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刘真人洛阳插牡丹 黄石公紫柏遗松子
词曰:
得道所为无着,万般如志如心。插花栽植自森森,枯木萌芽发茎。变化飞腾霄汉,岂拘闹市山林?千年松子不难寻,岂在尘寰驰骋?(右调《西江月》)
话说丘真人,在燕京白云观大阐宗风,使弟子宋道安、郑志修、于清风、尹志平等各处设教。不表。
且说刘长生真人,自福州解化之后,遍游洞天福地、三山五岳,朝谒仙真。或现或隐,随处积功,待诏上升。时游玩洛阳,忆昔孙不二养道于破窑之中,道成同丹阳、耿始跨鹤冲举之后,遂名三井洞,此时香火茂盛,欲去观玩一回。遂摇身一变,变作一个全真道侣,年纪却在二十上下,风流迥异于常伦,逍遥不同于俗子。你看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纶巾,两条风带飘飘;身披鹤氅,一体花开锦绣。面如满月,脸泛桃花,唇若涂朱,目藏秋水。凭丹青描画难比,任佳妓扑粉不如。十指如玉笋生辉,一身似凝脂润泽。正是:风流不让裴仙子,体态岂输宋美人?
时正逢二月十五日,青牛现太上老君圣诞之辰,这洛阳城乡的大家小户,男男女女,都要到青牛观来烧香。那刘真人先到三井洞游览,次往青牛观进香。这些年轻的女人,看见刘真人生得十分的容貌,一个个股体酥麻,俱道:“世间那有这样的美男子?为甚么要出家修道?”有等说道:“他的前生费了多少的苦志修来,今世投生有这样的美貌,今世再修,岂不成仙乎?”众人谈论,见者俱有眷恋之心。
那刘真人见一女子,头上插一朵含蕊的牡丹,上前说道:“小姐头上这朵牡丹,虽然艳丽,可惜不能嘉于众人。若将此花送与贫道,顷刻间,管教众人可分。”那女子听真人之言,心中欢悦,就将头上这朵牡丹拔下来,送与真人。那刘真人执过手来,吹了一口仙气,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再运动先天真一之水灌溉花中,将这朵牡丹花插在这莽山地上,念动真言,加符洒水。顷刻之间,但见发芽长枝,结蕊开花。此花更觉艳丽,清香异常。刘真人向众人道:“此花不比家园之花,折去一日就谢。我这牡丹摘去带在头上,可使七日不凋,愈带愈香。有人爱者,皆可摘取。”时这些人围笼大堆,不知其数,男男女女,挨挨挤挤,俱来采摘,摘完顷刻复发。这一句话名扬出去,远近的人俱来观看。正是:闻至洛阳添景色,出门俱是看花人。
那刘真人见众人闹热之际,遂化道清风,无影无踪。众人见那道士忽然不见,正在惊讶,只见牡丹叶上有“长生子刘书”五字,众人方知刘仙显化,人人俱称“插花刘真人”。后人创建庙宇,塑造神像,遂名刘仙庙,世代香烟缭绕不绝。此是后话,不表。
且说刘真人自洛阳插花显迹已后,欲上终南一游。路过长安,至孟至县地界,忽然想道:此处有古楼观,乃太上流传道德之地,堪算古圣遗迹,至此不可不游。遂上山游览,但见:
层峦磊叠,壁峭参差。霞光通碧汉,俨若琼瑶,紫雾绕玄关,胜如仙府。虎啸龙吟斗胜,柳红桃绿争春。说经台如兜率天宫,传法所似蓬瀛贝阙。留圣迹于古楼石上,显仙踪于化女泉边。吕仙岩下,思唐宋之仙翁;五老洞中,忆商周之老子。乘青牛,东来紫气度关尹;过函谷,西渡流沙化诸胡。鉴古明今,可称终南福地;追踪觅迹,堪夸楼观仙宫。正是:五千妙谛流传后,万古遗风永不磨。
那刘真人在古楼观游览仙迹,羡慕不已。远远见白云西迈,知有神仙经过。片刻间,只见王玉阳同谭长真到来,游山览终南。
却说王玉阳自在中条山,独立危岩九载,脱体飞升,积功待诏。一朝游于熊耳山,时谭长真在熊耳山脱化,正遇王玉阳,二仙约同游玩终南。至终南镇,见古楼观有紫气盘结,知有真仙驻足于此。二仙同上游览,只见刘长生在此。三仙相会,喜不自胜,各各见礼,将自成道原由细说一遍。
长真道:“今日我三个不期而遇,真个难得。惟丹阳、不二早已脱化,至今犹在南方积功,不久亦要会于南山。郝太古自在赵州桥成道后,带滕姑居于华岳,凿开石室七十有二,欲利后贤安养,至滕姑丹成,同游寰宇,积功度人。独有长春名播诸国,德冠群真,今为北国辅相,大阐宗风,真乃大器晚成,我辈皆不及也。”王阳道:“丘长春弃家学道四十余载,受了千辛万苦,死而复苏,一志不移,及至道成,诸方瞻仰,各国称扬。自古迄今,苦志求道者莫过于丘长春及白玉蟾也。若人效此修持,这样苦志,一心不移,人人皆可成道,个个俱能登真矣。”三仙一同赞羡不已。
长生真人道:“我同你三人既已相会至此,可同去极真洞拜见师祖。”王、谭二真欣然同往,各显神通。王玉阳真人拘来一虎,刘长生真人招来一鹿,谭长真真人收来一豹,各跨坐骑,不多时间,早到了紫柏山。只见极真洞天,祥云瑞气缤纷,莺歌鹤唳,凤舞鸾翔。三仙下了坐骑,同进洞中,但见瑶草奇花馥郁,灵山异果芬芳。内有仙童报入。片刻间,只见内中出来许多的真仙。刘、谭、王三真急忙上前顶礼下拜。
吕祖携了三真随至后洞。重阳指和玉蟾道:“此位是你师母和玉蟾也。”三仙上前参拜毕,复坐。谭长真道:“弟于昔在西蜀,疯婆打我一拳,有‘一拳打退多生孽’之语,即师母点化否?”和玉蟾笑道:“昔我知汝性功克证,故留此语,待汝道成后可续此诗也。”长真拜谢道:“昔蒙尊恩指授,方得今有成道之日。弟子更欲尘寰积功几载,以报师恩。”重阳真人曰:“汝既有此心,凡功不厌多,行不嫌广,愈积愈高,天福愈大。再可去行些宏功,待长春功圆道备之时,同赴仙都朝参金阙可也。”刘长生、王处一各将自己成道度化终始的原由说了一遍。众仙称扬未了,只见洞外祥光遐著,知有上仙到来,众仙急忙出洞邀迎。
但见一个仙人身跨赤虬而来,后面随着一个仙童,肩背一个葫芦,从空而下。正阳知是赤松老仙下降,急忙率众仙拜迎,引人洞中。众仙俱未会面,见正阳帝君擎拳接礼,众等不敢待慢,上前参拜。正阳进谒道:“我等未知老仙光降荒山,未曾远迎,多有失敬。”
赤松大仙道:“昨在南极赴会,闻许逊真人之言,始知精卫下降之由。今已蒙正阳、纯阳、重阳三真点化成道,得入仙班。是则仗诸真之恩度接,一则他夙因不昧,故我今来引他至昆仑见过王母,然后待诏发落。”和玉蟾闻之,急忙上前跪下,道:“弟子今闻师言,才觉本来。若非恩师点化,几乎失却本来矣。”赤松于日:“汝本炎帝之女,尝师于我,时未闻道,急欲往蓬岛求真,漂海溺水而亡。一灵真性变成青鸟,名曰精卫,心怀嗔怒,欲衔西山之木石,填满东海。那时我见之,引人瑶池,蒙王母收留,命往阆苑,看守桃园积功,直待嗔心净尽,方能转托人世,修持道果。今已脱离羽毛,永证金仙之位矣。”
言毕,遂取出松子数颗,向众仙道:“我昨日南极赴会,带来这松子,乃是离农所产,千载一实。凡人食此,能可长生不老;神仙食之,亦能神通倍增。分于诸子,各食一颗可也。余了一颗,种在此山,将来后人有志于道者,食此可以益寿延年。久久服此,修之可得长生神仙矣。”即今紫柏山的松于,只此种也。此话不表。
且说众仙各执松子食之,果然甘香异常,赞羡不已。
赤松子命回禄往西蜀警格人民而去,自带和玉蟾,跨赤虬,同赴西池。众仙送出洞外,只见赤虬望西而去。
众仙回转洞中,时正阳、纯阳同欲下山,积功度化,谭、刘、王三仙亦欲随之。独留重阳真人在洞待等诸子功圆,七朵金莲会集,方可应诏上升。众仙出洞,谭长真等三仙拜别师父及祖师等,各各分头度化不表。
却说钟、吕二仙离了终南,游于临安,遇崔与之。那与之自在宋帝驾前辞疾归广州后,遇白紫清真人,见是道器,传其延年永寿之术。至此游于临安,遇钟、吕二仙,传其三五归一之道。
甲申秋,宋帝宁宗崩。史弥远矫诏,立沂王贵诚为理宗,更名钧;尊后为太后,同听政事。封皇子弘为济阳郡王。宁宗无子,立弘为太子,乃理宗之兄也,被史弥远杀之。
乙酉,宋改元宝庆。时有神僧道济坐化。此僧乃天台人也,幼而颖悟,喜观释典。二亲去世,即弃家学道。访至临安,游灵隐寺,拜老僧远瞎堂为师。后得悟本来,佯狂混世,饮酒食肉。寺僧见其风颠,无不厌贱于他,皆呼为济颠。迨远瞎堂去世,即弃灵隐寺,佯狂城市,或疗宫室危灾,或救红楼重病,无语不灵,有邪皆正。后居净慈寺为书记,尝梦中显化,感谢皇太后重修大殿。复向四安山中募木,运至本寺井中冒起。有以荤酒责之,则吐所食之物,悉能飞走而去,或水族鱼鳞,亦皆优游而去。至六十岁,忽然不食荤酒。平日朝臣有以荤酒招饮,济颠皆云:“可放生。”灼焦断尾之物,放水皆活。此时众人益加敬信。是秋示寂,众僧将他赴火焚化,得舍利无数。明日,有僧带书至净慈寺,对主僧云:“昨日途中遇济颠寄书,曾言蒙古暴虐,佛国被残,今欲返于台州矣。”后人乃云道济是国清寺紫金罗汉再世也。
时蒙古伐高丽及西域、全、夏,各路分兵征伐。夏主德旺忧悸而殂,其侄睨立。
丁亥,蒙古执夏主睨归,夏灭。诸将争取金帛子女,惟楚材独取书数部、大黄,二骆驼载之。班师未几,军士病疫,惟得大黄可愈。赖此大黄,所活万众之命,方得全师。回头复破入三关,金人惟守河南而已。
是年,蒙古主铁木真崩,四子拖雷监国。攻取西和州,知州陈寅同妻杜氏饮药死,僵立不倒。拖雷言其尽忠,许其庙祀,方能倒去。以大夫之礼葬之。蒙古复催兵人金,太昌原陈和尚以四百骑大破之。
是秋,蒙古立三子窝阔台为太宗。任用楚材,殷富治平,军声大振。太宗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改天长观为长春观。敕丘处机管理天下出家僧道,善人皆隶焉。赐以金虎牌,,凡有教相事务,悉听丘神仙处置。山东安抚复命王志明,自泰州传旨至燕京白云观。
五月二十三日,人报巳、午时分,雷雨大作,太液池之南岸崩裂,水入东湖,声闻数十里,鱼鳖尽去,池水遂涸。北山口亦摧。师闻叹曰:“山摧池涸,吾将与之俱乎?”七月初四日,师谓门人宋道安、尹志平等曰:“昔丹阳师兄尝授记于余云:吾殁之后,教法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道院皆敕赐名额,汝等当住持大宫大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干道门的事。我师重阳之言,—一皆验矣。”正是:
时来大地皆春色,风正方方乐太平。千古玄宗从此振,丹台紫府录仙名。
要知丘祖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