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我国上古社会的转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朝急剧衰落,失去了控制列国诸侯的力量。各国诸侯各自为政,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在我国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个由大国争霸的局面,而齐桓公是春秋争霸的第一人。那么他是怎样成为春秋首霸的?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直接控制的地区有方圆六百里左右。之后随着不断地分封,控制的地区逐渐减少,军事力量也很虚弱,和一个诸侯国相差不多。这时的周 天子只是在名义上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实际上已失去了号令诸侯的力量。其时,有几个诸侯国在相互攻伐的兼并战争中先后强大起来,他们或者借拥戴周天 子而号令一时,或者凭强势称霸一方,由此而出现了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最早获得霸主地位的,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名小白,是前任国君齐襄公的弟弟。他能够当国君作诸侯,曾有一番颇有戏剧性的惊险经历。
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国势渐渐强盛起来,但齐襄公却是个荒婬无道的国君。他的异母妹妹文姜,是鲁桓公的夫人,在尚未出嫁时两人就乱伦通奸。后鲁桓公与文姜回齐国时,齐襄公与文姜再次勾搭,为鲁桓公发现。齐襄公干脆派大夫公子彭生把鲁桓公杀了,从此文姜就留在齐国不回去了。
齐襄公处理政事蛮横武断。他曾因私愤降低了堂弟公孙无知的待遇,又不按期派人去替代戍守葵丘的大夫连称、管至父,还曾几次错杀无辜。他的异母弟弟公 子纠与公子小白怕发生祸乱而逃往国外。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公子纠就在管仲与召忽的辅助陪同下投奔鲁国。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就在鲍叔牙的辅助陪同 下就近投奔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子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率众攻入宫中,杀死齐襄公,无知自立为齐君。不久齐国大夫雍林又杀死无知,齐 国一时出现了没有国君的情况。
无知被杀死后,与公子小白亲近的齐国大夫高氏、国氏赶忙暗中派人去报告小白,请他速回国接替国君之位。鲁国听说后,也赶紧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希望公子纠能先抢到王位,将来能够对鲁国产生感激。于是,兄弟二人之间的一场特殊赛跑开始了。
当初逃离齐国时,小白有鲍叔牙追随左右,公子纠有管仲、召忽辅佐。鲍叔牙与管仲本是多年的好友,如今各为其主,护侍着各自的主人往回奔。鲁国不仅出 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而且为了不使公子小白由莒国顺利赶回临淄与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派管仲率军去拦截小白。管仲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大道上,正好碰上公子 小白一行人路过。管仲弯弓搭箭,向小白射去,正中其身,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上,一动不动。管仲以为小白必死无疑,遂赶回去报告鲁国。鲁国以为诡计得 逞,没有人再与公子纠争夺君位了,便放下心来,送公子纠的军队也减慢了速度,悠哉游哉地向齐国迸发。
六天以后,鲁国送公子纠的队伍终于来到齐国国都临淄附近。不料,小白早已先期赶到,当上了国君。原来,管仲那一箭正好射在小白的腰带钩上,根本没有 伤着他,而小白却假装被射死,骗过了管仲。随后,小白一行日夜兼程地赶回国中,在大夫高氏、国氏等人的拥立之下,小白成了齐国的新国君,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齐桓公。齐桓公当然不能容忍公子纠再来争位,遂派军抵御鲁军。一战之下,鲁军大败。鲍叔牙又率军追到鲁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召忽见势不好,也自杀身 亡。鲍叔牙又叫鲁国交出管仲,然后将管仲押在囚车中带走。
齐桓公本想亲自杀死管仲以解一箭之恨,可鲍叔牙却说:“我只有辅佐您夺得王位的能力,而要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就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做得到的。管仲的才 能远在我之上,您如果想称霸诸侯,就非管仲不可。”齐桓公是个胸襟宽宏的君主,听了鲍叔牙的话,便打消报私仇的念头,任用管仲为相国,鲍叔牙的地位反在管 仲之下。
管仲确实是一个不世之才,他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的鱼、盐和铁矿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农业、商业得到发展,国家强盛,军力增强,具备了称霸中原的物质条件。
齐国被管仲治理得国富兵强后,齐桓公下一步就想称霸诸侯了。在他当上国君的第五年(前681),有一天他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兵强马牡,可以会合诸 侯了吧?”管仲说:“如今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和晋国都比我们强,可他们都没有能够当上诸侯的首领,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他们对周王室不够尊崇,不知道 用周王的名义号召诸侯,停止混战。如果我们用‘尊王攘夷’相号召,您的声望就会越来越高。”当时的形势是,周天子虽然已经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但名义上毕 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影响力仍很大,单独一个诸侯国要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周王朝的衰弱,夷、狄、戎、蛮等少数民族乘机入侵,严重 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安全。针对这种情况,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想要通过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即攘夷),取得诸侯国的拥护;并通过尊奉周天子(即尊 王),借助周天子的名义达到由自己号令诸侯的目的,称霸于中原。
齐桓公听管仲说得有理,便问:“那该怎样做呢?”管仲回答说:“宋国刚经过内乱,至今新国君(宋桓公)还没有得到各国承认。我们不妨利用周釐王刚即 位的机会,一来去贺喜,二来请周天子下令,让诸侯承认宋国的君位。只要周天子同意,我们就可以出面召集诸侯了。”齐桓公马上派使臣朝见周嫠王。
周釐王刚上台,见强大的齐国前来贺喜,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就把召集诸侯承认宋国新君的这件美差,派给了齐桓公。齐桓公得到天子的命令,便发出通知:三月初一,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大会诸侯,共同确定宋国君位。
就这样,管仲借着宋桓公刚即位,需要诸侯确认这个机会,让齐桓公打着天子的旗号,会合诸侯,当上了霸主。开会的日期即将来临,宋桓公先期赶到,他对 齐桓公组织这次会合表示感谢。第二天,陈国、邾国、蔡国的诸侯也陆续到了,但是其他诸侯还没有来。齐桓公对管仲说:“诸侯没有来齐,改个日期吧!”管仲 说:“第一次会合诸侯,不能失了信用。所谓三人成众,已经来了四国,照样可以开会了。”
三月初一,大会按时举行。五国诸侯会见完毕,齐桓公说:“我奉了周天子的命令,会合各位,一起商量怎样扶助周王室。今天这个大会,得先推选一个人为 盟主,请大家公议。”几位诸侯交头接耳相互议论起来。有人说,宋国的君位还要靠各国来确定,怎么能当盟主呢?正在为难之际,陈宣公说:“天子把会合诸侯的 使命交给了齐侯,当然应该推齐侯为盟主。”各位诸侯都表示赞同。齐桓公谦让一番,就大大方方地坐到盟主的位置上去了。他率领大家先向台上虚设的天子座位行 了礼,然后宣读盟约。盟约约定,尊重王室,扶助弱小国家,共同抵御夷狄入侵。还写明哪一个国家要是违背了盟约,其他各国要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它。对盟约的 内容,各国诸侯都表示同意。接着,管仲走上台来,对大家说:“鲁、卫、郑、曹四国,不听天子命令,不来参加大会,这是对天子的不忠,应该兴师问罪。”齐桓 公接着说:“敝国力量不足,请各位多多帮忙。”陈、蔡、邾三国齐声说;“一定照办。”只有宋桓公一声不吭。
当晚,宋桓公回到住地,对大夫戴叔皮说:“齐侯仗着自己强大,全不把我放在眼里,刚刚当上盟主,便指挥起我们来了,这怎么得了!”戴叔皮说:“齐国 要是称了霸,宋国就要倒霉。咱们这次来不过是为了确定您的君位,如今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还等什么?咱们回去吧。”宋桓公听了,急忙收拾行李,连夜走了。 第二天,齐桓公听说宋桓公不辞而别,大怒,要派兵去追。管仲说:“本来是请人家来会盟,现在人家走了,我们派兵去追,没有这个道理。”
齐国召集诸侯,威名大震,各国听说后,都想依附齐国。卫、曹两国还派人来赔礼道歉,并且保证下次一定参加会盟。
此后,齐桓公在每次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前,大都先向周王报告,取得同意或授权,再以奉周王之命的名义进行。表面上是尊崇周王,实质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周釐王二年(前680),齐桓公派使臣去周天子那里告状,说宋桓公目无天子,不听号令,请天子出兵,讨伐宋国。周釐王答应了齐桓公请求,齐国遂派兵 浩浩荡荡开到了宋国边界。大夫宁戚对齐桓公说:“主公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最好是先礼后兵,您让我先去劝宋桓公讲和,怎么样?”齐桓公一心想让各国诸侯 真心服他,便传令军队停止行动,让宁戚去见宋桓公。
宁戚见了宋桓公,深深地行了个礼。宋桓公动也不动,好像没有看见一样。宁戚见此情景,抬起头来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宋国真危险啦!”宋桓公说: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宁戚反问宋桓公:“在您看来,您和周公,谁更贤明?”宋桓公回答说:“周公是圣人,我怎敢和圣人相比?”宁戚说:“周公在周朝最强 盛的时候,听说有人来见他,即便正嚼着饭,也急忙把饭吐出来,去会见客人。就是这样,他还怕失了礼。可是您怎么做的呢?宋国这样衰弱,国内接连发生杀死国 君的事情,您的君位并不牢靠,就算您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有本事的人恐怕也不愿意到您这儿来,何况您还这样傲慢呢!宋国的处境还不危险吗?”宋桓公听了宁 戚这一番说,忙说:“我没有治国经验,先生不要介意。”宁戚说:“如今王室衰落,诸侯谁也管不了谁,篡权杀君事常常发生。齐侯不忍心看着天下这样混乱下 去,这才奉了王命,在北杏会合诸侯,好不容易确定了您的君位,订立了盟约,不想字迹没干,您就暗地里跑了,您的眼里还有天子吗?现在天子大怒,派齐侯兴师 问罪,您原先不服从天子的命令,现在又和天子的军队对抗,触犯了众怒,不用打,战争的胜负不是明摆着吗?”宋桓公忙问:“先生有何高见?”宁戚说:“依我 看,您不如送点礼,和齐国会盟,这样,天子和盟主都高兴,仗打不起来,宋国也就安全了。”宋桓公又说:“眼下齐国兵马已到,哪里还会同意讲和啊?”宁戚安 慰他说:“齐侯一向宽宏大量,不会记仇的。”宋桓公忙派使臣,带着礼物,和宁戚一起到齐桓公那里去认错。齐桓公很高兴,将宋国送来的礼物,转送给天子的使 者,并同意了宋国重新入盟的要求。
周釐王三年(前679),齐桓公又约会没有去北杏会盟的卫、郑、陈以及中途跑掉的宋国在鄄地(今山东范县西南)会盟。他又派出使者去朝见周天子,请 周天子来认定宋国的君位,随后齐桓公又代表周天子召集宋、鲁、陈、蔡、卫、郑、曹等诸侯国开会,并订立了今后要互相帮助、安定王室、抵御外族的盟约,组成 一个中原的诸侯国联盟。就这样,通过多次召集诸侯会盟,齐桓公事实上成了盟主。
以后,几次发生山戎攻打燕国,狄人攻打邢国、卫国的事件,齐桓公都组织诸侯国派出军队前去救援。可是卫国、邢国等比较弱小,没等到援军前来,就被狄人灭掉了。齐桓公率诸侯联军打败狄人后,又帮助两国营建新国都,恢复了两国的社稷。从此,齐桓公在中原国家中的威望更高了。
位于南方的楚国,虽然也是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但因为文化比较落后,又有披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等不同于中原国家的习俗,一直被视为荆蛮之国。春秋 初期,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向北推进,威胁着周王室及中原国家的安全。公元前656年,因为楚国攻打郑国,齐桓公就率领齐国及宋、鲁、陈、卫、郑、曹、 许等八国军队征讨楚国,并代表周天子责备楚国不按时进贡祭祀时用的包茅。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楚国只好表示继续尊奉周天子,进贡包茅,并在召陵(今河南省 郾城县附近)和齐国为首的八国订立盟约,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回国。
齐桓公率领诸侯军队逼退楚军,阻止楚国北上的势头,进一步加强了在中原国家的霸主地位。后来齐桓公又联合诸侯国阻止周惠王废太子的企图,维护了太子 郑(即后来的周襄王)的王位继承权。周襄王即位后,感激齐桓公的恩德,派使者给他送去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诸侯面前夸耀自 己的霸主地位,在葵丘(今河南省兰考境地)大会诸侯,订立盟约,共同辅佐王室。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中,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大会,其中以葵 丘之会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