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立國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聲[2]。革其俗而風之,漁其人而涵之[3]。其猶衆鮮洋洋,樂化在水,波而動之則憂,赬尾之刺作焉[4];徐而清之則安,頒首之頌興焉[5]。苟非大賢,孰可育物[6]?而能光昭絃歌,卓立振古,則有虞城宰公焉[7]。
【注釋】
[1]虞城縣:即今河南虞城縣,鄰接山東、安徽。秦置虞縣,隋改虞城縣。李公,據文中所云,名錫。按李白另有《對雪獻從兄虞城宰》詩,即此李錫。去思,古代地方士紳表示對離職官員的思念。去思頌碑,亦稱“德政碑”,著文勒碑,頌揚德政,表示去後留思之意。
[2]“王者”四句:謂稱王者建立國家,統治人民,分散天下土地,皆以一縣百里之地,顯揚雷一般的威聲。君,用作動詞,統治。聚散,複詞偏義,此指散,劃分。六合,天地四方,猶言天下。咸,皆。百里,指一縣之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記載,劉備讓龐統當縣令,“吴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後即以百里指一縣。雷其威聲,趙岐《孟子注》云:“諸侯方百里,象雷震也。”
[3]“革其”二句:謂改革其風俗而教化之,聚集人民而養育之。革,宋本作“華”,據他本改。風,教化。漁,奪取,引申為收羅。涵,包容,養育。
[4]“其猶”四句:謂猶如群魚樂於水中嬉戲,洋洋自得,若水波動則憂慮而尾赤,故《詩·周南》有“赬尾”之刺。衆鮮,群魚。洋洋,自在得意貌。赬(chēng)尾,赤色魚尾。《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孔穎達疏:“婦人言魴魚勞則尾赤,以興君子苦則容悴。”
[5]“徐而”二句:謂如水波緩慢而水澄清,則群魚安適。故《詩·小雅》有“頒首”之頌。頒(fén)首,《詩·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頒其首。”毛傳:“頒,大首貌。”鄭玄箋:“魚之依水草,猶人之依明主也。魚處於藻,既得其性,則肥充,其首頒然。”
[6]“苟非”二句:謂若非大賢,誰能化育萬物?
[7]“而能”三句:謂能顯揚絃歌而治的縣令,特立於往古之人者,則有虞城縣令李公。光昭,光明;顯揚。絃歌,絃歌而治。《論語·陽貨》載孔子弟子子游為武城宰,“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後即以絃歌指縣令治民有方。卓立,特立。振古,自古,往古。宰,縣令。
以上為第一段,贊美虞城縣令李公善於絃歌而治,使民衆能如魚在水。
公名錫,字元勳,隴西成紀人也[8]。高祖楷,隋上大將軍,綿、益、原三州刺史,封汝陽公[9]。曾祖騰雲,皇朝廣、茂二州都督,廣武伯[10]。祖立節,起家韓王府記室參軍,襲廣武伯[11]。父浦,郢、海、淄、唐、陳五州刺史,魯郡都督,廣平太守,襲廣武伯[12]。皆納忠王庭,名鏤鐘鼎,侯伯繼迹,故可略而言焉[13]。
【注釋】
[8]隴西成紀:隴西,郡名。秦置,漢晉因之。治所在今甘肅臨洮南,後移至今甘肅隴西縣南。成紀,漢縣名,治所在今甘肅秦安縣北。按隴西李氏為望族,李白亦自稱隴西李氏後裔。
[9]“高祖”四句:按:楷,宋本作“揩”,據他本改。《隋書·獨狐楷傳》記載,其字修則,不知何許人,本姓李氏。父屯,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於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獨狐信所擒,配為士伍,因賜姓獨狐氏。隋高祖受禪,進封汝陽郡公。仁壽初,出為原州總管、益州總管。煬帝即位,轉并州總管。有子凌雲、平雲、彦雲。未言及上大將軍及綿州刺史。按上大將軍在隋為勳官,在柱國之下、大將軍之上。綿,綿州,治所在今四川綿陽東。益,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原,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刺史,州的行政長官。
[10]“曾祖”三句:《古今姓氏書辯證》京兆獨狐氏:“(楷)生凌雲、平雲、滕雲、卿雲、彦雲。……滕雲,荆府長史,廣武公。生奉節。”作“滕雲”,未及廣、茂二州都督。廣,廣州,治所在今廣東廣州市。茂,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縣。都督,負責數州軍事的長官。
[11]“祖立節”三句:立節,《古今姓氏書辯證》京兆獨孤氏作“奉節”。起家,指初仕所得官位。韓王,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元嘉,封韓王。王府官員有記室參軍事二名,正八品下,掌表啓書疏。
[12]“父浦”五句:李白《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云:“我太官廣武伯隴西李公,先名琬,奉詔書改為輔。其從政也……五鎮方牧,聲聞於天,帝乃加剖竹於魯,魯道粲然可觀。”此“李輔”當即李浦,“五鎮方牧”即本文之“郢、海、淄、唐、陳五州刺史”。又按《古今姓氏書辯證》謂“(奉節)生琬、炎。琬,太僕卿,開元中,上表請改姓李氏,名俌。”浦,作“俌”。襲廣武伯,宋本缺“廣”字,據他本補。
[13]“皆納忠”四句:納忠,效忠。鏤,刻。鐘鼎,古銅器總稱。古代常於其上銘刻文字,宣揚功德。侯伯繼迹,謂一代代繼承爵位和功績。
以上為第二段,叙李锡的籍贯和家世。
公即廣武伯之元子也[14]。年十九,拜北海壽光尉[15]。心不挂細務,口不言人非。群吏罕測,望風敬憚[16]。秩滿[17],轉右武衛倉曹參軍[18],次任趙郡昭慶縣令[19]。奉詔修建初、啓運二陵,總徒五郡[20],支用三萬貫。舉築雷野[21],不鞭一人。功成,餘八千貫。其幹能之聲大振乎齊、趙矣[22]。時名卿巡按,陵有黄赤氣上衝太微,散為慶雲數千處,蓋精勤動天地也如此[23]。因粉圖奏名,編入國史[24]。
【注釋】
[14]元子:正妻所生的嫡長子。
[15]“拜北”句:北海,唐郡名,即河南道青州,天寶元年改為北海郡,乾元元年復改為青州。治所在今山東青州市。壽光,縣名。今山東壽光市。尉,縣尉,負責一縣的軍事和治安。
[16]“心不”四句:謂李錫心中不牽挂繁瑣事務,口中不臧否人物,屬下莫測其高深,遠望其人而敬畏。細務,瑣碎事務。罕測,少能測知其為人。望風,自遠處瞻望其人。敬憚,敬畏。
[17]秩滿:指官員任期届滿。
[18]“轉右”句:轉,遷調。唐左右武衛有倉曹參軍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文官勳考、假使、俸禄、公廨、田園、食料、醫藥等事。
[19]“次任”句:趙郡,即河北道趙州。天寶元年改為趙郡,治所在今河北趙縣。昭慶縣,即象城縣,天寶元年改為昭慶縣。治所在今河北隆堯縣東。昭慶,宋本作“昭應”,據他本改。
[20]“奉詔”二句:建初,陵名;唐高祖李淵之高祖父李熙之墓。啓運,陵名;唐高祖李淵之曾祖父天賜之墓。據《唐會要》載,獻祖宣皇帝(李熙)葬趙州昭慶縣界,儀鳳二年追封建昌陵,開元二十八年詔改為建初陵。懿祖光皇帝(李天賜)葬趙州昭慶縣,儀鳳二年追封延光陵,開元二十八年詔改為啓運陵。陵,宋本作“陝”,據他本改。總徒五郡,謂李錫統率五郡的役工修陵。
[21]“舉築”句:築,築牆搗土之杵。雷野,聲響如雷,震動原野。《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長轂雷野,高鋒慧雲。”李賢注:“雷野,言其聲盛也。”
[22]“其幹”二句:謂其精幹多能的名聲,大振於齊(今山東北部)趙(今河北南部)。
[23]“時名卿”四句:名卿,有名望的公卿。巡按,巡視按察。《唐會要》卷二十《公卿巡按》:“(開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制:伏以八代祖宣皇帝、七代祖光皇帝……其建初、啓運二陵,仍準興寧陵例……年别四時及八節,委所由州縣,數與陵署相知,造食進獻。”太微,即太微垣,星官名,在北斗之南,軫宿和翼宿之北。《史記·天官書》:“南宫朱鳥,權、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司馬貞《索隱》引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宫也。”慶雲,古人以為祥瑞的一種彩雲。《漢書·天文志》:“若烟非烟,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蓋,推原之詞,意如大概、由於。精勤,專心勤奮。
[24]“因粉圖”二句:謂於是把祥瑞的形狀繪成圖畫,同李錫的事蹟一起上報朝廷,朝廷把此事編入了國史。粉圖,用色粉作畫圖。奏名,以李錫事蹟上報朝廷。
以上為第三段,叙李錫的宦歷和政績。
天寶四載,拜虞城令,而天章寵榮,俾金玉王度,冏若七曜,昭回堂隅[25]。於戲[26]!敬之哉!宸威臨顧,作訓以理。其俗魯而木,舒而徐[27]。急則狼戾,緩則鳥散[28]。公酌以釣道,和之琴心[29],于是安四人,敷五教。處必糲食,行惟單車[30]。觀其約而吏儉,仰其敬而俗讓。激直士之素節,揚廉夫之清波[31]。三月政成,鄰境取則[32]。因行春,見枯骸于路隅,惻然疚懷,出俸而葬[33]。由是百里掩骸,四封歸仁[34]。有居喪行號城市者,習以成俗。公勗之親鄰,厄以凶事[35],而鰥寡惸獨,衆所賴焉[36]。可謂變其頽風,永錫爾類[37]。
【注釋】
[25]“天寶”六句:天寶四載,即公元七四五年。天章寵榮,天子用詩章賜予愛寵和榮光。俾金玉王度,使帝王的德行法度如金玉一般堅重寶愛。此處指所賜詩章。《左傳·昭公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孔穎達疏:“思使我王之德度,用如玉然,用如金然,使之堅而且重,可寶愛也。”沈約《鼓吹曲》:“舞蹈流功德,金玉昭王度。”此即用其意。冏(jiong),一作“炯”,音義同,光明,光亮。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曜,宋本作“耀”,據他本改。昭回堂隅,光照堂屋的角落。
[26]於戲:同“嗚呼”、“吁戲”,感歎詞。
[27]“宸威”二句:宸,帝王的代稱。威,威望;郭本作“滅”,非。臨顧,眷顧。作訓以理,謂帝王曾訓示李錫如何治理其民。理,治;唐人避高宗諱而改。魯而木,遲鈍而呆笨。舒而徐,鬆散而緩慢。
[28]“急則”二句:謂如急迫治之,則其民凶狠無相親之意;如緩慢治之,則其民如鳥之散飛,不能相顧。狼戾,凶狠。狼,宋本作“很”,據他本改。《漢書·嚴助傳》:“今閩越王狼戾不仁,殺其骨肉。”鳥散,比喻人群紛紛散去。《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
[29]“公酌”二句:酌,斟酌。釣道,喻指治民之道。《説苑·政理》:“宓子賤為單父宰,過於陽晝,曰:‘子亦有以送僕乎?’陽晝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請以送子。’”此即用其意。釣道,宋本作“鈞道”,據他本改。琴心,本指以琴聲傳達心意。王琦注云:“王儉《褚淵碑文》:‘參以酒德,間以琴心。’此文借用其字。垂釣、鼓琴皆能令人心静,承上文緩急之事而言,其當静以治之也。”
[30]“于是”四句:安四人,即安定四民。四民,指士、農、工、商。敷,設施。五教,即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處,指在家。糲食,粗米飯。糲,《全唐文》作“礪”,非。行,指外出。單車,獨車;謂没有隨從。此句及上句表示節儉廉約,以身作則。
[31]“觀其”四句:謂李錫簡約而僚屬亦戒奢從儉,仰慕其恭敬而民風亦謙讓,激勵秉直之士的平素節義,發揚廉潔者的清高品德。直士,正直之士。揚,郭本作“楊”,誤。廉夫,清廉之士。
[32]“三月”二句:謂經過三個月治理,獲得成功,鄰縣亦取以效法。境,郭本作“墳”,誤。此處暗用孔子宰中都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
[33]“因行春”四句:漢代制度,太守於春季巡視所管縣,督促耕作,謂之行春。《後漢書·鄭弘傳》:“弘少為鄉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李賢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人農桑,振救乏絶。見《續漢志》也。”李錫官不至太守,亦效法古制行春。枯骸,枯乾風化的屍骨。路隅(yú),路旁。惻然,悲傷貌。疚懷,内心不安。俸,俸禄;官員所得薪水。
[34]“由是”二句:謂從此一縣之内都掩埋狼藉的枯骨,四境人民都歸於仁愛。百里,指一縣。掩骸,掩埋屍骨。骸,一作“骼”;骨枯曰“骼”。四封,本指國之四境。此指縣之四界。
[35]“公勗”二句:謂李錫勉勵其親鄰,以别人的凶事當作自己的災難。勗(xù),勉勵。厄以凶事,即“以凶事為厄”。厄,災難。
[36]“而鰥”二句:鰥(guān),無妻之人。寡,無夫之人。惸(qióng),無兄弟之人,亦作“煢”。獨,無子之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賴,依賴,依靠。
[37]“可謂”二句:頽風,衰頽的風俗。永錫爾類,永遠賜福予民衆。《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鄭玄箋:“永,長也。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汝之族類,謂廣之以教導天下也。”
以上為第四段,叙李錫任虞城縣令的政績,使鄰縣取則,民衆有靠,風俗大變。
先時邑中有聚黨横猾者,實惟二耿之族,幾百家焉[38]。公訓為純人,易其里曰“大忠正之里”[39]。北境黎丘之古鬼焉,或醉父以刃其子,自公到職,蔑聞為災[40]。官宅舊井,水清而味苦,公下車嘗之,莞爾而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也。”[41]遂汲用不改,變為甘泉。蠡丘館東有三柳焉,公往來憩之,飲水則去。行路勿剪,比于甘棠[42]。鄉人因樹而書頌四十有六篇[43]。
【注釋】
[38]“先時”三句:先時,以前。聚黨横猾者,聚集徒黨横行不法之人。猾,宋本作“傦”,據他本改。實惟,是為。二耿之族,二耿的族人。幾百家,將近有一百家。
[39]“公訓”二句:訓,教育;訓化。純人,良民。易其里,改换其鄉里的名字。大忠正,王琦謂“忠”當作“中”。按魏晉南北朝時代,各州設大中正,由世族豪門擔任,品評士人才能。
[40]“北境”四句:謂虞城縣北境黎丘有古鬼作怪,有時使父親喝醉而手刃其子,但自從李錫到縣任職,没有聽説再有這種作怪的災害。黎丘,地名。據《太平寰宇記》卷一二記載,地在虞城縣北二十里,高二丈。《吕氏春秋·疑似》載,黎丘一老人醉歸,被偽裝其子的奇鬼所騙。後又醉歸,遇其子來迎,老人以為又是奇鬼所化,遂殺其子。或,有時。醉父,使父醉。蔑聞,無聞,没有聽説。蔑,宋本作“薎”,據他本改。
[41]“官宅”六句:官宅,官署。下車,指初到任。莞(wǎn)爾,微笑貌。符,符合。
[42]“蠡丘”五句:蠡丘館,館名,地址不詳。蠡,宋本作“蟸”,據王本改。三柳,三株柳樹。憩,休息。行路勿剪,路人都不加剪伐。《詩·召南·甘棠》有“勿剪(翦)勿伐”之句。《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歌)詠之,作《甘棠》之詩。”此處以召公事比擬李錫德政。
[43]因樹而書頌:借李錫所憩柳樹以歌頌其愛民的事蹟。因,郭本作“田”,誤。
以上為第五段,舉例叙李錫的具體德政:教訓横行不法之人,消滅裝鬼殺人之事,喜飲味苦之清水使之成為甘泉,憩息柳樹而鄉人歌頌。
惟公志氣塞乎天地,德音發乎聲容,縞乎若寒崖之霜,湛乎若清川之月[44]。彈惡雪善,速若箭飛[45]。尤能筆工新文,口吐雅論[46]。天下美士[47],多從之游。非汝陽三公三伯之積德,則何以生此[48]?邑之賢老劉楚瓌等乃相謂曰[49]:“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賴于虞人。虞人陶然歌詠其德[50],官則敬,去則思[51]。山川鬼神猶懷之,況于人乎!”[52]乃咨群寮,興去思之頌[53]。縣丞王彦暹,員外丞魏陟,主簿李詵,縣尉李向、趙濟、盧榮等[54],同德比義,好謀而成[55],相與采其瓌蹤茂行,俾刻石篆美,庶清風令名,奮乎百世之上[56]。
【注釋】
[44]“惟公”四句:形容李錫志氣之大,德音之美,品格潔白如寒崖之霜,清澄如清水之月。塞,充滿。德音,善言。聲容,聲音容顔。縞,白色。湛,清澄。
[45]“彈惡”二句:謂李錫處理彈惡事和昭雪事速如飛箭。彈,彈劾。雪,昭雪。彈惡雪善,即去惡揚善。
[46]“尤能”二句:謂尤其擅長筆寫創新的文章,口談高雅的言論。
[47]美士:有才識卓行的人。
[48]“非汝陽”二句:謂如不是汝陽公等祖先世世積累德行,怎麽會生出李錫這樣的人才。三公三伯,指李錫高祖李楷封汝陽公,曾祖騰雲封廣武伯,祖立節、父浦均襲爵廣武伯。三伯,一作“二伯”。積德,指祖先積累的德行。
[49]“邑之”句:邑,城邑。賢老,賢達的老鄉紳。劉楚瓌,人名。事蹟不詳。
[50]“我李”三句:神明之化,如神之明的化育。化,轉移人心,改變風俗。大賴,大利。虞人,指虞城縣人。陶然,快樂貌。其德,指李錫的功德。
[51]“官則”二句:謂任官時令人尊敬,去職後又使人思念。
[52]“山川”二句:極言李錫善政,謂山川鬼神尚且懷念,何況于人!
[53]“乃咨”二句:咨,徵詢。群寮,縣衙屬吏。興,作。去思之頌,即指撰寫此文。
[54]“縣丞”三句:縣丞、主簿、縣尉,均為縣官。唐制,縣官除縣令外,有縣丞、主簿、縣尉。員外丞,指正額以外的縣丞。王彦暹、魏陟、李詵、李向、趙濟、盧榮等,事蹟均不詳。
[55]“同德”二句:謂此數人都有高尚的德行和義氣,凡事都商量而行。比,並。《後漢書·孔融傳》:“先君孔子與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好謀而成,語出《論語·述而》。
[56]“相與”四句:相與,相互。采,搜集。瓌(gui)蹤茂行,奇偉、美好的事蹟和行為。俾,使。刻石,指鐫刻事蹟於石上。篆美,篆寫頌美。庶,副詞,表示希望。清風令名,清廉之風,美好之名。奮,發揚;傳頌。百世之上,極言傳頌之久。
以上為第六段,贊揚李錫品德高尚,文章優美,虞城縣官吏和民衆都願為其頌德立碑。
其詞曰:
激揚之水兮,白石有鑿[57]。李公之來兮,雪虞人之惡。厥德孔昭,折獄既清[58]。五教大行,殷雲雷之聲[59]。既父其父,又子其子[60]。春之以風,化成草靡[61]。乃影我崗,乃雨我田[62]。陽無驕,四載有年[63]。人戴公之賢,猶百里之天[64]。棄余往矣,茫如墜川[65]。哀喪惠博[66],掩骼仁深[67]。苦井變甘,凶人易心[68]。三柳勿剪,永思清音[69]。
【注釋】
[57]“激揚”二句:《詩·唐風·揚之水》:“揚之水,白石鑿鑿。”毛傳:“鑿鑿,鮮明貌。”鄭玄箋:“激揚之水,波流湍疾,洗去垢濁,白石鑿鑿然。”
[58]“厥德”二句:厥,其。代詞。孔昭,很明。《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德音孔昭。”鄭玄箋:“孔,甚也。昭,明也。”折獄,決斷獄訟。清,公正清明。
[59]“五教”二句:謂五教大行,猶如雲雷之聲殷殷然。五教,五常之教,見本文前注。殷,震動聲。《詩·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60]“既父”二句:謂既使人尊敬父親,又使人愛撫兒孫。句中前一“父”、“子”字都用作動詞。
[61]“春之”二句:用陸賈《新語》“上之化下,猶風之靡草”之意,謂李錫如春風吹拂,民衆如草,向風而化。
[62]“乃影”二句:乃,而。影,日影;用作動詞,照。咸本作“景”。崗,《全唐文》作“岡”。雨,動詞,下雨。
[63]“陽無”二句:謂太陽不過分照光,即春陽和煦,没有差錯,四年都是豐收。,超越本分。郭本作“僭”。有年,五穀豐收。
[64]“人戴”二句:謂民衆擁戴李錫之賢,猶如喜愛縣城之上的天。百里,指一縣之境。
[65]“棄余”二句:謂李錫棄虞城民衆而去,使民衆茫然如墜水中。
[66]惠博:恩惠博大。
[67]仁深:仁義極深。
[68]凶人易心:指前所謂“聚黨横猾”的“二耿之族”被“訓為純人”。
[69]清音:清廉的品德。
此段為頌的正文,概括以上《序》的内容,頌揚李錫的德政。
按:碑云“天寶四載,拜虞城令”,又云“四載有年”,則此碑當作於天寶八載(七四九)李錫離任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