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160大国之艰(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160】大国之艰(下)

世人回顾秦始皇十年间的丰功伟绩,很容易发现,这又修驰道,又修长城,又打匈奴,又打百越,外加建阿房宫,建皇陵,这得需要无数人力啊。我们应该讲一下秦朝的兵役制度。

在秦朝,每一个男人年满17岁时都得到当地政一府机关去登记,到18岁开始每年必须服徭役一个月,主要是修修路啊,修修水渠啊,或者运粮食什么的。到20岁的时候,需要服两年兵役,第一年在本郡地方部队服役,主要是受训加日常的警卫什么的。这一年的表现十分重要,表现优秀者第二年就可以调到中央去光荣地保卫首都。那个时候还有什么人有能力攻打首都啊,所以这些人不但任务轻松,而且待遇优厚。可剩下的人第二年就得去保卫边疆了。无论到狂风呼号的北疆去修长城,还是到瘴气肆虐的南边去开荒,都不是人干的活,不少人就这么挂掉了。

可虽然这些条件很艰苦,但毕竟是在做的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还并不足以激起民变。问题是,这两年兵役期满之后,徭役还得继续。接下来直到60岁之前,每年一个月的徭役是少不了的。这期间要是赶上有大仗打,还得被应一召入伍,并且在战争过程中没法复员。

不过,对秦王朝之下的人们来说,打仗是件好事。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人就喜欢打仗。一旦没死掉还立了功封了爵什么的,不但光宗耀祖,而且也可以尽早结束漫长的服役。

应该说,秦朝的役法跟商鞅之法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但是可打的仗少太多了,立功的机会就少太多了,于是更多的人需要永无止境地年年为国家服役。最重要的,是秦法一如既往的严苛,一辈子服役难保不会有哪次比较倒霉,没能完成任务,麻烦可就大了。参见后来的陈胜、刘邦等人,不都是这么冒出来的么。

所以,曾经给秦国带来无限活力的严赏罚,由于客观环境的改变,到了统一之后的秦朝变成了赏少罚多,遗患无穷。曾经能使人安居乐业的法律,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窟窿。

秦始皇殚一精一竭虑,千算万算,就漏算了这一点。可恰恰是这一点,给秦朝埋下了大大的祸根。

其实,他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

严酷的刑罚造成的民怨极大,不可能没有人反映给秦始皇。而以他的睿智,未必听不进这些合理的意见。可不巧的是,公元前213年,一个迂阔不堪的腐儒,酿成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极为畅通的言路骤然淤塞起来,也使秦始皇失去了改正这一切的机会。

这件事起因于两个博士的辩论。那个时候秦朝宫廷养了七十来个儒生学者,称为博士。有一天一个叫周青臣的博士上了一封奏章,把秦始皇的功绩大大的夸赞了一番。可紧接着,另一个叫作淳于越的博士就上书骂那个周青臣乃是阿谀之辈,这也罢了,淳于越还对秦朝已实施数年且行之有效的郡县制大加抨击,说什么“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搞得秦始皇十分不爽。奏疏被转给了李斯,征询他意见。

李斯很认真地上了一份奏章。这下好了,这份奏章跟他的《谏逐客书》一起,都成了千古流传的名文。只不过,这次的名声就不大好了。

“史官非秦纪者,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一举者,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秦始皇大笔一挥,在奏章上批了一个“可”字,一场轰轰烈烈的焚书运动就此展开。

这一刻,李斯犹如韩非附体,不愧是同门师兄弟,这种禁绝民智的手段如出一辙。我们仔细研究这些条文,就可发现,焚书并非李斯的主要目的。“令下三十日不烧”,无非是“黥为城旦”。城旦者,筑城四年而已。可“以古非今”,则是灭族之罪,连包庇之人都要同罪论处。哪怕是偶尔提到诗书,都要弃市(死刑)。

后世评价秦始皇焚书时,经常说他烧得并不彻底,许多有价值的古籍还是保留了下来。这话不错,可焚书之外的危害就太大了。春秋战国本是中国文化鼎盛的时代,所谓百家争鸣,无论你是哪一家,无论你在哪里,皆可以畅所欲言。像孟子之类即便对国君出口不逊,亦被奉为上宾。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以想学啥学啥,想说啥说啥。韩非说过:“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全社会都有这样的文化底蕴,才能造就那样耀眼的文化成果。

可韩非还说过,这样的局面,对国家危害很大。于是乎,李斯一道焚书令,扼杀了这一切。黎民百姓大都是普通人,吃饱饭不掉脑袋为第一要务。指望人们为了文化自一由跟这样的法令对抗是不现实的。不让读书,那就不读吧;不让说话,那就不说吧。

中国古代文化最灿烂的时代,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

虽说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在这一件事上,不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秦始皇和李斯头上,可这条法令,对中华文明的负作用,大得难以估量。

全国推行郡县制,固然是阻力重重,非秦始皇、李斯这等高瞻远瞩之士,未必能下此决心。在这件事上,显然秦始皇、李斯是对的,淳于越之流的言辞不值一提。可为了跟这些人斗,竟然出此下策,堵塞言路,秦始皇、李斯真是疯了。我不由得很无厘头地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个搞笑的故事,确有它独特的内涵。啰嗦的力量,实在是太可怕了。秦始皇、李斯还真的怕了淳于越这样的唐僧。人言可畏,再聪明的人,也会为流言蜚语所激怒,怒到丧失理智,从而亲手埋葬了自己开创的帝国。

我们都知道,焚完了书之后,该坑儒了。

仅仅一年之后,两个曾经吹牛能帮秦始皇找到长生不老仙丹的方士侯生、卢生,因为骗局即将被戳一穿,决定溜之大吉。偏偏开溜之前,还说了许多非议秦始皇的话。后来传到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勃然大怒,捉拿了四百多名咸一陽一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下落。事后,这将四百六十人全部坑杀。

秦法严是严,杀的人也很多,但毕竟所杀的都是犯法之人,要说有问题也是法律有问题。可无端坑杀四百六十书生,则令天下震惊。焚书坑儒,就此成为秦始皇人生中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污点,成为秦王朝永远的伤疤。

而秦始皇,也将带着这样的污点走向人生的终点;秦王朝,也将带着这样的伤疤走向他的终结。

中华大地上,又将是一场风起云涌。

在讲述下一个改朝换代的故事之前,我们似乎应该暂时离开一下了。刚刚结束的秦统一六国的大战和即将展开的灭秦之战、楚汉相争固然是热闹非凡,西边的纷争却也毫不逊色。一场真正的大战,早已开打了。请看下集——布匿战端。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