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利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加紧备战的时候,希特勒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对苏联实施进攻。
早在1939年8月,希特勒在苏德条约签署3个月后竟声称:"……我们与俄国是签有条约,但它只能在有价值时才予以遵守。"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德国就准备把苏德条约变成一纸空文。
1940年6月26日,苏联对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立即归还在1918年抢去的比萨拉比亚省,并限定24小时内做出答复。罗马尼亚被 迫答应。这对希特勒比"打一个耳光"还要糟糕,因为从此苏联逼近罗马尼亚油田,而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的油田看作自己油料供应来源的,他对苏联的做法愈 来愈感到不安。
7月22日,希特勒在贝格霍夫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声称:"俄国问题将以进攻解决,对面临的战役计划应予深思熟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德国最高领导层 不仅作出了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决策,而且制定了主要战略目标。希特勒认为,英国把希望寄托在俄国和美国身上。如果俄国方面的希望破灭,美国方面的希望也会跟 着破灭,因为摧毁了俄国会大大加强其在远东的力量。他断定,英国之所以如此顽固,坚决地继续作战,是由于断定苏联最终必将参战。希特勒说:"在英国出现了 一件怪事!英国人本来已经完全倒下,现在又站起来了。我们截获了他们的对话。俄国对西欧事态的迅速发展感到不快和不安。
"俄国只需向英国暗示一下它不愿德国过于强大,英国就会像一个快淹死的人又重新获得希望,6个月到8个月之内形势就会完全改变。但是如果俄国被摧 毁,英国的最后一点希望也就会破灭。那时德国就会成为欧洲和巴尔干的主人。决定是,基于这些考虑,俄国必须清除的时间是1941年春天。俄国摧毁得越快越好。"
德军陆军总司令认为,要击溃50~70个富有战斗力的苏军师,至少需要100个师的兵力。他将进攻苏联的具体战役计划的制定任务交给了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而哈尔德又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第18集团军参谋长马克斯少将,该集团军驻扎在苏联边界附近。
希特勒最初曾设想对苏战争在1940年秋就可开始,而且德军中许多将军都赞同这一设想。但时隔不久,希特勒决定放弃该计划。这并不是因为他确有"爱 好和平"的诚意,或"不想破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是他认为,德军尚未作好对苏战争准备。当时在苏联边界上的德军还不能完成展开任务,在波兰的铁路等交 通线及桥梁无法使重型坦克通过,通信联系也未安装就绪,且缺乏一定数量的飞机场。另外,秋冬季节已经逼近,希特勒不想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他认为,拿破仑对 俄罗斯的远征是由严寒招致失败的。
1940年8月1日,即贝格霍夫会议后几天,马克斯少将便向哈尔德呈报了对苏作战的第一份的确切方案。"闪电战"思想是这一方案的基础。马克斯建议 组建两个突击集团,其任务是猛烈推进顿河-高尔基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尔后攻占乌拉尔。战争的重点是攻占莫斯科,因为"这将导致苏联停止抵抗"。计划 预计击溃苏联需耗时9~17周。在此计划的基础上,德军总参谋部又进行了修订和改正。8月底,德国对苏战争计划的基本方案已制定完毕,取名为"巴巴罗萨" 计划。
"巴巴罗萨"是德语barbarossa的译音,意为"蓄有红胡子的人",这是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选此绰号为对苏作战计划名称,其用意就是使对苏战争带有"圣战"色彩,进一步有效地"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
1940年12月5日,"巴巴罗萨"计划送到希特勒的案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第21号指令--巴巴罗萨计划",批准了德国对苏战争的最终 计划。该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其总目标的概述,第二部分列出了德国在反苏战争中的盟邦,第三部分是有关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实施军事战役的计划。指 令一开头就指明:"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英国战役结束之前就准备好以快攻战击溃苏俄。"计划规定的当前和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在出其不意的战役中通过坦克 的高速奔袭突破",把红军主力消灭于西部边界地区。指令说:
"陆军必须为此运用所有部队,留下若干部队用以防止被占国家遭受突然袭击。海军仍应集中主力攻打英国!一旦时机来临,我将在预定开战前8星期下命令 集中部队攻打苏俄。需要较多时间准备的工作,如果尚未着手,必须立即开始,而且务必在1941年5月15日前准备就绪。(这个日期据认为是气候条件所许可 的最早日期。)务必极端小心,以防进攻意图为对方识破。
"必须大胆作战,坦克分四路深入,以消灭俄国西部的大量俄国陆军;必须防止枕戈以待的敌方部队退入俄国的辽阔地区。"
指令中"一旦时机来临"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含糊其词,但实际上希特勒确实已经打定主意。限定这一时间条件的含意,指令中做了这样的解释:"今后高级司 令官根据这一指示发布的命令,都必须饰以此类措词,万一俄国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这种命令就可看作预防措施。"实际上,这是希特勒惯用的欺骗手法。希特勒认 为,像"巴巴罗萨"方案这种风险性很大的作战计划,必须用一个精心策划的欺骗方案伪装起来,因为对敌人、对自己的人民都需要欺骗。希特勒的部属当中,有不 少都担心入侵俄国要带来种种风险,特别是因为这意味着两线作战,因此,希特勒认为装出一种留待最后决定的样子才是上策。
"巴巴罗萨"计划的理论基础是"总体战"和"闪电战",体现了德军的主要军事学说。这一被法西斯德国誉为德国军事艺术"最高成就"的计划,是德军在 准备对外扩张的年代里,在对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英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处于极为严格的保密之下,因此当时只复制了9份文 本。其中1号、2号、3号文本分别呈报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其它6份由德军最高统帅部存档。
对如此机密的"巴巴罗萨"计划及其制定过程,斯大林及苏联最高领导层是不清楚的,但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同强大的德国作战已不可避免,而且战争愈来愈 迫近。据苏军情报部门统计,从1939年10月到1941年6月,德国侦察机飞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达500多次。对敌机的意图,苏军统帅部是十分清楚 的,但为了避免同德国正面发生冲突,命令边防部队禁止向入侵飞机射击。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紧张地制订、修改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一直到大战爆发,这项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计划修订以后立即上报斯大林,批准以后马上下达各军区。计划的具体制定由总参谋部组织实施。在朱可夫任总参谋长之前,主要是由沙波什尼科夫、麦列茨科夫和瓦杜丁负责。
但是,苏军作战计划出现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主要防御方向的选择出现了战略性的偏差。这一错误来源于1940年秋天对原作战计划的修改。当时认为 最危险的战略方向是西南方向的乌克兰,而不是西部方向的白俄罗斯。而实际上,德军统帅部在大战爆发时正是在白俄罗斯方向集中使用了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 团。使得苏军慌慌张张把早已集中在乌克兰和后来调往那里的第19集团军全部和第16集团军的许多部队,转移到西部方向,加入西部方面军的编成内在行进间匆 忙进入战斗。
1941年春天,苏军统帅部对作战计划进行了修订,遗憾的是,并没有完全纠正原计划中的错误。当时,斯大林分析认为,希特勒在对苏战争中首先是力图 占领乌克兰和顿河流域,以夺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然后是高加索的油。斯大林指着作战计划强调说:"没有这些最重要的 资源,德国法西斯就不可能进入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希特勒已在巴尔干站稳了脚跟,看来他将准备对西南方面实施主要突击。"
尽管朱可夫及一批杰出的苏军将领都在场,但都未能纠正斯大林的错误。因为当时斯大林在苏联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去怀疑斯大林的意见和他对形势的分析,以至犯了战略错误,在战争初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斯大林是一位卓越的战略家。他对德军入侵方向的分析是合理的,他之所以出现判断上的错误,是没有想到德军计划发动的是闪电战。闪电战的特点是快,战 争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面结束,因此,德军选主要突破方向根本不考虑哪里有石油及其他资源,而主要考虑哪里兵力薄弱。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也未充分考虑到战争初期 的这种新的作战方法。他们认为,像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还像以前那样开始:先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双方主力才进入交战。认为德军在集中和展 开的时间方面将和苏军一样。而对德国的"闪电突击"及其雄厚的财力、物力准备估计不足。实际上,苏德双方在兵力及其他方面都相差悬殊,德国此时已具备发 动"闪电战"的能力。
战争前夕,德国已夺取了欧洲几乎所有的经济和战略资源,包括这些被占领国的产量在内,德国钢产量为3180万吨,煤为439000万吨。而苏联钢产 量为1830万吨,煤产量为16590万吨。虽然德国的弱点在石油开采方面,但这方面由于从罗马尼亚输入石油,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弥补。
从军事基础上看,德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为了保证实现侵略计划,希特勒要求全部经济政策从属于战争的利益,下令德国工业全部转入战时经济的 轨道,其他一切都退居次要地位。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建成300个以上的大军事工厂,军事生产1940年比1939年增加2/3,比1933年增加21倍。 1941年德国生产了约11000架飞机,约5200辆坦克和装甲车,300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约170万枝骑枪、步枪和自动枪。而苏联生产这么多武 器至少需要3年时间。
从兵力上看,截至1941年6月,德国军队比1940年增加355万人,总数达850万人,即208个师。而苏联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约500万人。希特勒认为,发动"闪电战"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进攻苏联的有利时刻来到了,最终下令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为了麻痹苏联领导人的神经,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德国在紧张准备对苏战争的同时,大肆玩弄外交手腕、军事手腕,力求使苏联相信,德国的战争机器并不针对东方,反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反对英国。
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1940年10月的柏林会谈,就是这类外交手腕的运用。1940年10月1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出访 问柏林的邀请,苏联政府为了进一步摸清德国的真实意图便接受了邀请。11月12日,苏联代表团抵达柏林时,里宾特洛甫率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前往车站迎接。整 个柏林车站响起"国际歌"雄壮的旋律,气氛十分隆重。然而,就在苏联代表团到达的当天,希特勒下达了有关要求德国进一步作好对苏战争准备的绝密级指示,该 指示称:"不管这些会谈会有什么结果,以前口头下达的关于一切准备都为了对付东方的指示、指令应当继续执行,待军队的总的战役计划交我审阅和核准后将发出 进一步的指示。"11月13日,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分别与莫洛托夫会谈,其内容归结起来有三点:一是德国攻击方向指向西方,反对英国,而不是指向东方,反 对苏联。二是击溃英国只是不远将来的问题。三是德国与苏联、意大利、日本一起应关心垮台后的英国遗产的分配。里宾特洛甫更是上呼下唤,利用报刊、电台的宣 传,迷惑苏联代表团,企图使其不了解德国侵略的真正方向。
在军事上,德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欺骗行动。根据希特勒在1941年2月3日会议上发出的指示,德军最高统帅部凯特尔元帅于2月15日下达了《制造假情 报欺骗敌人的命令》。为了隐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实施的战役准备工作,德军总参谋部情报处和反间谍处,策划并进行了许多散布谣言和假情报的活动。德军大 批部队的东移,被说成是"为了隐蔽入侵英国的最后准备工作而采取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佯动"。为了做得更逼真,德国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进行伪装。德军大量出 版了英国地图,部队也配备了英语翻译。在遥对英吉利海峡、加来海峡的海岸"圈定"若干地区,宣称将作为空降军的驻扎地。在英国对面的海岸上,配置了大量的 假火箭。德军中也在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是他们正在进入入侵英国以前的休整,另一种说法是德军将经过苏联进攻印度。为了使世人相信登陆英国之说,德 军还郑重其事地制定了暗号为"鲨鱼"和"鱼叉"的登陆作战计划。与此同时,加强了对英国的宣传攻势,中止了往常那种对苏联的攻击。
希特勒玩弄的这些手腕并没有蒙骗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从各种渠道得到的大量情报中认识到,至少从1940年夏秋开始,希特勒的侵略矛头不是对准不列 颠群岛,而是对准苏联。然而,德国的欺骗手法也并不是丝毫没有效果,它使斯大林对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意见、消息和事实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尽管斯大林对德国发动对苏战争是有所察觉的,但在判断德军可能发起进攻的时间上发生了错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这个错误导致了其它许多错误。
苏联1940年作战计划经过修改后于1941年付诸实施,其中规定,一旦遭到军事威胁时必须:
--使全部武装力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
--立即在全国进入军队动员;
--根据动员计划按战时编制扩充军队;
--根据边境军区和统帅部计划,将完成动员的军队集中和展开在西部边境地区。
上述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规定的措施,只有根据政府的特别决定,才能付诸实施。由于斯大林认为德军的进攻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因此,直到1941年6月21日夜间(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才做出了实施作战计划的特别决定。
在战前最后几个月里,朱可夫一直处在最高决策层,他对斯大林的决策过程十分了解。他认为,苏联在战前出现的战略判断上的失误,斯大林是有责任的,但 不能一味地责怪斯大林。朱可夫分析说,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从客观上讲,德军的欺骗手法造成了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从主观上看,斯大林的一切想法和做法 都贯穿着一个愿望,就是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竭尽全力以制止战争,并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斯大林内心十分清楚,同法西斯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富有战斗经验 的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斯大林当时做了德苏双方的力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苏军战斗力不如德军,特别是大量提升了一批没有作战经验 的年轻干部担任军队的高级指挥职务,在一定时间内降低了苏军的战斗力。斯大林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令采取重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预测,这些问题 1941年底能得到解决并达到要求。苏军的不足使得斯大林对苏德战争的态度是,能避免则避免,实在避免不了则尽量往后拖。要尽一切可能的办法避免德国在 1941年秋季以前进攻,到了那时德国要在这一年发动进攻已经太晚了。
基于这些想法,斯大林在采取作战和动员计划规定的反侵略准备时,表现得格外谨慎小心。1941年3月,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一起请示斯大林批准征召预备 役人员补充步兵师,以便立即根据现代要求加以重新训练。斯大林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他告诉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说,这样大规模地征召预备役人员入伍,可能成为德 国人挑起战争的口实。直到后来,战争迹象越来越明显时,斯大林才批准征集50万士兵和军士调往边境军区补充部队。
正当斯大林想方设法避免或拖后战争的时候,西方则不断传来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消息。
1941年4月底,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了一封密信。该信说:"我从可靠方面获得确定消息,当德国人断定南斯拉夫已落入他们的掌心以后,即3月 20日,便开始将驻在罗马尼亚的5个装甲坦克师中的3个师调往波兰南方。而当他获悉塞尔维亚发生革命时,又取消这一调动。阁下会很容易看出这些事实的意 义。"
斯大林对此信是不相信的。他认为,英美政府正竭尽全力怂恿德国对苏联作战,认为处于严重军事形势之下的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为了避免本身的覆灭,非 常希望德国进攻苏联。斯大林清楚地记得,1939年,英法一面同苏联谈判,一面又在伦敦同德国进入秘密谈判,企图联合起来进攻苏联。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和 西方国家顽固的反苏反共立场,使得斯大林对西方政府提供的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消息深表怀疑。
1941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将对德国进入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德国报刊大肆渲染这类消息,并且抱怨说,这些消息使苏德关系受到损害。
"你看,"斯大林听到这些消息立即表示,"用德国人吓唬我们,用苏联吓唬德国人,有人就唆使我们互相敌对。"
丘吉尔对斯大林的不信任表示了不满和不安,他站在他的立场上评价说,"从1940年9月到1941年7月希特勒发动进攻为止,斯大林确实是一个既感觉迟钝又反应灵活,同时情况掌握很差的巨人。"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斯大林是不惜弯腰的。他在公开场合尽量显示出对德国的友好。1940年4月,他到火车站为日本外交部长松岗洋右送行。在与德 国大使握手时,斯大林亲昵地拍着德国大使的肩膀,请他帮助保持德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在斯大林的指示下,苏联的宣传媒介也统一对德国保持友好的口吻。直到 6月14日《真理报》还宣布,关于德打算破坏协议的谣传是毫无根据的。在同一天《消息报》还声明,"谣传所谓苏联正准备和德国打仗完全是谎言和挑拨。"
对于迫在眉睫的战争,总参谋长朱可夫是察觉到了的。但是,他并未就希特勒的意图及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斯大林进行争论。朱可夫在晚年时回忆说,他应当做 较为艰难的努力来说服斯大林,使他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他承认,"也许我没有以有足够说服力的方式向斯大林证明有必要使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对这一事实我是 不能推卸责任的。"他又补充说:"可能在这方面我对他也起不了多大影响,我只能劝说,最后的决定,自然还得斯大林来做。"
事实上,朱可夫任总参谋长后做了大量的战争准备工作,是功不可没的。
1941年4月,朱可夫接到报告,德军已经在沿苏联边境集结。他立即打报告给苏联各个军事部门和部队提出了警告:"3、4两个月德国指挥部一直在紧 张地把部队从西线和中部地区调到邻近苏联边境的地区。"尽管碍于当时的形势,朱可夫不便点明德军的行动目的,但潜台词是明显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朱可夫率领总参谋部制定了保卫苏联西部边境的详细计划。计划规定了每个集团军负责的地段和第一梯队每个师负责的防线。除去芬兰边境 一段,沿边界都组织了统一的防御体系。具体设置是,每个集团军的步兵师都在靠近边界的地方展开一条线,其任务是打退敌人的进攻。每个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包括 一个机械化军,其任务是消灭一切突破了边境阵地的敌人。
在制定计划时,朱可夫根据计算发现,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现有部队,不足以抵抗德军的突击。他感到压力很大,马上向 斯大林报告,要求立即从内地军区紧急动员若干个集团军,并且无论如何应于5月初到达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斯大林十分谨慎,担心会给希特勒 以发动战争的借口。经再三考虑,斯大林批准用野营集训的名义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增调两个集团军。斯大林再三叮嘱朱可夫,要求其谨慎,并采取战役伪装措 施。截至5月底,从内地军区调往西部边境的军队共计有28个步兵师和4个集团军指挥机关。
5月中旬,朱可夫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补充作战计划。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计划。计划要求在宣布动员后的几天之内立即向边境军区迅速增援。计划规定,边 境地区的部分部队将沿着边防线担任掩护任务。这些部队应顽强抵抗,掩护全国主力的动员和战略集中。主力将沿着离边界若干距离的战线展开,防御纵深约 60~95英里。如敌人突破防御阵地,防御部队应由阵地防御转入机动防御,使敌人尽量长久地阻滞在各条战线上。在两道防线之间,可以用设置障碍,炸毁桥 梁,以小股部队进行伏击等方式减慢敌前进的速度。按照这个计划,由帕兰加伸展到多瑙河口的1240英里的边防线将由9个掩护集团军防守,由40个步兵师和 2个骑兵师构成第一道防线。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朱可夫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十分注意后勤保障工作。他协同中央供应部,在用国家储备的燃料、粮食、弹药扩大西部边境军区的应 急品储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时,他犯了一个错误。当时他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必须使物资技术器材更加靠近部队,更加靠近使用者。这个看法似乎是比 较普遍的。然而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当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很快夺取了苏军边防军区的物资储备库,给苏军供应和组建预备部队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一时期,朱可夫始终带着紧迫的心情工作。有一天,他的好友巴格拉米扬去看他。他眉头紧皱,答非所问。巴格拉米扬说的话,他都没听进,继续自己的 思索。当巴格拉米扬告别时,朱可夫对他说:"我们迫切需要一批不仅在综合武器方面,而且在作战方面有良好训练的部队指挥员。"显然,朱可夫刚才正在为部队 指挥员缺乏的问题发愁。
朱可夫的政绩是显著的。在苏共中央的领导下和总参谋部出色的组织下,苏军各军兵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德国过早发动战争,进步可能会更大。
下面有这样一组事实:
苏军步兵部队于1941年4月实行战时编制。每师编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营、一个高炮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信营以及其它后勤分队,共14500人。这项工作是朱可夫极力说服斯大林才做到的。到战争前夕,各边境军区的170师当中,有近100师达到满编。
装甲坦克兵方面。这是朱可夫十分热爱的兵种。1940年,开始恢复组建机械化军和坦克师,当时苏联政府决策组建9个机械化军。1941年2月,朱可 夫任总参谋长后,立即提出一个令政府领导人咋舌的组建装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计划,要求组建20个机械化军。斯大林也感到很吃惊,他迟迟不表态,直到3月 才勉强同意。然而,要装备齐新建的机械化军,共需32000辆坦克。一年之内要生产这么多坦克,就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讲,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因此,当 战争开始时,苏军装备起来的机械化军还不到计划的一半,然而,正是这些机械化军,在抗击敌人最初的突击中起了巨大作用。
空军方面。1940年以后,苏联空军有了很大的发展,共有雅克-1、米格-3和拉格-3歼击机,伊尔-2强击机,佩-2俯冲轰炸机等约20种型号 的飞机。1940年底,铁木辛哥和总参向苏共中央呈交了《关于改编红军空军的决定》,要求组建新的部队(106个团),扩大和巩固空军学校,用新式飞机改 装作战兵团。苏共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决定。1941年4月10日,在朱可夫等人的提议下,苏共中央通过了改组空军后勤系统的决定。决定按地区原则建立空军 后勤,取消空军部队和兵团中的后勤机构,建立空军基地区和机场勤务营。这是又一个巩固空军的重大步骤。1941年4月,苏军着手组建了5个空降军,到6月 1日,人员全部配齐。尽管这些措施在战争爆发时尚未完成,(如计划组建106团,只组建了19个团,5个空降兵军未来得及训练,部分只能当步兵用。)但为 战争期间苏军空军的壮大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工作中碰到无数的挫折和持续高度紧张,朱可夫在这一段时间显得急躁而缺乏耐心。因此,一些高级将领对朱可夫有些意见,其中意见最大的要数 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他说:"从朱可夫任总参谋长以来,我们和总参谋部的关系不能说好。我和总参谋部的联系特别重要,这也因为斯大林在处理军 事问题时是很依靠这个机构的。这就是说总参谋部也接受他有关海军的指示。朱可夫当总参谋长后,我找过他几次都没成功,他态度相当高傲,根本不想讨论海军的 问题。"其实,在朱可夫当军区司令时,两人关系不错,朱可夫当总参谋长后,两人才开始发生矛盾。库兹涅佐夫对海军将领们讲:"朱可夫在性格上是不适合在总 参谋部工作的,这一点要早一些显露出来就好了。"
有趣的是,面对库兹涅佐夫的批评,朱可夫反而耐住了性子,不动声色。他私下对好朋友说:"争论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斯大林讨论海军问题时,无 论是铁木辛哥还是我,根本就未被邀请参加。"朱可夫就是这样,我行我素,除了作战的问题外,不愿向同事们做更多的解释。他认为,那是浪费时间。
进入6月后,形势一触即发。苏军一些高级将领已敏感地察觉到即将爆发的战争。6月11日,驻扎在塔什干的卡扎可夫将军被召到莫斯科。一路上他看到川 流不息的军车都往西北开。他到了总参谋部后,发现那里的气氛十分紧张。他得知,这一时期铁木辛哥和朱可夫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常常通宵达旦地呆在自己的 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告诉他,德国部队已经沿着苏联边境集结。卡扎可夫直截了当地问道:"和法西斯德国的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华西列夫斯基回答 说:"如果不在15到20天内开始就是幸事。"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危急的关头,斯大林仍然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红军学院毕业招待会上,向该院学员发表了演讲。他提醒学员们说,局势很严重,不能排除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发动战争的可能 性。他告诉学员们,红军还不够强大,正在紧张的训练之中,苏联政府正设法通过外交和其他办法把德国人拖到秋季,冬天的到来会把德军的进攻推迟到1942 年。如果苏联的策略能够成功,尽管同德国的战争仍不可避免,但这就会赢得几个月的宝贵时间。斯大林还警告说:"从现在起到8月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然而,斯大林在内心深处对战争近期爆发是持怀疑态度的。6月上旬的一天,他悄悄地把朱可夫叫到克里姆林宫,对朱可夫说:"有个人给我们送来一份关于希特勒政府意图的非常重要的情报,但是我们怀疑……。"
6月13日,铁木辛哥当着朱可夫的面给斯大林打电话,要求批准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行战斗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
斯大林回答说:"让我们再考虑一下。"
第二天,朱可夫又到克里姆林宫,当面向他报告各军区的不安心情,请求必须使部队进入一级战略状态。
斯大林着急了,他放大嗓门说:"你们要进行全国动员,立即把部队调到西部边境吗?这就是战争!你们懂不懂?"
停了一会儿,斯大林平静下来了,问道:"我们在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部署了多少个师?"
朱可夫不加思索地回答:截至6月1日,西部边境4个军区共有149个师零1个独立旅。
斯大林说:"你看,难道还少吗?根据我们的情报,德国人还没有这么多的部队。"但当朱可夫解释,根据情报德军都是15000人左右的整编师,苏军只是8000人的简编师时,斯大林又摇头说:"不能完全相信侦察。"
朱可夫十分理解斯大林矛盾的处境。他认为,处于斯大林的位置,要对战争做出明确的判断是极其困难的。一方面,从得到的情报中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以帮助斯大林准确可靠地判断情况。直到5月底,苏军情报部长戈里科夫送来的情报分析报告中还认为,德军发动对苏战争最可能的时间,是在战胜英国以后。至于 苏情报部门经过千辛万苦得到的关于1941年春对苏战争不可避免的文件,戈里科夫向斯大林报告说,那些东西必须看作是英国甚至可能是德国情报机关散布的假 情报。另一方面,德军的确下了很大功夫隐藏这次行动。
德军统帅部是在最后时刻而且是在边境线上实施集中的,它的坦克部队配置在很远的地方,直到6月21日夜间才进入出发地域。同时,斯大林所处的地位也 使他很难下定决心。斯大林是苏联整个国家的元首,他很清楚他的决定对整个国家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轻举妄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十分慎重。
在斯大林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苏联报刊和广播的宣传基调使苏联人民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1941年4月至6月,报刊和广播一面发表大量消息提到 苏联已采取预防措施,表明苏联已察觉到了德国的调动。另一方面,又宣传德国恪守条约,并指责英美企图在苏德两国之间挑拨离间。6月13日,塔斯社以斯大林 特有的口吻评论说:"派遣德军进入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应被看作是出于同苏联根本无关的动机。"
斯大林的苦心并没能"感动"希特勒,也未能阻止德国的进攻。6月7日,驻苏联的德国大使向希特勒报告说:"所有的观察都表明,包办俄国外交政策的斯 大林和莫洛托夫,竭尽全力避免与德发生冲突。"希特勒听了很高兴,更坚定了发动战争的决心,他认为他的欺骗方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几天,朱可夫心情十分沉重。他每天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亚历山大罗夫斯克花园里散一会儿步。看着花园里一群群无拘无束地嬉闹着的孩子们,朱可夫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孩子的未来、对整个祖国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啊!
战争终于敲响了苏联的大门!
6月21日晚上,朱可夫接到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的电话,报告有一名德军的司务长向我军投诚,据这位司务长说,德军正在进入出发地域,将在22日晨发动进攻。
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和铁木辛哥作了报告。随后,朱可夫奉命带上给部队的命令草稿,同铁木辛哥和瓦杜丁一起赶赴克里姆林宫。在路上,他们三人商定,无论如何也要做出使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决定,否则,一旦真的发生战争,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斯大林带着十分忧虑的表情接见了他们。他不放心地问:"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国将军为了挑起冲突派来的吧?"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表示否认这种可能。
这时,苏共政治局全体委员都应召匆忙赶到了斯大林的办公室。斯大林环顾一周问道:"我们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回答,铁木辛哥忍不住说:"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朱可夫立即站起来把命令草稿读了一遍。
斯大林听后表示:"现在下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命令要简短,指出袭击可能从德军的挑衅开始。告诉部队,不要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问题复杂化。"
斯大林又亲自把命令草稿看了一遍,然后请铁木辛哥和朱可夫签发。
命令内容如下:
"1>1941年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在列宁格勒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正面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
2>我军的任务是: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与此同时,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基辅、敖德萨各军区进入一级战备,以防德军或其盟军的突然袭击。
3>兹命令:
(1)1941年6月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域各发射点;
(2)1941年6月22日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
(3)所有部队进入战斗装备。军队应分散、伪装。
(4)防空部队不等补充兵员到达,立即进入战斗准备。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的一切措施。
(5)在没有特别命令的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他措施。"〖ht〗
瓦杜丁立即带上这份命令回总参谋部,马上向各军区转发。到6月22日零时30分命令下达完毕。
6月21日夜间,总参谋部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全体人员奉命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朱可夫通过高频电话不止一次同军区司令库兹涅佐夫、帕夫洛夫、基尔波诺斯及他们的参谋长进行交谈。各军区负责人都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待命。
6月22日凌晨3时零7分,黑海舰队司令奥克恰布里海军上将报告,有大量来历不明的飞机正向苏联海岸接近。3时30分,西部军区报告,德军空袭白俄罗斯的城市。3分钟后,基辅军区报告,乌克兰的城市遭到空袭。3点40分,波罗的海沿岸军区报告,敌机空袭考那斯和其他城市。
战争终于爆发了。朱可夫感到全身的血液仿佛一下子全集中到了头上,脑袋嗡嗡作响。铁木辛哥大声命令朱可夫给斯大林打电话。电话要通了,但没有人接。朱可夫一直要了好几分钟,才听到值班员充满睡意的声音。朱可夫叫他立即请斯大林接电话。
3分钟后,斯大林拿起了电话,朱可夫向他报告了敌军轰炸苏联各城市的消息,请示允许还击。斯大林脸色刷地一下白了,他一下子讲不出话来,沉默了一会儿。电话另一端的朱可夫着急了,问道:"您听懂了我的意思吗?"
斯大林仍然沉默。最后斯大林疲倦地说:"你和铁木辛哥到克里姆林宫来一趟。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斯大林秘书)一声,让他召集全体政治局委员。"
凌晨4时30分,全体政治局委员都已集中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也应邀参加。
斯大林脸色苍白,坐在桌旁,手中握着装满了烟草的烟斗。他说:"立刻给德国使馆打电话。"
刚说完,秘书进来说,德国大使冯?舒伦布格勋爵要求接见,说是带来了紧急通知。莫洛托夫立即迎了出去。
几分钟后,莫洛托夫匆匆走进来说:"德国政府已向我国宣战。"
斯大林颓然地坐在了沙发上,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在场的人谁都不敢说话,也不知说什么。
一阵长时间的难以忍受的沉寂。
朱可夫首先打破沉默,建议立即用各边境军区所有的兵力猛烈还击突入的敌军,制止其继续前进。铁木辛哥纠正说,不是制止,而是歼灭。
斯大林顽强地站了起来,叹了口气,说道:"下命令吧!"
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朱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