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节
【26一9】官渡之战
自今称一字,高洁谁与求?
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白居易的这首诗,叫做《题济水》,说的是那条如今已不复存在的河流,济水。一千八百年前,济水仍是中国的四渎之一。那场大战的战场,官渡,正坐落在奔腾的济水边。
今天的官渡古战场遗址,在河南省中牟县。你若去那里凭吊,会发现它紧挨着黄河。这是一个重要的差别,因为此战在济水打和在黄河打,意义并不相同。
袁绍南下中原,曹一操一若是纯粹想守,他可以选择分兵把守黄河各个主要渡口,凭借黄河天险,与袁绍相持。但曹一操一没有,他让出黄河,任袁绍轻松南渡,而退居济水一线,最主要的目的只有一个:把袁绍所有兵马夹在黄河与济水之间,力求一战消灭袁绍。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它昭示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
古来征战,先讲军心。一支军队只有相信自己能打胜仗,才有打胜仗的可能。当双方兵力悬殊之时,兵少的一方若想取胜,首先必须做到一点——不怕。
可是,当敌人遮云蔽日的大军排山倒海般涌来,想让士兵们不怕,甚至相信自己能够取胜,何其难也。这种时候,士兵们唯一的信心来源,只能是他们的统帅。在这种时候是否能稳住军心,是否能将必胜的信念灌输给士兵们,决定了名将与一般将军的区别。所以,历史上那些奇迹发生的地方,总是与那些神话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当柏举的孙武、巨鹿的项羽、井陉的韩信、昆一陽一的刘秀都已化为传说之时,需要有新的英雄撑住局面。这一次,光荣属于曹一操一。
当袁绍大举来袭,当“许下诸将闻绍将攻许,皆惧”之时,曹一操一仍然能够主动做出决战的部署,颇有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概。仅凭这一点,曹一操一足以当得起英雄的名号。
然而更绝的是,在这个大兵压境,事关危急存亡的关口,曹一操一竟然还一抽一出工夫,到东边遛了一圈。
原来,本已归附曹一操一的刘备在徐州发动叛乱,杀徐州刺史车胄,据守小沛、下邳,准备呼应袁绍,与曹一操一为敌。
曹一操一一向看重刘备,煮酒论英雄已是历史的经典画面。如今刘备叛乱,他愣是置袁绍大军于不顾,置众将反对于不顾,亲率一精一兵东向,坚决要趁刘备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消灭。此战进行得也的确相当顺利,曹一操一不但解除了侧背威胁,还收降了大将关羽。而袁绍就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在犹豫中白白错失了袭击曹一操一后院的良机。从这一快一慢间,两军主帅的能力差别清晰可见。
当然,袁绍或许不这么想。他或许觉得,他的大军往那里一摆,没有不胜的道理,就像郭图、审配对它说的:“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
不用趁虚而入,不用绕道敌后,他要在覆手之间,剿灭曹一操一。
而数月之后,曹一操一真的快顶不住了。他明明知道袁绍不是自己的对手,但他开始怀疑,兵力的差距,是否已然超过了二人能力的差距。
他的信心开始动摇,他给驻守许昌的荀彧写信,他想撤。
但荀彧的回信却态度异常坚决:不能撤,必须顶一住,顶不住则全盘皆输。
主帅在外,部将驻守都城,主帅欲回,部将坚决不许。这无论放在哪里,主帅都该怀疑部将的用心了。但曹一操一与荀彧之间,却有着无比坦荡的信任。曹一操一听从荀彧建议,留了下来,决定坚持到底。
他一直坚持到了粮草将尽的那一刻。那一刻,荀彧的话像预言一般神奇地实现了。
荀彧说:“情见势竭,必将有变。”变数来了。
荀彧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必不相容,必生内变。”这变数,果然来自这几人中间。
这实在是一件小事。许攸的家人在邺城犯法,被审配抓了。但这件小事,竟然改写了历史。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并给曹一操一带来了一条重要的消息:“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
曹一操一闻言之后,立刻决定:亲率一精一锐步骑五千人,沿小路夜袭乌巢。
说起来,审配多半是在秉公执法,但这次秉公执法,却导致了灾难一性一的后果,那么审配错了么?
不见得。袁绍的败因,并不在此。整个官渡之战,袁绍有数次良机,但袁绍当断不断,曹一操一只有这么一次,但他抓住了。
他不怀疑这是陷阱么?他不担心自身安危么?
我想曹一操一一定怀疑过、担心过。但是他更加知道,此等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其实,直到此时此刻,袁绍还是有机会的。
话说曹一操一于夜半时分到达乌巢,一边放火,一边围攻。乌巢守将淳于琼退入营垒坚守,并派人飞马给袁绍传信。
袁绍闻讯之后,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听任曹一操一攻打乌巢,派主力攻打曹一操一大营。
这是一个什么逻辑?围魏救赵么?
袁绍玩儿了一把兵法,可他没搞清两件事情:
第一,曹一操一夜袭,不太可能出动大军,此时必然是在乌巢的人少,留守的人多。而且曹一操一扎营之处,必定有所凭借,有物可守,攻之不易。但在乌巢曹一操一属于一裸一奔状态,前后夹击,曹一操一无所屏障。乌巢易救,曹营难拔。
第二,总是能够攻破曹营,击破曹营与救下乌巢,到底哪个对自己更重要?拔下曹营与捉住曹一操一,又到底是哪个对曹一操一打击更大?
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熟读兵书的人一上战场就变成草包?原因只有一个——看不清楚局势,搞不清楚状况。
大将张郃对袁绍的部署表示强烈反对,可是没用。袁绍终于下出了最后一步葬送全局的错棋:他令张郃、高览率主力急攻曹营,只派一支轻骑兵去抢救乌巢。
轻骑兵迅速迫近乌巢,曹一操一左右请求分兵阻挡,不料曹一操一大怒道:“等敌军到达背后再来告诉我!”而后,仿佛不知道后有援兵一般,拼命向前。
在主帅这般意志的鼓舞之下,曹一操一的五千人终于攻破了淳于琼一万人把守的乌巢,袁绍所有粮草付之一炬。
冲天的火光彻底扰乱了袁绍的军心,袁绍大营中流言四起。此时正在进攻曹营的张郃、高览也被来自后方的谗言所伤,索一性一投降曹一操一。曹一操一全军乘势而出,袁军大败。此时的滔滔黄河就成了袁军逃跑最大的障碍,结果除了袁绍领着八百起兵逃到河北之外,十余万大军,非死即降。
一场惊天动地的官渡之战,就此告终。
这是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之战,跟每一次一样,它又是一个奇迹。
所谓奇迹,就是命运女神在通向光明的路上为你打开了一条窄一窄的门缝,而你看见了,并且义无反顾地全速冲了进去,无所怀疑,无所畏惧。
它只属于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的人。如今,这个名单之中又添上了一个人:曹一操一。
官渡战后,曹一操一一跃成为天下首强。虽然征一途漫漫,但还有谁能够挡住他呢?
在公元200年的济水边,我们结束了2世纪的所有故事。这不是一个发生了很多大事的世纪,待我们稍作回首之后,继续前行。请看下集——大事年表(公元2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