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几句至今仍然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歌谣。它为什么能够被流传到今天?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元朝末年,由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豫、鲁、苏、皖、冀等地因战乱和灾荒流失死亡的人口,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自己的统治,开始实施移民政策。

山西表里河山,易守难攻,因而避免了各种战乱和自然灾害的侵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再加上当时的人们为躲避灾难,纷纷涌进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这就使得山西人口迅猛增长,据说当时山西的总人口为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人口增长过快,使山西地狭人稠,出现民多无田的现象,因此移民也就自然从山西开始。

洪洞县是明朝山西平一陽一府第一大县。洪洞地处晋南,为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贯通南北的古官道就从城北广济寺的大槐树下通过。洪武、永乐年间,明政府就在洪洞广济寺的大槐树下设局驻员,组编队列,发放“凭照川资”,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当然,迁移的不只是洪洞人,因为洪洞大槐树是各地移民汇集、开拔外迁的集散之地,因而,移民也就把洪洞大槐树作为祖先的居住处所。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曾存在自然移民和官制移民两种形式。自然移民多因天灾兵患所造成,属逃亡性的大迁徙;官制移民是官方有目的有准备而实施强制性迁民行为,主要是为了调节军事政治或经济诸方面的失衡。

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大槐树移民的许多具体的传说。其中有一个传说认为,大槐树移民与明初功臣胡大海有关。传说元朝末年,胡大海来到河南林县行乞,人们不但不给他饭吃,还嘲笑、辱骂他。后来,胡大海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骁勇善战,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登基后,大赏群臣,胡大海却什么都不要,只请求朱元璋让其到河南报仇。朱元璋念他是开国元勋,踌躇再三,答应他可以前往河南报仇,但是“只准一箭之地”。胡大海责令部将王虎带兵前往林县。来到了林县,正巧有一只老雕飞过,王虎一箭射在老雕的身上,老雕带着箭飞遍全县,王虎也带着兵杀遍全县。一时间,林县尸骨遍野,血流成河。胡大海闻听此事,怒斩王虎,并亲自向皇上请罪。皇上念其功高,且能主动请罪,不再追究,只得下令从洪洞大槐树移民到河南。

另一个传说则认为大槐树移民与明初的靖难之役有关。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登基,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削藩,却惹恼了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他打着“靖难”的旗号,在北京发难,率军向南京进攻。燕王与建文帝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展开了大战。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终于攻克南京,燕王登基做了皇帝,就是明成祖。由于长期的战乱,造成江北地区“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当时燕王的军队都头戴红巾,百姓称之为“红虫”,于是民间就有了“红虫”吃人的传说。“红虫”把人都吃光了,明成祖即位后,便下令从洪洞大槐树移民到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浙江一带开荒种田,发展农业生产。

可以说,明初把大规模移民作为建国后恢复中原地区经济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对于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被移民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政府曾广贴告示,说不愿移民者需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并规定集合时限,愿移民者可在家中等候。于是人们纷纷来到大槐树下,有一次,晋北晋南晋东南三日之内在大槐树周围集中了十几万人。突然,这十几万人被武装军队管制起来,被告知大明皇帝有令,凡到大槐树下集中者一律迁走。之后便强行登记,强行发给凭照,人们踏上了不知何时能返的移民之路。据《明实录》记载,移民活动多在晚秋时节进行。此时百草凋敝,大槐树也叶落几尽,唯余满眼的老鹳窝。每当官差下令启程,这些移民祖先们无不泪横满面、缓缓而行,三步一驻足,五步一回首地寻望家乡故里,越走越远,越走越难再见家乡景象,最后只能看到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和栖息树间的老鹳在深秋时节无奈的悲鸣。于是,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了记忆在移民祖先脑中惟一的家乡标志。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巡抚张锡銮率三镇兵卢永祥部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所到之地肆意抢劫,不余一家,不遗一物。当浩浩荡荡的队伍准备血洗洪洞城,部队临近县城外的古大槐树时,奇迹发生了:冀鲁豫籍的官兵们纷纷丢盔弃械奔至大槐树下,折槐枝为香,下跪参拜,说是回到大槐树老家了。无论怎么发号施令,都无法使队伍集合起来。由此,洪洞县城数十万百姓免于一场血光之灾。后来,为感激大槐树的功德,当地的人们便在树旁边建起一座匾坊,题刻“荫庇九洲”四个大字。民国三年,由景大启等人集资募捐,在原大槐树下修建了碑亭。亭中竖立石碑一座,正面篆刻“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碑亭后面的窑顶上竖立着金代经幢,它是当年迁民情景惟一存世的目击者,也是惟一的遗物。

如今,,大槐树移民已经过去600余年了。不论具体史实是什么样的,现在从大槐树迁出的移民已经遍布全国四面八方。有人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家谱、碑文、信函等资料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00余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余县(市)。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9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现在,每当人们提起洪洞县,每当人们说起大槐树、老鹳窝,除了回忆起当年祖先移民的痛苦经历外,人们还会想到他们开垦农荒,创建家园的艰辛历程,而他们的一精一神也已经内化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去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