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屈原传

第25章 悲离郢都 情系怀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公元前300年,秦复攻楚,大破楚军,杀楚军民二万余人,将军景缺阵亡。这一

系列惨痛的教训再一次教育了怀王,使他认识到亲秦的危害,联齐的必要,决定使太子

横为质于齐,以达到联合齐与其他山东四国共抗强秦的目的。“联齐抗秦”,派谁为使?

自然除屈原莫属,于是怀王将屈原从汉北召回,领太子再使于齐。

怀王第三次欲联齐抗秦,这自然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然而为时已晚,经过几年的

准备,秦已将大批军队布置在楚的西、北两面边境上,加之群小的捣乱,秦于公元前2

99年,一面派兵攻占了楚之八城,对楚进行军事威胁,一面进行政治上的讹诈。秦昭

王修书一封,派使臣送于楚廷。来信中说:“昔者寡人与大王订立盟约,彼此亲若手足。

不料大王太子杀寡人重臣,逃回楚国。按理大王应命太子来秦谢罪,凭你我兄弟之谊,

自不会与之计较。然而大王非但没有如此,反而派太子去齐为质,岂不令人着恼!本欲

重兵严惩,姑念彼此之间乃兄弟加亲家也,为两国人民和儿女计,还是化干戈为玉帛为

好,故遣使致书,邀大王来武关(今陕西商县东)约会,共商恢复两国友好关系之大事……”

读了秦昭王的来信,怀王整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不知该如何答复秦之来使。欲

应邀赴会,恐见诈被欺,秦仗恃着自己国富兵强,全不讲信义,不久前张仪欺楚的国耻,

他记忆犹新,永远也不会忘记。欲拒邀不赴,又恐惹恼秦昭王,将破坏秦楚兄弟之盟的

罪名加到自己的头上,兴师“严惩”。

做个弱国之君,真是难呀,哪里赶上当个平民百姓……

子兰娶了秦王室的女子为妻,郑袖母子与靳尚相互利用,狼狈为奸,卖身靠秦,一

心欲借秦之强力夺取王位。此时太子横正质于齐,倘怀王赴会不归,正称了他们的心愿,

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太子和国王这两顶桂冠同时夺到手,戴到自己的头上。借秦人之手

杀死怀王,是他们的罪恶阴谋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素以孩子之居的子兰,突然长大

成人,变得异常活跃,野心勃勃,整日拖着条瘸腿出入宫内外,来往于文臣武将之家,

扇阴风,点鬼火,极力怂恿唆使怀王赴会。子兰之举令郑袖欣慰,看小时候,子兰傻里

傻气,亭亭玉立的男子汉了,依然脱不了孩子皮,曾使她叹息过,失望过;不料一朝成

熟,看那心计、谋略、谈吐、能力、不愧是自己的骨血,正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

不过这里的“老子”,郑袖并非指的怀王,而是她自己。做贼心虚,他们深怕昭睢、屈

原等人反对,严密封锁消息,不准传至宫廷以外。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雪里岂能埋死尸,消息还是迅速传扬开去。屈原获悉,

很是惊讶。他知道,为了讨好强秦,获得秦的贿赂,群小什么卖国勾当都干得出来,故

而心中焦急万分,他不能眼看着怀王往那狼穴虎口里钻,获得消息的第二天一早,便不

顾“不得参与朝政”的戒律,闯进宫去。一进宫门,只见车马随从乱糟糟的,原来怀王

今天就要启程赴武关。仪仗业已排列好,乐队正在嘀嘀嗒嗒地吹奏。子兰、靳尚等人跟

随怀王走进内廷,屈原紧跟几步,从人群里挤到怀王面前,不等怀王开口问他,便躬身

施礼道:“臣有话启奏大王,求吾王斟酌三思。秦之狠毒,胜似虎狼,秦之狡诈,有如

狐獾,楚屡屡受骗上当,连吃败仗,国土被践踏,人民被蹂躏,士卒遭杀戮,不共戴天

之仇敌,岂可与之为伍同群!武关会约,分明是诈术骗局,欲要大王割地送城,大王不

允,虎狼之秦岂能罢休,故此行凶多吉少,无异于自投罗网,大王万万去不得,行不得!……”

令尹昭睢也赞成屈原的意见,帮助规劝怀王说:“三闾大夫所言极是,大王还是不

去武关为上策。火速派兵于边境设防,可保楚之安全。”

怀王听屈原言之有理,一时又犹豫起来。靳尚恐怀王变卦,冲着屈原白了一眼,谦

恭有礼地对怀王说:“屈大夫之言,甚是不妥!楚连吃败仗,丢失山河,关键不在秦之

凶狠狡诈,而在秦强楚弱。楚不自量力,偏要与秦为难,以卵击石,岂有不败之理!如

今秦不恃强凌弱,主动求和,大仁大义,史所未有,大王切莫错失这天赐良机。以臣看

来,楚只有顺从强秦,才是永保太平、免遭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上策。”

子兰听了靳尚的一席话,显得异常兴奋,他不禁双手一合,啪然有声地赞道:“上

官大夫讲得好,讲得好!楚与秦,山河毗连,儿女相亲,血缘相通,世上还有比这更亲

密的关系吗?秦王约父王会于武关,是为了两国和好,父王切莫听信别有用心之人的盅

惑,误国而害民啊!……”

屈原是子兰的恩师,子兰是屈原之得意高足,如今屈原之衷心劝告竟成了别有用心

的盅惑之言,由此不难看出,世上的这个关系,那个关系,全都靠不住,全都是假的,

只有利害关系,才是真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郑袖变得更乖巧了,从前台隐于幕后。总结数年来的勾心斗角的

经验,似乎这样更策略,更有利。

怀王虽然觉得屈原讲的很有道理,但数年来跟秦交战屡战屡败,失国土,亡良将,

丧士卒,那颗本来就不太壮的胆,早已为秦之强大军事实力所吓破,所震慑,不去赴会,

恐招秦兵之来,故而斟酌再三,也还是听信了子兰和靳尚的话,登上马车,欲去武关碰

碰运气。

屈原见怀王不听劝阻,急得一步抢到车前,两眼汪着热泪说:“秦于西边侵占我大

片国土,东边陈师威胁齐之边境,千方百计地欲灭我荆楚。面对虎狼之敌,大王不采取

针锋相对的措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而欲取悦其心,换取和平,这好比绵羊欲求

猛虎慈悲,实属痴心妄想!行此路者,自蹈陷阱魔窟也。大王不纳臣谏,只恐怕去时容

易回来难矣!……”

怀王坐于车上默不吭声,子兰恶狠狠地说:“今者大王远行,一会秦王,二会亲家,

故选此吉日良辰登程,三闾大夫偏以这不吉不利之言来拦阻,居心何在?”

听听,子兰称屈原为“三闾大夫”,而不称“恩师”或“吾师”,完全摆出一副国

王公子的架式。

子兰说完,目无尊长——父王和他的老师,急命驭手挥鞭启程。

屈原两手紧紧抓住车轼说:“大王啊,武关乃虎口之地,臣宁愿死于车轮之下,也

决不放大王前去!……”

子兰冷嘲热讽地回敬屈原道:“尊敬的屈平先生,说话做事,切莫忘记自己的身份

与地位,你已不再是左右荆楚形势的左徒,而是被罢官削职的罪臣,本当严惩,然父王

宽宏大量,未治尔罪,仍委以三闾大夫之职,不得参与朝政。如今尔却屡违圣意,名不

正言不顺地干预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贪欲使人膨胀,改变了各种人际关系,将人变成了禽兽畜生。

子兰不等怀王说话,命令两个侍从硬把屈原推倒在地,催着怀王出发了。

屈原身材高大,毫无防备,既倒之后,摔跌的程度可想而知。他艰难地爬起身来,

跌跌撞掸地挤出人群,奔到宫门外去追赶怀王,可是怀王的车驾已经驰出城外,扬尘而

去了。

屈原心里明白,怀王武关赴会,既无强大的军事做后盾,又无忠勇的大臣相随,此

一去恐怕就是永别。他站在大街上,呆呆地望着西门外那滚滚的尘烟,久久不肯离去,

泪水模糊了视线,心里有说不出的痛楚……

事情的发展果不出屈原之所料,秦昭王并不在武关,只有一名将军于武关设伏,将

怀王绑架到了咸阳。秦昭王骄傲地坐于章台之上接受怀王的拜见,他连屁股也未欠一欠。

怀王本来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见昭王像对藩臣一样接见他,心中怒火冲天,但却不敢

发作。

秦昭王囚禁了楚怀王,要挟他割地,楚怀王不应,被囚于秦而不得归返。

公元前298年,秦要挟怀王不可得地,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

等十五城而去。公元前297年,楚怀王设法逃出虎口,秦觉察,拦阻于楚道。怀王恐,

从小路逃至赵,赵畏秦,不敢留。怀王欲投魏,中途秦兵追至,怀王无奈,只好随秦使

重新回到了秦国,继续被囚,于是患病。

次年,怀王卒于秦,归葬于楚。

却说当怀王软禁于秦时,楚之朝中诸臣商议,欲另立新君,以摆脱秦之要挟。一天

深夜,南后又将靳尚召于朝云馆内密谋。眼下怀王囚于秦,太子质于齐,让子兰继承王

位顺理成章,亦是千载难逢之机。次日早朝,靳尚便向公卿大夫提出了这一主张。这时,

朝里的许多人都跟南后、靳尚一个鼻孔出气,或为他们的走卒爪牙,因而无不举双手赞

同。许多主持正义的文臣武将,虽一个个义愤填膺,但俱都慑于他们的权势,低首默言

不语,不加可否。在这眼看就要表决的千钧一发之际,令尹昭睢挺身而出说:“上官大

夫之见实属荒唐,断不可行。熊横系怀王与公卿大夫议定之太子,只有太子才是王位之

合法继承者,无端废太子而立子兰公子为王,于情不合,于理不公,一来天下人不服,

二来齐必发兵为太子争天下,到那时,楚之内忧外患则无可收拾矣!”

靳尚一伙虽然一肚子不高兴,可是昭睢的话句句在理,他是令尹,怀王不在,他有

至高无上的权威,且兵权在握,是诸侯皆闻的天下名将,因而也就不敢名目张胆地让子

兰篡权夺位,只好按昭睢的意见办。为了郑重其事,昭睢亲自赴齐接回太子横,继承了

王位,是为顷襄王。

楚廷之上,是昭睢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立太子横为王,郑袖、靳尚、子兰等人却将

这笔帐记到了屈原的头上。在他们看来,令尹昭睢,不过是一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

武夫。自怀王不准屈原参与朝政以来,屈原的意见多是通过昭睢在朝廷之上申述,或者

面君进谏。屈原在幕后策划,昭睢登台表演。昭睢那篇有理有据的、坚决反对子兰继承

王位的言辞,完全是在屈原的操纵下表演的双簧,因为昭睢决没有这样的思想与见地,

因此,他们对屈原恨之入骨,决心伺机清除之。

顷襄王执位,郑袖、靳尚、子兰等人深恐横了解事实真象,性命难保,于是采取先

发制人和恶人先告状的策略,借血缘之亲编造谎言,胡说什么屈原、昭睢等人极力欲立

子兰为王,是他们执意不肯,坚决与之斗争,昭睢方被迫赴齐接回太子,等等。如此荒

唐之言,不料顷襄王竟信以为真,于是罢黜昭睢令尹之职,以子兰为令尹。这真是,喜

鹊窝生猫头鹰1,一窝不如一窝,倘说怀王头脑糊涂,那么顷襄王的头脑简直是昏庸了。

1在许多地方,视猫头鹰为主丧的鸟,心厌恶之。

怀王死于秦,引起了楚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与社会骚动。人们知道做了令尹的子兰是

害死怀王的罪魁祸首,都纷纷责骂子兰,并写信给屈原,请他替人民表达要求追究责任

的心愿。无比的沉痛和愤怒,使诗人的心一刻也难以得到平静,他狠狠地诅咒奸臣们的

卖国,说上官大夫和子兰等人,正像有毒的莠草杂于香花之中,使人难以分辨。

顷襄王执政后,虽然为了给怀王报仇,开始也执行过一段联齐抗秦的政策,但他经

不住群小的怂恿与盅惑,不久便认贼做父,当了秦王的乘龙快婿。这真使屈原失望和痛

心,他多么希望顷襄王能够牢记国耻家仇,永远断绝与秦的来往,在国内亲贤能,远小

人,实行变法图强的政策,振兴楚国,以统一天下呀!他不顾群小的打击与陷害,又给

顷襄王写了一份奏章。在奏章里,他批评了顷襄王所执行的错误政策,揭露了几年来群

小与秦国勾勾搭搭、狼狈为奸的种种罪行,劝谏顷襄王坚决为楚国、为怀王报仇雪恨。

他还写了许多诗篇,揭露奸佞们的贪心与丑恶。

屈原的奏章落到了子兰的手里,子兰读后恨得咬牙切齿;加以屈原的诗迅速在民众

中流传,百姓都在纷纷怨恨子兰的行为,称颂屈原的仁德,子兰觉得如不从速设法把屈

原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很难保住。他把靳尚找来说道:“上官大夫,近来国内局势很不

稳定,对我等极为不利……”

靳尚抢着说:“是呀,万没料到,先王客死于秦,倒给屈平脸上贴了金,听说诸臣

正强烈呼吁,要大王重新起用屈原……”

“嘿嘿嘿!”子兰冷笑着说,“还让屈平再来搞得乌烟瘴气吗?真他娘的异想天开!

我看大王断不会喜欢这个异乎寻常的怪物,不必多虑。不过,我所担心的倒是咱们跟秦

国的那些事,一旦败露,你我和母后可都要身败名裂,无容身之地矣……”

靳尚狞笑几声说道:“令尹且请放宽心,我等跟秦国的那些事,鬼也不会知晓。屈

平在奏章里虽也提到过几件,结果如何?这奏章不还是落在咱们手中吗?依愚之见,需

迅速办屈平个死罪,看有谁再敢为他歌功颂德!”

子兰点头笑道:“好,好,英雄所见略同,此事全都仰仗上官大夫,事成之后,我

绝不会忘记你的好处。”

靳尚将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屈原新作搜集起来,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又将屈原的那

一奏章加以巧妙的改造,去掉那些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东西,乔装改扮之后,一齐拿着上

殿面君,参奏屈原。靳尚大礼参拜之后说道:“大王与秦恢复友好,此乃荆楚之幸,故

万民称颂不已,唯屈平坚决反对。他四处惑乱民众,骂大王认贼做父,卖国求荣。如吾

主不信,这是屈平写的奏章,请大王过目。”

靳尚说着将屈原的奏章呈与顷襄王。顷襄王挥手问道:“屈平于奏章内所言何来?”

靳尚展开奏章,故作审阅,说道:“屈平以出身贵族,与王同姓为恃,自官降三闾

大夫之后,一直对先王怀恨在心,近来又斗胆攻击大王,胡说大王名为秦之快婿,实则

傀儡也。”勒尚故意停顿,假装读奏章说:“大王请听,屈平于奏章内写道:‘大王忘

记先父之仇不报,即为不孝;不派兵收复失地,便为不忠’……”他故意将屈原在奏章

里规劝顷襄王不忘家仇国恨、民生艰难的话歪曲成顷襄王不忠不孝。

顷襄王根本不肯看奏章,听到这里气急败坏地拍案而起道:“疯子,简直是疯子,

让他立即去死!……”

话是这么说,但顷襄王不敢公开杀害屈原,他知道,百姓爱戴屈原,齐、赵诸国同

情屈原,如果杀死屈原,百姓会暴动,会造反,山东各国也会出兵干预。公元前296

年盛夏一日,顷襄王颁旨,免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立即放逐到江南荆榛未辟之地,无

王命宣召,永不得回郢都。

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沉重的打击向屈原袭来,但屈原依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

己,他想的是朝廷之事一时难以挽回,想的是在这媚外求荣的君臣统治下艰难生活、痛

苦呻吟的黎民百姓,想的是被敌国骗去,终于困死于秦的怀王,想的是自己无法施展的

政治理想与抱负。他这样想着,想着,不禁心痛欲裂,泪如雨下……

屈原回顾了自己多半生的所作所为,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决

不屈服,决不变节,决不玷污自身的皎洁,决不向媚外求荣的官僚贵族集团低头。他不

再幻想,不再眷恋,催促着众人赶快整理行装,尽快动身离开这群卑鄙龌龊的小人。整

理行装,既无金银细软,亦无箱箧古玩,只有几件破旧的衣物和卷帛书简——这是他朝

中为官半生的所有家当。睹此,在场的人无不失声痛哭,不约而同地在心里说,尊敬的

三闾大夫啊,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统一,你操劳奔波了多半生,你吃

过多少苦,遭过多少难,蒙受过多少不白之冤,当你开始流浪生涯的时候,却只有这一

堆破坡烂烂。你为官半生,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你忠肝义胆,心里装的是天下、宗国

和人民,唯独没有你自己;你主持正义,坚持真理,和那些卖国的奸臣们势不两立,进

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才屡遭陷害,才有今日这悲惨的结局。尊敬的三闾大夫啊,

愿苍天保佑您,一路平安,健康长寿!……

一切收拾停当,当驭手套好马车,婵娟和年迈的仆夫催促他上车启程的时候,他却

又犹豫起来了:我就要离开郢都了,这一去即是永别,这难道是真的吗?郢都,这座古

老的城市,经过几代先王的惨淡经营,艰苦缔造,浴血奋战的保卫,才有今日之繁华与

美丽,未来她将是如何呢?屈原不敢想下去……

屈原步于庭院,仰望夜空,天如悬釜,黑沉沉地压了下来,空中没有一丝风,人如

处蒸笼中,躁热,憋闷、窒息,凭经验他知道,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他伫立

于庭中良久,静听那长江的涛声,这是多么熟悉的郢都那甜蜜幸福的鼾声啊!……

一道雪亮的闪电划过,接着便是震耳发聩的炸雷,狂风怒吼着在江汉平原上奔跑,

像雄狮,若猛虎,似野狼。雨点大若铜钱,大雨似倾盆,若瓢泼,仿佛天汉掉底,银河

里的水一古脑落了下来。狂风吹着雨丝,像千万条鞭子在抽打惩罚这不公平的黑暗世界。

屈原站在当院,仰面朝天,任狂风撕扯他的衣裳,让暴雨将他浇成了落汤鸡,室内的人

千呼万唤,他却纹丝不动。他在想,为何在这仲春三月,竟会有这样一场暴风雨呢?是

上苍的挽留?是送行的洗礼?还是天地鬼神愤愤不平而震怒呢?……

天亮了,暴风雨毫无减弱的趋势,“天亮前必须离开郢都”,最后的时刻到了,圣

命难违,他必须出门远行了。

当仆夫拉开街门的一霎那,屈原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暴风雨中伫立着数千人,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缙绅大夫,有布衣平民,有箪食壶浆的,有秉烛焚香的,有的

痛哭流涕,有的呼天号地,更有的一步一跪首,有的膝行而前。见大门洞开,形容憔悴

的屈原跨出门槛,扑通一声,数千人一齐跪倒在泥水里,,并且千人一口,万人一词,悲

壮地唱道:

悲兮,悲!……

老天悲兮响惊雷,

大雨滂沱云低垂。

大江悲兮浪涛飞,

前浪奔腾后浪追。

鬼神悲兮阴风吹,

摧枯拉朽荡污秽。

苍生悲兮处处泪,

肝肠寸断魂魄飞。

屈原见状,感动得热泪纵横,急忙抱拳施礼道:“列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如此深

情厚意,我屈平真是担当不起!”

尽管如此,送行者依然长跪不起,屈原无奈,也向众人跪倒,垂泪不止。有顷,有

一老者奔向前来,先劝众人起身,然后躬身双手将屈原搀扶起来。

广场上一片呜咽,一片抽泣,这悲怆的哀痛之声盖过了暴风骤雨,盖过了万钧雷霆……

一位箪食壶浆的瞎婆子来至老者面前,将酒壶和酒杯递给他。老者斟了满满一大杯

米酒,双手捧着献给屈原,情深意切地说道:“三闾大夫呀,百姓敬您水酒一杯!……”

屈原接杯在手,举过头顶,泪似泉涌,一字一句地吟道:

千般情万般意兮尽在此杯,

恰似那琼浆玉液兮润心扉。

吟罢,面向众人,感情真挚地说道:“列位父老乡亲,我等华夏民族,炎黄后裔,

一脉相承,勤劳繁栖,纵然是江山易主,朝代更替,依然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全靠

那高山河海,苍天大地的无私养育,屈原愿以此酒来祭。”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愿与三闾大夫同祭!”

屈原双手擎杯,虔诚而恭敬地泼酒于地道:“这第一杯酒祭苍天!”接着吟道:

天若有灵兮明是非,

千钧霹雳兮惩奸贼!

众人跟着一齐高声吟诵:

天若有灵兮明是非,

千钧霹雳兮惩奸贼!

老者又递上一杯酒,屈原照样泼酒于地道:“第二杯酒祭大地!”接着吟道: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粮肥!

众人跟着一齐高声吟诵: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粮肥!

屈原第三次泼酒在地说:“这第三杯酒祭高山!”接着吟道: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龙盘兮显神威!

众人齐声高吟: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龙盘兮显神威!

屈原最后一次洒酒祭奠说:“这第四杯酒祭大海!”吟道:

海若有意兮常呼啸,

当鉴民心兮不可摧!

众人齐声高吟:

海若有意兮常呼啸,

当鉴民心兮不可摧!

吟罢。屈原向众人深施一礼说:“列位父老乡亲,请接受屈平临行一拜!”

拜过之后,热泪模糊了屈原的视线,他正欲登车启程,瞎婆子抛掉手中的竹篮与酒

壶,疯疯癫癫地扑了过来,声嘶力竭地质问道:“忠臣贤良为何无好报?奸臣贼子为何

福齐天?世事为何不公平?我捶胸顿足,问罢大地问苍天!……”

瞎婆子的话言犹未尽,天低云暗,其黑如漆,人们相对而立,难辨眉高眼低。雪亮

耀眼的闪电蜿蜒即逝,惊雷在人群中炸响,大雨如注,顿时沟满壕平,街道水深没膝。

人们或低声抽泣,或大放悲声,用滔滔泪水送屈原上路,远行……

马车出了郢都的东门,两匹马懂事似的放慢了脚步,最后竟渐渐停了下来。伤心已

极的屈原热泪纵横,湿透了衣衫。雨虽说比先前小了许多,但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如幕似帘,漫天乌云笼罩着悲泣的郢都,原野里传来了断断续续哀怨的歌声,侧耳细听,

正是自己修改过的《国殇》——

……(……

天时怼兮威灵怒,只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

严杀阵兮弃原野。全军将士捐躯沙场。

出不入兮往不返,有出无入,有去无还,

平原忽兮路超远。路途遥远战场迷茫。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长剑挟强弓英勇奋战,

首身离兮心不惩。身首异处斗志更旺。

诚既勇兮又以武,勇敢顽强而又英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坚毅不可凌辱意志如钢。

身既死兮神以灵,人虽死啊精神永存,

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威武要做鬼中之豪强。)

疲弱的马拖着业已陈旧的车子缓缓地向南,向南,随着离开郢都的路程不断遥远,

屈原的愁思愈来愈深,在颠簸着的车子里,他有时放声吟诗,有时低头落泪,婵娟苦苦

劝慰,但却无济于事。

一天,马车来到一个高岗上,前边不远就是大江,屈原下了车,缓步来到一棵松下

的青石上,向后边那走过的道路望去,那崎岖的山路,那稀落的茅屋,那挂着伤心泪水

的流浪者……自己离开左徒的位子这才几天,荆楚大地便这般满目疮痍。雾啊,你为什

么这般浓,这样重?郢都啊,您在何方,您在哪里?阵阵东风吹来了团团乌云,凄凄松

涛夹杂着长长的叹息,婵娟站在义父的身后遥望着自己的家乡,竟也忍不住泪似把抓。

起风了,电闪了,雷鸣了,狂风抓着雨鞭狠命地抽打着这一行无家可归的可怜的人

们。仆夫催促着赶快上路。等他们赶下高岗,全都被浇成了落汤鸡,无不颤若筛糠。夜

幕慢慢地落了下来,旷野一片漆黑,他们只好寻到了一家茅草房住下来。主人听说来者

是三闾大夫屈原,热情得像一团火,亲近得似一盆胶,急忙给他烫了一壶酒暖暖身子。

屈原换了件衣服,喝了点酒,还是觉得浑身冷。夜深了,跋涉了一天,疲惫不堪的

人们相继入睡,斗室里只有屈原一人面对孤灯闷坐。夜雨绵绵,一阵大一阵小,感情的

潮水在屈原的心中汹涌起伏。不知为什么,这一夜他的脑海里总是翻腾着自己与怀王相

处的那一场场,一幕幕。倘说在此之前,屈原对怀王确也有过一些怨艾与不满,主要是

恨铁不成钢,那么,今夜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他只记得怀王的

知遇之恩和二人配合默契的成就。怀王辱死于秦,他的尸骨是归葬于郢了,但他的灵魂

依然留在荒蛮的西北,这不行,他要写一首诗,将其招回来,招至楚宫,这才是他立命

之地,安身之所。

冷过之后,屈原又觉得躁热,身子软绵绵的,且周身酸疼,仿佛正有人在抽他的筋

骨,但他挣扎着拿起笔来,千万句话,千万般感情一齐涌于笔端,澎湃激情顺着笔尖流

淌,写下了《招魂》一诗。

“招魂”是古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所形成的一种迷信活动,在崇尚巫术宗教的

楚国,这种活动更为盛行。当时的人们认为,每个人除了“肉体的我”外,还有一个

“精神的我”,而这个精神的我就是“灵魂”。灵魂寄居在每个人的躯体上,是无形的

神秘物;人在睡眠时,灵魂就离开躯体出游,当它转回来时,人也就醒了。肉体是要死

亡的,但灵魂永存;当肉体死亡时,灵魂就离开躯体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或为神,或

为鬼。灵魂可以脱离躯体单独存在,且能像活着的人一样生活,所以古人以及传下来的

遗俗,在招魂时,必须招之以美味、佳人、华屋、轻歌曼舞,诱其归来。

一般说来,每一首楚辞都由三部分组成,篇首为引言,相当于今之序言或序幕;篇

末是乱辞,相当于今之尾声;中间一大部分是正文,是作品的主干和中心部分。《招魂》

也不例外,引言部分用幻想的形式叙述招魂的原因;乱辞部分追怀与怀王一起打猎的盛

况,也写出了作者招魂的心情与环境;正文可分两部分,先外陈四方之恶,后内崇楚国

之美。

诗人用神话传说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构成四方之恶。从一般的招魂目的看,是为了

威吓灵魂,使它不敢滞留他乡。灵魂是肉眼看不到的,招魂时上下四方都要招到。作者

从上下四方来描写,保持了民间招魂形式的完整性。但作者在招上下四方时,重点突出

了西方这一节,暗示了怀王死于秦(秦在楚之西)。用笔严谨,用意细致而深微。“幸

而得脱”等句,又与怀王逃秦走赵而赵不纳之事相合。

“内崇楚国之美”,目的是召唤灵魂归返故居。被招者乃怀王之魂,因此按照王者

的身份来描写。在招魂过程的描写中,诗人将楚国当时的经济、文化生活的高度成就作

了形象的集中的描绘。怀王生前喜好声色,既然为其招魂,就不能不用其生前所好诱其

灵魂归来,因而偏重于腐化享乐生活的刻画摹拟,相继描绘了房屋的结构、室外的景色、

宫中的装饰与布置,宫中的美女、酒席馔肴之盛、歌舞娱乐场面、游戏,赋诗及唱和之

酒后余兴等,这些描绘都用极大胆的夸张和层层铺叙展开,特别诱人,令人向往。

屈原一气呵成了《招魂》,搁下笔,闭上眼,静心地又想了想,终觉言未了,意未

尽,情未竭,于是重新泼墨挥毫,又作《大招》。大者,因招君王之魂也。

《大招》的第三部分,屈原直接招之以“美政”,以思念故君之情,直抒胸意,毫

不隐讳地将政治蓝图呈现出来:(1)祝楚王保寿养性,亲爱家族,富贵兴旺;(2)

听察神明,广施仁政;(3)开发田园,人昌物盛,有宽有严,赏罚得当;(4)开拓

疆土,以广声威,使贤者来归;(5)举豪杰,斥佞人,施德政,禁苛暴;(6)尚武

艺,习礼让,朝诸侯,天下归一,继三代而兴。这是治国安邦的纲领、政策、礼仪,集

中反映了屈原的“美政”思想,他欲以此来激励生者雪耻报仇,立发奋图强之志,共同

振兴楚国,因此,《大招》的主题是《招魂》的扩大、延伸和深化。

五雷轰顶的沉重打击,沉郁悲愤的心情,旅途的劳顿,秋雨的浇灌,致使屈原高烧

若烫,加之一夜不曾合眼——这一夜,屈原是在泼洒激情和心血啊!待写完了《大招》

的最后一句,他便一头栽倒在案,昏迷不省人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