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余幼喜读南明史案,及长,转而探求清初东北满族兴起之由,乃上溯契丹、金源,以迄汉代乌桓、鲜卑之事迹,拟草成一部《东北史略》。时当“九一八事变”之时,大有李义山诗句“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之感。尔后,“七七事变”爆发,风云变幻,时局动荡,华北沦陷,东南颠簸不定。桢以谋求衣食,奔走南北,骛于外务,此事遂以中辍。1947、1948年间,余避地上海,在河南路一角小楼上,为银行商家司笔札之役,乃于业余撰写《清初东北流人考》及《汉代绘画考》。1949年春,北平解放,遂迅速北上。1949年秋在天津南开大学讲课,乃得重理旧业,到1951年适为至德周叔弢先生六十寿辰,即把写于十字街头的论文登在《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上。
从1951年到1981年这三十年间,余由南开调到北京,在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得偿宿愿;承师友启发,学习新知,自觉亦有所得。“文化大革命”期间,余乃下帷读书,重温前后《汉书》《东观汉纪》等书,以及《文物》期刊所载考古发掘工作报告。鲁迅先生《致姚克》的信上说:“汉画像模糊者多……我在北平时,曾陆续搜得一大箱,曾拟摘其关于生活状况者,印以行世,而为时间与财力所限,至今未能,他日倘有机会,还想做一做。”此话对余启发尤深,所以不揣固陋,慨然有述作之意。又因余粗枝大叶,赋性疏懒,做不出考证精细的工作,但想到古人有“读书得间”这句话,就是要掌握大量的资料,熟悉当时的社会情况,披坚执锐,得知其中的肯綮,取得内在的联系,然后才能够持之有物,言之成理,不至于徒说空话,于是试图从这方面做起。
1972年余从河南明港回京之后,陆续读书,积累资料,成《两汉社会生活概述》,承知友吕贞白同志审查校订,又承陕西人民出版社大力支持,得以出版问世。
从1951年到现在(1981年),已经是三十年了。那时周叔弢先生是六十岁生日,现在正值九秩寿辰时期,余也是八十周岁的人了。髫龄就学,皓首无成,但是在大好时光之下,余能够努力工作,共瞻未来美好的远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故贾余勇,草成了这部菲作以为周公寿;并期待着海内外至亲好友、同志仁人批谬指疵,以匡不逮,借以考验我半个多世纪以来,读书之勤惰云尔。
谢国桢
记于北京乐学斋寓庐
一九八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