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 贵在有韵
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何异三家村老妪[1],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集韵第七。
今译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读完天下的奇书秘笈,就是有眼睛的瞎子,有耳朵的聋子,有嘴巴的哑巴,脸上三斗的俗气灰尘,何时可以扫去?可见这个“韵”字,就是世人的对症之药了!虽然如此,也要当心其中的冒牌货。如今有那种点香品茶,口中清凉干净,但心中污浊的人,装模作样附庸风雅,与那小地方的老妇人,只是开口念念阿弥陀佛,便说自己可以升天成佛有什么不同?所以把有关韵的文章集成第七卷。
注释
[1]三家村:出自宋陆游《村饮示邻曲》:“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意指偏远的小山村。
暮雨打梨花 秋风吹木叶
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打梨花[1];冷句忽来,字字秋风吹木叶[2]。
今译
清净的斋房微微关闭着,不时有暮雨落在梨花上;
幽冷的诗句忽涌上心头,字字都似秋风吹着落叶。
注释
[1]暮雨打梨花: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2]秋风吹木叶:《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分别生是非 圆融泯人我
多方分别,是非之窦易开;一味圆融,人我之见不立。
今译
如果方方面面分别计较,就容易开出是非的洞隙;
只需一直坚持圆满融通,则人我的对立就能消除。
四季之云 各有所宜
春云宜山,夏云宜树,秋云宜水,冬云宜野。
今译
春天的云最宜与绚烂的山景相配,
夏天的云最宜与茂密的树林相合,
秋天的云最宜与明净的秋水相映,
冬天的云最宜与寥寥的旷野相衬。
月色最风光 柳态最潇洒
清疏畅快,月色最称风光;潇洒风流,花情何如柳态?
今译
要论什么最清爽疏朗畅快,
最美的当然是皎皎的月色;
要说什么最潇洒风流倜傥,
花的情态怎比得柳的姿容?
知己神交 人生乐事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1]
今译
在我的书斋中,不讲究虚伪的礼节。
凡来到这个书斋的,都是我的知己。
来去都随意,欢声笑语中忘掉了形骸;
不说是与非,不奢求荣华和名利;
闲谈古今之事,静静玩赏山水风景;
清茶和好酒,用来契合幽雅的意趣。
所谓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过如此而已。
注释
[1]本则摘自北宋司马光《真率铭》,有所删改。司马光在洛阳闲居时,与几位老友时常聚会,相约酒不过五巡,食不过五味,称为“真率会”。
机息风月美 心远地自偏
机息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自无车尘马迹[1],何须痼疾丘山[2]?
今译
机巧功利之心消除了,
朗月清风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
不必将人世看成了苦海;
内心远离了红尘俗事,
车尘马迹就不知不觉地消失无踪影,
何须一定要执着于山水?
注释
[1]“心远”句: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痼(gù)疾丘山:指对山水有特殊的爱好。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此指爱好山水成癖。语意化用《新唐书·田游岩传》:“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月盈帚 花满筛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1]
今译
打扫石阶时月光如水,似乎把扫帚浸透了,
过滤泉水的筛子里,滤满的都是落花花瓣。
注释
[1]本则摘自唐李洞《喜鸾公自蜀归》诗。
桐叶散清阴 鸟声唤红日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1]
今译
楼前梧桐叶叶,遮蔽烈日炙烤,
浓浓的荫凉已经布满了一院子;
枕上鸟鸣声声,唤起睡眠中人,
暖暖的阳光早已照射进了窗棂。
注释
[1]本则亦见于明屠隆《娑罗馆清言》。
野鸟作伴 白云相留
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今译
放开脚步闲走,
野鸟见人类没有机心,也不时到身边来陪伴。
披衣独自静坐,
白云也被感动得无语,与我相依恋不忍离去。
何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
今译
何必一定要弹奏什么丝竹乐器?
自然山水之中也有清越的声音。
注释
[1]本则摘自晋左思《招隐二首》之一。
贪图逐利 枉却一生
世路中人,或图功名,或治生产,尽自正经,争奈大地间好风月、好山水、好书籍,了不相涉,岂非枉却一生!
今译
尘世中的人,有的贪图功名,有的忙于生计,当然也都是一些正经的事情,但怎奈与大地间的好风月、好山水和好书籍一点都不相关,这一生难道不是白白地虚度了呵!
生平所愿 四种无恙
平生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一曰故人,一曰藏书,一曰名草。[1]
今译
平生希望四样东西一直安然无恙:
一是青山,一是故人,一是藏书,一是名草。
注释
[1]本则摘自明吴从先《小窗自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