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清朝皇帝用膳排场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在清朝宫廷档案中,留下了大量有关皇帝膳食的资料,民间也一直流传有据称源自清宫的“仿膳”食谱。让我们通过清宫的档案资料,来看看清朝皇帝到底是如何用膳的。 清朝皇帝日常吃饭称为“用膳”或“进膳”,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午后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为内务府和光禄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内务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负责,各种宴会则由光禄寺和礼部一精一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办。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设总领三人,承应长二人,承应人十五人,庖长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官员开列出膳单,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后,才能烹饪制作。皇帝平时用膳的地点不固定,大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或办事场所。用膳时,东西两边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间南门,东西两边是给皇帝留用的,因为皇帝要坐东朝西用膳。膳房太监负责摆好膳桌,铺上桌单,开膳时间一到,侍卫便通知御膳房将膳食送上,这叫“传膳”。然后,太监们便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好,无关人员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监。这时,皇帝在太监簇拥下步入膳桌入座,准备用膳,四名太监垂手立于皇帝身后。一名年长的侍膳太监则站在一旁,负责给皇帝布菜。膳桌一般用三张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间一张桌子供皇帝进膳用,主要摆放几只时令鲜菜和水果等。在膳桌旁边还另设一几案,以备皇帝赏赐,皇帝觉得哪道菜特别可口,说声“赏”,这道菜便会被放到几案上,待会儿放入配有开水加温的食盒内,送到被赏赐的官员府中或妃嫔宫中。侍膳太监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牌,查看变色不变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还有就是检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起会否产生毒素反应。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据说如果饭菜中含毒,银牌就会变色,如果变色,皇帝是绝对不会食用的,以防止中毒,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弄不好就要杀头。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太监再亲口将每道菜尝一口,谓之“尝膳”。验证无误后,皇帝才示意侍膳太监将自己喜欢吃的菜点盛至碗中,开始享用。

皇帝吃的饭菜,一般为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外加火锅、粥、汤等,加在一起大约有二十几品。由于皇帝用膳都严格按照祖制家法,所以吃起来恐怕是了无兴致,只不过图个排场和程式而已。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回忆道:“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令下,迅速被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之前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我每餐实际上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远远地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他还把皇帝用膳归结为四句话:“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不论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连吃三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家规,叫作“吃菜不许过三匙”。因为皇帝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一来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谋害皇帝;二来也是不想传出官后有人假借御膳之名,招摇撞骗。站立在皇帝身后的四名太监便是专门执行家规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规矩。皇帝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太监便将那个菜朝皇帝身边挪近一点,然后用羹匙舀进布碟里。假如皇帝吃后说了句“这个菜不错”或是赞许点头,侍膳太监就再替皇帝舀一次,同时将这个菜朝后面退,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连舀三次连吃三口,那四个太监中为首的一个就会叫一声:“撤!”其余太监便将这个菜撤下去,而且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见到这个菜了。宫中把这个规矩称作“侍膳不劝膳”。总之,皇帝的用膳总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不能让人轻易掌握规律。

不光这样,清宫《膳底档》是专门记录皇帝进膳情况的内廷资料,事无巨细,一点不漏均记录在案,但是皇帝爱吃什么菜则是万万不能记录上档的,皇帝也绝不会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或者今天想吃什么。侍膳的太监及宫内人员更不许随便谈论,这可是宫内的一大忌讳,随意谈论或泄露皇帝用膳情况的人,轻者杖责,重者砍头。

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包括皇后在内,任何人都不能跟皇帝一起吃饭。如果皇帝心情好或者想跟臣僚谈事情,可以恩赐其他人陪同一起进餐,能够沐浴到这种皇恩的幸运者也仅有皇后、妃嫔、皇子皇女以及个别宠臣而已。皇帝用膳时,还有音乐伴兴,大概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帝王进餐时以乐侑食,乐助食兴吧。当然,清朝的皇帝已不时兴“钟鸣鼎食”之类,而是由乐工演奏较为轻松的吹打曲子。用膳完毕,皇帝还要漱口,漱口毕,春夏季节皇帝一般会吃些时鲜果品,用于清心爽口,秋冬季节则常饮用热茶,以助消化。

清朝御膳每天的食谱都被记录下来,每月集成一册,因此直到今天,人们还可以看到清宫档案中的大量御膳膳单。同时,内务府主管大臣还要负责监督厨师的制作,每道菜都要严格按照配料规定来搭配,既不许任意增减更换,也不能让配料影响了主料的原味,做到主次有序。

除了日常膳,逢年过节时皇帝还要举办各种宴会。皇帝与后妃、皇子皇女、亲王及王族家眷举行的团圆家宴称为内廷宴,内廷宴一般在乾清宫举行。皇帝犒赏王公贵族和臣僚、各地方大臣或为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举办的宴会称为外朝宴,主要是礼仪性的,地点多在保和殿。此外,还不时举行一些盛大宴会,用以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安抚民心,如著名的“千叟宴”。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