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夾青天[2],巴水流若兹[3]。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黄牛[4],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5]。
【注釋】
[1]三峽:指長江西陵峽、巫峽、瞿塘峽。《水經注·江水》:“江水又東逕巫峽。……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2]“巫山”句: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長江兩岸,東北—西南走向,長江穿流其中,在長江中仰望如山夾青天。
[3]“巴水”句:巴水,指三峽中的長江流水,因地處古三巴地,故稱。按:古三峽水屈曲如“巴”字,故稱“巴水”。若兹,如此。
[4]黄牛:山名,在今湖北宜昌西北,長江西陵峽處。據盛弘之《荆州記》載,此山高崖有石,如人負力牽牛狀,人黑牛黄,形狀極似。山勢甚高,江流曲折迂回,故舟行雖多日,猶能望見。古有諺曰:“朝發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5]鬢成絲:鬢髮皆白。
【評箋】
舊題嚴羽評點《李太白詩集》卷一八:“夾青天”,三字形容已盡,設有驚奇之意,必繁衍作數十語矣。“巴水流若兹”:亦謂水如“巴”字耳。只言“若兹”,更指點虚妙,並不必作川上見解。“三朝”四句:從謡音再疊,情似《陽關》。
楊慎《升庵詩話》卷二:古樂府“朝見黄牛,暮見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李白則云:“三朝見黄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古人謂李詩出自樂府古《選》,信矣。
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二:落卸皆神,袁淑所云“須捉著,不爾便飛”者,非供奉不足以當之。真《三百篇》,真《十九首》,固非歷下、琅邪所知,況竟陵哉!
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卷一:青蓮善用古樂府,昔人曾言之。如……“三朝見黄牛”……皆自古樂府來。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旌旗改色;又如禪僧拈佛祖語,信口無非妙諦。
《唐宋詩醇》卷七:質處似古謡,惟其所之,皆可以相肖也。爽直之氣,自是本色。
按:此詩當是乾元元年(七五八)流放夜郎途經三峽時所作。李白詩中常寫到“青天”,有時僅指天空,有時則暗喻人生道路的寬廣光明,如《行路難》其二“大道如青天”等。本詩的“青天”顯然寓有對壯志未酬却遭流放的人生感慨。融情于景,密合無間。詩後四句由古謡諺脱胎而來,但古謡諺只是説舟行的緩慢,而此詩除這層意思外,還加有“不覺鬢成絲”,旅途的艱苦和心中的憂愁在不知不覺中頭髮都已變白。把客觀叙事和主觀抒情巧妙結合,含蓄委婉地反映出詩人當時愁苦、焦慮的心情。全詩語言真率自然,可見詩人學習民歌的成就。感情憂抑,但表現得含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