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背影,文士的江湖
这几天一直想就梁羽生扯点什么,虽然我不是他老人家的fans.虽然他的小说我看过的不超过5部。
早些年喜欢古龙的任侠义气,后来又喜欢温瑞安的惊艳凄冷。
有段时间甚至觉得黄易的小说都更有看头。
人故去后,才想起,他对武侠意味着什么;才细细悟到,许多事情虽然他没有在小说中写的锋芒毕露,但并不意味着他看不懂。只是,他宁愿为江湖披上一层温和的面纱,编织出一些理想而略显迂腐的大侠。
想说的很杂,分开说:
1.我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就有这本书,七剑下天山,封面上七个剑客。
小学看看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传,不知道改编的离谱,
还以为他老人家写的是那种地摊风格的艳情武侠。
初二开始正式系统的看武侠小说,同桌带来一本散花女侠。
这部小说基本代表了梁羽生的风格。
开篇一精一彩,过程平淡,反派人物总死不掉。
中间跳出个过场人物,一般附个括号(关于xx的故事,见拙作<xxx>)。
铁镜心集中了他小说中男主角的大部分优点和缺点。
于承珠独立理性,
顺便,小说中有点bug,于承珠和霍天都是一辈人,同处景德年间。而霍天都的徒弟岳鸣柯就跳到了明末的白发魔女时代。
到初三,电视台热播塞外奇侠传。开头的插曲是王菲的雪中莲。
三代白发立于雪中。
印象中最漂亮的还是演纳兰明慧的郭淑贤,后来还演了昆仑奴。
我看七剑下天山一直到高三的寒假,
当时觉得很……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说,是很雷,完全照搬牛虻的情节。
(后来在梅里美和爱伦坡的小说里看到金庸引用的桥段,也很无所谓了)。
但结尾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使意境为之一提。
05年徐克重拍的七剑下天山炒作一时,
但似乎没人想起隐居的梁羽生,
梁羽生也没有对这些喧嚣发表什么意见。
2.江湖的格局。
早些年,受包青天影响,觉得展昭很帅,也有点迷信制度决定论,我相信大内高手,六扇门的捕快能够维持江湖秩序。
自然觉得梁羽生笔下,把效力于朝廷的统称为鹰犬太过脸谱化。
古龙是在江湖里写城市故事,
他反对的组织比如青龙会之类的更多象征人本身的欲望和罪恶。
金庸似乎更大气开通,正邪并不那么分明。
故事的一精一彩性,人物情节的丰满性对他来说更重要。
难得梁羽生几十部作品一直不停的行侠仗义,与朝廷鹰犬作斗争。
但这几年的经历,我认为梁羽生的设定非常符合现实。
梁羽生yy的地方是,他笔下的名门正派,始终能与朝廷划清界限。
几百年斗争下来,邪不胜正。人们依然可以寄希望于大侠来救民于水火。
更冷酷的状况是,名门正派其实与官府勾结在一起,瓜分利益,鱼肉百姓。
这种局面从黄易的争霸天下模式开始,就变化了。
黄易笔下的人物地位与武功成正比。
到网络武侠兴起,庆熹纪事和江山开始,武林就变成了天下的一角而已。
武林上斗争似乎只是宫廷斗争的延续而已。
这种模式很好看,代入感强,武功强同时有权利。
但这类小说已经背离了我心目中武侠的一些传统的价值观。
不是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类的口号。
武侠小说的主人公,试图通过武技的修炼来维持自由和个性。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现在流行的是想法是,一身好本领,卖与500强。
相信技术强而且懂管理就能成为商界一精一英。
映射到小说中,自然就是争霸天下,玩陰谋斗争,腹黑到庆余年那样的地步。
现在只有小椴的小说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张扬和力度。
孙晓的英雄志已经超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
3.人品与文章
古人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当然,现在在blog上立言太容易了点。
这几年一些偶像不断破灭,
我意识到一名作者写出几篇漂亮的文章并不难,
难的是成名后自持,不要受名利的驱使,自损名节。
温瑞安走火入魔,,自废武功。
金庸这几年的表现不提。
作者的小说未必能表现其人品,
但有时候情节却能与作者的现实遭遇形成奇妙的镜像对应。
梁羽生一以贯之,秉承儒家理,温厚敦良。高寿而终。
没人对他说,你过时了。
大家都默默的说一声走好。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的序言里说:
我爱福楼拜,因为在他之后人们再不能试图像他那样做了。
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
对梁羽生的感觉也类似。