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斯莫尔尼宫的枪声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1934 年12 月1 日是原苏联历史上重要的一天。下午四点钟,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写完了报告,把笔记本塞进军上衣口袋,给州委打了个电话,通知对方他马上出发到斯莫尔尼宫来。

48 岁的基洛夫四年前出任苏共政治局委员,目前他仍住在石岛路大街一幢普通的大楼里,与老百姓为邻。在大门口,他向司机和警卫员问好。坐进汽车,越过横跨涅瓦河的特罗伊茨桥,碾着湿漉漉的柏油马路,向斯莫尔尼宫开去。

斯莫尔尼宫位于涅瓦河畔,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典式大厦。1917 年这里曾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所在地,列宁曾在这里发表一个又一个战斗号令,直接领导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现在则是列宁格勒州、市党政机关所在地。

基洛夫步履轻捷地走进了通常是警卫森严的斯莫尔尼宫,后面的警卫员没跟上来。他独自一人走上三楼,向州委第二书记的办公室走去。走在地毯上,没有一点脚步声。正当他停住开门的时候,身后响起了低沉的槍声,有人从附近向他开槍,子弹打中了脖子。他摇晃了一下,转过半个身子,一头栽倒在镶木地板上,帽子被掀落一半,盖在脖于上,殷红的鲜血往外冒。

凶手也失去了知觉,倒在地上,张开两臂,身旁有一支手槍和一只皮包。

长长的走廊上再无他人,往常形影不离的警卫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在场。过了一会儿,内务局工作人员跑来,逮捕了凶手。

凶手名叫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当过工人,1920 年他十六岁时在前线入党。

1934 年以前在列宁格勒工农检察院工作,曾任物价检查员,后被调离,下放到工厂。领导派他外出搞运输,他拒绝了,为此被开除出党。不久又被开除公职,于是,他全家——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陷入极度贫困之中,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尼古拉耶夫给基洛夫写信,请求查清他的问题。他还向基洛夫报告托洛茨基分子在列宁格勒机关里为非作歹的情况。可是,一连写了二十封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他到党和政府机关上访,受到十分冷淡的对待。他陷入绝望之中..于是产生了要杀害当地党的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念头。他想用这种绝望的行动来抗议官僚主义。

尼古拉耶夫有个朋友,获悉他的企图后,立即报告给列宁格勒州内务局。

那个朋友安排内务局的负责人伊万·扎波罗热茨与尼古拉耶夫见面。并不时地给他点钱,赞扬他的观点,实际上是鼓励他挺而走险。还给了他杀人凶器。

尼古拉耶夫渐渐感觉到杀一个监委干部不足以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决定把基洛夫这样的大人物作为刺杀对象。

尼古拉耶夫第一次潜入斯莫尔尼宫失败了,那个朋友又来鼓励他,建议他最好是傍晚行动,因为那时斯莫尔尼宫防范最为松懈..尼古拉耶夫曾经两次企图接近基洛夫,但都被发现,作为嫌疑犯逮捕,不知何故,后来又被列宁格勒州内务局副局长扎波罗热茨下令释放了。而且将从他身上搜出的手槍也还给他。这一次行刺是第三次,他成功了。凑巧这一天扎波罗热茨到南方“度假”去了。

事件发生的当天晚上,斯大林与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亚戈达、叶若夫、日丹诺夫等苏共中央负责人,乘专列火车从莫斯科赶到列宁格勒。此时全城正沉浸在深沉的哀悼气氛中。基洛夫在苏联人民和党员心目中的威信极高,在苏共十七大会议上,他被全党一致通过选入中央委员会的所有领导机构,成为政治局、组织局和书记处的成员。而在此之前,只有斯大林一个人享有过这样的荣誉。当他上台发言时,全体代表自动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他的讲话被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所打断,整个大厅都在颤抖..基洛夫成了全党全国威望仅次于斯大林的领袖人物,甚至被人们看作是斯大林的唯一继承人。

党的十七大以后,斯大林提议让基洛夫到莫斯科来工作,基洛夫宁愿在列宁格勒独当一面,而不愿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工作。但又无法拒绝这个提议,于是他要求在列宁格勒城市改造工程完成之前,不要把他召到莫斯科。

斯大林毫不勉强地同意基洛夫从莫斯科回到列宁格勒以后,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火热的城市改造工程中去。过了半年,斯大林突然把基洛夫召到南方的疗养胜地索契,要他放下手头堆积如山的工作,参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工作。基洛夫不是历史学家,他只是形式上参与这项工作,实际上却呆在索契无所事事。一个月以后,斯大林又出人意料地要他到哈萨克走一趟,那里粮食收购进度过慢,必须扭转这种情况。基洛夫只得奉命前往。在哈萨克耽搁了二十多天,其间有人谋图刺杀他,但未成功。

基洛夫回到阔别两个多月的列宁格勒以后,扎波罗热茨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从莫斯科内务人民委员部中央机关里带来五个他自己的人,擅自安排在秘密政治处。扎波罗热茨这个副局长趾高气扬,从不把局长梅德韦季放在眼里,也不把州委放在眼里,扬言只听命于莫斯科。这种现象是基洛夫无法容忍的。如果容许列宁格勒存在这样一个独立王国,州委迟早有一天会丧失一切权力。基洛夫召开州委常委会,请常委们表态。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要求内务人民委员部立即召回扎波罗热茨和他带来的人。扎波罗热茨随即打电话给斯大林,斯大林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为了扎波罗热茨的问题,基洛夫几乎和斯大林发生了正面冲突,而且是在斯大林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一个问题——干部问题上发生了冲突。不久,发生了尼古拉耶夫两次企图谋刺基洛夫的事件。与此同时,一个内务人民委员部负责人暗地说:“列宁格勒正酝酿着可怕的暗杀。”谁也没有料到,这起可怕的暗杀对象是政治局委员基洛夫。

此刻,列宁格勒的电台正一遍又一遍地播送哀乐,工厂、街道和住宅里,人们失声痛哭;建筑物上高挂着镶有黑色和红色缎带的基洛夫画像。斯大林脸色陰沉地来到斯莫尔尼宫,指定一层楼供他专用,他要亲自审理基洛夫遇刺案。

他首先召见的是内务局局长梅德韦季,问了一些情况。紧接着找赶回列宁格勒的扎波罗热茨谈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提审凶手尼古拉耶夫。

审讯在一个大房间里进行。坐在那里的还有亚戈达等人,后面站着一批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尼古拉耶夫头上缠着绷带,两个人扶着他走进来。一进门,他就站住了。斯大林叫他走近些,凝视着他,用温和的口吻问:“你为什么要杀害基洛夫这样一个好人呀?”

尼古拉耶夫态度强硬地说:“我开槍不是对他,是对党!”

斯大林又问:“那么,你是从哪儿弄来的手槍?”

“你为什么问我这个?”尼古拉耶夫指着斯大林身后站着的扎波罗热茨,“请你问他!”

斯大林怒吼起来:“把他关起来!”

走到门口,尼古拉耶夫想站住脚回过头来冲斯大林说什么,但立即被推出门外了。四个星期后,尼古拉耶夫被槍决。

接着受审的是基洛夫的警卫队长鲍利索夫。押送他到审讯地点的是三个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两个坐在鲍利索夫身边,一个坐在卡车驾驶室司机旁边,途中,据说车于出了点事故,鲍利索夫一命呜呼了。在死亡鉴定书上签字的医生在许多年之后说出了真情:事故死亡的鉴定是被迫做出的,鲍利索夫实际上是被人用金属棍棒猛击头部而死。押送鲍利索夫的两个人后来也被杀掉了。鲍利索夫的妻子被强制送进了疯人院,她逃出来,跑到斯莫尔尼宫,说有人想毒死她,要求给予保护。经内务局同意,她被送进市立医院。但不久,这个女人就死在病床上。

对基洛夫遇刺案的侦察和审讯是非常匆忙地进行的,结案也很粗率。政府陆续发表的公报和消息留下了不少疑点。

案件发生后,政府当即发表了一个公报:“12 月1 日16 时30 分,在列宁格勒的斯莫尔尼宫里,基洛夫被工人阶级的敌人派遣的凶手杀害了。开槍的人已被逮捕,他的身份正在调查。”接着,第二个公报说凶手姓尼古拉耶夫。第三个公报说恐怖行为的案件将在十天内审理,不准辩护,不容任何申诉,不给任何宽大,判决一经作出,立即执行。

12 月28 日公布的判决书说尼古拉耶夫和另外十三个人是杀害基洛夫的凶手。次日报纸报道说,这十四个人已在不公开的审判中被判死刑,都已执行。

杀害基洛夫的凶手先被说成是白党恐怖分子,他们是从芬兰。拉脱维亚和波兰潜入苏联的。几天后,又报道内务人民委员部抓获了一百零四名白党恐怖分子,并已将他们处决。报纸上连篇累犊地谴责白党恐怖分子。不久,杀害基洛夫的罪责又落到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头上。全国各家报纸开始公开点名批判,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被捕入狱。几天后,塔斯社又发表一条消息:“由于证据不足,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事件将不予起诉。他们的问题将通过苏共中央内务部特别会议解决。”

究竟谁是刺杀基洛夫的元凶?三个公报,三种说法。

更令人不解的是,几乎所有的知情者均死于非命,甚至连列宁格勒州和列宁格勒市党政领导机关的几百名工作人员也未能幸免。许多人没有经过审讯和调查就根据匆忙提出的罪名被处决了。紧接着,斯大林对苏共党内曾经反对过他或者他认为有可能成为反对派成员的一大批党、政、军高级领导人,进行了严酷的清洗和镇压。列宁时代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如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图哈切夫斯基等人都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处决;苏联红军的高级指挥员百分之八十被处决或监禁,以至于苏德战争初期,当希特勒突然发动进攻时,苏军竟群龙无首,几乎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为那场政治大清洗付出惨重代价的是苏联人民。

毫无疑问,基洛夫遇刺是苏联三十年代那场大悲剧的序幕,是一个政治陰谋的开始,基洛夫是一个牺牲品。时隔六十年,现在人们再回顾这一切,谁是那场灾难的元凶岂不是很清楚了吗?

(孙石夫)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