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秋瑾选集

第三期 归国后直至就义(1906年—1907年)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寄徐寄尘[1]

不唱阳关曲,非因有故人[2]。柳条重绻缱,莺语太叮咛[3]。惜别阶前雨[4],分携水上萍[5]。飘蓬经已惯[6],感慨本纷纭[7]。忧国心先碎,合群力未曾[8]。空劳怜彼女,无奈系其亲[9]。万里还甘赴,孑身更莫论[10]。头颅原大好,志愿贵纵横[11]。权失当思复,时危敢顾身[12]?白狼须挂箭,青史不铭勋[13]。恩宗轻富贵[14],为国作牺牲。只强同族势,岂是为浮名[15]。

秋风曲[16]

秋风起兮百草黄,秋风之性劲且刚,能使群花皆缩首,助他秋菊傲秋霜[17]。秋菊枝枝本黄种[18],重楼叠瓣风云涌[19]。秋月如镜照江明,一派清波敢摇动?昨夜风风雨雨秋,秋霜秋露尽含愁。青青有叶畏摇落,胡鸟悲鸣绕树头[20]。自是秋来最萧瑟[21],汉塞唐关秋思发[22]。塞外秋高马正肥,将军怒索黄金甲[23]。金甲披来战胡狗,胡奴百万回头走。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24]。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25]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岂与常人同[26]?久闻吾浙有蒋子[27],未见音容徒仰企[28]。何幸湖山获订交[29]?高谈宏论惊人耳。不惧仇人气焰高[30],频倾赤血救同胞[31]。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32]。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33]。危局如斯敢惜身[34]?愿将生命作牺牲。可怜大好神明胄[35],忍把江山付别人[36]?事机一失应难再[37],时乎时乎不我待[38]!休教他人锁键牢[39],从此沉沦汉世界[40]。天下英才数使君[41],据鞍把剑气纵横[42]。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43]。我欲为君进一箸[44],时机已熟君休虑。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45]。霹雳一震阴霾开[46],光复祖业休徘徊。他年独立旗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47]。

自题小照男装[48]

俨然在望此何人[49]?侠骨前生悔寄身[50]。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51]。相逢恨晚情应集[52],仰屋嗟时气益振。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53]。

赠语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二首[54]

仙辞飞下五云端[55],如此清才得接欢[56]。盛誉妄加真愧煞[57],阳春欲和也知难[58]。英雄事业凭身造[59],天职宁容袖手观[60]?廿纪风云争竞烈[61],唤回闺梦说平权[62]。

客中何幸得逢君[63],互向窗前诉见闻。不栉何愁关进士[64],清新尤胜鲍参军[65]。欲从大地拯危局,先向同胞说爱群[66]。今日舞台新世界,国民责任总应分[67]。

病起谢徐寄尘小淑姊妹[68]

朋友天涯胜兄弟[69],多君姊妹更深情[70]。知音契洽心先慰[71],身世飘零感又生[72]。劝药每劳亲执盏,加餐常代我调羹[73]。病中忘却身为客,相对芝兰味自清[74]。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75]

素笺一幅忽相遗[76],字字簪花见俊姿[77]。丽句天生谢道韫,史才人目汉班姬[78]。愧无秦聂英雄骨[79],有负阳春绝妙辞[80]。我欲期君为女杰,莫抛心力苦吟诗[81]。

丁未二月四日偕寄尘泛舟西湖复登凤凰山绝顶望江相传此山南宋嫔妃葬地也口占志感[82]

怀古伤今一黯然[83],东南天险好山川。武陵城郭围山势[84],罗刹湖声咽暮烟[85]。啸傲不妨容我辈[86],相看何处有林泉[87]?白杨荒冢同凭吊[88],儿女英雄尽可怜!

感愤[89]

莽莽神州叹陆沉[90],救时无计愧偷生[91]。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92]。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93]。经营恨未酬同志[94],把剑悲歌涕泪横。

柬志群三首[95]

飘泊天涯无限感[96],有生如此复何欢[97]?伤心铁铸九州错[98],棘手棋争一着难[99]。大好江山供醉梦[100],催人岁月易温寒[101]。陆沉危局凭谁挽[102]?莫向东风倚断栏[103]。

危局如斯百感生[104],论交抚案泪纵横[105]。苍天有意磨英骨[106],青眼何人识使君[107]?叹息风云多变幻[108],存亡家国总关情[109]。英雄身世飘零惯,惆怅龙泉夜夜鸣[110]。

河山触目尽生哀[111],太息神州几霸才[112]!牧马久惊侵禹域,蛰龙无术起风雷[113]。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114]?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

寄徐伯荪[115]

十日九不出[116],无端一雨秋[117]。苍生纷痛哭[118],吾道例穷愁[119]!

读徐寄尘小淑诗稿[120]

新诗读竟齿犹芬[121],大小徐名久已闻。今日骚坛逢劲敌[122],愿甘百拜作降军。

柬徐寄尘二首[123]

祖国沦亡已若斯[124],家庭苦恋太情痴。只愁转眼瓜分惨,百首空成花蕊词[125]。

何人慷慨说同仇[126]?谁识当年郭解流[127]?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128]。

临行留别寄尘小淑五章[129]

临行赠我有新诗,更为君家进一辞[130]。不唱阳关非忍者[131],实因无益漫含悲。

莽莽河山破碎时,天涯回首岂堪思?填胸万斛汪洋泪[132],不到伤心总不垂。

此别深愁再见难,临歧握手嘱加餐[133]。从今莫把罗衣浣[134],留取行行别泪看!

惺惺相惜二心知[135],得一知音死不辞。欲为同胞添臂助[136],只言良友莫言师[137]。

珍重香闺莫太痴[138],留君小影慰君思。不为无定河边骨,吹聚萍踪总有时[139]。

登吴山[140]

老树扶疏夕照红[141],石台高耸近天风[142]。茫茫灏气连江海[143],一半青山是越中[144]。

阙题[145]

黄河源溯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146]。莫使满胡留片甲[147],轩辕神胄是天骄[148]。

绝命词[149]

秋雨秋风愁煞人[150]。

* * *

[1] 这首诗是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夏历四月秋瑾离浔溪女学后寄给她的好友徐寄尘的。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达观、宽阔的胸怀和她献身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篇末表明了自己功成身退、不慕虚名的高贵品质。徐寄尘(1873—1935),名自华,字寄尘,号忏慧,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县)人,曾任浔溪女学校长,工诗词,与秋瑾为莫逆之交。

[2] “不唱”二句:不让你为我唱送别的曲子,并非因为远方也有好友。阳关曲,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人称送别之曲。

[3] “柳条”二句:写与友人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条,古代用“杨柳依依”或“折柳枝”表示依依惜别之情。绻缱,即“缱绻”,喻情谊深厚,缠绵难分。下句语本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一:“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此处借用来写与好友别离时的千言万语。莺,亦名黄鹂,俗称黄莺。叮咛,即“丁宁”,一再嘱咐。

[4] “惜别”句:为惜别而流出了眼泪。雨,此指眼泪。

[5] “分携”句:别后如水上的萍草,到处漂游。分携,分手,离别的意思。水上萍,萍为水面浮生植物,随水的波浪而浮动。故古人常用“水上萍”喻人的行踪不定。

[6] “飘蓬”句:言自己已经习惯于飘泊无定的生活了。蓬,草名,秋枯根拔,风卷而飞,故又称飞蓬、转蓬、飘蓬。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此处喻四处奔波、行止无定的生活。此句诗可与“天涯飘泊我无家”(《感时》)句互参。

[7] 纷纭:形容多而乱。

[8] “合群”句:言自己未能把女同胞组织起来。

[9] “空劳”二句:白白地爱怜那些女子,无奈她们系在亲人的身边,不出来参加革命斗争。彼女,指众女子,这里也有暗喻徐氏姊妹的意思。徐寄尘、徐小淑虽同情并支持革命,但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很深,又怕牵连家庭,在秋瑾生前她们都未亲身参加革命斗争。

[10] “万里”二句:曹植《杂诗》:“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秋诗似由以上数句简括而成。孑身,只身。

[11] “头颅”二句:隋炀帝杨广曾引镜自照,感叹地说:“好头颈,谁当斫之!”见《资治通鉴》卷一八五。诗意是头颅虽好,但甘愿为革命粉身碎骨。曹植《求自试表》:“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秋诗与此文意同。纵横,交错貌,此为身首分离,即抛头颅、洒热血意。

[12] 敢顾身:意为哪敢顾身。

[13] “白狼”二句:革命成功,功成身退,不愿青史留名。白狼,《艺文类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引《瑞应图》:“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一本曰:王者进退,动准法度则见。周宣王时,白狼见,犬戎灭。”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并不可靠,秋瑾在诗中是借指所向往的太平世界,即革命成功之后。挂箭,借指不再使用武器。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后世因之称史书为“青史”。铭,此为记载意。

[14] “恩宗”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汉族的天下(即“恢复中华”),“富贵”二字我是轻视的。

[15] “只强”二句:表明诗人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并非想博得一个虚名。

[16] 这首写秋的诗,一扫古典诗词中咏秋之作的暗淡色彩,成为诗人寄托豪情壮志、抒发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好题材。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劲且刚”的秋风,“傲秋霜”的秋菊,歌颂了在艰苦环境中斗争的革命志士。“自是秋来最萧瑟”,但我们坚强的女诗人,并未产生凄凉悲愁的伤感,而想到的是:在这“秋高马正肥”的季节,正是革命者卫国杀敌的好时机。诗人展开她想象的翅膀,想到战胜敌人后,与大家一起痛饮美酒,欢庆胜利。

[17] “秋风”四句:通过“秋风”、“秋菊”,歌颂了在严酷环境中斗争的革命志士。秋菊傲秋霜,《风土记》:“霜降之中,惟此草茂盛。”苏轼《赠刘景文》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18] 秋菊:隐喻革命者。本黄种:菊花以黄为正,故云。这里语意双关,实则是说革命者本是黄帝的子孙。

[19] 重(chóng崇)楼叠瓣:指菊花。菊花花冠为舌状,重重叠叠。风云涌:喻菊花盛开状。这里亦系语意双关,实则是写革命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20] “秋月”六句:诗人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写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已面临末日。诗中的“清波”、“青青叶”、“胡鸟”似隐喻清统治者及其军队。“敢摇动”、“畏摇落”、“悲鸣绕树头”喻其日暮途穷。首二句,疑喻革命时机成熟、形势大好,清王朝正处在革命人民的怒视下,哪敢妄动?敢,正是不敢。“昨夜”二句:过去人民处在“风雨如磐”的黑暗之中,异常悲愤。昨夜,指过去。风风雨雨,风雨总是灾难、厄运、黑暗、动乱的象征,《诗经·郑风·风雨》有“风雨如晦”句,唐释贯休也有“黄昏风雨黑如磐”的断句,秋诗“风风雨雨秋”指黑暗的时代。秋霜秋露,喻清统治者奴役下的各族人民。愁,愁苦。秋瑾原稿手迹,“愁”改为“仇”,据此可解为悲愤。“胡鸟”句: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秋诗用此后二句,但意义不同。此为胡鸟哀鸣,悲叹末日,徘徊惊惶,无枝可依(无处容身)意。

[21] 萧瑟:本是秋风吹拂树叶所发的声音,此喻秋色的寂寞凄凉。

[22] 汉塞唐关:此泛指塞外边境。中国汉、唐两代,国防强大,边境巩固,西汉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之说。诗中特言“汉塞唐关”,寓意明显。

[23] “塞外”二句: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匈奴草黄马正肥……将军金甲夜不脱。”秋诗由此脱化而出。秋高,秋季天高气清,故云。黄金甲,语出黄巢《不第后赋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指作战时的护身衣。

[24] “痛饮”句:言欢庆胜利。黄龙,府名,故城在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见《宋史·岳飞传》)这里指推翻清王朝。孙中山《挽刘道一》诗“几时痛饮黄龙酒”,与秋诗同义。

[25] 这首诗原题作“偶录旧作拙句数首,即请鹿珊先生词坛指正”,诗末并附“拙句奉赠鹿珊先生侠鉴,并以言志,且为先生他日成功之鸿爪也。秋竞雄求正草”。(见王灿芝编《秋瑾女侠遗集》书前手迹)这里诗题从《秋瑾集》。诗约作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据叶颂清《读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书后》中关于当时光复军起义的记载,秋瑾与蒋氏相识约在1906年冬或1907年初。叶氏文中还说:“诗稿中有长歌题,乃赠蒋未署名,大略为缓进激进皆无害之意。”按:本诗中有“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句,叶氏所云“长歌题”当指此诗。诗中秋瑾以钦敬的心情赞美了蒋鹿珊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希望他在革命怒涛日趋汹涌澎湃的当时,不要有派别之见,应当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神圣使命。诗人并充满信心地说:良机已到,切勿忧虑;时不可待,机不可失,应当记住拿破仑的名言,去迎接胜利的曙光和光明的未来。到那时候,诗人愿做一名小兵,为英雄们巡夜报更。蒋鹿珊,名乐山,字鹿珊,浙江兰溪人,岁贡生。他是浙江学界的人物,思想激进,倾向革命,暗中与秋瑾通声气,共谋起义。见秋宗章《大通学校党案》。鸿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即用“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下的陈迹,这里“鸿爪”是纪念的意思。

[26] “画工”四句:是比兴的手法,用以引出蒋鹿珊。云中龙,旧说“云从龙,风从虎”(见《易经·乾卦》),龙在云中最活跃,此指有生气的龙。

[27] 吾浙:秋瑾与蒋鹿珊同为浙江人,故云。蒋子:即蒋鹿珊。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和尊称。

[28] 仰企:因敬仰而思念。企,同“跂”,举起脚跟,向往、思念意。

[29] 湖山:可能指杭州西湖。

[30] 仇人:此指清统治者。

[31] “频倾”句:多次用满腔的爱国热忱来拯救同胞,这里主要指爱国宣传,观下文可知。热血,此借指爱国热忱。

[32] “诲人”二句:说蒋的爱国宣传滔滔不绝,其感人之深,力量之大,犹如钱塘江的十丈浪涛。思涌,思如泉涌,形容内容丰富、层出不穷。粲花舌,称赞人善言谈,有口才。《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李白天才俊逸,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钱塘十丈涛,钱塘江潮汐势如万马奔腾,浪涛甚高。每年中秋,怒潮尤为壮观。

[33] “风潮”四句: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今天,不论是主张倾向保守或倾向激进者,都应消除派别之见,同心合力,驱除清统治者。大家政治目标一致,自然彼此间意气也就融洽了。按:当时浙江各会党之间,同盟会与光复会之间,在某些问题上常有意见分歧。为了共同对敌,秋瑾于此可谓殊为有见。急进,今均写作“激进”。

[34] 敢惜身:此为反诘之词,即哪敢爱惜自己。

[35] 神明胄(zhòu宙):聪明有才智的人的后代,此指汉族人民。胄,后裔。

[36] 忍把:反诘词,岂忍之意。

[37] 应难再:就难再有了。

[38] “时乎”句:即“时不我待”意。

[39] 锁键牢:锁在牢笼里,可理解为束缚得紧紧的。键,锁簧。

[40] 汉世界:即汉族的天下。

[41] 英才:杰出的人物。使君:《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刘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处“使君”是借称蒋鹿珊。

[42] 据鞍:骑在马上。把(bǎ靶):拿。气纵横:此可解为气宇轩昂。

[43] 腥膻:见前《吊吴烈士樾》注〔4〕。

[44] 进一箸:箸,同“筯”,筷子。《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在吃饭的时候曾向张良问计,张良说:“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史记集解》引张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画也。”这里“进一箸”,即献一计的意思。

[45] “成功”二句:拿破仑曾经说过:“战争最后十五分钟是成功的关键。”见《拿破仑回忆录》。殊,甚,很。

[46] 阴霾(mái埋):本指阴云密布,天色昏暗,此借喻清王朝的黑暗统治。

[47] “他年”二句:意思是革命胜利后,我愿做一名小兵为你巡逻放哨。柝(tuò唾),旧时巡夜的人报更时敲打的木梆子。

[48] 这首诗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秋瑾自日本归国后。秋宗章《六六私乘》说:“姊既归(按:时为1906年初),乃弃和装不御,制月白色竹衫一袭,梳辫着革履,盖俨然须眉焉。此种装束,直至就义,犹未更易。改装伊始,曾往邑中蒋子良照相馆,摄一小影,英气流露,神情毕肖。”

[49] 俨然:庄严的样子。《论语·子张》:“望之俨然。”

[50] “侠骨”句:前世造就的一副侠骨,后悔今生寄身于女子。

[51] “过世”二句:在现实中生存的躯壳本是空幻的,未来理想的世界却觉得似乎是真的。

[52] 相逢恨晚:表面上是说与现在的男装小照(今天的我)相逢恨晚,实则是指恨自己走出闺门寻求革命生活道路的晚。

[53] 浮尘:这里指封建礼俗加给妇女的束缚。

[54] 这两首诗是秋瑾和徐寄尘的,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诗除称赞寄尘的才学、诗作外,还表达了诗人对妇女解放的主张,以及对徐氏的期望。语溪,即语儿溪,古御儿。在浙江石门县(今桐乡市)崇福镇,徐寄尘的家乡。和(hè贺)原韵,依他人诗的原韵和诗。徐寄尘原诗:“每疑仙子隔云端,何幸相逢握手欢。其志须眉咸莫及,此才巾帼见尤难。扶持祖国征同爱,遍历东瀛壮大观。多少蛾眉雌伏久,仗君收复自由权。”“萍踪吹聚忽逢君,所见居然胜所闻。崇嘏奇才原易服(君易男装),木兰壮志可从军。光明女界开生面,组织平权好合群。笑我强颜思伏骥,国民义务与平分。”

[55] 五云:谓一云而备五色,俗称五色祥云,仙人所御。

[56] 如此清才:赞徐氏的诗才。清才,《晋书·刘舆传》:“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

[57] “盛誉”句:说徐寄尘在诗中对她或她的诗赞誉过高,使自己感到当之有愧。

[58] 阳春:即《阳春白雪》,见前《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注〔9〕,这里指徐诗。

[59] 凭身造:靠自己创造。

[60] 天职:这里大约是指拯救祖国危亡和振兴女界等内容。容:允许。

[61] 廿纪:二十世纪。

[62] 闺梦:旧时代妇女的理想。平权:此指男女平权。

[63] “客中”句:秋徐相识是她在浔溪女学任教时,瑾此时系旅居他乡,所以说是客中相逢。

[64] “不栉(zhì志,旧读jié杰)”句:称赞寄尘的才学。不栉关进士,唐人朱揆《谐噱录》:“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后因以“不栉进士”称有才学的女子。栉,梳头发。古代男子把头发梳成髻用簪绾住。

[65] “清新”句:赞寄尘的诗。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此当为秋诗所本,但把“俊逸”换成了“清新”。鲍参军,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县)人,南北朝时代著名的诗人,因他在刘宋时曾做过前车参军的官,故云。秋瑾对鲍照颇赞赏,她另有“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谢道韫》)的诗句。

[66] 爱群:爱群众,爱社会,团结起来,携手共进。

[67] “今日”二句:对徐寄尘的劝勉与期望。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里,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担负起国民的责任。舞台,此指历史、时代,如言“历史舞台”。

[68] 这首诗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秋瑾在浔溪女学病愈后。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1905年底)率同志归。因得识石门徐夫人自华,留主浔溪女学,许异姓骨肉焉。是夏(1906年夏)之浙东,阴求死士,得吕东升诸人。还至南浔,定计将往爪哇,会病未果。”诗写秋瑾对徐氏姊妹病中给予关照的感激深情。徐寄尘,见前《寄徐寄尘》注〔1〕。小淑,见前《致徐小淑绝命词》注〔1〕。

[69] “朋友”句:秋瑾病居徐氏家,蒙寄尘姊妹多方照顾,觉得只身漂泊四方,身边的朋友胜过家中的亲人。

[70] 多:此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的意思。

[71] 契洽:意气相合。

[72] “身世”句:因长年飘零,不免又生感慨。飘零,飘泊,流落无依。

[73] “劝药”二句:写徐氏姊妹对病中的秋瑾,侍汤奉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执,拿,端。盏,浅而小的杯子。羹(gēng庚),汤。

[74] “相对”句:病中与你们相处,心里感到清爽愉快。芝兰,均为香草名,此代指徐氏姊妹。

[75] 这首诗是秋瑾和她的学生徐小淑的,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至1907年间。诗人在称赞徐小淑的书法、诗篇和史才的同时,热切盼望自己的女弟子和她一样,也走上革命的道路。

[76] 笺:古代称小幅而华贵,专供题咏和写信用的纸叫笺。相遗:相赠。

[77] 簪(zān糌)花:袁昂《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后人因喻女子书法娟秀者为簪花格。

[78] “丽句”二句:以谢道韫、班昭二才女赞小淑的诗才和史才。谢道韫,见前《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注〔8〕。汉班姬,东汉才女班昭,字惠姬。兄班固著《汉书》未竣稿而卒,她代兄续成,世称有史才。

[79] “愧无”二句:秋瑾谦词。秦聂,指秦良玉和聂隐娘,均为古代女中豪杰,有女英雄气质。秋瑾在其诗《题芝龛记》和弹词《精卫石》中曾歌颂过她们二人。秦良玉,见《题芝龛记》注〔4〕;聂隐娘,见《精卫石》第二回注〔44〕。按:徐小淑在原诗中曾以秦良玉和聂隐娘的英风和侠气赞誉秋瑾:“隐娘侠气原仙客,良玉英风岂女儿。”

[80] 阳春:即《阳春白雪》,详见前《偶有所感用鱼玄机步光威裒三女子韵》注〔9〕。

[81] “我欲”二句:诗人对小淑的劝勉和期望:我希望您成为一名女英雄,不要把精力全用在吟诗上。

[82] 丁未: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凤凰山:在浙江杭州市南,与吴山冈脉相接,山顶砥平,宋时曾设教场于此。登此山,杭州形势尽收眼底。这首诗写于1907年春,时秋瑾正在联络会党,准备反清起义。她与徐自华登上凤凰山顶,一方面是欣赏西湖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她是在观察杭州的地理形势。由凤凰山东望,就是当时清朝的浙江巡抚署和旗兵将军署,秋瑾与自华将这两大军政府署以及城厢内外出入径道绘成军事地图,以备将来武装起义、攻打杭州之用。

[83] 黯然:感伤的样子。

[84] “武陵”句:写杭州被四周群山围绕着。武陵,此处疑为“武林”之误。武林,山名,在浙江杭州市西,以此杭州又别称武林。

[85] “罗刹”句:写钱塘江的潮声吞没着一切声音。这是写傍晚的景色。暮烟,傍晚的烟霭。罗刹,钱塘江的别称。因江中有罗刹石而得名。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浙江潮候》:“浙江一名钱唐江,一名罗刹江。所谓罗刹者,江心有石,即秦望山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罗刹,印度又称恶鬼、恶魔为罗刹。

[86] 啸傲:放声长啸,傲然自得。

[87] 林泉:山林与泉石,这里指林泉约,即退隐之约。此句末自注云:“寄尘约余偕隐。”

[88] 白杨:此指白杨树间英雄人物的葬地。杭州有很多英雄忠烈的坟墓如岳坟、张苍水墓、于谦祠等。荒冢:荒坟,这里指女性的葬地,如苏小小墓等。诗题中还说“相传此山南宋嫔妃葬地也”,大约均为“荒冢”所指。

[89] 这首诗的题目各本不一。王芷馥编《秋瑾诗词》题作《感怀》,《秋瑾史迹》题作《有所感》,现据《中国女报》题作《感愤》,约作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诗表现了秋瑾献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救国无术的苦痛。

[90] 莽莽:无边无际的样子。陆沉:见前《致徐小淑绝命词》注〔2〕。

[91] “救时”句:无力挽救祖国危亡,偷生世上,自己感到很惭愧。

[92] “抟沙”二句:有兴复中华的愿望,而无驱除鞑虏的机会。抟沙,把沙抟聚起来,此喻团结全国人民。亡楚,战国时秦始皇,吞并了楚国,但楚国人民具有复国的强烈愿望。楚南公曾预言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见《史记·项羽本纪》。后楚人果然灭亡了秦国。这里用“亡楚”,喻被灭亡的汉族中国。“博浪”句: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招募刺客为韩国报仇,当时正值秦始皇东巡,张良便命力士暗怀铁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狙击秦始皇,但因事前未调查清楚,铁椎误中始皇副车。见《史记·留侯世家》。暴秦,此指清王朝。

[93] “义高”句:因从事正义的事业(推翻清王朝)是高尚的,故不怕艰苦穷困。客囊贫,旅途穷困,盘川缺乏,这里喻人生的艰苦困窘。

[94] 经营:此指从事革命活动。恨未酬同志:指没有好消息报告同志。酬,此作动词,报答、报谢。

[95] 各本题名不一,《秋瑾史迹》题作《书感》(只有“飘泊天涯无限感”一首),《秋瑾女侠遗集》题作《柬某君》,今依《神州女报》创刊号题作《柬志群》。《神州女报》该题诗末并附陈志群志云:“右诗系女侠于五月初七日(1907年6月17日)自绍兴寄记者者。……”故知此诗作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秋瑾又有《致陈志群书》云:“……聊录旧作一章呈政,俚句巴辞,何足当大方家一盼,亦聊以言志耳。”(见《秋瑾集》,第49页)此所谓“聊录旧作一章”,从《神州女报》影印手稿知,即指《秋瑾史迹》上题作《书感》的那一首,由此即可证这三首诗确是写给陈志群的。陈志群(1880—1962?),字以益,江苏无锡人,《女子世界》记者,从秋瑾与他的信中知,当系一爱国志士。诗主要抒发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希望人们起来拯救祖国危亡。

[96] 飘泊天涯:见前《感时》注〔14〕。

[97] “有生”句: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欢乐可言。陈去病《哭遯初》诗:“豺狼当道生何益?”均为愤慨之言。

[98] 铁铸九州错:《资治通鉴》卷二六五记载:唐朝罗绍威联合朱全忠击败魏承嗣的部队以后,因供应朱部所需,把积蓄都花光了。罗对此非常后悔,他说:“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苏轼《赠钱道人》诗:“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错,本指错刀,借用为错误。铁铸九州错,即九州之铁铸成此大错,喻错误极大,不可挽回。

[99] “棘手”句:感到棘手的棋局,想走一步都很难。棘手,荆棘刺手,喻事情难办。

[100] 供醉梦:供人醉生梦死。此句颇含激愤。

[101] “催人”句:这里含有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叹。易温寒,季节的变换,岁月的推移。

[102] 陆沉:见前《致徐小淑绝命词》注〔2〕。

[103] “莫向”句:不要光对着东风倚栏长叹。意思是说,不要苟且偷安,消极悲观。

[104] 百感生:各种感慨都因而生发出来,百感交集。

[105] 泪纵横:泪水纵横交流。

[106] “苍天”句:《孟子·告子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秋诗即用此意而简括之。

[107] “青眼”句:什么人才能认识真正的英雄呢?青眼,人喜悦时多正目而视,故以青眼珠看人表示对对方的敬重。见前《致徐小淑书》注〔6〕。使君,此泛指英雄,也兼指陈志群。详见前《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注〔17〕。

[108] 风云:此指局势,如言“时代风云”。

[109] “存亡”句:可视为“家国存亡总关情”,国家的存亡总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10] “英雄”二句:英雄豪杰生在世上,对飘泊四海本已感到习惯,只是那无法报仇雪耻而郁郁不快的宝剑夜夜哀鸣。飘零,飘泊,流落无依。龙泉,古宝剑名。龙泉县(今属浙江省)南有水名龙泉,此水可以淬剑,相传欧冶子曾在此铸过剑,剑将成时,淬水,剑化龙飞出,这只剑便名为“龙泉”(见《太平寰宇记》);又传,晋朝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观察,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雷焕果在丰城县牢中屋基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其一名“龙泉”(见《晋书·张华传》)。夜夜鸣,据《拾遗记》记载,古帝颛顼有剑,常于匣中作龙虎之吟。

[111] “河山”句:看到祖国的山河就满目生哀。

[112] 太息:叹息。霸才:指有才略、能扭转乾坤的人才。

[113] “牧马”二句:清统治者侵占中国已经很久了,但我们尚无法掀起革命的风暴。牧马,这里指异族侵扰。贾谊《过秦论》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句,秋诗本此,而意稍变。按:秋诗中所谓“牧羊”(《宝剑歌》)、“牧马”、“腥膻”(《吊吴烈士樾》)、“腥风”(《宝剑歌》)等,均指满洲贵族统治中国,但含有狭隘的种族主义情绪。禹域,见前《宝剑歌》注〔21〕。蛰龙,是伏藏待动的龙,这里喻像秋瑾一样的革命者。

[114] “头颅”二句:革命者哪肯让自己闲中衰老?谁又甘愿祖国被灭亡?肯使、宁甘,均为反诘之词。劫后灰,即劫火之灰,此指祖国被灭亡,详见前《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注〔5〕。

[115] 这首诗是秋瑾写给徐锡麟的。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底,原刊于陈诵洛的《南归散记》(上海《申报》1926年12月27日)。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先驱者之一,是秋瑾的亲密战友。1906年初冬秋瑾回绍兴,和浙江各会党取得联系,准备响应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在江西、湖南发动的萍、浏、醴起义。不幸这次起义失败,秋瑾的革命计划也全部打乱,心中感到异常悲痛。《寄徐伯荪》这首五绝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诗表现了秋瑾对革命事业的忧虑和无法报国的苦闷心情。

[116] “十日”句:这里以阴雨连绵喻革命正处于低潮。

[117] 无端:不料,表示事出意外。一雨秋:一雨成秋,这里可能是隐喻萍、浏、醴起义失败。

[118] “苍生”句:人民因起义失败而悲痛。苍生,老百姓。

[119] “吾道”句:我辈的革命壮志照例难以实现。

[120] 这首诗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诗中赞扬了徐氏姊妹的诗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虚怀若谷的态度。徐自华(1873—1935,字寄尘)和徐蕴华(1884—1962,字小淑)姊妹系南社著名女诗人,均有诗集,自华有《听竹楼诗稿》,蕴华有《双韵轩诗草》,当时均未刊刻。

[121] 竟:毕,完。齿犹芬:口中尚有馀香,此喻徐氏姊妹的诗写得好。

[122] 骚坛:诗坛。劲(jìng敬)敌:实力强大的对手,此指徐氏姊妹。

[123] 这两首七绝是诗人劝勉她的好友徐寄尘的,约作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至1907年间。诗人希望寄尘在祖国危亡关头,不要苦恋家庭,空填诗词,而应脱下闺装,换上战袍,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徐寄尘,1906年在浔溪女学与秋瑾相识,两人友情甚笃。她在秋瑾影响下,思想进步很快,同情当时的革命,并曾“悉倾奁中物,纳助瑾举义”。但由于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又怕因此连累自己的家庭,在秋瑾生前,她始终未能参加当时的革命斗争,所以诗人写了这两首劝勉她的诗。

[124] 沦亡:此指危亡。

[125] “只愁”二句:仅仅担忧祖国被瓜分,不敢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坐在家里写诗填词;这样的诗词即使写得再多再好,也无补于祖国的危亡。瓜分,见前《感时》注〔11〕。花蕊,指花蕊夫人,姓徐,五代后蜀皇帝孟昶的妻子,善诗文,曾作有宫词百首。蜀亡后,被宋俘,为太宗赵匡义所杀。

[126] 同仇:同一个仇敌。《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127] 郭解:汉代的大侠客,常行侠仗义,当时敬慕、跟随他的人很多。这里“郭解流”大约是指像秋瑾一类的革命志士。按:秋瑾自号鉴湖女侠。

[128] 吴钩:兵器,形似剑而曲,相传原为吴王阖闾命国人所造(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这里泛指武装。

[129]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端阳节前后,秋瑾自绍兴去徐寄尘家乡石门商筹军饷,临行写此七绝五首作别。见徐双韵《记秋瑾》。这组诗反映了秋瑾与徐氏姊妹深厚的革命友谊。寄尘,见前《寄徐寄尘》注〔1〕。小淑,见前《致徐小淑绝命词》注〔1〕。

[130] 君家:敬词,这里指徐氏姊妹。

[131] 阳关:即《阳关三叠》,又称《渭城曲》,古代送别之曲。此因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此诗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遂谓之《阳关三叠》。

[132] 万斛:喻其眼泪之多。古时十斗为一斛。

[133] 临歧:临别。

[134] 浣:洗。

[135] 惺惺相惜:即“惺惺惜惺惺”。“惺惺”一词,唐代已有。《传灯录》卷五:“惺惺直然惺惺,历历直然历历。”闵遇五云:元乐府有“葫芦提怜懵懵,惺惺的惜惺惺”。《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二心:指秋瑾与徐小淑。

[136] 臂助:助手。

[137] “只言”句:秋瑾在浔溪女学任教时,徐小淑是她的学生。

[138] 香闺:妇女住的屋子。

[139] 无定河边骨:原指死于战场的士兵。语本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倘不为国牺牲,虽说行踪难料,但总还有见面的时候。

[140] 吴山:俗名城隍山,又名胥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代为吴国南界,故名。此山左临钱塘江,右瞰西湖,山势雄伟,峰峦相属,登其巅则襟江带湖,历历在目。当年金主亮慕其山色风景之美,有“立马吴山第一峰”之语。诗写吴山的灵秀。

[141] “老树”句:写在吴山所见景象:老树枝叶茂盛,落日一片红光。扶疏,枝叶茂盛,分布四周。

[142] “石台”句:写山高。石台,山上的岩石。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二“吴山”条云:“其陟山之径,有门曰‘登高览胜’,石磴斗折,可数百级许,元时平章答剌罕脱欢所甃也。”因石磴层层高起,接近青冥,故云“近天风”。天风,此指高空的风。

[143] “茫茫”句:天边茫茫的灏气和大江大海连成一片。灏(hào浩)气,指天边清明之气。

[144] 越中:指绍兴一带。诗人东望所见。

[145] 这首诗的文字诸书记录有出入,这里从《秋瑾集》。徐小淑《秋瑾烈士史略》稿云:“为了统一浙江的秘密军事组织,秋侠就编制光复军制,并铸金指约,分刻文字在上面,颁给干部,其文字为一首七绝(按:即上面这首诗)。……金指约上所铸的字,都是干部的代名词,例如黄字为首领,推徐锡麟任之,河字为协领,推秋侠任之。”据此,诗当作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146] “黄河”二句:汉族人民开始从浙江起义,保卫我中华民族。黄河,黄河流域是汉族祖先住的地方,这里代称汉族。浙江潮,即钱塘潮,因浙江又名钱塘江(今指浙江下游),见前《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注〔8〕。这里的“浙江潮”,指浙江的光复军起义。按:浙江是秘密会党历史悠久、富有革命传统的一个省份。自清贵族入关以来,反清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清初的白头军和以张煌言为首的抗清斗争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清前期的文字狱许多与浙江文人有关,反清的民族革命思想在浙江人民中间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秋瑾认为浙江是反清的发源地,诗中“黄河”句本此。

[147] “莫使”句:彻底消灭敌人,推翻清王朝。留片甲,剩一点残馀。

[148] 轩辕神胄:黄帝的子孙,汉族人民。轩辕,见前《宝刀歌》注〔5〕。天骄,天之骄子,见前《吊吴烈士樾》注〔2〕。

[149] 这是秋瑾临刑前的绝命词。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7月13日秋瑾被捕,清吏逼供,诗人仅写此断句作答(见秋宗章《前清山阴知县李钟岳事略》)。绝命词虽七字,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革命形势的忧虑,革命失败的惋惜,以及对反动的清王朝和整个黑暗时代的愤怒与控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调子虽悲凉凄切,但字里行间仍洋溢着一种不甘萧瑟沉寂的昂然之气。

[150] 汉乐府民歌有“秋风萧萧愁杀人”的诗句。秋雨秋风,秋风扫落叶,秋雨连绵,不见天日,象征黑暗的清王朝。这样黑暗的政府何时灭亡,诗人为此感到愁城难破,悲痛欲绝。按:“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曾出现于清代娄江人陶澹人所作的《秋暮遣怀诗》中,秋瑾未必读过此诗,作为绝命词,秋瑾书此七字已具有全新的意义。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