合之语。断粗恶语、远离粗恶语,语柔和而乐耳,可爱而令心喜,说优雅而他人可乐、他人可意之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应时而语,语真实、语义、语法、语律,语珍贵语,应时,具譬喻,有边际,语引义利之语。彼远离播种栽培。一食而远离夜食,远离非时食。远离舞蹈、歌谣、音乐、观剧。远离华鬘、烧香、涂香之所持,远离庄严、庄饰之具。远离高床、大床。远离金银之收受,远离生谷之收受,远离生肉之收受,远离妇女、童女之收受,远离奴婢之收受,远离山羊、羊之收受,远离鸡、猪之收受,远离象、牛、马、牝马之收受,远离田地之收受。远离用事使走,远离买卖,远离伪秤、伪货、伪斗,远离贿赂、虚伪、诈骗、欺瞒,远离割截、杀、缚、埋伏、掠夺、强盗。彼满足衣以覆身,满足食以养腹,即使行于何处,亦持此而行。譬如有翼之鸟,即使飞翔于何处,亦唯担己翼而飞翔。如是之比丘,即满足衣以覆身,满足食以养腹,即使行于何处,亦持此而行。彼即成就此圣戒蕴,于内受无过之乐。

彼以眼见色已,不取相,不取随相;所以者,若不防护眼根而住,则当流入贪、爱之恶不善法。彼为防护而修行,守护眼根,为眼根之防护。以耳闻声已……以鼻嗅香已……以舌尝味已……以身触所触已……以意识法已,不取相,不取随相,所以者,若不防护意根而住,则当流入贪、爱之恶不善法。彼为防护而修行,守护意根,为意根之防护。彼即成就此圣根律仪,于内受无垢之乐。

彼往来正知而为,观察前后正知而为,屈伸正知而为,持僧伽梨、钵、衣,正知而为,食、饮、嚼、味正知而为,大小便正知而为,行、住、坐、眠、寤、说、默,正知而为。

彼即成就此圣戒蕴,成就此圣根律仪,成就此圣正念正知,起卧于阿兰若、树下、山中、洞窟、山洞、冢间、山林、露地、藁堆之远离处。彼即在阿兰若,在树下,在空闲处而结跏趺坐,端正其身,于面前系念。彼即断世间之贪,以离贪心而住,贪由心而离;断瞋恚,以无瞋心而住,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瞋恚由心而离;断惛眠,离惛眠而住,有光明想,为正念正知,惛眠由心而离;断掉悔,离惛掉而住,内心寂静,掉悔由心而离;断疑,超越其疑而住,于善法不犹豫,疑由心而离。

彼断此五盖为心之随烦恼而弱慧,远离诸欲,远离诸之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离生喜乐之初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寻伺止息之故,[为内净,为心一趣,为无寻无伺,具足由三摩地而生之喜与乐]之第二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于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〇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离喜之故,以舍而住,正念正知,身乐正受,如诸圣者之宣说,具足舍与念而乐住]之第三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一

优波离!复次,比丘为断乐[断苦之故,及先灭忧与喜之故,具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二

优波离!复次,比丘遍超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之故,具足‘空者无边也’之空无边处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三

优波离!复次,比丘遍超空无边处,具足‘识者无边也’之识无边处而住……遍超识无边处,具足‘无所有也’之无所有处而住……遍超无所有处,具足‘寂静、殊妙’之非想非非想处而住。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一四

优波离!复次,比丘遍超非想非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以慧观,诸漏尽。优波离!汝于意云何,此住者不比前住更胜、更妙耶?”

“如是,大德!”

“优波离!我弟子者,于己而观此法,即使亲近阿兰若之林间、边陬之坐卧处,亦未逮得己利而住。

优波离!住于僧伽之中!汝若住于僧伽之中,则安稳。”

一百 不能

“诸比丘!若不断十法,则不能现证阿罗汉果。何等为十耶?

即:贪、瞋、痴、忿、恨、覆、恼、嫉、悭、慢也。

诸比丘!若不断此十法,则不能现证阿罗汉果。

诸比丘!若断十法,则能现证阿罗汉果。何等为十耶?

即:贪、瞋、痴、忿、恨、覆、恼、嫉、悭、慢也。

诸比丘!若断此十法,则能现证阿罗汉果。”

第十 优婆塞品[毕]

摄颂曰——

(一)行欲人、(二)怨仇、(三)见、

(四)跋耆、(五)郁低迦、

(六)俱迦那、(七)应请、

(八)长老、(九)优波离、(一〇)不能。

第二 五十经毕

第十一 沙门想品

一百一 想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三沙门想,则圆满七法。何等为三耶?

所谓弃舍[过去]已得、我命依赖于他、我须改行为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三沙门想,则圆满七法。何等为七耶?

即恒于戒常作常转,无贪,无瞋,无过慢,欲学,于活命资具而思念‘此是义也’,发勤而住。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三沙门想,则圆满七法。”

一百二 觉支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七觉支,则圆满三明。何等为七耶?

即: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七觉支,则圆满三明。何等为三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随念种种之宿住,谓: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五十生、百生、百千生、多坏劫、多成劫、多成坏劫,我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彼处而生于彼处;于彼处,名如是、姓如是、色如是、食如是、受乐苦如是、寿量如是,没于彼处而生于此处。]具足如是行相、名称而随念种种之宿住。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美、丑、善趣、恶趣,谓:‘嗟!此诸有情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圣者,有邪见,取邪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嗟!又,此诸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有正见,取正见之业,身坏命终而往生于善趣、天世’。如是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死、生,了知有情随业而受劣、胜、美、丑、善趣、恶趣]。诸漏已尽,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七觉支,则能圆满此三明。”

一百三 邪性

“诸比丘!若依邪性,则有失无得。诸比丘!云何依邪性,则有失无得耶?

诸比丘!若有邪见,则邪思惟生;若有邪思惟,则邪语生;若有邪语,则邪业生;若有邪业,则邪命生;若有邪命,则邪精进生;若有邪精进,则邪念生;若有邪念,则邪定生;若有邪定,则邪智生;若有邪智,则邪解脱生。

诸比丘!如是,若依邪性,则有失无得。

诸比丘!若依正性,则有得无失。诸比丘!云何依正性,则有得无失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正思惟生;若有正思惟,则正语生;若有正语,则正业生;若有正业,则正命生;若有正命,则正精进生;若有正精进,则正念生;若有正念,则正定生;若有正定,则正智生;若有正智,则正解脱生。

诸比丘!如是,若依正性,则有得无失。”

一百四 种子

“诸比丘!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之人、补特伽罗者,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身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语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意业、思、欲、愿、行之一切法,资于不可乐、不可爱、不可意、不利益、苦。何以故耶?诸比丘!其见恶也。

诸比丘!譬如庵婆树之种子、葫芦树之种、苦瓢之种子,播种于湿地,取地味、取水味,亦皆资于一切之苦、辛、不悦。何以故耶?诸比丘!种子恶也。诸比丘!如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之人、补特伽罗者,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身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语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意业、思、欲、愿、行之一切法,资于不可乐、不可爱、不可意、不利益、苦。何以故耶?诸比丘!其见恶也。

诸比丘!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之人、补特伽罗者,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身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语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意业,思、欲、愿、行之一切法,资于可乐、可爱、可意、利益、安乐。何以故耶?诸比丘!其见善也。

诸比丘!譬如甘蔗之种子、稻之种子、葡萄之种子,播种于湿地,取地味、取水味,皆资于可悦、甘、甜美。何以故耶?诸比丘!种子善也。诸比丘!如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之人、补特伽罗者,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身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语业、随见而所完全执取之意业、思、欲、愿、行之一切法,资于可乐、可爱、可意、利益、安乐。何以故耶?诸比丘!其见善也。”

一百五 明

“诸比丘!以无明为先,随不善法成就而有无惭、无愧。诸比丘!若无明无智,则邪见生;若有邪见,则邪思惟生;若有邪思惟,则邪语生;若有邪语,则邪业生;若有邪业,则邪命生;若有邪命,则邪精进生;若有邪精进,则邪念生;若有邪念,则邪定生;若有邪定,则邪智生;若有邪智,则邪解脱生。

诸比丘!以明为先,随善法成就而有惭、愧。诸比丘!若有明有智,则正见生;若有正见,则正思惟生;若有正思惟,则正语生;若有正语,则正业生;若有正业,则正命生;若有正命,则正精进生;若有正精进,则正念生;若有正念,则正定生;若有正定,则正智生;若有正智,则正解脱生。”

一百六 灭

“诸比丘!有十灭事。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邪见灭。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思惟,则邪思惟灭,以诸邪思惟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思惟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语,则邪语灭,以诸邪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业,则邪业灭,以诸邪业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业为缘而生,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命,则邪命灭,以诸邪命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命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精进,则邪精进灭,以诸邪精进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精进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念,则邪念灭,以诸邪念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念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定,则邪定灭,以诸邪定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定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智,则邪智灭,以诸邪智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智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解脱,则邪解脱灭,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灭,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

诸比丘!此乃十灭事也。”

一百七 洗涤

“诸比丘!在南国有称之为洗涤之祭式。是时有食、饮、嚼食、啖食、舐食、饮料、舞蹈、歌谣、音乐。诸比丘!有如是之洗涤,无者我不说。诸比丘!然而,彼洗涤者为下劣、秽法、鄙法、非圣、不引义利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诸比丘!我又当说圣之洗涤,此洗涤者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依此洗涤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云何为圣之洗涤,此洗涤者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依此洗涤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自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洗涤邪见,以诸邪见为缘而生,亦洗涤数多之恶不善法,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思惟,则洗涤邪思惟……诸比丘!若有正语,则洗涤邪语……诸比丘!若有正业,则洗涤邪业……诸比丘!若有正命,则洗涤邪命……诸比丘!若有正精进,则洗涤邪精进……诸比丘!若有正念,则洗涤邪念……诸比丘!若有正定,则洗涤邪定……诸比丘!若有正智,则洗涤邪智……诸比丘!若有正解脱,则洗涤邪解脱,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亦洗涤数多之恶不善法,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

诸比丘!此乃圣之洗涤也。此洗涤者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依此洗涤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

一百八 医(一)

“诸比丘!医师为对治胆质所起之病,对治痰质所起之病,对治风质所起之病,故施下剂。诸比丘!有如是之下剂,无者我不说,诸比丘!然而,彼下剂者有奏效,有不奏效。诸比丘!我又当说圣之下剂,此下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下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云何为圣之下剂,此下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下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邪见泄下,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泄下,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思惟,则邪思惟泄下……诸比丘!若有正语,则邪语泄下……诸比丘!若有正业,则邪业泄下……诸比丘!若有正命,则邪命泄下……诸比丘!若有正精进,则邪精进泄下……诸比丘!若有正念,则邪念泄下……诸比丘!若有正定,则邪定泄下……诸比丘!若有正智,则邪智泄下……诸比丘!若有正解脱,则邪解脱泄下,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泄下,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

诸比丘!此乃圣之下剂也,此下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下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

一百九 医(二)

“诸比丘!医师为对治胆质所起之病,对治痰质所起之病,对治风质所起之病,故施吐剂。诸比丘!有如是之吐剂,无者我不说。诸比丘!然而,彼吐剂者有奏效有不奏效。诸比丘!我又当说圣之吐剂,此吐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吐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云何为圣之吐剂,此吐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吐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邪见吐出,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吐出,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思惟,则邪思惟吐出……诸比丘!若有正语,则邪语吐出……诸比丘!若有正业,则邪业吐出……诸比丘!若有正命,则邪命吐出……诸比丘!若有正精进,则邪精进吐出……诸比丘!若有正念,则邪念吐出……诸比丘!若有正定,则邪定吐出……诸比丘!若有正智,则邪智吐出……诸比丘!若有正解脱,则邪解脱吐出,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吐出,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

诸比丘!此乃圣之吐剂也,此吐剂者定奏效无不奏效,依此吐剂而有生法之有情,由生而解脱,有老法之[有情,由老而解脱,有死法之有情,由死而解脱,]有愁悲苦忧恼法之有情,由愁悲苦忧恼而解脱。”

一百十 消

“诸比丘!有十消法。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邪见消,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消,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诸比丘!若有正思惟,则邪思惟消……诸比丘!若有正语,则邪语消……诸比丘!若有正业,则邪业消……诸比丘!若有正命,则邪命消……诸比丘!若有正精进,则邪精进消……诸比丘!若有正念,则邪念消……诸比丘!若有正定,则邪定消……诸比丘!若有正智,则邪智消……诸比丘!若有正解脱,则邪解脱消,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亦消,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

诸比丘!此乃十消法也。”

一百十一 无学(一)

时,有一比丘,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即白世尊言:

“大德!说无学无学者,大德!云何为比丘无学耶?”

“比丘!比丘成就无学之正见,成就无学之正思惟,成就无学之正语,成就无学之正业,成就无学之正命,成就无学之正精进,成就无学之正念,成就无学之正定,成就无学之正智,成就无学之正解脱。

比丘!比丘如是为无学也。”

一百十二 无学(二)

“诸比丘!有十无学法,何等为十耶?

即:无学之正见、无学之正思惟、无学之正语、无学之正业、无学之正命、无学之正精进、无学之正念、无学之正定、无学之正智、无学之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十无学法也。”

第[十]一 沙门想品

摄颂曰:

(一)想、(二)觉支、(三)邪性、

(四)种子、(五)明、(六)灭、

(七)洗涤、(八~九)[二之]医、

(一〇)消、(一一~一二)无学。

第十二 舍法品

一百十三 非法(一)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非义;当知法与义;知非法与非义,知法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诸比丘!何等为非法与非义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名为非法与非义。

诸比丘!何等为法与义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名为法与义。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非义;当知法与义;知非法与非义,知法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如是所说者,则缘此而说也。”

一百十四 非法(二)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诸比丘!何等为非法,何等为法,何等为非义,何等为义耶?

诸比丘!邪见者非法,正见者法也。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思惟者非法,正思惟者法也。以诸邪思惟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思惟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语者非法,正语者法也。以诸邪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业者非法,正业者法也。以诸邪业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业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命者非法,正命者法也。以诸邪命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命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精进者非法,正精进者法也。以诸邪精进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精进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念者非法,正念者法也。以诸邪念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也;以正念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定者非法也,正定者法也。以诸邪定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也;以正定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智者非法也,正智者法也。以诸邪智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也;以正智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解脱者非法也,正解脱者法也。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也;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如是所说者,则缘此而说也。”

一百十五 非法(三)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

世尊即如是所说,善逝即如是说已,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时,彼诸比丘见世尊离去不久而思念:

“友等!世尊即如是略说,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可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耶?”

时,彼诸比丘即思念:

“彼具寿阿难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阿难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我等宜往具寿阿难之处,往已当对具寿阿难讯问此义,当持如具寿阿难之所记。”

时,彼诸比丘即往具寿阿难之处,往已与具寿阿难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即对具寿阿难言:

“友阿难!世尊如是略说,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我等见世尊离去不久而思念:‘友等!世尊如是略说,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可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耶?’友!时,我等即思念:‘彼具寿阿难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阿难即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我等宜往具寿阿难之处,往已当对具寿阿难询问此义,当受持如具寿阿难之所记’。具寿阿难请有所分别。”

“友等!譬如有人,欲核心、求核心、寻核心而往有大核心之树立,过根、过干,思惟于枝叶当求核心。此事亦如是,具寿等,于师现前,世尊过,思惟当问我此义。友等!世尊是知知、见见,为眼、为智、为法、为梵,为说者、宣说者而现义、与甘露,为法王、为如来也。汝等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询问此义,如世尊所记,当受持之。”

“友!世尊实是知知、见见、为眼、为智、为法、为梵,为说者、宣说者而现义、与甘露,为法王、为如来也。我等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询问此义,如世尊所记,当受持之。然而,具寿阿难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也。具寿阿难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请具寿阿难,安易分别。”

“友等!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阿难。具寿阿难即说:

“友等!世尊不分别所略说之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等!何等为非法耶?何等为法耶?何等为非义耶?何等为义耶?

友等!邪见者非法。正见者法也。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邪思惟者非法,正思惟者法也……乃至……友等!邪语者非法,正语者法也……友等!邪业者非法,正业者法也……友等!邪命者非法,正命者法也……友等!邪精进者非法,正精进者法也……友等!邪定者非法,正定者法也……友等!邪智者非法,正智者法也……友等!邪解脱者非法,正解脱者法也。以诸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世尊不分别所略说之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等!我了悟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友等!复次,汝等若欲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询问此义,如世尊所记,当受持。”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对于具寿阿难之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而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而言:

“大德!世尊不分别所略说之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大德!时,我等即于世尊离去不久而思念:‘友等!世尊如是不分别所略说之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可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耶?’大德!时,我等即思念:‘彼具寿阿难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阿难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如具寿阿难所记,当受持之’。大德!时,我等即前往彼具寿阿难之处,至已问此义于具寿阿难。大德!时,具寿阿难即以如是之相、如是之句、如是之文,善分别其义也。”

“善哉!善哉!诸比丘!诸比丘!阿难贤能。诸比丘!阿难有大慧。诸比丘!汝等若前来我处问此义,我亦如阿难之所记而记。此乃其义,如是当受持。”

一百十六 阿夷那

时,修行者阿夷那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修行者阿夷那白世尊言:

“尊瞿昙!于我等有名为贤人之同梵行者,彼思五百人之思,以难诘异学,彼等[异学]即了知己被难诘。”

时,世尊即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汝等能持贤人之事耶?”

“世尊!时也。善逝!时也。世尊当说,从世尊听闻,诸比丘欲受持。”

“诸比丘!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之人,以非法说屈败非法说,以令非法聚欢喜,因此彼非法聚者出高大之声而言:‘贤人也贤人也’。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之人,以非法说屈败法说,以令非法聚欢喜,因此彼非法聚者出高大之声而言:‘贤人也贤人也’。

诸比诸!复次,此处有一类之人,以非法说屈败法说与非法说,以令非法聚欢喜,因此彼非法聚者出高大之声而言:‘贤人也贤人也’。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之人,以法说屈败非法说,以令法聚欢喜,因此彼法聚者出高大之声而言:‘贤人也贤人也’。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诸比丘!何等为非法,何等为法,何等为非义,何等为义耶?

诸比丘!邪见者非法,正见者法也。以诸之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邪思惟者非法,正思惟者法也……诸比丘!邪语者非法,正语者法也……诸比丘!邪业者非法,正业者法也……诸比丘!邪命者非法,正命者法也……诸比丘!邪精进者非法,正精进者法也……诸比丘!邪念者非法,正念者法也……诸比丘!邪定者非法,正定者法也……诸比丘!邪智者非法,正智者法也……诸比丘!邪解脱者非法,正解脱者法也。以诸之邪解脱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解脱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如是所说者,则缘此而说也。”

一百十七 伤歌逻

时,婆罗门伤歌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婆罗门伤歌逻白世尊言:

瞿昙!何为此岸,何为彼岸耶?

“婆罗门!邪见者此岸,正见者彼岸也。邪思惟者此岸,正思惟者彼岸也。邪语者此岸,正语者彼岸也。邪业者此岸,正业者彼岸也。邪命者此岸,正命者彼岸也。邪精进者此岸,正精进者彼岸也。邪念者此岸,正念者彼岸也。邪定者此岸,正定者彼岸也。邪智者此岸,正智者彼岸也。邪解脱者此岸,正解脱者彼岸也。

婆罗门!此是此岸,此是彼岸也。

人到彼岸少

众生走岸边

于正说之法

行如法之人

当到达彼岸

死界甚难超

贤者弃黑法

当修习白法

己入于出家

远离乐难得

希求于喜悦

断诸欲无有

贤者除心垢

净化自己身

因此菩提分

而正心修善

不取欣弃执

光辉漏尽者

现世般涅槃”

一百十八 此岸

“诸比丘!我对汝等当说此岸与彼岸,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此岸,何等为彼岸耶?

诸比丘!邪见者是此岸,正见者是彼岸。[邪思惟者是此岸,正思惟者是彼岸。邪语者是此岸,正语者是彼岸。邪业者是此岸,正业者是彼岸。邪命者是此岸,正命者是彼岸。邪精进者是此岸,正精进者是彼岸。邪念者是此岸,正念者是彼岸。邪定者是此岸,正定者是彼岸。邪智者是此岸,正智者是彼岸。]邪解脱者是此岸,正解脱者是彼岸。

诸比丘!此是此岸也,此是彼岸也。

人中到彼岸少,

众生走岸边。

于正说之法

行如法之人,

当到彼岸。

死之境界甚难超,

贤者应弃黑法,

当修白法。

已入于出家

远离乐难得

希求于喜悦

断诸欲无有

贤者除心垢

净化自己身

因此菩提分

而正心修善

不取欣弃执

光辉漏尽者

现世般涅槃”

一百十九 舍法(一)

其时,婆罗门生闻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去世尊不远,立于一面。世尊见婆罗门生闻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于不远立于一面,见已对婆罗门生闻言:

“婆罗门!汝云何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而立于一面耶?婆罗门家今日为何耶?”

“尊瞿昙!婆罗门家今日为舍法。”

“婆罗门!婆罗门之舍法云何?”

“尊瞿昙!此处,婆罗门,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涂湿牛粪于地,敷生拘舍草,卧于砂地与火炉之间。其夜,三度起而合掌,归命于火,言:‘我等,舍于尊,舍于尊’,捧多新熟酥油于火,其夜过而布施殊妙之嚼食、啖食于婆罗门。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者如是。”

“婆罗门!婆罗门之舍法与圣者律之舍法异也。”

“尊瞿昙!圣者律之舍法云何?当愿尊瞿昙为我说法,云何为圣者律之舍法?”

“婆罗门!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尊者!”

婆罗门生闻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婆罗门!此处,圣弟子如是思择:‘邪见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见、舍邪见。‘邪思惟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思惟、舍邪思惟。‘邪语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语、舍邪语。

‘邪业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业、舍邪业。‘邪命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命、舍邪命。‘邪精进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精进、舍邪精进。‘邪念者于现法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念、舍邪念。‘邪定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定、舍邪定。‘邪智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智、舍邪智。‘邪解脱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解脱、舍邪解脱。婆罗门!圣者律之舍法如是。”

“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与圣者律之舍法异也,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亦不及此圣者律舍法之十六分之一。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让遮蔽者露出,教道于迷惑者,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即以种种之方便,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与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一百二十 舍法(二)

“诸比丘!当说圣之舍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圣之舍法耶?

诸比丘!此处,圣弟子如是思择:‘邪见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见、舍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者于现世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解脱、舍邪解脱。

诸比丘!此名为圣之舍法。”

一百二十一 先驱

“诸比丘!日轮上升之时,其先驱前相者即明相出。诸比丘!如是,于诸善法其先驱前相者即正见也。

诸比丘!若有正见,则正思惟生;若有正思惟,则正语生;若有正语,则正业生;若有正业,则正命生;若有正命,则正精进生;若有正精进,则正念生;若有正念,则正定生;若有正定,则正智生;若有正智,则正解脱生。”

一百二十二 漏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法,则资于漏尽。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法,则资于漏尽。”

第一二 舍法品[毕]

摄颂曰:

(一~三)三之非法、(四)阿夷那、

(五)伤歌逻、(六)此岸、

(七~八)二之舍法

(九)先驱、(一〇)漏。

第十三 清净品

一百二十三 清净

“诸比丘!此十法清净洁白,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十法清净洁白,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四 未生(一)

“诸比丘!此十法未生,生亦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十法未生,生亦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五 大果(一)

“诸比丘!此十法有大果、大功德,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十法有大果、大功德,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六 贪欲调伏(一)

“诸比丘!此十法究尽贪欲之调伏,究尽瞋恚之调伏,究尽愚痴之调伏,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十法究尽贪欲之调伏,究尽瞋恚之调伏,究尽愚痴之调伏,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七 一向厌患(一)

“诸比丘!此十法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现证、等觉、涅槃,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十法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现证、等觉、涅槃,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八 未生(二)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法,则未生,生亦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法,则未生,生亦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二十九 大果(二)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法,则有大果、大功德,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法,则有大果、大功德。”

一百三十 贪欲调伏(二)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法,则究尽贪欲之调伏,究尽瞋恚之调伏,究尽愚痴之调伏,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法,则究尽贪欲之调伏,究尽瞋恚之调伏,究尽愚痴之调伏,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三十一 一向厌患(二)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十法,则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止、现证、等觉、涅槃,不外于善逝之律仪。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若能修习多修此十法,则一向资于厌患、离贪、寂止、现证、等觉、涅槃,不外于善逝之律仪。”

一百三十二 邪性

“诸比丘!有十邪性,何等为十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十邪性也。”

一百三十三 正性

“诸比丘!有十正性,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十正性也。”

第一三 清净品[毕]

第十四 善良品

一百三十四 善良

“诸比丘!我当说善良与不善。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

诸比丘!何等为善良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良。”

一百三十五 圣法

“诸比丘!我当说圣法与非圣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非圣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圣法。

诸比丘!何等为圣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圣法。”

一百三十六 善

“诸比丘!我当说善与不善。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

诸比丘!何等为善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

一百三十七 义

“诸比丘!我当说义与非义。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非义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义。

诸比丘!何等为义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义。”

一百三十八 法

“诸比丘!我当说法与非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非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法。

诸比丘!何等为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法。”

一百三十九 无漏

“诸比丘!我当说有漏与无漏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有漏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漏法。

诸比丘!何等为无漏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无漏法。”

一百四十 无过

“诸比丘!我当说有过与无过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有过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过法。]

诸比丘!何等为无过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无过法。”

一百四十一 烦苦

“诸比丘!我当说烦苦与无烦苦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烦苦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烦苦法。

诸比丘!何等为非烦苦法。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烦苦法。”

一百四十二 积集

“诸比丘!我当说积集与损减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积集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积集法。

诸比丘!何等为损减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损减法。”

一百四十三 引苦

“诸比丘!我当说引苦与引乐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引苦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引苦法。

诸比丘!何等为引乐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引乐法。”

一百四十四 苦报

“诸比丘!我当说有苦报之法与有乐报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有苦报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苦报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有乐报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乐报之法。”

第一四 善良品[毕]

第十五 圣道品

一百四十五 圣道

“诸比丘!我当说圣道与非圣道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非圣道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圣道。

诸比丘!何等为圣道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圣道。”

一百四十六 黑道

“诸比丘!我当说白道与黑道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黑道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黑道。

诸比丘!何等为白道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白道。”

一百四十七 正法

“诸比丘!我当说正法与不正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正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正法。

诸比丘!何等为正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正法。”

一百四十八 善士法

“诸比丘!我当说善士法与不善士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士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士法。

诸比丘!何等为善士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士法。”

一百四十九 应起

“诸比丘!我当说应起与不应起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起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起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起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起之法。”

一百五十 应习

“诸比丘!我当说应习与不应习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习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习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习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习之法。”

一百五十一 应修习

“诸比丘!我当说应修习与不应修习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修习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修习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修习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修习之法。”

一百五十二 应多修

“诸比丘!我当说应多修与不应多修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多修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多修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多修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多修之法。”

一百五十三 应忆念

“诸比丘!我当说应忆念与不应忆念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忆念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忆念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忆念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定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忆念之法。”

一百五十四 应现证

“诸比丘!我当说应现证与不应现证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现证之法耶?

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现证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现证之法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现证之法。”

第十五 圣道品[毕]

第 三 五十经[毕]

第十六 人品

一百五十五 应依附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不应依附。何等为十耶?

即有邪见、有邪思惟、有邪语、有邪业、有邪命、有邪精进、有邪念、有邪定、有邪智、有邪解脱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人不应依附。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应依附。何等为十耶?

即有正见、有正思惟、有正语、有正业、有正命、有正精进、有正念、有正定、有正智、有正解脱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人应依附。”

一百五十六~一百六十六 应亲近——大福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不应亲近……应亲近……

……不应敬奉……应敬奉……

……不应供养……应供养……

……不应称赞……应称赞……

……不应尊重……应尊重……

……不应恭顺……应恭顺……

……不应能成……应能成……

……不为清净……为清净……

……不为败慢……为败慢……

……于慧不能增长……于慧能增长……

……积大非福……积大福。何等为十耶?

即有正见、有正思惟、有正语、有正业、有正命、有正精进、有正念、有正定、有正智、有正解脱也。

诸比丘!能成就此十法之人积大福。”

第十六 人品[毕]

第十七 生闻品

一百六十七 舍法(一)

其时,婆罗门生闻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去世尊不远,立于一面,世尊见婆罗门生闻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于不远立于一面,见已,对婆罗门生闻言:

“婆罗门!汝云何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手握湿拘舍草而立于一面耶?婆罗门家今日为何耶?”

“尊瞿昙!婆罗门家今日为舍法。”

“婆罗门!婆罗门之舍法云何?”

“尊瞿昙!此处,婆罗门,于布萨日,洗头新著一双劫刍麻衣,涂湿牛粪于地,敷生拘舍草,卧于砂地与火炉之间。其夜,三度起而合掌,归命于火,言:‘我等,舍于尊,舍于尊’,捧多新熟酥油于火,其夜过而布施殊妙之嚼食、啖食于婆罗门。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者如是。”

“[婆罗门!]婆罗门之舍法与圣者律之舍法异也。”

“尊瞿昙!圣者律之舍法云何?当愿尊瞿昙为我说法,云何为圣者律之舍法?”

“婆罗门!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尊者!”

婆罗门生闻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婆罗门!此处,圣弟子如是思择:‘杀生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杀生、舍杀生。‘不与取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不与取、舍不与取。‘欲邪行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欲邪行、舍欲邪行。‘虚诳语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虚诳语、舍虚诳语。‘离间语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离间语、舍离间语。‘粗恶语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粗恶语、]舍粗恶语。‘杂秽语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杂秽语、舍杂秽语。‘贪欲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贪欲、舍贪欲。‘瞋恚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瞋恚、舍瞋恚。‘邪见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见、舍邪见。婆罗门!圣者律之舍法如是。”

“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与圣者律之舍法异也。尊瞿昙!婆罗门之舍法亦不及此圣者律舍法之十六分之一。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让遮蔽者露出,教道于迷惑者,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即以种种之方便,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与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一百六十八 舍法(二)

“诸比丘!我当说圣之舍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圣之舍法耶?

诸比丘!此处,圣弟子如是思择:‘杀生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杀生、离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者于现法于来世皆有恶报’,彼如是思择而断邪见、舍邪见。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圣之舍法。”

一百六十九 伤歌逻

时,婆罗门伤歌逻者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婆罗门伤歌逻白世尊言:

“瞿昙!何等为此岸,何等为彼岸耶?”

“婆罗门!杀生者是此岸,离杀生者是彼岸也。婆罗门!不与取者是此岸,离不与取者是彼岸。欲邪行者是此岸,离欲邪行者是彼岸也。虚诳语者是此岸,离虚诳语者是彼岸也。离间语者是此岸,离离间语者是彼岸也。粗恶语者是此岸,离粗恶语者是彼岸也。杂秽语者是此岸,离杂秽语者是彼岸也。贪欲者是此岸,无贪欲者是彼岸也。瞋恚者是此岸,无瞋恚者是彼岸也。邪见者是此岸,正见者彼岸也。

婆罗门!此是此岸,此是彼岸也。

人到彼岸少

众生走岸边

于正说之法

行如法之人

当到达彼岸

死界甚难超

贤者弃黑法

当修习白法

己入于出家

远离乐难得

希求于喜悦

断诸欲无有

贤者除心垢

净化自己身

因此菩提分

而正心修善

不取欣弃执

光辉漏尽者

现世般涅槃”

一百七十 岸

“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此岸与彼岸。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此岸,何等为彼岸耶?

诸比丘!杀生者是此岸,离杀生者是彼岸也。不与取者是此岸,离不与取者是彼岸也。欲邪行者是此岸,离欲邪行者是彼岸也。虚诳语者是此岸,离虚诳语者是彼岸也。离间语者是此岸,离离间语者是彼岸也。粗恶语者是此岸,离粗恶语者是彼岸也。离秽语者是此岸,离杂秽语者是彼岸也。贪欲者是此岸,无贪欲者是彼岸也。瞋恚者是此岸,无瞋恚者是彼岸也。邪见者是此岸,正见者是彼岸也。

诸比丘!此是此岸,此是彼岸也。

人到彼岸少

众生走岸边

于正说之法

行如法之人

当到达彼岸

死界甚难超

贤者弃黑法

当修习白法

己入于出家

远离乐难得

希求于喜悦

断诸欲无有

贤者除心垢

净化自己身

因此菩提分

而正心修善

不取欣弃执

光辉漏尽者

现世般涅槃”

一百七十一 略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非义,当知法与义;知非法与非义,知法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诸比丘!何等为非法与非义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法与非义。

诸比丘!何等为法与义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法与义。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非义,当知法与义;知非法与非义,知法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如是所说者,则缘此而说也。”

一百七十二 迦旃延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从座而起,入于精舍。

时,彼诸比丘于世尊离去不久,即思念:

“友等!世尊如是略说,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当可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耶?”

时,彼诸比丘即思念:

“彼具寿摩诃迦旃延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摩诃迦旃延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我等宜往具寿摩诃迦旃延之处,往已当问此义于具寿摩诃迦旃延。应如具寿摩诃迦旃延之所记,受持之。”

时,彼诸比丘即前往具寿摩诃迦旃延之处,往已,与具寿摩诃迦旃延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对具寿摩诃迦旃延言:

“友迦旃延!世尊如是略说而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时,我等于世尊离去不久,即思念:‘友等!世尊如是略说,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可分别世尊所说、所不分别之广义’。友!时,我等即思念:‘彼具寿摩诃迦旃延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摩诃旃延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我等宜往具寿摩诃迦旃延之处,往已当问此义于具寿摩诃迦旃延。应如具寿摩诃迦旃延之所说,受持之。’

具寿摩诃迦旃延请分别。”

“友等!譬如有人,欲核心、求核心、寻核心而往有大核心之树立,过根、过干,思惟于枝叶当求核心。此事亦如是,具寿等于师现前,世尊过,思惟当问此义于我。友等!世尊是知知、见见,为眼、为智、为法、为梵,为说者、宣说者而现义、与甘露,为法王、如来。汝等往诣世尊之处,询问此义,当如世尊所记,受持之。”

“友!世尊为如实知知、见见,为眼、为智、为法、为梵,为说者、宣说者而现义、与甘露,为法王、如来也。我等往诣世尊之处,询问此义,如世尊所记,当受持之。然而,具寿摩诃迦旃延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具寿摩诃迦延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请具寿摩诃迦旃延,安易分别。”

“友等!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摩诃迦旃延。具寿摩诃迦旃延即说:

“友等!世尊略说而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等!何等为非法耶?何等为法耶?何等为非义耶?何等为义耶?

友等!杀生者是非法,离杀生者是法也。以诸之杀生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此乃非义;以离杀生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不与取者是非法,离不与取者是法也。以诸之不与取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不与取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欲邪行者是非法,离欲邪行者是法也。以诸之欲邪行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欲邪行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虚诳语者是非法,离虚诳语者是法也。以诸之虚诳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虚诳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离间语者是非法,离离间语者是法也。以诸之离间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离间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粗恶语者是非法,离鹿恶语者是法也。以诸粗恶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粗恶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杂秽语者是非法,离杂秽语者是法也。以诸杂秽语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杂秽语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贪欲者是非法,无贪者是法也。以诸贪欲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无贪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瞋恚者是非法,无瞋者是法也。以诸之瞋恚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无瞋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邪见者是非法,正见者是法也。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见为缘而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友等!世尊略说而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友等!我了悟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友等!复次,汝等若欲往诣世尊之处,询问此义,当如世尊所记受持之。”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对具寿摩诃迦旃延之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而起,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略说而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大德!时,我等于世尊离去不久而思念:‘友等!世尊如是略说而不分别广义,从座而起,入于精舍,曰:“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谁可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耶?’大德!时,我等即思念:‘彼具寿摩诃迦旃延为师所称赞,为有智之同梵行者所恭敬。彼具寿摩诃迦旃延当能分别世尊所略说、所不分别之广义,我等宜往具寿摩诃迦旃延之处,往已,当问此义于具寿摩诃迦旃延。应如具寿摩诃迦旃延之所记,受持之’。大德!时,我等即往具寿摩诃旃延之处,往已,询问此义于具寿摩诃迦旃延。大德!具寿摩诃迦旃延即以如是之相、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而善分别其义。”

“善哉!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摩诃迦旃延贤明也,诸比丘!摩诃迦旃延有大慧也。诸比丘!汝等若来问此义于我,则我亦如摩诃迦旃延之所记而记。此乃其义,如是当受持。”

一百七十三 非法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诸比丘!何等为非法耶?何等为法耶?何等为非义耶?何等为义耶?

诸比丘!杀生者是非法,离杀生者是法也。以诸杀生为缘而生数多之恶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离杀生为缘而生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诸比丘!不与取者是非法,离不与取者是法也……。诸比丘!欲邪行者是非法,离欲邪行者是法也……。诸比丘!虚诳语者是非法,离虚诳语者是法也……。诸比丘!离间语者是非法,离离间语者是法也……。诸比丘!粗恶语者是非法,离粗恶语者是法也……。诸比丘!杂秽语者是非法,离杂秽语者是法也……。诸比丘!贪欲者是非法,无贪者是法也……。诸比丘!瞋恚者是非法,无瞋者是法也……。诸比丘!邪见者是非法,正见者是法也。以诸邪见为缘而生数多之不善法者,此乃非义;以正见为缘而生数多之善法修习圆满者,此乃义也。

诸比丘!当知非法与法,当知非义与义;知非法与法,知非义与义已,当随法随义而行。如是所说者,则缘此而说也。”

一百七十四 因

“诸比丘!我说杀生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不与取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欲邪行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虚诳语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离间语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粗恶语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秽语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贪欲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瞋恚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诸比丘!我说邪见有三种,[谓]因贪、因瞋、因痴也。

诸比丘!如是,贪者生起业之因缘,瞋者生起业之因缘,痴者生起业之因缘;贪尽者灭尽业之因缘,瞋尽者灭尽业之因缘,痴尽者灭尽业之因缘。”

一百七十五 出离

“诸比丘!此法有出离,此法非无出离。诸比丘!云何为此法有出离,此法非无出离耶?

诸比丘!于杀生者,离杀生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不与取者,离不与取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欲邪行者,离欲邪行者出是离也。诸比丘!于虚诳语者,离虚诳语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离间语者,离离间语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粗恶语者,离粗恶语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杂秽语者,离杂秽语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贪欲者,无贪欲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瞋恚者,无瞋恚者是出离也。诸比丘!于邪见者,正见者是出离也。诸比丘!如是,有出离。”

一百七十六 淳陀

尔时,世尊住波婆城金师淳陀之奄婆园。时,金师淳陀往诣世尊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世尊对金师淳陀言:

“淳陀!汝喜乐何等人之净行耶?”

“大德!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我即喜乐彼等之净行。”

“淳陀!云何为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耶?”

“大德!此处,有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彼等即劝导其弟子曰:‘男子!晨早从卧处而起,触地!若不能触地,则触湿牛粪!若不能触湿牛粪,则触生草!若不能触生草,则事火!若不能事火,则合掌而归命于日轮!若不能合掌归命于日轮,则于日暮时,三度水浴!’大德!如是,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我即喜乐彼等之净行。”

“淳陀!西方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与圣者律之净行异也。”

“大德!圣者律之净行云何?惟愿大德世尊,为我说法,云何为圣者律之净行?”

“淳陀!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大德!”

彼金师淳陀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淳陀!身之不净行有三种,语之不净行有四种,意之不净行有三种。

淳陀!何等为身之不净行有三种耶?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杀生、暴戾、手血腥,思惟杀害、挝捶,于一切之生类无慈悲也。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而盗取他人之财物。欲邪行,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守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与以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

淳陀!如是,身之不净行有三种。

淳陀!何等为语之不净行有四种耶?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为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作证人,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知’,知而言‘不知’,不见而言‘见’,见而言‘不见’;如是,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为离间语,为令离间,闻于此处而语于彼处;为令离间,闻于彼处而语于此处;令和合分裂,鼓励分裂;乐部党、欢部党、喜部党,说令作部党之语。为粗恶语,粗暴、粗俗,酷于他人、叱责他人,充满忿怒,说如此不和合之语。为杂秽语,非时说、非实说、非义说、非法说、非律说,说无价值、无譬喻、无边际而不引义利之语于非时。

淳陀!如是,语之不净行有四种。

淳陀!何等为意之不净行有三种耶?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有贪欲,为贪着他人之财物,思‘嗟!令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有瞋心,以瞋意思惟:‘害此等之有情,当缚截灭亡’。有邪见,有颠倒见,思:‘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无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无自证、现证而宣说者’。

淳陀!如是,意之不净行有三种。

淳陀!此乃十不善业道也。淳陀!成就此十不善业道者,于晨早从卧处而起,触地亦不净,不触地亦不净也;触湿牛粪亦不净,不触湿牛粪亦不净也;触生草亦不净,不触生草亦不净也;事火亦不净,不事火亦不净也;合掌而归命于日轮亦不净,不合掌而归命于日轮亦不净也;于日暮时止三度水浴亦不净,于日暮时止不三度水浴亦不净也。何以故耶?淳陀!此十不善业道者为不净而作不净。淳陀!因成就此十不善业道而有地狱,有畜生,有饿鬼趣,及有其余之恶趣。

淳陀!身之净行有三种,语之净行有四种,意之净行有三种。

淳陀!何等为身之净行有三种耶?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有慈悲,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而住。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不盗取他人之财物。断欲邪行、离欲邪行,不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不与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

淳陀!如是,身之净行有三种。

淳陀!何等为语之净行有四种耶?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断虚诳语、离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作证人而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不知’,知而言‘知’,不见而言‘不见’,见而言‘见’;如是,不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断离间语、离离间语,不为令离间,闻于此处而语于彼处;不为令离间,闻于彼处而语于此处;不令和合分裂,励和合、乐和合、欢和合、喜和合,说令作和合之语。断粗恶语、离粗恶语,为诸之清美、顺耳、可乐、心乐、优雅,如此多人之可爱、多人之可意之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应时说、真实说、义说、法说、律说,说有价值、有譬喻、有边际而能引义利之语于应时。

淳陀!如是,语之净行有四种。

淳陀!何等为意之净行有三种耶?

一〇

淳陀!此处,有一类者为无贪,不为贪着他人之财物而思:‘嗟!令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无瞋心,无瞋意思惟:‘令此等之有情,活命于无怨、无害、无恼、安乐’。有正见,无颠倒见,思:‘有施、有供施、有烧施、有善恶业之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生死之众生,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有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有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

淳陀!如是,意之净行有三种。

一一

淳陀!此乃十善业道。淳陀!成就此十善业道者,于晨早从卧处而起,触地亦清净,不触地亦清净也;触湿牛粪亦清净,不触湿牛粪亦清净也;触生草亦清净,不触生草亦清净也;事火亦清净,不事火亦清净也;合掌而归命于日轮亦清净,合掌而不归命于日轮亦清净也;于日暮时止三度水浴亦清净,于日暮时止不三度水浴亦清净也。何以故耶?淳陀!此十善业道者为清净而作清净。淳陀!因成就此十善道而有天、有人,及有其余之善趣。”

一二

如是所说,金师淳陀即白世尊言:

“妙哉!妙哉!大德![譬如使跌倒者站起,使覆蔽者露出,教道于迷者,揭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世尊即以种种之方便,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世尊与法与及比丘众。]大德世尊!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尽形寿归依。”

一百七十七 生闻

时,婆罗门生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婆罗门生闻白世尊言:

“尊瞿昙!我等婆罗门与布施、作信施,思‘当供此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令命终之亲属血缘受此布施’。尊瞿昙!得供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耶?命终之亲属血缘得受布施耶?”

“婆罗门!若为相应处得供,若非相应处不然。”

“尊瞿昙!何等为相应处耶?何等为非相应处耶?”

“婆罗门!此处有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地狱。彼即于彼处,依地狱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彼即于彼处,依畜生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因人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其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乃至……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因天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饿鬼趣。彼即于彼处,依饿鬼趣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又依此世之朋友、知人、亲属、血缘所施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相应处也,于住彼处者得受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生于彼相应处者,受其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亦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于如是长时,彼相应处无命终亲属血缘之居住者,无有是处。婆罗门!而且,施者非无果。”

“尊瞿昙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耶?”

“婆罗门!我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

婆罗门!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马之朋辈……乃至……生于牛之朋辈……乃至……生于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

婆罗门!施者非无果。”

“希有哉!尊瞿昙!未曾有哉!尊瞿昙!应与布施应为信施,所以者,施者非无果也。”

“如是,婆罗门!婆罗门!施者非无果也。”

“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使覆蔽者露出,教道于迷者,揭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第一七 生闻品[毕]

第十八 善良品

一百七十八 善良

“诸比丘!我当说善良与不善。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

诸比丘!何等为善良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良。”

一百七十九 圣法

“诸比丘!我当说圣法与非圣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非圣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圣法。

诸比丘!何等为圣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圣法。”

一百八十 善

“诸比丘!我当说善与不善。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

诸比丘!何等为善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

一百八十一 义

“诸比丘!当说义与非义。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非义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义。

诸比丘!何等为义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义。”

一百八十二 法

“诸比丘!我当说法与非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非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法。

诸比丘!何等为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法。”

一百八十三 无漏

“诸比丘!我当说有漏与无漏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有漏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漏法。

诸比丘!何等为无漏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无漏法。”

一百八十四 无过

“诸比丘!我当说有过与无过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有过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有过法。

诸比丘!何等为无过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无过法。”

一百八十五 烦苦

“诸比丘!我当说烦苦与非烦苦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烦苦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烦苦法。

诸比丘!何等为非烦苦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烦苦法。”

一百八十六 积集

“诸比丘!我当说积集与损减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积集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积集法。

诸比丘!何等为损减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损减法。”

一百八十七 引苦

“诸比丘!我当说引苦与引乐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引苦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引苦法。

诸比丘!何等为引乐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引乐法。”

一百八十八 苦报

“诸比丘!我当说苦报法与乐报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苦报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苦报法。

诸比丘!何等为乐报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乐报法。”

第十八 善良品[毕]

第十九 圣道品

一百八十九 圣道

“诸比丘!我当说圣道与非圣道。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非圣道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非圣道。

诸比丘!何等为圣道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圣道。”

一百九十 黑道

“诸比丘!我当说黑道与白道。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黑道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黑道。

诸比丘!何等为白道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白道。”

一百九十一 正法

“诸比丘!我当说正法与不正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正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正法。

诸比丘!何等为正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正法。”

一百九十二 善士法

“诸比丘!我当说善士法与不善士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善士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善士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善士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善士法。”

一百九十三 应起

“诸比丘!我当说应起与不应起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起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起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起之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之为应起之法。”

一百九十四 应习

“诸比丘!我当说应习与不应习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习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习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习之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习之法。”

一百九十五 应修习

“诸比丘!我当说应修习与不应修习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修习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修习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修习之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修习之法。”

一百九十六 应多修

“诸比丘!我当说应多修与不应多修之法……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多修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多修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多修之法。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多修之法。”

一百九十七 应忆念

“诸比丘!我当说应忆念与不应忆念之法、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忆念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忆念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忆念之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忆念之法。”

一百九十八 应现证

“诸比丘!我当说应现证与不应现证之法。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不应现证之法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瞋恚、]邪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不应现证之法。

诸比丘!何等为应现证之法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正见也。

诸比丘!此乃名之为应现证之法。”

第十九 圣道品[毕]

第二十 人品

一百九十九 应依附——大福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不应依附。何等为十耶?

即杀生、不与取、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人,不应依附。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应依附。阿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人,应依附。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人,不应亲近……应亲近……

……不应敬奉……应敬奉……

……不应供养……应供养……

……不应称赞……应称赞……

……不应尊重……应尊重……

……不应恭顺……应恭顺……

……不应能成……应能成……

……不为清净……为清净……

……不为败慢……为败慢……

……于慧不能增长……于慧能增长……

……积大非福……积大福。何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人积大福。”

第二十 人品

第四 五十经毕

第二十一 业所生身品

二百 地狱、天界(一)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地狱。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杀生、暴戾、手血腥,思惟杀害、挝捶,于一切之生类无慈悲也。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而盗取他人之财物。欲邪行,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与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为证人而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知’,知而言‘不知’,不见而言‘见’,见而言‘不见’;如是,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为离间语,为使离间,此处闻而语彼处;为使离间,彼处闻而语此处;令和合分裂,鼓励分裂;乐部党、欢部党、喜部党、为作部党之语。为粗恶语,粗暴、粗俗,酷于他人、叱责他人,充满忿怒,说如此不和合之语。为杂秽语,非时说、非实说、非义说、非法说、非律说,说无价值、无譬喻、无边际而不引义利之语于非时。有贪欲,贪着他人之财物,思:‘嗟!令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有瞋心,以瞋恚思惟:‘害此等之有情,当缚截灭亡’。有邪见,有颠倒见,思:‘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无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无自证、现证而宣说者。’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地狱。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入天界。何等为十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有慈悲,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而住。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不盗取他人之财物。断欲邪行、离欲邪行,不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不与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断虚诳语、离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作证人而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不知’,知而言‘知’,不见而言‘不见’,见而言‘见’;如是,不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断离间语、离离间语,为不令离间,闻于此处而不语于彼处;为不令离间,闻于彼处而不语于此处;不令分裂和合,鼓励和合、乐和合、欢和合、喜和合、作和合之语。断粗恶语、离粗恶语,说如此诸清美、顺耳、可乐、心乐、优雅而为多人之可爱、多人可意之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应时而说、真实说、义说、法说、律说,说有价值、有譬喻、有边际而能引义利之语于应时。无贪,不贪著于他人之财物,不思:‘嗟!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无瞋心,无瞋恚思惟:‘令此等之有情而活命于无怒、无害、无恼、安乐’。有正见,无颠倒见,思:‘有施、有供施、有烧施、有善恶业之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生死之众生,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有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有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入天界。”

二百一 地狱、天界(二)

二百二 妇女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妇女,随其所赍而堕地狱。何等为十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妇女,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妇女,随其所赍而入天界。何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妇女,随其所赍而入天界。”

二百三 优婆夷(一)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优婆夷,随其所赍而堕地狱。何等为十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优婆夷,随其所赍而堕地狱。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优婆夷,随其所赍而入天界。何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优婆夷,随其所赍而入天界。”

二百四 优婆夷(二)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优婆夷,住家而非无畏。何等为十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优婆夷,住家而非无畏。

诸比丘!成就十法之优婆夷,住家而无畏也。何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之优婆夷,随其所赍,住家而无畏也。”

二百五 蛇行法

“诸比丘!我当说蛇行之法门。谛听!善思作意。”

“唯然!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诸比丘!何等为蛇行之法门耶?

诸比丘!有情以业为所有,以业为相续,以业为胎,以业为亲族,以业为归趣,作善恶业而相续之。

三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杀生、暴戾、手血腥,思惟杀害、挝捶,于一切之生类无慈悲也。彼即以身蛇行、以语蛇行、以意蛇行,彼之身业邪歪,语业邪歪,意业邪歪,趣邪歪,生邪歪。诸比丘!于趣邪歪、生邪歪者,说二趣随一之趣,谓:一向苦之地狱,或蛇行畜生也。诸比丘!何等为蛇行畜生耶?即蛇、蝎、百足、鼬、猫、鼠、枭,与其余之畜生有情,见人则蛇行者也。诸比丘!生类之生者如是,随所作而生,生则受触。诸比丘!如是,说有情者业相续也。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第二〇五经参照]……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有颠倒见,思:‘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无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无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彼即以身蛇行、以语蛇行、以意蛇行,彼之身业邪歪,语业邪歪,意业邪歪,趣邪歪,生邪歪也。诸比丘!于趣邪歪、生邪歪者,说二趣随一之趣,谓:一向苦之地狱,或蛇行畜生也。诸比丘!何等为蛇行畜生耶?即蛇、蝎、百足、鼬、猫、鼠、枭,与其余之畜生有情,见人则蛇行者也。诸比丘!生类之生者如是,随所作而生,生则受触。诸比丘!如是,说有情者业相续也。

诸比丘!有情以业为所有,以业为相续,以业为胎,以业为亲族,以业为归趣,作善恶业而相续之。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有慈悲,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而住。彼即身不蛇行、语不蛇行、意不蛇行,彼之身业正直,语业正直,意业正直,趣正直,生正直。诸比丘!于趣正直、生正直者,说二趣随一之趣,谓:一向乐之天界,或高贵刹帝利之大家、婆罗门之大家、居士大家,富饶、有大财、大受用物,多金银、多财物、多财谷也。诸比丘!生类之生如是,随所作而生,生则受触。诸比丘!如是,说有情者业之相续也。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断不与取、离不与取……断欲邪行、离欲邪行……断虚诳语、离虚诳语……断离间语、离离间语……断粗恶语、离粗恶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无贪……无瞋……有正见,无颠倒见,思:‘有施、有供施、有烧施、有善恶业之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有正作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有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彼即身不蛇行、语不蛇行、意不蛇行,彼之身业正直,语业正直,意业正直,趣正直,生正直也。诸比丘!于趣正直、生正直者,说二趣随一之趣,谓:一向乐之天界,或高贵刹帝利之大家、婆罗门之大家、居士大家,富饶、有大财、大受用物,多金银、多财物、多财谷也。诸比丘!如是,生类之生如是,随所作而生,生则受触。诸比丘!如是,说有情者业之相续也。

诸比丘!有情以业为所有,以业为相续,以业为胎,以业为亲族,以业为归趣,作善恶之业而相续之。

诸比丘!此乃蛇行之法门也。”

二百六 摩尼珠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诸比丘!此中,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杀生、暴戾、手血腥,思惟杀害、挝捶,于一切之生类无慈悲也。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盗取他人之财物。欲邪行,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与以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为证人而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知’,知而言‘不知’,不见而言‘见’,见而言‘不见’;如是,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离间语。为使离间,于此处闻而语于彼处,为使离间,于彼处闻而语于此处;令和合分裂、鼓励分裂,乐部党、欢部党、喜部党、作部党之语。为粗恶语,粗暴、粗俗而酷于他人,叱责他人,充满忿怒,说如此不和合之语。为杂秽语,非时说、非实说,说无价值、无譬喻、无边际而不引义利之语于非时。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

诸比丘!云何依不善之畏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有贪欲,贪著于他人之财物,思:‘嗟!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有瞋心,以瞋恚思惟:‘害此等之有情,当缚截灭亡。’有邪见,有颠倒见,思:‘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无正道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无自证知、现证而宣说者。’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依三种身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诸比丘!依四种语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诸比丘!依三种意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譬如掷于空中之圆满摩尼珠,随堕而善安立。诸比丘!如是,依三种身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依四种语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依三种意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则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诸比丘!此中,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断杀生、离杀生,弃杖、弃刀、有耻、有慈悲、利益哀愍一切之生类而住。断不与取、离不与取,在聚落、空地,不与不盗取他人之财物。断欲邪行、离欲邪行,不与有母、有父、有兄弟、有姊妹、有亲属、有法守护、有夫、受刑,乃至不与华鬘装饰之女人交往。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耶?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断虚诳语、离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为证人而被唤问,曰:‘男子!言汝所知。’彼不知而言‘不知’,知而言‘知’,不见而言‘不见’,见而言‘见’;如是,不为己、或为他、或为少分之利得而故说虚诳。断离间语、离离间语,不为令离间,于此处闻而不语于彼处,不为令离间,于彼处闻而不语于此处;令分裂和合,说鼓励和合、乐和合、欢和合、喜和合、作和合之语。断粗恶语、离粗恶语,说如是诸之清美、耳顺、可乐、心乐、优雅而多人之可爱、多人可意之语。断杂秽语、离杂秽语,应时说、真实说,义说、法说、律说,应时而说有价值、有譬喻、有边际而能引义利之语。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耶?

一〇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无贪,不贪著于他人之财物,不思:‘嗟!属于他人之物,令属于我。’无瞋心,无瞋恚思惟:‘令此等之有情,当活命于无怨、无害、无恼、安乐。’有正见,无颠倒见,思:‘有施、有供施、[有烧施、有善恶业之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生死之众生,于世间之沙门,婆罗门有正道正行者,令此世他世有证知、现证而宣说者。’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

一一

诸比丘!依三种身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诸比丘!依四种语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诸比丘!依三种意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一二

诸比丘!譬如掷于空中之圆满摩尼珠,随堕而善安立。诸比丘!如是,依三种身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依四种语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依三种意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一三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未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

二百七 思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未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诸比丘!此中,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耶?……乃至……[前经参照]……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身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耶?……乃至……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语业过失有四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种耶?……乃至……

诸比丘!如是,依不善之思惟,引苦、苦报之意业过失有三种。

诸比丘!依三种身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诸比丘!依四种语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诸比丘!依三种意业过失不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诸比丘!此中,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耶?……乃至……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身业成就有三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耶?……乃至……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语业成就有四种。

诸比丘!云何为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耶?……乃至……

诸比丘!如是,依善之思惟,引乐、乐报之意业成就有三种。

诸比丘!依三种身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诸比丘!依四种语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诸比丘!依三种意业成就善思惟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乃至……”

二百八 业所生身

“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其消灭,彼现法或未来或次第生起者亦如是。诸比丘!所思、所作、所积集之业,若不受[报],则我不说作苦之边际。诸比丘!彼圣弟子,如是以离贪、离瞋、不痴、正知、正念而慈俱行之心,遍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横、遍,于一切处、一切世界,以与慈俱行,极广、甚大、无量、无怨、无害之心,遍满而住。彼如是了知:‘前我心微小,未修善,今我心无量,已善修也;诸有量之业,于此处无限、无量’。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若此童子,已自幼少修习慈心解脱,应作恶业耶?”

“不也,大德!”

“不作恶业而应受苦耶?”

“不也,大德!大德!若不作恶业,云何受苦!”

“诸比丘!不论男女当俱修习此慈心解脱。诸比丘!男女俱[于命终之时],不可持此身而去,诸比丘!此为可死而以心为因;彼如是了知‘前我依业所生身而作之恶业者,皆受于此[世],不使后有’。诸比丘!如是,比丘内观,若能修习慈心解脱,则资于不还果,但未通达更上之解脱。

以悲俱行之心……以喜俱行之心……以舍俱行之心,遍满于一方而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横、遍,于一切处、一切世界,以与慈俱行,极广、甚大、无量、无怨、无害之心,遍满而住。彼如是了知:‘前我心微小,未修善,今我心无量,已善修也;诸有量之业,于此处无限、无量’。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若此童子,已自幼少修习舍心解脱,应作恶业耶?”

“不也,大德!”

“不作恶业而应受苦耶?”

“不也,大德!大德!若不作恶业,云何受苦!”

“诸比丘!不论男女当俱修习此舍心解脱。诸比丘!男女俱[于命终之时],不可持此身而去,诸比丘!此为可死而以心为因;彼如是了知‘前我依业所生身而作之恶业者,皆受于此[世],不使后有’。诸比丘!如是,比丘内观,若能修习舍心解脱,则资于不还果,但未通达更上之解脱。”

二百九 婆罗门

时,有一婆罗门,往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俱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有何因、何缘,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耶?”

“婆罗门!依非法行、不正行,如是,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尊瞿昙!复次,有何因、何缘,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耶?”

“婆罗门!依如法行、正直行,如是,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我不悟尊瞿昙所略说之广义。尊瞿昙,愿如是说法,我可得了悟尊瞿昙所略说之广义。”

“婆罗门!果尔,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唯然!尊者!”

彼婆罗门应诺世尊。世尊即说:

“婆罗门!身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语之非法行、不正行有四种,意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

婆罗门!云何为身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耶?……乃至……[第二〇六经参照]……

婆罗门!如是,身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

婆罗门!云何为语之非法行、不正行有四种耶?……乃至……

婆罗门!如是,语之非法行、不正行有四种。

婆罗门!云何为意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耶?……乃至……

婆罗门!如是,意之非法行、不正行有三种。

婆罗门!如是,依非法行、不正行,如是,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

婆罗门!身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语之如法行、正直行有四种,意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

婆罗门!云何为身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耶?……乃至……

婆罗门!如是,身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

婆罗门!云何为语之如法行、正直行有四种耶?……乃至……

婆罗门!如是,语之如法行、正直行有四种。

婆罗门!云何为意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耶?……乃至……

婆罗门!如是,意之如法行、正直行有三种。

婆罗门!如是,依如法行、正直行,如是,此处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让覆蔽者露出,教道于迷者,揭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之方便,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第二十一 业所生身品[毕]

[广说]

二百十 十法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何等为十耶?

即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何等为十耶?

即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也。

诸比丘!成就此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

二百十一 二十法

“诸比丘!成就二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何等为二十耶?

即自杀生,劝他杀生。自不与取,劝他不与取。自欲邪行,劝他欲邪行。自虚诳语,劝他虚诳语。自离间语,劝他离间语。自粗恶语,劝他粗恶语。自杂秽语,劝他杂秽语。自有贪欲,劝他有贪欲。自有瞋心,劝他有瞋恚。自有邪见,劝他有邪见。

诸比丘!成就此二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二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何等为二十耶?

即自离杀生,劝他离杀生。自离不与取,劝他离不与取。自离欲邪行,劝他离欲邪行。自离虚诳语,劝他离虚诳语。自离离间语,劝他离离间语。自离粗恶语,劝他离粗恶语。自离杂秽语,劝他离杂秽语。自无贪欲,劝他无贪欲。自无瞋心,劝他无瞋恚。自有正见,劝他有正见。

诸比丘!成就此二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

二百十二 三十法

“诸比丘!成就三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何等为三十耶?

即自杀生,劝他杀生,许可杀生。自不与取,劝他不与取,许可不与取。自欲邪行,劝他欲邪行,许可欲邪行。自虚诳语,劝他虚诳语,许可虚诳语。自离间语,劝他离间语,许可离间语。自粗恶语,劝他粗恶语,许可粗恶语。自杂秽语,劝他杂秽语,许可杂秽语。自有贪欲,劝他有贪欲,许可贪欲。自有瞋心,劝他有瞋恚,许可瞋恚。自有邪见,劝他有邪见,许可邪见。

诸比丘!成就此三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三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何等为三十耶?

即自离杀生,劝他离杀生,许可离杀生。自离不与取,劝他离不与取,许可离不与取。自离欲邪行,劝他离欲邪行,许可离欲邪行。自离虚诳语,劝他离虚诳语,许可离虚诳语。自离离间语,劝他离离间语,许可离离间语。自离粗恶语,劝他离粗恶语,许可离粗恶语。自离杂秽语,劝他离杂秽语,许可离杂秽语。自无贪欲,劝他无贪欲,许可无贪。自无瞋心,劝他无瞋恚,许可无瞋。自有正见,劝他有正见,许可正见。

诸比丘!成就此三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

二百十三 四十法

“诸比丘!成就四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何等为四十耶?

即自杀生,劝他杀生,许可杀生,赞叹杀生。自不与取,劝他不与取,许可不与取,赞叹不与取。自欲邪行,劝他欲邪行,许可欲邪行,赞叹欲邪行。自虚诳语,劝他虚诳语,许可虚诳语,赞叹虚诳语。自离间语,劝他离间语,许可离间语,赞叹离间语。自粗恶语,劝他粗恶语,许可粗恶语,赞叹粗恶语。自杂秽语,劝他杂秽语,许可杂秽语,赞叹杂秽语。自有贪欲,劝他有贪欲,许可贪欲,赞叹贪欲。自有瞋心,劝他有瞋恚,许可瞋恚,赞叹瞋恚。自有邪见,劝他有邪见,许可邪见,赞叹邪见。

诸比丘!成就此四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四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何等为四十耶?

即自离杀生,劝他离杀生,许可离杀生,赞叹离杀生。自离不与取,劝他离不与取,许可离不与取,赞叹离不与取。自离欲邪行,劝他离欲邪行,许可离欲邪行,赞叹离欲邪行。自离虚诳语,劝他离虚诳语,许可离虚诳语,赞叹离虚诳语。自离离间语,劝他离离间语,许可离离间语,赞叹离离间语。自离粗恶语,劝他离粗恶语,许可离粗恶语,赞叹离粗恶语。自离杂秽语,劝他离杂秽语,许可离杂秽语,赞叹离杂秽语。自无贪欲,劝他无贪欲,许可无贪,赞叹无贪。自无瞋心,劝他无瞋恚,许可无瞋,赞叹无瞋。自有正见,劝他有正见,许可正见,赞叹正见。

诸比丘!成就此四十法者,随其所赍而升于天界。”

二百十四 损害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损害、根绝自己……不损害、不根绝自己……

诸比丘![成就]二十法……

诸比丘![成就]三十法……

诸比丘!成就四十法者,损害、根绝自己……不损害、不根绝自己……”

二百十五 恶生.善趣

“诸比丘!成就十法,如此之一类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如此之一类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诸比丘![成就]二十法……

诸比丘![成就]三十法……

诸比丘!成就四十法,如此之一类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如此之一类有情,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世……”

二百十六 贤愚

“诸比丘!成就十法者,当知为愚人也……当知为贤人也……

诸比丘![成就]二十法……

诸比丘![成就]三十法……

诸比丘!成就四十法者,当知为愚人也……当知为贤人也……诸比丘!成就此四十法者,当知为贤人也。”

贪品

二百十七 不净想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十法。何等为十耶?

即不净想、死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欢喜想、无常想、无常即苦想、苦即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尽想也。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此十法。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十法。何等为十耶?

即无常想、无我想、食违逆想、一切世间不欢喜想、骨想、虫啖想、青瘀想、穿孔想、膨胀想,[腐败想]也。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此十法。”

二百十八 正见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十法。何等为十耶?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正解脱也。

诸比丘!为了知贪[欲],应修习此十法。”

二百十九 遍知

“诸比丘!为遍知贪[欲]……为遍尽[贪欲]……为断[贪欲]……为尽[贪欲]……为灭[贪欲]……为离贪[贪欲]……为灭尽[贪欲]……为寂灭[贪欲]……为弃舍[贪欲]……为定弃[贪欲],应修习此十法。

[诸比丘!]为了知瞋[恚]……[愚]痴……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傲……愤发……慢……过慢……憍……[为了知]放逸……为遍知[瞋恚]……为遍尽……为断……为尽……为灭……为离贪……为灭尽……为寂灭……为弃舍……为定弃[瞋恚……],应修习此十法。”

十集毕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