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要论
水为阴,火为阳,天地之总阴阳,一水一火而已。经云:“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人应之,病应之,脉亦应之,故阴阳之理,合之则统于水火,散之则不可胜数,此特举治病之不可不知者而申论之。以气血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以表里分阴阳,表为阳,里为阴;以虚实分阴阳,实为阳,虚为阴;以内外分阴阳,外为阳,内为阴;以上下分阴阳,阳在上,阴居下;以人身分明阳,背为阳,腹为阴;以左右分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以营卫分阴阳,卫为阳,营为阴;以脏腑分阴阳,腑为阳,脏为阴;以尺寸分阴阳,寸为阳,尺为阴;以浮沉分阴阳,浮为阳,沉为阴,此阴阳之区别也。若论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之理,则又阴阳之变化矣。
虚实表里论
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治病之大法也。病在表,无论虚实当求之表,表虚微发之,过发则损元气;表实急汗之,不汗则传经。病在里,无论虚实当求之里,里虚急救之,里实急攻之。欲分虚实表里,必以脉为准绳,诸虚脉必迟弱,诸实脉必数大,在表脉必浮,在里脉必沉,能知此,则治病已得其要领矣。
本原虚实论
夫人本原,有脏阴盛者,有腑阳盛者;脏阴盛者为虚,腑阳盛者为实;虚则为寒,实则为热,感于邪即随其人之本原虚实而变化焉。假令伤寒,虚者多变为阴症,实者多变为阳症,且阴盛不传经,阳盛多传,故《伤寒》云:“脉若静者为不传,其人躁烦、脉急数者为传也”。由是推之,诸邪所感皆然,岂独伤寒已哉。治者不明其人之本原虚实,谓能知病之传变,吾不信矣。
阴厥阳厥脉证论
阳厥者,孤阳独行之谓也。病主暴发,或喘促、耳聋、目盲、口焦、心烦、一身如火灼,甚至登高歌笑、弃衣奔走、狂言妄语、不辨亲疏、不省人事,此阳厥之候也。其脉当举按有力,反此者死。
阴厥者,孤阴独行之谓也。病主暴发,或卒寒、一身拘急、四肢拳挛、语言蹇涩、腰脚沉重、上吐下泻,甚至暴哑、唇青、目黑、口噤、悲忧惨戚、左右不仁、不省人事,此阴厥之候也。其脉当举指微弱,按之空虚,若脉俱绝,一身尽冷,均不可治。
阴厥较阳厥,其死更速,初起可治,过三日不可治。
阴阳否格论
《中藏经》云:“阳气上而不下曰否,阴气下而不上亦曰否;阳气下而不上曰格,阴气上而不下亦曰格”。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阴走于下,则冰肾肝。阳上奔则治之以水,阴下走则助之以火,阴阳相济之道,固如是耳。
寒热论
寒者,阴胜于阳也;热者,阳胜于阴也;往来寒热,阴阳相胜也;先寒后热,则阴先至而阳不及也;先热后寒,则阳先至而阴不及也。热则脉数,寒则脉迟。故数在上热亦在上,数在下热亦在下,数在中热亦在中;迟在上寒亦在上,迟在下寒亦在下,迟在中寒亦在中。热以寒攻,寒以温取,此治寒热之大旨也。(数在上中下,是指寸关尺;热在上中下,是心肺在上,脾胃居中,肝肾在下。)
五色五脉并治论
面色青,木象也,知病在肝。夫肝病有虚实,虚则左关沉微,实则左关弦急。沉微则水寒木郁,治宜温里以条达之;弦急则肝气过升,治宜泻里以抑之。不知治,势必乘脾,脾受病则弦急每见于右关,治当泻肝补脾,犹不知治,则脾气绝不可治矣。
面色赤,火象也,知病在心。夫心病有虚实,虚则左寸微涩,实则左寸洪大。微涩则气血内损,治宜补血调气;洪大则阳气燔灼,治宜泻火以养之。不知治,势必乘肺,肺受病则洪大每见于右寸,治当泻火[juzhuo校注:原作当火治泻]清金,犹不知治,则肺气绝不可治矣。
面色黄,土象也,知病在脾。夫脾病有虚实,虚则右关濡弱,实则右关数大。濡弱则湿气凝结,治宜燥湿;数大则热气内炽,治宜泻中。不知治,势必乘肾,肾受病则数大每见于左尺,治当泻火救阴,犹不知治,则肾气绝不可治矣。
面色白,金象也,知病在肺。夫肺病有虚实,虚则右寸短涩,实则右寸浮大。短涩则气馁,法宜益之;浮大则气盛,法宜泻之。不知治,势必乘肝,肝受病则浮大每见于左关,法当泻肺养肝,犹不知治,则肝气绝不可治矣。
面色黑,水象也,知病在肾。夫肾病有虚实,虚则左尺沉细,实则左尺沉实。沉细则肾气衰,法当温之;沉实则肾水沉潜,法当利之。不知治,势必乘心,心受病则沉实每见于左寸,法当治水益火,犹不知治,则心气绝不可治矣。
失五色者,五脏之气形诸外也;五脉者,五脏之气应乎内也。五色见而绝脉亦见者,内外无气故死;五色不见而绝脉见者,生气内绝亦死;如绝脉不见,而五色虽见,生气未绝于内,非死候矣。
腑阳脏阴脉症论
凡病在阳之系者,皆起于六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剧则在中。外证或口渴、唇焦、面目赤、发热、汗自出,甚至弃衣奔走、狂言乱语、卧而不寐,脉当数大或沉实,法当分经泻之。或曰:胃属府也,亦有胃寒,其故何也?答曰:有胃寒者,因其本原脏阴甚,邪入于胃,即变为寒症,或吐或泻,所谓胃中虚冷者此也。
凡病在阴之系者,皆发于五脏也,或上或下,或中或外,剧则在里。外证或吐呕、下利、心腹胀满、外寒内热、外热内寒、皮肤不仁、举步艰难,甚至四肢厥逆、吐泻不止,病久或偏枯痿厥,脉当迟、弱或沉、细、弦、微、短、涩、虚、结、代,法当分经补之。或曰:心肝属脏也,古人谓心肝无补,其故何也?答曰:谓心肝无补者,以心肝为阴中之阳脏,不喜温灸,以养为补,假令心虚则当补血,肝虚则当补水,经云虚则补其母,即此意也。良工治病,自知活法不拘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