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忠厚懦弱,其生母吕雉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执掌实权。惠帝死后,葬于安陵,而他的外甥女、也是他妻子的皇后张嫣可能也葬在同一陵园中。那么,哪一座坟墓是张嫣的墓呢?安陵的北面有个安陵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其形状是长方形的,真是如此吗?
汉惠帝刘盈是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高祖刘邦与吕雉的儿子。
吕后生刘盈及鲁元公主。刘盈被立为太子后,刘邦嫌他太柔弱,一度曾打算别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死后,17岁的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掌握实权,遂对她的情敌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她先将戚夫人囚于永巷,罚她舂米,再将12岁的赵王如意从封地召回,图谋加害于他。刘盈年纪轻轻,但看出了母亲的用心,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与他一起生活,百般呵护他。有一天,刘盈晨起习射,见刘如意正熟睡,就没有叫醒他一起去。吕后见了,马上派人携毒酒将刘如意毒死。接着,她又对戚夫人下毒手,砍去她的四肢,挖去眼珠,熏聋双耳,药哑喉咙后,扔进厕所,时人称为“人彘”,备受折磨而死。吕后还让刘盈前去观看,本想让刘盈培养一点心狠手辣的素质,想不到刘盈见到父亲昔日漂亮的爱妃竟是如此结局,悲痛哭泣不止,染成重病。刘盈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非人所为。我是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以后怎样来治理天下?”他觉得自己对眼前的事情无可奈何,从此不问政事,最后抑郁而死,死时仅23岁,葬于安陵。
惠帝的皇后张嫣是其外甥女,鲁元公主的女儿。这场甥舅婚姻是吕后一手操办的,一场十足的政治婚姻,结婚时刘盈20岁,张皇后还不到10岁。惠帝死后,吕太后临朝称制。吕太后驾崩,诸吕被翦灭,张皇后也受牵连,“废处北宫”。公元前163年,,张皇后去世,葬于安陵。
安陵在刘邦的长陵东面还是西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安陵在长陵的东面,其西面是景帝的一陽一陵,陵墓的南面有清代毕沅书写的“汉惠帝安陵”碑石可以为证。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一陽一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西汉的帝王陵是同茔不同穴的,毕沅指的那个惠帝陵和景帝一陽一陵之间东西相距仅450米,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有专家认为,毕沅指称的惠帝陵其实是景帝的孝景王皇后陵。真正的安陵应当在长陵之西。这种观点也有史料可以证实。如《水经注》记载成国故渠东迳安陵南,又东迳渭城北,再东迳长陵南。渭城即秦咸一陽一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在此墓的南邻还发现了唐代的《四皓庙碑》,宋代文献记载安陵附近有四皓庙,显然安陵是处于长陵西面的一座大墓。
安陵名字的来源,有人认为与高祖长陵一样,因京师“长安”二字得名。惠帝安陵位于今咸一陽一市秦都区韩家湾乡白庙村。陵墓封土底部和顶部均为长方形。底部东西长170米,南北长140米,顶部东西长65米,南北长40米。封土高25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孝惠皇后张嫣的陵墓在安陵西北270米处,但没有专家予以确认,因而成为一个历史疑点。吕氏失败后,张皇后退处北宫,但皇后的名号并没有废掉,因此她死后能合葬安陵。然而她毕竟不同于汉代其他的皇后,所以虽合葬安陵却不起坟。现在地面上的坟堆是后代堆起来的,墓冢规模比惠帝陵要小得多,但仍是覆斗形的,墓冢高为12米。近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对安陵进行了重新调查,发现并解决了这个历史疑案。专家们认为,安陵陵园西北的这个陵只能是孝惠皇后张嫣的,不可能是别人的。
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皇后张嫣之陵不在安陵之东呢?有关专家解说原因有三。其一、孝惠皇后张嫣系鲁元公主之女,吕后外孙女,诸吕被翦,张皇后受株连被迫退居北宫,皇后之名虽未被废,死后亦合葬安陵,但不起坟丘,可知并未完全按照皇后礼制给予安葬。按其礼节似比一般的皇后要低一档次。其二、张嫣死时,惠帝早已安葬,整个安陵的布局早已定位,惠帝的陵墓距陵园东墙仅有287米。由于间距太小,东墓道是安陵主墓道.不可能将皇后陵埋在皇帝陵墓道上。皇帝与皇后共用一个陵园,陵园与陵邑共用一墙(陵园北墙亦为陵邑南墙)。陵园位置恰在陵邑南部正中,如将张嫣陵墓改在惠帝陵东,不在东墓道上,就出陵园范围,这就破坏了安陵的原有布局。其三、安陵的陪葬墓在安陵的东面,离安陵最近亦是最大的陪葬墓是鲁元公主墓。汉代皇后墓应在陵园内而不应在陵园外,更不能在陪葬区内,加之鲁元公主为张嫣的母亲,已先入陪葬区占据最近位置,因此皇后张嫣只有埋在帝陵之西才是合理的,而陵园内西边空地较大,也许这样的位置是提前安排好的。
一些史学工作者认为,汉初陵园建制布局受长安城形制影响,皇宫移至未央宫,吕后仍居长乐富,未央宫在西,长乐宫在东,这样形成了帝西后东。张嫣死时,安陵整体布局已经形成,陵园以东埋不成,只好埋在陵园西边,但不起墓丘,以让尊位。
但也有人提出看法,认为既然有帝西后东的习惯,那么安陵建造时为什么不替张嫣预先在东面留下位子?每个皇帝都有皇后,为百年之后预留位子是十分正常的,总不至于弄到陵园东面要么是没有地方葬,要么是葬入陪葬区的局面。因此最起码可以这样说,帝西后东的习俗当时不一定非要认真执行的。
安陵是有陵园的。从长陵开始,汉代的帝陵一般都是有陵园的,但安陵的陵园从未见记载。过去,人们一直不敢肯定惠帝的陵园形制究竟如何,张皇后的坟墓是否与惠帝在同一陵园中。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安陵不但有陵园,而且是西汉十一陵中最大的一个,东西940米、南北840米、周长3560米。同时安陵是皇帝皇后共用一个陵园.这一点和长陵刘邦、吕后共用一个陵园是相同的。安陵陵园四墙中,南墙墙体宽于东、西、北三墙,这是因为受地形影响所致,安陵的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陵园南墙建在最高处,再往南落差大,坡陡,加宽墙体以固墙身是主要原因。
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东墙和北墙现仍可辨,墙宽9米,残高2至3.6米,在东墙和北墙的中央辟有城门。然而最新的发现认为,安陵邑为不规则形,东西长1586米,南北长约750米。陵邑的东墙是四墙中地表暴露遗迹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面墙,以前资料中公布的安陵陵邑东墙南北长445米,而最新测量为东墙长500米,500米与445米差距不大,然而陵邑东墙500米后拐向西边的一段长290米,以前的资料中未见提起。西拐的这一段地表迹象明显,夯层清晰可辨,西拐后再向南拐时与东墙南段的墙在地表上层有明显的夯层连在一起,是当时同期建造的整体。陵邑东墙西拐290米后,墙体似乎还在向西延伸,距离约为100多米,上部为水渠。
安陵邑的平面形制呈不规则形而非长方形的另一证据就是,在安陵邑西墙北端与北墙西端交接处,呈现两个相连的直角形,这是明显裸露于地表的遗迹所示,虽然在陵邑四墙中,西墙所知材料最不完整,但暴露于地表的迹象仍可显示其形状,西墙向西拐21米后,再向北拐14米,然后与北墙相接。
安陵陵邑平面为何呈不规则形而非长方形,是否受长安城形制影响?一般认为没有。那么是否受地形影响呢?一些专家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安陵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陵邑北墙地势低,但地表起伏变化不大。陵邑南墙地表变化亦不大,虽西高东低,但坡甚缓。陵邑东墙墙内高于墙外,南段高于北段,起伏变化较南北两墙稍大。陵邑西墙北段地势低平,但300米后高差就很明显,并且越往南变化越大,而东西也出现起伏。可是顺着陵园西墙朝北,地形变化小些,极有可能受地形影向,西墙往东拐,为求平衡东墙也就往西拐,这种对称布局在古代建筑中是很常见的,这样陵邑平面就形成了两个长方形合为一体的平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