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类证治裁

阴疟论治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前论疟邪伏于募原,浅者客三阳经,深者入三阴经。夫脏腑之经,各有界络。邪在某经,即某经疟。因邪有浅深,舍有远近,行有迟速,故卫气相值,有日发,间一日二日而发之殊。间一日发,与日发者治法同,病亦易愈。惟间二日为难治,以伏邪深入三阴,故名阴疟也。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其经深远。

三阳疟多发在夏至后,处暑前。三阴疟多发在处暑后,冬至前。发愈晚者去亦迟,以气令收肃故也。其发时亦不定,有前间一日,忽间二日发者,有前间二日,忽一日夜两发者,有连发二日,中间一日者,有间三日发不爽者,或不忌口,不节劳,伏邪旁溢界络,皆能致之,否则发期错乱,乃将愈之兆矣。阴疟主治之法,惟和营调卫兼疏邪,勿期速效用劫剂,如常山饮、七宝饮。每见用常山、巴霜劫痰得效者,面色熏黑,留邪在里,后多变成痨热鼓胀不治,良可恨悼,因前论治法未尽,而申之。凡通治诸疟,初起宜散邪,露姜煎。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寒多者,小柴胡汤加桂枝。寒少热多,清脾饮。湿盛,平胃散。痰多,二陈汤、二妙丸。湿盛呕泻,平胃散合四苓散,加砂仁、半夏。湿热俱盛,清中驱疟饮。暑热兼湿,香薷饮加黄芩、半夏、赤茯、滑石。伏暑秋疟,黄芩、知母、花粉、栝蒌、枳壳、竹茹。热疟心下痞结,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加减。

此诸疟通治法。若阴疟邪深,本不在表,三五发后,乘元气未衰,用陈香橼大者全个,挖小盖,入水飞雄黄五钱,纳盖,铜丝扎好,炭火 , 时烟出,勿令雄黄走出,存性研末。病者隔夜勿食,明晨开水下,以箸探喉,吐尽胶痰。再服再吐,半日,饮粥汤吐止。顽痰既去,随服补剂,归脾汤加减,效。如未止,寒热必轻,截疟饮立效。勿用常山等。延久必虚,专养正却邪,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如未止,热重于寒,用丹皮、鳖甲、白芍、当归、何首乌。寒热夜甚,何首乌散加归身。发时渐晏,大剂补中汤内升麻、柴胡少用。寒从背起,阳虚汗泄,人参、黄 、桂枝、炙草、茯神、大枣、鹿胶、牡蛎。热盛伤阴,遗精便血,固本丸加白芍、首乌、阿胶。营卫两虚,人参养营汤,或何人饮。脾阳虚,食不化,六君子汤、四兽饮,俱加砂仁、神曲、谷芽,甚者理中汤。脾阴阳俱虚,归芍六君子汤加首乌。胃阴虚,不饥不食,人参、玉竹、麦冬、白芍、石斛、薏苡、乌梅、半夏。脾胃两虚,肢寒泄泻,附子理中汤、参苓白术散。邪入厥阴,呕沫腹痛,蛔动肢厥,半夏泻心汤去参、草、大枣,加牡蛎、白芍、浓朴、乌梅。

久疟肾阴虚,面赤口渴,六味汤加五味、白芍、肉桂。肾水火俱虚,疟久成痨。养营汤吞八味丸。虚人疟母,不治成胀,四兽饮加鳖甲、当归尾、桂心。元气犹壮,癖积左胁下,鳖甲饮子。不应,何膝煎。疟久邪结血络,左胁胀痞,连及少腹,治宜通络,守补无效。桃仁、丹皮、鳖甲、归尾、桂心、甲片、延胡。通其血络,痞胀乃除,再用补剂,自获全愈。

《己任编》曰:凡疟将发时,与正发之际,勿施治,治亦无效。必待阴阳升极而退,此邪留所客之地,乃可服药治之。且当未发前二三时,迎而夺之。

凡小儿胎疟,不能服药,用黄丹(五钱)、生明矾(三钱)、胡椒(二钱五分)、麝香(少许)。共研末,以好醋调敷手心,男左女右,以绢包手掌,药发自汗而愈。

凡小儿未进谷食者,患疟久不止。用冰糖浓煎汤喂之,最验。出徐忠可《金匮》注。

附方

〔劫痰〕常山饮 常山(酒浸,炒,二钱) 草果 槟榔 知母(各一钱) 贝母(钱半) 甲片(一钱)

乌梅(二个)

〔劫湿〕七宝饮 常山 草果 槟 朴 青 陈 草 水酒煎,露。

〔散寒〕露姜煎 见本卷疟。

〔寒热〕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热多〕清脾饮 朴 术 苓 夏 青 草 柴胡 草果 黄芩 姜

〔湿盛〕平胃散 见一卷中风。

〔痰多〕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消痰〕二妙丸 橘红 半夏 神曲和丸。

〔渗湿〕四苓散 五苓去桂,见一卷温。

〔湿热〕清中驱疟饮 柴 芩 枳 朴 青 陈 术 夏 山楂 草果 姜

〔暑疟〕香薷饮 见一卷中风。

〔痞热〕半夏泻心汤 见一卷温。

〔结热〕小陷胸汤 黄连 半夏 蒌仁

〔补脾〕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截邪〕截疟饮 黄 (二钱) 参 术 苓(各钱半) 砂仁 草果 橘红(各一钱) 五味(三分)

甘草(六分) 乌梅(三个) 姜(三片) 枣(二枚)

〔养正〕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夜热〕何首乌散 生何首乌(五钱) 青陈 草(各一钱) 姜(七片) 大枣(三枚) 露一宿。

〔阴阳〕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营卫〕养营汤 见二卷劳瘵。

〔营卫〕何人饮 首乌 人参(各三钱) 当归 陈皮(各二钱) 姜(三片)

〔阳虚〕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补截〕四兽饮 六君子汤加 乌梅 草果 姜 枣

〔阳虚〕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补脾〕归芍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归、芍。

〔脾胃〕参苓白术散 见三卷睥胃。

〔吐蛔〕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阴虚〕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阳虚〕八味汤 见一卷中风。

〔气癖〕鳖甲饮子 鳖甲 术 槟 朴 芎 芍 陈草 乌梅 草果 姜 枣

〔血癖〕何膝煎 首乌(制二两) 牛膝 鳖甲(醋炙,各一两) 当归(五钱)

橘红(三钱) 虚加人参,发日空心服。

阴疟脉案

房弟 阴疟寒热俱重,汗多不寐,气促,腹痛大便频,左脉微软,右关尺弦长,此脾虚肝乘而心阳不摄也。用法宜以温通甘缓,兼佐酸泄,理中汤加茯神、龙眼肉、草蔻、肉蔻、白芍。三服而神爽,痛泻止,寒热亦减。继用归脾汤丸加山药、莲子、何首乌等,渐瘳。

毛 三疟早用截剂,寒热无定,头汗冷,呃逆,沫吐青色,面惨黑,手足厥,脉沉数小。乃邪入厥阴,在里瘀浊上犯清道,治先通阳泄浊。用吴茱萸汤加丁香、干姜、制半夏、青皮、茯苓,浊逆已止。嗣用四逆汤,肢和,疟二日发,用四兽饮,寒热渐轻,接服八珍丸料加首乌、牛膝、砂仁、半夏、姜汁、煮枣肉为丸。

病除。

朱 深秋疟发三阴,头眩,热甚不渴,溺痛,右脉较大。必系暑湿伏邪内蕴,昔人治疟无汗须令有汗,乃邪从外泄。今值霜降,气令收肃,虽用辛解,邪不得越,尚难稳许愈期。紫苏、半夏、青蒿、石斛、生薏仁、当归、鲜何首乌、知母,数服微汗,寒热减,右脉平,两关稍虚,治宜扶正兼去邪。六君子汤加鲜何首乌、炙鳖甲、当归、知母以清透营分,加姜、枣煎服,得痊。

钱氏 怀妊六月余,客岁阴疟未止,因食牛脯,腹满不饥,谷食亦胀,致寒热沉绵,盛暑怯寒,衣絮无汗。此卫阳大衰,腑失通降,正虚邪锢,须防胎损,治宜温卫通腑,忌用 术守补。潞参、鹿胶、当归、茯苓、草果、煨姜、炒楂肉、半夏、陈皮。六服疟止。

族某 三日疟经年未止,处暑后燥气加临,日发寒热,食顷烦嘈干呕,色悴甚,渴眩痔痛。此燥热伤阴,胃液虚而阴火上乘下迫也。仿甘露饮意。用生地黄(炒)、知母(酒炒)、麦冬、石斛、花粉、生白芍、阿胶(水化),数服症退,用何人饮疟止。

朱 三阴疟发日晏,脘痞呕酸,乃半夏泻心汤症耳。犹服知母、乌梅、穿山甲等苦酸透络截剂,遂令寒热无汗,三日两发,舌有蟹爪纹,是脾脏寒水旁溢支络,别成窠臼,一增为两,求轻反重矣。宜六君子汤温脾以运湿,水湿去则寒热轻,不致邪伤肝肾,延成羸怯。潞参、于术、云苓、陈皮、半夏姜制、砂仁、草果、煨姜。数服已去其一,仍二日一发,又数服,发益早,即寒热亦微。以原方药制末,加牛膝(炒),去草果,用姜汁和枣肉为丸,服愈。

房弟 三日疟初发,寒痰甚多。先令将陈香橼去蒂,纳明雄黄(五钱,水飞研),炭火 (勿令烟泄),存性,共研细,空心开水下。卧片时,以箸探吐痰涎,再服再吐,(能吐出胶痰更好。)吐半日,饮粥汤吐止,病愈后,调补元气以杜复发。

李 患前症夜发。用何首乌散,后以劳力鼻衄,寒止热甚,治宜和阴透邪。乌梅肉(二钱)、白芍(三钱)、知母(酒炒,钱半)、鳖甲(炙,三钱)、生首乌(四钱)、生地黄(二钱半)、牛膝(酒蒸,钱半),数服而止。(此酸味可以和阴,阴药可以透邪。)

秦 阴疟误药,寒热缠绵,无汗,面浮腹肿,眼色如金,肉黄便泻,脉左沉缓,右虚濡,水湿渍里溢肤,势成痞胀。用分消法。大腹皮、茵陈、制半夏、生薏仁、茯苓(各二钱)、苏梗、陈皮、谷芽(各一钱)、枳壳、砂仁(各八分)、浓朴(五分)、姜(三钱)、车前子(五分),溺爽汗出,诸症俱退,去苏梗、枳、朴、加鸡内金(炙三钱)、于术(炒一钱。)仿利水实脾法得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