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陵位于绍兴城东南约18公里的皋埠镇攒宫山。这里有我国南宋时期高宗的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等六个皇帝的陵墓,俗称“宋六陵”。其实它还包括了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徽宗及南宋皇后与皇室大臣的坟墓,是江南一带规模最大的皇陵区。
也许有人要问:北宋的皇陵全部在河南巩县,南宋皇陵为什么全部建在绍兴呢?这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了徽宗和钦宗两个皇帝。昏庸无能的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1129年,金兵再度进犯,赵构又从杭州经绍兴、宁波,一直退到东海,第二年才回到绍兴,并在这里做了一年零八个月的皇帝。这年4月,随高宗南渡的北宋哲宗皇后孟氏死了,由于北方的祖宗陵园已经陷落,只好就近择地浅埋,准备将来收复失地后迁回祖陵。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又将金人归还的宋徽宗及其皇后郑氏以及高宗皇后邢氏的棺木葬于孟后的西北处,称徽宗攒宫为永祐陵,郑皇后和邢皇后祔此。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韦太后去世,建攒宫在永祐陵之西。此后,南宋皇帝和皇后死了,也就陆续葬在绍兴。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八月,江南释教头领杨琏真伽公然盗掘绍兴郊外的南宋皇陵。当时杨琏真伽和僧允泽率领部众蜂拥到陵前,陵使竭力抗争,不让他们开陵。允泽拔刀相逼,陵使无奈大哭而去。他们撬开墓室,抛弃皇帝的遗骸,盗走墓中随葬的各种珍宝。由于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中“所藏尤多”,毁坏的程度最为惨烈。据传宋理宗的尸体当时保存完好,珠光宝气缭绕其身,棺底铺有织锦,锦下承以金丝编织的网罩。杨琏真伽认为理宗的尸体上一定有宝贝,就把理宗的尸体倒挂在树上,结果淋出很多水银,尸体不腐大概和用水银浸泡有很大的关系。理宗的尸体就这样被倒挂了三天,头却不翼而飞了。原来,杨琏真伽是番僧,他认为用帝王的头骨做成法器,可以起到厌胜的作用,因此,他就把理宗的头割下来,取骷髅做法器去了。据《宋史》记载,杨琏真伽共挖掘了大大小小墓冢100多个,变卖得到赃款116200锭,购买了土地22000千亩,此外有金银、珠玉、宝器等很多东西。清代《历代陵寝备考》引明代《辍耕录》,说他发掘徽宗陵时,得到了马乌玉笔箱、铜凉拨锈管,高宗陵得到了珍珠戏马鞍,光宗陵得到了交加白齿梳、香骨案,理宗陵得到了伏虎枕、穿云琴、金猫睛,度宗陵得到了玉色藤丝盘、鱼影琼扇柄。
杨琏真伽盗发南宋六陵和徽宗的永祐陵后,将各位帝后曝尸荒野,其后,又捡出帝后的骨骼遗骸,混杂在牛马的骨骼里。为了达到分裂民族的罪恶目的,杨琏真伽还打算将六陵遗骸埋到杭州南宋皇宫内,并在上面建造白色的镇南塔,表示让宋人永世不得翻身。南宋有人哭道:“故宫思见旧冬青,一塔如山塞涕零。领访鱼影香骨案,更从何处哭哭灵。”白塔传说在元朝被雷火击毁,烟火三日方止。
杨琏真伽盗陵后,有两个绍兴义士唐珏和林景熙事先得到消息,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进入六陵,用动物的骨头调换了皇帝的真骨,分别装入箱子,埋到兰渚山天章寺附近,上面各种一棵冬青树作为标记。明洪武二年(1369),太祖朱元璋下诏将六陵遗骸迁回攒宫,重新立碑植树,划定保护范围,设置护陵机构。从此,荒芜了半个多世纪的宋六陵总算恢复了以前的气象。不过,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明初的国力十分脆弱,这种经济条件决定明太祖朱元璋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恢复六陵原有的建筑风貌与规模。
之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在清代和汪伪政权时期被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的浩劫,宋六陵地面建筑几乎不复存在。而明代重建时种植的作为辨别宋六陵范围标志的几万株松树,也因为台风、白蚁侵蚀和人为砍伐,到今天仅存200余株。宋六陵由此几乎埋没了。
甫宋陵寝制度基本沿袭北宋,但上宫、下宫的规模远远不如巩县的宋陵,陵园内既没有高崇的陵台,也无神道两侧的一精一美石雕。稍有不同的是,皇帝的陵寝只称“攒宫”,意为攒集梓宫之处,表示临时择地攒殡,将来收复中原后,还要迁回北方的祖茔。整个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水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蜿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宋六陵虽然属于临时安置性质,但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墓葬,各陵仍有一定的规模。据文献记载,地下均有长达数十丈的石砌甬道和墓室,又有一精一致的墓阙。地面上建有献殿、享殿、宰牲房等大批建筑。可惜,沧桑巨变,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见到这些陵园建筑了。只有那一个个微微鼓起的土墩上几丛参天古松,依然挺立在青山环抱之中,它们少则七八棵,多则数十棵,棵棵粗可合抱,顶挑青枝,如伞如盖。相传,每丛松树的下面,就是一座皇帝的陵墓。土墩头上剩有明代以后立的碑石,上刻帝名、陵名。陵园建筑可觅见的只有孝宗永阜陵和理宗永穆陵的享殿,也是明代复制的。
位于绍(兴)富(盛)公路北侧的徽宗陵,土墩长8.5米,残高2.6米。由于长年风雨冲刷,土墩上露出当年营建墓室用的巨大条石,这些石料都是就地取材,从兴羊山等地开采来的。在墓地的周围,只要留意一下,还可以见到一些完整的墓砖,也是这座皇陵的原物。另外,绍兴县文物部门还在陵区内发现了宋宁宗和宋度宗等皇帝的墓碑,以及雕刻一精一美的建筑构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南宋皇陵历史沿革与建筑风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公路南侧是祭陵神道旧址,祭陵神道是历代帝王和官吏拜谒祭祀宋六陵的通道。原来的神道从牌口村后头山山脚开始,经过孟太后陵、高宗陵、孝宗陵、光宗陵、宁宗陵,往北到徽宗陵、理宗陵和度宗陵。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在陵区开辟茶园、新修公路,使部分神道遭到破坏。今天,我们见到的只是孟太后陵和高宗陵前面的一段。这段神道长一千米左右,宽约二三米,路面全用平整的鹅卵石铺成。过去道路两边古柏森森,气氛庄严。据说,这批柏树在抗战时期,都被日本侵略者砍去筑防御工事了。现在神道上还能捡到一些破碎的龙泉青瓷碗、青白瓷罐等南宋时期的生活用品,它们已成为这条古道悠久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