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正始石经碑文书家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中国的经学源远流长,三国曹魏时候雕刻的《正始石经》更是其中的珍品,因为其中一块碑刻上,不但雕刻了三部著名的古文经书,更重要的是碑刻上的文字用三种字体书写而成。三国时期,究竟是哪位著名的书法家能够用笔同时写出端庄的隶书、严谨的篆书和古朴的古文?是竹林七贤的嵇康?还是魏国书法名家卫觊?这一切都成了不解之谜。

雕刻于曹魏正始年间的《正始石经》是中国第二次石刻经书,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雕刻了《尚书》、《春秋经》和《左氏传》,所以又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正始石经》因为是用古文等所刻成,所以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这样一块重要的石碑,它究竟是由谁雕刻的,却一直存有疑问。

谈到石刻经书,自然要讲到经学。中国的学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恐怕就要属经学了,自汉朝设立“五经博士”之后,历代统治者都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著作奉为经典,要官员们和老百姓们牢牢记住,并运用这些经书来治理天下。

东汉末年由蔡邕所书写的《熹平石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块石刻经书,用隶书写成立于太学门外,对普及经学规范经书的格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由于东汉末年的董卓火烧洛一陽一城,导致《熹平石经》被毁于一旦。到了曹魏的时候,和平的岁月催生出文化的需要,当时的统治者和有识之士认为有必要对于经学再进行一次整理,并仿效《熹平石经》,将整理好的经书刻在石头上使之流传千古。当然,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古文经学的势力抬头,认为熹平石所刻的是今文经,故古文经学家不服气,所以也要正式颁布古文经。

《熹平石经》是用汉朝通行的隶书所写成的。为了更好的反映文化的变迁,在雕刻石经的时候,当时的文人学者决定用三种字体(古文、小篆、隶书)来雕刻石经,其中的古文采取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写法,因而极具价值,因为雕刻于曹魏正始年间,所以石经叫《正始石经》,又因为经文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书体所刻,故又称《三体石经》。从曹魏正始二年(241)开始,总共雕刻了《尚书》、《春秋经》和《左氏传》,总共立有48块石碑,共有十四万七千个刻字。其后也许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和朝廷的更替,《正始石经》就再也没有雕下去。《正始石经》无论对研究经学还是战国古文字,都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尤其自晚清至近代以来,海内外学者考证这部石经以及研究它的内容和文字的著作很多。但这些碑文出自谁人之手呢?历代学者众说不一。

第一种说法认为《正始石经》是出于汉魏间的著名书法家邯郸淳之手。南梁时期,袁昂在《古今书评》评价邯郸淳的书法“应规入矩,方圆乃戒”。北齐魏收在《魏书》提到:“陈留邯郸淳亦与(张)揖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唐人李延寿的《北史》所记载的也略同上说。赞同这种观点的,还有宋人王应麟、清人阎若璩、孙星衍等。

第二种说法则将《正始石经》的作者定位魏国书法名家卫觊。卫觊系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是三国时期与钟繇齐名的最著名的大书法家。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220年)正式称帝以魏代汉的《魏受禅碑》,即是卫觊以金针八分书,在魏初可谓名盛一时,深得曹氏亲信。说卫觊书写《三体石经》最早源于晋人卫恒《四体书势》。唐朝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引《四体书势》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卫觊)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清代顾为武、冯登府及近人杨守敬也都主卫觊书写,他们认为如果石经不是卫觊写的,所谓的“石经失淳法”又为什么要写在卫觊传里面呢,正因为是卫觊写的,所以才要特别声明与邯郸淳的写法不同。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三国魏书家韦诞写的。吴维孝《汉魏石经考》中根据《魏书·江式书传》,主韦诞书,云“则正始之经其或出诞属之手欤?”韦诞之书,诸体并善,尤一精一署书,魏之宝器铭题,皆出诞手,又传诞作剪刀篆,并善飞白。

第四位被认为是书写者的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嵇康的书法很有名,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称赞他说“叔度(嵇康字)善书,妙于草制。”而与嵇康同时代的赵至则说亲眼目睹嵇康书写《三体石经》。《晋书·赵至传》云:“赵至字景零,代郡人也,寓居洛一陽一……年十四,诣洛一陽一,游太学,遇嵇康于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嵇康的儿子嵇绍《赵至叙》亦云:“(赵至)年十四,入太学观,时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事讫,去。”清人朱彝真《经义考》、刘传莹及周贞亮等根据这两条史料也都主张石经是嵇康写的。

而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出于邯郸淳而由嵇康书写。此说流传甚广,影响至今。全祖望在《石经考异序》中首先提出此观点。近年来的数部大的著作中凡是提到“石经”、“三体石经”、“邯郸淳”和“正始石经”等条目时释文等皆取此说。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是张揖所书。王献唐《汉魏石经残字叙》据北宋郭忠恕《汗简叙略》并改动《魏书·江式传》文字,主张揖书。

综观上述六种说法,都可谓有道理。那么到底是谁书写了《正始石经》呢?经过对上述说法的考证,再加上对碑刻本身的研究。近人认为《三体石经》是多人合作之作,而非一人所写就。范邦瑾在《书法研究》上撰文《魏<三体石经>书人略论》提出了这种看法。从《三体石经》所刻碑文名字的字体大小,笔画写法和书法风格来看,极不相似。国学大师王国维《魏石经残石考》云:“品字式者古文、篆、隶三体似出一手,直下式者则三体似由三人分别书之,而书品字式古文与书直下式古文者亦非一手。不独书人不同,即文字亦不画一。”所以说《正始石经》非一人所书,而是由集体一起书写的。但讲到究竟有哪些人参与书写石经时,由于原碑毁损严重,出土残石中均未见有书人姓名,再加上文献中也缺乏记载,只得暂时存疑,直到有新的史料出现。

《正始石经》的原石到北魏时期还保存在洛一陽一,孝文帝时,,冯熙、常伯夫先后任洛州(今洛一陽一)刺史,取石板以建寺庙,这部石经遂遭毁坏。到清朝为止,只有残碑的拓本流传,石刻本身从清代光绪年间起,《正始石经》碑版的残石数次出土于洛一陽一地区,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正始石经》的残片与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残片一窥中国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