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卷首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监卷首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黄河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治黄河无他法逢湾取直

圣训煌煌然疏濬亦不可少禹疏九河盖疏其下流之淤塞而已下流淤则上流必决故在宋则有疏濬黄河司官明天顺初令河道三年一挑浚嘉靖中奏准凡临河州县各造上中下三等船并置铁扒尖鉏疏濬淤浅又奏准野鸡冈孙继口等处各置船器具於河水未发之前督率挑濬载在史册会典自隆万间创以堤束水以水攻沙之说而黄河遂不言疏濬矣

先皇帝上谕黄河自决处以下分沙壅河河水?涨则堤岸之危非此即彼朕知之最为明切大哉

王言如纶如綍司河者亟加之意焉

古今黄河通塞图

周定王五年禹河初徙王莽始建国三年河再徙千乘入海历唐至宋景佑元年决横陇庆历八年复决商胡合永济渠注乾宁军入海是为北流嘉佑五年北流复决为二股河自魏恩东至德沧入海是为东流元符二年东流塞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东注梁山泺分两派一由北清河入海一由南清河夺淮而汲胙之流塞元至元中河徙阳武南夺濄入淮而新乡之流塞泰定元年改从汴渠至徐城东北合泗入淮即今通行之河也元时新乡虽塞尚由获嘉明天顺六年自武陟东徙原武而获嘉之流塞弘治以前北流犹未塞也自筑断黄陵冈而北流遂永塞矣

准水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淮水会七十二道山河瀦於洪泽加筑高堰以障之又坚闭六坝导淮出清口以刷黄沙以济运道诚当今之至计也但高堰愈加愈高淮扬两郡终有後虞所以

先皇帝勤勤恳恳有保固高家堰第一要紧又有高家堰堤作何保守坚固更有何修治善策之

上谕也司河者所当思患而豫防之

高堰图

淮之所受山源之水汝颍淝濄濠池为大而仅仅於数十丈之清口出水盖用以刷黄不得不筑高堰蓄湖水以助其出口之力然堰日高湖日涨水涨堤危防守为难则高堰之为利害亦大矣哉

汉水江水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东西两汉俱出西县嶓冢而禹贡但言东汉不及西汉盖汉阳之西县汉县也汉川之西县隋县也不知西县有二因误指漾水为一说经者至此淆乱极矣匪特两汉即三江亦千古长夜郑康成言左合汉为北江右会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则为中江故书称东为中江者明岷江至彭蠡与南北合始得称中此说最合经意并明着之以为江汉二川另开生面

西汉图

洞庭湖图

鄱阳湖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禹贡虽不言西汉然必另列为图则两汉所历之地各自了然洞庭湖在湖广相传为神仙洞府之庭即九江也禹贡九江孔殷谓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会合故名鄱阳湖在江西水连南康饶州九江三府禹贡东滙泽为彭蠡即此二湖虽各自为弥漫数十百里之大川而总之皆江汉之所瀦也故并附图之

济水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济水三伏三见之说由来旧矣沈存中言历下凡发地皆是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东阿之井乃济水所为蔡氏引以证济之伏见今济南兖州二府一十六州县共二百四十有八泉分为五派瀦之水匮以之济运自明初至今兴废不一恭忆

先皇帝上谕山东运河全赖衆泉流蓄微山诸湖以为漕运地方官相度泉源蓄积湖水俾漕运无悮正易易耳然则治山东运河莫先於治济治济非难事唯有设官司专主泉政恢复水匮斯闸河运道自不虞其浅阻矣

五水济运图

五水者何汶也泗也沂也洸也济也汶水由南旺入漕为分水口而诸泉之由汶济运者凡百四十有四泗水合洙水过孔林至兖州府金口闸沂水雩水入之而诸泉之由泗济运者凡六十有四由沂济运者凡二十有七若济宁之托基浣笔诸泉自入运者不兴焉洸水者汶之支流也至济宁会泗沂合流同入天井闸而诸泉之由洸济运者惟宁阳之西柳蛇眼等九泉济水伏见不常自有会通河而济遂不可问矣今兖州府之府河俗谓之济河而诸泉之由济济运者北则有汶上西北泺□蒲湾诸水南则有滋阳阙党诸泉

运河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孟子言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行其所无事则不与水争独黄运两河不然而运河尤甚吴楚王贡浮江汉自瓜仪逆流而上渡淮黄入中河运口繇中河至山东闸河即元之会通河也明初宋尚书用白老人计於南旺分水四分南流六分北流皆以智力导引之然犹虑其浅涩舟不负重特设水匮引泉源分年挑濬以济水之不足於是南接准泗北通白卫俾粮艘衔尾依期抵通今水匮召佃居多泉源大半淤塞捞浅夫役尽皆裁去运道每每浅阻山东犹循故事三年一大挑而淮南运河则自靳文襄而後三十余年不言疏濬矣准黄水涨惟以筑堤为事盖黄河挟沙而行水去沙停自淮至江河身日渐淤高堤在城堞民庐之上伏读

先皇帝上谕有云治河专以筑堤终属无益故居今日而言江南运河之急先务唯有遵循文襄公濬船之法置备器具分地更番以深濬河身使水由地中行而已矣

太湖图

清江浦图

卫河图

禹王台图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行水金监,卷首>

太湖吐吸江海包络苏常湖三州运河每与湖之消长为利害若依古制沿湖堤各置闸板以时启闭备水旱官主其事为利更溥不则颇为三州之害清江浦明平江伯陈瑄所凿为运道鎻钥总河及河道厅行署皆在焉卫河自发源至汶河会流处约计千里诸水注之所历州县皆有工程自临清板闸以北藉以济运禹王台为减中河水势而设里俗传会神禹治水时凿山引沭水复建此台以为扼塞沂剡邳宿诸州县并赖之亦要害也各自为图以殿诸运河之後

行水金监卷首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