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误会,“1号首长”?
我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做这样一个访谈,我几乎不用开口,只是往那里一坐,出于对我的信任,或者某种气场的感染,对面的受访者就愿意说出他想说的一切。正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驭人无形,袭物无声。作为一个对话者,我很向往这种“功夫在诗外”的境界,因为,一个处于新闻事件中心的当事人,就这个事件所说的任何言语,都是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他是否愿意对你开口。
当然这需要经验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刚出道的时候,无论语言本身还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框架体系,对我而言都存在障碍,很难深入核心问题。
细心观察是了解对方的捷径。采访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胸口挂着一个胸针,上面写着数字1。按照中国的习惯,很容易联想到这意味着他是马来西亚的“1号首长”。当时我让摄像给这个胸针特写,然后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不是“马来西亚1号”,而是“一个马来西亚”。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文化多元,彼此易生争端,“一个马来西亚”,号召国民团结一致,不要窝里斗。
我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的交流则更为有趣。那时她还是法国财政部长,准备竞选imf总裁。在我眼中她是一名魅力十足的女性,我甚至很看好她成为未来的法国总统。于是我对她说,作为记者,我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竞选者,但是作为我个人,我很支持你的选择。这个位置很难做,因为众口难调,所以像您这样优雅的女性十分适合。至少在您开展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不好意思不接您的电话吧?
那一番话说得她十分受用,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的支持分外感激。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她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了imf总裁,很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你一点儿也没变。”我说您可是变了,身边多了两个保镖。她表示她也不喜欢,,但是没办法。我甚至可以直言不讳地对她讲,她拎的爱马仕铂金包,是中国十大恶俗品牌之一,她也笑着说:“在国外,只有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才会选择这一款。”
我经常跟别人讲,当了十几年政经记者,假如打开电视国际新闻,谁也不认识,这些国际政商领袖也没有一个人把你当成熟人,你在他们那个圈子里没有一点儿口碑,也挺失败。就好像一个化妆师给众多明星化了十来年妆,一个厨师给各界名流做了十来年饭,却从来没人记得住你的名字和长相一样。
等级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总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就他那样儿,连个副科级都够不上,凭什么跟大总理成为朋友?他们恰恰忘记了,小人物也是人,也可以和同样是人的大人物找到交集,平等对话。
我自己倒是一如既往地愿意在工作之外,与受访者建立起某种默契的联系,不必太深,恰到好处就好。最近就有这么一则趣事,我在广州采访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御厨邦雄,先从他的名字谈起。我问他,“御厨”是不是“royalcook”(御用厨师)的意思?他说不是,在日语中,“厨”有金库的意思,所以“御厨”就是“皇家金库”(royalcoffer)。
谈笑一番,两人频率趋于一致,他突然对我说:“我太太问候你,不知你的打嗝儿治好没有。”我自认为和他们夫妇从未有过交集,于是听得一头雾水。他解释道:“我太太曾经参加过你主持的一场论坛,你说那两天常常打嗝儿,很难止住,请大家包涵。会后,她还教给你一个小偏方。”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了,那天的确有一位日本女士来找过我,告诉我泡一杯绿茶,把两支筷子交叉架在杯子上,然后把这杯茶水分十口喝掉,立竿见影。“所以她让我问问你,那个偏方管用吗?”
回想起来,在众多世界级领袖的采访过程中,这种极富人情味儿的细节很多,它们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从而让接下来的交谈更为真实,更有意义。对我自己而言,每当我打开电视,常常能在国内外新闻中看到几张熟面孔,回忆起我们之间短暂却一精一彩的交会,因此感到世界离我很近。
十几年来,这些大人物的身份发生了很多变化,时而是总理,时而是部长,时而是主席,时而也是平民百姓。我则一直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记者。不是因为做了朋友才平等,而是因为平等才能做朋友——如果不相信这一点,不践行这一点,就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交流者。如果未来有一天,那些极具价值的新闻人物,冲着我这张“老脸”和积攒了几十年的还算不错的口碑,都愿意对我倾诉,我就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上一个80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