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向北京进军过程中,宣布“三年免征”,兵士又无固定军饷,皆靠没收和抄掠明室宗亲、勋戚,以及富豪、官僚的家产来维持财政开支。进京后,又继续以追赃的办法,抄官门之家和没收宫中储藏金银来获得财政来源。因此,士兵“皆资掳掠,其囊中多者五六百金,少者亦二三百金。”【《甲申核真略》】农民军实行这一政策,大规模追赃派饷,毫无疑问,是对官僚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它表现了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痛恨。当他们一进入北京,看到这些寄生虫的奢侈腐化的生活,其仇恨的怒火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对他们实行毫不留情地打击。从本质上说,这是农民革命性的自发的反映。
但是,李自成把这种对封建统治者的仇恨和打击给扩大化了,不分主次,竟殃及一般富裕人家,甚至连平民也遭到抢劫,是完全错误的。虽然历史记载皆出自地主官僚及其文人之手,其中不无失实甚或污蔑之词,但仍能透露出农民军在北京的过火行动,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根本利益,只能使农民政权陷于孤立。而抢财物、掠美女,也是不得民心的。农民军特别是他们的领袖们,过早地追求享乐,腐化了本身的战斗力,他们除了整天的追赃派饷,搜求财物,占女人,忙于登基大典的筹备,却不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亟待处理。误了时间和机会,以致招致迅速地覆亡。诚为可惜!
严格地讲,农民军在北京所作所为,还停留在打家劫舍的低水平的斗争上。李自成等不像是一个创业之君,说他是一个只图痛快一时,而无远谋的草莽英雄也不算过分。难怪那些降农民军的官僚士大夫无不大失所望,后悔不该投向这个新政权,因而对农民军这个新政权不予支持。李自成、刘宗敏盲目蛮干,连吴三桂的家也给抄了,父母亲属都被拘禁,爱妾陈圆圆也被劫掠。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绝不会干出这种事情来。
农民军严重伤害了三桂一家的切身利益,他当然不能置若罔闻。他出身行伍,是在同清(后金)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一员骁将,他年岁正轻,血气刚烈,在君死、亲人蒙难、爱妾遭人凌辱的情况下,他怎能忍辱再投向李自成!同时,纷纷传来的农民军在京大规模追赃派饷、严刑拷索的消息,更使他望京师而却步,岂肯自投罗网,前去束手就擒。他本来就忠于明室,当世公认他对父母至孝,迫于形势,为保父母生命,不得不接受农民军的招降,而此刻父母遭难,爱妾被占,顿时把他的勉强投降的信念击得粉碎,想到国仇家恨,怒火中烧,他再也按捺不住对农民军的极端仇恨,对部下说:“我不忠不孝,尚何颜面立于天地间!”拔刀欲自刎。部将们急制止,说“将军何至此?吾辈当死战”!【《国榷》,卷101,6071页。】于是,他发誓“讨贼”,誓与农民军不两立!
吴三桂降而复叛,是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非常错误的政策造成的一个严重恶果,而这个恶果又直接迅速地导致了李自成悲惨的结局。
吴三桂怀着满腔愤怒,于四月四日突然返至山海关,向唐通部发动袭击。唐通受自成指使,曾给三桂写过招降信,“盛夸新主礼贤,啖以父子封侯”【《流寇志》,卷11,178页。】。虽然三桂没有回答他,却根本没料到三桂会中途变卦,毫无防备,仓促迎战,被吴军杀得人马几尽,仅剩八骑逃还北京。【《国榷》,卷101,6909页;参见《平寇志》,卷10,235页。】山海关重新被吴军占领。三桂率部返回关上,人们对这一事变都感到突然,不免惊惶。关城乡绅佘一元写诗记其事【《临榆县志》,卷9,《舆地编·纪事》4,佘一元《叙旧事诗》】:
吴帅旋关日,
文武尽辞行。
士女争骇窜,
农商互震惊。
二三绅儒辈,
早晚共趋迎。
……
三桂返回关城后,决心征讨李自成。他陈兵演武场,举行阅兵誓师,激励将士的战斗意志。他的兵力,已达五万人【《临榆县志》载佘一元诗:“关辽五万众,庚际呼如何”。又,程儒珍《关门举义诸公记》云:“甲申四月,吴三桂奉召入援,兵五万,号十五万。”佘、程两人均是当时人,为其亲见,故言吴军五万可信。】。在他的激励下,这支数目可观的战斗部队,已显示出一股敢战勇斗的气势。三桂的这一举动,博得了当地士绅的欢心,他们“饷以牛酒”慰劳吴军。有诗为证:
一朝忽下令,南郊大阅兵。
飞骑唤吾侪,偕来予参评。
壮士贯甲胄,健儿拥旆旌。
将军据高座,貔貅列环营。
相见申大义,誓与仇雠争。
目前缺犒赏,烦为一赞成。
【《临榆县志》,卷9,《舆地编·纪事》4。】
三桂得意地问他们:“我兵何如?”众乡绅们都说:“真天兵也!”又问:“可杀李贼否?”这时,大家把目光移向了李自成派来的两名使臣,一个叫李甲,官巡抚;一个叫陈乙,官兵备道。李、陈是来劝降的,到这时,尚未离开吴营。他们俩虽觉得气氛不对头,料吴三桂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当三桂问乡绅们:“可杀李贼否?”众乡绅以李、陈在座而不敢答,他出其不意下达命令:立斩李甲,割下首级祭旗;割下陈乙两耳,放他回京,让他传话说:“令李贼自送头来!”【孙旭:《平吴录》。参见佘一元:《山海关志》】三桂的这番勇气和魄力,赢得了一军的赞叹:“吾帅忠孝人也!”【《甲申传信录》,卷8,144页。】
三桂同李自成彻底决裂,给父亲吴襄写了一封绝情的信,其文曰:
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亲大人膝下:儿以父荫,熟闻义训,得待罪戎行,日夜励志,冀得一当以酬圣眷。属边警方急,宁远巨镇为国门户,沦陷几尽。儿方力图恢复,以为李贼猖獗,不久便当扑灭,恐往复道路,两失事机,故暂羁时日。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吾父督理御营,势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内便已失坠?使儿卷甲赴关,事己后期,可悲可恨!
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犹忆吾父素负忠义,大势虽去,犹当奋椎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阙下,以殉国难,使儿素绱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夫元直荏苒,为母罪人;王陵、赵苞二公,并著英烈。我父唶宿将,矫矫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