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类证治裁

疟症论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疟疾四时皆有,而多发于夏秋。以夏伤于暑,汗出腠开,当风浴水,受凄沧之水寒,及秋遇凉风束之,裹邪不能外越,则随经络以内薄,舍于脏腑募原之间。居半表半里。与日行之卫气相值,而疟作焉,当其邪正交争,并于阴,则中外皆寒。经所谓起于毫毛伸欠,寒栗鼓颔,腰脊俱痛也。并于阳,则外内皆热。经所谓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也。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作。经云: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疟邪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是以日作。邪气之舍深,内搏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故间日作。邪气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出,故间日乃作。

其间二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有时相失,必休数日乃作也。浅者邪发三阳,随卫气以出,则日一作。

深者邪舍三阴,不能随卫气并出,或间日间二三日而作。病深者作愈迟。以疟邪有在经在腑在脏之别也。《己任编》云:脏腑相接处,有虚界之募原。而虚界中,复有刚柔筋脉。其为某脏腑之筋,即为某脏腑之病,究之脏腑疟病,皆募原伏邪之气所迁移,间日间二三日,募原有远近耳。故邪传阳分,则作日早,邪陷阴分,则作日晏。经曰:邪客风府,循膂而下,与卫气一日夜会于风府,日下一节,故其作晏,其出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其气上行,九日出缺盆,其气日高,故作日乃益早。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项骨三节,脊骨二十一节,其二十四节下为尾 骨。邪自风府日下一节故发晚,二十五日至骨,二十六日邪复自后而前,入脊内注伏膂,循脊上行,无关节之阻,故九日出缺盆,其气日高,自阴就阳,邪日退,故作渐早。治者须从阴分提出阳分,作日早则易瘳。无汗欲使有汗,散邪为主而兼补。汗多欲令汗少,养正为主而兼散,尤必分经以论治。足太阳疟,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

羌活黄芩汤加减。足少阳疟,身体解 ,见人心惕然,热多,汗出甚,小柴胡汤加减。足阳明疟,头痛渴饮,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竹叶石膏汤加减。足太阴疟,不嗜食,寒多善呕,热甚则渴,桂枝汤加减,参入建中汤。足少阴疟,腰痛脊强,口渴呕吐,寒从下起,热多寒少,病难已。桂枝人参白虎汤,后加鳖甲、牛膝。足厥阴疟,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数便,先用三黄石膏汤,后用鳖甲牛膝汤加减。此论六经疟也。若邪深伏,则为五脏疟。如肺疟令人心寒,寒甚热,善惊。桂枝加芍药汤。心疟令人烦心。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桂枝黄芩汤。肝疟令人色苍,面色青,太息,状若死。四逆汤。脾疟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橘皮散。肾疟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大便难、手足寒。归芍桂枝汤。其在腑则胃疟,令人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二陈汤加枳壳、草果。既辨六经脏腑,更审六淫所伤轻重。如风疟脉浮大,春夏为多。感风而得,恶风自汗头痛,风为阳邪,故先热后寒。宜紫苏、川芎、白芷、姜皮等。寒疟脉紧盛,秋冬为多。乘凉浴水,感寒而成,恶寒无汗,寒为阴邪,故先寒后热。宜桂枝、生姜、浓朴、草果等。暑疟脉虚受暑,热炽烦冤,邪伤上焦肺气,发必寒轻热重,唇燥舌绛,渴喜冷冻饮料。盛暑发者,白虎汤,虚加人参、麦冬。秋凉伏暑发者,杏仁、贝母、花粉、黄芩、半夏、知母、青蒿等。湿疟脉濡缓,面浮身痛,脘闷不饥,呕恶,邪阻中焦脾络,发必寒重肢冷,舌白苔腻,喜热饮,大便不爽,忽秘忽溏,为湿结气痹。宜半夏、浓朴、白蔻、草果、薏苡、滑石、茯苓、通草。或胃苓汤去桂、草。其湿热交蒸阻气,泄热渗湿,审其重轻,切忌柴葛劫津。宜杏、朴、芩、夏、橘红、生姜、竹茹、麦冬、栝蒌、枳壳。瘅疟但热不寒,由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壮热少气烦冤,手足热,欲呕,邪内藏于心,外舍肌肉,令人消烁肌肉。宜甘寒生津。生地、麦冬、知母、竹叶、丹皮、杏仁、贝母、花粉、梨汁、蔗浆。盛暑发者,白虎汤。温疟脉如平人,但热不寒,骨节烦疼,时呕。《金匮》用桂枝白虎汤。

若温邪兼湿,宜半夏、杏仁、蔻仁、滑石,俱忌柴葛升举。牝疟多寒,《金匮》用蜀漆散。宜酌用二陈汤加姜、桂枝。牝疟邪伏于肾经气分。寒疟邪伏于胆经营分。若但寒不热,柴胡姜桂汤。

痰疟素脾虚多痰,疟热又能蒸痰,胸闷欲呕。热痰君贝母,佐以竹茹、橘红、栝蒌霜、茯苓皮。寒痰君白术,佐以半夏、陈皮、姜汁、苏子。食疟饮食生冷不节,致寒热较重,饥不思食,满闷腹疼。养胃汤减参术。瘴疟岭南气炎,感受山岚涧溪之毒,乍寒乍热,迷闷发狂,须祛瘴涤痰。平胃散加减。疫疟因染时邪,寒热成疟,其症沿门合境。达原饮、五瘟丹、不换金正气散。鬼疟夜发,为邪入血分,宜升散营中之邪。内补建中汤加升、柴、生首乌。脾虚者,补中益气汤。劳疟病久延虚, 羸气怯,因劳辄发,寒热模糊,最难调治。补中益气汤加牛膝、鳖甲、制首乌。疟母久病失调,邪入肝经,挟瘀血痰涎,胁下结块,宜疏通血络。用鳖甲、桃仁、蓬术、牡蛎,加金铃子、归须、延胡、桂枝、甲片,或鳖甲煎丸。虚人疟母,宜补剂兼疏散药。疟疾变痢,因暑湿迫注,失于解散,由经入腑,宜表里分消。用柴胡、半夏、黄芩、枳壳、陈皮、红曲、滑石、茯苓、炙甘草。连进大剂,以痢愈为度,疟亦止,此治诸疟之大概也。此外又有似疟非疟,同一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最宜详辨脉症虚实,勿以阴阳内损之初症,误认疟邪,轻用表散。如小柴胡汤、祛疟饮之类。若脉症皆虚,即宜黄 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升、柴少用。血虚发热者,逍遥散。盖阳虚则恶寒,阴虚则发热。凡伤寒后,及大病后、产后劳怯等症,俱有寒热往来,或一日一二发,俱宜作虚治。以疟之寒热有定时,杂症之寒热无定时为辨。论中治法有未备者,参观后论。

疟疾脉候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而浮大可吐,弦短伤食,弦滑多痰。微则为虚,代散者死,迟缓者愈。

《入门》曰:卫虚则先寒,营虚则先热。表邪多则寒多,里邪多则热多,表里相半,则寒热相等。

附方

〔太阳〕羌活黄芩汤 羌 芩 陈 草 前胡 猪苓 知母口渴加麦冬、石膏。

〔少阳〕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症。口渴去半夏,加麦冬、石膏。

〔阳明〕竹叶石膏汤 见一卷伤风。痰多加橘红、贝母。

〔太阴〕桂枝汤 桂 芍 草 姜 枣

〔太阴〕建中汤 见二卷衄血。

〔少阴〕白虎汤 见一卷中风。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加桂枝,名桂枝白虎汤。

〔厥阴〕三黄石膏汤 见一卷疫。

〔厥阴〕鳖甲牛膝汤 鳖甲 牛膝 当归 陈皮 柴胡 热甚加麦冬、石膏,口渴加花粉。

〔肺疟〕桂枝加芍药汤 桂 芍 草 姜 枣 倍芍药用。

〔心疟〕桂枝黄芩汤 即桂枝汤加黄芩。

〔肝疟〕四逆汤 附子 姜 草

〔脾疟〕橘皮散 橘红、姜汁浸者,焙干研末,枣汤下三钱。

〔肾疟〕桂枝加归芍汤 即桂枝汤加归、芍。

〔胃疟〕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风疟〕芎苏饮 见二卷咳嗽。

〔寒疟〕露姜煎 生姜四两,捣汁露一宿,凡治疟汤剂露一宿者,取白露降则暑热除之意。

〔暑疟〕白虎汤 见一卷中风。

〔湿疟〕柴平煎 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湿疟〕胃苓汤 见一卷中风。

〔湿热〕白虎苍术汤 见一卷中风。

〔牝疟〕蜀漆散 蜀漆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 ) 研末水调。

〔寒疟〕柴胡姜桂汤 柴 姜 桂 芩 草 花粉 牡蛎

〔食疟〕养胃汤 参 术 陈 夏 苓 朴 砂 曲 丁香 木香 藿香 麦芽 草 莲子(各七分)

加姜。

〔涤痰〕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疫疟〕达原饮 见一卷疫。

〔疫疟〕五氲丹 芩 连 柏 草 香 附 紫苏 用大黄熬膏为丸,辰砂、雄黄为衣。

〔疫疟〕不换金正气散 平胃散加半夏、藿香。

〔鬼疟〕内补建中汤 黄 建中汤加当归。

〔补气〕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疟母〕鳖甲煎丸 鳖甲灰(酒浸煮汁,一两二钱) 柴胡 白芍 丹皮 虫 乌扇 鼠妇 蜣螂(各四钱)

桂枝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 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 石苇 紫葳(各二钱) 葶苈瞿麦(各一钱五分) 赤硝(一两) 以鳖甲汁为丸。

〔散邪〕祛疟饮 柴 苏 槟 陈 楂 枳 草 二母 水煎,露一宿。

〔散郁〕逍遥散 见一卷火。

疟脉案

甲申予馆新洲,长夏感暑兼湿,疟间日发,寒热俱重,涎沫甚多。用平胃散加柴胡、制半夏、神曲、赤苓,二服愈。又乙酉感风成疟。经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用芎苏饮去干葛、木香,加薄荷、姜皮。一服愈。

胡 伏暑发寒热如疟,头晕脘痞,此暑邪挟湿,阻遏气分,故汗止在胸前,宜辛凉解散。用栀豉汤加杏仁、枳壳、黄芩、半夏、栝蒌、滑石。数服而平。

族妇 暑症转疟,寒微热甚,汗多头眩便硬。用竹叶石膏汤去参加知母,服愈。

毛 热症未愈,复因邪滞,恶寒怯风,胸满腹胀,午前寒热如疟,至夜乃汗,右关尺浮滑,症兼表里,治宜经腑疏解。用柴胡、半夏、薄荷、苏梗、陈皮、浓朴、赤苓、神曲、生姜。二服诸症退。去薄荷,加黄芩、砂仁壳、鸡内金(炙)。数服全愈。

侄 寒疟吐泻,脉迟虚。用理中汤加半夏、茯苓、砂仁、神曲、姜汁。一服吐泻止,疟轻,诊脉虚而少力,此中气不足也。令与稀糜,用补中益气汤,神爽思食疟止。又服四君子汤加黄 (炙)、砂仁,愈。

李 秋疟背寒肢厥,从卯时冷至酉方热,夜半无汗自退,不饥不食倦卧。仿陈远公解寒汤,潞参、于术、川附(炙)、川芎、柴胡、桂枝、草果(煨研)、姜、枣。煎服得汗而寒减,去川附,加半夏、谷芽、陈皮、当归。思食疟止。(此症与丹溪所治少年足冷疟相似,但彼由接内,此系阳虚。)

王 咳嗽痰多,右膊痛,疟间日发,脉浮缓,此为肺疟。得之浴后当风,经所谓夏伤于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也。肺主皮毛,故为肺疟。用柴胡汤合二陈,去黄芩,加防风、苏叶、桑皮、杏仁、姜、枣煎,数服愈。

侄 间日疟寒热俱重,头痛背寒,肢麻肋闷,呕恶痰多,由湿热阻遏气分。白蔻仁、浓朴(各五分)、广皮、枳壳(各一钱)、半夏、茯苓(各二钱)、青蒿(八分)、杏仁(钱半)、栝蒌、竹茹(各钱二分)、煨姜(二钱),一服脘闷已展,呕恶亦除,痰降便通,湿热去,疟自止。杏仁、半夏(各钱半)、赤苓(二钱)、栝蒌、枳壳、橘红、甘菊(各八分)、蔻仁(三分)、竹茹(一钱)、嫩桑叶(三钱),一剂疟止。前用温胆汤愈疟,尚不嗜食,大便难,脘中欠爽,病在左关不和。因之肠腑失降,用两和厥阴阳明。白芍、旋复花、陈皮、半夏、栝蒌仁、牡蛎粉、杏仁、竹茹、枳实汁,再服悉平。

族孙 胎疟停滞。用寸金丹三钱,姜汤服,二次愈。

本 间日疟偏头痛连齿,夜烦不寐,症由胆火升越,震动心主,致神愦语错,必熄胆络风火,疟邪自已。

钩藤、鳖甲(各二钱)、山栀、丹皮、麦冬(各一钱)、黄芩、连翘(各七分)、半夏(青盐炒,一钱半)、夜交藤(五钱),日二服,兼下牛黄清心丸,疟轻,改用乌梅(二枚)、赤苓、生首乌(各三钱)、鳖甲(二钱)、牛膝、当归、丹皮(各八分),一啜而止。

梁氏 粤产,地暖气泄,客居黄河以北,风土迥殊。今夏秋暑雨蒸淫,感症成疟,寒热烦满,微汗,以湿疟治。仿古柴平汤,用柴胡、黄芩、半夏、茯苓、枳壳、山栀、茅术(生)、浓朴、陈皮、姜、枣。

二服汗透,寒热减,改用清暑退邪,前方去茅术、朴、枳,加青蒿、香薷、薄荷,再剂而愈。

某 疟间日发,寒重热轻,汗多神倦,发时头不痛,口不渴,但凛寒拘急,肢冷髀酸。老人气虚有痰,此非暑非风,乃虚邪入络,名曰劳疟。先时勿食,汗后服保元汤扶正以逐络邪。参、 、术,草、归、陈、鳖甲(炙)、柴胡、半夏、威灵仙、姜煎,一啜遂止。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